【第1句】:【惯子不孝】(谚)娇惯的子女不会孝敬父母。指对下一代不能放任与纵容。
【第2句】:【舍不得金弹子,打不到凤凰鸟】做事不能怕花费。类似的: 舍不得芝麻,捉不住雁/舍不得种子,打不着粮食。李英儒 《女游击队长》:“怕这怕那,什么也干不成。舍不得金弹子, 打不住银凤凰。”
【第3句】:【一正敌千邪】(谚)正:正气。 邪:邪气。只要有一派正气,就能镇压住各种各样的邪气。指任何邪恶总是惧怕正气的。 也作“一正压百邪”。
【第4句】:李大嫂骂婆婆能骂出百样声来,邻居王奶奶爱捣着拐杖唠叨:“前有车,后有辙,房檐滴水照旧窝。十年后,再瞅瞅自己,也好不到哪儿去!”(河南·洛宁)
【第5句】:玉皇大帝打筋斗——天翻地覆
【第6句】:我班的迟到大王总要到第一节上课几分钟后到。通过家访,老师才知道他晚上看电视总到深夜。老师说:“只愁天亮不愁夜的人,可怎么办呢?”(浙江·绍兴)
【第7句】:【骑着驴骡思骏马】释义:比喻人的欲望没有止境。例句: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
【第8句】:【绿色军装】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服是草绿色的,老百姓称之为“军绿”。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全国学人民解放军的背景下,军绿是绝对流行色,特别是学生。那么,绿色军装是怎么形成的呢?发明绿军装的是19世纪南非的布尔人。1899年,英国军队大举入侵南非,与荷兰移民的后裔布尔人爆发了英布战争。当时,布尔人兵力很少,与英军人数比例仅为1:5,在与拥有优势兵力兵器的英军初战中,布尔人损失惨重。后来布尔人发现,在其作战区域地面植被多为绿色,行军打仗穿绿色衣服不易暴露目标。而英军穿的是红色军装,目标特别明显,极易成为被打击的活靶子。于是,布尔人便马上将自己的军装改为草绿色,甚至把武器也涂成绿色。这样一来,布尔人利用绿色伪装常常神出鬼没地接近英军,并突然发起进攻,使英军防不胜防,损失极为惨重。当时在南非作战的15万英军中,先后就有9万多人死于布尔人的突袭战和狙击手的射杀中,创造了以少胜多的战例。英军在南非战场的惨痛失败震惊了世界,战后大多数国家的军队纷纷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将军装颜色改为绿色或偏绿色,并一直延续至今。
【第9句】:【本命年】人都有属相(也叫生肖),这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习俗。以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12种动物代表卜二地支来记人的出生年,而形成12种属相,每个属相代表一年。如1951年是兔年,那么出生在这一年的人,其属相便是兔。“本命年”的意思就是人的属相年。如果你属兔,那么,1951年、1963年等每隔十二年都是属兔的本命年。其他属相也是这么推算。
【第10句】:【打鸭子上架】见“赶鸭子上架”。
【第11句】:【让礼一寸,得礼一尺】(谚)对别人有一寸的礼让,就会得到别人十倍的回报。指待人处事,你能尊重人,人自然会尊重你,而且是更加尊重。
【第12句】:邻居的小女儿琳琳非常能干,妈妈夸奖她说:“这真是‘栽花傍墙,养女像娘’啊!”(四川·仪陇)
【第13句】:【大口小口,一月一斗】(谚)不论大人或小孩,在吃粮上,一人一月总得一大斗。指口粮的耗费是硬指标,不容含糊。
【第14句】:【船多不碍港,车多不碍路】释义:车船多不一定妨碍通行。比喻各不相关,并无妨碍。例句:“我这里也空落落的,得他来与老娘做伴儿。自古船多不碍港,车多不碍路。我不肯招他,当初那个怎么招我来?”
