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春天的小雨滴滴答答教案反思 欣赏《春天的小雨滴滴滴》篇一
一、多反思,多提议,创设探究氛围。
比如,在解读本课时总感觉散文的结构比较松散,好像找不到一条主线来 切入教学。后完成了一教时的教学后,又进行了反思重建,发现本文的第18节就是一句中心句,对上文的内容作了小结。于是,在第二节课时作了补救。由此同学 们对于课题中《春天的小雨滴滴滴》中“滴滴滴”的含义有了准确和深入的认识:给森林的演奏,在大地上播种。由此可见对于文本深入的解读是有效组织课堂的关 键。同时我也吸取了其他老师的指导建议,要理线索,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引导孩子了解到本文的线索是:听雨——看雨——爱雨。虽然有时师生之间、生生之间 像是在进行一场辩论赛,但静静一想,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里,学生的思维才可能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才能把紧张的学习过程转变成愉快的学习活 动。《课程标准》中提到现代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多给他们一些肯定和鼓励,促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因此,现在在我的语文课上, 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语言:“老师,我有个问题。”“______,我对你提个意见。”“我对他有不同的看法,我觉得……。”我呢,经常会说:“你的回答中有一个词 用得真好!”“你的想法很特别,能向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你先等一等,让别的同学先试一下好吗?”我深深地感受到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教学气 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易于造成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奋发向上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从中受到感化和熏陶,从而激发出学习的无限热情和创造愿望,使他们全力以 赴地投入学习,极大提高了对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二、多朗读,多体验,培养阅读能力。
新教材的阅读教学更重要的是强调学生 “以读为本”,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不过分强调逐字逐句的讲解分析,而是在朗读、体验的基础上,体会课文的内容和感情,把文本内容内化成为自己的东 西,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我在阅读教学中始终坚持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逐步培养孩子“读出神,读出味”的良好阅读能力,加强感悟,加强体验,深入 到作者潜意识的层面,理解作品,并且能够把自己的感情借助文本和自身的感受表达出来。
在起初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读任何一篇文章感情几 乎都是一样的,情绪没有随文章内容的改变而改变,激动的地方不激动,伤心的地方不伤心,由于没有用“心”去读,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理解不透,对其主题思想体 会不深。我想,要把阅读课上成真正意义的“读书课”,多读是必要的,但是要在多读基础上有所提高,使孩子们真正有所感悟、体会才行。所以在教学中,我较注 重教会学生正确的朗读技巧,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如在朗读《春天的小雨滴滴滴》时,我要求学生开动脑筋想一想:小雨为什么会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经我这样 一提醒,学生就仔细阅读,认真思考,他们发现,“叮叮咚咚”是雨打在铁皮屋顶上发出的清脆的声音,而“滴滴答答”是因为雨落在树叶上,
所以声音比较轻微。 他们就按照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去练习朗读,去处理感情,去调整节奏。从而使学生懂得,有时为了理解一个段落,一句话,甚至一个词语,需要认真阅读全篇课文来 抓住课文内容上的矛盾处进行深入的思考。另外,在本课的教学中抓住象声词读出轻快的感觉,然后将句子读顺,进而在读中表达出作者对于雨的喜爱之情。学生之 间的范读、
评价、赛读有声有色,读的效果也层层明显。集中的朗读指导在本文中比较成功。
三、多思索,多质疑,增强问题意识。
在 三年级第二学期教材中有一句郑板桥的名言“学问二字,须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今人有学而无问,虽读万卷书,只是一条钝汉尔。”可见古人都十分注重质 疑。但以前的课堂教学中大多是教师问,学生答的模式。一直只注意启发学生的答题能力,而很少注意对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我们很多教师还热衷于把学生的疑惑 消灭在萌芽状态,学生也以无疑为荣。这样学生不知道如何来提问也就不足为奇了。而新教材非常注重学生质疑问难,我也把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作为重点项目加以 训练。
我鼓励学生多提问,做一个爱思考的孩子,即使是学这样一篇感性的散文时,也要求学生提出问题,从而能引发他的思考和提升。
