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散文集文学网!

经典谚语俗语大全-民间谚语网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只顾羊卵子,不顾羊性命】(惯)为了取得公羊的睾丸,不惜把羊杀死。形容人生活奢侈,贪婪残忍。 也比喻为了眼前利益,不惜损害长远利益。

【第2句】:【七十三、八十四】民间有所谓“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的说法。“七十三、八十四”对上岁数的人是一个忌讳的岁份。其实,“七十三、八十四”这两个年岁并不神秘,也不可怕,它只不过是我国历史上两个圣人归天的虚龄罢了。一个是春秋时期的圣人孔丘,一个是故国时代的亚圣孟轲。 正巧孔子年仅七十三虚岁时命归于天,孟子活到八十四虚岁。因为孔孟都被尊为“圣人”,谁也不敢活过圣人,所以,他们归天的年龄也就成了不吉之年了。 实际上,在我们周围的老年人中,死在七十三或八十四岁的,其实完全是一种巧合,如果比其他年龄段稍多一点的话,也是因为心理压力过重导致的,并非迷信所致。

【第3句】:【管勺的管不了烧火】(谚)做饭时,掌勺的专管掌勺,不能同时又管烧火。指人只能专务自己职权内的事,不能啥事都管。

【第4句】:【要知朝中事,乡间问老农】(谚)要想知道朝廷的政事,最好是到乡下去问老百姓。指上层社会的政策效应,只有下层的人民群众感受最深。 也作“要知朝中事,去问乡下人”。

【第5句】:如清代王有光《吴下谚联》卷三:“道高一尺,魔高十丈。到得登峰,则魔自退。”有时也反其意而作“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谓总有压倒胜过对手的一招。如雪克《战斗的青春》第八章五:“敌人魔高一尺,我就来个道高一丈。”

【第6句】:【既到灵山,岂可不朝我佛】(谚)灵山:灵鹫山,在印度,传为佛祖释迦牟尼讲经处。指到了灵山,自然就要朝拜佛祖。借指到了某地方,就要拜见这地方的主人。

【第7句】:【乌狗吃食,白狗当灾】(惯)乌狗:黑狗。黑狗偷吃了东西,却惩罚了白狗。比喻惩罚错了对象。 也比喻代人受过。

【第8句】:【生看衣衫熟看人】对于不熟悉的人,首先从服装上来判 断。李英儒《还我河山》:“生看衣衫熟看人。咱这一身穿罩 儿,土里土气的,怕不合适。”

【第9句】:【天涯何处无芳草】 释义:天底下到处都有芳草。比喻到什么地方都一样生存。 例句:其实我也是个傻瓜,天涯何处无芳草?只要有钱有势,金屋何患无娇藏?何必那样死心眼呵?

【第10句】:【古庙前的旗杆——独一根】(歇)指只有一根。

【第11句】:【六月里的梨疙疸,有点酸】 释义:梨疙疸:指未成熟的梨。形容人迂腐,扭捏作态。 例句:咱说你这个人呀,可是个好人,就是六月里的梨疙疸,有点酸。

【第12句】:不怕千日密,只怕一时疏

【第13句】:【长痛不如短痛】(谚)本指长期受着慢性疾病的折磨,不如下决心忍受一时剧痛彻底除掉病根。比喻为了避免长期的不快或麻烦,不如痛下决心予以解决掉为好。

【第14句】:【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谚)练武术的,要不住手地练拳;练曲艺的,要不住口地练唱。指技艺要经常练习,不可间断。也泛指要熟练地掌握一门技能,离不开勤学苦练。 也作拳不能离手,曲不能离口。 曲不离口,拳不离手。

