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散文集文学网!

凤凰视频经典的谚语俗语的文案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只有招架之功,并无还手之力】(惯)指在争斗中只能勉强抵挡,没有能力还击。 也作只有招架之功,更无还手之力。 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

【第2句】:【龙归沧海,虎入深山】(惯)比喻有才能的人找到了施展抱负的机会或地方。 也作龙归大海,虎进深山。 老虎入山,蛟龙下海。 虎进深山,龙归大海。

【第3句】:【叫人不蚀本,舌上打个滚】(谚)蚀本:赔本。称呼人是很容易的事,损失不了什么,只不过动动舌头就是了。指见面向人打招呼,既不受损失,又能有益于人际交往。 也作“喊人不费本,舌头打个滚”。 喊人:称呼人。

【第4句】:【肉炒熟,人吵生】(谚)肉越炒越熟烂,人越吵越陌生。指人与人之间,贵在相互体谅,最忌稍有不和,便吵吵闹闹。

【第5句】:【问医不瞒医,问卜不瞒卜】(谚)卜:占卜、算命之类。请医生看病,不能隐瞒病情;请卜者算命,不能隐瞒内情。指凡求人办习;,必须以真情相告。

【第6句】:【砍倒大树有柴烧】(谚)比喻朝着大的经济目标下手,自然就能得到很多利益。

【第7句】:【老婆们斗牌——一张一张地来】(歇)斗牌:玩纸牌。指做事不急于求成,逐步进行。

【第8句】:兄弟和气金不换,妯娌和气家不散。

【第9句】:【龙的传人】“龙”一向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也常称自己是龙的传人。这源于中华民族对共同的图腾神——龙的崇拜。当然,龙也是人们想象中的动物,是根据古代神话中的蛇的图腾演化而来。 “龙的传人”还有考古文物为证。在山东嘉祥县武氏墓群出土的刻制于东汉时期的石刻中,有“历代帝王”画像,唯有伏羲形象奇异,人头人身而龙尾,仿佛由龙转化而成一且与女娲氏画在一起。而女娲是奉蛇为图腾的民族创造出来的,而龙是根据蛇的图腾演化而来的。传说伏羲和女娲成婚而生人类,始祖是龙繁衍的后代,当然是龙的子孙,故而称作“龙的传人”。

【第10句】:【老虎不吃人——只是坏了名色】(歇)名色:名称,名声。指名称或名声不好已是客观存在。 也作“是个老虎不吃人——坏了名色在那里”。

【第11句】:【脖子里割瘿袋——杀人的勾当】(歇)瘿袋:指生长在颈部的一种囊状瘤,包括甲状腺肿大等。指危及生命的行为。

【第12句】:【有把门的,可没有把嘴的】(谚)门可把守,嘴无法把守。指群众的议论是无法阻止的。

【第13句】:【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释义:蚍蜉:大蚂蚁。撼:摇撼。嘲笑人不自量力。 例句: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第14句】:【闲时不烧香,急则抱佛脚】(惯)平时不在佛前烧香,急难之时才去求佛救助。比喻平时不作准备,事到临头才仓促应付。 也作闲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 闲时不烧香,忙时抱佛腿。

【第15句】:【守多大碗儿吃多大的饭】(谚)比喻有多大的产业,就作多大的开支用度。

【第16句】:【步子迈得正,不怕影子歪】(谚)指为人处世大公无私,正道直行,就不怕别人说三道四。

【第17句】:最快的马也追不上春风,最能干的英雄也离不开群众。

【第18句】:【扯后腿】见“拉后腿”。

【第19句】:【抓着葫芦当瓢打】 释义:比喻不弄清是非曲直,责罚错了对象。 例句:人家周王村霍家寨的人都在那里,怎么是我带头起哄?冤有头,债有主,我抓着葫芦当瓢打,昧了良心瞎了眼!