【第15句】:放学回家,我看见菜板上有个南瓜,就对爸爸说:“让我来炒南瓜。”爸爸说:“你还小,如果现在让你炒,你准会在锅上开一个窗户!”(安徽·黄山)
【第16句】:【头顶着星星,身背着月亮】(惯)比喻起早贪黑,辛苦劳作。
【第17句】:【叫人不蚀本,舌上打个滚】(谚)蚀本:赔本。称呼人是很容易的事,损失不了什么,只不过动动舌头就是了。指见面向人打招呼,既不受损失,又能有益于人际交往。 也作“喊人不费本,舌头打个滚”。 喊人:称呼人。
【第18句】:【炒下豆子自己吃,打破砂锅让人赔】(惯)比喻有了好处,自己独占;出了差错,要别人承担。
【第19句】:【嚼字眼】(惯)形容过分地斟酌字词。
【第20句】:【杀鸡给猴子看】让猴子看着害怕,以示警告。类似的:杀 个猫儿猢狲看。成语:杀一儆百。莫应丰《将军吟》:“使他 们犯点错误。再抓几个人,杀鸡给猴子看,就管教好了。”
【第21句】:【甜言美语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说话要讲究方式,要与 人为善,不要伤害人。类似的:好话三句暖人心。明代《金 瓶梅》:“你去到后边,把恶气儿揣到怀里,将出好气儿来,看 怎的与他下个礼,赔了不是儿罢。你我既在檐底下,怎敢不 低头。常言道:甜言美语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第22句】:【老伴】“老伴”这个称呼,现在一般用于老年夫妇之间,在城市这种称呼比较普遍,在乡下还有不知其意的。本人就曾遇到一个民工,我说自己的老伴如何如何,它不知所云。 “老伴”原是太子对老太监的称呼。明朝宪宗皇帝朱见深册立九岁的儿子为太子,派在宫中服役多年的太监覃吉做典玺局的郎官,专门照管太子的生活和学业。覃吉为人正派,忠于职守,太子极为尊敬和爱护他,称他作“老伴”。后来,“老伴”才转化为老夫老妻之间的称呼。
【第23句】:【塘里无鱼虾也贵】(谚)塘:池塘。池塘里要是没鱼,虾米也吃香了。比喻没有高层次的人物,次等人物也可以充数。
【第24句】:【给个棒槌认作针】针、真同音,兼指认真。意即没有眼 力,信以为真。清代《红楼梦》:“我哪里管的上这些事来! 见识又浅,嘴又笨,心又直,人家给个棒槌,我就拿着认作针 了。”
【第25句】:【 头三脚难踢】事情开头难。苏叔阳《左邻右舍》:“都说头 三脚难踢,可您一脚就踢在腰眼儿上,把个罗锅儿厂子踢直 了”
【第26句】:船老大带徒弟——从何(河)说起
【第27句】:【 卖瓜的不说瓜苦】不说自己的缺点,不说对自己不利的 话。类似的:卖酒的不说酒薄。刘云若《(旧巷斜阳)自叙》: “幽默杂志、论语社都有一条社章,是‘不说自己的文章不 好’。这是对的,卖瓜的谁肯说瓜苦呢?”
【第28句】:【秋茄晚结.菊花晚发】释义:秋茄结果晚,菊花开花迟。比喻年龄虽大,但仍能有作为。例句:“却不道秋茄晚结,菊花晚发,我虽然老便老,似京枣,外面皱,里面好。”
【第29句】:【叉手不离方寸】(惯)方寸:指心。两手在胸前相抱,表示恭敬。
【第30句】:【她】“她”既是一个字,也是一个单音节的词。“她”是女性第三人称代词。但《红楼梦》是写女性人物最多的一部书,却找不到一个“她”字(现代版《红楼梦》除外),原来,“她”字还是一个现代人创造的结果。 1918年,五四斗士之一的刘半农在《新青年》首先发表《她字的研究》,第一个把“她”字专作女性第三人称代词。从前,文章里的第三人称代词男女不分,都称为“他”。“五四运动”以后,有人用“伊”字代替女性的“他”,如鲁迅的文学作品,但没有成功。“伊”与“他”并用不但常常造成混乱,而且“伊”有它义,不能作为女性第三人称的专属字,似有缺憾。于是刘半农专门创造了一个“她”。“她”与“他”读音相同,而且符合口语习惯,是再合适不过的创意了。“她”字一出现,很快得到了各界人士的称赞和公认,各种字典也都收录了这个字。鲁迅高度评价刘半农的创造精神,说“她”字的创造是打了一次“大仗”。 “她”字的出现,结束了几千年男女合用一个他字容易造成的混乱局面,可谓一字千金,具有历史意义。
【第31句】:【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释义:到处找,找不到,却在无意中碰到了。例句:“有如此绝色佳人,何怕不中姑娘(注:姑娘:吴语,姑母。)之意?”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第32句】:【 三拳打不出一个闷屁来】人太老实,不会说话。成语:寡 言少语。台湾琼瑶《几度夕阳红》:“他那个太太呀,和他正 相反.三拳打不出一个闷屁来,问一句,答一句,别别扭扭, 不过很漂亮。”
【第33句】:【心病从来无药医】(谚)心病:精神上、心理上的病症。指心病自古以来就没有药物能治疗。
【第34句】:【驼子作揖——起手不难】(歇)作揖:旧时男子见面的礼节,双手抱拳高拱,上身略向前弯,表示敬礼。本指驼背人作揖不难,转指事情容易做到。
【第35句】:【牛头不对马嘴】释义:比喻胡拉乱扯,二者毫不相关。例句:苏雨道:“我是苏爷的嫡亲兄弟,特地从涿州家乡而来。”皂隶兜脸打一啐,骂道:“见鬼,大爷自姓高,是江西人,牛头不对马嘴!”
