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假回家探望父母,不知申请怎样写才好
申请由于最近老家有事父母身体欠佳故回去看望望领导批准
犯人在服刑期间家里父亲病危可以申请回家探视吗
【第1句】:亲情如水 如果说,人生是一个五味瓶,那么亲情就是最甜的一个;如果说人生是一幅画,那么亲情就是最绚丽的一笔。
大概,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多少个人能真正看重亲情,它就像平淡无奇的水一般,微不足道,但是,它往往是最重要的。
有人把友谊比作清茶,但是它永远没有水那么真挚;有人把爱情比作果汁,但它并没有水那么。
无论是清茶还是果汁,它们的来源都是水,水是生命的源泉。
亲情就像水,它就算被分流到世界各地,也永远扯不断它们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就像一根永不断的线,把一切连接起来。
世界上有三种情,但亲情永远是最纯的,它不像友情,有吵闹,有不理解,甚至自相残杀;它不像爱情,有激烈,有冷漠,甚至分分离离。
亲情,无论是分离还是破碎,它永远都是那种牵连不断的关系。
有的子女,漂流在海外,一年里才见父母一两次,甚至根本见不着。
有的子女,天天离家出走,对父母恨之入骨。
可是,你曾想过,那些年的风风雨雨,是谁帮你遮伞
那些年的岁月沧桑,是谁陪你度过
只有亲人,只有父母。
浪迹天涯的游子,最想念的是故乡老宅的屋顶,其实真正牵挂游子的,是那一些朝夕相处,微不足道的人儿,是他们用那一双双有力的双手,一条永不破灭的小船,带着你周游世界。
这些人是最值得你感恩的,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想起他们,心苦也甜。
但何时我们竟会痛恨自己的亲情,我们痛哭,我们训斥着自己最近最亲的人,心中却没有半分愧疚。
因为我们是一个个体而不能总受牵连
面对未知的世界,最先伸出的或许是最毒的枝蔓。
痛苦,幸福,欢乐,悲哀,亲情既让人甜蜜又让人难过。
人啊
你可曾记得那双起满老茧的双手
那是在岁月中为你当下一道道风雨所添上的花朵。
你可曾记得那一张长满皱纹的眼角
那是在昼夜中不辞辛苦为你担当所留下的伤痕。
好好爱你身边那些无微不至的亲人吧,为你的人生添上绚丽的一笔
2,亲情无边,关于亲情的美文 日日为生存奔波于茫茫红尘,很少有时间回家看看母亲。
在每年一度的回家中,母亲总是把家里最好的吃食拿来给她的儿女,让我感觉是在享受最高的礼仪。
而我每年一次的拜访,竟然让母亲如此看重却是我不能预料的。
算了算,除了几个问候的,自己的确已经近一年没有回家探视一下母亲了。
一分凝重的歉疚盈上心头,鲜美的饭菜一时间有些难以下咽了。
我努力克制着自己,不让眼泪流下来。
妈妈呀,让我如何才能报答你深重的恩德呢
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母亲和儿子相依为命。
儿子长大后,深深得爱上了一位漂亮姑娘,可是这个姑娘为了考验他,竟然向他索要他母亲的心。
为了讨得姑娘的欢心,他真的用剑挑开了母亲的胸膛。
捧着母亲还在跳动的心,他飞也似的跑向姑娘所在的树林深处,不料途中狠狠地摔了一跤,久久没有爬起来。
这时,母亲的那颗心说话了:“孩子,你摔疼了吗
” 还有谁能如此为儿女作出牺牲
还有谁能比我们自己更关爱自己
至灵至性的人,我们还要拿什么忙碌和不便的理由,找借口不去回报我们的父母,有时候仅仅是常回家看看这么简单
我们不陌生这样的情况;黑夜来临恰逢停电,许久后当灯光复明时,我们会顿生感激甚至拍手欢呼。
然而更多的时候,阳光普照,满世界光明,我们却不知道感激甚至漠视了身边的阳光。
阳光给了万物以生命,我们却往往对此迟钝不曾感触。
前一段时间在网上和网友聊天,网友深有感触地说,天大地大,什么都比不上父母的恩情大。