【第15句】:【独占鳌头】见“占鳌头”。

【第16句】:【抓不住头发揪耳朵】(惯)比喻胡乱抓人顶罪。

【第17句】:【满脑袋高粱花子】(惯)从庄稼地里走出来,头上还带着高梁花儿。 形容人士气。 也作“满身高梁花子”。

【第18句】:【明镜所以照形,往事所以知今】(谚)所以:用来。形:形貌。明镜用来鉴照自己的容颜,往事用来鉴察当前的事理。指借镜是为了察己,借古是为了察今。 也作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 明鉴可以照形,古事可以知今。

【第19句】:【跷跷脚,比你的头还高】(惯)指对方不够资格,根本不配与自己相比。

【第20句】:【茅厕跌倒——屁也没得放】(歇)指没有什么话可说。

【第21句】:【一刀切】(惯)比喻对不同的情况不加区分,用同一种方式处理。

【第22句】:【帮狗吃食】 释义:比喻帮助坏人干坏事。 例句:那些帮狗吃食的“小兄弟”也不搭话,呼啦一下子扑上去。

【第23句】:损友敬而远,益友敬而亲

【第24句】:【一亩三分地】“一亩三分地”意为只注重个人小天地,利己主义严重,常常被大家讥讽,批评为“只顾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为什么个人的小天地被说成是“一亩三分地”呢?它源自皇帝祭祀先农,这“一亩三分地”原来是皇帝耕种的。 清朝皇帝耕种的这“一亩三分地”,位于永定门内大街西侧的先农坛内。 在太岁殿南面的观耕台前,竖立着一块“一亩三分地”的标牌,上写“一亩三分地为皇帝亲耕祀的籍田,长11丈,宽4丈,分为12畦,中间为皇帝亲耕之位,三公九卿从耕,位于两侧,依古制,皇帝左手扶犁,右手执鞭,作出示范性耕耘,以此劝天下从农。” 皇帝怎么亲耕?藉耕仪式相当隆重,皇帝在“一亩三分地”前,面向南站立,由户部尚书跪进农具,顺天府尹跪进鞭子,皇帝左手扶持农具,右手执鞭,前面的老者牵牛,旁边有两名农夫扶犁,后边顺天府丞捧装种子的青箱,户部侍郎负责播种,由礼部、太常寺和銮仪卫的六个官员导引护架,在一片乐声中,往返三个来回,即完成“三推三返”的皇帝亲耕礼。 皇帝亲耕的目的,是以此劝民重农务农,以示皇帝对农耕的重视。久而久之,变成了亲耕秀。

【第25句】:【木边之目,田下之心——相思】(歇)“木”边加“目”为“相”,“田”下加“心”为“思”,合为“相思”。原是一种拆字格,不出后语。指男女相爱慕却又无法接近而引起的思念。 也作木边目,心上田——相思。 木旁目,田下心——相思。 目边之木,田下之心——相思。

【第26句】:【善根】又作善本、德本,即产生诸善法的根本。指身、口、意三业之善法而言。善能生妙果,故谓之根,谓善之根性。《维摩诘经·菩萨行品》云:“护持正法,不惜躯命;种诸善根,无有疲厌。”南朝陈·徐陵《上智者禅师书》:“既善根微弱,冀愿力庄严。”《旧唐书·高祖纪》:“弘宣胜业,修植善根。”(超凡)

【第27句】:游行佛典中泛指游历各地,亦称“行脚”。《法华经·信解品》:“渐渐游行,遇向本国。”又《释氏要览》引《昆奈耶律》云:“如世尊言,五法成就,五夏已满,得离依止,游行人间。”俗语中多指游街。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七回:“那官听见是得罪了外国人……便不由分说,给了一面大枷,把乡下人枷上,判在静安寺路一带游行示众。”也指出游、游逛。如冰心《寄小读者》十五:“我能自在游行,寻幽访胜,不似他们缠绵床缛,终日对着恹恹一角的青山。”后专指在街上结队而行以表示某种意愿。如杨朔《昨日临汾》:“人到齐了,现在就要游行,下半天再开会演戏。”

