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散文集文学网!

大道之行感言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学习围棋的感想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论围棋的精神  围棋的棋子无子力大小之分,子与子相比较无任何差异,表示人无贵贱、贫富之分。

说的是人人平等。

  棋子可以不受限制地下在棋盘的任何一个空点上,表示人可以在这个世界上自由地定居生存。

说的是天赋人权。

  一方的若干个连在一起的棋子组成一个整体,这些棋子的气为大家共同享有。

说的是人类原始社会公有共享的社会生产关系。

  一方的若干个棋子组成的整体,有气则存,存则同存;无气则亡,亡则共亡。

说的是原始社会共同生活的人群相依为命、存亡与共的生活情景。

(这里,存指定居生存;亡指逃亡——亡走它方。

)  可以把棋子下在对方棋子的气上,消灭它们的气,迫使它们逃离。

说的是容许人们占据敌方的粮草和水源,破坏其给养。

争夺生存权利的斗争,难免残酷无情——围棋承认人类生活的现实。

  不得将棋子下在对方棋子上面将它杀死。

说的是禁止人们侵犯他人的村落,抢掠杀戮。

争夺生存权利的斗争,不该残忍无道——围棋讲述人道非战的精神。

  对局终止后,棋盘上共存着黑子与白子。

说的是这场残酷无情的争夺生存权利的斗争结束了,斗争的双方在同一个世界里和平共处、互相友爱、直至永远——围棋歌颂和平友爱的理想。

  人人都享有平等、自由的生存权利,公有共享的社会生产关系,同存共亡的相互依赖,人道非战的精神,和平友爱的理想,这正是围棋创造者尧舜的伟大思想 ——天下为公。

  在一局棋自始至终的进程中,对局者——部落的首领全心全意、全力以赴地为争取自己部落百姓的生存权利而斗争,是大仁慈。

  领导、指挥这样一场博大精深、复杂艰难、变化无穷的斗争,要求对局者具有政治家的眼光、军事家的谋略、数学家的精确、艺术家的想像、诗人的灵感、哲学家的宁静,是大智慧。

  在包围与反包围、联络与切断、做眼与破眼、筑阵与侵消、治孤与攻逼等残酷无情、惊心动魄、悲壮激烈的斗争中,针锋相对、寸步不让,是大勇敢。

  围棋,这项比奥林匹克更古老,又同奥林匹克一样永葆青春的竞技,是一门充满辩证法又与人生哲理相通的功课。

  下围棋可以养德益智,锻炼人类的身心。

  奥林匹克,大约3000年前发源于希腊的奥林匹亚;围棋,大约4000年前发祥于中国的大河流域。

  奥林匹克的格言是“更快、更高、更强”;围棋的格言是“更仁、更智、更勇”。

  围棋和奥林匹克都主张以人道、非战的精神来进行最高形式的斗争。

围棋的精神同奥林匹克的精神不仅是相通的,并且是相同的。

学习围棋的心得和感想

围棋在我国文化传统中一直占有特殊的位置。

这种两人对弈的游戏,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也因此而产生了无数伟大的天才以及各种或喜或悲的故事。

有关围棋的内涵和魅力所在,实在难以用简单的几句话来形容,这从围棋林林种种的别名中就可以看出。

而在中国文化中长大的人,无论会下或者不会下围棋,懂行抑或是不懂行,提起围棋,几乎都会有一种异样的、近乎于亲情的感觉,对于围棋相关的故事或者人生,大抵都会有几分兴趣。

我还记得童蒙时在家里偷读《吴清源传记》和《聂旋风传奇》的情形,那几乎是在教科书时代最快乐的时光了。

现在,经由手头这本《胜负手》,我又重新体验到了这种简单而又悠长的愉快。

故事说起来很简单,讲的是清代两大国手,范西屏和施襄夏的成程。

中国人常说棋如人生,或者世事如棋--下棋与做人,与处事在很多方面是道理相通的。

所以这里的成长历程,既指二人自幼及长的人生境遇,也包括他们在棋艺上的进步和悟道,中间再穿插两人的感情故事,配以当时围棋界的逸闻趣事,江南水乡的入画风景以及村风民俗,读来自然让人津津有味,欲罢不能。

但是作者显然不是只在讲故事,书的名字《胜负手》,取自围棋中的行话,“围棋最紧要处谓之胜负手,乃决断之机。

”胜负手一步,无论对于棋局来说,还是对于人生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面临人生重要关头的弃取选择,能否保持一种高度清晰高度理智的状态,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对每个人的未来走向都至关重要。

