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古风散文
唯美散文(一):古美散文:烟雨深处,一枕蓝梦独自消瘦烟雨深处,一枕蓝梦独自消瘦。
谁笔,蘸了月色,将湄水彼岸渲染成一抹蓝,疏烟轻袅,笼住水畔小院,也笼住一汪染蓝的心事,云烟散去,又聚拢,那些深深浅浅的蓝,便浓了又淡,淡极反浓。
却忆当年,同样的蓝月下,一袭青衫自万水千山之外打马而至,风尘起,竹帘卷,来不及抬眸的惊诧,在水意幽然的弦上,划出一波轻颤,水蓝点点飞溅,素白的裙摆上,芝兰渐次开放。
月色叩窗而入,与烛影对舞。
菱花镜中眸光流转,羞红了一阕婉约,黛眉描罢却回首,笑问深浅入时无桃木梳下,长发如瀑,皓腕轻举,绾绿鬓堆云,簪一支玉钗,款款间,摇落一地呢喃软语。
箫声自蒹葭深处踏露而来,清音绵长,绕着月色织出一方素笺,一笔一划,书尽心暖,吟遍清欢。
以为这就是一世了,却不知,月圆月缺几度,掌心的时光如沙漏尽,秋深时,青衫已杳。
当岁月一遍遍碾过宋词的韵脚,痛了的不仅仅是期盼。
淡蓝梦语在幽怨的侵蚀下,一天天褪色,每当新月初升时,哽咽琴音唤不回逝去的似水流年,忧伤凝成霜花,一寸寸爬上青丝,老了镜里眉弯。
月色轻寒,凉了书简里的离愁别绪,沉默的辞藻描不出一城荒芜。
将锦书层层折叠,付与烟尘,只在青鸟眠去之后,用泪痕洗却旧年。
此去经年,当阳光和细雨将最后一丝微蓝抽离,纯白梦境安抚着时隐时现的钝痛。
有疏影斜逸入窗,映着闲置的书卷,在落寞的字里行间,圈出了点点暖意,细碎沾襟。
打开尘封已久的门扉,才明白,久违的晨曦把天际淬成了淡金。
轻嘘一口气,睫毛噏动的时候,梦已经轻巧着陆,波澜不惊。
箫音再起,卷一树梨花飞雪,成冢,葬了月下的伤,和子夜的寒。
仰首,天的蓝;低眉,海的蓝。
剪一缕莹蓝在晨光中织梦,缀几瓣白云的宁馨和浪花的澄净,蓝底白花的梦帕上,无风也无月,无怨亦无嗔,从此写满尘世的安然。
唯美古风散文(二):流年深处雨巷情轻回首,流年深处,总有一些潜入心底的纪念。
尘烟过,韶华胜极,还有多少烟雨江南的惆怅----题记江南是雨的故乡,雨是江南的外衣,而雨巷,是江南的女子,婉约,轻柔,若梦若画。
一圈圈轻柔的涟漪,晕开了江南深处的一船烟雨,还记得在那个时光斑驳的午后,我意外寻得了这一方水墨,便忘记了来时的路。
几处人家,青砖黛瓦,漆门铜环,轻轻浅浅地,就勾起了心底那徜徉已久的江南梦、雨巷情。
我在一低头的瞬间,就勾勒出你的模样,雨水打湿的青石板,还藏着青苔调皮的小脚丫;古韵悠然的殿门檐角,依旧蜿蜒着倾世琉璃的姣好容颜;朱红淡褪的小巧阁楼上,一抹冷香嫣然于窗棂绽放。
我勾起嘴角的弧度,偷偷凝望着你的一颦一笑,生怕打破了这尘世里一缕难得的静谧。
远去的时光片段,淅淅沥沥,清滢、空灵,这一蓑雨,一潭碧水,在耳畔的吴侬软语中渐次清晰,女子们相互打闹的笑声还是那般清脆响亮。
五年的光阴,被流水带走,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多少故事在文字里流淌,梦里几多回眸,我们都是否还是最初的模样那一日,你着一袭青蓝色的旗袍,撑着一把油纸伞,独自彷徨在这悠长又寂寥的雨巷,那该是东方女子独有的韵味吧,纤纤细步,恍若盈盈水间的波光粼漓。
轻眸回转,你深邃澄澈的瞳孔,一不留意就将凡间的精灵跌落,素颜若水,却掩不住你素心如兰的优雅气质,一片雪花,就此跌落你的裙摆,在雨巷的尽头,浅诉秋心。
微风伴着细雨,送来一丝丁香的愁怨,仿佛就瞧见了那淡紫色的小花,一朵朵,在雨中蹙眉,是如此多情,也许沾染了她独有的清香,飘散在这悠长的小巷,结着愁怨的你更平添了一缕幽静。
月光如菱纱般笼罩着古朴的小巷,一曲古筝曲飘然而至,悠长婉转的调子,望尽天涯,尽是相思,只影向谁去每一个音符,都飘向千里之外,不知,那个他,可曾听到这一曲用灵魂弹奏的地老天荒。
问今夕何夕,你可知谁是她心上那朵荼蘼的花,一夜落红,惘然如梦,醉影掠过惊鸿一瞥,在这淡烟微雨的江南小巷,开到荼蘼花事了,终是散了,远了。
一滴清泪,打乱琴弦,多年以后,只记得你白衣若雪,馥郁芬芳,似百年陈酿一般醉人,却始终模糊了你的容颜,只能成为一抹凄凉的叹息。