【第28句】:【豆腐】“豆腐”是深受大众喜爱的家常菜。豆腐不仅味美价廉,营养丰富,还具有相当的养生保健作用,自问世以来,颇受大众的喜爱。 中国是豆腐的故乡,这种传统美食的历史可追溯到汉朝。据五代谢绰《宋拾遗录》载:“豆腐之术,三代前后未闻。此物至汉淮南王亦始传其术于世。”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叶子奇的《草目子》,罗欣的《物原》等著作,都把豆腐的发明权归功于西汉淮南王刘安。有诗为证,明代一个名叫苏平的人创作了一首豆腐诗:“传得淮南术最佳,皮肤褪去见精华。一轮磨上流琼液,有沸汤中滚雪花。瓦缸浸来蟾有影,金刀剖破玉无瑕。个中滋味谁得知,多在僧家与道家。”这首诗通俗易懂,只有两个地方需要稍作解释,一是“淮南”,指淮南王刘安;一是“蟾”,指明月。 据说,刘安的这项发明得益于他的神仙梦。刘安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被封为“淮南王”。他生性喜好炼丹之术,潜心炼丹欲求长生不老。众所熟知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就和他有关。刘安一生耽于修炼丹药,他在一次炼丹过程中用磨制的豆汁来培育丹苗,结果豆汁与盐卤意外凝结成美味可口的“豆腐”,并最终走进了千家万户,还漂洋过海到了日本、朝鲜、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等周边国家。现在恐怕遍及全世界。

【第29句】:【乌龟吃了萤火虫——心里明】(歇)萤火虫:昆虫,腹部末端有能发光的器官。明:本指明亮,转指明白。指心里很清楚、明白。

【第30句】:苦恼《无量寿经》卷下:“贪恚痴愚,苦恼之患。”佛教说明苦恼的根源,是由贪、嗔、痴三毒所生。《心经》又说:“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即是佛教解脱苦恼的办法。佛教所说的苦,有如下几种:《大智度论》卷十九说有内苦和外苦。内苦为身苦和心苦,外苦为恶贼虎狼等害和风雨寒热等灾。

【第31句】:【无例不可兴,有例不可废】(谚)没有先例的,不可随便去做;有了先例的,不可随便废止。原指旧时衙门办案,以有无先例为依据;后泛指做事要遵循先例。 也作“无例不兴,有例不废”。

【第32句】:【打和事鼓】(惯)指从旁撺掇或撮合。

【第33句】:【抛在东洋大海里】见“丢去东洋大海”。

【第34句】:光阴似箭催人老,日月如梭赶少年

【第35句】:【属刺猬的——捧不得也打不得】(歇)刺猬:哺乳动物,身上有硬刺。 形容很难对付,软硬都不行。

【第36句】:【朝山的不全是为了敬神】 释义:朝山:到山上的寺庙敬神。比喻在某种活动中人们会有不同的动机。 例句:“事情可不简单哪!这次革命可和土改有些不同。‘朝山的不是全为了敬神!一’

【第37句】:眼大肚子小,争起吃不了。

【第38句】:【卖油的娘子水梳头】(谚)卖油的娘子有的是油,梳头时却只用水而不用油。指穷人为了生计极度节省。也指放下自家的物质优势,却求助于别人的微小援助。 也作卖盐的喝淡汤。 卖鞋的赤脚跑。 卖油娘子水梳头,卖肉儿郎啃骨头。

【第39句】:【不知井落在吊桶里,还是吊桶落在井里】 释义:比喻争斗双方谁胜谁负尚难预测。 例句:不妨事,大头在我手,姑且待我将息棒疮好了,也教他看我的手段。不知是井落在吊桶里,还是吊桶落在井里。如今且不要露风声,让他先做了准备。

【第40句】:【大水都过得去,小沟沟还能趟不过去】 释义:比喻大困难都能克服,小困难更不在话下。 例句:想这些干啥!这几年,大水都过得去,小沟沟还能趟不过去!共产党有好章程,怕啥。

