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散文集文学网!

妈妈三周年祭日说说聚集50句

文心雕龙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妈妈三周年祭日寄语

日月更替,斗转星移,又到了初十这一天。

曾经的初十(一九三五年正月初十)这一天,一声婴儿啼哭,妈妈降生到了这个给她苦难也给她幸福的人间。

在牙牙学语不知情为何物、不懂爱是何为、还没有记住妈妈是什么摸样、还不会享受世上至亲母爱的时候,她的妈妈就离她而去。十二岁时,唯一的亲人,她的爸爸撒手人寰。从此,我那可怜的妈妈就沦为了无依无靠没人疼没人爱没有家的孤儿。她曾经流离失所,沿街乞讨;她曾经浪迹天涯,夜居庙堂;她曾经在寒冬里把脚伸进牛粪里取暖;也曾经在流浪中被狗咬伤;她曾经祈求大爷大娘收留无果而被驱出家门;她曾经在没有任何医疗止痛的条件下割除脓疮;她曾经昏死过几回却奇迹般的重回人间;她藏着那颗期盼父母爱兄弟情的渴望;她对有一个向所有人都一样有个自己的家的愿望而望眼欲穿;她把有一个可以吃上糠菜度日,可以破衣旧鞋遮挡风寒的可怜的追求深深的掩埋在流逝的岁月里。命运也眷顾了妈妈,给她苦难的童年开了另一扇窗。十几岁就如出水芙蓉,亭亭玉立,似玉如花,出落成十里八村有名的小美女。在十五岁时被大娘送给了亲戚做了童养媳,结束了颠沛流离的流浪生活,从此过上了居有定所、吃糠咽菜、成年累月在农田里当牛做马的童养媳生活,并深深地爱上了她的如意郎君。她忍气吞声期盼生下女儿保住这个婚姻,可是女儿的降生却成了被抛弃的借口,最终被负心人无情的抛弃。一个人抱着不到三个月、哇哇待哺的婴儿又一次流落街头。是众多好心人不断的接替着收留着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孤儿寡母,最后还是她的二大娘顶着家庭压力收留了她们母女。孤苦的命运,坎坷的人生,成就了她坚韧不拔,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勇敢顽强的个性。也在接受众多好心人帮助的岁月里形成了她淳朴善良,乐善好施,知恩图报,乐于助人,珍爱亲情,视儿女为生命而被邻里称颂的美德。

