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无祀鬼神坛——凭你自来自去】(歇)无祀鬼:不享有固定祭祀的鬼神。神坛:祭祀鬼神的高台。指可以任凭人自由来去。
【第2句】:【好汉死在证见手】(谚)证见:事件发生时亲眼目睹的证明人。指任凭你是怎样的英雄好汉,只要证人出面证明你犯罪,你就无法逃避罪责。
【第3句】:【敲边鼓】(惯)1比喻从旁帮腔助势。2比喻有话不直说,拐弯抹角。 也作“打边鼓”。
【第4句】:茶馆里摆龙门阵——想起什么说什么
【第5句】:【大海禁不起瓢儿舀】只减少,不增加,总会有穷尽的时候。 李英儒《还我河山》:“只要埋头下工夫,大海搁不住勺子舀, 一万重山也有爬到头的时候。”
【第6句】:【满嘴跑舌头】(惯)比喻信口胡说。
【第7句】:草原上点火——着慌(荒)
【第8句】:黄牛钻鼠洞——行不通
【第9句】:【 天塌不了,地陷不了】不可能发生险情,无须顾虑。或说: 天塌不下来。成语:杞人忧天。姚雪垠《李自成》:“天塌不 了,地陷不了,官军把咱们从商洛山赶走不了。”
【第10句】:【 成不了气候】气、器谐音,兼指不成器,形成不了气势。 谓成不了大事。孙犁《风云初记》:“我看咱们少当家的成不 了气候。”
【第11句】:【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谓出了问题,临时应付,不作根本解 决。或说:头冷顾头,脚冷顾脚。《燕山夜话》:“临时治标的 方法当然也不应该放弃,不过那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罢 了。”
【第12句】:老子纳妾儿宿娼——上行下效
【第13句】:【是金子,放在哪里都闪光】(谚)只要是真金,无论放在什么地方都隐藏不住闪闪的光辉。比喻只要是德才兼备的人才,到哪里都会显现出自己的才华,赢得人们的赞誉。
【第14句】:拨好的闹钟——不到时候不打点
【第15句】:菩萨的胸膛——没心肝
【第16句】:势断劲不断,劲断意不断。
【第17句】:孤树不成林,孤雁不成群。
【第18句】:卓别林演戏——滑稽
【第19句】:【拉完磨杀驴】释义:利用完了就迫害。例句:“你是唱的‘贵妃醉酒’?还是表演的‘太后骂殿’?咋拉完磨杀驴,跟我贺志彪干上了?!”
【第20句】:骏马的蹄力有限,人民的智慧无穷。
【第21句】:【王老五】今天的社会环境中,“钻石王老五”的说法随处可见。它的意思为值得追求的单身汉。“钻石”比喻富有、有魅力,那么,“王老五”为什么是指单身汉呢? “王老五”原来是一个方言俗语,且由来已久。“王老五”是粤语方言,意为光棍、单身汉。广东民间曾经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王老五本有其人,是一个王姓穷人,在家里排行老五。他平时老实巴交,因为贫困,一辈子没有娶妻。后来当地人就用“王老五”来谑称大龄单身男子。北方地区开始知道“王老五”一词,和20世纪30年代流行的一部黑白电影故事片《王老五》有关。这部影片导演兼编剧为广东潮山的蔡楚生,“王老五”是其家乡方言,电影的男主角名叫王老五,家境贫寒,35岁仍未娶妻成家,一直单恋着泼辣的邻居穷姑娘。后因他仗义助人的举动感动了姑娘,终于博得了她的芳心,两人结为连理。电影中的同名插曲《王老五》一度成为当时的流行歌曲,歌中唱道:王老五呀王老五,说你命苦真命苦,白白活了三十五,衣裳破了没人补,可怜可怜王老五,天天害得相思苦。随着这部电影的放映和插曲的流传,“王老五”也成了人们习见的一个惯用语。随着时代的推移,“王老五”的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原来,王老五多为穷人,现在,千万富翁甚至亿万富翁也可称“王老五”,名日“钻石王老五”,成了不少女孩子追逐的目标。大龄未婚女子也可称“王老五”,如2003年《商务周刊》评选出成功男性心目中最欣赏的十大“女钻石王老五”,其实就是女光棍。
【第22句】:火车上马路——出轨;越轨
【第23句】:【吃力不讨好】(惯)指出了很大的力,却得不到别人的称赞。 也作出力不讨好。 费力不讨好。
【第24句】:【打狗不看主人面子】释义:比喻惩处某人,不顾情面,不怕得罪他的主人或上司。例句:咱们同敬轩之间本来就犯了生涩,不必为这件事儿使敬轩骂咱们打狗不看主人面子。
【第25句】:村上的二叔赌输了钱,回家拿儿子小刚撒气,气得二婶直骂他:“刨不到冬瓜刨瓠子.抓不到黄鳝捶田埂,你还是别再赌钱了,好好干活就会有好日子的!”(江苏·海门)
【第26句】:【属螃蟹的——鲜美在里面】(歇)比喻才能、优秀品德或财物等不外露。
【第27句】:【好鞋不踩臭狗屎】释义:比喻品行端正的人不招惹思想行为不好的人,不跟他们一般见识。例句:不过,话得往深处说,坏人尽管摇头摆尾地得意,好人还得做好人!咱们得忍着点,不必多得罪人,好鞋不踩臭狗屎,你明白我的话吧?
