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 我们常常会自说自话,因为每个人都天生有说话的欲望,但 不是所有的人都是你心甘情愿的听众。自说自话者往往被人视为精神 疾病患者,其实他们大多不是,他们更接近灵魂的流浪者。
【第2句】:凡夫众生就像照相机:它能记录很多影像,还可以通过调整焦距和闪光灯等方法拍摄远近大小明暗不同的照片,却唯独拍不到它自己——照相机。同样,凡夫能感知地球上的信息,也能研究上至太空下至地壳的现象,却唯独不清楚自己,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往哪里去,更不知道自己的本来面目——究竟实相。
【第3句】:诸佛依二谛,为众生说法:一以世俗谛,二第一义谛。……若不依俗谛,不得第一义。不得第一义,则不得涅槃。(古印度)龙树《中论·观四谛品》
【第4句】:我们要想改变外在的事物,那几乎是不可能的。要改变的是我们自己,是我们自己的心念。
【第5句】:山中住万叠,千重谁伴侣?纵使知音特地来,云深必定无寻处。——《法演禅师文案》
【第6句】: 人生就是画圆,画大大小小的圆,可到头来却没有一个人能 够真正将人生画圆。
【第7句】:悟了还同未悟人,无心胜负自安神。从前古德称贫道,向此门中有几人?——《龙牙和尚颂》
【第8句】: 一日,90后和60后交流。90后:我对前面的路已经绝望了! 我想出人头地,可现实又这样残酷60后:你几乎还没有真正地生 活过,绝望什么?你所说的绝望不过是一种迷惘,谁年轻时没有经历 过?不如拿绝望的心去奋斗,即便不能成功,至少强于消极的绝望, 毕竟年轻就是无限的可能。
【第9句】: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污辱垢秽要茹纳得。处世不可太分明,一切贤 愚好丑要包容得。
【第10句】: 修炼的过程是一种煎熬的过程,一旦这种煎熬变成愉悦和自 在,你就涅槃了。问题是多数人愿意修炼,却极少有人受得了修炼的 煎熬,往住在尚未体验到愉悦和自在的滋味时,便已经放弃了。人生 和生命的修炼就是一种坚持,唯坚持才能浴火重生。希望的彼岸无限 美好,但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抵达。
【第11句】:若一个人只顾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若一个人目标高 远,也要面对现实的生活。只有把理想和现实有机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成为 一个成功之人。
【第12句】:【禅语悟道】不杀害生命,不欺蒙众生,只愿利益有情。轮回中的一切芸芸众生,皆是往昔曾做过我们的大恩父母。
【第13句】:真正值得追求的是内在的充实,真正值得人们追求的,是灵魂的充实与心灵的自由。
【第14句】:【佛心禅语】 发怒在大多数情况下,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激化冲突,闯下很 多大祸。愤怒是片刻的疯狂,我们应该控制情感,否则情感就会控制你。
【第15句】:菩萨摩诃萨人一切法平等性故,不于众生而起一念非亲友想。设有众生,于菩萨所,起怨害心,菩萨亦以慈眼视之,终无恚怒。《华严经》卷二十三,十回向品
【第16句】:生活的禅法在于运用内心的光明,去觉察这世间事物的无常,能够保持生活心平气与的真实与力量,生活从来就不是在烦恼里怅然若失,它应该是一种人生的认识,去发现生活教诲的意义,纠正自己的失误,化解那些曾经自以为是的固执与成见,人生不是哭着找出路,而是擦干眼泪看前方。
【第17句】:十二恶律仪者:一者屠儿,二者魁脍,三者养猪,四者养鸡,五者捕鱼,六者猎师,七者网鸟,八者捕蟒,九者咒龙,十者狱吏,十一者作贼,十二者王家常差捕贼。《大方便佛报恩经》卷七
