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对于微课程,翻转课堂和微信这三个词有何感悟
翻转课堂译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内的宝贵时间,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的学习,共同研究解决本地化或全球化的挑战以及其他现实世界面临的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
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这些信息需要学生在课后完成自主学习,他们可以看视频讲座、听播客、阅读功能增强的电子书,还能在网络上与别的同学讨论,能在任何时候去查阅需要的材料。
教师也能有更多的时间与每个人交流。
在课后,学生自主规划学习内容、学习节奏、风格和呈现知识的方式,教师则采用讲授法和协作法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其目标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
翻转课堂模式是大教育运动的一部分,它与混合式学习、探究性学习、其他教学方法和工具在含义上有所重叠,都是为了让学习更加灵活、主动,让学生的参与度更强。
互联网时代,学生通过互联网学习丰富的在线课程,不必一定要到学校接受教师讲授。
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催生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式是对基于印刷术的传统课堂教学结构与教学流程的彻底颠覆,由此将引发教师角色、课程模式、管理模式等一系列变革。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一、 微课的组成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
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二、微课的主要特点(1)教学时间较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
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
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或45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
(2)教学内容较少: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因此又可以称为微课堂。
(3)资源容量较小: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4)资源组成\\\/结构\\\/构成情景化:资源使用方便。
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
它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或学案)、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
这使得微课资源具有视频教学案例的特征。
广大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生学业水平。
就学校教育而言,微课不仅成为教师和学生的重要教育资源,而且也构成了学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
(5)主题突出、内容具体。
一个课程就一个主题,或者说一个课程一个事;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具体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或是生活思考、或是教学反思、或是难点突破、或是重点强调、或是学习策略、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观点等等具体的、真实的、自己或与同伴可以解决的问题。
(6)草根研究、趣味创作。
正因为课程内容的微小,所以,人人都可以成为课程的研发者;正因为课程的使用对象是教师和学生,课程研发的目的是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手段紧密地联系起来,是为了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教学,而不是去验证理论、推演理论,所以,决定了研发内容一定是教师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有能力解决的问题。
(7)成果简化、多样传播。
因为内容具体、主题突出,所以,研究内容容易表达、研究成果容易转化;因为课程容量微小、用时简短,所以,传播形式多样(网上视频、手机传播、微博讨论)。
(8)反馈及时、针对性强。
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
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
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总之,最大的不同就是内容的体系完整度。
翻转课堂将课堂变成了解决学习问题的地方,而学习时间地点变得灵活,但是整体的知识体系都是完整的。
而微课堂是将知识点分散专讲,重点击破。
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给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新的思索。
作为教学主阵地的小学语文课堂,在这场声势浩大的变革中已摆脱了我们曾经难已割舍的情愫,正轻装上阵,走向光辉灿烂之路。
语文是有生命的,语文的生命是在主体参与下的不断生成的语境和流动的语流之中融入的。
因此,新课堂不仅是知识建筑的空间,更是学生生命活动的场所。
它不再是静止的跑道,而是提炼生活、展示风采、体验人生、追求成功、感受欢愉、发展生命的过程。
所以,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灵性,充满生命活力,应是始终回荡于语文教学的主旋律。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理念小学语文课堂是充满活力的“生命课堂”。
新课堂要求从“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
其基本内涵是学生个体和群体是充满生命力的,教师个体及教学技能是充满生命力的,教学内容是充满生命力的,流程也是充满生命力的……正如学生追求的“我们多么渴望,课堂像碧蓝的天空,任凭我们翱翔;我们多么渴望,课堂像浩瀚的大海,任凭我们跳跃。
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应是“助推器”。
教育家赞可夫指出:“教育法一旦能触及到学生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
”而“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教师的赞赏。
一个信任的点头,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会意的微笑,一次热情的握手,一次亲切的抚摸,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滋润学生的心田,都会成为学生发展的助推器。