【第20句】:【老婆不生孩子,反怨丈母娘不好】(惯)比喻事情没做好,把责任推在他人身上。

【第21句】:【打马虎眼】(惯)指有意装糊涂,企图蒙混过关。 也作“打迷糊眼”。

【第22句】:【蒙在鼓里】(惯)比喻受蒙蔽,不明真相。 也作蒙在鼓肚里。 蒙到鼓里边。

【第23句】:【打不掉马蜂窝反螫了自己的手】 释义:螫:蜇。比喻没整了别人,自己反而吃了亏。 例句:女人坐起来,冷冷地说:“看打不掉马蜂窝反螫了自己的手!”

【第24句】:【姓贾的姑娘配姓贾的小子——贾门贾氏】(歇)见“贾家的姑娘嫁贾家——贾门贾氏”。

【第25句】:【快刀切豆腐——两面光】(歇)光:本指光滑,转指光彩。比喻两面讨好或两全其美。 也作快刀打豆腐——两面光。 刀切豆腐——两面光。

【第26句】:【针插不进,水泼不进】(惯)形容防守非常严密。

【第27句】:【破罐子破摔】 释义:比喻横下心,不顾后果,任凭事态恶化。 例句:好些年来,他自轻自贱,成了习惯,破罐子破摔,不想学好了。

【第28句】:【做梦娶媳妇儿——光想好事】(歇)指人一心想着实现不了的美事。常含讥讽意味。 也作做梦娶媳妇儿——净想好事儿。 做梦娶媳妇——尽想好事。

【第29句】:【娶个媳妇,过继出个儿】(谚)过继:把自己的亲生子给别人做儿子。指儿子娶了媳妇就疏远了父母,等于把儿子过继给了别人。

【第30句】:【娶妇得公主,平地生公府】(谚)公主:皇帝的女儿。公府:官府。 娶来皇帝的女儿做妻子,就像平地里建起官署一样。指突然间大富大贵,是喜,也是愁。 也作娶妇得公主,无事取官府。 娶妇得公主,平地实公府。 娶妇得公主,无事招官府。

【第31句】:【县官不如现管】“县官不如现管”其意不言自明。那么,这个“县官”和“现管”各是指谁呢?此说法又是从何而来呢?源出有二。 一说这个“县官”是指天子。据地理学专家考证,上古时代的“县”,指的是帝王所居之地,即王能(国都),以后又逐渐发展到泛指全国。如有一个词叫“赤县神州”,毛泽东有诗句“长夜难明赤县天”。所以,古代的天子自然又称为“县官”。《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云:“庸知其盗买县官器。”司马贞解释说:“县官为天子也。所以谓国家为县官者,《夏官》王能内即国都也。王者官天下,故日县官也。”因此,“县官不如现管”的本义应该是:即使做了皇帝,在许多方面也不如掌握实权的地方官。 二说相传在古时候,有一天,县衙门口贴出告示,说三月进行乡试,金秋进行大考。 不巧的是,县太爷病了,无奈,只好把这个美差委托心腹县主簿单淦。 这个单淦是个地道的财迷。得到这个美差后,他就想方设法捞一把。 再说准备应试的这些人,想通过给主簿送钱送礼的方式得到个一官半职。 在这其间,单淦已经收到了不少财物礼金,但贪心不足的他仍不满足。最后一天正要关门时,一个衙役报告说来了一个后生,要来应试。单淦非常高兴,抓住这最后的机会再捞一把。可出乎意料的是来人身穿绸缎却是个“铁公鸡”——一毛不拔。单淦怒由心生,便不搭理那个人了。那人也不示弱,问道:“老爷,今天难道不报名了吗?”单淦冷笑一声,说:“你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进庙不烧香,时间过了!”那人说:“我是……”。单淦一下子火冒三丈,吼道:“快回去吧,枉读诗书不知礼,哪配应试?”说罢,转身走了。 原来那个身穿绸缎的人是县太爷的小舅子,他冲到县太爷家,把事情的本末说了一遍。县太爷在病中有感而发,唉声叹气地说:“真是县官不如现管呀!”这句话不胫而走,迅速流传开来,到今天仍在使用。

【第32句】:【疾风暴雨,不过寡妇之门】见“促风暴雨,不入寡妇之门”。

【第33句】:【水沟里翻不了船,蛤蟆腾不起浪】 释义:比喻小人物成不了大事或闹不起大乱子。 例句:水沟里翻不了船,蛤蟆腾不起浪!你们这些臭鱼烂蟹来破坏俺们铁打的江山,妄想!

