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事迹(Heroicdeeds)指敢于正面抗击邪恶,及英勇献身,无私忘我而令人敬佩和感动的人物故事。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最美英雄事迹【汇编四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最美英雄事迹
“这里永远迎来危重病人,上一位刚刚好转离开,换来的是病得更重的患者。”长期处在高压环境,身为科室主任的周xx努力让这一方天地变得更有温度。
科室走廊两侧的文化墙上,标注科室成员生日的一颗颗“果实”高挂在“生命之树”上,老一辈人民军医黄志强院士书写的“生命相托,永不言弃”,作为“科训”激励着每一个人。
查房过程中,一位病人意识并不清醒,周xx还是自然地拉了拉病人的手;见患者脚露在外面,他会上前掖一掖被角;看到病人腿抬得不够高,他马上伸手调整……
“有些特别微小的细节,我们年轻医生过去可能不太注意。但主任的一举一动,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毛智说。
“周主任平时说话和风细雨,但也有发火的时候。”一次,周xx向一位年轻医生询问患者病情数据,对方回复得不够精确。尽管电脑系统里已经准确记录了相关数据,但周xx还是提出严肃批评。他常常对科室成员说:“ICU是一个不允许出错的地方。”
然而,医学是一门有时会存在遗憾的科学,医生总有自己的无奈。面对许多危重患者,周xx嘴上安慰“没事儿”,其实“自己心里也有过忐忑”。他说:“看到患者康复的时候特别欣慰,但有时候经过努力救治患者仍然没有好转时,也会陷入深深自责。”
为了对患者进行及时、科学的救治,近年来,周xx团队基于物联网系统,大力推进“智慧ICU”建设。病房中,智能信息采集车随时提取上传病情变化数据,一旦患者指标评分到达风险临界值,系统便会自动生成红线预警,提示医护人员及时施救。
眼下,周xx正带领团队进一步优化智能预警体系,完善软件系统建设。下一步,他计划将研究成果“移植”到机器人身上,在病情分析、交互问诊、病人服务等方面实现更高水平的自动化。
采访间隙,周xx热情地邀请记者品尝咖啡。他是咖啡爱好者,每次抢救完病人后,都会喝上一杯,这是他自我减压的方式之一。咖啡入口虽苦,最终能品出甜来,正是一名重症医生的切身感受。
不久之后,周xx将迎来自己从事重症医学的第19个年头。在今年的科室年度总结中,他用这样一句话收尾:“唯有勇敢和爱,才能一往无前。”在重症医学科这个离死神最近的地方,这是他们的行医之道。
【篇2】最美英雄事迹
2024年1月,周xx作为解放军总医院医疗队队长,参加解放军第二批赴利比里亚医疗队执行为期两个月的援利抗埃任务。
由于埃博拉病毒的流行,当地医护人员感染后死亡超过一半,正常医疗救护已处于瘫痪状态。在当地40℃高温炎热天气下,周xx穿着三重厚厚的隔离服,积极救治病人。每次查完房出来后,他全身湿透,汗水顺着衣服直往下流。
中国埃博拉治疗病区收治的第一例病人Mulubah(穆鲁巴),是当地一名小学老师,家里已有两名亲属因埃博拉疾病死亡。Mulubah刚转到治疗区时,除感染埃博拉病毒外,她还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血糖高达22mmol/L。
当时,治疗埃博拉的疫苗还没有问世,面对凶险的埃博拉病毒,周xx和战友们没有退缩。为了给Mulubah治疗,他们多次进入病区,进行会诊,并制定详细的治疗方案,一边控制她的基础病,一边从重症医学的角度出发,改善她受损的脏器功能,慢慢度过这段病毒感染期。记得Mulubah出院时,高兴地竖起拇指为中国军医点赞,感谢中国军医的精湛医术与救治。
每一名患者都是一条鲜活的生命,没有肤色、种族和国界之分。他都坚持用心治疗、用心护理、用心服务。
2024年6月,周xx赴西非马里救治受到恐怖袭击而受伤的维和战士。飞抵马里后,周xx发现任务比预想的艰巨。他回忆说:“爆炸导致多发伤,身上炸骨折了,脸上炸烂了,但这些肉眼可见的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看不见的爆震伤,把内脏都震坏了。”
马里医疗条件有限,伤员被迅速送往塞内加尔一家医院的重症监护病房,待生命体征稳定后再回国接受进一步治疗。其他医疗队员按期回国后,根据伤员救治需要,作为医疗组中唯一一位从事重症医学的专家,周xx临危受命,克服巨大压力,独自一人留在塞内加尔救治重症伤员。
意想不到的困难也接踵而至:由于医院设备不足,重病患者多的时候,不能做到每一名伤员都有监护仪等设备使用。没有监护仪的时候,周xx丰富的临床经验发挥了关键作用。20多天时间里,几位伤员陆续度过危险期,从重症监护转入普通病房,病情最终稳定下来。
回国的飞机上,周xx担心伤员突发血栓和呼吸问题,仅凭一个听诊器一遍又一遍听诊、观察,帮助伤员活动……最后,伤员们平安地回到了祖国怀抱。
“对于重症患者而言,哪怕只有0.1%的希望,我们也会尽100%的努力。那一条条被救活的生命,就是对我们最高的褒奖!人民军医,医的是疾病,担的是使命!”这是周xx的人生格言。
18年从医路,周xx不辞辛劳先后参加多项国内外重大救援任务,不畏生死、向险而行,他用实际行动书写着联勤军医守信践诺、服务人民的生动篇章!
