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字经读后感(精选13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字经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三字经读后感1
我学《三字经》所感阳春三月,风和日丽,正是读书的好时节。沐浴着缕缕晨曦,我捧起了《三字经》。刚开始我并不理解《三字经》的真正内涵,只是觉得三字一句的话读起来比较顺口也比较好记,后来妈妈过来陪我一起读,妈妈读完一小段后再给我讲解其中的故事和所蕴含的道理,让我能真正的了解《三字经》。
当我读到“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时,妈妈耐心地给我解释其中的含义:晋朝的车胤在夏天抓萤火虫并放入沙袋中,作为一盏灯,用来夜读照明;孙康在冬天夜里借大雪的反光来照明读书。他们虽然家里贫寒,但是仍然坚持学习,从不间断。虽然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教育的环境也改善了,没有必要像车胤一样要借助萤火虫的光才能学习,也不必像孙康一样要借大雪的反光来照明读书。但我所学会的是他们的那种苦学精神。它的真正含义是告诉我们学习要刻苦,要坚持不懈地读书学习,长大以后才能成为饱学之士。
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认真坚持不懈地读书学习,将来一定能有所成就。正如老师所说的:“世界再大也不怕,学好文化走天下。”这就是我读三字经后的一点感想。其中的道理将永远留在我脑海里,伴随我一生的成长。
小学三字经读后感2
很小的时候,我就会背一长段的三字经,不认识一个字儿,更不知道其中蕴含的意义。
这个寒假,妈妈给我买了一本注音版的《三字经》,我自豪地发现,里边的字绝大多数我已经认识了,即便不认识,我通过拼音也能轻而易举地把它读出来。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我读得正起劲儿时,妈妈突然问了我一句话:“你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妈妈一句话就把我问懵了,我连连摇头。妈妈轻轻地在我身边坐下,耐心地帮我解释其中的意思,还给我讲起了其中的故事,如《孟母三迁》,讲完故事妈妈还告诉我,她为我选择慈吉小学,就是希望这个好环境,能让我好好学习。我特别喜欢我们的慈吉小学,心里真的很感谢妈妈的良苦用心。
春节联欢晚会上,我还听到了赵文卓叔叔和一群少林小子一起表演武术《少年强,则国强》。这句话我在《三字经》里也读到过,妈妈又告诉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才能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
我真喜欢看《三字经》,它让我懂得了好多好多的道理。
小学三字经读后感3
《三字经》把我国从古到今的许多故事、知识,以三字经文的方式展示给我们,其中有教我们做人的,有教我们做事的,还有教我们学习的等等。
这些故事有着深刻的哲学道理,生动而有教育意义。比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讲得就是玉石本来就和普通的石头一样,经过巧匠的雕琢,才能成为价值连城的精美玉器,一个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样,只有经过刻苦磨练才能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又比如“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这段话讲得是小孩子不好好学习,是很不对的。如果一个人从小的时候不读书学习,那么长大以后会有什么作为呢?
《三字经》里还有很多哲学故事,给我们树立了许多榜样,告诉我们很多深刻道理,让我们受益无穷。
小学三字经读后感4
我看过很多很多书,一半左右的书都是我从图书馆里借来的,偶尔几次还会借几本三字经的书,财智。一本三字经的书叫《财智三字经》,它的三字经跟我们学的三字经不一样,这本书还有第一单元到第五单元,在看过几页三字经的时候,也会偶尔相伴几个故事,第一单元到第四单元都有两个故事,第五单元有八个故事。三字经下面还有图,图下面还告诉我们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
有一页是这样的:人民币和美元国与国币流转元角分十百千可积累能换算。图上画的是:有三个小朋友想交换钱,第一个小朋友说:“我希望换100日元。”第二个小朋友说:“我希望换一美元。”第三个小朋友说:“我希望换6元人民币。”第一个小朋友拿着6元人民币,第二个小朋友拿着100日元,第三个小朋友拿着1美元,他们三个都能交换。很多故事告诉我很多道理,有的故事告诉我有钱要慢慢用,要不富翁也会变成穷人;也有的告诉我,钱是一分一分的挣来的;还有的故事告诉我,富人教穷人,穷人也能成为富人;还有个故事告诉我,我们不应该买不该买的东西,如果你买了,也许最后就是痛苦。
小学三字经读后感5