经历了十八载的寒冬酷暑,非人磨难后。终于苦尽甘来乌云散,迎来光明照心间。她像峭壁山崖间露出嫩芽的一株小草,不放弃丝缕阳光的照耀。她迎着风雨,抗拒着严寒,坚强地走进了碧岭绿茵。爸爸给了她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掌管着爸爸的全部收入且成了自己的家的主人。从此不再寄人篱下,不再遭人非眼,不再受苦受难。享受着生病有人管,生活有人疼,做人有尊严的正常人生活。和爸爸一起同甘共苦四十余载,含辛茹苦的养育了六个儿女。面对三年自然灾害的困境,妈妈和爸爸自己吃咸菜喝白水用每月仅有的一点小米喂活了他们的幼子,半糠半菜的养活了儿女们。用爸爸一个人微博的`工资,供兄弟姊妹六个学到自然毕业,安排了工作,结婚成家,娶妻生子,到三代同堂,其乐融融。在爸爸晚年不幸得病半身瘫痪的几年里,妈妈像侍候一个小孩一样,喂水喂饭,擦屎接尿,把爸爸侍奉得舒舒服服,干净整洁,谈笑风生,红光满面,直到爸爸撒手人寰。几十年里妈妈和爸爸有过生活的艰辛、生活的无奈;经历了风风雨雨、走过坎坎坷坷;也享受了夫妻同心、同甘共苦的美好,更享受了儿孝女顺、儿孙绕膝、三世同堂的天伦之乐。他们辛辛苦苦口捏肚攒,除了把六个儿女养育成人外,还几十年如一日救助了曾经妈妈在困苦危难时刻收留过妈妈给过妈妈亲情帮助的二大娘一家三代人。几十年的呕心沥血、含辛茹苦,爸爸妈妈不但给了儿女们生命,更把他们朴实善良,与人为善,知恩图报,尊老爱幼,本本分分做人,扎扎实实做事的美德传承给儿女们。使儿女们个个工作有成,夫妻恩爱,家庭圆满,幸福平安。每每谈到这六个儿女,妈妈的脸上就会洋溢着那难以掩饰的幸福笑容。妈妈知足常乐,疾病的折磨无法遮挡那幸福的笑颜,儿孝媳贤、女儿贴心,女婿如儿是妈妈最骄傲的本钱,也是妈妈留给身后最珍贵最有价值的遗产。有病十几年间大儿子求医问药,医疗费用几近全部承担,儿媳心甘情愿,从不靠攀,从无怨言,那是妈妈支撑生命的源泉,是妈妈抗拒病痛、留恋人间的心灵靠山。二儿子像女儿一样细心周到的给妈妈洗头洗脚,剪指甲,掏耳朵,无微不至,陪妈妈说话,回忆兄弟姐妹们的童年,让在疾病中痛苦煎熬的妈妈有了笑语欢颜;做透析这几年三儿子经常来回接送风雨无阻,随叫随到,给妈妈一个怀抱小憩,给妈妈一副可以依靠的双肩,让妈妈尽享有儿子的温暖,孝心拳拳;二女儿把得病的妈妈接到家里精心侍奉、照顾身边。为了不耽误上班还要给妈妈治病拿药,三九严寒中每天清晨五六点钟就去排队,手脚都冻坏却从无怨言。每次回家探望都会尽心尽力给妈妈做最可口的菜饭,吃的妈妈顺心顺口顺咽,像小孩子一样露出满足的笑脸;妈妈病重这几年可是得了四十岁时生的老闺女的记了,事无巨细,操心跑腿,体贴入微,侍奉床前,让妈妈时时感受到小棉袄的贴心温暖。我的小妹夫经常风里来雨里去接送往返,经常是耽误生意不做去医院陪在床前。那是妈妈最得意的老姑爷,每个亲友来探视时都不忘向人家夸赞。所以说,妈妈曾经是不幸的,孤苦无依的童年,疾病折磨的老年真的是不幸中的不幸;但是妈妈也是幸运的,因为妈妈有六双体贴孝顺的儿女,享受到了人世间的儿女亲情,尽孝膝前。所以说,妈妈又是幸运的,是万幸中的万幸,幸福中的幸福。

由于众多因素,也许是命运使然,爸爸走了之后,妈妈又回到了渴盼回家的轮回中,并且得了要命的肾病。几年来妈妈受尽常人无法忍受的疾病的折磨,特别最后两年,真的是痛不欲生、生不如死、度日如年。无法忘记,无法忘记那耳不忍闻、目不忍睹的一幕一幕,一天一天。妈妈用她那与生俱来的坚强忍受着常人无法忍受的病痛,挨着生不如死的时光;克制着因病而不能饮水的那对水的渴望;承受着独自一人面对四壁的寂寞;日复一日重复着对着大门想念儿女的望眼欲穿;小心翼翼的讨好包容着身边的人的无奈;时时刻刻的吞咽着自认为有病而拖累着儿女们的内疚、自责与不安;承受着在生命面前彷徨与无奈的熬煎;坚持着十几年不减且与日剧增的对家的渴盼、对儿女们那种爱的依恋……

还是初十(二零零九年正月初十)这一天,春天来了,你了却了尘缘,静静地闭上了双眼,去了极乐世界,在天堂里享受着曾经的梦幻。你终于解脱了,你终于不再疼痛,终于不再望水兴叹,终于不再无奈,终于不再望眼欲穿,终于放下了所有的牵绊,还你清净的一片心灵家园,化作一缕清风飞向蓝天。曾经的苦难为你铸就了高尚的品格,意志弥坚;曾经一生的辛苦劳累,心血倾注,积累的是儿孙满堂子孝孙贤。你解开双眉,面色祥安,那份对儿女的依依不舍掩饰着病患十几年的疲倦;你松开双手,告别了一半苦海一半蜜甜的人间,撒开了对生命的眷恋……