【第41句】:【腊月生的孩子——冻手冻脚】(歇)冻:谐“动”。指动作不规矩(多指性骚扰)。

【第42句】:【冬至长于岁】(谚)冬至:节气名,标志着从这一日起,进入严寒时段。长(zhang):大。指按照民间习俗,冬至节比过大年还热闹。

【第43句】:【一言抄百总】(惯)一句话总括所有内容。犹言“总而言之”。

【第44句】:【黄鼠狼子不嫌小鸡瘦】 释义:比喻人爱贪小便宜,不论便宜大小,都想得到。 例句:元宝{艮元用簸箕搂,对待伙计穷抠搜,黄鼠狼子不嫌小鸡瘦。

【第45句】:【端公家饭碗子】见“吃皇粮”。

【第46句】:【中国】中国的英译名是China,有历史学家考证,英文china-词来源于印度梵文“支那”,是我国第一个封建统一王朝——秦的音译。秦朝统一六国后,威名远播,周边国家就根据中文发音来称呼这个强大的帝国,并按照印欧语系的拼写方法,将“秦”拼写成chin,chin后来被附加了一个元音,成了“China”。 还有,把瓷器翻译为China,则是在China-词产生之后,“这和中国瓷器的兴盛有关。中国素以瓷器扬名世界,八世纪之后瓷器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运输远销世界,中国被誉为“瓷器王国”,但中国China得名与瓷器无关。

【第47句】:【大意失荆州】“大意失荆州”形容一个人因小的疏忽而造成巨大损失。 这个俗语来源于三国时期关羽丧失荆州的史实和《三国演义》文学作品。 赤壁之战后,吴蜀两国以湘水为界,平分荆州。但荆州既是蜀汉的重要战略要地,更是孙吴免遭魏、蜀双重威胁的国家生命线。孙吴为了要回荆州,无所不用其极,包括使用美人计;刘备为了保住荆州,派出蜀汉第一名将关羽镇守荆州,可见荆州的重要性。然而,关羽骄傲自满,从不把孙权放在眼里,才为“大意失荆州”埋下了伏笔。起先,“权遣使为子索羽女”,本义是想通过联姻巩固联盟,也有讨好关羽之意。但“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搞得孙权灰头土脸下不了台。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向曹军发动大规模的襄樊战役,斩庞德,掳于禁,军威所及,长安为之动摇,更不把孙权放在眼里。关羽曾说:“如使樊城拔,吾不能灭汝(孙权)邪!”孙权乃转而与曹魏密谋,联合夹击关羽。孙吴大将吕蒙用计,自称染病,换小将陆逊代之。关羽不知是计,更不把陆逊放在眼里,放弃了警惕,在吕蒙偷袭下,荆州失守,关羽败走麦城。 大意失荆州,不是一时大意,而是长期大意的结果。由此,“大意失荆州”常被人们引以为戒。

【第48句】:画花多一笔,绣花多一日

【第49句】:天下的弓都是弯的,世上的理都是直的。

【第50句】:空中楼阁出于《百喻经·三重楼喻》:谓昔有富翁,欲造三重楼。木匠依吩咐,开始在地面上砌砖。富翁惊问何故?木匠答道:“作三重楼呀!”富翁急忙说:“我不要下面两重,只要最上一层!”木匠不胜惊异,说明不造下两重就不能造最上一层的道理。但是,富翁还是执迷不悟,引来了众人的嘲笑。

【第51句】:【无边】意为广大而无边际,是佛家描述空间及数量概念的一个常用语。佛教认为,宇宙和生命是无边无际的。《起信论》:“虚空无边,故世界无边;世界无边,故众生无边;众生无边,故心行差别亦复无边。”这个词沿用极广。如晋·郭璞《江赋》:“察之无象,寻之无边。”唐·杜甫《登高》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南宋贾似道建馆舍于西湖葛岭上,题其馆名“无边风月”。元·白挺《西湖赋》亦有“春雨为观,香月为邻,水竹院落,无边风月,见天地心以志之”之语,使人有风光无限,如临其境之感。(常正)

