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散文集文学网!

秒拍视频最新的佛心禅语的文案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人在履行职责中得到幸福。就像一个人驮着东西,可心头很舒畅。人要是没有它,不尽什么职责,就等于驾驶空车一样,是白白浪费。——海涛法师

【第2句】:慈善公益种植园果故,林树荫清凉,桥船以济度,造作福德舍,穿井供渴乏,客舍给行旅。日常之功德,日夜常增长。《杂阿含经》卷三十六,第996经

【第3句】:【佛心禅语】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

【第4句】:真正的平静,不是你静坐可以几个小时不起,而是用一颗平和的心态看人间万象!平静来自内心,勿向外求,会听的静心之人耳中,花开有声,风过无痕。

【第5句】:【佛家禅语】“忍而无忍”是真修行;“忍无可忍”而以牙还牙是凡夫。

【第6句】:【佛心禅语】「魔心」,叫你看什么都不顺眼。「佛心」,叫你看什么都要顺眼。

【第7句】:茫茫生死事难知,碌碌终生何所得?病到方知身是苦,健时都为他人忙。举世尽从忙里老,谁人肯向死前修?

【第8句】:猿猴得离树,得脱复趣树,众人亦如是,出狱复入狱。《法句经》卷下,爱欲品

【第9句】:处处“理直气壮”,好胜、争赢,则过于刚强,会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和睦。

【第10句】:我们的笑容,肯定了我们要平和、快乐地去生活的觉知与坚定。真正的笑脸,源于一颗了悟的心。只要打开心灵的窗户,你就能看到自己内心微笑着的慈悲。

【第11句】:用惭愧的心、智慧的心、包容的心,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持之以恒才能达到无边佛法、无边慈悲,完成自我消融。

【第12句】:【大彻大悟的佛学智慧】孝敬父母,不仅物质奉养,还要服从、尊重,才是既“孝”且“顺”。

【第13句】:爱是人间的一分力量,但是只有爱还不够,必须还要有个“忍”——忍辱、忍让、忍耐,能忍则能安。

【第14句】:【禅心佛语】当战胜了自己内心的烦恼时,无论对待哪一位众生,你都能够给予他们慈悲和智慧。

【第15句】:益人终自益,害人终害己。往往世上事,毕竟便可见。任君使尽千般计,直至无常不清心。一切外物,为我所用,非我所有,只是一场因缘而已。

【第16句】:人世间浪漫多情的歌者有之,情愿被毒箭射伤的情种亦有之。前者让人羡慕,后者令人扼腕。

【第17句】:【经典佛语】倘若你生长在一个都要你死的世界中,你又不能言说,有何感想?(去市场看看吧。)

【第18句】:【禅心佛语】禅悟人生:平常心是道。《传灯录》释义:平常心没有造作,没有是非,没有取舍,没有断常,也没有凡盛,是道之所在。

【第19句】:【禅语人生】现代人只有和其他人生活在一起,才能获得尊严,才能产生责任感。

【第20句】:少一点要求,少一些庸人自扰,放下所有的牵绊,一切顺其自然,你的世界就会多一份快乐。

【第21句】:【禅语人生】终有一天你会意识到,你所拥有的唯一本钱其实是青春。趁我们年轻,多走在路上,多翻山越岭,多沐浴阳光。

【第22句】:【禅心佛语】根据佛教哲学,世间并无永恒不变而与物质对立的精神,可以被视为“自我”、“灵魂”或“个我”者。

【第23句】:【禅语人生】温柔不懦弱,文静不造作,靓丽不妖艳,求异不求怪,贤惠不胆怯,热情不轻浮,自爱不自恋,机敏不多疑。

【第24句】:【禅语人生】在人之前,别拿己当众扬;在人之后,别拿人当猴谤;在人之上,别拿人不当人;在人之下,别拿己不当人。

【第25句】:【经典佛语】“看破”是要有足够的智慧,“放下”是要有足够的勇气。

【第26句】:一个人的心灵能够不随外物而转,就已经达到心智的自由了,就能够在行住坐卧中体悟禅定的微妙。

【第27句】:【禅语人生】要找聪慧者,要找我们的“启蒙”老师作为指导,而不是“启蒙”老师来找我们,如果“启蒙”老师指出我们的缺点和错误,就应该积极主动地去接受,去改正。