【第36句】:【好死不如恶活】(谚)死得再好,也不如痛苦地活着。指凑合活着总比死得痛快要好。 也作“好死不如赖活着”。
【第37句】:爬山比赛第一名——捷足先登
【第38句】:懒驴子拉磨——打一鞭走一步
【第39句】:野猪走在狗前头——本末倒置
【第40句】:爸爸买了很多苹果,准备分给叔叔一点儿,就叫妈妈到邻居家去借秤。妈妈去了很久没有回来,爸爸恼火地对我说:“快去叫你妈回来,怎么搞的,莫不是在‘抱窝’?”(湖南·道县)
【第41句】:【久病床前没孝子】见“百日床前无孝子”。
【第42句】: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
【第43句】:【骏马却驮痴汉走,巧妻常伴拙夫眠】释义:比喻能干的女人嫁给无能的丈夫。例句:王婆道:“便是这般苦事!自古道:‘骏马却驮痴汉走,巧妻常伴拙夫眠。’月下老偏生要是这般配合!”
【第44句】:【此一时,彼一时】释义:指情况已经大不相同,不能同样看待或一概而论。例句:此一时,彼一时。那时他要不装装过激派的样子,怎么能成得了名,怎么能当得上今天的大使。
【第45句】:【狗戴帽子装人】释义:骂人假装正经。例句:牛打江山马坐殿,你倒狗戴帽子装人了!你他妈的问问天,问问你祖宗!谁给你置的家,谁给你养活的人?
【第46句】:我和妈妈赶集,街上有人叫我们在他家里吃饭,妈妈说了些客气话就走了。路上,我问妈妈为什么不在他家吃饭,妈妈笑着说:“小馋猫,你懂个啥?这叫‘街上人,半张脸;叫吃饭,不拿碗’。”(河南·商城)
【第47句】:弹花铺里挂张弓——不弹(谈)了
【第48句】:【褒弹是买主,喝彩是闲人】(谚)褒:称赞。弹:弹嫌。指品评货物好坏的才是真买主,喝彩叫好的往往是帮闲的人。也常借指既肯定优点也指出缺点才是对人真正的关爱。 也作“褒贬是买主,叫好是闲人”。
【第49句】:棺材里的老鼠——吃死人
【第50句】:【坐红椅子】(惯)旧时科举考试发的榜最后要用红笔勾一下,末一名刚好在红勾之内。比喻成绩排在最后一名。
【第51句】:心里塞团麻——乱糟糟
【第52句】:【严师出高徒】(谚)师傅教导严格,学徒才能获得高超的技艺。指学徒的高水平,离不开师傅的严格教导。
【第53句】:【独占鳌头】见“占鳌头”。
【第54句】:【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谚)担子不放在肩上,就不知它的重量;不走长路,就不知远行的艰难。指只有经过亲身实践,对事物才会有深切的体会。
【第55句】:【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惯)古典小说《西游记》中描写孙悟空一个筋斗能翻出十万八千里,却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比喻摆脱不了他人或某种力量的控制。 也作跳不出如来佛的掌心。 跳不出手心。
【第56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谚)指住在山旁,就靠山里的资源生活;住在水边,就靠水里的资源生活。泛指入哪一行,就靠干哪一行的营生来谋生存。 也作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在山靠山,在水靠水。
【第57句】:【上卦不灵下卦灵】释义:这次不行下次行。例句:“闯荡江湖总得冒点风险,免不了有个三长两短。上卦不灵下卦灵,只要实权在手。”
【第58句】:【说一千,道一万,不如拿眼看一看】(谚)听别人说千道万,终究是听来的,不如自己亲眼过目,才是真切的。指耳闻不如目见,听得再多也不如目睹可靠。
【第59句】:湿柴烧炕——又冒烟又冒火