春天的小雨滴滴答答教案反思 欣赏《春天的小雨滴滴滴》篇二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按照“夕阳西斜——下沉——躲到西山背后”的顺序,创设情境,和学生一起走进课文,让心灵穿梭于在美丽的画面和优美的语言文字之间,孩子们用眼睛去观察夕阳,用大脑去想象夕阳西下的美景,让他们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感受夕阳的神奇魅力,深入体会夕阳慢慢下沉时的变化和不同的美,一起领略大自然的美丽风光。
课文第二自然段描写了太阳西斜的景象,我引导学生抓住有关词句体味“刺眼的光芒”,启发学生与中午时太阳的光芒相比较来领会。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连绵起伏”的含义,我出示相应的图片让孩子深入感知、体会西山的连绵起伏。我还带领学生用手指比画群山“连绵起伏”的样子,使动手、动口、动脑结合起来,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直观的形象,也同时体会了西山日落的壮丽景观。
课文第三、四段重点体会太阳下沉时自身及其周围云朵色彩的变化并感受夕阳落山后留在天边的霞光的“灿烂”景象。我先让学生自学文本,有选择性地品悟语句,通过课件展现落日的景观,进一步将课文中的优美词句和直观影像结合起来,采用多种方式感受到晚霞的多彩、霞光的灿烂,感悟夕阳的美。并通过进一步朗读、体验,深入感受夕阳的美丽。
我认为本课有特色的一个方面是利用简笔画来理解课文内容,这样能使学生对夕阳西下的过程变得更形象、易懂。
其次,多媒体的适当使用,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利用课件表现夕阳落山全程中太阳位置、颜色的变化以及周围事物的变化。调动学生观察,引导学生感悟,并用自己语言的表述,这一过程既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维、语言能力,同时也使“夕阳西斜——下沉——落山”的过程,由文字转变成图像,由抽象转变为直观,留在学生的脑海里。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体验情感的重要手段,通过朗读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使他们能更真切地感受课文中所蕴涵的感情。在指导学生朗读《夕阳真美》一课时,我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过程的需要,采用了个别朗读、集体朗读、分角色朗读,或读句,或读段,或读全文等多种朗读形式,并且注重读前指导与读后品评,努力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品评中进行情感的体验和熏陶。如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连绵起伏的西山,披着夕阳的余辉,显得十分壮丽”,句子看来平淡,但用词传神,含义也深。我先让学生自己理解“连绵起伏、壮丽”这些词的字面含义,然后联系生活经验和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品词析句,体会文中所描述的夕阳下山时周围景色的美,那种动态、颜色变化的美,在指导朗读时自然而然地唤起了学生对美的向往。
这节课还注重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学习”。比如在背诵第2、3、4自然段时,我设计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背给大家听,并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来背诵,学生于是学得更加主动,读得更加投入了。在背诵课文时配合课件出示的三副图,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背诵自然、流畅而不费力,比较轻松地达到积累课文语言的目的。从学生一个个声情并貌的神态中,我感受到他们的确被这么美的夕阳所吸引了。
在教学中,觉得有以下几点不足的地方:
1、教师的过渡语言不够优美,这是篇美文,教师的语言如果也能够更富有诗情画意就更能感染学生。
2、在指导朗读方面,教师对于朗读的指导还不到位,教师的评价语言过于单调,还没有充分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
3、在课文刚开始让学生自读课文时,提出的自读要求:太阳的位置和它的颜色有什么变化?在太阳的映照下,景物又有什么变化?可以一边读一边把你找到的地方用笔圈圈划划。教师只是简单地说了一遍,有的学生没有听清楚,显得有些不知所措。教师其实可以在做课件的时候把这些要求打出来,上课时出示出来。
4、总结课文时,对课题“夕阳真美”挖掘得太深。没有充分考虑到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其实只要点到为止。在这一环节花的时间比预期的多了些,以至于最后教学生字这一环节匆匆带过。
一节课上下来,仔细琢磨有有特色的地方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我知道自己在教学的道路上要学的东西还很多,我将继续努力,追求更高的目标。
春天的小雨滴滴答答教案反思 欣赏《春天的小雨滴滴滴》篇三
新教材的教学给我最大的感触是教师长期以来高高在上的“传道、授业、解惑”地位已发生变化,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了“平等中的领头羊”。教师不再只是 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更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不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学生的学习方式明显地从传统 的接受学习向探究学习转变。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职责是什么呢?很显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 题的探索过程。
一、多反思,多提议,创设探究氛围。