然而遗憾的是,如此朴素通俗的道理自己总是不能时时深切感悟。
古人把父母恩德说成“三春晖”,意即父母恩德跟阳光一样无偿,不求回报。
亲情是一道永恒的光芒。
佛经上说,花开花谢几度秋,滚滚江水向东流,人间世代新换旧,唯有那父母对子女的爱,天长地久至死难休。
自古潮起又潮落,白云千载空悠悠,少年不识亲恩重,唯有父母对子女的牵挂,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亲情无边,寸草心永远难报三春晖啊。
【第3句】:乡村·亲情 父母是佛前燃着两柱香,日夜为我祈祷守候。
————题前语 当我再回首遥望这个生我养我的小乡村的时候,悲壮的情感涌满整个胸膛。
我背上瘪瘪的行囊,发誓把孤苦伶仃的乡村遗弃,在校园树荫下,埋头观书中几世风雨,在辽阔的疆场造一番天地。
走远了,我心开始难以割舍乡村,我知道乡村中有父母温暖如阳光的爱。
好像父亲又在我耳边重复“不要惦记家”的嘱咐了,母亲还在我身上加衣服了。
他们是否还在村后小桥上目送我
目送他们的宝贝儿子
乡村人,走出乡村,住在城,那是几代人的梦。
父母把灶台上一盏盏油灯都点亮,为我指引遥远的方向。
如果世间果真有佛,父母就是佛前燃着的两柱香,他们用全部的生命和缥缈的凄苦,为我祈得一世的幸福和一方安宁。
乡村以他血肉之躯承载着犁刀划过的疼痛,每一次农耕,我都能感受到土地在痉挛。
为了收获,为了乡村人,土地能受
我爱着乡村的土地,就像我爱着我的父母。
他们永远带着满身的尘灰,用辛酸去雕刻岁月上的充实与满足。
他们不会抱怨乡村,不会抱怨土地,爱是他们最大的财富。
家是父母身后拉着渔船,孩子是肩上那长长的纤绳,他们无怨无悔担当了社会河边的纤夫,纤绳在他们肩头勒得越深,疼得越狠,他们越是觉得幸福。
我想,等夜色来临到乡村上空,父母一定会坐在旧的靠椅上抚摸着红肿的肩头,并谈论着家里的猪和牛。
走出乡村,是父母为我构建的梦,可我难以走出乡村的树影,草丛里的蟋蟀鸣叫声和夏夜飞舞的萤火虫带着的光明。
我也肯定走不出父母的眼睛,因为他们还在眺望,把深深的印迹留在我的心中。
【第4句】:亲情如树.关于亲情的美文 也许,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里,爱情的真谛被金钱名利所掺杂,早已不是最初的模样,友情的纯度也跌入世俗的陷阱,不知那一日就遭遇到背叛,成仇。
唯有那血脉相连的亲情如树,在岁月长河的风雨中屹立不倒。
当每一个夜晚来临,你的脑海里总会有几张熟悉的面孔在闪烁,当有一种牵挂没有理由的就盈满心,当你饥饿时,锅里总会有热腾腾的饭菜,当你晚归时,会有一盏灯在为你等候,当你出门时,总会有如絮的千般叮咛,当你远行后,便有一路温暖伴你,苦等你的归期,当幸福来临有人幸福着你的幸福,当灾难来临有人紧紧拉着你的手……这些人叫亲人,这份情叫亲情。
亲情没有华丽的外表,亲情像树一样,只是在你身边默默的守候。
每一个人都逃离不了面对亲情的诱惑,不管你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不管你富得流油还是一贫如洗,都不可能没有亲情的庇护倘若一个人没有亲情,那将是他人生最可悲的事。
亲情与爱情,友情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血缘的关系,亲情的力量也来自于血缘,看不见摸不着,却深入骨髓,任凭怎样无情的打击也难以隔断相连。
亲情有一种感应,这种感应是一种原始的本能,它让亲人之间轻易地同喜同悲同欢同忧。
人世间的亲情当以母爱父爱为首,其次才是手足情。
父爱如山,母爱如海,母爱父爱是一种本能,只有奉献和牺牲,无私而伟大。
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有太多关于母爱父爱可感人泣的故事,这些故事感天地,泣鬼神。