今天又是初十了,妈妈已离开我们过了千天。三年的日日月月,心疼妈妈的痛一天也没有离开过我。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思念与我相伴。想到妈妈只有心疼,除了心疼,还是心疼。母女心心相息、血肉相连,非人折磨你的疾病痛在你身上,却疼在女儿心上;你苦难的童年,你为女儿所受的千般磨难,已深深地烙在女儿心间。回忆往昔,长长的路上印记着妈妈一生的坎坷磨难,每个脚印,都写着妈妈对儿女们付出的艰辛血汗;仰望繁星,数不尽妈妈疼儿爱女的滴滴点点,无限的爱恋和牵念;细数流年,儿女们成长的影子里是妈妈渐老的容颜;耳边的微风,是妈妈对儿女们乳名的呼唤;梦醒夜半,翻开记忆的是妈妈一生中的苦辣酸甜。几分安慰,几分内疚,几分不安,更多的是心疼,是思念。思念种在心里,挥之不去,长日不减;思念留在血液里,不必刻意,母爱流淌,此情绵绵;思念,穿越时空,无法用长度丈量,无法用数字计算;思念,穷尽了女儿的笔墨语言,浸染了鼠标键盘。如今你已远离病痛,安乐天堂,却让心疼、思念驻进了女儿心间。那是长长的思念,那是厚厚的思念,那是痛苦的思念,那是纠心的思念,也是甜甜的暖暖的思念,更是绵绵无绝期的思念。女儿最知道妈妈的心事,女儿最理解妈妈的苦衷,女儿最懂得妈妈叶落归根的夙愿。放心吧,妈妈,你很快又会回到青山绿水间有爸爸的那个家,很快爸爸会与你迎日出、望星月、朝夕相伴。

妈妈,最终会如你所愿。

妈妈,值此祭日三周年,我虔诚的祈祷,你在天堂不再有病痛、生生世世身体康健;我衷心的祝愿,你在天堂吉祥如意、永永远远幸福平安。

妈妈,你永远活在女儿心间。

姥姥的祭日作文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姥姥已经去世两年了。在睡梦里,我经常梦到她。看到白发驼背的老人,我也总会想起她。当清醒地意识到姥姥已经永远离开我们的时候,我的眼泪总是不由自主地滚落下来。

记得那天我接到父亲的电话,他说:“你姥姥没了。今儿个凌晨三四点的时候走的。你还是请假回来一趟吧,送她最后一程。”听到这个噩耗我并不感到意外,因为母亲之前已经打电话告诉我说姥姥病情严重,在病床上没日没夜地疼痛呻吟,估计着时日不多了。我放下电话后去找公司的领导请假。领导说姥姥九十岁去世也算喜丧,劝我节哀。他看了看腕上的手表,说中午有个饭局希望我也去,也希望我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我没有推却,在酒宴上推杯换盏之间也放怀豪饮。豪饮之后匆匆奔丧回家。

我赶回家的时候已经日落,昏沉的暮色笼罩了大地。哥哥开车带着父亲和我去舅舅家。到的时候天色已经黑暗。唢呐队在门口吹奏着唢呐,声音时而低沉哀婉,时而激扬嘹亮。简陋的灵堂两边坐满了人,头上裹着白色的孝布。在司仪的喊礼声中,我们三跪九拜。供桌上摆着姥姥的遗像,趁着白烛的光照我望到遗像中的姥姥皱纹纵横,满脸微笑。姥姥的微笑永远定格在了我心间,苍老而快乐。

礼毕之后我缓步到堂屋。姥姥静静地躺在矮床上,前方亮着一盏青油灯。母亲穿着一袭孝衣屈膝跪在姥姥的`遗体旁,见我过来抬起头,泪眼汪汪地望着我,用喑哑的嗓子说:“你姥姥走了……”我静默片刻,和母亲一起屈膝跪在地上。我总觉得这一幕场景荒诞虚妄,只会发生在噩梦里。我木然地跪在那里,不知道为什么,竟然没有落下一滴眼泪。姥姥微笑的面庞在我眼前浮现。