在这里孩子的心灵能够得到舒展,使他们在“我是好孩子”、“我能行”的心态中找到自信。
课堂上教师即时的评价、点拨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激发学生信心的手段。
如在朗读中,教师就可以这样鼓励学生:“到目前为止,你是读得最出色的一位
”“这个句子你读得多好啊
请你再读一遍,大家仔细听。
”“你读得最响亮
站起来时就要这样大大方方。
”“你读得真好听
老师要谢谢你爸爸妈妈给了你一副好嗓子。
不过,你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好了。
”……这样的表扬,这样的评价,会使学生如沐春雨,对其他学生,也是一种引导和教育。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多样性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高效完成语文学习任务,生成语文能力,达到课堂教学目标。
可见,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对话,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交流,应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也是新课标所倡导的语文课堂教学。
要让学生大量“实践”,就得有大量的学生课堂活动。
学生的实践活动合理而又充分,是新课堂教学生命之所在。
在我们的教学设计意识中,应该理性地考虑到,“活动”是新课堂最直观最本质的特点之一。
我们要设计、要创造、要探究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求知求乐、益智启智的语文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
也只有这样,以实践活动为板块完成的教学,会让学生真正活动起来,给学生以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从而打破课堂中死气沉沉的氛围,语文课堂也就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课程改革,给课程以科学定位,它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交互作用的“生态系统”。
这就是说,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的过程。
每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人,都拥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个性,都是完整的生命主体。
因此,新课标特别强调“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的确,语文学习既是认知发展的过程,又是情感体验的过程,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富有个性的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也要关注学生自身的体验和感悟。
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
三、小学语文教学教学改革要以合作探究为手段合作探究是现代学习和工作的显著特点,也是新课标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
语文课堂要实现教学目标,必须以合作探究为教学手段。
通过合作探究,完全摒弃了老师的讲解与分析,将学生推到了课堂主人的地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可以开发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智慧潜能,提高学生的能力,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合作,包括学生个体与个体的合作、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的合作、学生和老师的合作以及学生和媒体的合作等。
学生只有合作,才能实现不断进步。
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习惯,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发展。
同样,学生只有经过认真探究,语文能力才能得以切实提高;也只有让学生充分探究,才能真正实现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比如在“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部分,就是要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探究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答案;就是要鼓励和帮助学生在合作探究之中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摸索适合于自己获取新知和能力的途径。
可见,以合作探究为手段的课堂,将不断地带领学生走向语文学习的新境界。
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要以拓展延伸为平台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要进行语文学习的拓展延伸。
的确,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语文教师要具有课内链接课外、链接自然,链接生活的本领,让学生在学习生活的各个层面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从而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及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因为教师的教学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又因为课程是一种动态的生成,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语文学习的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要尽可能地去挖掘丰富的语文学习课程资源。
学生群体是一个最好开发而又最易被忽略的学习资源,学校与家庭、家庭与家庭之间存在着学习资源,另外,社区的文化设施、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等,也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语文教师,要通过拓展延伸这个平台,让各种有价值、有意义的资源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和学生服好务。
新课程是理念、是精神,更是实践和探索。