08年汶川大地震,翻开废墟的一角,人们发现一位年轻的母亲已经停止了呼吸,她低着头,上衣掀开着,怀中的女婴惬意地含着母亲的,红扑扑的小脸与母亲沾满灰尘的双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当将女婴抱起,离开母亲的女婴哭闹不已,在场的人无不掩面流泪,人们难以想象一个死去的母亲还在给自己的孩子喂奶,从她抱孩子的姿势来看,她在刻意保护自己的孩子,也许在临死前闭上眼睛的刹那间,本能的把奶头塞进孩子的嘴里。
有一位的哥,不幸被暴徒打伤,脑袋几乎都被砸烂了,为见六个月大的女儿最后一面,他硬撑着驱车7公里回家,然而怕吓着女儿,直到闭上眼睛,也不敢让女儿看自己一眼。
像这样的母爱,父爱故事,在我们身边,在这个世上发生的太多,不是简单的几个故事就能诉说完结。
这种爱,是血与脉的相同相连,是儿女的福母亲的痛。
母爱犹如春天的风,轻轻拂过,大地才一片翠绿,父爱是天上的云,总让烈日先从他的身驱穿过,然后把温暖普照。
母爱是儿女临行前的千叮咛万嘱咐,父爱是默默无言的牵肠挂肚。
当然,手足情也有许多感人至深的例子,深沉持久。
然则,亲情在当下也遭受着严峻的考验,毕竟人是一个个体,有着私欲的一面。
只怕有些人记不得这份亲情的存在,并且对这份亲情加以藐视。
贤文上都说“穷在大路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不信但看席中酒,杯杯先劝有钱人”古人总结如此,又何况现实中的俗者
有的亲人唯钱是亲,有的亲人为利是亲,有的兄弟之间为继承父母的遗产成仇,有的姊妹为如何赡养老人不惜对薄公堂。
有的亲人只能共富贵不能同患难,有的亲人甚至还对亲人落井下石。
所以亲情在这一刻也就变了味,变味的同时又得到例外一种情感的升华,这种升华没有血缘的关系,是那些在你穷困潦倒时落难悲苦时伸出援手的朋友,同事,邻里坊间,或者陌生人,所以感恩时才让人不得不感叹“不是亲人,胜是亲人。
” 可见一个人来到这个世间,有一份浓浓的亲情是多么的可贵,遇到好的亲人是多么的幸运,我无时不在庆幸自己拥有一份完美的亲情关系。
那么,亲情到底是什么
亲情对于有情有意的人来说,就是一份单纯的情感,不掺有任何世俗的成分,平淡中相处融洽,危难中方显真情。
亲情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仍然是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每一个人或许对亲情都有着自己的诠释。
漂泊的人说;亲情是一缕剪不断的乡愁,无论走的有多远总是心里最惦记的地方。
孤单的人说;亲情是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谣,轻轻一和,便能得到心灵的慰藉。
寒冷的人说;亲情是冬日里的一片暖阳,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受到无比的温暖。
干渴的人说;亲情是无边荒芜中的一泓清泉,使绝望的人重新获得生的希望。
我说亲情是一棵树,父母是枝干,儿女是叶片,根扎在土里,血缘滋润着这棵树的生命。
人生于世,唯情所牵,没有哪一个人能脱离这个“情”字,人心不古,世态炎凉之下,或许我们都已经麻木在现实生活里,看不懂很多事,辨不清很多人,但既然活着,仍然需要情感的庇护,仍然需要世间三情的温暖,即便有些情感爱不能,求不得,还是奢望爱情如水,友情如雾,亲情如树。
【第5句】:珍惜亲情刚看了一篇《有一种爱不再重来》的文章,文章写的是作者自己和他母亲的情感,文章真实感人,以至于我一边看一边流泪。
一方面是作者的作品写的很感人,一方面也揪起了我对父母的情感。
我已经快一个月没有回家了,心里特想家,每个星期都想回家看看父母,都因有事耽搁了。
