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秋天读后感悟鲍尔吉·原野
我们的秋天读后感读后,没有一丝的秋天落叶般的惆怅,只有秋日高照在落叶之间洒落下的阳光,感觉温 暖而安详。
从罗兰对于秋天的感受中,我看到了秋天,这个自古以来都有惆怅的季节里满满 地生命力。
秋天,它接受了春夏的繁华,也等待着冬季的沉默,它保有着它独特的美丽的景致。
罗 兰从遥远的地方依旧深深地恋着他心中的秋天。
那些秋天记录着他曾经的生命轨迹, 也为他 的未来提供着不断前进的人生哲理。
秋天,的确是那么美的。
有时候过于束缚于他人或是传统的文化,我们会忘了用自己独 特的角度去欣赏、去感悟,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只属于自己的秋景。
秋天教会了我们“怎样去利用寂寞无聊的时刻,发掘出生命的潜能,寻找到迷失的自我;秋天告诉我们“生命的过程注定是由激越到安祥, 由绚烂到平淡:秋天使我们懂得“生命不是虚 空,它是如厚重的大地一般的真实而具体”。
明净的天空蔚蓝如洗,阳光明媚,白云悠悠,风儿在唱着季节的挽歌。
窗前的梧桐无声 地飘零着, 枯叶在秋风中翻飞, ——那可是你从远方寄来的一片片无字的信笺
入夜夜凉 如水,夜寒似霜,云破月来,月盈星疏。
漫长而悠远,幽静而深沉。
舒袖嫦娥,捣药玉兔, 伐桂吴刚,是否早已被你的万千柔情浸透沉醉了每一分渴望
悄悄地,你来了,穿着 那轻雾般飘 梦中才有的七彩霓衣。
你在我久久的期盼里,终于姗姗地来到了我的眼前。
足迹;片片枫叶,是你殷红的相思…… 媲橹咳缪扪簟 BR> 动的白云,是你缟素的裙衣;满地成熟的金黄,是你灿烂的笑意。
南飞的雁阵,是你走过的 一帧秋景如画,洇染着静谧的柔美;片片枫叶 舞动,张扬着生命的激情。
月洗梧桐,红尘纷扰中,莲心明似秋月;水漾明眸,秋雨迷骼铮 秋天啊,也许,我是你清晨草尖的露珠,我是你天空迁徙的候鸟;我 我伫立 是你枝头孤单的果子,我是你生命里一个平淡的故事……不啊,不是的
我只是一个匍匐在 你脚下肥沃土地里的孩子,心中装满了眷恋,充满了感恩,溢满了深深的感激。
在秋风中,我彳亍在秋雨里。
娓娓絮语,如咽如哽,如丝如缕,诉说着心中最深沉的爱意:秋天啊,我想用最浓郁的酒,最热情的歌,最深情的诗,迎接你的到来;并且,用最悠远的 思念,最铭心的爱恋,最温柔的呵护,把你当成一个美丽的童话,留在我生命深处的记忆, 远远地守望着你。
有人说,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有人说,秋天是多思的季节;我知道,秋天是 上天的恩赐。
——秋天,永远是你的名字…… . 因为秋天接收了春的绚烂和夏的繁荣,也接收了春的张狂和夏的任性;接收了生命们从 开始萌生,到稳健成熟,这期间的种种苦恼、挣扎、失望、焦虑、怨忿和哀伤;也容纳了它 们的欢乐、得意、胜利、收获和颂赞。
如果你爱生命, 你该不怕去体尝。
生命不是虚空, 它是如厚重的大地一般的真实而具体。
因此,你应在执著的时候执著,沉迷的时候沉迷,清醒的时候清醒。
秋颂 罗兰 阅读答案
秋颂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第1句】:识记背诵文中的妙词佳句。
【第2句】:感知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联想、想象、描绘、表述等方法赏析妙词佳句,感知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对秋的独特感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秋之美。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教学难点:赏析感悟妙词佳句。
教学方法:诵读法、描绘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钢琴曲《秋天的怀念》、与文中意境相似的画面、古诗词、具有秋之品格的人物故事]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文笔清新隽永、意境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以飘逸洒脱的笔触将我们带入了闲逸、淡泊的秋的境界,既写秋又颂人,在作者满怀深情的娓娓诉说中,让我们不仅领略到她所喜爱的素雅、自然、恬淡、娴静的秋,更深刻地体会到这是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对人生的感悟、对“为而不争”的至高人生境界的追求。