【第18句】:福不可享尽,享尽就无福;苦可受尽,受尽则没有苦。无论你是家财万贯的富豪,抑或穷困潦倒的乞丐,都无法预知未来的祸福,所以有福当惜福,有苦当消苦。不溺福乐间,不惧苦祸来,只有这样才能让福气延续得长久一些,只有这样才能在困苦中,乐于接受挑战,这样便不会有怨恨,也不会产生对现实的不满。
【第19句】:【一句禅语一种人生】佛教为什么既是宗教、哲学和科学?为什么又是超越宗教、哲学和科学?佛教的真理分为两种,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宗教、哲学和科学是属于相对真理。绝对真理是超越宗教、哲学和科学。诸法分为二谛,世俗谛和胜义谛。宗教、哲学和科学是属于世俗谛。胜义谛是超越宗教、哲学和科学。
【第20句】:禅是抵达心净的必经之路,征途漫漫,虽有风雨却仍有彩虹在云端绽放的美丽,虽有激流却仍有水花在阳光下飞溅的绚烂;虽有歧路,亦有坦途;虽有悲伤,亦有欢乐。悟道,得禅,心净则处处都有佛祖菩萨的无量功德。
【第21句】:一些人半途道别,一些人擦肩而过,一些人不明下落。但我们应该相信,无论路程多少遥远,他们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那道岸。
【第22句】:曾经以为,空空地念佛没有什么味道,没有什么法喜,大概也就没有效果吧;现在才知道,空空地念佛,竟是这样的功德满满。
【第23句】:保持一种美丽的心情,采一柱大漠的孤烟映照黄昏的落日,捉一轮浑圆的清月放飞自由的心灵!
【第24句】:【天天禅语】利生:水的存在就是利益。没有水,人与动物无法生存;没有水,花草树木无法生长、发芽、结果。人、动物、一切生命,大自然的一切万物都离不开水的滋养。
【第25句】:何等为信具足?谓善男子于如来所,得信敬心,建立信本,非诸天、魔、梵及余世人同法所坏,是名善男子信具足。《杂阿含经》卷四,第91经
【第26句】:释迦不出世,达摩不西来。佛法遍天下,谈玄口不开。——《舒州法华山举和尚语要》
【第27句】: 码字者是什么?就是个码字工。码出什么样的字,码字工就是什么样 的命运。码字工和泥水匠没什么不同,都是手艺人,都是劳工阶层, 有人以为码字的多清高,那是错觉。
【第28句】: 爱出者爱返,福来者福往 古语讲: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人世间的事情,有了付出才有回 报。付出越多得到的回报越大,只想别人给予自己,那么得到的源泉终将 枯竭。
【第29句】:凡闻恶声,则念阿弥陀佛以消禳之,愿一切人不为恶行。凡见善事,则念阿弥陀佛以赞助之,愿一切人皆为善行。无事则默念阿弥院佛,常在目前,便念念不忘。能如此者,其于净土决定往生。(王龙舒)
【第30句】:尊重别人隐私,不可窥人秘密,不可揭人之短,不可搬弄是非。(当代)星云《人间佛教的戒定慧》
【第31句】:持名要不缓不急,不散不昏,调摄得中,务使心中佛号历历分明,着衣吃饭,行住坐卧,一句洪名绵密不断,犹如呼吸相似,不可斯须停止,俄顷间杂。(清)省庵(《思归集》)
【第32句】:佛与众生是没有差别的,每个人生来就有佛性,只是很多人沉沦于俗世,不能自拔,所以迷失了自己的本性。因此每个人都不必妄自菲薄,只要你愿意去修行,同样能够修成正果。
【第33句】:每当我生病,身心不舒服时,就会想起恩德上师的窍诀:“当你生病时,应当想将如母有情众生的疾病都发生在自己身上,发愿如母众生永离疾病之苦而获得解脱。”由于上师的加持不可思议及窍诀殊胜之故,身心的疼痛和难受自然减轻或消失了。我坚信,如果你也如是清净发愿,就一定能从疾病的恐惧中得到解脱。
【第34句】:我们常说佛法如海,这便道出了佛的特性:它包含万物,万物皆为佛的一分子,每一分子都可以称之为“佛”。这便如同海,海中的每一滴水都是海的一分子,“它们”都可以称之为“海”。所以,海涵盖了海中万物,佛则涵盖了世间万物。