”这是作者赵峰对胜负手的基本看法,也是本书的书眼所在。

施襄夏与范西屏虽然师出同门,但是之前之后,二人的境遇都截然不同。

施襄夏在围棋上年少成名,也较西屏更早投师名手俞长侯,但由于家业所累,不得不坠入官场,委身翰林院待诏,用非所学,答非所愿,所幸最后终于弃官而去,游历四方,砥砺棋艺,下出了自己的胜负手;范西屏自幼丧母失父,寄人篱下,尝尽人生艰辛,所以尽管接触围棋稍晚,但是对围棋的理解,以及对自己的志趣的把握上,都能够收放自如,也终于在与国手程兰如的对弈中悟道胜出,较施襄夏更早臻化境。

二人在棋艺顶峰时的当湖十局,至今仍为棋界所重视。

从二人的棋谱中可以看出,二人棋风迥异:“范西屏思路敏捷,才分极高,棋风博大神奇,被誉为‘神龙变化,莫测首尾’;施襄夏则谨严精深,含蓄浑厚,工于章法,被誉为‘老骥驰骋,不是步骤’”。

这样的风格,既与他们自身的经历性情都密切相关,也与他们在为人处事上所下出的胜负手直接相关,棋如其人,丝毫不爽。

这也是作者的写作目的,在正式的出版物中,删掉了作者原稿中的几句话,我想这可以表明赵峰的写作态度:“若大家能从范西屏、施襄夏等人修习提高棋艺的过程和悲欢离合的人生经历中找到一些有益的启示,且阅读后身心得以愉悦,笔者的快慰就在其中了。

”入界宜缓 舍小就大 攻皮顾几 弃子争先 尽管这只是简单的套用 也算是尽心了

初2语文有什么必背的课文~·~

孩子们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尊敬兄长,做人言行要谨慎讲话要讲究信用,广泛地与众人友爱,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做了还有余力,就用来学习各种文化知识,

感受美好作文,600字左右

我找了几篇,你自己选一选吧,也许能帮到你。

感受美好春的温馨,夏的热烈,秋的成熟,冬的纯洁,是自然赋予的美好.花的清香,草的顽强,树的碧绿,大地的辽阔,是大地赐予的美好.天的湛蓝,云的悠闲,星星的闪烁,月亮的皎洁,是大自然给予的美好.悄悄地,一个人静静地漫步在这冰雪还未消逝的季节,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伐,用温柔充满生机的话语,使冬姑娘悄悄离去,仿佛看见了春姑娘提着百花蓝,一阵微风轻轻拂过,掠过我的脸颊,似乎感受到了春的脚步,他将手轻轻一挥,万物复苏,鸟语花香,春姑娘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他挥动着手中的魔棒,把远处的群山变得苍绿了,小草也悄悄探出了小脑袋,寻找春的脚步,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睁开了朦胧的睡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眼前的一切让我想起了老舍的文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顿时眼前出现了一副美好的画面,百花齐放,野花遍地都是:杂样的,有名字的,没有名字的,洒在草丛中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花下成千上万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点缀着这单调的草丛.夏季的繁忙,紧张,随时间的流逝渐渐远去.初冬,像一位美丽的、高贵的、矜持的公主,舞动着她那神奇的面纱,送来阵阵凛冽的寒风.寒冷的冬季,河水一改往日的活泼,恬静的睡着了,他为大地银装素裹,他化身为雪花,洒在房屋上,地上,杂草上,孩子们穿着笨重的棉衣,在外面塑雪罗汉,由于每次都不成功,不知道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塑了一个很大的雪罗汉,孩子们伸着冻得像紫芽姜般的小手,在雪地中高兴地拍手致意.现在,正在读文章的你感受到美好了吗?用心去感受大自然所赐予的美好,美好在我们身边,甚至近的触手可及,当花儿口渴时,得到的一滴水,便是美好的,当庄稼地干涸时,一股清泉便是美好的……(供你参考)篇一:感受美好 生活中有无数的美好,一颗纯洁的心灵,一份真挚的情感, 一个伟大的梦想,一段美丽的往事,一处亮丽的风景,无疑不 是美好的。

只要我们用心去品味,用心去感受。

观赏美好的景色是感受美好。

在淄川留仙湖公园的一角。

听 到了潺潺的流水声,看到了水中从容游动的鱼儿,听到了林中 鸟儿婉转的歌唱,一股幸福的滋味涌上心头,真好。

拥有快乐 的童心是感受美好。

在记忆长河中的幼儿园,同阿姨小朋友们 玩耍,同她们下棋,同他们爬山,那时小小的我感受到了从未 有过的快乐,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美好. 拥有远大的理想是感受美好。

在还有几分幼稚的小学里,看到 周围的小伙伴们都有了雄心壮志,我也在心里给自己暗暗地定 了一个梦想,长大了当一名救死扶伤、受人尊敬的医生,让我 感受到了拥有伟大梦想的高兴,拥有一个伟大的梦想,让我感 受到了美好。