【第52句】:【一只碗不晌,两只碗叮当】(谚)一只碗不会发出声音,两只碗碰撞才有响声。比喻人与人的争吵以至斗殴,不是单方面的行为,双方都负有责任。 也作“一只碗敲不响,两只碗响丁当”。

【第53句】:【只说獐过鹿过,可不说麂过】(惯)獐:獐子,哺乳动物,形状像鹿,但比鹿小。过:本指跑过,转指过错。麂:小型的鹿,谐“己”。 指只说别人的过错,不说自己的过错。

【第54句】:【刀切豆腐两面光】 释义:比喻人两面讨好。 例句:如今过日子不能刀切豆腐两面光,在谁面前都想赚好人。脚踩两只船略有点风浪就会闪到海里去,轻了呛几口水,重了会淹死。

【第55句】:【隔山的金子不如到手的铜】(谚)山那边纵然有金子,也比不上到手的铜实在。指想望再好也只是想望,已得到的实惠无论多么小,却实实在在归自己所有。也指凡事宁求小而实,不务大而空。

【第56句】:【不见鱼出水,不下钓鱼竿】(谚)比喻办事情不见端倪,没有把握,就不贸然采取行动。

【第57句】:【月满则亏,水满则溢】(谚)月亮圆满了就会逐夜亏缺,水盛满了就会溢出来。指物极必反,盛极而衰,人或事物发展到极盛时,必定要走向衰落。

【第58句】:【进面糊盆】(惯)形容十分糊涂。

【第59句】:【浮萍尚有相逢日,人岂全无见面时】(谚)浮萍:浮在水面上的草本植物。浮萍有时还会漂流到一处,人难道分别后就没有再见面的机会?指人分别后定会重逢。

【第60句】:弄巧成拙禅门渭机锋应接中,未能直指心性,契合本源,分别拟议,反致惑乱。《五灯会元·南岳让禅师法嗣》:“问:如何是西来意?师日:即今是甚么意。庞居士问:不昧本来人,请师高著眼。师直下觑。士日:一等没弦琴,唯师弹得妙。师直上觑,士礼拜。师归方丈,居士随后,日:适来弄巧成拙。”

【第61句】:【黄连拌苦瓜——苦上加苦】(歇)黄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味苦,可入药。苦瓜:本义味苦,转指痛苦、苦难。形容苦难极其深重。 也作“苦胆拌黄连——苦上加苦”。

【第62句】:【百岁光阴如过客】 释义:人的一生极其短暂。 例句:世界上,倾城倾国人须有,还怕甚,干两黄金买不来?古人云,百岁光阴如过客,不开口笑是痴呆。

【第63句】:【钻脑袋不顾屁股】见“顾头不顾尾”。

【第64句】:【屋漏更遭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惯)打头风:逆风。比喻境遇本来就不好,偏又遭到更大的打击或不幸,处境越发艰难。 也作屋漏更遭连夜雨,行船又撞打头风。 屋漏更遭连夜雨,船迟又被打头风。被:遭遇。 屋漏偏逢连夜雨,船破又遇顶头风。

【第65句】:【祸不入慎家之门】(谚)灾祸不会进入谨慎人家的门。指居家处世谨慎小心,就可免灾防祸。

【第66句】:【小米加步枪】(惯)指较差的后勤供应和落后的武器装备。

【第67句】:【大路朝天,各走半边】 释义:比喻各走各的路,互不相干。 例句:从今以后,咱就互不干扰,大路朝天,各走半边,等着瞧吧!