在学习本文的过程中应重点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生活,理解感悟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同学们,你们积累了那些有关秋天的诗文,能不能说给同学和老师听,让大家共享你的积累成果。
台湾女作家罗兰笔下的秋更是超凡脱俗,别具一格,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走进罗兰秋的世界,踏访罗兰诗一般的内心世界。
背诵、评价描写秋天的诗文。
开阔视野,感受秋的多种意境,激发学习兴趣。
明确目标出示学习目标 一名学生朗读学习目标,其他学生聆听、理解 明确学习目的及学习重点。
拜访罗兰播放幻灯片 学生朗读、识记 记忆、积累文学常识,了解罗兰生平,为理解文章作铺垫。
分析题目题目应该怎样解释呢
学生解释题目,预测文章内容 渗透预测读书法。
初读课文播放音乐《秋天的怀念》 默读课文勾画生字新词勾画作者所描绘的秋天的景物。
积累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描绘秋景播放幻灯片,出示问题;再读课文,用你认为准确、生动的词语描述文中所描绘的景物。
例如:文中描绘了秀逸、洒脱、孤傲的秋林 自读课文,组织语言,准备表述。
学生自由表述 培养学生阅读时抓住关键信息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畅谈感受播放幻灯片,明确要求:从文中勾画出你最欣赏的语句或景物,以自己的方式,表达理解与感悟。
(提示:可结合自身经历、见闻进行解读,可结合所用修辞进行赏析,可借助诗词名句或其他优美语句进行描绘,可借助绘画、歌唱、朗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悟,也可讲述你认为与秋的意境或秋的风骨相关、相似的人、事、景……) 再读课文,进行思考、联想、想象、绘画、朗读等活动,为班内畅谈感受作准备。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畅谈自己的感悟与理解。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做自己能做的事,都有展示自我、进行表达的机会,有发现,有进步,有提高;从不同角度把握文章中心,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从兴趣入手,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动力。
把握主旨根据你的感悟与理解,概括描述作者笔下的秋,可采用这样的句式进行表达:秋是 ,因为秋有 因为秋有 因为秋有 教师总结 学生同桌之间进行讨论交流,组织语言,准备概括。
自由表达 强化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质疑问难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互相质疑,共同解答 查漏补缺,同时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质疑的习惯。
布置作业
【第1句】:完成“想一想做一做”第三题。
【第2句】:搜集、摘抄、背诵有关秋的诗文。
通过仿写句子,培养学生谴词造句的能力。
开阔学生视野,加深对本文的理解,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板书设计 秋 颂罗兰 枫林 飒爽秋林 秀逸秋日 酡红 秋院 寂寥 闲逸淡泊秋云 悠闲秋风 纯净秋水 明澈 颂 人 教学反思 本文意境优美,意蕴丰厚,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尤其是对文中重点语句的理解、对文章主旨的把握上还存在着理解不深、不透、不到位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应加强学生的课前预习,可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搜集写秋的诗文,并对这些诗文的主题有所了解,为理解本文的中心作铺垫,同时还应多了解作者的生平简历,更多的了解作者,就能更好的理解她的作品,另外本文语言清新隽永,不失为一篇美文,应反复诵读,既能激发审美情趣,又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这一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有待进一步加强。