【篇3】最美英雄事迹
在重症监护室,每天都上演着“生死时速”。“快快快!让一让!”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主任周xx一边奔跑,一边喊。在生与死的边缘,多争取一秒时间,就多一分希望。
作为一名军医,周xx曾执行西非抗埃、马里爆炸案维和伤员救治、赴巴基斯坦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医学救援任务。哪里有危险、哪里有危重患者,哪里就是他冲锋的“战场”。2024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作为解放军总医院新冠肺炎救治专家组成员,参与救治危重症患者近百名。
在重症医学科工作18年来,周xx参加抢救危重症患者超过1万例。许多患者转院过来的时候,存在多脏器功能衰竭等症状,经过周xx团队的精心治疗后,最终转危为安。他说:“病人把生命托付给我们,哪怕只有一线希望,我们也要尽最大努力,这是医生的本分。”
“我的病情反反复复,但你们始终没有放弃,让我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坚定了战胜病魔的信心。”前不久,一名刚出院的小伙子给周xx团队寄来一封感谢信。他刚转诊入院时多脏器衰竭,查不出病因,深陷绝望之中。“每天我都会握着他的手,告诉他病能治好。”两个月,几十次会诊,周xx团队把小伙子从“鬼门关”拉了回来。小伙子生日那天,周xx特意买来蛋糕,告诉他有很多人在关心他,为他加油鼓劲。
在重症监护室,时时处在高强度、高压力下,周xx用医者仁心温暖着每一名患者:用洗净的药瓶组成“加油ICU”字样、在病人打电话时贴心地送上靠枕、盛夏时节为病人送西瓜……一件件小事温暖人心。
“不抛弃、不放弃,坚持下去就会迎来曙光。”周xx指导的博士后毛智说,周主任带领团队精心守护每一名危重症患者,不放弃任何一个人。
目睹过许多生离死别的周xx深知,危重症患者最需要的是及时、科学的救治。近年来,他带领团队致力于建设“智慧ICU”,利用大数据早期预警,进行标准化规范化治疗,大大节约人力物力,提高救治效率。
病房中,智能信息采集车取代了护士手记,精准的数据信息随时提示患者的病情变化和风险,救治关口不断前移。医生可实时接收“报警”,迅速指导施救。
数据在不断积累,创新的脚步永不停歇。近年来,周xx承担国家、军队等省部级以上课题7项,获军队科技进步及医疗成果二等奖各1项,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最美援外医生、中国好医生等称号。
【篇4】最美英雄事迹
杨xx,男,汉族,1985年9月出生,2003年12月入伍,2005年11月入党,现任武警西藏总队第二支队四大队特勤中队狙击班班长,四级警士长。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2024年5月,被评为“全军优秀士官人才奖”一等奖;2024年11月,被武警部队评为“优秀四会教练员”;2024年7月,被武警部队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被评为总队第三届“十大感动警营人物”;2024年8月,被武警部队评为第三届“十大标兵士官”;2024年7月被评为第二十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
来自贵州大山沟的杨xx,从一出生就流淌着军人的血液。爷爷是老一辈的军人,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还立过战功,父亲也是一名准军人,只是种种原因而没能走进部队。
浓厚的家庭氛围熏陶着杨xx,从小听着爷爷讲部队故事长大的他,有一种很强的军人情结!当兵,不仅成了杨xx从小到大的一个梦想,也是全家人对他的期待。
2003年12月,刚满18岁的杨xx怀着自己的梦想和家人的希望参军入伍,从山沟到高原,在辗转了3300公里后来到了西藏,开始了他传奇的军旅生涯。
来到部队后,杨xx突然发现理想中军人英雄形象与现实的差距是那么大。新训生活开始还不到一周,他心中的英雄梦想就被枯燥的直线加方块所代替,每天队列、擒敌、内务的训练节奏完全颠覆了杨xx对部队的认识,他感到沮丧,才入军营,梦想与现实就发生了强烈的冲撞,以后的路该怎么走下去?当好兵还是混日子,杨xx开始了军旅路上的第一次抉择。
有人说:“强者和弱者的区别在于,面对困难和挫折,采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强者从来不害怕困难,他们唯独害怕没有困难的磨练而失去一颗强者的心。”第一次的抉择,杨xx毅然选择了自强……
他及时调整了心态,面对周而复始、简单枯燥的新训,他不再是消极的被训练,而是开始主动的求训练,并且不断给自己增加额外训练,别人练军姿一小时,他顶着军帽站两小时;别人徒手跑五公里,他沙袋绑腿不离身的练冲刺……
一份付出一份收获,很快自己的训练成绩在新兵中脱颖而出,在新训考核时,以总评第一的佳绩,获得了军营的第一次”嘉奖“,同时被选为特勤中队后备狙击手。
选择军营,就是选择了奉献。14年的军旅生活,杨xx切身体会到军人的不易——子女之孝难尽,顾家之责难负。虽然心中万分愧疚,但作为一名军人,若以小利计,何必披征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