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散文集文学网!

好看视频上比较火的歇后语的文案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不图今年竹,但图来年笋】短期不能收效,以后会有希望。 《北京短篇小说选》:“我们的书记倒沉得住气,说:不图今年 竹,但图来年笋吧!”

【第2句】:火车轮子上轨道——切实可行

【第3句】:【亮底牌】(惯)比喻把别人不知道的底细公开出来。

【第4句】:【烧香的赶起和尚来了】(惯)来庙里敬佛的香客,反倒要把和尚赶走。比喻做事违背情理。

【第5句】:【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谚)国家自有国家的大法,家庭自有家庭的规矩。指范围不论大小,都必须有自身的法规,才能有所遵循。

【第6句】:【脊梁骨里冒凉气】(惯)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浑身发冷。 也作脊梁沟里冒冷汗。 脊梁骨冒凉气。

【第7句】:爸爸整日里都是乐呵呵的,妈妈说:“你这人,一口吞个砂锅,光知道脆,不知道碜,天天趣个啥劲儿?”爸爸回敬道:“你真是一根筷子吃莲菜——净挑眼儿哩,关你啥事?”(河南·新密)

【第8句】:洗淋水澡——首当其冲

【第9句】:【曾被卖糖君子哄,至今不信口甜人】(谚)指受过甜言蜜语哄骗的人,对于甜言蜜语就有一种本能的反感与警惕。

【第10句】:梧桐叶落——归根

【第11句】:【高一脚,低一脚】(惯)形容道路不平,行走时身体不稳。 也作一脚高,一脚低。 一步高,一步低。

【第12句】:【酱油碟子跟着蹄子——拖拖就拖干了】(歇)蹄子:方言,肘子。 肘子的肉较厚,蘸碟子里的酱油,蘸不了多少次就蘸光了。指钱财很快就消耗完了。

【第13句】:【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谚)指皇帝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他的女儿当然不愁嫁不出去。常借指最紧俏、最短缺的抢手货物,不愁卖不出去。

【第14句】:【饥时一口,胜过饱时一斗】在需要的时候,帮助别人最有 效。强调救急的重要。或说:饱给一斗,不如饿给一口。成 语:雪中送炭。西戎《老好干部》:“老哥,这是救济粮,一颗 要顶一颗用,人常说,缺时给一口,胜过有时给一斗,咱应当 大公无私,为缺粮的人想想!”

【第15句】:【拿八人轿也抬不出去】(惯)八人轿:八个轿夫抬的大轿子。比喻打定主意,坚决不走。

【第16句】:【百无一有,百巧百穷】(谚)百无一有:技艺上样样都想学得的人,结果是一样也学不到手。百巧百穷:各种技艺都会,但不能精通一门,总不免受穷。指掌握技艺贵在专精,不可贪求全面。

【第17句】:厂长批评罗小平说:“你这条‘鱼’太大了,我的池塘小,容不下你。”(湖南·衡阳)

【第18句】:小刚每天早晨都起床很晚,由于怕上学迟到,来不及吃饭就匆匆走了。叔叔说他整天总是“狗赶猫慌的”。(河北·石家庄)

【第19句】:【瓜好吃,夜难守】释义:看瓜守夜很辛苦,不容易。例句:他边吃边称赞说:“看二大爷哕,这些瓜都能叫上名呀!有的说:瓜好吃,夜难守。大爷一个人睡这里不怕呀?”

【第20句】:【光听拉拉蛄叫,就别种地了】(谚)拉拉蛄:即蝼蛄,昆虫,生活在泥土中,昼伏夜出,专吃农作物嫩茎。指拉拉蛄是农作物的大害虫,可农民不会听到拉拉蛄的叫声就不种庄稼。比喻不能因为有人议论指责,就不敢做事。 也作若怕蝼蛄咬,就不用科田了。 尽听拉拉蛄叫,别种庄稼了。

【第21句】:【今天种瓜,明天点豆】谓做事无计划,精力不集中。或说: 今日种豆,明日种瓜。广播讲座《成才之路》:“好高务远,朝 三暮四,今天种豆,明天种瓜,到头来只能是一无所获。”

【第22句】:拔了萝卜栽上姜———茬比一茬辣

【第23句】:【驴跟马跑折了腿】谓比不上,勉强追赶没有益处。海外 张爱玲《茉莉香片》:“你那个英文——算了吧!跷脚驴子跟 马跑,跑折了腿,也是空的!”