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选准切入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规律循序渐进,在这节课上,先让学生用文中的词语描绘文中所描绘的景物,这对于学生来讲很容易,然后让学生再读课文,畅谈感受,这对学生来讲会有一定的困难,在此设计了多种表达感受的方式,可由学生自由选择,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每个学生都能说点什么,哪怕只是给同学们大声朗读几句,也仍然对他人有益,自己也很有成就感,难点问题很容易就解决了,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概括主旨就会有水到渠成之感。
找不到答案就自己做吧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小题( 14 分)秋 颂罗兰(1)秋天的美,美在一份明澈。
(2)有人的眸子像秋,
【第1句】:从整篇文章看,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第2句】:文章选取了秋天景物五个最具典型意义的画面来描绘“秋天的美,美在一份明澈”,这五幅画面是枫叶图、(秋林落日图)、(秋云图)、(秋风图)、(秋水图)。
【第3句】:第⑩段写“闲云野鹤”与主题“秋颂”有什么联系
答:写“闲云”突出“闲”,写“野鹤”突出“逸”,“闲”与“逸”正是秋的本色。
所以写“闲云野鹤”正是歌颂秋色。
【第4句】:作者在写到秋风卷落叶时,说到”季节就是季节,代谢就是代谢,生死就是生死,悲欢就是悲欢“,从中我们体会到作者怎样的胸怀
对你做人有何启迪
答:作者羡慕秋的“洒脱”和“不加修饰”,向往这样的人生态度(或正视客观规律,坦然面对人生的生死悲欢)。
“启迪”必须由文章内容生发而来,不可天马行空,不着边际。
示例:为人处事不可过分计较,不妨洒脱一些,自然会感到生活的美好。
【第5句】:从内容上看,第⑾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将“秋之美”与“具有秋之美的人”联系起来,丰富了“秋颂”的内涵,使主题深化。
(意思对即可)格外:
【第1句】:从全文看,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秋”
突出其哪些特征
答:从秋叶、秋林、秋院、秋云、秋风、秋水、秋色等方面描写“秋”。
突出“秋”的充实、淡泊、不加修饰、闲逸的特征。
(意思对即可)
【第2句】:开头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第3句】:这篇散文描绘了作者心中的美景,一景一物都浸润着作者的感情和思绪。
请你从文中找出一例加以说明。
答:“秋天的风不带一点修饰,是最纯净的风。
那么爽利地轻轻掠过园林,对萧萧落叶不必有所眷恋——季节就是季节,代谢就是代谢,生死就是生死,悲欢就是悲欢。
无需参与,不必流连。
”这里虽然表面写秋风,但字字句句都沁润着作者的感情和思绪,润藏着作者对生死对悲欢的一种淡然的感情,表现出作者对人生和事态看得通透,不因落花流水,秋去春来而忧心,可以看出作者的洒脱。
【第4句】:第11段中“拥有一切”与“不想拥有任何东西”两句自相矛盾么
为什么
答:这里并不矛盾,其实是对人生的一种感悟,就好像秋一样没有想过要追求和炫耀什么,但却得到了许多人的赞美,拥有了许多别人不可能相媲美的梅。
其实这里暗喻人也是一样有舍才有得,过分苛刻地追求名利到头来不见得你会多么的富有,但是从容淡定,宠辱不惊可能会拥有一切,而这一切绝不是金钱可以获取的
其实表达出作者对人生一种淡泊、洒脱的精神
我提供的答案就这么多,希望采纳
秋颂的读后感100字
秋颂 秋天的美,美在一份明澈。
有人的眸子像秋,有人的风神像秋。
代表秋天的枫树之美,并不仅在那经霜的素红;而更在那临风的飒爽。
当叶子逐渐萧疏,秋林显出了它们的秀逸,那是一份不需任何点缀的洒脱与不在意俗世繁华的孤傲。
最动人是秋林映着落日。
那酡红如醉,衬托着天边加深的暮色。
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浸染,那是一种十分艳丽的凄楚之美,让你想流几行感怀身世之泪,却又被那逐渐淡去的醉红所慑住,而情愿把奔放的情感凝结。
