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于九州之间的他们,带着满腹的经纶,却真的没有可以流连之地?
----题记
余秋雨老师写过一本书,书名叫做《行者无疆》,作者对于题目的理解如是道:
行者独步于遥远的狂野
素昧平生的未知,遭遇处处的难题
只因为一个执着的信任
敢于把世界上任何一片土地都放在脚下
为后人度步出一望无垠的疆土
好一片无垠的疆土!行者无畏于天之遥,地之远,将自己的未知化作前进远方的热血,誓将所有的土地踩于足下,让所有的脚步踏下的泥土,都沾染上无限的芬芳。
可是,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行者,却要将自己放逐于山川大地。他们,不为开拓更加广袤的疆土,却不断前行,只为找寻属于自己的疆土。他们,是一群文人,一群注定要成为行者的文人。
对于“行者无疆”的定义是:孑然一人行走在夜路上,四顾徒然,天地相合,难辨边界与方位,徒然心下生出无限萧索。
多么贴合的解释!这群文人,在茫茫大地上,孤独地行走,毫无目标。也许确切一点,是无目标可寻。于是,便只能迷失在这天地相合之处,永无归宿。只能这样吗?
领着这群文人行走的人,叫做:孔丘。
孔子带着自己的弟子,凭着满腔热血与这满腹经纶,在九州中游历。可是,没有一个国君敢重用他,于是,他一次一次地失望,但又一次一次地重新站起,将深邃的眼望向远方未知的地方,用自己的木轮去碾压泥土中无限叹息的芬芳。
似乎,真的是行者无疆?
但,几千年后的我们,却仍然为孔子的言论而触动,他的思想没有在那个年代成为国策,却在随后的近两千年里,成为历史的尘埃中无法掩盖的浓墨重彩,发出如醇酒一般醉人的芳香。而我们,在今天,在读到“仁者爱人”之类的句子的时候,脑海中浮现的,仍然是孔子与他的弟子们跋山涉水的背影。
是无垠的土地,是荒莽的天空,是没有尽头的路,是行走于这无际空间的文人。
是的,四顾徒然,天地相合,难辨边界与方位。但心下生出的绝不是萧索,而是思想者无边的智慧,是智者不断前行的激情与执着,是将思想播撒在大好河山的无限欣喜,更是他们作为一个介乎于文人和士人中的群体终于有这样一个机会将自己的平生所学付诸于整个宇宙的满足。
是的,这份满足,给予他们愈加前行的勇气,从而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不论是荆棘还是花朵;
不论是哀乐还是高歌;
不论是嘲讽还是赞美;
不论是永无止境的深渊还是光芒万丈的塔尖;
不论是贫困还是富庶;
不论是黑暗还是光明;
不论是坎坷还是平坦;
不论是平生梦想的最终落幕还是宏图大志的扬帆远航;
他们,不悲不喜,亦不卑不亢。
因为行者的最终疆土,是思想向时间和空间的伸展之处,是自己最终的乐土。
孔子,用他的执着告诉我们:行者有疆。
他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行者,不是吗?
这浩荡的历史不也正因此而留与他们一席之地吗?
他们,真正诠释了:行者有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