【第24句】:能吃能睡,长命百岁。

【第25句】:扁担挑灯笼——两头明

【第26句】:上课的时候,老师让我站起来看图说话,我一时不知怎么说才好。放学后,我回到家里,把这件事告诉了外婆。外婆听了,点着我的脑门儿对我说:“你这孩子啊,没听人说过吗?‘舌头肉蛋,一翻就转’。有什么不会说的?”(陕西·靖边)

【第27句】:【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释义:老年人不讲过去的事情,年轻人会失去传统的行动准则。例句:“不是爷爷爱翻老皇历,俗话说: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嘛!”

【第28句】:缺嘴少耳朵——又聋又哑

【第29句】:【明人不做暗事】(谚)明人:光明磊落的人。暗事:背地里做的见不得人的事。指明人做事正大光明,绝不鬼鬼祟祟,搞阴谋诡计。 也作明人无暗事。 明人不做暗事,好汉不使暗拳。

【第30句】:【又做巫婆又做鬼】巫婆假装有鬼附身。借指弄虚作假, 两面应付。又,也说:也。成语:装神弄鬼。赵树理《小二黑 结婚》:“又做巫婆又做鬼,两头出面装好人。”

【第31句】:【秋后的蚊子,飞不了几天】释义:比喻离末日不远。例句:曾家的靠山倒了,剩下这几股土匪,像秋后的蚊子,飞不了几天啦!

【第32句】:【野鸡戴皮帽儿——充鹰】(歇)比喻冒充大人物。含讥讽意味。

【第33句】:【 汗珠落地摔八瓣】形容干活用力,辛苦。成语:汗流浃 背。浩然《山水情》:“我一个人汗珠子掉地下摔八瓣儿拉扯 大的孩子,你一点力不费,一点情不领,就进了你家的门儿, 成了你家的人。”

【第34句】:海豹的眼睛——又明又亮

【第35句】:我看书总是不求甚解,匆匆翻阅而过。爸爸劝我说:“细嚼慢咽读一遍,胜过一目十行看十遍。你还是要仔细些啊?”(江苏·盐城)

【第36句】:【你一言,我一语】(惯)指两人或众人交谈、讨论或争辩。 也作你一言,我一句。 你一句,我一句。 你一舌,我一嘴。

【第37句】:【红玫瑰】“红玫瑰”象征着爱情,这是从何说起呢?在,希腊传说中,爱与美的女神阿芙罗狄蒂爱上了美少年阿多尼斯。有一天,阿多尼斯外出打猎被野猪咬伤。阿芙罗狄蒂闻讯后,急忙赶来,当她奔向奄奄一息的阿多尼斯时,白玫瑰的刺把女神的脚刺伤了,殷红的鲜血滴落在土地上。后来,在女神鲜血滴落的地方,长出了一片鲜艳的红玫瑰。后来,人们便用红玫瑰来象征爱情了。

【第38句】:【 废铁炼成钢】把无用的人变为有用的人。《解放区短篇 小说选》:“咱们怎样也不能忘记共产党,她把废铁炼成钢 了。”

【第39句】:稿纸写到头——没格了

【第40句】:【猴子屁股坐不住】形容不安稳,也指不能持久。或说:属 猴子的,坐不住。《短暂的春秋》:“我看他是猴子屁股坐不 住……顶多也是三五年的事。”

【第41句】:【金乡邻,胜于银亲眷】(谚)乡邻好比金子,亲眷好比银子。指紧挨的近邻比远处的亲戚要亲近、可贵得多。

【第42句】:【公鸡下蛋,河水倒流】释义:强调事情不可能,也指事情颠倒过来了。例句:叫我们走回头路,受二遍苦,再给看召草当奴隶,趴在地下让他们踩,除非公鸡下蛋,河水倒流,办不到!