【第68句】:【生财有道】(谚)指创收财富,要有正当的方法或途径。后多指人有发财之法。

【第69句】:【端人家的饭碗】 释义:指给人家干活,吃人家饭。 例句:这不,紧赶慢赶,一看你已早到,我咋能不急,端人家的饭碗呀。

【第70句】:【饭后百步,不问药铺】(谚)吃饭后散步,能保持健康,用不着看病吃药。指饭后散步,帮助消化,活动筋骨,是健康长寿的有效手段。 也作“饭后百步走,活到了九十九”。

【第71句】:【蔓里不着饭里着】(惯)羹:用蒸煮等方法做成的糊状食物。比喻这里没得手,那里得手,总要达到目的。

【第72句】:看人挑担不吃力,自己挑担步步歇.

【第73句】:知足常乐,自得其乐,助人为乐

【第74句】:【当头棒喝】禅门认为佛法不可思议,开口即错,用心即乖。为了打破学人的迷执,不少禅师或用棒,或用喝,或者“棒喝交驰”,作为一种特有的施教方式,以促人领悟佛理。“棒”始于德山宣鉴。僧来参问,“道得也三十棒,道不得也三十棒。”(《临济录》)雪峰禅师曾说:“我在德山棒下,似脱却千重万重贴肉汗衫。”(《圆悟心要》卷三)颇有切肤之痛。“喝”当始于马祖。百丈禅师回忆说:“佛法不是小事,老僧昔被马大师一喝,直得三日耳聋眼黑。”(《景德传灯录》)最善于“喝”的,无过于临济义玄,他有四种“喝”法,门下“棒喝交驰”。“德山棒,临济喝,留与禅人作模范”(《五灯会元》卷十七)。遂成为禅林的风气。后以“当头棒喝”、“当头一棒”泛指警觉迷误。如《镜花缘》第八十四回:“这个笑话虽是斗趣,若教愚而好自用的听了,却是当头一棒,真可猛然唤醒。”(李明权)

【第75句】:【雨天背蓑衣——越背越重】(歇)蓑衣:一种披在身上的雨具,用草或棕制成,易浸水。本指蓑衣遭雨淋后会越来越重,转以形容负担越来越重。

【第76句】:【天道好还】(谚)天道:旧指掌握赏善惩恶之权的天意。好还:乐于主持报应。指天道总是公正无私的,善的就赏,恶的就惩。 也作天道好还,丝毫不爽。不爽:不差。 天道好还,报应不爽。 天道好还,无恶不报。

【第77句】:【入乡随俗】(谚)到了什么地方,就要随从那里的风俗民情。指各地风俗民情不同,不随从当地的习俗,就不能融入当地的生活。 也作入境问禁,入国问俗。 入国问禁,入境问俗。 入乡随俗,入家问忌。忌:忌讳。

【第78句】:最珍贵的财富是利用时间,最巨大的浪费是虚度流年

【第79句】:应病与药《维摩诘经·佛国品》谓:“应病与药,令得服行。”众生有“四大不调病”,有“业报病”。“四大不调病”是由一类众生共造的业力所促成的,如“地大不调,举身沉重;水大不调,举身臃肿”(《诸经要集》卷二十)等,须对症下药,进行治疗。“业报病”是由众生自己的业力造成的,程度较重,除对症下药外,还要忏悔业障,才可望减轻。以上所说的是“应病与药”的一般意义。从广义上说,众生一切形形色色的烦恼都是“病”。佛菩萨对机说法,用不同的法门去解决众生不同的烦恼,谓之“应病与药”。经中常说,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佛有八万四千法门,即此意。《五灯会元》卷十载:文益禅师“凋机顺物,斥滞磨昏。凡举诸三味,或人室呈解,或叩激请益,皆应病与药。随根悟入者,不可胜纪”。“药”,梵语Agada,意为“无病”。药到病除,故称“无病”。后多作“对症下药”。如宋代朱熹《朱子语类》卷四一:“克己复礼,便是捉得病根,对症下药。”意为针对具体情况解决问题。

【第80句】:【狐狸扮观音,扮来扮去还是狐狸精】 释义:观音:观世音,佛教菩萨之一,佛教徒认为是慈悲的化身,救苦救难之神。又叫观自在、观音大士。比喻乔装打扮掩盖不了真相。 例句:直筒子柳飞霞也憋不住地嘀咕:“是呀,有人说头人女儿变好了变乖了,可是真是假,难讲。反正我看她,觉得总像是:狐狸扮观音,扮来扮去还是狐狸精!阿灿,你说哩?”