【第28句】:【宁撞金钟一响,不擂破鼓千通】(谚)宁愿撞一下金钟,也不去擂干通破鼓。比喻宁可和能人作短暂的接触,也不要和平庸低劣的人多打交道。 也作宁撞金钟一下,不打破鼓三干。 宁打金钟一下,不敲铙钹三千。铙钹(na。b。):铜铸的打击乐器。
【第29句】:野狗见了饿狼——个比一个凶
【第30句】:【刮大风吃炒面——张不开嘴】(歇)炒面:炒熟的面粉。本指张不开嘴巴,转指碍于某事,不好或不能开口说话。
【第31句】:【人在曹营心在汉】见“身在曹营心在汉”。
【第32句】:【光棍眼,赛夹剪】(谚)光棍:聪明伶俐、深谙世故的人。夹剪:形状像剪刀,用以夹取物件的工具。 指光棍有着非凡的眼力,能迅速识辨事物的本质。
【第33句】:【小财不去,大财不来】(谚)舍不得投入少量的钱财,就没有大量钱财的到手。指要想有大的收获,必须先付出一定的代价。 也作小财不出,大财不进。 小钱不出,大钱不入。
【第34句】:【大海里捞针】释义:比喻难找到,难碰到。“捞”又作“寻”。例句:可是,大海里捞针,到哪里去摸姓周的影儿呢?
【第35句】:橄榄核卡喉咙——上不得,下不得
【第36句】:【公不离婆,秤不离砣】见“秤不离砣,公不离婆”。
【第37句】:【赌近盗,奸近杀】赌钱输了,容易沦为盗贼;男女通奸,遭 到报复,容易出人命。或说:奸出人命赌出贼。明代《醒世 恒言》:“赌近盗兮奸近杀,古人说话不曾差。奸赌两般都不 染,太平无事做人家。”
【第38句】:【君子断交,不出恶声】(谚)断交:断绝交往。恶声:伤人的话语。指有修养的人和人断交时能保持冷静的态度,不以恶语相向。
【第39句】:【树老焦梢,人老猫腰】见“人老猫腰,树老焦梢”。
【第40句】:【元】“元”,这里特指货币单位。我国货币有四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由于货币的质地和形状不同,计量单位和名称也不同。用“元”做货币的单位,是从明代万历年间开始的。当时欧美最流行的“银圆”开始传人中国。因广泛通行的是墨西哥银圆,钱币上有鹰的图案,所以又称鹰洋。由于它的质地为银,形状为圆形,因此叫“银圆”。一枚就称为一圆。后来为了书写方便,就借用同音字“元”来代替“圆”。此后,尽管又使用过多种货币,但货币单位“元”却一直沿用下来。以“元”作为货币单位,世界多数国家使用,如“美元”、“欧元”,我国的人民币也是以“元”为单位。
【第41句】:【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见“疑则勿任,任则勿疑”。
【第42句】:【 今日河东,明日河西】谓情况变化很快,很大,特指轮流兴 衰。浩然《艳阳天》:“别瞎想买房子买地了,那东西不保险, 今天你给他买下,明天他就须卖了;不要说咱们这种小户家 主儿,就是过去的大财主,有几户三代不败家不落魄的!老 话说,今日河东,明日河西,就指这个意思。”
【第43句】:一脚踩上磅秤台——举足轻重
【第44句】:茶馆里聊天——想起什么说什么
【第45句】:每当拿到新一期《学习报》时,我就会翻过来掉过去地看个没完。看我那入迷的样子,妈妈说:“莫非《学习报》是块磁石,吸住了你?”我听了,笑着说:“《学习报》是个宝,学习少不了嘛!”(河南·南乐)
【第46句】:【货到街头死】(谚)远途贩运来的货物,只要上市,便没退路,不论价高价低,都得脱手卖掉。指做生意要获得可靠信息,盲目贩运没出路。
【第47句】:【铁嘴豆腐脚】(惯)说话厉害,但底气不足。形容人外表厉害,实际上是软骨头。
【第48句】:【 船靠码头车到站】到达目的地。图书:“大凡女性都崇拜 事业型的丈夫,然而一些人结婚后,认为已经成家立业,船 到码头车到站,玩一玩乐一乐,不思进取,饱食终日。”
【第49句】:捂着耳朵偷铃铛——自己骗自己
【第50句】:平房门前不漏雨——有檐(言)在先
【第51句】:【无立足之地】(惯)立足:能站住脚或生存下去。比喻没法生存下去。也形容非常惭愧,无地自容。