【第43句】:【火大无湿柴】(谚)指火势大了,湿柴也能燃烧得很旺。比喻人多力量大,有气势,就不怕困难多,任务重。 也作“旺火没湿柴”。

【第44句】:【世博会】2010年,上海成功举办了世博会,创下了世博会参展国家最多、参观人数最多等多项第一,七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中国第一次举办世博会,中国人民百年来的心愿终于实现了,证明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那么,世博会是怎么起源的呢?世博会的起源,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也有一个明显的标志,即正式举办的开端。世博会的功能在于交流。在古代农耕社会,人们往住在庆贺丰收、宗教仪式、欢度喜庆的节日里开展交易活动。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定期的、有固定场所的、以物品交换为目的的大型贸易及展示的集会,这就是世博会的最早形式。到了1851年,在英国首都伦敦的海德公园,举行了全世界第一届万国工业博览会,展期是1851年5月旧至10月1旧,主要内容是世界文化与工业科技。借此博览会,英国也展现了工业革命后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辉煌成果。自此,世博会在世界范围内申请举办。先后在纽约、巴黎、伦敦、维也纳等几十个国家的城市举办,主要是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轮流举办。一百年后,中国终于申办成功,这也是在发展中国家首次举办,受到世人瞩目。

【第45句】:今年一直大旱,农民盼望着下雨。我爷爷说:“该下了。九月九,看十三,十三不下一冬干。”(河南·尉氏)

【第46句】:【邮票齿】孔现在寄信时,将买来的连在一起的几张邮票用手一撕,所需的邮票就会顺着齿孔掉下来,且邮票不仅不受影响,反而因齿孔部位的半边齿印排列整齐而更加美观,使用起来很方便。那么,它是谁发明的呢? 1848年,伦敦市中心的一家酒店来了一个记者,他一面饮酒,一边撰写当天的通讯稿件。当他把写好的稿件塞人信封,准备贴上邮票时,却找不到裁邮票的剪刀。迫于无奈,他从衣襟里取下一枚小别针,在两枚邮票的空隙处用别针尖刺了一连串均匀的小孔,然后轻轻撕开,竟然十分整齐美观。做者无意,观者有心。坐在记者对面的亚瑟·亨利,心中暗想,假如能发明一种打孔机,在每枚邮票的四边都打上小孔,那么使用起来就方便多了。结果他真的发明了打孔机,自此,齿孔邮票问世。

【第47句】:【只听楼板响,不见人下来】只有言论或预兆,不见行动。 类似的:只听水响,不见鱼跳。香港唐人《金陵春梦》:“吵了 好久,只听见楼板响,不见入下来,而我夹在中间,这味道实 在不好受。”

【第48句】:【好借债,穷得快】(谚)喜欢借债的人,借得容易花得快,加上付出的利息,必然很快变穷。指生活中宁可艰苦度日,不可轻易借债。

【第49句】:【逢人且说三分话】(谚)对人,特别是对初次接触的生人,说话只能说三分,绝不可毫无保留地倾诉心里话。指和人说话要做到多想少说,慎而又慎。 也作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人前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第50句】:【七十二个心眼儿,九十六个转轴儿】(惯)形容人心眼多,头脑灵活。

【第51句】:【饶人不是痴汉】(谚)饶:饶恕,宽容。遇事能宽容别人,这不是痴呆的表现。指宽容是聪明人的行为。 也作饶人不是痴,过后得便宜。 饶人不是痴,痴汉不饶人。 饶人三分不为痴。

【第52句】:【得意不可再往】轻易得到好处,可能有圈套,或遭嫉恨, 要警惕。得意,也说:得便宜、得利。清代《儿女英雄传》: “古人说得好:得意不可再往。我邓老九这就够瞧的了,再 说也不可向世路结仇。”