【第35句】:快乐在于找到内在的纯粹和自由,心胸空灵,身处欲望之中,心离欲望之外,便能达到不受拘束的境界。荣枯无意,生命本是自然,无心而求才能达到真正的自在之境。
【第36句】:没有“自尊心”的人,即近于“自卑”。而对人“恭敬”的人,就是在“庄严”自己。——海涛法师
【第37句】:修心禅语人误解的时候能微微一笑,这是一种素养;受委屈的时候能坦然一笑,这是一种大度;吃亏的时候能开心一笑,这是一种豁达;无奈的时候能达观一笑,这是一种境界;危难的时候能泰然一笑,这是一种大气;被轻蔑的时候能平静一笑,这是一种自信;失恋的时候能轻轻一笑,这是一种洒脱。
【第38句】:无论哪一种宗教派系,只要具备慈悲与智慧双运的见地,都是值得我们追求的。正如佛经所说:“大智故不住生死,大悲故不离众生。”拥有慈悲与智慧,才能自利利他、自觉觉他、自度度他。谁提倡慈悲与智慧教理,谁就是我们的宗教;谁宣说慈悲与智慧的真理,谁就是我们的导师。
【第39句】:我们能够安分,就能发挥生命力,创造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也才能提升自己的角色。如果扮演不好现在的角色,那也就无法扮演更高的角色了。——耕云先生
【第40句】:爱心、慈心、悲心是女性的优点,如何引导先生做好事、走好路,是做太太的责任。
【第41句】:成佛的因缘全在自身上具足,诸佛的功德皆于白心中圆满,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往外寻求快乐呢?
【第42句】:抱怨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要抱怨的事情,而似乎每个人都理直气壮,却忽略了幸福源自珍惜,生活不是攀比。当这些牢骚与抱怨化作心灵天窗上厚厚的尘埃时,灿烂的阳光又怎能照进心田?
【第43句】:如果某个男人主动替你拎包,把你放在道路的里边走,主动力你拉椅子。不要因此而感激涕零,这只能说明他之前有无数个女朋友教过他这一点。而能让他记住的女人,永远是改变他的那个,而不是你。所以,越是细节完美的男人,对女人而言越是挑战。粗糙绝对是一种真实,精细一定经过百般打磨。
【第44句】: 那些鸟儿一大早就起来唱歌,我问它们为什么总是喜欢在早 晨唱歌,得到的答案居然和我希望的一模一样:热爱光。我们都是早 晨的歌者,因为光,内心有不可遏制的旋律回荡;因为光,我们的喉 咙会不由自主地发痒。朝霞和旭日、信仰和希望、爱和善良,掠过我 们的心弦,弹拨的都是自然和人生的绝响。
【第45句】:所言藏者,一切众生悉在如来智内,故名为藏。以如如智称如如境故,一切众生决无有出如如境者,并为如来之所摄持,故名为藏。(古印度)世亲《佛性论》卷二
【第46句】:知识易得,工夫易成,柔软心难得。修得一颗柔软的心,胜过读书万卷;修得一颗柔软的心,胜过坐禅百年。用智慧观察一切人和事,必能发现可喜可乐之处
【第47句】:又诸菩萨以世出世智,于五明处精勤学时,由遍满真如智多现在前故,速疾证得所知障净。(古印度)无著《显扬圣教论》卷六
【第48句】:落花,在荒草的心城,在那尘世水墨禅心,在那盛世繁华孤寂,在那潇潇轮廓的飘零。
【第49句】:远远地欣赏,美丽的风景才会被人读懂。欣赏风景,需要一种心情,才能远看是景,近看是情;欣赏风景,需要一份稚雅,才能风雨有情,四季有景;欣赏风景,需要一份风度,才能乱象成章,错杂成意。
【第50句】: 有人盯着你,有人嫉妒你,有人批评你,说明你还有价值, 对方的层次越高,说明你的价值越大。
【第51句】:在每个人成长的过程中,成功和挫折几乎都会交替出现,但命运不是固定不变的。一味自我惩罚、自我折磨永远与成功无缘。人生事业成败的关键,不在命运,而在于你能正视失败,敢于跨越人生的败点。
【第52句】:佛言:若有菩萨以胜意乐,能于我所起于父想,彼人当得入如来数,如我无异。《集一切福德三昧经》卷中
【第53句】:福人眼里看不到不好的东西,一旦看见就要忏悔要反省,为明天后天我们要看到好的东西做准备!这就是了凡因语的全部心法!