【第34句】:【焦了尾巴梢子】(惯)焦:干枯,转指断绝。尾巴梢子:比喻子孙。 讥讽人断子绝孙。 也作“焦尾巴”。

【第35句】:【大懒使小懒】(惯)指懒人支使懒人做事,一个比一个更懒。

【第36句】:【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则俗语的意思是形容身为其事的人反而糊涂,犹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它源自宋欧阳修《新唐书·元澹传》:“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何所谓疑而不申列?” 这段话是唐朝的大臣魏光上书唐玄宗,要求把唐初名相魏征整理修订过的《类礼》(即《礼记》列为经书,也就是作为儒家的经典著作)。玄宗当即表示同意,并命元澹等仔细校阅一下,再加上注解。 不料,右丞相张说对此提出不同看法。他说,现在的《礼记》,是西汉戴圣编纂的本子,使到现在近千年;再说东汉的郑玄也已加了注解,已经成为经书,有什么必要改用魏征的本子呢?玄宗觉得说的也有道理,便改变了主意。但元澹认为,本子应该改换一下。为此,他写了一篇题为《释疑》的文章表明自己的观点。 《释疑》是采用主客对话的形式写成的。先是客人问:“《礼记》这部经典著作,戴圣编纂、郑玄加注的本子与魏征修订的本子相比,究竟哪个好呢?” 主人回答说:“戴圣编纂的本子从西汉起到现在经过了许多人的修订、注解,互相矛盾之处很多,魏征正是考虑到这些因素而重新修订,谁会想到那些墨守成规的人会反对!” 客人听后点点头说:“是啊,就像下棋样,下的人反倒糊涂,旁观者却看得很清楚。” 原来,“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是指下棋,围观者清,确实如此。

【第37句】:【习惯成自然】(谚)指人的习惯一旦养成,就像天生成的一样,自自然然,没有任何勉强的成分。

【第38句】:【没有脚底风,刮不倒人】(谚)脚底风:从脚下卷起的旋风。比喻要搞垮对方,必须先从收买他身边的人入手。

【第39句】:【吃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见“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第40句】:【属长生果的——表是一把柴,瓤是一包油】(歇)长生果:即落花生,外表是壳,可当柴火烧,花生仁可以榨油。比喻人外表不起眼,实际上很优秀。

【第41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谚)指水土不同,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也有所不同。也指一处地方的自然资源就养活着这一地域的人们。 也作一方水土一方人。 一处水土一处人。

【第42句】:【牵着不走,打着倒退】(惯)比喻人甘心落后,无论用软的还是硬的办法都不能使其上进。

【第43句】:【会家不难,难家不会】见“难家不会,会家不难”。

【第44句】:【山核桃——差着一槁儿】(歇)山核桃:山核桃的果实,硬壳里面比一般核桃少一个槅儿。槅儿:隔在核桃仁中间的小格子。指差一点儿。多指关系疏远一点儿。 也作“山核桃——差着一格子”。

【第45句】:【内有斗秤,外有眼睛】(谚)家里的财物多少,有斗有秤,可量可称;外人虽无斗秤,却有眼睛看得分明。指一个家的钱财多少,四邻八舍的人们看得一清二楚。也指一个人的人品行为,瞒不了周围的人。