尤其当上个礼拜天接到妈妈的问我们回不回家吃饭,我说有事,妈妈虽然只是嗯了一声,挂了,但是我感觉到那边的失望,心里很难过。
本来想晚上回家看看的,可因老公有事回来晚了还是没能回家,心里很不是滋味,甭提多难受了。
俗话说:当家才知柴米贵,养儿才知父母恩。
如今为人父母的我,体会到了做父母的不容易。
想想那时自己的性格叛逆不懂事,在婚姻问题处理上不知伤了父母多少心,没当想起这些,心里就懊悔不已。
本想现在可以多尽点孝心,以示补偿,可是不但没尽到孝心,还让父母为心,想起这些心里就好生愧疚感。
当看到他们还在为心受累时,我就不免怀疑我当初的决定是否正确了
如果当初我不那么执着,也许就不是今天的处境,可是说这一切都为时已晚,在这个世上没有如果,只有后果和结果。
本来打算这个礼拜天孩子放假就回家看看年迈的父母,今天看了这篇文章更让我回家的决心。
我们应该明白人在世的时候,要对父母好点,别让父母总是为我们操心。
其实父母不需要我们挣多少钱,但他们很需要子女的陪伴,因为子女是父母最深的牵挂
父母是最真最真的人,父母是唯一不会抛弃子女的人,任何人都会抛弃我们,但父母不会。
在复杂的社会里,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很单纯的,没有任何一个人的爱可以大过父母。
关于亲情的美文摘抄 所以,好好生活,善待父母。
如果有一天,生我们养我们的两个人都走了,那么我们也就不会有遗憾了。
因为在父母在世的时候,自己已做了该做的……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爱,亘古绵长,无私无求;不因季节更替。
不因名利浮沉,这就是父母的爱。
【第6句】:亲情默默 少年无知,我常常忽视了身边的亲情,只是一味地羡慕东家的父亲对孩子管教如何严格,一天到晚跟在后头督促他学习:羡慕西家的母亲对孩子如何疼爱,对孩子百依百顺,要啥给啥。
跨过成长途中的风雨泥泞,人一步步走向成熟。
蓦然回首,才知道自己获得了一笔巨大的财富:没有太多的束缚,使我学会了自觉:没有过分的溺爱,使我学会了自强。
才知道那份曾经被忽视的亲情,一直在背后默默地支撑起我经历的人生。
亲情是父夜苦干换来的那叠厚厚的学费; 亲情是母亲在半夜为女儿加盖的那床被子; 亲情是奶奶在出门前反复的叮咛; 亲情是哥哥冒雨送来的小伞: 亲情是小妹为夜归的姐姐点亮的那盏小灯……。
亲情默默。
它是温柔地吹过你我心间的春风,让我们的心间充满阳光与鲜花。
它又是潺潺流淌过你我心田的小溪,我们的人生在它的滋润下变得亮丽而鲜活。
没有大声的喧哗,没有刻意的表现,亲情默默。
它是平平淡淡的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分默默的支持与扶掖:它是人们在心底流露的一种最自然的情感。
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举手、一投足,一点一滴都掩不住那分浓浓的关爱。
亲情无须言语。
它就在你我身边,只是不同的人对自己亲人关爱的方式不同罢了。
虽然这分亲情常常被被我们忽略,虽然往往是在历经风雨后,这份亲情才会在我们心中愈见明朗与清晰,但是这份亲情却始终如一地在身后默默地支持着我们。
在失意时,它以宽阔的胸怀包容着,化解我们的悲伤与愁苦;在欢乐时它又以坦然的目光注视着,分享我们的快乐与幸福。
当亲情温柔地落在我们身上时,请不要把它错过,让我们用一生的时光去珍惜它,在默默地接受亲人的给予的同时,别忘了默默地为亲人付出。
让世界因为有着这一分温馨祥和的情素而变得更为美好。
刚进看守所的犯人,父亲突然去世能回家吗
中国佛教美术史中,或者在谈论敦煌艺术的时候,我们会经常遇到“经变”这个词。
什么叫“经变”
经是佛经,变是“变相”或“变现”,也就是形象化的意思。
换句话说,经变就是以图像的形式来说明某部佛经的思想内容。