在这个寒假里,我读了一本叫《三字经》的书,它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经典作品,也是我的好老师。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这断话就是三字经的开头。意思是说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后天的成长过程中,学习、模仿的东西不同,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专心致志地去教育孩子。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第于长,宜先知。”这断话在我的脑海里就像刻着一道痕迹,永远也忘不了了。因为东汉的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冬天用自己的体温替父亲暖被窝。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弟弟,自己吃小的。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以前,我觉得被离很冷时,从来不像黄香那样替父母暖被窝,相反而是要父母为我暖被窝。吃东西时,我也不像孔融那样把大的让给他人,而是自己抢过来津津有味的品尝。但读了三字经中的这段话,我明白了要孝顺父母,尊敬兄长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也是每个人都应该懂得的道理。
三字经是宋朝的王应鳞编的,三字一句读起来嚷嚷上口,它包含了天文,地理……等各方面的知识,是我国儿童成长的必备读物。
小学三字经读后感6
小时候,爸爸妈妈为我买了一册《三字经》。那时,我喜欢看漫画,这样的书我一拿起就头疼。在大人面前,我迫不得已的打开书,哎……还挺有趣的:三字一句,两字一韵,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
爱看《三字经》,只不过觉得很有趣,但爸爸一次次抱着我念《三字经》,老板着个面孔,表情很冷酷。其实,爸爸的真实目的并不是一味地让我读。果不出所料,当我念的.三字经出口成章时,爸爸便开始诱导地给我讲解每一句的含义“人之初,性本善”;人的生命刚开始时,天性原本是善良的,性格脾气也很接近……。在这些经中原来也有趣的人物和各种生动的历史故事。还有它本身富有的内涵。当我真对《三字经》产生浓厚兴趣时,爸爸又用实验和实践让我知道它的含义;一步一步地深入了解。
好书不厌百回读。我开始背《三字经》了,一边背一边想它的含义,这样既牢记了《三字经》的词句,又能知道《三字经》在生活中对我成长的意义。《三字经》已经深深地刻印在我的脑海。
小学三字经读后感7
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一直屹立于世界之巅,其中以少数儿启蒙读物《三字经》最为典型。我也觉得这本书很好,这本书三字一句,含义简单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的本性差距不大,但是由于受到后天外来环境的熏染,差距越来越大。“苟不教,性乃迁。教不严,师之惰……”如果不接受教育,善良的本性也会受到迁移,而学习的根本办法,就是专一。教育就是挖掘他们本性的善良,让他们有一个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对于学习,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专一。所谓“一心不能二用”。《三字经》中的每一句,都有着一些道理在其中,虽只有短短的三句话,但让我受益匪浅。
记得,我看过这样的一个故事。古时候,一个孩子,被称为“南方才子”,他就是唐伯虎。他从小擅长画画。一次,他被别人叫去帮忙作画,还得到了奖励。回家后,他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并自称在这很有名气,画画得不错。妈妈听后,没有回答。过了几天,妈妈要他去附近的一位老师家中学画,唐伯虎就去了。
唐伯虎跟着老师认认真真地学,不知不觉就已经学了一年多了,老师说他进步很大,可以回家了,并准备了饭菜送他,饭前,他看见窗外的风景很美,学了一年多了,还没发现这处美景,准备把脑袋探出窗外仔细看看时,“呯”地一声,撞到了玻璃,窗户明明是开着的啊?怎么……唐伯虎用手一碰,才恍然大悟,哦!原来这是老师画的画啊!真是栩栩如生!我离这个境界还远着呢!老师来了,他就要求还学几年,当然老师就同意了。转眼间又学了4年多,画艺比以前好了许多,这4年中,他十分刻苦,果然画技有了很大的长进。
这个故事告诉我了许多道理,苟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在这个故事中体现的很好,学习是自已的事,在学习中一定要认真刻苦,比如:有两个孩子,从小一样,但有一个孩子十分刻苦,做事很认真,而另一个很懒惰,遇到困难就怕了,最终谁会成功,一看就知道。小时候,不分高低,而每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努力后,就会有明显的差距。努力,勤奋……就是成功的第一要素。如果以前没做到,那么,从现在开始,改掉坏习惯,做到《三字经》中的每一条。
《三字经》,简简单单地三个字,句中却蕴含着大道理,每一句都给我们不同的启发,让我受益匪浅,让我们努力做到每一条,加油!
