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赏识教育读后感悟200字
读书是一种幸福,一种乐趣,更是一种享受。
假期里,专心阅读了周弘的《赏识你的孩子》一书,边看边与平时教育相比较,有了感触,有了共鸣。
赏识教育源于一位伟大的父亲——周弘。
他利用传统教育中赏识的巨大能量,把女儿周婷婷由一个令人同情的聋哑孩子培养成为我国第一位聋人大学生。
他在《赏识你的孩子》一书中首次提出了赏识教育的概念。
赏识教育是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运用欣赏、鼓励的态度去看待、评价受教育者的一言一行;它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符合生命成长的规律。
它能重塑孩子的健康自信,发现和发挥学生的长处和潜能,使其最终走向成功。
初看这本书,本以为只是纯粹教育孩子的一本书,但看完之后的感觉,却是深深的撼动人心,甚至影响我对人性的看法。
作者所提到的“赏识教育”,其根本就是人性中最基本的需求之一——渴望得到赏识。
“凡能赏识处,便能见真爱”,虽然只是短短的一句话,却可以带给我很大的启发感。
在阅读过程中,有这样一段使我感触颇深:记得女儿七岁刚接触应用题时,有一次,十道题只做对了一道,周弘老师满怀深情的对女儿说:“简直不可思议,这么小的年龄做这么难的题,第一次居然就作对了一道。
”女儿这时露出了喜悦的表情,她还想进一步证明自己。
就说:“爸爸,你小时侯会不会做
”爸爸说:“我肯定不会做象你这个年龄,这么难得应用题,爸爸连碰都不敢碰。
”女儿顿时信心倍增,仿佛插上了飞翔的翅膀,自由的翱翔在数学知识的天空里,仅用三年时间学完了小学六年的课程。
读到这里不由得使我想到,换了其他家长“十道题只做对一道时”可能两记耳光早就过去了。
错一道应用题还情有可原,错九道那就不可饶恕。
而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孩子哭大人叫,乱作一团。
什么也干不下去。
更无从谈孩子会喜欢数学,成绩优异。
对数学不反感就已经不错了。
周弘老师的成功也提醒我们反思我们在教学中的做法,赏识孩子是使我们教育成功的有力武器。
我们何不拿起他运用于我们的教学之中呢
赏识教育的本源是爱,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不经世事的幼儿,我们得教育更需要赏识,如果我们的老师都能用爱的眼睛去发现孩子的优点,用正确的方式指出和改正孩子的缺点,那我们的孩子或许会是另外一个样子。
“你能行”,“你真棒”,在老师的鼓励下,许许多多的孩子在快乐中改变,在快乐中成长。
赏识性语言与动作带给孩子们的是一种快乐的动力、一种向上的自信,其奥妙就在于它卸掉了压在他们心上自卑的巨石,于是孩子的潜能就象火山一样爆发了。
这世界上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就看你会不会使用“赏识教育”这把开启孩子心灵的金钥匙。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树立这样的观念:赏识是引导孩子走向成功的阶梯。
作为老师应该学会赏识孩子。
真诚地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拥有巨大的潜能。
在学习也让我感悟到,如果只是一昧地滥用称赞的语言,是无法达到赏识所能产生的神奇效果的。
因为,赏识是允许失败,且相信孩子的潜能,相信他一定行。
孩子就会像植物照射到阳光那一面,努力的生长。
要能了解孩子的内在,才能真正的作到赏识
相声《小偷公司》里的那副对联:“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放在教育中是绝对适用的。
为什么不能再一次相信孩子呢
试着对你的孩子说:太好了、真棒,、你也会看到奇迹的。
赏识是一种心态,一种激励,如果我们都能拥有赏识的心,我们就能更积极、更正面地看待生活、看待人和事物,当我们拥有一个赏识的心态,我们就不会被生活的挫折及痛苦所困住,而能拥有一份超然的享受能力。
此书真是值得身为教育者的我们细细品味,用心咀嚼,加以内化,希望以后能够藉由赏识,多多欣赏、了解、体会小孩的感受,不要妄下断语而伤害到孩子。
毕竟每一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世界,只要用心赏识,可以发现金亮耀眼的宝石,也能找到更灿烂的阳光。
教育改革要从家长教育开始,老师让写读后感悟
读后感是一种比殊的文体,就是在你读本书或一篇文,写出你的感受来。
部分:由读而引出感。
这一部分就象一个帽子或引子一样,交代清楚读了什么书,有什么感想。
这一部分一般来说要简明、开门见山,不要饶圈子。
只要概括性说出感受就可以了。
第二部分:具体的感受过程。
写法应采用边叙边议的方法,叙就是叙述所看的书报的感人的情节,议就是抒发我们的感受。
要有层次有顺序把感一步一步推向顶点。
叙述时要简述,抓住要点,不要抄原文。
议论要真实得体,这样才能感人。
这其实就是议论文的论述部分。
第三部分:把感受落实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
感的目的就是要指导我们的实际行动,要不感就没有意义了。
这一部分就是要把感受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把感受落到实处。
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所作所为同书报感动自己的人或事比较,找出差别,提出改进的方法或建议。
关于《爱的教育》的主要内容,好词佳句和读后感悟。
我最爱看的书是《爱的教育》。
这本书我已经看过三遍了,但我还想多看几次,越看越有滋味,越看越受教育。
《爱的教育》这本书中的主人公是三年级的一个意大利小孩—安利柯。
这本书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了安利柯所见所闻的感人故事。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爸爸看护着》这个故事。