拥有纯洁的友谊是感受美好。

在增添了几分成熟的四年级, 我拥有过一份真挚的友谊,在那年冬天,老天爷大怒,下了几 天雪,雪层厚厚的,我穿着不厚的衣服去上学,果然是着凉 了,这时同学菲走了过来,把穿在她身上的羽绒服脱下来,披 在我身上,不几天,我的病好了,而菲却因此打起了吊瓶,我 去看她时,她正躺在床上,我把药片递给她,正准备给她杯子 时,她一把抓住了我的手,我感受到了一份真挚的友谊. 生活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只要我们用心去捕捉,这一切美 好的事物,必定会拥有美好的生活。

篇二:感受美好 世界上的一切东西都是美好的,重要的不是缺少美好,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好的眼睛。

早上的带着露珠的小草、上午万里无云的天空、下午灿烂的晚霞、夜晚那满天的星斗。

美好无处不在。

记得妈妈常常和我在院子里乘凉,看着那一颗颗像钻石永恒般的星星,总会引起我的许多问号。

讲得最多的还是牛郎织女的故事。

那时,我总会仰望天空,看着那牛郎织女星,心想他们是否知道我们在看着他们呢

妈妈便说了起来:“在很久很久以前玉帝的小女儿织女偷下凡间,和一个放牛的人,人都叫他牛郎的人,相爱并且结为夫妇生有一对儿女,他们幸福的生活着。

后来,玉帝知道了织女偷下凡间,便把他带回了天庭,家中的老黄牛是被贬下凡间有灵性的牛,并且开口对牛郎说:‘等我死后披上我的皮,可以上天找织女的的。

’王母被牛郎的所打动,每年允许他们在八月八日那一天相见。

”我对妈妈说“他们一年只见一次岂不是很惨呀。

”妈妈笑着对我说:“虽然一天时间很短,但对他们来说是幸福的。

”对他们来说这样的生活就很满足了就已经很美好了。

我明白了,对呀

就像现在我和妈妈在一起无忧无虑的,就是很幸福,很美好的了呀

我还奢望什么

其实要想感受美好很容易,那就是用心去体会身边》的一切。

篇三:感受美好 岁月无声地在我身旁穿梭,一切美好的事物在脑海中定格,快乐时总将它们一一取出,任美丽在思绪间绽放。

世间本无完美,茉莉香气袭人但不够艳丽,牡丹雍容华贵却少了几份馨香,玫瑰虽色香俱全可又浑身是刺……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如果拿自己的财富和比尔盖茨比,拿自己的容貌和嫦娥西施比,那世间有几人能幸福呢

我们无须感叹年华流逝的漠然孤寂,也不必为日月如晦,花开花落而惋惜,一朵花的枯萎荒芜不了一个春天,一次挫折也毁灭不了整个人生。

想起诗仙李白,他当不上官又囊中羞涩,但口出无可置疑之句“天生我才比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如此赤赤条条地皈依于美好,让我们不禁为之肃然起敬。

一叶知秋,在淡淡的阳光下拎起季节的落叶,你会发现秋季来临的那种喜悦与甜美。

一片落叶能带给你一份凄凉,同样也能带给你一份美与真,那我们就将美与真常存心中。

我们常常用失落把自己包裹起来,一直叹息生命的平凡与渺小,宛若一杯失去醇香的酒,却把美好压缩在心中一个不知名的角落里。

只要我们将美好还原,让美好充溢我们的心灵,就会始终保持一份愉快的心情与豁然的胸怀。

人生美丽,从生命的开端到结束,孕育着无尽的美。

——心灵,在美丽中晃动;希望,在美丽中萌芽;生命,在美丽中充实。

让我们倾注所有的激情,所有的心智,去感悟人生。

篇四:感受美好 什么才是美好的呢

有人说,蓝天是美好的。

朝霞喷薄,落日熔金;彩虹飞渡,白云飘飞;春和日丽,气象万千…….蓝天是伟大的画家,将绝美的奇观淋漓展观。

有人说,大地是最美好的。

春日迟迟,绿野如茵;夏日炎炎,苍翠欲滴;秋日晏晏,稻果金黄;冬日铠铠,玉龙寒砌…….大地是伟大的魔术师,将美好的景致不断变化。

而我认为,自然之美让人赏心悦目,人文之美更是令人追幕动情。

翻开诗集:唐诗宋词,百花齐放,诗经元曲,绚丽多彩。

“关关雎鸠”美在对爱情的追求,“海内存知己”美在对友谊的珍视,“慈母手中线”美在对母爱的赞颂;屈原“长太息以掩涕息,哀民生之多艰”让人体会爱国的悲愤,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让人体会到博大的胸襟,文天祥“天地有正气,沛然杂流形”让人体会到英雄的气节……诗之美在于娱情治胜,心于诗动,薏随情迁,让人歌咏之间,不知“乎之舞之,足之滔之也”。

翻开历史:丹青垂名唯忠烈,万古流芳但忠贤。

屈子没赋骚,忠心鉴日月;鹏举长啸,精忠红满江。

武美尽瘁,功耀千秋;海瑞罢相,名垂青史,又如林则徐虎门销烟“苟为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坦荡无私,孙中山的几度救国“革命尚未成功,国志须努力”的感人遗川,都在我们国人心中树起座座丰碑。

