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素云1016大经科注学习班到底是念经好 还是念佛好
答:这两个基本是一样的。
首先解释一下《净土大经解》,这就是黄念祖老居士的《无量寿经解》,之前已印了很多了。
《大经科注》,这净土大经就是《无量寿经》,净土第一经,科就是讲科判,注是注解。
师父老人家曾经对《无量寿经》作了《科判》,然後黄念祖老居士的这个《解》,他没有科判,我们师父就把这个《科判》跟这个《大经解》合在一起了。
这个《科判》,就是分段,分成段落,每一段有一个小标题,这叫科题。
你自己去看看《大经科注》,一打开每一段都有个小科题,而且它标上天干地支的数字。
譬如说,甲一、乙二、丙三,它标下来,就是分段、分层次,非常的清晰,段落很清楚,便於你理解这个经的整个脉络、框架,你都很一目了然。
又把这个《科判》跟这个经,经文和《注解》合在一起,以这个《科判》来分段落,首先第一段是经,下面是解,然後又第二段有个科题,然後又是经,又是解,这叫《科注》。
所以实际上是一样,跟《大经解》没什麼两样,只是分好段落而已。
师父老人家他讲,每次讲都不一样,实际上你听哪一次都可以,真听明白了,你就能往生。
刘素云老居士,她在家里听的是师父二十年前讲的《无量寿经》,那时候没有依黄念老的《大经解》,他就是这样随著经文解释。
刘素云老师听了十年,开悟了,得念佛三昧了,师父印证,决定往生。
二十年前的境界,你反覆听,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就能往生。
现在的境界更好了,更不一样,所以你就专听其中一次就好。
你说我想就跟著师父最新的听行不行
也行,都是一样的,《无量寿经》,也没有改变题目,都属於一门深入。
摘自脸书
早上几点拜佛
平时可以看华藏净宗弘化网,净宗学院.优酷网,土豆网有净空法师讲佛法视频,还有定弘法师,蔡礼旭老师,胡小林老师,陈大惠老师,刘素云老师,悟道法师等各位老师的佛法视频.例如:净空法师讲的<佛学问答>,<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净土大经科注>等等.蔡礼旭老师讲的<弟子规>,<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等.陈大惠老师的<圣贤教育全球同学网>等等.
对没有接触过佛法,作恶较多的往生者如何开示
阿弥陀佛。
作恶较多就下三恶道去了。
您就算开示,她们也不一定愿意听。
我们老实念佛就行了,成佛是真的,其他啥都是假的。
净土法门:很想放下,就是放不下,有什么方法
有人问,我很想放下,就是放不下,有什么方法?印光法师教给我们非常好的方法,天天想什么?想死,人对这个世间意冷心灰,自然放下了。
所以印光大师自己的小佛堂就供一尊佛像,非常简单,一尊佛像大概只有这么高,不到一尺,阿弥陀佛的像就供一尊。
一对蜡烛,一个小香炉,一杯清水,一个木鱼,一个引磬,其他的都没有,干净,一尘不染,桌子上放了一本《阿弥陀经》。
阿弥陀佛像的后面,老法师自己写了一个字,死字,贴在墙壁上。
一天到晚对著这个字,你还有什么想头的?死了连身体都带不走,何况身外之物?他天天面对这个字,万缘放下。
其实你要真正能够觉察到,人在世间,每一天都死一次,睡著不就等於死了吗?你想想,你熟睡的时候,这个世界哪一样东西是你的?连身体都不是的。
人熟睡了,把身体抬走了你都不晓得,没有一样是自己的。
所以要看破!放下你才能入佛法,才能契入,放不下没入进去。
听的都是知识,不是智慧,契入之后,你看这个经上的文字,字字跟自己性德相应,字字都有无量义。
怎么讲法?机感相应,众生的根机,自性里头自然的感应,不深不浅,他能听得懂,他能觉悟,不是学来的。
刘素云没有学过。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三五集) 2024\\\/6\\\/19
净空被封杀 他的那些弟子比如钟茂森 胡小林还不回头
学念佛的人,切忌散念,因为散念不能摄心,念成习惯,就难以收拾了。
所以初学念佛,一定要计数。
计数念佛,可能对大家不很习惯,而且很费力;但是,正因为费力,才能摄心。
由于它费力摄心,念佛才有功效。
不过,初念佛的人,不要拿念珠,拿念珠不容易摄心。
用念珠计数成了习惯.于是聊着天也数念珠,光数念珠不念佛。
很多人都这样,你检查检查自己,是不是也这样。
如果这样,那是以掉散心念佛,千万得改过来。
那么,不拿念珠怎么计数呢
有两种用指头计数的方法。
把自己的一双手握拳,然后将五个手指头伸一遍,这是五个,再屈一遍,又是五个,于是在另一手屈一指作为十数,屈伸一遍为一百。
就这么计数。
还有一种方法,更好,那是采取三三四的念法。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三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又三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再四声,共计十声。
于是屈一个手指计数,这是十声。
这个念法最容易摄心了。
这样计数念佛,可使你念得踏踏实实。
要是拿念珠念佛,掉散心一点不会伏,徒增散乱,念的佛号,虚虚浮浮,一点不着力。
大家记住,初学念佛要计数,计数不可拿念珠。
等你掉举心伏下了,念佛有些进步,那时再拿念珠,可帮助你不忘记念佛。
初念佛时,每天念多少佛号要有定数。
一开始,不了贪多,宁可从少念到多,不可一开始念十万声,念不了,念五万声;五万声还念不了,念一万声;一万声念不到,念五千、三千、三百、两百。
这样念佛不好。
要知道,你念佛的时候,西方极乐世界七宝池中你的莲华就增长;要是逐渐往下减,它就逐渐萎缩了。
那怎么念呢
开始时宁可少,应估计一下自己的时间,每天早晨抽几分钟,或者晚上抽几分钟,能念多少佛号。
事情忙,要上班的人,时间不够充分,刚一开始念,不妨先念五百声。
五百声念了,若是还有充裕的时间,可增加一千声;一千声还有充裕的时间,一千五。
两千,再慢慢地递增,逐渐逐渐精进,那七宝池中的莲华就会逐渐逐渐地增长。
当然,念佛是愈多愈好,所以应尽量争取多念。
念佛不是摄心为贵吗,怎么要多念
因为念十声、八声,不可能摄心;念三百声、五百声,或许有一、两声摄住了心;念三千声、五千声,就会有十声、二十声摄心。
所以要多念,多念自然摄心,可以种入八识田中。
比如说,人们看书,一遍记不住,两遍记不住,十遍、八遍,可能有一点点进步;念上三百遍、五百遍,肯定能记住。
又好比参加作早晚课,《阿弥陀经》背不下来,但只管念,跟着念,念上几年以后,保证能背下来。
这个道理是很明显的,因为它种入第八识了。
第一个,大家回去念佛,要计数念,念得心有一点点调伏了,才拿念珠,念珠可帮助念佛。
怎么说,会帮助念佛呢
因为不拿念珠,念佛念到十声、二十声,就忘了,拿着念珠念佛,念上三百声、五百声。
三千声、五千声,不会忘。
这是它的好处,也是它的坏处。
坏处在那里呢
由于不忘,就不用心,很容易“掉举”。
上一篇:领军人才表彰大会获奖感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