【第52句】:【软绳可以捆硬柴】(谚)柴是硬的,绳是软的,软的绳能捆住硬的柴。比喻人使用柔软的手段,往往能制服强硬的敌手,或性情温和的人往往能迫使性情刚烈的人就范。
【第53句】:【头回上当,二回心亮】(谚)指头次上当受骗,到第二次就会接受教训,心明眼亮,不再失误。
【第54句】:【藏着乖的卖傻的】(惯)乖:机灵,伶俐。比喻心里明白,假装糊涂。
【第55句】:马放南山,刀枪入库——天下太平
【第56句】:【撒迷魂药】(惯)迷魂药:迷信指能迷失人本性的药物。比喻用花言巧语迷惑人。
【第57句】:【出门碰到劈面雨,行船遇到顶头风】释义:比喻做事遇到困难,不顺利。例句:他刚一出门,正好遇到日本鬼子进村,还没来得及闪开,就被抓住了。真是出门碰到劈面雨,行船遇到顶头风。
【第58句】:【兔儿不吃窝边草】(谚)兔子为了掩护自己,不吃窝旁的草。比喻恶人作案,不犯自己附近的人家,以便于自我保护。 也作兔子弗吃窠边草。窠(ke):巢穴。 兔子不吃家边草。 兔子不食窝旁草。
【第59句】:背弃祖国的人,如同失去森林的夜莺。
【第60句】:不小心,我搬的五个板凳一下子摔了下来,把我的脚都砸流血了。妈妈听到响声,连忙跑过来说:“你就不能一次少搬两个?没听说‘轻来轻去搬倒山’吗?”(河南·商丘)
【第61句】:【酒肉朋友,柴米夫妻】见“柴米夫妻,酒肉朋友”。
【第62句】:仙女的裙子——拖拖拉拉
【第63句】:【能站着,也能蹲下】(惯)比喻人能屈能伸。
【第64句】:张叔叔家养着一条狗,夜里不论左邻右舍有什么动静它都叫。李婶夸它是一只好狗,说“好汉顾三村,好狗顾三邻”。(河北·永年)
【第65句】:【靠山吃山,靠山养山】(谚)靠着山区居住,就要凭山区的资源养活自家;靠山区资源养活,就必须爱护与建设山区。指在什么环境就靠什么生活,靠什么生活就必须在这方有所投入。 也作靠山吃山,吃山养山。 靠山吃山要养山,造林成林要护林。
【第66句】:坟头儿不叫坟头儿——土包子
【第67句】:【不知人间还有羞耻事】这个俗语常用来怒斥无耻之徒。源出北宋欧阳修《欧阳文忠集·与高司谏书》:“昨日安道贬官,师鲁待罪,足下犹能以面目见士大夫,出入朝中,称谏官,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 这段话说的是北宋宋仁宗年间,欧阳修卷入了一场政治革新与反革新的斗争中去。当时,各地不断发生农民起义,北方又有西夏入侵,朝廷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非常尖锐。担任参政知事的范仲淹上书宋仁宗,提出革除弊政的十项措施,还指出宰相吕夷简任意超格提拔官吏、滥用私人等情况。为此,他遭到以吕夷简为首的保守派的攻击和诋毁,并被降职处分,贬出京城。欧阳修等人却同情范仲淹,为他鸣不平。当时,有个叫高若纳的谏官,不仅不主持公道,反而和吕夷简一鼻孔出气,伙同权奸诽谤贤士,认为范仲淹应该被斥逐。欧阳修对此十分愤怒,特地写了一封信给高若纳斥责他。信中说:“昨天,这个贬官,那个待罪,而你居然还有脸见众官员,大模大样地在朝中走进走出,并且称是谏官,简直是不知道人间有羞耻这回事了。”这就是欧阳修的名篇《与高司谏书》。
【第68句】:大年三十盼月亮——痴心妄想
【第69句】:【打出来的铁,炼出来的钢】(谚)比喻人的坚强意志、出众才干,都是从艰苦的打磨中培养出来的。
【第70句】:【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谚)苦海:深重的苦难。岸:彼岸,佛家把得到正果叫到达彼岸。原指苦难无论多么深重,只要一心向佛,就能得到正果;后多指无论犯的罪恶多大,只要改恶从善,就有出路。
【第71句】:【光请客不上菜】(惯)比喻只是嘴上说得好,没有实际行动。