经变画与北朝时期流行的本生、因缘与佛传故事画不同,它们不是提供给僧侣们坐禅观想用的,而是为了向信徒们宣扬佛经的真正内涵。
熟悉佛经的少数高僧,当然只需要看看就能加深印象,而面对广大的普通信徒,特别是一些不识字的人,更多的还是由和尚指点着画面,来向他们讲解某部佛经中的道理。
天水麦积山西魏时期的第127窟里已经有了简单的经变画,敦煌莫高窟隋代中期的石窟,也出现了只表现一部佛经中一品(品类似现代书中的小节)或数品,或是经中代表性场面的小型经变画。
长安是西魏与隋朝的首都,看来,那里的寺院中至少在西魏时期就已经在面对壁画宣讲佛经方面取得了成就,然后,这种初期的经变画才会出现在它的西部地区。
唐代首都长安城中的佛寺,在开展向信徒们宣讲佛经的活动方面就更加广泛、而且定型化了。
我们知道,佛经的数量浩如烟海,其中的内容又很深奥。
对于一般信徒来说,长时间地讲解佛教理论是很枯燥的事情。
为了弘扬佛法,必须吸引更多的听众,就不得不使讲解的方式通俗化,还要多穿插故事,多渲染。
于是“俗讲”在寺院中流行起来了。
所谓俗讲,就是用通俗的故事来演说佛经。
在俗讲之前事先写好的底本叫“变文”,这里含有变易深奥的经文为通俗文的意思。
敦煌藏经洞发现的古代文书中就有很多这样的变文。
变文的体制,是散文和诗相结合的方式,说一段故事,再诵一首诗,说说唱唱地讲解佛经。
变文还有另一个特点,就是有图画和它相配合,这种图就是经变画。
和尚们在表演俗讲时,按照变文说唱为主,往往在故事情节的关键处,再指出画面上的这个情节让听众们观看,以便加深信徒们的印象。
由此可见,经变画既概括了某佛经的基本内容,又要表现出经中的关键部分。
佛教中的俗讲和变文,对中国文学也产生了强烈的影响,宋代以后流行的评书和话本小说(如冯梦龙的)都是从这里学来的。
根据唐代人段成式写的一书记载,长安城常乐坊的赵景公寺,在三阶院的西廊下,有初唐著名画家范长寿根据绘制的。
平康坊的菩提寺,在佛殿中画有,有趣的是,到了唐宪宗(公元806-820年在位)后期,当时著名的俗讲和尚文溆还特意重妆了这幅壁画。
可见,寺院中的经变画,本来就是为俗讲服务的。
在敦煌莫高窟的唐代洞窟里,保存着中国最为丰富多彩的经变画。
莫高窟初唐时代结构完整的巨型经变画,就已经相当成熟了,它们应该是在长安寺院的直接影响下产生的。
到了唐代后期,经变画越来越多,有的甚至在同一窟中绘制十五六种经变画。
据敦煌的专家们统计,莫高窟的经变画共有24种,1055幅。
这些生动而多样的经变画,在总体构图上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有的在画面中心画佛与菩萨等众圣人,在四周围绕着与佛经有关的故事情节,像和就是这样的[图一];有的把画面分作左、中、右三栏,中间表现佛国世界的宏大场面,经中的故事则分列在左右两栏中,和就常常是这样的形式;有的利用中间部分的上部描绘佛国世界,而在下部和左右两侧穿插经中各品故事,有的和《观无量寿经变》就属于这种构图形式;《维摩诘经变》和《劳度叉斗圣变》有自己特殊的构图形式,画面的左右两部分是各成主体的,围绕着两个主体人物,再交织插绘出佛经里的各种情节;《涅盘变》的画面呈长方形,它的情节是从左向右,再自右至左发展的。
这些经变画的构图形式虽然有差别,但都是在醒目的位置表现着佛国世界里的豪华、欢乐、清净、祥和的场景,因为这正是人们意念中所向往的乐土,也是隋唐时期佛教徒们所宣扬的彼岸净土的构想图[图二]。
围绕着主体画面的各种故事情节,是在向人们讲述着应该具有怎样的正确观念与行为,才能在来生托生至佛教净土中去。
下面,我们就讲述几个典型的莫高窟经变画。
《观无量寿佛经变》,最早出现在初唐时期的第431窟中,而盛唐时期第45窟壁画就更加定型化了[图三],它的经典依据就是刘宋朝畺良耶舍法师翻译的《观无量寿佛经》。