小学三字经读后感8
春假,我在家闲得无聊时,又把以前看过的三字经拿出来细细品味。
我特别喜欢看”孟母择邻“的>故事,讲的是孟子幼年因住在墓地附近,学了许多丧家哭泣的言语动作。孟母就把家迁到闹市,孟子便整天模仿商人吆喝着做买卖。孟母又把家迁到了学堂旁,孟子终于学到了礼仪和文化知识。这说明环境对人的成长很重要,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啊!但是如果不自己努力,不管有多好的学习环境也是徒劳,这又让我想到了”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我们每一个小学生,都如一块玉,只有自己努力了,才能成大器。
”勤有功,戏无益,节旨在,宜勉力。“意思是:勤奋好学的人一定会事业有成;游手好闲,不求上进的人肯定是没有作为的。一读这句话我就想起一个故事:李白从小聪明,但不爱学习。一天,他逃学去玩,见到一个老奶奶在磨一根铁棒。李白问:”老奶奶,你磨铁棒干嘛用啊?“老奶奶说:”我要把它磨成绣花针。“李白问:”这么粗的铁杵能磨成针吗?“老奶奶说:”只要我每天不停地磨,铁杵一定会磨成针。“李白听了,后悔自己贪玩而浪费了读书的时间。从此,李白立志努力读书,后来成为了大诗人。
一天里,我读完了整本三字经,他深深的吸引着我,这不止是它生动有趣的人物历史故事,还有它本身富有的内涵。
小学三字经读后感9
暑假里,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叫钱文忠解读《三字经》。《三字经》通俗易懂,是自宋朝以来历代对儿童的启蒙读物,一直广为流传。
这本书里讲了许多经典的历史故事,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早年丧父,家境十分贫寒,只能住在破房子里,居住的房子正好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学着哭丧,孟母很着急,就搬家到了市集。但旁边有个肉铺,小孟子又学着剁肉,孟母更着急了,就又搬家到了学校附近,这次他受到了学习氛围的熏染,变得彬彬有礼。这让我知道了良好的学习环境的重要性。
另一个给我印象很深的故事是:黄香温习。东汉时有一个叫黄香的人,他母亲早故,和父亲相依为命,家里很穷。夏天,由于火辣辣的太阳照射的缘故,晚上的温度很高,他担心父亲睡不着,就把枕头扇凉快了;寒冬腊月,天寒地冻,他就先睡下,温暖了枕头和席子,让父亲能够安寝。这个故事让我感悟到做小辈的应该对长辈孝顺,并努力付诸于实践当中。
三字经还讲了从伏羲到元朝的历史间发生的很多故事,我非常喜欢,每一个故事都是那么发人深思,建议小朋友都来读一读这本书哦。你一定会有很多的收获。
好书伴我成长,看了钱文忠解读《三字经》,让我懂得了许多知识和做人的道理,真是开卷有益呀!
小学三字经读后感10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想必大家对这几句已是倒背如流了吧。《三字经》可以说是一本家喻户晓的启蒙读物,并且老少皆宜,虽然它由三个字组成,却蕴藏着许多道理,简单的叙述所要表达的意思,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里面所讲孝顺父母、礼貌待人、勤奋好学、尊老爱幼等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小时候觉得这本书读起来像唱歌一样,却不知何意,如今回看一遍,却悟出了极多深刻的道理,比如我最喜欢的一句“人不学,不如物,幼而学,壮而行”。这句的意思是:人要是不懂得学习,以自己的知识,技能来实现自己的价值,真不如小动物,我们要在幼年时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长大后才能学以致用,每读到这一句就让我想起一句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正是这样,我想起自身的经历:幼时我的母亲总会为我报许多的兴趣班,唱歌、舞蹈、书法、电子琴等霸占了我的业余时间,而且还非常的辛苦,当时我非常的抵触。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少有时间去接到这些爱好了,陪伴的只有一门门功课,但值得庆幸的是那些本领没有丢失,随时可信手拈来,必竟“艺多不压身”,而且还能让人“艺高人胆大”,可以让我在同学们面前自信的秀出来,我才理解了母亲的用意。当然,单有才艺是不行的,学习也得强,也正是有了小学时的奥数那种“拨云见山”的感觉,让我对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所以才有了现在的优异成绩。想想如果当初我像淘气包一样,拒绝了所有的兴趣班,没有当初的努力付出,现在会是怎样的后果——我将会一无是处,估计连学习的心情都没有。所以说孩子要从小培养,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不要让自己后悔一辈子。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想必这一句是脍炙人口。一块美玉若不经雕琢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精致的玉器。人也相同,若不认真学习,就永远不可能知道其中的道理,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所以说我们要有一个远大的理想,朝着它前进,在此过程中不断的增加自己的知识量,不断的磨砺自己,努力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终有一天会学有所成。
说到这,想必大家对《三字经》有深入一点的了解了吧,如果我们将《三字经》中的精髓悟透,那将是获得一笔巨大的财富,慢慢地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视野会变得更广阔,自己的能力会得到一个质的飞越。所以让我们好好的学习,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将所有的“宝藏”装进大脑,这样我们才能走上人生巅峰!