第二天姥姥出殡的时候我们站在灵柩前。舅舅哀毁骨立,毕恭毕敬地用清水为姥姥净面。母亲涕泗横流,泣不成声地说:“妈,你走好……你一直惦念着黄河岸边的老家,你就一路向北走,去找姥姥和姥爷……”我望着姥姥恬静而枯瘦的面庞,想到以后再也见不到姥姥了,泪水像是决堤的洪水,滔滔奔涌。

我们随着灵车为姥姥送葬。我想到小时候在庙会上姥姥给我买棉花糖、豌豆糕吃,想到每年春节和中秋节姥姥拄着拐杖在门口翘首望着我们,想到我最后一次去看望她,她躺在病床上对我微笑的情景……我大把大把地抹着眼泪,放声哭了起来。

夕阳渐渐沉落在了地平线上,黑夜即将来临。姥姥已经入土。母亲坐在姥姥的坟前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我搀扶起她说:“妈,咱们走吧。姥姥安息了,再不会受病痛的折磨了。”母亲缓缓站起来,脸色苍白,说:“你姥姥在病床上疼痛难忍的时候我真想过让她早些死去,死了之后就不会疼痛。如今她真的撒手去了。刚才我看到人们往墓坑里填土,泥土盖着了棺材,我心里很痛很痛。我想人要是一粒种子该多好,埋进土里还会生根发芽儿长出来,可惜人死如灯灭……”说着,我和母亲都泪如泉涌。浓黑的夜色苍茫而来,覆盖了大地,覆盖了村庄,似乎也覆盖了我漫无边际的记忆。

虽然民谚说“人死如灯灭”,姥姥的生命之光却常常在我的生命里闪耀,让我感到光明,感到温暖,感到生命存在的真实。我有时候会去想象自己弥留之际的情景。或许,那一刻我会十分畏惧死,因为我对生有太多情愫,太多留恋,太多不舍;我还会十分期待死,因为死后若有魂灵,我将会与已故的亲人在冥世相遇。我会见到姥姥,自己会像一个小孩子一样对她说:“姥姥,我真的好想你呀!我还想和你去看庙会,让你给我买棉花糖、豌豆糕吃,还想缠着你给我讲故事……”

“生日”“祭日”-600字

两年前我的生日,我很高兴但因为一件是使我到现在还记忆犹新啊。那天艳阳高照我怀着一颗欣喜若狂的心情走出家门,我刚给同学打完电话邀约他们一起来参加我的生日,我就开始一丝不苟的准备着生日。

我哼着小曲,迈着轻盈的步子,走到爸爸房间外听到了爸爸呜呜咽咽的声音,很明显爸爸哭了,我一急就横冲直撞就跑到爸爸的房间。我心急火燎地问爸爸是怎么回事?爸爸欲言又止,我急不可耐,在我的“威逼利诱”下爸爸才告诉我。“曾祖母去世了”,着对我说是一个晴天霹雳啊曾祖母以前虽然老欺负我但我也不希望她去世啊我好伤心因为这样我就没办法过生日了。我心想道“她怎么晚点死啊,这样我的生日就可以过了嘛。”爸爸说女儿啊至于生日就下次过了啊。我才不情不愿的给我的同学说。我以为同学会安慰我来着可是他们全都嘲笑我“呵呵你好惨哪每年的生日都变祭日了”,我本来就不想帮曾祖母守孝的但爸爸用钱来贿赂我我就毫不犹豫的`答应了。我不高不兴的坐在一个残破不堪的凳子上我伤心啊我活生生的一个人坐在凳子上居然没有一个人来搭理我上天像是听到了我的心声一样派来了几个苍蝇。我隐隐觉得我好凄惨啊。唉~晚上是我最吓得时候了。那时一阵风吹进来凉飕飕的我那该死的想像力把我吓得冷汗直出。

虽然是去过去了了两年但我想起我小时候那幼稚的想法和荒谬的作法总能把自己逗笑。

 