历史之美,美在鲜活的力偶上人物,动人的历史故事,积累起五千年民族文化丰厚的沉淀,哺育华夏子孙。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历史,是一容千年陈酿,美不胜收。

回观现实:我们行走在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上。

我们生活在和谐的社会之中。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面对发展,我们昂扬奋发;面对灾难,我们众志成城。

最让人追求的,在是最美好的。

我在我们璀璨的文化中。

悠久的历史中动人的现实中,感受到什么是最美的。

篇五:感受美好 春之温馨,夏之热烈,秋之成熟,冬之纯洁;白杨力争上游,紫藤万花灿烂,大雁结队南飞,斑羚飞渡壮举…… 鲁迅笔下的藤野,冰心心中的纸船、西蒙诺夫的蜡烛、玛丽·居里的信念、邓稼先的忠诚奉献……这一切都将伴着我们成长,融入我们的生命。

当船儿慢慢驶过洞庭湖时,对于范仲淹,发出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慨叹,而我,则会因那碧波荡漾的湖水,云蒸霞蔚的远山,产生浩淼的感动:“风又飘飘,雨又潇潇……” 成长过程中的美好来源于自我发掘,任何一处的美景,在各个人眼中,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而我,也许只专注于好的那一面,所以,我会笑,藏其于嘴角…… 在我看来,江南的小桥流水、缠绵细雨是一道可人的风景,因为我向往美好,所以我从不会想到,这江南的雨是多愁善感的化身,更不会想到某一天会桥断、水涸。

所以,它是美好的。

生活中的有很多东西呈现给我们的只是平淡无奇,但我们可以用无穷的想象去探索,去发现其中的美,在发现中也获得了乐趣。

笛福在《鲁滨逊漂流记》中,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描写的正是人生的不同际遇,不论成功与否,我们都应坦然面对;以开放的心看生活,生活才会多姿多彩。

生活是可感的,世界是可感的,生命是可感的,以乐观、开朗之心看待人生,沧桑与变幻掩不住心河的绿水长流。

《大国崛起》每一集的读书笔记

第一集:海洋时代  内容:葡萄牙 西班牙  15世纪,欧洲最早诞生的两个民族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在国家力量支持下进行航海冒险:在恩里克王子的指挥下,葡萄牙一代代航海家们开辟了从大西洋往南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航线;在伊莎贝尔女王的资助下,哥伦布代表西班牙抵达了美洲。

  当麦哲伦完成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后,原先割裂的世界终于由地理大发现连接成一个完整的世界,世界性大国也就此诞生。

葡萄牙和西班牙在相互竞争中瓜分世界,依靠新航线和殖民掠夺建立起势力遍布全球的殖民帝国,并在16世纪上半叶达到鼎盛时期,成为第一代世界大国。

  但是,这两个依靠掠夺迅速崛起、却在战争中挥霍财富而没有发展工商业的帝国很快盛极而衰,世界舞台上的第一场大戏悲剧性落幕。

  第二集:小国大业  内容:荷 兰  地处西北欧、面积只相当于两个半北京的小国荷兰,在海潮出没的湿地和湖泊上,以捕捞鲱鱼起家从事转口贸易,他们设计了造价更为低廉的船只,依靠有利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商业信誉,逐渐从中间商变成远洋航行的斗士。

  日渐富有的荷兰市民从贵族手里买下了城市的自治权,并建立起一个充分保障商人权利的联省共和国。

他们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联合股份公司--东印度公司,垄断了当时全球贸易的一半;他们建起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资本市场就此诞生;他们率先创办现代银行,发明了沿用至今的信用体系。

  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的创立,17世纪成为荷兰的世纪。

  由于国土面积、人口等天然不足,17世纪末,荷兰逐渐失去左右世界的霸权。

但直到今天,荷兰人的生活依然富足,荷兰人开创的商业规则依然在影响世界。

  第三集:走向现代  内容:英 国(16 - 17世纪)  与欧洲大陆隔海相望的英国,在1588年与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海战中大获全胜,就此逐步登上世界舞台。

从中世纪走向现代社会的过程中,强有力的君主制成为关键的一环。

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对海洋探险和贸易的鼓励、开明的治国态度和处理社会矛盾的妥协手段,使这个地处边缘的岛国,迎来了早期的辉煌。

  但是,接下来的国王查理一世却因为坚信君权神授,违背了英国早在13世纪时由《大宪章》所确定的国王必须遵守法律的原则,和议会之间进行了一场为时四年的内战,战败后的查理一世被宣判死刑。

最终,英国通过光荣革命,逐步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完成了向现代社会的转型。

  相对宽容的社会环境,为英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做好了准备;同时,也让这个岛国一步步走向了世界舞台的中心位置。