曾有一位画家画过一幅霜染枫林的。
高高的枫树,静静掩住一园幽寂,树后重门深掩,看不尽的寂寥,好像我曾生活其中,品尝过秋之清寂。
而我仍想悄悄步入画里,问讯那深掩的重门,看其中有多少灰尘,封存着多少生活的足迹。
最耐寻味的秋日天宇的闲云。
那么淡淡然、悠悠然,悄悄远离尘间,对俗世悲欢扰攘,不再有动于衷。
秋天的风不带一点修饰,是最纯净的风。
那么爽利地轻轻掠过园林,对萧萧落叶不必有所眷顾——季节就是季节,代谢就是代谢,生死就是生死,悲欢就是悲欢。
无需参预,不必留连。
秋水和风一样的明澈。
“点秋江,白鹭沙鸥”,就画出了这份明澈。
没有什么可忧心、可紧张、可执著。
“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秋就是如此的一尘不染。
“闲云野鹤”是秋的题目,只有秋日明净的天宇间,那一抹白云,当得起一个“闲”字野鹤的美,澹如秋水,远如秋山,无法捉摸的那么一份飘潇,当得起一个“逸”字。
“闲”与“逸”,正是秋的本色。
也有某些人,具有这份秋之美。
也必须是这样的人,才会有这样的美。
这样的美来自内在,他拥有一切,却并不想拥有任何。
那是由极深的认知与感悟所形成的一种透澈与洒脱。
秋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充实的季节,却是澹泊的季节。
它饱经了春之蓬勃与夏之繁盛,不再以受赞美、被宠爱为荣。
它把一切的赞美与宠爱都隔离在澹澹的秋光外,而只愿做一个闲闲的、远远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秋。
[评析] 这篇散文写得很美。
诗化的语言与句式,浓情的点染和描绘,是其外在的美;而态度的旷达与淡然,思绪的透澈与洒脱,则是其内在的美。
作者把秋天人格化、个性化了。
这种人格和个性的风度,就是秋天深层美的极致和底蕴。
参见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为什么要诵读中华经典文化
为什么要诵读经典 “经典”是一个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所载为至理常道,透射着人文的光芒,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的经典作为源头。
一个人在他儿童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接触最具智慧和价值的经典,可以奠定他一生高远的智慧和优秀的人格的基础;成为他一生去不断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根基。
罗曼·罗兰曾说过:“一个民族的政治生活只是它生命的浮面;为了探索它内在的生命——它的各种行动的源泉——我们必须通过它的文学、哲学和艺术而深入它的灵魂,因为这里反映了它人民的种种思想、热情和理想。
”所以,一个处在当今信息滔滔、知识爆炸时代的中国人,如果他从来没有读过《老子》、《论语》、《诗经》、唐诗、宋词、汉文章……如果他对于“天下为公”的理念、“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无为而无不为”的智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原则……这一切都一无所知,那么,他如何懂得什么是“中华民族”
如何对生于斯长于斯的皇天后土担有一份责任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待谁去实现
而今,目睹社会之怪现状,谁没有切肤之痛
社会正义的日渐消亡,君子之风的日渐远去,短视近利,诈虞日盛;众生人等心量不广,涵养不深,人生态度无所依归,理想不敢坚持;青少年犯罪年龄的降低,校园暴力事件的频传,不以堕落为耻的品行,显示了人心的极度空虚,人生方向感的彻底失落
一位学者痛切地指出:“这其实就是整个社会只顾发展经济,而未能相对地提升国民文化教养所必至的后果。
丧失自我文化的民族,托钵乞怜的结果,纵有再大的天才本事,终究不能参与于世界文明的创建,而永为其它民族所轻蔑。
” 往我们近了说,都说知识分子代表一个社会的良知,情形又是如何
举凡社会的光怪陆离,那里没有“良知者”的影子