【第72句】:【鬼子】中国人为什么把侵略我国的日本兵叫做“日本鬼子”,把侵略朝鲜的美国兵叫“美国鬼子”,把“八国联军”进北京的外国军队称作“洋鬼子”。有人说“鬼”在我国是丑恶的形象,当年的外国人在中国土地上作恶多端且面目丑陋,故被称为“鬼子”。此说可以理解,因为侵略确实可恨。但为什么不用“魔”、“妖”、“怪”来形容侵略者呢?因为魔、妖、怪这些词代替不了“鬼”的原意。分析起来,“子”字是各种称呼之后的词尾,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如“靶子”、“炉子”甚至“驴子”等,它不同于敬辞的“子”。关键是对于“鬼”字的理解。许多古代文献资料都记载,“鬼”,多指“远国蛮夷”或“异族外国”之人。陆德明《经典释文》引《仓颉篇》日:“鬼,远也。”毛传日:“鬼方,远方也。”朱熹集注:“鬼方.远夷之国也。”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鬼方本远方之通称,故凡西方、北方之远国可通称鬼方。”张铣注:“鬼方,蛮夷远国也。”古人泛称远方之国为“鬼方”,称远方之国的人为“鬼子”,自然为题中之意。汉语常以“洋”字表示外来事物,如“洋火”、“洋枪”、“洋油”、“洋钉”等等,“洋”与“鬼”连用,当为同义复用,所以“洋鬼子”即“鬼子”。这样解释“鬼子”,太便宜了侵略者,有伤国人感情,既然“鬼子”干尽坏事,确实恶魔,中国人恨之,视侵略者为“魔鬼”,恰如其分。所以,以上两种理解合起来才更全面、更贴切,远方的“鬼”与魔鬼的“鬼”同音同字,“鬼子”是来自远方的魔鬼。
【第73句】:死马当作活马医——妄想;想尽一切办法
【第74句】:【亏众不亏一】(谚)指亏损的事,众人分担还好说,一人承担受不了。
【第75句】:徐庶进曹营——言不发
【第76句】:【小报告】人们把告黑状等目的不纯的报告称为“小报告”。这种“小报告”在明朝首次被制度化,由见不得人登上了“大雅之堂”。上奏折参奏朝野大事,是大臣行使自己职责的一部分。唐代时规定,由“下之所以达上的”官文书有“表、状、笺、启、辞、牒”等六种形式。到明代时,朱元璋通过改革,又增加了一种新的形式——密疏。就是皇帝特许大臣之间写秘密奏折,报告大臣的言行。密疏突出“密”,其内容一定属于机密事宜,一般只需要皇帝本人知晓就可以了,所以它是除了大臣向皇帝所上的正常奏章表议之外的一种非正式文书,即秘密奏章,具有保密性强、无正式地位和非制度参与等特点,类似于现在的小报告。从洪武时期实行密奏形式,永乐之后逐渐制度化,到明朝后期,密疏言事范围更加广泛。密疏的目的就是为了维护专制皇权,突出了它的政治功能。在前朝不登大雅之堂的密疏(小报告),被朱元璋首次肯定并大力推行,使得皇帝又多了一条控制官员的信息渠道。但同时也为心术不正的大臣提供了陷害他人的机会和条件。被人暗算了,还不知道是谁。
【第77句】:【各打五十大板】对争讼双方,各打五十大板,给予相同的 惩罚。貌似公正,其实不分是非。张洁《沉重的翅膀》:“部 里的事,最近上头有人说话了,他和田守诚各打五十大板。”
【第78句】:【要得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见“若要人不知,除非己不为”。
【第79句】:【河水犯不到井水】见“井水不犯河水”。
【第80句】:我和妈妈走亲戚,看着妈妈走得并不快,可我总是跟不上。妈妈笑着说:“紧走赶不上慢不歇呀,孩子。”(河南·尉氏)
【第81句】:【一字入公门,九牛拔不出】指诉讼言辞既经记录呈递,即 无法更改。尤凤伟《中国一九五七》:“我问能不能向审讯员 讨回看看。崔老摇摇头,说有句俗话叫一字入公门十牛拉 不出。”
【第82句】:驴头插龙角——四不像
【第83句】:【 老天爷不长眼】人世间存在不公、不幸,老天爷不看不 管。不长眼,也说:不睁眼、闭着眼、瞎了眼。清代《官场现 形记》:“老天爷不长眼睛,为什么只管同我们几个人做对 头。”
【第84句】:【下药捻儿】(惯)比喻设计害人。
【第85句】:【吃了饭儿不挺尸,肚里没板脂】释义:挺尸:比喻睡觉。指饭后睡一觉。才能保养身体。例句:沙僧笑道:“二哥忒没修养。这气饱饫,如何睡觉?”八戒道:“你那里知,俗语云:‘吃了饭儿不挺尸,肚里没板脂’哩!”