【第81句】:【烧饼枕头饿死人】见“守着饼挨饿”。

【第82句】:【蜜罐里长大的】 释义:比喻一直生活在幸福中,没受过苦。 例句:旧社会的劳动人民,是怎么从三座大山底下过来的?你们可真是蜜罐里长大的呀,有些人动不动闹情绪,尥蹶子,想干啥就要干啥,世界上的事那么容易吗!

【第83句】:【 有钱难买老来瘦】老年人不发胖就较为健康。《光明日 报》(1985,3,25):“我看你很健康,就是瘦了点。不过有钱 难买老年瘦啊!”

【第84句】:【富则盛,贫则病】(谚)人有了钱,一切都会兴盛起来;人贫穷了,做任何事都不免遭遇困难。指钱财往往可以支配甚至改变人的命运。

【第85句】:【深不对,浅不是】(惯)这样也不行,那样也不对。指不知怎么做才能使人满意。

【第86句】:【无巧不成话】(谚)话:话本,民间艺人说唱的底本。指没有巧合的情节,就构不成说唱的故事。后泛指小说、剧本的编写,总离不开引人人胜的巧妙情节。 也作无巧不成书。 无巧不成戏。 无巧不成故事。

【第87句】:【入门休问荣枯事,观着容颜便得知】(谚)荣枯:兴盛与衰落。进了门不必询问家门的兴盛与衰落,只要看看家里人容颜表情就可知道。 指人的心境总要表现在人的面容神态上。 也作入门休问吉凶事,观看颜面自得知。 入门不问荣枯事,但见容颜便得知。

【第88句】:后世又以一花五叶表示祖孙传承关系等,如元代鲜于枢《困学斋杂录》引宋代雪窦禅师《真迹》诗:“末代儿孙列户牖,一花五叶失其传。”

【第89句】:烂熟须菩提须菩提,梵名Subuti.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他诞生时,家中空乏贫穷,故取名须菩提,意为“空生”。他受父母的影响,出家常随佛陀。须菩提在祗园精舍等处恭听佛说《金刚经》、《般若经》等,证悟一切事物皆是因缘生灭、空无自性之理,不再分别执著,霍然解脱。在佛陀的弟子中,须菩提被称为“解空第一”。《金刚经》是佛陀对须菩提所说的“空经”,里面多次出现须菩提的名字。这部经是佛教徒经常念诵的经典,把这部经念得又熟又快,就常听到“须菩提……”、“须菩提……”。因此,俗有“烂熟须菩提”之说,意思是对某本书读得滚瓜烂熟,十分熟悉。如《何典》第五回:“及至活死人进了学堂门,却是出调的聪明,不消几时,把牵钻鬼读了数年还半生半熟的书,他都读得烂熟须菩提,颠倒也背得出。”