【第54句】:一个人去拜访禅师。禅院的门很矮,他没注意,结果碰到了头。禅师对他说,要想不碰到头,就要学会低头。为人处世也是如此。
【第55句】:何谓病本?谓有攀缘;……云何断攀缘?以无所得……何谓无所得?谓离二见。《维摩经》卷中,文殊师利问疾品
【第56句】: 据说我国现在有【第4句】:2亿网民,如果这个数字有依据,那就是说 全国近三分之一的公众都是网民。因为网络的虚拟性和多数网民身份 的隐秘性,个人认为,单个网民的网络发声多为心声,表露的情绪也 很少加以掩饰。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声音更接近现实声音,网络民 意更接近于真实民意。
【第57句】:禅意石雕:灵气十足的小与尚这组表情丰富、形态各异又颇有禅意的小沙弥由铁丸石精心雕琢而成。铁丸石是一种含有铁质的砂岩或页岩,形成于大约在二百万年到二千多万年之前,主要出产于台湾,非常稀贵。它较一般石材密度高,且石质超细。这组作品意境深远、灵气十足。
【第58句】: 人要有危机意识,但决不可杞人忧天。地震是可能发生的, 天却塌不下来。因为可能发生的地震,需要掌握必要的防震知识;如 果非要找来一根擎天柱以备顶天,则肯定得不偿失。有找擎天柱的功 夫,你尽可以多做点防震的准备。人生最重要的东西之一是常识,有 了常识,就可以趋利避害,安之若素。
【第59句】:佛问诸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日:在数日间。佛言:子未能为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日:在饭食间。佛言:子未能为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日:呼吸之间。佛言:善哉!子可谓为道者矣。《四十二章经》
【第60句】:我未曾见闻,慈悲而行恼,互共相嗔恚,愿生阿弥陀。若人如恒河,恶口加刀杖,如是皆能忍,则生清净土。(《诸法无行经》)
【第61句】:慈悲不只是悲悯孤弱,也不只是助人为乐。慈悲,蕴藏在每一个生命的心中,它是一种超越感性的悲心,也是一种别于理性的智慧。
【第62句】:如何顿悟自心,不从人得者,未心不由积累辛苦中来,如万里还家,入门一步,庆快平生,回视向之跋涉艰难,闲关险阻,依稀仿佛如梦中事然。——《憨山老人梦游全集》
【第63句】:这其中的区别就在于能否驾驭好自己的心。习得了平常心,以平常心对待世间无常,反而能够得到解脱。
【第64句】:堕俗生世苦,命速如电光。老病死时至,对来无豪强。无亲可恃怙,无处可隐藏。天福尚有尽,人命岂久长?《佛说尸迦罗越六方礼经》
【第65句】:当知真如深妙,但唯智知,非言之能说。……离诸戏论,绝诸分别,非此非彼,离相无相,远离寻伺,过寻伺境。……非识之所了,不住所住。寂静圣智及无分别后得智之境。无我我所,不可求得,不取不舍,无染无着,清净离垢,最胜第一性,而常不变。《胜天王般若经》卷五
【第66句】:肾功能不好,容易出现险情天灾人祸,甚至会引起官非口舌诉讼之事。做水产生意容易亏损,做事有头无尾易召小人,北方市场开发不好。
【第67句】:慈悲喜舍比宝石还要珍贵。慈悲喜舍,正是人际关系的本质上的调整与 和谐。只有在和谐的环境下,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达到和谐的人与自然的 统一,人类才能得到快乐,得到自在,得到福德。般若是智慧,般若也是 福德。
【第68句】:富足的人生来自一颗知足之心。有了知足心,就拥有了看得见生活美景的眼睛;有了知足心,就能在简单中发现生命的真谛。
【第69句】:既然十法界不离一心,则一切修法,都是修心。参禅、念佛、诵经、礼拜、早晚殿堂,一切细行,都是修心。
【第70句】:佛法是靠学习得来的吗?显然不是,在这个世界上,有千千万万的人在看佛经,但是成佛的人却极少,可见只看佛经并不能有所成就。因此,佛法必须通过实证,通过付诸实践才能不断加深认识,逐渐实现真正的解脱。
【第71句】:以深信因果、取舍正当让不安定的心安定,以专心行善、珍惜当下让安定的心稳固,以追求真理、启迪智慧让稳同的心发挥功用。