比如,在解读本课时总感觉散文的结构比较松散,好像找不到一条主线来 切入教学。后完成了一教时的教学后,又进行了反思重建,发现本文的第18节就是一句中心句,对上文的内容作了小结。于是,在第二节课时作了补救。由此同学 们对于课题中《春天的小雨滴滴滴》中“滴滴滴”的含义有了准确和深入的认识:给森林的演奏,在大地上播种。由此可见对于文本深入的解读是有效组织课堂的关 键。同时我也吸取了其他老师的指导建议,要理线索,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引导孩子了解到本文的线索是:听雨——看雨——爱雨。虽然有时师生之间、生生之间 像是在进行一场辩论赛,但静静一想,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里,学生的思维才可能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才能把紧张的学习过程转变成愉快的学习活 动。《课程标准》中提到现代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多给他们一些肯定和鼓励,促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因此,现在在我的语文课上, 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语言:“老师,我有个问题。”“,我对你提个意见。”“我对他有不同的看法,我觉得……。”我呢,经常会说:“你的回答中有一个词 用得真好!”“你的想法很特别,能向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你先等一等,让别的同学先试一下好吗?”我深深地感受到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教学气 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易于造成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奋发向上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从中受到感化和熏陶,从而激发出学习的无限热情和创造愿望,使他们全力以 赴地投入学习,极大提高了对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二、多朗读,多体验,培养阅读能力。
新教材的阅读教学更重要的是强调学生 “以读为本”,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不过分强调逐字逐句的讲解分析,而是在朗读、体验的基础上,体会课文的内容和感情,把文本内容内化成为自己的东 西,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我在阅读教学中始终坚持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逐步培养孩子“读出神,读出味”的良好阅读能力,加强感悟,加强体验,深入 到作者潜意识的层面,理解作品,并且能够把自己的感情借助文本和自身的感受表达出来。
在起初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读任何一篇文章感情几 乎都是一样的,情绪没有随文章内容的改变而改变,激动的地方不激动,伤心的地方不伤心,由于没有用“心”去读,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理解不透,对其主题思想体 会不深。我想,要把阅读课上成真正意义的“读书课”,多读是必要的,但是要在多读基础上有所提高,使孩子们真正有所感悟、体会才行。所以在教学中,我较注 重教会学生正确的朗读技巧,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如在朗读《春天的小雨滴滴滴》时,我要求学生开动脑筋想一想:小雨为什么会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经我这样 一提醒,学生就仔细阅读,认真思考,他们发现,“叮叮咚咚”是雨打在铁皮屋顶上发出的清脆的声音,而“滴滴答答”是因为雨落在树叶上,
所以声音比较轻微。 他们就按照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去练习朗读,去处理感情,去调整节奏。从而使学生懂得,有时为了理解一个段落,一句话,甚至一个词语,需要认真阅读全篇课文来 抓住课文内容上的矛盾处进行深入的思考。另外,在本课的教学中抓住象声词读出轻快的感觉,然后将句子读顺,进而在读中表达出作者对于雨的喜爱之情。学生之 间的范读、
评价、赛读有声有色,读的效果也层层明显。集中的朗读指导在本文中比较成功。
三、多思索,多质疑,增强问题意识。
在 三年级第二学期教材中有一句郑板桥的名言“学问二字,须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今人有学而无问,虽读万卷书,只是一条钝汉尔。”可见古人都十分注重质 疑。但以前的课堂教学中大多是教师问,学生答的模式。一直只注意启发学生的答题能力,而很少注意对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我们很多教师还热衷于把学生的疑惑 消灭在萌芽状态,学生也以无疑为荣。这样学生不知道如何来提问也就不足为奇了。而新教材非常注重学生质疑问难,我也把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作为重点项目加以 训练。
我鼓励学生多提问,做一个爱思考的孩子,即使是学这样一篇感性的散文时,也要求学生提出问题,从而能引发他的思考和提升。
春天的小雨滴滴答答教案反思 欣赏《春天的小雨滴滴滴》篇四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是我这一循环正在进行的课,前两节已经讲完了,最头疼的是即将要讲的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理论性太强,怕学生理解不了,分三个课时讲,已经讲了一格课时了,讲的是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剩下的节在准备中……