【第46句】:【娘家住不老,亲戚饭吃不饱】(谚)闺女不能总住在娘家不出嫁;靠亲戚家接济,难以养活自己。指生活必须自立。

【第47句】:【到乡随乡,骑马随鞍】(谚)指到一个新的生活环境里,就要随顺着这个地方的风俗习惯和人情,这跟骑马必须贴着马鞍是一个道理。 也作“骑马随鞍,入乡随乡”。

【第48句】:【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修身】(谚)重裘:加料的皮毛衣裳。谤:诽谤。指解救寒冷的有效办法,最好是穿上加料的皮毛衣裳;抵御诽谤的有效办法,最好是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也作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 止寒莫若重裘,止谤莫若自修。 御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

【第49句】:【处处有路通长安】 释义:借指各种办法都能达到同一目的。 例句:“朋友!‘处处有路通长安’,不会饿死人的,慢慢来!”

【第50句】:【钱财通性命】见“财连于命”。

【第51句】:【死狗——扶不上墙】(歇)比喻人素质太差或没有志气,别人想扶持也扶持不起来。 也作“死狗——扶不到墙上”。

【第52句】:【堤外损失堤内补】(谚)堤:沿海、河、湖等的防水建筑物。指农作物要是在堤外受到损害的,就要在堤内设法得到补偿。比喻在这方面失去的,就要在那方面补起来,不使总体亏损。 也作“堤内损失堤外补”。

【第53句】:【家丑不可外扬】 释义:家里的丑事不可对外宣扬。也指集体单位内部的丑,事不可让外人知道。“不可外扬”又作“不外扬”、“不可外谈”。 例句:你们看什么?俺是吵家务,家丑不可外扬,你们倒来看笑话。一个个给我滚出去!

【第54句】:好菜全凭炒,好画全凭裱。

【第55句】:【两虎相斗,必有一伤】(谚)两只猛虎相互咬斗,其中必有一只要受到损伤。比喻两强相斗,必有一方受害。 也作两虎共斗,势不俱生。 二虎相争,必有一伤。

【第56句】:【击鼓鸣冤】“击鼓鸣冤”是戏曲和影视中常见的情节,击鼓者常能鸣冤,所以观众津津乐道。它出自何处,真的一击就灵吗? “击鼓鸣冤”有着悠久的历史,传说在尧舜之时,就已出现了“敢谏之鼓”。周代时,出现“路鼓”,并有官员守护,供百姓击鼓申冤。古代帝王为了表示乐于听取臣民谏议或冤情,会在朝堂外面悬挂一张大鼓,允许臣民击鼓上闻,这面大鼓因为有“用下达上而施于朝”的作用而被称为“登闻鼓”。 晋代以后,朝廷设置登闻鼓成为一种制度。宋、元、明、清等朝代还设有登闻鼓院或鼓厅,以受理四方吏民申讼为主要任务。登闻鼓最重要的作用是使案件直达圣听,直接由最高司法机关裁决。《唐律疏议·斗讼》中记载:“有人……挝登闻鼓,……主司即须为受,不即受者,加罪一等。”唐代柳宗元《先侍御史君神道表》中也说:“有去登闻鼓以闻于上,上命先君总三司以听理,至则平反之。”可见,击鼓鸣冤使不少案件得以平反。最有名的是南朝梁天监年间中,吉翂的父亲被人诬陷入狱,被判死罪。年仅十五岁的吉扮“挝登闻鼓,乞代父命”,梁武帝萧衍听到后非常感动,“乃宥其父”(《梁书·吉翂传》。 可到了宋代,皇帝的想法发生了变化,认为击鼓鸣冤破坏安定团结,因此对百姓击鼓鸣冤作了许多限制,使击鼓鸣冤出现了大倒退,如明代规定“登闻鼓……非大冤及机密重情不得击”《明史·刑法志二》;清代时规定“必关军国大务,大贪大恶,奇冤异惨”才可以击鼓。击鼓人要挨打三十大板。