【第53句】:属王八的——缩头缩脑

【第54句】:我正在写作业,没顾上与来的客人打招呼。妈妈敲着我的脑袋说:“在家不勤待宾客,出门方知少主人。”(四川·渠县)

【第55句】:【红白喜事】中国民间称结婚为“红事”,埋人为“白事”,合称“红白喜事”。结婚叫红喜事,还好理解,花轿是红的,新娘穿红的(白色婚纱是后来的外来婚俗),洞房内铺的、盖的全是红的,室内外、院内外墙上贴的、门口挂的全是红的,嫣然似红海洋一样,红事忌白。然而,死了人叫“白喜事”不好理解。那么这又是什么缘由呢?所谓白喜事,有悲喜交加之意。首先,如果百岁老人死了,那是自然归天,有人称之为喜丧。另外,丧葬本是一件悲哀的事情,但同时又要跟着“热闹”一番。这种自相矛盾的心态,在中国是有传统的。两千多年前的庄子死了老婆,他没有悲伤,相反,却在地上鼓盆而歌。在庄子看来,自然界是最高的权威,一切都要听从自然界的安排。人的一生没有任何主动性,一切都是命定的。《庄子·德充符》云:“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他丧妻鼓盆而歌,正是浓厚的宿命论的思想意识的反映。对丧事的喜庆活动,在中国许多民族中都存在过。例如,土家族跳丧舞。人死了以后,尤其是长辈去世后的第一个晚上,丧家就开始了这种跳丧舞的活动。被请的歌师傅一个人击鼓领唱,另有两个人帮和,边歌边舞,围着棺材一跳就是一个晚上,借以给死者家属减轻悲痛,解除忧闷,因此跳舞哀而不悲,伤而不痛。丧葬风俗中这种悲喜交加的现象,寄托了人们对生之眷恋与死之恐惧,这不可调和的矛盾,是“白喜事”的真正根由。

【第56句】:【真心对真心,石头变黄金】(谚)指只要彼此诚心合作,不虚不假,就能克服困难,创造奇迹。

【第57句】:【 眼不瞎也能算到这一卦】算卦者多为瞎子。谓容易估计。 柳青《创业史》:“我眼不瞎也能算到这一卦哩!我从根就没 指望今年再借。”

【第58句】:喜鹊老鸹同枝叫——悲喜交加;连喜带忧

【第59句】:【木偶能跳动,自有提线人】(谚)木偶:木头做的人像。木偶戏中木偶人像能跳能舞,是有人在幕后牵线操纵。比喻有人出面闹事,是后台人物在指使。 也作“木偶不会自己跳,幕后定有牵线人”。

【第60句】:【这儿说,这儿了】说过就算完,不必再传话。浩然《山水 情》:“咱们这儿说,这儿了,别传,免得越传越玄,影响不 好。”

【第61句】:【恶狗怕揍,恶人怕斗】(谚)恶狗凶恶,是因为打得不狠;恶人猖狂,是因为打击不力。指对于危害社会安定的坏人,只有严厉打击,才能镇压得住。

【第62句】:快开学了,我的假期作业还有很多没有做,可仍在一个劲儿地玩。妈妈说:“麦芒都快锥着屁股了,还不着急。”(四川·西充)

【第63句】:【明知山有虎,故作采樵人】采樵人,打柴的。谓有意伪装, 以智谋取胜。清代《说岳全传》:“明知山有虎,故作采樵人。 因你城中固守难攻,故用此计。”

【第64句】:【晴天要备阴天伞,饱时要备饥时粮】释义:比喻有备无患,也指防患于未然。也说“暖备寒衣睛备伞”。例句:“俗话说,晴天要备阴天伞,饱时要备饥时粮。”

