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么一条路,从南宋皇城中走来,灯火辉煌。民国的衣香鬓影犹在眼前,金融洋行里此起彼伏的吆喝仍在耳畔,高高伫立的法国梧桐,似乎还在低声诉说着老街的种种传说。”这是上城区历史文化读本《中山路》前言中的一段话,我被这段文字所深深地吸引,顿时有种穿越历史的感觉。背着装满资料的袋子,拿着这本《中山路》,带上相机,我决定实地寻访书中介绍的那条中山路。作为土生土长的上城孩子,我曾无数遍走过这条中山路,可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关注着中山路充满丰厚韵味的每一棵树木、每一片房瓦、每一条井巷。
细细密密的秋雨将中山路渲染得雾气氤氲,凭添一丝朦胧色彩。路边的石板台阶因着这雨水泛着青紫色,静立在马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浓密的叶子在这秋雨中也开始泛黄,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轻轻地飞舞。我的思绪也随着叶儿飞舞起来,让我不由自主的放慢了脚步。中山路,南至万松岭路口,北抵环城北路,全长不过5378米,但它留住了杭州这座城市的许多记忆。由南向北,我怀揣肃穆,沿着南宋文武百官簇拥皇帝出宫行进的足印,途经书声依旧的紫阳书院,穿过供奉祖先的太庙,一路来到了繁华的鼓楼。鼓楼是吴山香市的进出口,各路香客,肩背黄袋,手挎网篮,我随着熙熙攘攘的香客,穿越了雄伟的古城门。
这一穿越所呈现的,便是中山路另一番景色了。清代的著名商号、民国时期的市井风情、上个世纪建国初期的岁月留痕、直至当代车水马龙的繁华都市气息等,均能清晰寻到踪迹。说到这里,有一条小巷不得不提,虽然它没有中山路和河坊街的“四拐角建筑群”商铺那样繁华热闹,它只是一条与中山路相接,毫不起眼的小巷,但这里有著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的“胡庆余堂”;有名扬大江南北的张小泉剪刀店;有杭城销售人参的著名商行保大参号旧址;有400多年的老药店:朱养心膏药店。这就是大井巷。大井巷因巷内有五眼被称为“钱塘第一井”的水井而得名。传说张小泉剪刀、朱养心膏药都与这井有着不解之缘。
我在井院里正巧碰到了一位儿时便居住在这里的老爷爷,老爷爷说虽然早已用上了自来水,但他总是忘不了这老井,这些井留给他太多的儿时回忆。听着老爷爷讲的故事,我仿佛看见:早上,妇人们在井边洗衣洗菜,傍晚孩子们在井边乘凉嬉戏。夏天用网袋套起西瓜,用绳子系着吊在井里,那冰凉的井水,是天然的冰箱。老爷爷说起这些往事时,眼里充满了光芒。
看着他满是依恋的眼神,顿时感到浓浓的乡情。这股乡情深深地感动了我,一种生活在上城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跟着书本走读上城,走在这细细密密的秋雨中,漫步在历经沧桑的中山路上,见证着它曾经有过的岁月,找寻着时代变迁的痕迹,让我们用心地去感受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