【第72句】:当生活中我们遭遇到不好的事件和违缘时,我们都要去正面思维,都要心存感恩,同时在生活中保持一分警醒,随时观察,随时觉知,看见好的事物、好的物象,要学会随喜,给他人一份鼓励,给自己一份认定;看见不好的场景和人事,马上要觉知那是自我内心的投射,要生惭愧心。
【第73句】:我们的快乐源于我们一直都祈望他人得到快乐,我们的烦恼源于我们一直只祈望自己得到快乐。快乐,你希望得到,别人也希望得到;痛苦,你不愿承受,别人也不愿承受,如果我们能真正体会到这个道理的话,就再也不会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了,这便是慈悲的一大表现。
【第74句】:人得到应得到的一切,而不是想得到的一切。云谷禅师对了凡先生所说的拥千金者值千金,应饿死者必饿死,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命运修造者,必须要提高自我价值,自我价值提高则人应得的不管质与量都会提高。
【第75句】:【圣严法师禅语】【第1句】:好人不寂寞,善人最快乐,时时处处助人利己,时时处处你最幸福。【第2句】:希望人际关系好,就要把心量放大,多接纳人,多包容人。【第3句】:人与人的相处之道,需要沟通,沟通不成则妥协,妥协不成时,学会原谅与容忍。【第4句】:只要自己的心态改变,环境也会跟着改变,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与坏。
【第76句】:一位青年夜访禅师,青年道:我有很多事情想不通,想跟你文案。禅师答,想已是多余,说更是啰嗦。那我该怎么办?青年问。禅师笑答:这个太简单了,睡觉去。——烦恼无来处,无去处,纠缠无益。只有此时此刻,回归一念清净,然后守住每一个当下,自会念念清净。
【第77句】: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就是寓动于静,寓静于动,动静相依。静然后能定,定然后能安,安然后能虑,虑然后能得。静中有受用,用禅的思想来指导生活,在动中才不会落空。在动中无忧无惧,反过来又能在静中得定,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第78句】:一个人如果得志与失意时都能把握自我,处变不惊,心无分别,那他一定是个了不起的大德之人。一如佛家讲,爱人如爱己,天下的女人都是自己的母亲,天下的男人都是自己的父亲,天下的孩子都是自己的孩子,如此,便没有了分别心,心中的爱才能升华为大爱。
【第79句】:处众处独,宜韬宜晦;若哑若聋,如痴如醉;埋光埋名,养智养慧;随动随静,忘内忘外、(翠岩禅师)
【第80句】:佛日:“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每个人都渴 望过得快乐,然而却总因为一些琐事郁郁寡欢。快乐是一种 能力,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能保持一种快乐的心情需要智 慧。多一些付出,少一些计较和要求,放下憎恨,避免忧 虑,简简单单地生活,快乐自然会与你形影不离。
【第81句】:在工作和生活中,任何事积累到一定程度都会形成压力,心中背负太多东西的人往往容易乱了分寸,无法静下心来理清思路,所以容易焦躁、抱怨,甚至愤怒。
【第82句】:凡夫难免对外境贪执,外境不但不会带给我们幸福和快乐,反而会给我们带来无法想象的痛苦。比如:眼识贪执美色的原故,飞蛾亡于灯火之中;耳识贪执妙音的原故,野兽死于猎枪之下;鼻识贪执美味的原故,蜜蜂困死花丛之中;舌识贪执香味的原故,鱼儿钓于铁钩之上;身识贪执所触的原故,大象陷于淤泥之中。
【第83句】:佛陀认为一切事物的和合都是无常,有无常便有苦,构成人类存在的所有物质,以及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全部精神因素都可以给人带来苦恼。但是佛陀并不认为无常是坏事,苦虽然不可以消除,但可以减轻。转变苦的观念,改变面对生活的心态,就可以淡然面对无常之苦。