通过前两节的学习,学生基本上能够根据三种血管的特点加以区别人体血管,部分学生可以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对血液的成分和功能也有一定的认识,在这一基础上我需要将剩下要讲的血液循环给学生们讲清楚了,先通过一个教学视频,让大家初步了解一下《血液循环的途径》,再通过课本的血液循环的示意图描述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在前两节课的教课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有以下几点值得反思:
1、整个教学环节富有层次,思路清晰,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对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知识得以升华。
2、教师教学准备非常充分,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及学习状态分析比较到位,教学过程中能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随时调整教学方法,每一课时都注重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利用多媒体优势制作内容丰富的课件,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3、教师教学除了关注知识内容的传授,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如观察能力及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会了观察并分析三种血管的结构及功能特点,对心脏的结构及功能也有一定的认识,能够在教师引导下观察并描述人体血液循环途径。
4、教师设计教法时能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心理状态设置有效的教学策略促使学生通过自主地学习获得知识和培养能力,但每课时教师设计的教法显得雷同,留给学生动手的机会不多,使得部分学生不能自始至终关注学习,从而使学习效果有所下降,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材料组织学生进行自学,教师应设计有层次的、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促使学生积极思维的问题,使学生在一个真实的教学情境中主动学习,改变不良的学习习惯及学习态度。
5、针对本节课内容较多,学校具备的模型较少,如果在课堂上组织学生通过观察模型学习心脏的知识占用时间过多,效果也不是很明显,我想在以后组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不仿根据教材特点也设计成板块式学习,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教师通过培训每组小组长使组长可带领本组组员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观察模型学习心脏的知识,真正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合作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6、本节课知识内容分为了四个板块:血管、心脏、血液及血液循环,在四个板块的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可由于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处理不够精简,使得四个板块内容被分割,显得教学内容有点散乱,反映了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还不够细致、到位。
在进行这一章知识的讲解中,解释性的知识比较多,学生掌握得有些困难,还需要经常的回顾。
春天的小雨滴滴答答教案反思 欣赏《春天的小雨滴滴滴》篇五
开学之前,学校组织了三天的校本培训。在听完几位专家的讲座后感想颇多。对攀枝花市教科所刘老师的《今天的有效课堂》深有感触。有效课堂的建立是当今教育改革中教师搞好教学工作必不可少的任务。如何建立有效的,高效的课堂也成为教师深思的问题。就我自己的感悟有以下一些看法。经过学习,我认识到高效课堂的重要性。构建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毕生都要研究的课题,把老师和学生都从题海和加课中解放出来,让教师快乐地教,让学生快乐地学。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呢?通过反思自己平时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第一,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解决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问题。有效课堂上教师应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实现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达到使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变会学、愿学到乐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目标。
第二,认真学习校本培训。反思自己的教学,发现自己在很多情况下,自己对课标与课本的学习与研究还不足,这样就影响和制约了课堂驾驭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反过来也就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对每个教师来说,上了无数节课,应当静下心来反思一下:我上的每节课都有效吗?有没有低效无效的时候?低效无效的原因是什么?应如何改进?怎样才能提高教学的高效性?