我们语文教师,要在对新课程、新教材多个层面解读的同时,充分尊重学生的天性,努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大胆激发学生的灵性,积极构建语文课堂教学,从而让自己的课堂既有形式又有精神,使整个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我们当上了小老师》课堂感悟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对祖国辛勤的园丁——教师——最恰当的描写,也是对徐老师最真实的写照。
——题记 徐老师,我的初中班主任,是一位亲切,细心,有责任心的人。
她对待学生尽心尽力,把每一个学生都当做自己的亲人看待;对待工作,充满热情,充满激情。
记得刚上初中时,学校开新生欢迎会,会议结束后,按秩序散场。
但因为长时间的不活动,我的双腿麻了,我努力地想要站起来,结果却以失败告终。
眼看就要跟大地来个亲密接触,徐老师却把我稳稳地接住了。
她一边帮我按摩,疏通血液,一边安慰我,让我安心。
阳光照耀在她的身后,我仿佛看到了微笑的天使。
从此,我记住了一个姐姐般亲切的老师。
初二时,我终于盼来了去坊子进行社会实践的机会。
但不幸的是我得了感冒,连嗓子也哑了。
徐老师发现后特意买了块大西瓜给我送到宿舍,并叮嘱我要多喝水,多吃饭,多休息。
从此,我又记住了一个慈母般细心的老师。
中考前一个多月,我的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徐老师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多次找我进行谈话,并时常询问我的学习情况。
我的历史不是很好,徐老师就经常叫我在历史课堂上回答问题,回答不上来就受罚。
从此以后,我又记住了一个严父般严厉的老师。
军训时,她会帮我擦额上的汗水;下雨时,她会提醒我带雨具;降温时,她会提醒我多穿衣服;寒冷的冬天里,她会给我热鸡蛋让我暖手;当我对学习懈怠时,她会督促我;当我感到迷茫时,她会指引我正确的方向。
她对我的爱,像春天里的一场雨,给我送来冲出泥土的力量;像黑夜里的一盏明灯,给我指引方向;像寒冬里的一抹阳光,给我带来温暖。
在此,我想对徐老师说一句:徐老师,我爱您
小学语文教师怎样进行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如何提高自身课堂教学能力大家都知道,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主题是教师,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的努力来实现,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
这次课程改革为我们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搭建了平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能够成为课改一线的教师,我觉得很幸运。
面对新课程的挑战,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在诸多能力中,课堂教学能力尤为重要。
在课改实践中,我的课堂教学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反思课堂教学能力提高的过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和经历:
【第1句】: 在借鉴中感悟观摩优秀教师的课例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的途径,在优秀的课例中,可以借鉴到许多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
大家是否这样的感受:在刚接触教材和学生时,很茫然,这课到底怎么讲呢
于是想到借鉴,在听完一节好课、看完一节优秀课例后,觉得真是受益匪浅,应该虚心向他人学习,期盼期盼自己也能达到如此水平。
于是,从头到尾模仿,“照葫芦画瓢”。
这样的学习,只学到了表面的东西,只能说,我们学会了一节课,只吃饱了一顿饭,教材中其他课怎么讲
想天天餐饱,我们清醒的意识到了必须从根本上去学,即透过现象看本质,在赞叹不已的教学过程中感受教学的真谛,它可以使我们终身受益。
于是,借鉴后我们感悟到了,借鉴不是照抄、消防、临摹。
如果是照抄、效仿、临摹,那么学习的意义就不大。
我个人认为,借鉴后必须有所感悟,在多看
学习名师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
学习名师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 在即将开学之际,中心校组织了全体教师参加了新课标下名师课堂风采教学观摩会的学习。
亲耳聆听了多位全国知名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感触很多。
一堂堂优质课都生动地诠释着新课标下的新课型,每堂课又不失个人风格、特色,亮点很多,如繁星闪烁,令与会教师们赞叹、钦佩。
在短短的一天里,听了特级教师的课后,他们的课堂风采仍在我脑海中不断浮现,久久回味。
我的心中也荡涤着做老师的幸福,那就是在课堂上与孩子们“心灵感应”般的真情对话,呈现出和谐的、焕发生命光彩的课堂,产生着令人震撼的课堂生命力。
我深深地感悟到在21世纪要如何做老师,如何做合格的老师,如何做优秀的老师,要走很长的路。
他们那精彩的课堂给学生们带来了一顿丰盛化大餐,三个小时在转眼之间就过去了。
在老师整整三个小时的演讲中,让我印象很深刻的就是老师能关注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都倾注了无私的爱。
细细想来,这一堂堂“自然天成”的课堂教学境界里,该有多少值得琢磨、学习、研究、反思的地方呀。
“简简单单教语文,平平实实更有歌。
”老师们的课没有精心预设的场景演练,没有精美课件的渲染衬托,更没有支离破碎的分析问答,他们只是凭借引导孩子反反复复地读最后,我们要做的就是赶紧行动起来,更认真地搞好教学工作,并努力创造各种条件进行教研和教改活动,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课堂中教师怎样提出有效的教学问题》读后感
这几天有幸拜读罗平长底民族中学邹茂丽老师的作品《课堂中教师怎样提出有效的教学问题》是我感悟良多。
罗老师在文中提到:在五年前,有位学生给他提出建议,让他在课堂上少提一些没有价值的问题。
但当我读到这里时产生了和罗老师一样的感悟:一定要留意课堂问题的设计。
的确,教师的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教学手段。
有效的提问,让孩子在学习中主动的思考、探索,充分的发挥孩子学习的主动性;而无效的提问将使孩子的学习处于被动的状态,极大的阻碍孩子思维的发展。
我认为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性的提问需做到以下几点:一、教师事先预设的问题应突显目标。
二、注重孩子开放性的提问,立足于孩子的生活经验,发展孩子辐合性思维。
三、延长“等待时间”。
四、对孩子的回答给予积极的反馈。
五、提问应让孩子形成共鸣,让更多学生参与和思考。
因此,教师 的提问是一门艺术,需要老师去慢慢经营、摸索,才能很好的了解和掌握它。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发挥出提问的有效性,真正的以孩子为主体,让孩子在轻松而愉快的教学过程中学到知识和本领,使孩子的思维和身心健康得到真正的发展。
如何突破数学课堂教学重难点感悟与反思
教学重点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前提,突破难点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一堂课上的好不好,关键看教师是否正确地讲解了教材的基本内容,是否突破了教材的重点及解决了教材的难点,使学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了教材的基本知识。