【第90句】:【谁家灶内无烟】(谚)哪家都烧火做饭,烟囱里都会冒烟。比喻家家都会有些不光彩的麻烦事。也比喻人人都有冒火发脾气的时候。 也作“谁家烟筒不冒烟”。

【第91句】:眼睛不识宝,灵芝当蓬蒿。

【第92句】:【草窝里飞出金凤凰】(谚)比喻环境条件差也能出杰出之人。

【第93句】:【舍利】梵语sarira,亦称舍利子,意为骨身、遗骨。原来,“所遗骨分,通名舍利”。(《翻译名义集》卷五)实际上,舍利专指佛、高僧的遗骨。舍利可分为骨舍利、发舍利和肉舍利,通常所说是都属于骨舍利。佛家传说,舍利是由修行功德炼就的,多作坚硬珠状,五彩耀目。《魏书·释老志》说:释迦牟尼涅槃后,弟子用“香木焚尸,灵骨分碎,击之不坏,焚亦不焦,或有光明神验,胡言谓之舍利”。经中载有八国国王分取舍利,建塔供养之事。佛的舍利也叫做“佛骨”。唐代朝廷多次迎请凤翔法门寺佛骨舍利入大内供养。其中唐宪宗元和年间迎佛骨时,遭到韩愈的激烈反对,历史上很有名。佛的牙舍利称为“佛牙”,相传帝释曾取佛牙在天上建塔供养,故佛牙备受青睐。法显、玄奘西游时,都见到过佛牙。释迦牟尼留下四枚佛牙,其中一枚在唐代被道宣律师获得,受到历代帝王的供养,今藏北京西山舍利塔中。后来也用舍利泛指僧人火化后的遗骨。入《古今小说·明悟禅师赶五戒》:“荼毗(火化)之次,见火中一道青烟,直透云端……少焉,舍利如雨。”(李明权)

【第94句】:念珠佛教的法器,又叫做“数珠”,梵语Pasakamala。一般用香木制作,也有用玉石、玛瑙、菩提子等制作的。用绳索把小圆珠贯穿成串,随身携带,以便念佛、诵咒时计数,调伏身心。一串念珠的数目,以一百零八颗为常见,其象征意义是破“百八烦恼”,证“百八三昧”。也有多至一下零八十颗或少至十四颗的。《旧唐书·李辅国传》载:“辅国不茹荤血,常为僧行,视事之暇,手持念珠。”净土宗强调持名念佛,常用念珠计数。唐代飞锡和尚以出人息计数念佛,他说:“吾则以出入息为念珠焉,称佛名号,随之于息。”(《念佛三昧宝王论》)此外,在古代印度,贯穿三十颗黑白相间的珠子,用来计算日期。

【第95句】:【鸡叫三遍天明亮】 释义:比喻黑暗总会过去,光明定会到来。 例句:陶家妈妈!鸡叫三遍天明亮,烈士们的血不是白流的。我们的力量比从前大得多了!革命总是要成功的。

【第96句】:二六时中国古代用十二地支记昼夜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昼夜各六个时辰,故称“二六时”。这是佛门的一句熟语,犹言一整天,整日整夜。佛门劝人要在“二六时”中保持正念,精进正道。如明代佚名《赠书记·假尼人寺》:“将来堕落知何地?因此上情愿焚修二六时。”现代亦偶有运用者。如鲁迅《华盖集·杂感》:“只有纠缠如毒蛇,执著如怨鬼,二六时中,没有已时者有望。”

【第97句】:在古印度摩竭陀国王舍城东北。佛教认为,灵山是释迦牟尼佛报身净土。释迦牟尼佛曾在灵山举行法会.宣说《妙法莲华经》。我佛,指教主释迦牟尼佛。“既到灵山,岂可不朝我佛”,谓到了灵山净土,就应该朝拜佛祖。俗语比喻到了一个地方,不能不去拜见主人。如《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同:“到了那里,才知他就住在吾兄的宝庄上。我想,既到灵山,岂可不朝我佛?倒把打听华忠消息这桩事搁起,径投宝庄,拜识尊颜。”

【第98句】:【名师出高徒】 释义:有名的师傅能教出本领高强的徒弟。 例句:谁都知道和尚的本事大,武艺好。名师出高徒,老师好,徒弟也错不了,所以这小和尚一出台也是“碰头好”。

【第99句】:【将本求利】(谚)做生意先得筹集本钱,有本钱才能生出利润。指做生意为的是求取利润,而投入资本是求取利润的先决条件。

180194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