第三,认真备课,尤其要认真备学生。平时自己在备课时,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试想如果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切从本本出发,课堂教学的适切性就会大打折扣,课堂教学的高效更无从谈起。1教学目标要有效:教学目标的有效应包括:一是教学目标要正确。这就要求我们更新教学理念,整体把握教材,深刻理解教材中每章每节的教学意图和目的。二是目标的设置要恰当。不仅对教材有一个整体的、正确的把握,还要对学生的现状也有准确的把握,设置的目标不仅要难易适中,还要有切实可行的可操作性。2教学策略要有效:要设计有效的教学环节。课堂上环节很多,但每一个环节应有一个明确的具体的目标,如果不知道这个环节为何而设,这种环节就是无效的,就不能让它占用我们的课堂时间。因此,每一节课要注意围绕教学目标,抓住切入点,设计教学环节,使课堂重点突出,条理清晰,要精心设计合适的思维量、信息量、训练量,使课堂更有效。教师应做到精讲。精讲要讲清,不啰嗦、条理清晰、逻辑性强、表达准确,讲准讲到位;该放则放,学生能自学的可略讲或不讲,不能包办代替。要针对学生有疑问的或重点去讲,讲解透彻,切中要害。
第四,认真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在真实、常态的课堂教学中,经常发现自己所提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无效问题、假问题、无价值问题充斥课堂,这样的提问耽误了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也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今后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有一定难度的,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问题的设置要追求高效。问题的设置往往反映出教师备课的深度、广度,提问要有一定的开放性、深刻性、层次性、启发性,必须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杜绝随意性的简单即问即答,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投入思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如果学生一时无法解决,应灵活将问题化解成若干小问题,或转换设问、或提供思考背景等。问题要有一定的系列性,要将整节课问题系统设计。问题还可以是课前提问(学案),也可以是课后问题,尤其可以让学生学会提问,学会变换问题。总之,要设计出能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创造学生敢问,敢说,活动人次多,密度大,人人参与的活泼愉快的课堂气氛。
第五,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课堂上,有时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马上要求其回答,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而且有效性很差。这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使无效劳动充斥课堂,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有时让学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做巩固练习等,不提任何时间和标准的要求,学生漫无目的地阅读与交流,课堂组织松散,时间利用率低。有时只对学生提出比较笼统的要求,学生不明白教师要他们干什么和要他们怎么干,这样,学生就失去了教师的有效指导。因此,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
除此之外,教学调控要灵活,就是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我们应该把更多的精彩留给学生。要努力缩短学生与老师,学生与教材内容的距离,使他们从心底爱上这门课。还应该充分利用教材、图片、实物及学生情感体验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增加学生的想象力。
因此,我们必须立足于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实现有效的、多向的、高质量的互动,从而达到优质有效的课堂教学这一最终目标。这次的学习正是一种准备,为了下一代,为了基础教育的未来,让我们不断前行吧。
春天的小雨滴滴答答教案反思 欣赏《春天的小雨滴滴滴》篇六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长手心里的宝,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了。因此,孩子的娇气与蛮横是每一个家庭的必然。怎么改变孩子的现状呢?趁着第二单元的学习主题,我便尝试着让孩子们改变自我。瞧!
在教学《看电视》一课之前,我布置学生回家预习课文,并额外地布置学生回家观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在家里爱看的电视节目。第二天的课上,导课时,学生们都很高兴地把昨天自己观察到的情况告诉了我。此时的我,并没有揭穿孩子们的做法,而是将话题一转,说:“小朋友们,现在我们要去一个人家看看,瞧瞧他们一家是怎么看电视的”。学生们都跃跃欲试,因为昨天的预习学生基本知道了每个人都爱看什么电视。点了一名平时还爱发言的学生回答之后,我又顺势问:“爸爸为什么把最爱看的足球赛换成奶奶最爱看的京剧?”有些反应比较快的学生就说:“那是因为爸爸爱奶奶呗!”真好,学生能答到这份上,应该就是能理解课文要表达的主题了。
“是呀,爸爸爱奶奶,所以把最爱看的足球赛换成奶奶最爱看的京剧。现在你们知道奶奶为什么又把京剧换成足球赛吗?”学生们几乎不用思考,都说“因为奶奶也爱爸爸!”
“是呀。因为爱,所以爸爸和奶奶互相让着电视节目。”请小朋友们再仔细看看图,奶奶在看足球赛时表情如何?
“拍手欢笑。”“谁能说说这又说明什么呢?”“这还是说明奶奶爱我和爸爸。”……
几个小节教学之后,我不忘趁热打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那能告诉老师,以前,你们家看电视是怎样的吗?是不是以你看电视为主的呢?”有不少学生沉默了,还有的低下了头。“从今天起,你又会怎么做?是继续看你喜欢的动画片,还是把精彩的电视让给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呢?”学生们都举起了手,大声地说:“我不会再抢电视看了!”“我要把好看的电视留给我爱的家人看!”
听到这样的回答,我乐了。语文教学,不光是教学生会学生字,会读课文,还要教学生学会爱长辈、爱家人。
上一篇:最新数据挖掘工程师工作的基本职责描述正确的是 数据挖掘工程师岗位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