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阴暗而死气,四野无人,惟有一位劳累的过客,在尘土中艰辛地跋涉。他干渴、疲劳,他的身上满是伤口,但他没有休息。他必须往前走,尽管前面并没有路——那里有乱坟岗,也有野花野草,就是没有路。但他知道自己要向前。只要能向前,哪怕没有路,他也要走下去;他不愿回头,回到那吃人的社会、苦难的深渊。
——他就这样走着。生时,他在走;死后,他仍在走。他永远只是个过客,很少停留,只是往前走。那个疲劳的跋涉者在声音的召唤下前行,我望着他,感受着他的内心,也希望听到那神秘的声音,承担起什么,走一走那布满荆棘的无路的旅程。
先生在我的心中永远是一个旅人,一个无可奈何的跋涉者。我知道,他要掀翻吃人的筵席,他要立人,他要拖着中国走出蒙昧、走向现代。他是个战士,他要战斗。“他真冷酷,真无情”,肤浅的人们因为他战士的形象而这样评价他。但这只是对先生的误解。当用心去感受先生时,我看到了先生的悲悯、痛苦与无奈。“救救孩子”,还记得先生喊出的这句话吗?这是无奈的呼喊,这是痛苦的呼喊,只有鲁迅先生着眼点悲天悯人者,才会喊出这样撕心裂肺的话语。
“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从此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先生是有梦的,他将这个美好的梦化为了他的信念,他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可是,先生仍然迷茫,面对现实,他很无奈。他只能做绝望的反抗。在肩起闸门的那一刻,他心中的希望也许早已熄灭,因为他知道很可能根本没有人愿意走过去。想着想着,我忽然又看到了那个过客的形象——先生只是在路上,只是在荆棘中开拓、前行,他并不知道如何才能实现目标,于是也永远到不了目的地。就这样,他怀着信念与梦想,永远在路上行走,流着汗水和鲜血,为后人多流下几条可以走的路,希望有朝一日,能有人找到一条路,通向他心中坚守一生的梦想。
可是,我不禁惭愧了。今天,我们还有多少人记得先生一生的奋斗,并继承他的精神,继续上路前行呢?先生死了,仍在行走;我们是生者,难道可以抛下这行走的责任吗?
不,绝对不能!我们不能在原地徘徊,沉迷于物质的世界,醉生梦死虚度一生;也不能循着套路庸碌一生。前人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路,但我们不能仅仅循着那些路前进。一个民族永远需要孤独的先行者,拆下肋骨当火把,在他们从荆棘中开辟出来的新路上,照耀着人们前行。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责任需要自己去承担,我愿做这样的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