小学三字经读后感11
经历了多少沧海桑田,经过了多少风风雨雨,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一直毅力于世界之巅,源远流长。其中以少儿启蒙读物《三字经》为代表的作品最为典型。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三字一句、含义简单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但至今为止还未探索出这本书的作者,即使如此,有些人们也把它谱成曲,让优美的旋律净化心灵,升华个人思想,让你在体味韵律的同时,获得并体察到了人生存在的意义以及人的内心世界。
人之初,性本善。
这两句放在《三字经》的开头,一语双关,既从人的本性开始写起,结构明确,也阐述了人的本性,即人出生的时候,天性本来是善良的,通过钱文忠教授介绍:最初提出这一观点的人是儒家思想创建者孟子。在孟子的言论中,重点以“仁”为主,我同意这种看法,因为这种观点可以使很多人避免“雾里看花”,从而走上不归之路,人性本善,是人类内心世界真是的写照。
性相近,习相远。
人的本性差距不大,但是由于受到后天外来环境的熏染,差距越来越大。可见在古代,就有人对“后天环境”做出了评价,认为导致人性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这句“古训”一直沿用至今。在这个繁华都市,形形色色的事物,在给人们增添乐趣的同时,也在无形中改变了人们的天性,沉溺于其中,从而便有了教育。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如果不去接受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受到变迁,而学习的根本办法,就是专一”。这是钱文忠教授对这句话的理解,我对这句话,情有独钟,因为人性格的养成是要受到后天教育的影响,对于18岁以下未成年人,他们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很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上网、打游戏、逃学、说脏话,这些现象在中学生中已经是很普遍了,而教育就是挖掘他们本性的善良,让他们有一个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这才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对于学习,最重要的条件就是专一。所谓“一心不能二用”。古时,有“江南才子”之称的唐伯虎。幼时,也因“心不专”而受到老师的教诲,但最终当他悟出其中的道理时,技艺已经超过了他的老师。是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为什么有成绩好坏之分呢?仔细想想最根本还是自己的心思问题,是不是花心思学习了,是不是“用心专一”了。当机会从身边溜走的时候,要想想当时为什么不用心一点儿呢?
《三字经》的经典语句,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就像在人们心中种下一粒思想的种子,慢慢生根、发芽。
小学三字经读后感12
国学《三字经》中含有古代人民的智慧,让后人读后感悟如何做人的道理。
《三字经》中有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一生下来的时候本性都是好的,只是由于后天的成长过程中,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三字经》中还有这样的诗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意思很清楚,一块玉石不经雕琢是不能成为一件玉器只是一块玉石。人不学习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合适什么是不合适。而“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意思是说孩子小时应特别注重三个方面的学习:亲近良师、亲近益友,要学习礼貌懂规矩。
这些故事有着深刻的哲学道理,生动而有教育意义。比如“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讲得就是孟母三迁和孟子逃学后孟母剪布教子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习不仅要有好的方法,而且要有好的环境,特别是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又比如“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这段话讲得是黄香九岁时就懂得孝敬父亲,冬天把被窝捂热后再请父亲睡。读了这个故事,我很受启发,我觉得我要向黄香学习,多为父母做些家务,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三字经》还讲了许多孝子的故事,比如说“黄香温席”讲的就是黄香在寒风习习的冬天先上床把被窝捂热,这样父亲上床睡觉就不会感觉冷了。这些孝子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好好报答父母对我们的恩情。确实,父亲母亲将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时时刻刻陪伴在我们的身旁,养育我们、关爱我们、教导我们。现在我们已经长大了,我们也要学会为父母做一些事来回报父母。
除了上面的这些道理,《三字经》教育我们的还有很多很多。读《三字经》真的让我受益匪浅。
小学三字经读后感13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每当听到这几句,总能想起那脍炙人口的书——《三字经》。六字一句,十二句一段,朗朗上口,如儿歌一般。《三字经》教会了我学习,让我懂得了做人。
学习
我的学习态度总是那样懒散,做完作业桌上总是乱七八糟的,桌上散着书、文具。因为有些厌烦了学习,那字影横飞的语文作业,那耗脑力,花时间的数学作业,那英文四处跳的英语作业,还加上副科的书本作业,我总是觉得烦,老是“累啊!累啊!”地喊叫着。可是《三字经》中的一段让我改变了学习学习态度。“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是啊!如果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没有知识,能有什么用呢?如果现在不好好珍惜这少年光阴,不好好学习,长大了有什么用?这段话一直在我心里,当我对学习产生厌烦时,我就想起了它。它提醒我好好学习,教我扬长避短吸取别人的优点,努力提高学习成绩。
做人
我从前对父母极为不敬。遇点小事总是大吵大闹,破坏家里的东西,搞得几天下来家里阴沉沉的。我与哥哥处处作对,摆出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老是动不动就对他大吼大叫,读了《三字经》,我明白了,“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孝敬父母,友爱兄弟这是做人的基础,之后能文会算,这也是做人的本钱。要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就必须从这两点做起。《三字经》中这两句话让我脱去了那套厚重的布满了灰尘的衣裳。我变了,我孝敬父母了,我不大吵大闹了,我懂得心平气和地与别人讨论问题了。我变了,不再与哥哥作对了,而是与他和睦相处,有说有笑了。
《三字经》在我成长的道路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子。
上一篇:三字经读后感800字2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