在画面中部的极乐世界图中,描绘了建筑在七宝池上的宫殿楼阁,无量寿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主宰,端坐在宫殿的正中,观世音、大势至以及30多位听佛说法的菩萨围绕在他的身旁。
前面的中台上有两人挥带对舞,16位乐师在两旁席地而坐,演奏着琵琶、筝、笛等各种乐器。
前台中央有五个金翅鸟在奏乐歌舞,还有二白鹤正在引颈长鸣。
前台的两端分别有佛与菩萨18位,正在聆听佛的说法。
上方的天空中有飞天在翱翔散花,还飞舞着各种不鼓自鸣的乐器。
下部的七宝池中碧波荡漾,绿荷红莲漂浮在水面上,对对的鸳鸯和化生童子正浮游在水中嬉戏玩耍。
好一派净土世界的安乐景色
在这个极乐世界构想图的两侧,以对称的形式分别画着《未生怨》和《十六观》,都是《观无量寿佛经》中的故事内容。
位于左侧的《未生怨》,是经中的《序品》[图四],它讲述的是:王舍城的国王频婆裟罗年迈无子,整日苦恼。
占相的说,山中有一位修行的人,他死以后就会来国王家里投胎。
国王盼子心切,就派人去断绝了修行人的粮食,修行人被活活饿死了。
不料修行人却转世变成了白兔,国王紧接着派人捉来白兔,用铁钉将白兔活活钉死。
王后终于怀了孕,生下了王子,取名叫阿阇世。
王子成年后,继承了王位。
一天,阿阇世从外面游玩回来,不知为什么突然心生恶念,很恨他的父亲。
于是立即把老国王关进了七重监狱,不许别人送饭,打算把他饿死。
王后为了救老国王,只好把饭食抹在自己的肉体上,借着探视的机会偷偷喂给丈夫吃,才保住了他的生命。
阿阇世知道后,一怒之下,把母后也囚禁了起来。
最后,阿阇世还是把自己的父亲用铁钉钉死了。
位于右侧的《十六观》内容[图五],是《观无量寿佛经》的中心思想:王后被禁闭在囚室内,对于事情的原因百思不解,就向释迦牟尼求救。
佛祖终于从虚空中降临了,王后五体投地,向佛祖哭诉着:“我究竟有什么罪过,生下了这样凶恶的儿子
请佛祖为我说法,使我能永远离开这个苦难的世界。
”话音刚落,只见佛的眉间放射出耀眼的光芒,光芒之中现出了极乐世界。
王后立即发誓愿说:“我愿往生到极乐世界去,愿佛能教我怎样修行,才能达到目的。
”于是,佛祖就向王后讲说了“想观”极乐世界中的16种事,有日、水、冰、琉璃、宝幢、树、八功德水、像、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杂(无量寿佛)、总(五百亿宝楼)、普(想象自身已到极乐世界)、上辈、中辈、下辈。
这不仅仅是指点给王后的,也是想要进入极乐世界的众生们必须做到的想观内容。
在吐蕃时期新出现的经变画中,《报恩经变》的内容是最丰富的,它们依据的经典是《大方便佛报恩经》。
画面的中心绘佛的说法场面,一般在四角位置安排经中的《恶友品》、《孝养品》、《论议品》、《亲近品》等四个主要故事。
第148窟还把各品的故事画在甬道的顶部,第2
【第36句】:2
【第38句】:147等窟则是把它们做为主龛内的屏风画。
《恶友品》中的故事是这样的:在很久很久以前,古代印度波罗奈国国王有两个儿子,哥哥叫善友,弟弟叫恶友,善友温顺仁慈,而恶友却残忍狡诈,父母都很喜欢善友。
善友太子为救济天下的穷苦百姓,说服了国王打开国库,天天把国库里的金银财宝施舍给穷人。
最后,国库快要枯竭了,善友觉得这样下去也不是长久之计。
有一位大臣非常理解善友的心意,就向他献计:“我听说海底有一颗如意宝珠,能随人的心意变出所需要的东西,如果能得到这件宝贝,救济世人就不成问题了。
”于是,善友决心入海求取这颗如意宝珠,弟弟恶友也要求同去。
兄弟俩带领众多的随从,在盲导师的指引下出发了。
经过了许多不分昼夜的航行,他们到达了宝山,善友让弟弟与随从们在这里装宝物,自己和盲导师继续前进。
21天后,善友到达了银山,在龙女的引导下,顺利地得到了如意宝珠。
当善友到达海岸时,恶友与随从们的船因装载过多早已沉没,只剩下恶友一人了。
恶友很忌妒哥哥取得了宝珠而自己却一无所获,于是就在一天夜里,乘善友熟睡的时候用竹刺刺瞎了善友的双眼[图六],抢走宝珠,独自回国向父母报功去了。