【第84句】:散心者尚不能得世间经书工巧等利,何况能得出世间利;故知一切世间、出世间利,皆以定心故得。(古印度)诃梨跋摩《成实论》卷十二
【第85句】:成佛之道分为道谛与灭谛。宗教、哲学和科学是属于道谛。灭谛是超越宗教、哲学和科学。成佛之道有两种,方便道与智慧道。宗教、哲学和科学是属于方便道。智慧道是超越宗教、哲学和科学。成佛之道有两种,暂时安乐之道与究竟解脱之道。宗教、哲学和科学是属于前者,后者是超越宗教、哲学和科学。
【第86句】: 文字是神圣的,它不是普通的草,就在我们的窝边,是不是 做照吃窝边草的兔子,靠我们的德行做选择,而不是版权法。
【第87句】:把压力当做自然的状态去接受,面对压力,抱定不退缩的信念,勇往直前,才能解决问题。
【第88句】:【佛心禅语】 施恩而不求回报的可贵之处在于无私,如果每一个施恩者都有这种思 想境界,见人有难,慷慨解囊;遇人罹难,施出援手;事后不管受助者有 没有回报之举动,都能够心安理得,无怨无悔。久之,便能够广积众德, 受益无穷。
【第89句】: 在一对新人的结婚典礼上,男方的领导建议:每月你们各自 读一本好书,次月交换着读,读完保存起来,一年就是12本。读好 书使你们各自进步,交流着来读又可相互提高、增进感情,积累起 来的书籍还可成为你们最好的爱情见证和纪念,何乐而不为。
【第90句】:其实,快乐和痛苦本是一体两面,幸运与不幸只是相对而言,都无绝对。只有快乐,没有痛苦,快乐就会变成痛苦;只有幸运,没有不幸,幸运就是最大的不幸。
【第91句】:“释怀”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境界。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懂得释怀,才会有“采菊东篱下”的旷达高洁;被贬他乡的苏轼懂得释怀,才会有“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乐观豁达。
【第92句】:人生这一场行色匆匆,面对着自我与世界的冲突,内心与烦恼的冰火,还有那些启齿闭口、欲说还休的纠结,生活的禅法就在于把握客观的分寸,去经历着重重隔阂,却又不能在阻碍中退缩,还要承担生活这东边日头西边雨的客观,平常心,年华里,一辈子。
【第93句】:自力修行,欲断烦恼,如扬汤止沸,动静很大,沸泡也确一时消减,然釜底贪嗔之火不熄,全不济事。念佛法门,阿弥陀佛釜底抽薪,不知不觉,无声无息,自然锅冷水凉。
【第94句】:佛陀曾说过:“我接受凡世人与我争论,我不与凡世人争论。”这两句里充分呈现了佛陀的大爱与我们凡世人的愚昧无知。佛陀就像慈母,我们凡世人就像得自闭症的小孩,慈母包容患白闭症孩子的缺陷,却从不会给予孩子任何埋怨。209。
【第95句】:不计人间事,便能使心灵获得释然,使人生获得快乐。把心放平,就是一泓平静的水;把心放轻,就是一朵自在的云。云散因为风吹,美好因为宽容。立身处世,以忍为上;与人相处,能忍则安。天下虽大,大不过忍;江河虽宽,宽不过忍。一忍可以制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第96句】:生命之道:阴阳两界是互相作用的,阴界安则阳世安,阴先动而阳后随。阴永远大于阳。人世间看得到的东西都是由看不见的念头来决定的。
【第97句】:世出世事,莫不成于慈忍,败于忿躁。故君子以慈育德,以忍养情,德育天地万物,皆归我春风和气之中。——《法语四》
【第98句】:若诸法实有,不应以心识知故有。若以心识知故有,是则非有。(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十五
【第99句】:离此二边,处于中道而说法,所谓: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杂阿含经》卷二,第35经
上一篇:男人感悟生活的说到心坎的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