【第65句】:【刀对刀,枪对枪】释义:比喻针锋相对,不示弱。例句:不能给他软的,也用不着跟他绕了,就跟他刀对刀,枪对枪干一家伙,让他有法儿开台,没法儿收场。

【第66句】:【戴高帽】“戴高帽”比喻对人说恭维的话。那么,“戴高帽”从何而来呢?先从“高帽”说起。古代皇帝、高官们戴的帽子叫冠。太子、王侯戴七寸高的远游冠;宫廷儒生们戴前面七寸后面三寸的进贤冠。可见帽子代表了人们的身份和等级。后来,虽各朝代规定不同,但帽子的高低大小尺寸,装饰华丽与否,多与等级相关。那么,“戴高帽”又是怎么回事呢?据《北史》记载:宗道晖喜好戴高帽,穿大木屐。州官来上任时,他戴高帽穿大木屐去拜见,自言学识可与三公比。后来,人们对妄自尊大或喜欢别人称赞自己叫做“好戴高帽”;而以吹捧、恭维别人叫做“给人戴高帽”。清代俞樾写过一段笑话:一位京都小官到外地做官,出任前他去向他的老师告别。老师嘱咐说:“外地的官不好当,要处处当心啊!”此人说:“不怕,我已备了百顶高帽,逢人赠送一顶,应当不至于意见不合而闹矛盾吧?” 老师生气地说:“吾等之人以正直之理待人,怎能用这种庸俗手段?”此人赶忙进言道:“天下如老师这样不喜欢戴高帽,屈指有几?”老师听后,点头赞同道:“你的话,确也不无道理。你还是有些见识。”此人告别出门,叹道:“高帽只剩九十九顶了。”

【第67句】:梦中游太空——想入非非(飞飞)

【第68句】:【烂泥摇桩,越摇越深】(谚)在烂泥里摇动木桩,越摇动木桩陷得越深。比喻做事陷入困境,越挣扎越陷得深,终至于不能自拔。

【第69句】:理发不用刀子一光推

【第70句】:妈妈见姨妈提来了满满一篮子青菜,觉得太多,不好意思收下。姨妈却说:“三斗田螺四斗壳,剥光了皮也不算多。”(江西·峡江)

【第71句】:【为他人作嫁衣裳】(惯)原指穷人家女儿没钱置办嫁妆,却年年为有钱人家的女儿缝制嫁衣。比喻为别人辛苦忙碌。 也作“为他人作嫁衣”。

【第72句】:【不知道哪块云彩有雨】释义:比喻目前的情况还不好判断。例句:六伯着急了:“我说呀,这会儿还不能去,咱还不知道哪块云彩有雨呢!”

【第73句】:【古庙前的旗杆——独一根】(歇)指只有一根。

【第74句】:【人活心,树活根】(谚)人活着,就凭着有颗良心,没良心的人不算是人;树活着,就凭着有根扎在土壤里,没根的树活不成。指为人要有良心。也指人活着要凭心劲。 也作人活良心树活根。 人靠心,树靠根。 人靠好心,树靠好根。

【第75句】:两个山头的斑鸠——唱一和

【第76句】:【瓦片也有翻身日】境遇总会好转。瓦片,也说:屋瓦、鹅 卵石。台湾林语堂《京华烟云》:“但终有一日,屋瓦也会翻 身,曾牛两家,必为死敌。”

【第77句】:【烂船拾起有三斤钉】见“船烂还有三千钉”。

【第78句】:【快刀不磨是块铁】(谚)指快刀也要常磨砺。比喻天资聪明的人也必须奋力学习,积极进取。

【第79句】:【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惯)形容变化非常快。

【第80句】:【肉烂在汤锅里】(惯)比喻没有受到损失,或好处还在自己人手里。 也比喻利益、损失都混在一起,分不出来了。 也作肉烂在汤里。 肉烂在锅里。

【第81句】:【 不知者不为罪】不是故意违反,可以原谅。浩然《金光大 道》:“常言说,不知者不怪罪,我那会儿真是为两边好的,没 想惹下这么大的祸。”

【第82句】:【观于海者难为水】(谚)比喻见过大世面,小人物或小事情就不会在意。 也作“久经大海难为水”。

【第83句】:绿头苍蝇坐月子一抱蛆(屈)

【第84句】:开水泼老鼠——不死也要脱层皮

【第85句】:我和奶奶一块儿下地,奶奶是哪儿平走哪儿,我是哪儿不平走哪儿。奶奶说我是专走鬼不下蛋的地方。(河南·南阳)