善友在极度痛苦中一步一爬地来到了利师跋国,一位好心的牧牛人帮助了他。
最后,善友在国王的果园里当了一名守园人,赖以谋生。
他本来就是一位弹筝的名手,闲暇的时候,就拔动筝弦,抒发自己心中的郁闷。
利师跋国王有一个美丽的公主,有一天信步来到果园中游玩,听到了如泣如诉的筝声,心潮也随着筝声起伏。
她细细地观察太子的模样儿,心里产生了爱恋之情,两人谈话也越来越投机了[图七]。
在公主的坚决要求下,利师跋国王不得已答应让自己心爱的女儿嫁给了这位双目失明的守园人。
善友与公主婚后的生活是美满幸福的,在爱情力量的感召下,善友的双眼也复明了。
有一天,善友当年喂养的白雁飞临了利师跋国,善友就将自己遇害的情况写了封信,托白雁带了回去。
波罗奈国王和王后得知善友还活着,高兴极了,立即派人携带重礼到利师跋国迎接善友夫妇回国。
当善友见到弟弟恶友时,丝毫不念前仇,只是要回了宝珠。
第二天,善友用宝珠的魔力,使金银珠宝、粮食、衣服等物品如大雨般从天而降,普天下的百姓从此都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报恩经变》中的其他三品故事画,《孝养品》是须●提太子在危难当中割自己的肉奉养父母亲的故事;《论议品》是讲一位鹿女为国王生下五百太子,最后他们全都出家成佛的故事;《亲近品》描写一头金毛狮子,经常听比丘们诵经说法,不幸被一位猎人杀害,猎人把狮子皮献给了国王,国王为弃恶扬善,杀了猎人,火化了狮子皮,建了一座塔来供养。
我们不难看出,《报恩经变》除了向人们宣扬仁慈孝养的思想之外,也包含着一定的正义感,这对教化当时人们的道德与灵魂,是有积极作用的。
在张议潮家族统治时期,莫高窟的《劳度叉斗圣变》是最富有时代特色的,第196窟和第9窟的两幅最为完整。
这种经变画是以《贤愚经》第十卷中的《须达起精舍品》为主要依据绘制而成的。
另外,藏经洞里曾经有一件《降魔变文》,被分裂成了几个残卷,分别由斯坦因和伯希和带到了英国和法国。
这件变文是根据《须达起精舍品》演绎而成的,有趣的是,它的故事情节和绘制的《劳度叉斗圣变》基本上是相同的,我们也可以由此了解到佛经、变文、经变画之间的密切关系。
故事情节是这样的:印度舍卫国波斯匿王身边有一位大臣名叫须达,家资万贯,喜好施舍,赈济贫穷,扶助孤老,人们都尊称他为“给孤独长者”。
他听说王舍城的大臣护弥有一位容貌美丽的女儿,就备办了彩礼,赶赴王舍城为自己的小儿子求婚。
在护弥的家里,须达却意外地见到了佛祖释迦牟尼,聆听了佛法,如饮甘霖,茅塞顿开。
之后,须达恭敬地邀请释迦光临舍卫城,去为那里的人民说法。
释迦牟尼说:“舍卫城没有我们居住的精舍。
”须达答应愿为佛祖建造,释迦也答应了须达的请求,还派遣他的弟子舍利弗随须达一同回去办理这件事。
须达与舍利弗回到舍卫城,用黄金铺地的代价买下了祗陀太子的花园,准备给佛祖建造精舍。
婆罗门教徒听说后,非常气愤,打算尽全力阴止佛祖来这里说法。
他们向波斯匿王请求允许他们与佛教徒进行一场拼搏,谁胜利了谁就拥有这座花园,国王同意了。
第二天,国王亲临观看。
婆罗门教徒派出劳度叉,高坐宝座[图八],舍利弗安然地坐在劳度叉的左边,一场激烈的较量开始了。
劳度叉先变幻出一座高峻的宝山,有众神仙驾鹤乘龙唱着歌。
舍利弗变出一位金刚力士,用金刚杵把宝山打得粉碎;劳度叉又变幻出一头水牛,舍利弗则变幻成猛狮,咬死了水牛;劳度叉变出一个波涛汹涌的深水池,舍利弗则变出一头大象,用长鼻子吸干了池水;劳度叉又变出一条巨大的毒龙,舍利弗变出美丽的金翅鸟,把毒龙琢死;劳度叉又变幻出两个恶鬼,舍利弗变出了毗沙门天王,恶鬼们只好跪地求饶了;劳度叉又变出一棵大树,舍利弗就吹了口气,顿时狂风大作,把大树连根拔起,还吹倒了劳度叉的帷帐[图九]。
劳度叉无技可施了,只得甘拜下风,皈依了佛法。
不久精舍建成了,须达不仅迎来了释迦牟尼,也给自己的小儿子完了婚。