但看那学术吧,由于近百年来的文化断层,因为没有雄厚的经典文化底子,没有大师原著原典的底子,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大多数是二三流著作,从二手三手材料里道听途说,残羹剩炙,浮于表面,浅尝辄止,永远也不长进,“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得不到诺贝尔奖,更不用说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完美人才和原创性大师了。
而那些熠熠生辉的大师却一个个离我们远去了,谁来续写我们人民的种种思想、热情和理想
巴金百岁华诞,你庆我贺,但其本人是喜是悲
那次我在电视上看“红学”大师周汝昌先生做演讲,一派大家风范,耋耄老人啊,后学者谁能望其背,继其学
曰无,盖文化底蕴与恬然之性及之者寡,无以继之。
“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
”我先扣问自己,年届不惑,学无所成。
何也
我们这些生于六十年代的人,长在文化禁锢的冰川期,在最需要中国文化经典润泽的儿童少年时期,几乎是无书可读。
我好在从“批林批孔”和“评水浒”的反面教材里知道了还有孔子以及儒法斗争的那些时代的很多有趣故事,兴趣盎然地匆匆读了《水浒传》,从父亲秘不示人的几本线装书里瞥了几眼《千家诗》、《古文观止》、《西游记》、《说唐》和《今古奇观》。
而这些学习是极零散和不系统的,并没有痛饮到我们民族的源头之水——国学经典。
科学文化的春天来了后,可是考高中、考大学的过程又使那点兴趣荡然了,上了大学,听够了那些教师们一念讲义到下课铃声响的声音,从此厌学,便率性而为,毕业了,听之任之地在一个企业的边缘教育地带蹉跎了十几年的青春时光。
蒙组织调动,我当有幸成为一名真正意义的小学教师的时候,为尽快进入角色,听了很多课,看了很多刻录在光盘上的课,读了大量的教材教案和论文,但有一个感觉,就是中国的教育为了应试的需要更使学生厌烦学习,敬老师而远之了,也明白了在社会上目睹过的许多事,比如为什么一个好端端的企业不能与时俱进,以至江河日下
最深层的原因是来自文化上的,因为有的企业领导者从小就没有接受来自中国文化源头的经典的洗礼,没有文化的涵养和底蕴,经常装懂蒙混,且自私自利,结果是造成上千过亿的国有资产的流失,最后还得赔上成百上千职工的福祉——饭碗。
百年大计真的是教育,而语文教育又是重中之重,要使学生爱语文,爱自己民族的文化,树立理想,担当责任,造福一方,这些问题是我步入语文课堂的第一课就思考的。
那次,我以讲故事的方式,开始了我的国学经典诵读之旅——首先要激起学生的语文兴趣,提高语文能力。
我带了各种版本的《西游记》故事图书来到了教室拿给当时还是二年级(下)的学生看,读给学生听。
孙悟空是正义、智慧和勇敢的化身,爱憎分明,赤胆忠诚……学生心中不可一日没有英雄啊
学生的思维和情绪活跃极了,原来读书这么有趣,学语文这么轻松
这是我与学生们最初达成的读经典气自华的心灵默契。
我决心带学生走一条学好语文最经济最有效,为一生奠实基础的路——国学经典诵读,通过这样的人文教育,通过那些千古名篇去体验和感知我们民族的伟大灵魂,培养那种巨人般的情感和胸襟,让学生从历史上那伟大的先贤圣哲的睿语壮行中感悟到:一个人,在一生中无论遭遇到什么,皆要做到荣辱不惊,笑看成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在追求自身人格的完善和价值的体现中,为民谋福,为国尽忠。
这是我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终极目的。
我后来给学生交心说:“老师的理想就是:有平凡的老师,但不可以有平凡的学生。
”如果说,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我有什么个人功利目的的话,就是上面这句话了,我始终坚持着自己的理想。
子贡在谈到老师孔子一生的孜孜追求时,曾动情地说:“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
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
夫子焉不学
” 每一个教师要有古圣先贤的对祖国文化孜孜以求,发愤忘食,诲人不倦的精神。
这是每一个中国人对中华民族、对人类历史和进步所应承担的责任,更是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所在
罗兰的《写给秋天》的解析
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洒脱、不加修饰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