【第60句】:【猪八戒摆手儿——不伺猴】(歇)猪八戒:《西游记》中人物,原是天界的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被贬,误投猪胎,变成猪的模样,后与孙悟空、沙僧一起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成为孙悟空的师弟。猴:即孙悟空,原是花果山上的猴王,谐“候”。指甩手不干。
【第61句】:我放学回到家里,什么事都不想做,妈妈批评我说:“就是等老鸹往嘴里屙,人也得张张嘴啊!”(河北·磁县)
【第62句】:【骄子不孝】(谚)指在骄奢的生活环境中长大的子弟,不会孝敬父母。
【第63句】:丝瓜藤牵在桃树上——专靠巴结
【第64句】:【热狗】现在,“热狗”在城市小吃市场上很流行,这种吃法简单方便,很受市民特别是小朋友们的欢迎。但它却是地地道道的“进口货”。据说,最早出售热狗的人是一位叫特瓦洛的德国巴伐利亚移民。他在19世纪80年代中期摆卖香肠,因为刚烤的香肠烫手,他便用两片面包把它包起来,以方便顾客拿着吃。约20年之后,一个卖这种夹香肠面包的小贩在马球场上高声叫卖一种德国小腊狗香肠,一位漫画家灵机一动,画了一幅两条人物化的香肠,样子好像两只狗在相互对吠,非常有趣。他的这幅名为“热狗”的漫画在报上发表后,人们便开始把这种夹香肠面包叫做热狗了。
【第65句】:【拜师如投胎】(谚)投胎:迷信谓人死后会再投母胎转生轮回,或为人,或为畜。指拜师学艺不可不慎。
【第66句】:【万事不求人】(惯)指一切靠自己,不用别人帮忙。
【第67句】:头发打摆子——毛病
【第68句】:【水流千里,终归大海】(谚)比喻事物千变万化,总要归结到根本上。也比喻人奔走千里万里,最终总要回归故土。 也作水流千转归大海。 水流千遭归大海,树老叶落要归根。
【第69句】:【叫化子比神仙】(惯)指二者相差太大。
【第70句】:尿盆栽花——根底不干净
【第71句】:【瓜田不纳履,李不下整冠】释义:纳履:提鞋。冠:帽子。在瓜田中不提鞋,在李树下不整帽子。意思是不做让人怀疑的事。例句:论她的能力,干一点重要的政治工作还是可以的,但我再三考虑,还是搞技术为好,免得别人背地里说些闲话。古人说过,“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啊!
【第72句】:【天下船载天下客】为顾客服务是义务,来者不拒。明代 《警世通言》:“天下船载天下客,不消说,自然从命。”
【第73句】:【不图锅巴吃,不在锅边转】(谚)比喻不是为了某种利益,就不会有行动。
【第74句】:【近水楼台先得月】释义:靠近水边的楼台先得到月光。比喻由于近便而先得到好处。例句:凤琴真有这样的钟爱之情,为什么不单独寄信给他?掺在大家的信中,那些整天守在场子里的疯姑娘们,安能不来个“近水楼台先得月”,把给他的信拆开呢?
【第75句】:跳到黄河洗不清——冤枉
【第76句】:【骑马撞不见亲家,骑牛撞到亲家】指体面时人家不知道,难 堪时让人碰见。类似的:骑马坐轿遇不着熟人,穿草鞋遇见 熟人。沙汀《淘金记》:“真是骑牛偏偏碰到亲家,我早一步 就好了!”
【第77句】:【哑子掘着藏金——心里说不出的欢喜】(歇)指事情正合心意,心里有无法用言语表述的欢喜。
【第78句】:铁不冶炼不成钢,人不运动不健康。
【第79句】:铁匠夸徒弟——打得好
【第80句】:【恶狗怕揍,恶人怕斗】(谚)恶狗凶恶,是因为打得不狠;恶人猖狂,是因为打击不力。指对于危害社会安定的坏人,只有严厉打击,才能镇压得住。
【第81句】:【人去不中留】(谚)指人决意想离开时,不宜勉强挽留。 也作人去不中留,花落难返枝。 人去不中留,留人难留心。
【第82句】:一口吃个鞋底——心里有底
【第83句】:【赌近盗,奸近杀】(谚)近:相近。 指赌博会导致做贼,奸淫会导致杀人。 也作赌生盗贼奸生杀。 赌近盗,淫近杀。
【第84句】:【腊月生的,冻手冻脚】释义:腊月天冷,冻手、脚。“冻”与“动”谐音。比喻人手脚不老实,好动。例句:我对耿大田说:“你这个人,腊月生的,怎么老是冻(动)手冻(动)脚呢?”