《劳度叉斗圣变》壁画采用左右对称的构图形式,画出了劳度叉与舍利弗各坐一方,劳度叉惊惶失措,而舍利弗则泰然自若,在他们之间穿插着各种斗法的情景,形象地向信徒们展现了佛教的法力无边。
唐代莫高窟的大型经变画,虽然表现的主要是佛教世界的华丽场面,但是世俗人间的生活场景也大量地出现在了壁画上,有屠夫、猎人、商侣、强盗,以及耕种收获等社会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物。
他们有的用来表现佛教故事人物,有的直接用现实中的人物作比喻。
这就无形中缩短了天堂与人间的距离,使人们感到既亲切又具有魅力。
这些人间世情的真实写照,与宗教天国的丰富想象,以及绘画技巧的艺术感染力,正是唐代经变画的意境与风采所在。
法律说多长时间不回家看望父母为犯罪
长时间不回家看望父母不构成犯罪《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八条 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
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
离婚后孩子探视方式
:
【第1句】: (v) visit; pay a call to
【第2句】: look-in
【第3句】: look in
【第4句】: step across Examples:
【第1句】: 今天下生还会来看望的。
The doctor will look in again this afternoon.
【第2句】: 我应该问驻扎过的地中家,顺路也去看望一下外约旦。
I ought to visit the Mediterranean countries where British troops were stationed, and also look in on Trans-Jordan.
【第3句】: 每个星期五下班后,他去看望年迈的父母。
He comes to visit his aged parents after work on every Friday.
【第4句】: 我常在周末去看望我姑母。
I often go to visit my aunt at weekends.
【第5句】: 你到伦敦来的目的是为了要看望家人还是为了公事
Did you come to London for the purpose of seeing your family, or for business purposes? 看望家里人visit one"s people看望病人和奄奄一息的人visit the sick and dying.我们常去看望祖父母。
We often go to see grandparents.看望;巡视他教区的牧师visited the dentist; a priest visiting his parishioners.我们去看望了城里的朋友。
We visited our friends in town.过去星期天他经常来看望我们。
He would come to see us on Sundays.我们每年都要看望我的叔叔。
We pay a yearly visit to my uncle.总是在回家的路上顺便看望他们的侄女made a point of visiting their niece on the way home.我在度假的时候去看望了叔叔。
When I was on holiday, I visited my uncle.上周去看望我的父母,他们不在家My parents were away when we went by last w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