【第86句】:山泉多的地方河流总是澎湃,群众多的地方智慧将在那里产生。
【第87句】:【人去不中留】(谚)指人决意想离开时,不宜勉强挽留。 也作人去不中留,花落难返枝。 人去不中留,留人难留心。
【第88句】:【三百六十行】俗语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三百六十行”是前人对各种行业的通称。那么,“三百六十行”究竟指的是哪些行业呢?三百六十行是从“三十六行”中衍生出来的。自唐朝就有“三十六行”的记载。宋代周辉《清波杂志》中,记有肉肆行、海味行、鲜鱼行、酒行、米行、酱料行、宫粉行、花果行、茶行、汤店行、院肆行、成衣行、丝绸行、顾绣行、针线行、皮革行、扎作行、柴行、棺木行、故旧行、仵作行、纲罟行、鼓乐行、杂耍行、彩舆行、珠宝行、玉石行、纸行、文房行、用具行、竹木行、陶土行、驿传行、铁器行、花纱行、巫行。后来怎么会变成三百六十行呢?到了宋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行业成倍增加,改称为七十二行,成为流行市语。至元代,人们又把七十二行扩为一百二十行。大约到了明代变为三百六十行。三百六十行之称,首见于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书中日:“为杭州三百六十行,各有市语也。”《通俗篇》云:“元人但云一百二十,增多为三百六十,乃明人言耳。”据此,明代以来,以“三百六十行”俗称各种职业。其实,三百六十行是个约数,各行各业的总称。此俗语一直沿用至今。各种行业增加无数,约定俗成的“三百六十行”却固定不变。
【第89句】:一天,我正在做作业,爸爸在看电视,我说:“把电视关了吧。”爸爸说:“不行。”这话被正在做饭的妈妈听到了,她说:“做大不正,教坏子孙。”(江西·上饶)
【第90句】:【掉枪花】(惯)枪花:武术中枪术变化的一种花招,能使对方产生错觉。比喻花言巧语,或耍花招、使手段、开玩笑。 也作“掉花枪”。
【第91句】:【恩爱夫妻不到头】(谚)夫妻恩恩爱爱,情感过深,往往难以白头到老。旧指夫妻间关系过于和美的,反不如那些吵吵闹闹的能够长久。
【第92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惯)比喻做事时断时续,不能持久。 也作“三日打鱼,两日晒网”。
【第93句】:一间房子四个门——门路多
【第94句】:【黑狗吃食,白狗挡灾】(惯)吃食:这里指偷食。比喻惩罚错了对象,冤枉了人。
【第95句】:【蝉曳残声过别枝】蝉飞走时伴着叫声。比喻急忙离开, 或另有高就。海外梁厚甫《海客随笔》:“哪怕是每星期只有 几块钱之差,找到了就投函,被接纳了就蝉曳残声过别枝。”
【第96句】:【毛毛雨打湿衣裳,杯杯酒吃败家当】见“杯杯酒吃垮家当,毛毛雨打湿衣裳”。
【第97句】:【哭闹的孩子多给糖】迁就无理要求。《人民日报》(1986, 2,18):“有的同志颇有感触地说,一身正气,不仅自己身上 要干净,还要处事公正(yipinjuzi.com)。不能‘硬的拖锹过,软的好取泥’, 更不能‘哭闹的小孩多吃糖’。要为弱者执言,为冤者呼喊, 不为歪的邪的折腰。”
【第98句】:【龙生龙子,凤生凤儿】(谚)龙生下的是龙,凤生下的是凤。比喻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儿女,家庭传统会通过血缘关系得到继承。 也作龙生龙,凤生凤,贼养儿子掘壁洞。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
【第99句】:【贼人的腿,艺人的嘴】(谚)贼人怕捉,腿跑得快;艺人嘴巧,能说会道。指不同营生的人,都根据需要,发展着自己的特长。
上一篇:花椒小视频超赞的说到心坎的的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