【第28句】:【禅心佛语】水贵在随遇而安。水灵顺变通,不呆板僵化。因器而变,入圆则圆,入方则方,直如刻线,曲若盘龙。能从容适应环境。

【第29句】:【禅语人生】在禅定中,因为身心得到调和,我们拥有清净、安详。现实生活则拥有太多的变化和不平衡,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冲击,我们很难保持禅定中安祥的觉受。

【第30句】:【禅心佛语】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是不可避免的未来,你一定要面对他、接受它,你没有办法抗拒,谁都没有能力去抗拒死亡。

【第31句】:【禅心佛语】如果我们在生活中时时刻刻、事事处处都有感恩的心,都自觉地感恩,我们的心态会非常之平和。这有利于我们心胸的开朗、烦恼的淡化、人我是非的消除。

【第32句】:【禅心佛语】是故如来随其心门引入一乘。我既体知众生佛性,本来清净,如云底日,但了然守本真心,妄念云尽,慧日即现:何须更多学知见,所生死苦。

【第33句】:【禅心佛语】很多人知道负面情绪不好,但坏心情好像很难控制,常常说来就来。

【第34句】:【禅心佛语】凡夫迷失于当下,后悔于过去、圣人觉悟于当下,解脱于未来。

【第35句】:闻思修慧实智慧者,则是度老病死海坚牢船也,亦是无明黑暗大明灯也,一切痛苦之良药也,伐烦恼树者之利斧也。是故汝等,当以闻思修慧而自增益。《佛遗教经》

【第36句】:【佛说】百态之世原是苦海,看破红尘方为上岸。我问】若是世人都上了岸,又到何处找苦海?又到何处找岸?

【第37句】:不是所有的相生就都好。所谓好,就是合适的,且还要加上时间单位,是当下的,过去的,还是未来,都不能同日而语。此一时彼一时,任何事物永远都处在阴阳的变化当中。

【第38句】:【禅心佛语】念佛无非念自心,自心是佛莫他寻。眼前林树并池沼,昼夜还能演法音。人人自己天真佛,昼夜六时常放光,别起眉毛观见得,何劳特地礼西方。

【第39句】:我们平时要常培养“以佛心为己心”,以佛心看人,则人人是佛;若用鬼心看人,则人人是鬼,似鬼魅般地纠缠你、障碍你。

【第40句】:【佛心禅语】戒邪见(戒愚痴):“若业及果报,二俱生净信;受持于正见,是则生天路。”

【第41句】:【禅语人生】要耐得住寂寞,因为成功的钥匙往往就藏在寂寞的口袋里。

【第42句】:禅,人人本具;禅心如宝藏,要好好开发。参禅不是要你成佛,但要你开悟。悟道后的人间,山水才是真正的山水,花木才是真正的花木,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

【第43句】:【禅心佛语】人生舞台的大幕随时都可能拉开,关键是你愿意表演,还是选择躲避。

【第44句】:【禅心佛语】从希望中得到欢乐,在苦难中保持坚韧。并不是每一种逆境都是祸,早临的逆境往往是福。

【第45句】:【佛家禅语】爱的力量,可以抚平心灵的不安,让社会安定祥与,消除一切的灾难。

【第46句】:人的身体从父母而来,而要成就道业学业,则必须仰赖师长。因此,我们除了孝养父母之外,还应该奉事师长,遵从他们的引导。

【第47句】:【禅语人生】这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成功其实不是什么难事儿,做好一件事儿就足够了。

【第48句】:【禅心佛语】改变心态,什么问题都不是问题了,苦劳不等于功劳。立身有道,学有专长。藉教悟宗,厚积薄发。

【第49句】:【圣经文案】207耶稣看着他们说:“在人这是不能的,在神凡事都能!”(太19:26)

【第50句】:【禅心佛语】人生最善良的行为是奉献,人生最大的幸福是放得下,人生最大的欣慰是布施。

【第51句】:不当趣所爱,亦莫有不爱,爱之不见忧,不爱见亦忧。是以莫造爱,爱憎恶所由,已除爱缚者,无忧无所憎。《法句经》卷下,好喜品

【第52句】:【禅语人生】这位风水大师感到很愤恨,他认为是这家主人故意刁难他。但因为实在口渴得厉害,他只能忍气吞声,一边吹散米糠,一吹冷水温,一小口一小口地喝水。