  第四集:工业先声  内容:英 国(18 - 19世纪)  随着英国殖民扩张和海外市场的成熟,商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手工工场的生产已经不能满足需要。

为了鼓励发明创造,英国颁布了世界上最早的《专利法》。

这一切,使得英国出现了全民热衷于发明、生产和贸易的景象。

  当牛顿发现了宇宙运行的规律后,科学的精神渗透到英国社会中;当瓦特最终以万能蒸汽机解决了最核心的动力问题后,英国工业化开始以惊人的速度全面展开;当亚当·斯密以《国富论》指出了自由竞争的市场规律后,英国人开始在本国强大工业能力的支持下,推行自由贸易,拓展全球市场。

  在各种合力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在此期间,英国打败了强邻法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殖民帝国。

  19世纪中后期开始,殖民地日益成为英帝国的负担,而自由市场经济的弊端也逐渐显现,英国的发展开始减慢,最终丧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

  第五集:激情岁月  内容:法 国  17世纪时,国王路易十四在法国建立起欧洲大陆最强大的绝对王权,并籍此将法国的经济、文化、军事力量都带到了历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巴黎城就在那一时期诞生。

路易十四对文化艺术的喜好培育了国民对思想文化的推崇,席卷了整个欧洲的启蒙思想在法国得到了普遍传播。

  启蒙思想打破了欧洲中世纪的神学枷锁,开启了理性的大门,而法国社会一直无法解决的三个等级之间的矛盾却愈演愈烈。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人权与公民权宣言》颁布。

  但是,欧洲各君主国的绞杀使法国出现了极端事件和长期动荡。

这时,拿破仑以大革命之子的形象出现,用征服欧洲的方式再次将法国带向颠峰。

  然而,武力扩张并不能维持大国地位。

直到二战之后,法国才在戴高乐独立自主发展道路的带领下,恢复了往日的光荣。

  第六集:帝国春秋  内容:德 国  当欧洲各国纷纷建立民族国家之际,欧洲大陆中部的一片国土始终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

对分裂有着痛苦记忆的德意志人在思索中呼唤着一个统一的国家。

  通过不懈努力,经济学家李斯特提出的通过经济统一实现政治统一的方式得以实施,关税同盟的建立使贸易壁垒被打破,德意志经济快速发展。

  铁血宰相俾斯麦则在欧洲列强环饲的夹缝中求生存,在外交上作足准备后,最终以三场对外的战争在1871年完成了德国统一。

他遵循欧洲大国的均衡原则,为德国带了宝贵的和平发展空间。

  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教育、科技的德意志,迅速站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沿,用30多年的时间超过英国,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但是,随后德国却很快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

  二战后,德国再次分裂。

通过对战争的深刻反省,德国最终以和平的方式完成了国家的再次统一。

  第七集:百年维新  内容:日 本  150年多前,在四艘美国黑船的胁迫下,长期闭关锁国的岛国日本选择了不战而开国。

外部压力成为国家内部变革的动力,黑船来航15年后的1868年,明治维新正式开始。

  在求知识于世界的维新纲领指导下,日本派出由政府高官组成的岩仓使节团到欧美各国考察。

此后,日本开始了国家工业化:大久保利通以拿来主义的方式推进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开办大量官营工厂,并大力扶持民营企业。

  日本现代企业之父涩泽荣一弃官经商的传奇经历成为那个时代的注脚。

  大久保的继任者伊藤博文则顺应国内自由民权运动的呼声,制定了巩固维新成果的日本第一部宪法。

但是,同时写进《大日本帝国宪法》的天皇制埋下了日本军国主义抬头的隐患。

  和所有迷信武力争霸的国家一样,原子弹爆炸的蘑菇云结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迷梦。

二战后的日本,以《和平宪法》为基础,在美国扶持下,经济迅速发展。

在1968年,即明治维新百年之际,成为当时仅次于美国和苏联的世界经济强国。

  第八集:寻道图强  内容:俄 国  1697年,俄国沙皇彼得一世前往欧洲各国游历和学习。

归来后,他用强硬手段推行了一场社会变革。

从穿衣、吃饭,到科学教育、商业活动、军队建设,彼得用野蛮的方式推进了俄罗斯的文明进程,他甚至亲自审讯反对改革的太子。

在打败了强敌瑞典之后,彼得下令建造起一个面向欧洲的新首都圣彼得堡。

  继承彼得改革的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引进欧洲的启蒙思想,重视教育,并试图起草法律,但改革无法触动农奴制。

女皇的业绩最终只能表现在领土扩张上,在18世纪后期,俄罗斯成为地跨欧亚美的大国,并成为欧洲事务中的重要角色。

  但是,农奴制使俄罗斯很快在经济、技术领域落后于完成了工业化的英法等国。

在战争-革命-改革的多次反复中,这个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徘徊的民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考能力。