故事讲的是一个乡下少年去看望爸爸却阴差阳错认错了爸爸,但在这个年轻人知道真相后还好心地照料这个“爸爸”,直到这个老人家去世。
故事太感人了,年轻人的爱心真伟大。
这本书中我最崇拜的人是卡隆,他善解人意,还乐于帮助同学,充满智慧和正义感。
我以后也要向他那样,他是我学习的榜样。
如果我们从小就知道爱别人爱自己,给予和帮助别人的不图回报,别人帮助我们的常怀感激之心,人们就会因富有爱心而善良,世界因充满爱心而美好。
六大纪律面对面读后感言
读后感的格式与写法一、 格式和写法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
题目可以用《×××读后感》,也可以用《读×××有感》。
二、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开杂货铺一样,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什么都有一点,什么也不深不透,重点部分也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擦而过,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
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
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三、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写读后感的重点应是联系实际发表感想。
我们所说的联系实际范围很广泛,可以联系个人实际,也可以联系社会实际,可以是历史教训,也可以是当前形势,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级或家庭状况,但最主要的是无论怎样联系都要突出时代精神,要有较强的时代感。
爱的教育读后感悟
爱,在生活中是一个让人多么熟悉的字眼呀
在每个人的心目中一定都有一份纯洁的爱。
爱是无私的,爱还是伟大的,我们只有生活在爱的海洋里,才会懂得享受爱。
而当我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以后,我才开始真正领悟到了爱的境界。
《爱的教育》这本书是一个意大利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德?亚米契斯的代表作品。
它介绍了一个小学三年级学生恩里科在一个学年里所记的日记,记叙了师生之情、父子之爱和朋友之谊,使人在爱的怀抱中茁壮成长。
展现了人本性的善良与纯洁,讴歌了人们爱祖国、爱社会的伟大精神,使人在爱的怀抱中茁壮成长。
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爱,读《爱的教育》这本书时,我走进了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生活、爱世界。
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也包含着对生活的追求。
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充满了爱的力量,比方说抗震救灾时人们不怕苦,不怕累,整日整夜不休息,马不停蹄地协助救灾工作。
他们知道,抢先一分钟,就有可能救出一条生命。
再比方说母亲可以不顾一切地保护着我们、无微不至地呵护着我们。
如果我们生病了,母亲会时时刻刻守在我们的床前,安慰着我们,关心着我们,直到我们病好为止。
爱,使我们健康快乐地成长,爱,给予了我们内心的温暖与感动。
我想:“假如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心,那么我们的社会不就更和谐了吗
”人与人之间的爱是伟大的、宽恕的,又是包容的 。
爱是教育的源泉,爱与教育是息息相关的。
我们如果多感受一份爱,身边就多一份温暖;如果多奉献一份爱,心里就多一份快乐。
在今后的日子里,就让我们共同来沐浴在爱的海洋里吧
(求采纳
)
爱的教育感悟20篇读后感
感谢你在我的童年里撒下欢声和笑语,每时每刻都在为我着想。
感谢你们为我所作的一切,让我健康快乐的成长。
记得小的时候我的身体很不好,感冒就像家常便饭,出入诊所更是平常。
妈妈总是陪着我一起去打吊针,每一次妈妈总是把我送到诊所后,再回家做饭然后再把饭给我送到那,每一次总是一口一口的喂我吃,看着妈妈一口一口的吹着勺子里的饭的样子,看 这妈妈头上的汗像断了线的珠子似得不停的往下掉的时候,我得眼泪像泉涌一样夺眶而出。
妈妈看到后神情紧张地问我是不是哪里痛,我摇着头扑向妈妈的怀抱,而妈妈嘴里说着傻孩子手却紧紧地抱着我,当时感觉好像时间就静止在那一刻,属于我和妈妈的一刻,美妙的一刻。
还记得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一次早上我觉得浑身发热。
自己不在意。
在我准备上学的时候,妈妈看到我那红彤彤的脸时,用手摸了摸我那滚烫的额头。
冲着我慌忙地说,“走,我带你去看病。
”我连忙拉着妈妈说;“妈妈,现在太早了,诊所还没开门呢,况且我还要上学呢。
”还没等妈妈回应,我就冲下楼去了,等到妈妈跑到大门口的时候,我已经坐车上学去了。
到了学校感觉好难受。
头又热又重脸上火辣辣的,浑身没力气,感觉好像快瘫到那了。
在我迷迷糊糊的时候,我看到远处有一个熟悉的身影正急忙得从校门口跑来,一眨眼的功夫,那个人出现在我得眼前。
妈妈,是妈妈。
妈妈一边向老师解释,一边用急切的眼光看着我。
一会妈妈走了过来,手里拿着药和一杯热腾腾的白开水。
和小时候一样看着妈妈给我倒水的样子,看着妈妈头上的汗像断了线的珠子似得不停的往下掉,我同样的含着泪水扑向了妈妈的怀抱。
那时候我多么想对妈妈说一句:“妈妈,谢谢你,我爱你”但是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
我就像是一条干涸的小溪,是你不停的给我灌溉,把水一滴一滴积累起来,而汇成了一条真正的小溪。
你就像天上的月亮,而我则是一颗不起眼的星星,在你的照耀下,我要经过磨练和努力,才能成为无数颗星星中最闪亮的一颗。
