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二十四节气的作文
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24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 、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第1句】: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第2句】: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第3句】:惊蛰:蛰是藏的意思。
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第4句】: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
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第5句】: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第6句】:谷雨:雨生百谷。
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第7句】:立夏:夏季的开始。
【第8句】: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第9句】: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第10句】: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第11句】: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
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第12句】: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第13句】:立秋:秋季的开始。
【第14句】: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
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第15句】: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第16句】:秋分:昼夜平分。
【第17句】:寒露:露水已寒,将要结冰。
【第18句】: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第19句】:立冬:冬季的开始。
【第20句】:小雪:开始下雪。
【第21句】: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第22句】: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第23句】: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第24句】: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优美句子
云布满山底,透暝雨乱飞。
春茫曝死鬼,夏茫做大水。
(春天雾浓必大旱,夏则大雨。
)落霜有日照,乌寒着无药。
(阴冷天气,虽落霜,如有日照可温暖,否则就冷了。
)乌云飞上山,棕蓑提来披。
(满山乌云,定有雨,出门带雨具。
)六月绵被拣人甲。
(六月身体虚弱,尚须盖绵被。
)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二十四中每一个节气都有其的意义。
节气的名称便已说明这段时间的条件及万物化。
现简述如下:夏至、冬至:表示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快要到来。
中国各地最热的月份是7月,夏至为6月22日,表示最热的夏天快要到了;中国各地最冷的月份是1月,冬至是12月23日,表示最冷的冬天快到了,故分别称为夏至、冬至。
又因夏至日白昼最长,冬至日白昼最短,古代又称之为日长至和日短至。
春分、秋分:表示昼夜平分。
此两天昼、夜相等,古时统称为日夜分。
这两个节气又正处在立春与立夏、立秋与立冬之间,把春季与秋季各分两半,因此也有据此来解释春分与秋分的。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按照中国古代天文学上划分季节的方法,是把四立作为四季之开始,自立春到立夏为春,立夏到立秋为夏,立秋到立冬为秋,立冬到立春为冬。
立,是开始的意思。
故此四个节气是指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
雨水:表示少雨水的冬季已过,降雨开始,雨量开始逐渐增多。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
动物钻到土里冬眠过冬叫做入蛰,至第二年回春后再钻出土来活动,古时人们认为是被雷声震醒的,故称惊蛰。
从惊蛰日开始,可以听到雷声,蛰伏地下冬眠的昆虫和小动物被雷声震醒,出土活动。
清明:天气晴朗、温暖,草木开始现青。
清洁明净的风光代替了草木枯黄、满目萧条的寒冬景象。
谷雨:降雨明显增多,雨水促使谷类作物之生长发育,古代称为雨生百谷。
小满:夏熟作物子粒开始饱满,但尚未成熟,故称小满。
芒种:芒指有芒作物,种是种子。
芒种表明小麦、大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可以收割。
小暑、大暑:暑是炎热之意,是一年当中最热之季节。
小暑是开始炎热,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之意。
处暑表示炎热的夏天快要“躲藏”。
白露:处暑后气温降低,夜间温度已达到成露条件,露水凝结得较多,呈现白露。
寒露:气温更低,露水更多,也更凉,故称寒露。
霜降:气候已渐寒冷,有白霜出现。
小雪、大雪:入冬以后,天气冷,开始下雪。
小雪时,始下雪;大雪时,雪下得大,地面可有积雪。
小寒、大寒:寒是寒冷的意思,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
气候开始寒冷,称为小寒。
一年中最冷的时候,称之为大寒。
关于二十四节气的俗语
二十四节气速记诗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一篇:怪你过分美丽林湘获奖感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