1213国家公祭日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中华民国首都南京开始了持续40余天的南京大屠杀,30多万人遭到杀害。这一违反国际法的罪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经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及南京国防部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审判。

自1996年起,每年12月13日,南京市人民防空办公室都会组织南京全市试鸣防空警报,以提醒人们勿忘国耻,增强南京市民的国防观念以及防空意识。

2023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将每年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国家层面举办公祭及纪念活动,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乃至在日本侵华战争期间遭到日本侵略者杀害的所有死难者,揭露日本侵略者犯下的战争罪行。

今年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13日上午将举行国家公祭仪式,南京将全城鸣笛向死难者致哀。

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和历史正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1984年深秋,53岁的齐康来到位于南京江东门地区的工地,此时的他,已经接到任务: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图①)构思设计方案。秋风秋雨中,眼望着奠基碑旁挖出的堆堆白骨,悲怆之情油然而生,“要让子孙后代永远铭记那场惨绝人寰的劫难!”

“1937年,我6岁,留守金陵大学管理校产的父亲在大屠杀中险遭杀害,我则跟随姨妈到浙江天台避难,亲历了日军的轰炸。年龄虽幼,但国亡家破、颠沛流离之痛,从此深深记在了心头……”在低沉的叙述中,白发苍苍的齐康先生回头凝望书架正中一个镜框中的老人,那是先生的姨妈,清癯的面容、凝重的眼神。

“生与死”,是齐康在设计纪念馆方案时要表现的主题,集中体现在墓地广场“场”的营造:满眼鹅卵石,几株枯树、寸草不生,充满一种毫无生命气息的苍凉之感,象征着“死亡”;鹅卵石边,绿草如茵、生机盎然,象征着“生命”。“建筑是直观的,但建筑可以用环境、氛围来隐喻和比兴,留给人们深深的思考。”齐康说。

在墓地广场乱石中,有一尊悲伤的母亲塑像,母亲头发散乱,四顾张望。“我设计这座母亲像,是要表现劫后的母亲在寻找亲人,可亲人已经不在了。这是发生在那个时期活生生的.事实、悲惨的现实,后人永远也不能遗忘!”

纪念馆所在地北高南低,齐康顺应地势设计,在向西南的土地上进行构思,“生”与“死”即在此表现。纪念广场不远,是日军大屠杀中“万人坑”遗址,被辟为遇难者遗骨陈列室。整个纪念馆一期,以残损的墙壁围合:入口处的墙上,用中、英、日三种文字雕刻着“遇难者300000”字样;通向遗骨陈列室路上,有一段长数十米的遇难者浮雕墙,表现遇难者被侵略者虐杀的情景。

上世纪90年代,齐康先生继续设计了纪念馆二期方案,重点包括“古城的灾难”大型雕塑、残破的城门、十字形标志碑、遇难者名单墙等。在二期设计中,齐康力图用最简洁的建筑语言和雕塑体现造型意义,为此他选用了体块错位的手法:一颗怒目圆睁的死难者头颅、一只被活埋者挣扎的手、一截侵略者屠杀时砍断的军刀,一段弹痕累累的残破城墙……“历史事实是最珍贵的,建筑的语言再丰富,也无法表述得尽。”齐康表示。

矗立在纪念馆南端的巨型十字形标志碑,当年曾几易其稿,最终设计方案是一个有着南京大屠杀历史元素的大十字架,上端刻着一排阿拉伯数字:“19【第37句】:【第12句】:13—19【第38句】:1”,即南京大屠杀历史事件的六周时间。标志碑向北,是一尊巨大的和平大钟,钟架的设计一气呵成,名为“倒下的300000人”:三根黑色的三棱柱代表“3”,上部用五个褐红色的圆圈代表5个“0”,中间悬挂大钟的梁设计成一个倒下的“人”字形,寓意南京大屠杀“倒下的300000人敲响的和平大钟”。

“为大屠杀遇难者进行国家公祭,就是要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能牢记这段沉痛的历史,更好建设我们的国家。”齐康先生表示。

125168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