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散文集文学网!

我的江南水乡——锦溪游

1420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家居中原,相对江南人来说,我就是一个地道的北方人。北方人对江南的想象,总是充满了诗情画意和神秘色彩。坐在旅游大巴上,看到沿途一晃而过的南国景色:满眼的河湖交错、水网纵横、鱼塘遍布,给人一个总体印象就是水,水!水!!

遥想今日目的地——锦溪。她此刻就象一个披着面纱的女郎俏立于烟雨蒙蒙的白石桥边在对着我们这群从未谋面的北人遥遥招手。进入古镇,远远就见一条长长的仿古长廊横亘于湖面上,大红的灯笼一路悬于廊檐,给水乡涂抹了一缕鲜活的色彩。特有的江南园林风味一下子抓着了游客的心,人们纷纷拍照留影。我们沿着弯曲的石桥一路向她走进。她很安静,依然沉浸在一千多年的静谧中,没有一丝那种过度开发的风尘味。掀开她的历史面纱。

据志载,这里“一溪穿镇而过,夹岸桃李纷披,晨霞夕晖尽撒江面,灿若锦带,故名锦溪。。。。。。”相传南宋孝宗宠妃陈妃为避战乱,来到这个美丽的江南水乡。来到这里,她就再也舍不得离开了,死后她就永远地留在了此地,在五保湖中的小岛有她安息的地方——陈墓。锦溪长期以来也被当地百姓称为陈墓,一直到九十年代古镇开发后,才正名为锦溪。我们弯腰入坐于水乡特有的乌蓬船,伴随着船娘手中摇撸的吱嘎声,我们居然也象游鱼般穿行在有着四千余母水面的五保湖上了。只不过走的是旅游线路,先围着湖中岛——陈墓转了一圈,然后向着水巷深处驶去。

健壮的船娘控船本领不错。她们统一穿着蓝地白花的外衫,头带斗笠,帽下耳边各悬垂一串俗艳的粉红毛线饰物,随着摇船而来回摇晃。小船轻松通过窄窄的水巷、桥洞,岸边的迎春绿丛枝条纷披下垂,似要探腰戏水,两旁的古民宅保留着固有的风貌,枕河而居,廊桥下挂着涮的干干静静的拖把。真是让人羡慕,因这水的缘故,这里与北方有着很大的不同,比之北方的尘土这里是纤尘不染。信步在古老的青石路,循着老街的古道前行。那班驳的石桥、粉墙青瓦的老宅,古朴的廊街岸柳,无不临水而居。巷水与湖水相通,灵动成这秀美的小桥流水。站在躬身河上的古桥,看着穿梭来往的手摇船,满目青瓦白墙,我的思绪象这流水一样绵软而又悠长:千百年来,这小桥,这流水,这青石板依旧,只是已然物是人非。这里就是北人梦里烟雨中与知己共撑一把红油纸伞漫游过的地方吧?

一个充满感伤与忧郁的地方。。。。。。古镇的老街很窄。我站在古道上,与南来北往的游客摩肩而过。为着梦中的水乡,今天,大家汇集在了这里,共同领略这旖旎的水乡风光。“守侯千年,只为今生与你檫肩而过”这种机缘是多么难得啊,而着一切皆因水乡才有的,她是如此的宝贵,要好好珍惜啊。两旁的老铺一家挨着一家,中间间或也有民居。导游说这里住着原住民,看来不假。小小的铺面展示着民间的收藏:奇石、根雕、古董、钱币、古砖瓦。。。。。。更多的则是糕点铺、茶馆,摆着土特产:五香毛豆、袜底饼、酱汁肉、各式南点。。。。。刺激着游人的购买欲、食欲。我吃着酥酥的热热的袜底饼前行,眼光在两旁的铺面上忙乱的游移。在街角,看到一衣着简朴的老人在卖刚从湖中打捞出的水红菱,禁不住停下来问价,一问才1。5元/斤,我都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景区里的物价大家也都知道,这里并未象别的热点景区那样商业化。我装了一袋让老人给我称2斤,他提着称一再的添加,常与菜场小贩打交道的同伴一眼看出,老人是不会缺称的。有几个游客乘机尝而不买,老人也默不做声。我对锦溪的印象因淳朴的老人而一下子改观,再也不抱怨导游未把我们领到声明远播的水乡周庄了。可惜我们是跟团游,不象自助游那么自在,未能在那临水民居小客栈慢慢领会“人家尽枕河”的江南风韵。中午我们品尝到了在老街买的据说是沈万三家传的酱汁肉,那红烧的肘子、猪蹄与北方的最大区别是甜,甜香中除尽了肉类的别味。而此时,我不禁又怀念起那甜香不腻的酱汁肉来。想起了回味悠长的酱汁肉,想起了卖菱老人,想起了碧波荡漾、莲叶田田的湖水,还有那种细腻的水乡特有的静瑟。。。。。。。

85966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