【第53句】:智能是从分秒中不断学习、磨练、开发而来;功德,也由日日月月、年年岁岁不断地累积、努力,才能成就无量功德。

【第54句】:云栖大师云:古人著述多在晚年。。须见到养到,从居安资深处流出,则辉天烛地,照古腾今,非分外耳。(明)澫益《灵峰宗论》卷五之一

【第55句】:【禅心佛语】因为没有,从不担心失去;因为想要,才会患得患失。其实,世界上没有什么真正属于你,我们也不过是个匆匆的过客,赤条条的来,终将一无所有的离开。

【第56句】:【佛语摘抄精选】是福有二种相:能与乐,能与苦。如杂毒饭,食时美,欲消时苦,福亦如是。(提婆《百论·舍罪福品》)

【第57句】:【佛心禅语】人生无法掌握生命的长度,却能自我拓宽生命宽度与厚度。

【第58句】:【禅心佛语】酷毙了靓绝了,你要有人爱,摔倒了失足了,你得有人拉。

【第59句】:人生其实并不复杂,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若因琐事之争、微利之诱、果腹之欲,就无端丢弃快乐心情、平和心境、健康心态,终究得不偿失。

【第60句】:先当习技艺,然后获财业。财业既已具,宜当自守护,出财未至奢,当选择前人,欺诳抵突者,宁乞勿举与。《长阿含经》卷十一,《善生经》

【第61句】:【禅心佛语】人人都有佛性,禅心无不相通,悟者与天地与自然与了悟的人都浑融于那潜在的大和谐中。不被认识的陌生人便只有彼此的隔离、闭塞了。

【第62句】:【佛语悟道】世间一切现象都不是固定不变的,有生命的事物必然会有命尽的时候,没有生命也就没有死亡。

【第63句】:面对生活,我们总需要做一些自己不愿去做的事情,而这样就需要我们有一个乐观的态度,快乐地生活在自己的世界当中,平静地来面对日常的烦恼。

【第64句】:以波罗蜜船,于生死流中,不依此岸,不着彼岸,不住中流,而度众生,无有休息。《华严经》卷七十三,入法界品

【第65句】:是非憎爱世偏多,仔细思量奈我何。宽却肚肠心忍辱,豁开心地任从他。——布袋和尚

【第66句】:【禅心佛语】通过五戒十善来逐步地淡化和拔除自己的杀生心、贪欲心、嗔恨心和愚痴心,相应地就增长我们的慈悲心、平等心、智慧心和包容心。

【第67句】:·佛光菜根谭·投人才能深入,付出才能杰出,平凡才能不凡,磨炼才能熟练。

【第68句】:【禅心佛语】可以接受一切,可以享受一切,同时,随时准备放弃已拥有的一切,这就是真正的“出离心”。

【第69句】:佛说,你生气,是因为自己不够大度;你郁闷,是因为自己不够豁达;你焦虑,是因为自己不够从容;你悲伤,是因为自己不够坚强;

【第70句】:【经典佛语】世界没有那么好,也并不是那么糟,我们要做的,只不过是在环境允许的情况下,善意地对所有人。在环境不允许的情况下,保护好自己真正在意的人。.

【第71句】:与文字静守,与音乐相伴,不张扬,不喧哗,不夺目,于静默处悄然绽放~

【第72句】:【交往金句】交往前三个月,经你要求而没有改变的坏习惯,通常一生都不会改变,除非他发生空难而幸存从此改变人生,或皈依佛门变成没有欲望的男人。如说,抽烟。

【第73句】:【佛心禅语】自卑和自傲两者都同出于自我中心,在潜意识里都有害怕受伤的自卑感。

【第74句】:知苦无生,是名苦圣谛。知集无和合,是名集圣谛。于毕竟灭法中,知无生无灭,是名灭圣谛。于一切法平等,以不二法得道,是名道圣谛。《思益经》卷一

【第75句】:【禅心佛语】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要得到总要付出的,想想你的付出值不值,如果你觉得值就去做,别理会别人说什么,他们不是你。