【第57句】:近厨得食,近民得力。

【第58句】:【房无一间,地无一垅】(惯)形容家境贫寒,一无所有。 也作房无一间,地没一垄。 房无半间,地无一垅。 地无一垄,房无一间。

【第59句】:【开门雨,闭门风】(惯)比喻传言很多。

【第60句】:【平安就是福】(谚)指生活中平平安安,无病无痛无祸殃,这就是一种福气。 也作“平安是福”。

【第61句】:【过年的皇历没用场】见“隔年的黄历不管用”。

【第62句】:【树老根多,人老话多】 释义:树老了树根多,人老了说话哕唆。 例句:你可不要嫌恩翁爷爷的嘴太碎。树老根多,人老话多,更何况像恩翁爷爷常说的,花蕾般的娥玛是他身边唯一的亲人呢!

【第63句】:【贼无历底中道回】(谚)历底:内应。指贼行窃无内应,无法下手,往往中途返回。

【第64句】:【明人重炮,清人重马】(谚)明朝人打仗,重视用炮轰;清朝人打仗,重视用骑兵。指传统、习惯不同,则各自利用自己的特长与优势。

【第65句】:早睡早起,怡神爽气。贪房贪睡,添病减岁。夜里磨牙,肚里虫爬。

【第66句】:【知其一,不知其二】见“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第67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释义:道:道行指僧道修行的功夫。魔:“魔罗”的简称,指破坏修行的恶魔。原是告诫修行的人警惕外界诱惑的一种说法。后用来比喻一种力量超过另一种力量。 例句:哼,你别臭美!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你那手法到底骗不过咱们丁主任的眼睛。

【第68句】:【北辰三夜,无雨大怪】 释义:指半夜三更北天闪电定有大雨。 例句:夏秋之间,夜睛而见远电,俗谓之热闪。在南,主久睛。在北,主便雨。……北闪俗谓之北辰闪,主雨立至。谚云:“北辰三夜,无雨大怪”,言必有大风雨也。

【第69句】:【年纪不饶人】(谚)年纪:岁数,特指人上了岁数。年纪大了,做事总是力不从心。指人到老年,体质衰退,是生命的规律,对任何人者口不宽贷。 也作年龄不饶人。 年岁不饶人。

【第70句】:【蛆枣先红,破蛋先臭】(谚)蛆枣:生了蛆虫的枣。生了蛆的枣先发红,有破缝的蛋先发臭。指物变坏从内部开始,人变坏从思想上开始。

【第71句】:【上眼皮只看见下眼皮】(惯)形容目光短浅,胸无大志。

【第72句】:【好猫不作声】(谚)指善于捕捉老鼠的猫不出声。常比喻有真才实学的人不张扬、不轻浮。

【第73句】:【见一面,分一芈】(谚)指遇到了分外的财物,凡碰见的,人人都有权利分享。常用作分吃别人食物的戏谑语。 也作见了面,分一半。 见面分一半。

【第74句】:【有龙就有擒龙汉,有虎就有打虎郎】(谚)世上有龙有虎,也就有擒龙打虎的英雄好汉。指既有强者,就会有制伏强者的高人。

【第75句】:【灶王爷的横批——一家之主】(歇)横批:与对联相配,贴在对联上面的横幅。旧时供奉灶王爷的对联通常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横批为“一家之主”。指一个家庭当家做主的人。

【第76句】:【有心打石石成砖,无心打石石原原】(谚)原原:原样。一心一意打石,就能打成长方砖形;三心二意打石,石还是原样。比喻做事决心坚定,就能成功;信心不足势必半途而废。

【第77句】:【人心不足蛇吞象】(谚)指人的贪心永远不会满足,得寸进尺,不断膨胀,就像小小的蛇也想吞下大象一样。 也作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头螳捕蝉。 人心不足蛇吞象,得了锅台想上炕。

【第78句】:【过河丢拐棍,病好打太医】(惯)太医:皇家的医生。比喻事成之后便把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

【第79句】:【茶壶里煮饺子,肚里有货,嘴里倒不出来】 释义:茶壶肚大嘴小,饺子在里面倒不出来。比喻人嘴笨不善表达;或有难言苦衷,不好开口。 例句:周丑孩给众人讲,两手比画着,脖子都急红了,嘴里却结结巴巴地说不出来。张有义笑着说:“哎呀周教官,你可是茶壶里煮饺子,肚里有货,嘴里倒不出来。还是叫马教官吧!”