列夫·托尔斯泰等一批俄罗斯知识分子希望能够找到一条自己的道路。

正是在这样的思考中,俄罗斯逐渐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独特文明。

  第九集:风云新途  内容:苏 联  1917年,苏维埃政权在十月革命后诞生。

在探索从未有人实践过的社会主义道路时,列宁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及时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调整为新经济政策,保护了农民,也吸引了哈默、福特等外国投资者。

苏联经济逐渐复苏。

  列宁去世后,在面临封锁和战争威胁的国际环境下,斯大林决定加快工业化进程,开始实施计划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

随着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苏联一跃成为工业强国,令当时正处于经济危机中的欧美各国惊叹不已。

工业化成就的光芒掩盖了苏联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

而很快到来的二战检验了这一工业化成果。

苏联新工业区的威力和苏联人民的巨大牺牲,使它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也赢得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应有的地位。

  作为一次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苏联为全人类提供了前无古人的经验和思考。

今天,俄罗斯人正在为民族复兴而努力,这个民族的未来值得期待。

  第十集:新国新梦  内容:美 国(17世纪 - 19世纪)  1620年,五月花号载着一百多名英国清教徒来到北美大陆。

遵照登陆前签订的《五月花号公约》,清教徒开始了在新大陆上自治管理的生活。

100多年后,由于英帝国强行增收印花税,殖民地独立战争爆发,1776年,北美13个殖民地宣布成立美利坚合众国,并在1787年制定了对美国发展影响深远的成文宪法,建立起中央政府。

  此时,大量移民带来了欧洲最先进的技术成果,拿过欧洲接力棒的美国,迅速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美国快速发展,但制宪会议上悬而未决的奴隶制问题,最终在1860年导致了一场内战。

林肯总统带领北方打赢了这场维护国家统一的战争,中央政府也由此逐渐壮大。

在政府推动下,历时一个多世纪的西进运动成果斐然。

  此后,爱迪生将美国率先带入电气时代,对发明和创新的制度性保障成为这个国家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1894年,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强国。

这个年轻的国度已站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潮头。

  第十一集 危局新政  内容:美 国(20世纪初 - 二战结束)  自由竞争,使得美国迎来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黄金年代。

一大批垄断性的大公司、大财团相继出现,第一家托拉斯集团-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是其中典型的代表。

但问题很快显露:垄断导致中小企业倒闭,机会平等丧失;社会严重两极分化,劳资矛盾激化。

美国人开始反思这种经济社会发展的模式。

1901年上任的西奥多·罗斯福总统顺应进步主义的思想和社会的要求,通过反垄断和立法保障工人权益等方式,开始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政府干预经济的行动。

  随后,福特生产线的诞生、电气时代一批新技术和发明的出现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订单,进一步壮大了美国经济。

  1929年,波及全球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来临,美国损失惨重。

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加大了政府管理经济的力度,通过一系列新政措施,使美国逐步走出困境,也由此开创了看得见的手(政府)和看不见的手(市场)共同作用于经济的混合经济模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美国历史新的转折点,美国在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并由此开始主导世界。

  第十二集:大道行思  一、大国之谜  回顾500年来各个世界大国发展的历程,讨论大国崛起的关键性因素。

单一的因素一定是错误的,但有一些共同的因素却值得关注:重视科学和教育、建立起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经济制度、善于学习但绝不简单模仿别国的道路、后发国家在国家力量主导下加快现代化步伐等。

  二、大国之惑  历史上的大国依靠掠夺殖民地和武力争霸崛起,已被证明结局并不美好;妄图依靠战争打破和重建世界格局,已被证明结果事与愿违。

德国的兴衰是最好的例证。

同样,历史一再证明:没有永远的霸权国家,大国的兴衰交替,是不可避免的历史法则,英国在主导世界两个世纪后也开始重新认识自己的位置。

  三、大国之路  二战后,各国逐渐开始理智地寻找大国之路。

日本通过跨国公司战略实现了经济崛起;美国在信息革命和高科技领域的领先使得国家持续发展。

  当全球市场把世界紧紧连结在一起,大国之间的互动、合作和依存关系开始增强,具有历史眼光和战略智慧的国家开始作出理性的判断。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时代潮流中,法国和德国携手开启的欧洲新秩序引人关注,欧盟为和平与合作的国家发展模式提供了时代的注脚。

  四、大国之思  对于理想的大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关于大国的话题,也许是一个永远无法穷尽的讨论。

我们不知道21世纪的变化将把大国带向何方,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建立永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将是人类共同努力的方向。

  -----------------------------------------------------------------------------------------  (完)