在数学教学中,总担心某个知识没讲全学生理解不透彻,总是反复强调,每一个角落讲到。
结果学生学得吃力 ,最后教学质量还是上不去。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就是教学中没有把握住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导致教学效果低下。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呢
我觉得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该采取不同的方式,下面我就谈一谈对此问题的点滴体会。
一、 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是抓住每节课的重点突破难点的前提。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还要长智慧……,培养学生肯于思考问题,善于思考问题。
做为一个数学教师,要明确这一目的,把我们的主要精力,放在发展学生智力上,着眼于培养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学会自己走路,首先自己要识途。
我感到,要把数学之路探清认明,唯一的办法就是深钻教材,抓住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备课时既能根据知识的特点,又能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精心设计,精心安排,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有课前的充实准备,就为教学时突破重点和难点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抓住知识间的衔接,运用迁移的方法突破重点和难点 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系统性很强,每项新知识往往和旧知识紧密相连,新知识就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旧知识就是新知识的基础和生长点。
有时新知识可以由旧知识迁移而来,可同时它又成为后续知识的基础。
因此,数学知识点就像一根根链条节节相连、环环相扣。
由此可见,如果老师能够善于捕捉数学知识之间的衔接点,自觉地以“迁移”作为一种帮助学生学习的方法,以旧引新、旧中蕴新,组织积极的迁移,就不难实现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了。
例如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是这样叙述的: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教学时,如果把它作为一个孤立知识点来教学,通过观察1\\\/2=2\\\/4=6\\\/12从左到右、从右到左的逐一变化,一遍又一遍的叙述由谁到谁的变化过程,老师的目的就是想让学生在不断的重复中体会这一规律的存在,学会用同一语式去表达,但是到最后学生也未必能够结合自己的理解,用一句比较简练、准确地数学语言来描述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如果,我们在教学前先来分析一下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知识基础,就会找到与它的叙述非常相似的“商不变的性质”和沟通两者联系的“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此时我们为了突破“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就可以在课前的复习环节安排对于“商不变的性质”的叙述和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练习。
\ 由此可以看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揭示和建立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运用迁移的方法来突破重难点。
这种方法得以实施的关键在于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应该是熟练的,他所掌握的前期知识是牢固的。
因此,强调我们每一年段的老师都要把自己视为“把关教师”,让学生“走稳每一步”。
三、在实际操作、观察、归纳等活动中突破重点和难点。
动手操作作为一种重要教学手段,是以学生亲身经历的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它主要给学生充分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实际操作、观察、归纳等活动中领会新知识。
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的计算公式时,我先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各一个,让学生观察,这两个物体有什么相同点
(等底等高),接着问:“他们的体积相等吗?”(不相等)接着问“既然不相等,那么他们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先让学生猜测,然后分组实验,请学生用圆锥的容积装满水倒入圆柱体容器中,看一看几次能到满
通过操作,学生很快发现:圆锥的体积等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反之,圆柱体积是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三倍。
这样学生对学习内容记忆深刻,突破了教学中的重难点。
又如在讲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时,可让学生先剪两个一模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这样学生从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底、高、面积之间的关系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公式一目了然。
四、精心设计练习,抓住重点突出难点课堂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挖掘创新潜能的重要手段。
赞可夫曾说过:“不要进行盲目的,互不联系的,大量机械的练习”,这就要求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目的性,避免盲目性”。
【第1句】:明确练习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由于很多老师观念陈旧,上练习课从不精心备课,使得在数学练习课教学中存在着极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练习课必须增强目标的明确性,要对知识理解做到心中有数;要对知识掌握的深浅度以及与已有知识的贯通与联系,作出预先的考虑与估计;要对知识运用的熟练程度作出精心安排和把握,对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也应该做到事先有独到的考虑。
忌无的放矢,为练习而练习,甚至泡制“题海”
上一篇:老子是步惊云上架感言读者必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