【第86句】:【公鸡戴帽子——冠上加冠】(歇)冠:前一个“冠”字指鸡冠,后一个“冠”字指帽子,都谐“官”。指官职得到提升,含谐谑意味。

【第87句】:【平地起风波】(惯)比喻无端生出是非。

【第88句】:海瑞上书——为民请愿

【第89句】:【关门养虎,虎大伤人】姑息坏人,反受其害。成语:姑息养 奸。类似的:养虎自贻患/养虎被虎伤。清代《说岳全传》: “呆子!古人说的,‘关门养虎,虎大伤入’,这个东西如何养 得熟的?”

【第90句】:【过耳之言,不可听信】(谚)过耳之言:毫无根据的传言。指不可听信道听途说的传言。 也作“过耳之言,不足为凭”。

【第91句】:【三十过,四十来,双手招郎郎弗来】(谚)弗:不。过了三十岁,就是四十岁,这时候即使不讲条件嫁出去也很困难。指女子一过适龄时期就很难找到如意丈夫。

【第92句】:【练事不如省事】(谚)练事:办事精明老练。即使办事干练,卓有成效,也不如省去不做为好。旧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没一事。

【第93句】:长颈鹿的脑袋——高人一头;突出;仰(扬)得高

【第94句】:【羡人吃饭,不如赶紧淘米】(谚)羡:羡慕,眼热。指想望不如立刻动手实干。

【第95句】:妈妈给我做了条新裤子,没几天,膝盖就磨破了。妈妈说:“你身上是不是长牙了,刚穿几天啊,新裤子就破了洞。”(安徽·天长)

【第96句】:【儿孙自有儿孙计,莫为儿孙作马牛】(谚)子孙后代自会有他们的生活安排,前辈人不必为他们做牛做马苦苦劳神费力。指前辈人为子孙后代苦心经营全是不必要的徒劳。 也作“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马牛”。福:福分。

【第97句】:【把舌头伸直了再说】话斥责人说话不利落,或不在理。类 似的:用擀面杖把舌头擀擀。韩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网》: “你该用擀面杖把舌头擀擀了吧?话内话外,咋这么多弯 儿!”

【第98句】:【冬虫夏草】“冬虫夏草”是味名贵的中草药。它的名字听起来挺古怪,它到底是虫还是草?1723年,法国人巴拉南在中国发现了冬虫夏草,把它介绍给了世界。1842年,真菌学家伯克利初步弄清楚了这个怪东西的真面目,发现它是一种叫虫草菌的子囊菌寄生在蝙蝠蛾的幼虫上形成的。蝙蝠蛾在冬天到来时,把虫卵产在土里,一个月以后就差不多孵化成一条条胖胖的幼虫。这时候,早在一旁等候多时的一种叫虫草的真菌便使劲往幼虫的体内钻,开始专门吸取幼虫体内的营养。于是,整个冬天,幼虫体内都有这种寄生菌大量繁殖,使幼虫体内充满菌丝。等到第二年的5—7月,幼虫早已死亡,这种寄生菌就迫不及待地钻了出来,在虫体顶部长出了3~5厘米,甚至10厘米的“草”,这“草”粗0.4—0.7厘米。这时候的虫体像三眼老蚕,外表深黄色,粗糙,背部有不少皱纹,腹部还有8对足,其中中部的4对足最为明显。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冬天看它是虫,夏天看它是草,人们也因此给它起了个“冬虫夏草”的怪名字。冬虫变草虽然可以说是虫和草的结合体,却既不属于虫,也不属于草,它是一种菌藻类生物,大多分布在中国青海、四川、云南、贵州、甘肃海拔4000米左右的高海拔地区。冬虫夏草除含有对人体非常有益的虫草酸外,还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肪与碳水化合物,以及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所以它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最近由于商家炒作,身价蹿升,直逼黄金。

【第99句】:【呷醋咬生姜】(惯)呷:喝。形容又酸又辣。

17940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