求 电影《刮痧》的影评

2009年3月11日晚慕名观看了郑晓龙导演的《刮痧》。

或许先前是在CCTV-6看过此片的影评,所以并没有像小颖同学那样感动的从头哭到尾,不过不可否认这是一部成功的电影。

  众大家皆言这是一部反映中美文化差异的电影,我却更倾向于将它理解为一部将中国文化、道德观和价值观传承的作品。

片中大同在功成名就之时将久居北京的知识分子老爹接至美国并准备为其申请绿卡,其间对美国的“聋哑”生活和升华的刮痧事件最终让老人离开圣路易斯,还有里面一些细节是反映两国文化的巨大差异的,但我认为这不是主线。

从一开始简宁意欲为丹丹营造一个英语环境到片尾与大同一起教丹丹说普通话,这条草蛇灰线般一直潜伏的简宁的心理变化,我认为它才能表现出这部电影的主旨。

  先截取影片中的一些片断来看这部电影吧。

(以下并不全为支持我的观点,仅是我对一些片断的看法)  片断一:  来看看许大同先生的获奖感言:“八年前我还是一个新移民,站在街头卖画为生,不过我相信,只要努力,总有一天会成为你们中的一员,一个真正的、成功的美国人。

今天,这个奖证明了,美国是个充满机会的地方......我爱你们,我爱美国,这就是我的美国之梦...”这是一段真实的陈述,但这般的喜悦之下隐逸着的危机将在后面出现,这个真正的美国人却不是已经完全美国化,这是先将故事提到一定的高度,随着事件的发展再狠狠地砸下……  片断二:  不得不说的是大同晚宴上对丹尼斯的教育,这点上,大同完全体现出来的是一个中国式父亲,关掉电游,拍打丹尼斯脑袋,这一系列的动作正是我们在中国这大环境下所常看到的。

我想作为美国人的昆兰产生疑惑不解是很正常的,这一点被拿来作为文化差异的佐证。

  片断三:  老霍的出现到老霍的结束总共只出现了三件事:工作,生活,死亡。

在晚宴上扮演兵马俑说明老霍穷困潦倒,工作不稳定,经济来源就是接一下这样的活;生活中的消遣就是赌场赌博,赌博的规则是浅显易懂的,这说明老霍的生活也就大众的,浅层的,是未能融入美国社会中的。

赚着微薄的工资,在赌场中挥霍,最后死于心脏病。

老霍的出现到结束也就是给老爹的回国预留伏笔,在老爹心里已经不能承受客死他乡的沉痛。

  片断四:  大同在听证会上的震怒应该给很多人惊讶,在法官面前怎么可意气用事

但是想一想,当一个泼皮般的人在你面前搬弄是非诋毁祖国的文化,你会怎么样

拍案而起,怒发冲冠...这个不是文化的差异,但是似乎不得不说,因为这段涉及了对文化的解读。

  片断五:  对老霍墓碑的独白,是对文化差异的总结,从此以后再没有写文化差异的片断,这段给我很深的感触,呼应前篇。

对大同的一番话“你想逃跑吗

......生活就是这样,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你躲是躲不开的....”这便又是中国思想的衍生,这是老父亲对儿子的教育,又是一次传承。

  片断六:  开车回福利院,途中警察围追堵截,而大同平稳驶车,“从容地”在逃亡中享受父子团聚的片刻快乐,这段便是本片中欢快的一段。

注意到在孩子睡着后大同的表情了么

大同欣慰的微笑变成了紧皱的眉头,这是大同的无奈,是只能在孩子背后流露出的无奈。

  片断七:  大同的生活出租屋里一片狼藉。

一个破碎的家庭,不是因为自己而是因为制度,这可笑的原因正是让大同无奈的原因,生活失去了方向。

简宁与其一起饮酒,嘲讽自己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最后大同悲痛的说“不许这样说”,这是对美国生活的呐喊。

  一个很想说的人物----简宁进门前的那个妓女,出现的镜头只有惊艳的回眸一瞥,那轻蔑的眼神不屑的看着简宁经过。

这是一个悲剧的角色,出来美国却沦落为妓,而不是像大同所说的那样成为一个成功的美国人,这也是一种无奈。

  片断八:  很明显我要写大结局了,最后“圣诞老人”爬水管上演惊险一幕...一家三口紧拥在一起享受团聚,导演选择用圣诞节这样的节日不仅仅是可以让许大同有一个可以伪装的形象,也是为了说明中国的团聚文化在西方的节日里也可以出现,这就涉及到了文化的广义性,及一个大同世界。

  当然简宁的心理作为隐线我就不说了,这也是我无法叙述的,只可自己体会的。

  在我结束这篇文章之前我还要写一点有建设性的东西。

个人认为此片电影的一些名字取得确实有些想表达中心旨意的意思,看。

  刮痧,就是利用刮痧器具,刮试经络穴位,通过良性刺激,充分发挥营卫之气的作用,使经络穴位处充血,改善局部微循环,起到祛除邪气,疏通经络,舒筋理气,驱风散寒,清热除湿,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以增强机体自身潜在的抗病能力和免疫机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病治病的作用。

