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我死死的盯着纸上未干的墨迹,也许在怪我对它太不以为然,所以在我起笔、落笔的瞬间溜走了。我的脑子是一片的空白,一个字都写不出原来是这样可怕。从眼前书写的声音写起,自然入题。我是个喜欢安静的人,向往“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佳境,但是,假如真的没了声音……
不,那种痛苦会是深沉吧!就像此时飘荡在耳边的toriamos的音调一样伤感的味道。“假如”一词,引出对声音的追求和漫想。浮凸微明的窗棂上星光如霜,我呆立窗前感受这世界,我丧失了听觉,这小小的世界竟是苍百如雪。用眼前之实描绘心底之想,超乎寻常,想象中的“苍白如雪”传达出内心特有的感受。不愿睁开眼,怀念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还有那一首经典《梁山伯与祝英台》,并非贪恋小提琴协奏曲中的那份美丽的忧伤,而是单纯的想念那信手拨弄发出的声响。想象听音乐的感受,点题。只有失去了声音,才懂得它的美好。以前喜欢一个人安安静静的坐着,读一本好书,品一杯香茗,但那不是真正无声的世界。
而今自己却定格在那小小的音符之上,逝去的美丽成了我守候的永恒,瞪大眼睛盯着镜子里的人,一张一合的唇做着无用功,耳朵颤颤的似哭诉着。回想读书时的安静,反衬如今的失声,“耳朵颤颤的似哭诉”句触动人心,表现出内心的极度痛苦。窗外哑默的黄昏吞噬着惨白的街灯,漆黑的树影下流动着新秋的悲凉,空气中夹杂着我摇落的哀伤。那三弦的哀音像晚来无巢可归的鸟儿一般在黄昏沉寂的空气里徘徊着,那阵阵洋洋洒洒的长奏,那断断续续的弦声,却永远残留在我沉寂的黄昏。可我仍然只能想象,想象浮在指尖上的快乐,一缕相符的哀伤。情满于心,溢满于天,作者从外在景象传达出内心世界的忧伤,浸透点点滴滴。街边陌生人交谈甚欢,似在冷笑我呆板冷硬的生活,没有声音的世界又重新捧起旧时厚厚的书,看来看去却尽是满眼的冷漠,可我必须生活。我害怕,不,这不是我的世界。
为什么死一般的寂静总捆着我,我动弹不得。喉咙痒痒的,却不知该怎么开口,好像越挣扎就越把自己推向了绝路……此段写人的活动,再次衬托失声的痛苦。一声高调的尾音扒开了我的眼皮,我笑着自己,学庄周梦蝶,自问着“不知我之梦为声与,声之梦为我与?”其实我这只是一场美丽的噩梦。“美丽的噩梦”带着思辨色彩,表达漫想的总体感受。干涸的墨迹已奔流在我的身体里威逼着我,让我不敢再轻言一句。因为思之深,想之远,所以才含有敬畏之心,此语看似清淡,其实有力。坐在黑白相间的演奏厅里,没有了往日的心不再焉,轻轻阖上了眼,开始用心踏上了旅程。幽远的大提琴缓缓滑入,谨慎的音符优雅的律动,陪着弦起弦落,琴键轻快的舞动。一股股,一缕缕的声音似温柔的暖风拂面,又似散发着慑人心魄的力量在激扬处迸发。好像一根根细细的丝线,缠绕着我的心脏,我却再也没有了往日的那种缺氧的苍白。
它在深沉的诉说,宣泄生命的秘密和悲凉,那么痛快的喂养着心灵,听的是一作幽怨,听的也是一份安然。此段直接想象漫“听”声音的“幽怨”和“安然”,想象一段演奏,书写一腔情愫,如泣如诉,语言天成,生动形象。所有的音符奋力拼组着一片宜人的风景,等待的是人生的记忆,享爱着那等待来的一丝甜蜜。暗喻描绘未来,照应“安然”,表达一份超脱,含蓄蕴藉。赤子的洁白照亮的仅有几尺黑暗,以生花之笔定影文章中的也不过支离的记忆,声音已远去!与前一段似乎冲突,但却给人这样的感慨:人生莫非如此,现实与想象总是如此残酷决斗,人生悲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