【第85句】:【听见拉拉蛄叫不敢种地】(惯)拉拉蛄:蝼蛄的通称,昆虫,背部茶褐色,前足发达,适于掘土,生活在泥土里,昼伏夜出,吃农作物嫩茎。 形容人胆子小,听到一点闲话,就不敢做事情了。 也作听拉拉蛄叫,就甭种地了。 听蝼蛄叫就不种地了?
【第86句】:【父子无隔宿之仇】释义:父子之间有隔阂会很快消除。例句:“‘父子无隔宿之仇’!你伤害我师父,我怎么不来救他?”
【第87句】:【大虾烧三段,三节挨痛】释义:大虾分作三段烧,哪一段都疼。比喻多方受难为。例句:她总的意思,是不打算叫“女犯”去北平。这一来,把我夹在当中,老鼠进风箱才两头受气,大虾烧三段,三节挨痛。一个“犯人”三家争,龟喜要送,川岛要命,瑞琪要纵,这差事昨伺候。
【第88句】:【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巫婆跳假神】(谚)巫婆:以替人祈祷招魂为职业的妇女。跳假神:装神弄鬼。 指经常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受什么样的影响。 也作跟着啥入学啥人,跟着巫婆学跳神。 跟着秀才学作文,跟着巫婆学下神。
【第89句】:邮包上吊笤帚——威信扫地
【第90句】:【执牛耳】(惯)古代诸侯歃血为盟时,主盟者亲手割牛耳取血。比喻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
【第91句】:【不怕官,就怕管】官大不一定有直接关系,现管着的人得 听他指挥。或说:不怕县官,就怕现管。明代《水浒》:“他今 日发迹,得做殿帅府太尉,正待要报仇。我不想属他管!自 古道:不怕官,就怕管。俺如何与他争得?怎生奈何是好!” 参谋不带长,放屁也不响参谋只能献策,参谋长才能做 决定。张涛之《中华人民共和国演义》:“参谋不带长,放屁 也不响。我现在连个参谋也不是,去了有什么用?”
【第92句】:考试不用笔——口述
【第93句】:【天上下雨地下滑,自己跌倒自己爬】释义:困难要靠自己解决,不能依赖别人。例句:你说得对,天上下雨地下滑,自己跌倒自己爬,要翻身得靠自己。
【第94句】:【七情六欲】“七情六欲”一词,源于儒家典籍。“七情”是儒家所指的人的七种感情,语出《礼记·礼运》,指人的喜、怒、哀、惧、爱,恶、欲,是与生俱来的,不用学习。中医讲的七情是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感的总称。七情的变化,一般属于生理活动范围。而“六欲”是指人的各种欲望,《吕氏春秋·贵生》对六欲作了解释,东汉高诱作了注释,认为所谓六欲,是指生、死、耳、目、口、鼻。佛教引进后,从佛家角度对六欲作了新的概括,佛家以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想欲为“六欲”。后来,人们把“七情”和“六欲”联系起来,用来泛指人的各种感情和欲望。如《金瓶梅词话》“单道世上人,营营逐逐,急急巴巴,跳不出七情六欲的关头,打不破酒色财气圈子。”直到现在,“七情六欲”一词还经常被使用。
【第95句】:当哥哥的有一道数学题做不出来,就请他妹妹来帮忙,他妹妹倒很快做出来了。他妈妈指着他的鼻子说:“你真是绣花枕头,一肚子草。哥不如妹,大不如小。”(江苏·邗江)
【第96句】:【压不住定盘星】(惯)定盘星:秤杆上的第一颗星,为秤锤和秤盘成平衡状态时的悬点。比喻镇不住人。
【第97句】:自行车胎拔气门嘴——松了气
【第98句】:【走麦城】(惯)《三国演义》中描述,刘备大将关羽败走麦城,被孙权杀害。比喻英雄人物遭到失败。 也泛指失败。
【第99句】:咬破饺子皮——露了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