文化差异在影片中算是一种瘀病,需要刮痧才能一个经脉的两端连在一起,活血化瘀的作用,亦可以理解成祖一辈的文化受到阻隔,需要刮痧刮去隔阂才能有一个文化的传承继续下去。

  另《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这就是为什么给主人公起“大同”的原因吧------“世界大同”。

孔子世家 读后感 500字左右

读《史记之孔子世家》有感——流水人生孔子说:“仁者爱山,智者乐水。

”仁者何以乐山,智者何以乐水

山水是天地自然的象征,是一切生命的源泉和万物栖息之所;是仁者对生命的寄托,是智者对自然的依恋。

这是孔子对天人相结合境界的最高体验。

孔子的一生追求仁,被大多数人认为是仁者,但是他更是智者。

因为他更钟情于水。

孔子观赏东流的水,子贡问道:“君子只要看见大水都要观赏,原因是什么

”孔子答道:“因为大水流动永不停息,而且滋润世间万物却不自认为有功,就像人的德行一样。

水有时在低处流动,有时在高处流动,这都有其遵循的规律,就像人的仁义一样。

大水浩浩荡荡,永不枯竭,这就像人的道德一样。

水流向百仞高的大山中而不惧怕,这就像人的勇敢一样。

装满了却用不着用盖子削平,这就像人的正直一样。

水的柔弱无所不至,就像人的明察一样。

水从源头必定流向东方,就像人的志向一样,所以君子看见了必定要观赏它。

”孔子用滔滔江水比做人的德行,勉励我们进德修业应像奔流不止的河水昼夜不舍,永不停息。

这不仅体现孔子的智慧,而且不也暗示了孔子的一生如流水一般吗

孔子一生仕途不顺畅,如流水般曲曲折折。

孔子35岁去齐国,见到齐景公。

由于受大臣晏婴的阻止,没有得到齐景公的重用,37岁返鲁。

孔子从51岁起,先是做了鲁国得县官,后来官至鲁国的最高法官,并代理丞相。

可是只有三个月的功夫,由于鲁王不听他的意见,孔子只好辞职,离开鲁国。

在55岁到68岁这14年间,奔走列国:在齐国受到排斥,在宋国、卫国遭到驱逐,在陈国、蔡国之间遭受厄困。

于是又返回鲁国。

社会现实却是让人痛心。

周王室统治微弱,“礼崩乐坏”,诸侯纷纷崛起,伦理秩序失控,社会纲常紊乱。

孔子想到自己的先祖弗父何禅让君位,正考父曾接连辅佐宋国三公,父亲叔梁纥勇猛震三鲁,母亲颜徵含辛茹苦地教育培养自己。

孔子叩心自问:自己为什么不能像传说中的盘古一斧劈开混沌的世界,令天地分开、泾渭分流

为什不能像文武周公那样文治武功,把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太太平平

自己虽没有君王之位来施展政治抱负,也没有威武之师可以征伐世上邪恶,但是自己有知识、有智慧,可以用教育开启人的心智,用“六艺”来培养“上事君以忠,下使民以惠”的贤臣,改造这种“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实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太平盛世。

于是孔子不怕困难,如流水般,坚持自己的信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他下定决心,走上杏坛,传先王之道、授六艺之技、育天下之才。

哀公三年,孔子当时60岁。

孔子周游列国到宋,和弟子们在大树下“习礼”。

桓魋扬言要杀孔子时,砍倒大树。

弟子们让孔子快跑。

孔子却安慰弟子们,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之后,孔子以及他的弟子们秘密地离开宋国。

等到桓魋得知孔子师徒出行的消息,派兵追赶时,孔子一行早已消失在茫茫的夜幕中。

孔子师徒先后来到新郑。

当时孔子风尘仆仆、疲惫不堪,非常狼狈。

子贡等人四处寻找孔子。

有一位老人对子贡说:“东门有个老头,长相不凡。

脑门子像尧帝,脖颈似尧时的名法官皋陶,双肩类似郑国大夫子产,腰以下不及禹三寸,脊背微曲,又瘦又乏,累若丧家之犬。

”子贡见到孔子后,便把老人的话学给孔子听。

孔子听后,见大家失魂落魄的模样,不禁大笑,说:“说我形状像贤相,那可不敢当。

说我像一只丧家之犬,倒是很像,很像

”像这种坦坦荡荡、从容不迫地对待挫折、坚持自己的信仰,孔子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最后,假如将孔子和庄子相互比较的话,在主观上,我更向往庄子那样逍遥自在的精神境界;但是在客观上,我更提倡孔子的处世智慧。

尽管孔子曾提出“刑不上大夫”这一不平等的法律。

但人生孰能无过

孔子还是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孔子的思想包含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为人处世的智慧,给人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更重要的是,他的精神如流水不绝,激励着万代子孙。

修桥补路什么功德

修桥度人过水之界,铺路行大道之基,善发于心,铺路大功德,修桥无量功德。

9242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