【第80句】:【藕断丝不断】 释义:藕:荷的根茎,外皮呈黄褐色。藕已折断,但丝还连着。比喻表面上断了关系,但实际上仍有牵连。多指男女之间的情思。 例句:恩深如海,情重似山;佳期非偶,离别最难。常言道藕断丝不断。

【第81句】:【露口风】(惯)指从言谈话语中透露出某种不为人知的信息。 也作漏口风。 透口风。

【第82句】:【往脑袋上扣屎盆子】(惯)比喻栽赃、陷害。

【第83句】:【拍马屁】(惯)旧时称赞马好时常拍马的屁股。比喻极力讨好、奉承人。

【第84句】:【急出来的主意,逼出来的祸】(谚)指人在急迫中容易想出应急的办法,在被逼到走投无路时容易发生祸端。

【第85句】:【大水都过得去,小沟沟还能趟不过去】 释义:比喻大困难都能克服,小困难更不在话下。 例句:想这些干啥!这几年,大水都过得去,小沟沟还能趟不过去!共产党有好章程,怕啥。

【第86句】:【豆腐青菜,各人所爱】(谚)比喻各人志趣不同,追求不同,所走的生活道路也就不会一样。

【第87句】:【吉人自有天相】 释义:相:帮助,保佑。指人有好运气,遇到危险也能平安无事。 例句:陶洪滨接过嘴也劝李二嫂:“你回去吧!心放宽些,吉人自有天相,伤会医好的。”

【第88句】:【牛老了奸,马老了滑,兔子老了不好拿】(谚)牛老了拉犁就不老实,马老了跑路就偷懒,兔子老了就有藏身经验,不好捉拿。比喻人老见识广,待人处事就会圆滑世故。

【第89句】:【树欲静而风不息】(谚)树想安静下来,可风总是不停息地刮动。比喻情势的发展不能如人的心愿。 也作“树欲静而风不止”。

【第90句】:【破虽破,当家货】(谚)家传之物虽然破旧,却有保存以留念的价值。

【第91句】:【猫儿头差事】(惯)猫儿头:元代民间指勾结官府、称霸一方的人,转指讹索钱财的人。差事:被人派遣而去做的事情。比喻有利可图的差事。

【第92句】:【清水浊水混着流】(惯)比喻好人坏人混在了一起。

【第93句】:【办事不由东,累死也无功】(谚)东:东家,主人。办事如果不按照主人的意旨去做,即使尽心竭力,也没功劳。指做事必须依照主人的意愿。

【第94句】:【穿上龙袍不像太子】 释义:比喻衣着打扮可以改变人的本来样子。 例句:细娇穿上这种怪异的服装,自然很不称心,很不舒服,正是“穿上龙袍不像太子”,使她显得呆呆笨笨,浑身出汗。

【第95句】:【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惯)比喻抓了次要的,丢了主要的,主次不分。 也作“拣了芝麻,丢掉西瓜”。

【第96句】:【东葫芦爬西架】(惯)长在东边的葫芦却爬上了搭在西边的瓜架上。 比喻事情奇怪,不合情理。

【第97句】:【水湾里照影子——倒过来】(歇)指把事物颠倒过来。

【第98句】:【飞到九霄云外】(惯)形容跑得很远或消失得无影无踪。

【第99句】:【树密多收果,梢头结大瓜】 释义:种树多果实就多,蔓梢上也会结大瓜。 例句:婆日:“花有重开日,天时也;人无再少年,人道也。且树密多收果,梢头结大瓜。”

17342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