【第76句】:菩萨常乐思审语、时语、实语、义语、法语、顺道理语、巧调伏语、随时筹量决定语。是菩萨乃至戏笑,尚恒思审,何况故出散乱之言。《华严经》卷三十五,十地品

【第77句】:心灵相通的人,不会因为时空的阻隔而疏远,反而会更加亲近。如弹簧两端,越是被拉伸、延长,其向内的聚合力越大。

【第78句】:一切诸报,皆从业起;一切诸果,皆从因起;一切诸业,皆从习起。《华严经》卷七十七,入法界品

【第79句】:【圣经文案】463忍受试探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经过试验以后,必得生命的冠冕,这是主应许给那些爱他之人的。(雅1:12)

【第80句】:【禅语人生】维那师不听,有意无意总把人赶走。结果这个走了,又来一个比前面更厉害的人,更难调伏。

【第81句】:有业有报,不见作者,如是空法,名第一义空。《大般涅槃经》卷十六,梵行品

【第82句】:在佛的眼里,知足是常态。对真正修行佛法开悟的人来说,一切都是来之不易的,都是无数的因缘际会才有的结果,所以他们懂得知足,懂得珍惜眼前所得。

【第83句】:时时都念兹在兹来修行佛法,不是修行佛法时,正在拜佛,一回头就骂;或者一回头就拿把刀杀人,那不是精进,那还是在那儿尽做一些假的。——耕云先生

【第84句】:通途法门,从因向果,先求完善人格,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渐行成佛;念佛法门,从果向因,不论何种罪人,先保证其必定成佛,再来庄严、完善人格。

【第85句】:【禅语人生】一切法门,都要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才能有成就,净土法门当然也不例外。要想有成就,必须专修,不能杂修。

【第86句】:【禅心佛语】人总是在追逐中感受到匮乏,在处处为自己着想中感到不安,在不情愿和抱怨中产生忧烦。

【第87句】:只有正确地闻、思、修佛法,才会有体认到诸法空性的智慧,只有体认到诸法空性的智慧,才有能力彻底根除内心的无明。

【第88句】:【佛语悟道】能够深刻地洞察和分辨善恶,内心就知道对什么应该感到惧怕和忌讳。知道畏惧就不会去做(错事),就能够广结善缘,没有忧患。

【第89句】:【圣经文案】262耶稣对他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约11:25)

【第90句】:【禅语人生】学会掂量是一种处世哲学,更是一种处世技巧。学会掂量可以使人在生活中稳健地向自己的目标行进。因此,智者立于世须学会掂量。

【第91句】:【禅心佛语】水能熄灭熊熊大火,挽救即将付之一炬的房屋。同理,懂得观照的智者,也能将自我或外在环境的忧患,消之于无形,宛如一阵风吹散棉絮一般。

【第92句】: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坛经·般若第二》

【第93句】:【禅心佛语】禅悟人生:三界之中,没有时间毁灭不了的有情者,人生一瞬,不过是上演了一场生老病死的短暂歌舞,作长远打算那只是自己骗自己。

【第94句】:我喜欢念佛,因为念佛轻松。念佛轻松,因为念佛无善恶。若有善有恶,人生何来轻松呢?

【第95句】:【禅心佛语】教授越来越多,教书的越来越少;博士越来越多,博学的越来越少;恋爱的越来越多,恋学的越来越少;钻营的越来越多,钻研的越来越少。

【第96句】:【禅语人生】这世界上并没有所谓看法完全相同的人,众生皆执著在自我的见解上。

【第97句】:【禅心佛语】那些没有目标的人都是在为有目标的人实现目标,自己如果没有独立的思考方式,就会老是陷入到别人的游戏规则里。

【第98句】:若以断业因缘力故得解脱者,一切圣人不得解脱,何以故?一切众生过去本业无始终故,是故我说修圣道时,是道能遮无始终业。《大般涅槃经》卷四十,陈如品

【第99句】:【禅心佛语】佛菩萨的加持并非一定以我们期待的面目出现,只要是对我们认识烦恼、增长慈悲与智慧有帮助的境界,就是佛菩萨最好的加持。

95683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