你的爱是一条缓缓流淌的小河,而我就是小河里的一条无忧无虑,快乐成长的小鱼。
无数感激的言语,在你面前似乎都显得苍白无力.太多太多的感谢, 说也说不完,你永远都是我的导引者,永远在我的身边是关心、爱护我。
爱的教育读后感悟,怎么写,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爱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
最近读了《爱的教育》一书,我的心久久被感动包围着。
《爱的教育》是一本净化心灵的书籍。
吸引我的,是那平实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感人至深。
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
爱,多么温馨的字眼,在一生当中要经历无数的爱:朋友之爱,父母之爱,夫妻之爱,子女之爱等等。
当然,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爱,也是这爱的长河中的一朵浪花。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全部奥秘就在于何热爱儿童。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轲曾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确,孔子有“仁爱”思想;墨子有“兼爱”思想;陶行知有“爱满天下”的思想,他们都是伟大的教育家。
教育中的爱是什么
托尔斯泰认为: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教育,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
由此可知,师爱是师德的重要表现之一。
也正像教科文总干事马约翰先生说的:“世界上只有一种教育――爱的教育。
”身为教师对每一个孩子都要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境地,让教师永远做爱的播撒者。
那么,平凡的师爱就会产生非凡的力量。
我开始对此感受并不深切,读了《爱的教育》一书,我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书中说:师爱是一种依恋的心情,是一种奉献精神,是一种极端负责的态度,也是一种巨大的力量。
爱心能架起师生关系的桥梁;爱心能春风化雨,浇灌每个莘莘学子;爱心能熏陶,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求知欲,养成其良好的情感品质,使之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是的,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敬爱的老师对自己的影响,常会令人终身难忘。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实验的效应我想就是爱的结果。
爱是神圣的,师爱伟大
爱像空气,每天不可或缺的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爱,生命的始终都贯穿着爱。
《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
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
这些孩子虽然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
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
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让我这个外国读者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
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
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
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
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
读《爱的教育》,我走进了恩里科的生活,看到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以及怎样去爱的。
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爱,是一次永远没有尽头的愉快的旅行,一路上经历着许许多多或快乐,或忧伤,或感动,或幸福的风景。
它让你感受到人生的绚丽多彩。
教育中有爱,才会真正让孩子,让教师拥有更加丰盛的心灵。
高等教育的读后感悟
“教育是一种掌握种种细节的需要耐心的过程,一分钟,一小时,日复一日的循环。
企图通过一种虚幻的方法做出高明的概括,学习上绝无此种捷径。
我们知道有一句谚语“见树不见林”,这正是我要强调的一点。
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使学生通过树木看见森林。
”在“教育的目的”一章中,怀特海老师提到了这段话,从我个人自己的理解,我想可以概括两点,一是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二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让学生通过树木见到森林。
上一篇:教育部门十九大学习感言感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