收拾起情绪,打捞着流年深处遗落的点点滴滴,轮回之间,回梦江南。
雨巷深深深几许,我打江南走过,凝望你的眼,不问时光,不诉离殇。
莫失莫忘,不离不弃。
相约于流年深处,共话千年雨巷情。
唯美古风散文(三):多情空留恨,自古伤别离一段红尘,缄默多少夙愿,一段离愁,荒芜多少诺言,一段相遇,伤情多少别离,一段邂逅,堙灭多少无奈。
此生的相牵,成为我人生最美的际遇,此生的相惜,也成为我人生里最疼的伤痕。
浮生暗换,旧景潸然。
往昔的倒影里,漾在风中的容颜已变的烟消云散,所有的故事的片段,都已决绝的葬于了岁月的深渊。
梦里模糊的轮廓,幽湿了记忆,多情空留下的恨意,又是何等的怅然。
寒冷的风,吹落了相思的枫叶,寂寥的思绪里,带着斑驳的味道,又给别离的心痛增添些许幽怨与哀愁。
红尘茫茫,心雨飘摇,不知,还有谁会为我眉间浸染的沧桑,拂去风霜与凉意。
朦胧夜色,一地烟凉。
清寂的孤影在风雪的夜晚里,散落满地寂寞,飘渺的思念演绎的笙歌痴缠,碾瘦了一季又一季的过客。
此生的残梦,难诉离别的伤怀,为你执笔赋下诗韵悠长,为你执笔赋下情缘相依,为你……或许,所有的一切,但是是自己的一厢情愿罢了。
一夕回眸一生念,一次邂逅一生牵,相逢相知刹那间,相惜相伴是永年。
同甘共苦过的甜蜜,呢喃耳畔边的轻言笑语,都在只影叹息里幻化成了离别的祭奠。
心自目远,放望长空。
此生的风尘烟雨中没有你,我自何欢。
轻轻挥去沾满尘埃的衣袖,作别相思的云彩,将满腹的牵挂抛入滔滔江水,却不知沧海桑田的那头是否还有等待
几度风雨缱绻,几度落泪成灾,执着的念想里留下永世的苍凉。
多情空留恨,自古伤别离。
所有以前的一切都成了一生的追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多情总被无情伤,离别恨意衷断肠。
多情自古空留恨,欲把相思对月吟。
好梦由来最亦醒,泪影滴落若清零。
唯美古风散文(四):雨打落花殇夏去夏未远,秋来秋未央;纤陌红尘里,情缘恁绵长。
冥思愁千丈,雨打落花殇;忆念昨日情,一梦空痴狂。
落花的悲伤在秋日雨后表现的淋漓致尽,片片含愁凋零。
只有伤情的人才能读懂落花的叹息。
落花能够把自己的忧伤尽情的写在梦里,因为季节的轮换能够让她们重新演绎生命的美丽,而人生的青春,理想,幸福、流年……却是一张单程票,每一天都在上演着现场直播,无论对与错,幸福与痛苦,拥有或失去,都是一去不再复返,所以我想再完美的人生恐怕都会有一点点落寞吧。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带着瑕疵的,都曾期望今生的理想能够圆满,也力求圆满,而结局终将是天不遂人愿。
青春的苦涩是生活对人意志的一种磨练,长大后成了一笔不小的财富。
当你有过拥有,有过幸福,以前有过相濡以沫,以前有过风雨同舟,以前有过真心牵手,以前有过相约白头……。
可忽然有一天你失去这些,那时你才发现原先失去比得到要简单的多了。
-如若失去就让它失去,不再回忆,不再诠释,不再伤怀,不再幽怨……那就是读懂了人生的真正好处;若你一味的沉浸在痛苦的悲伤里,缠缠绕绕,浮浮沉沉,明明白命运、感情都是一个无解的方程,却苦苦的追寻着答案,就有点太徒劳了。
纤陌红尘的惆怅,留下一柳寒烟的迷茫,涉水囚渡,已模糊了昔日的模样,在寻寻觅觅中才发现心比黄花瘦,而答案,却是无聊的借口。
情,断了就断了,-就不要再刻意去踏断桥。
花,落了就落了,就不要再怀念姹紫嫣红。
事,忘了就忘了,就别再用回忆撕裂伤口。
黛玉-葬花,并没有将自己的落寞、伤感与惆怅一同埋葬掉。
人生如梦,仿若空中飘零的柳絮,再短暂也就应展现一季的繁华,若总是落寞,又怎能看到生命的完美而生命,本就应是完美的。
花落自有花开日,来年更娇艳!唯美古风散文(五):许己一世繁华兜兜转转里,我在紫陌红尘里捋一丝相思,化作我眼角的清泪,注入到微凉的笔尖,流淌在清凉的字里行间。
匆匆忙忙里,我为你洇一支素笔,泼文洒墨里记满了亦深亦浅你给我的春暖花开,暖我一生的薄情。
旋旋念念里,明眸里,红唇上,喃喃呓语出你以前为我盛开的一朵白莲,莲心向阳,莲叶葳蕤,莲花似梦。
以前,习惯将你忆起,忆起你给我的蒹葭苍苍,你的温柔臂膀,你的红尘作伴,如今,我愿自己给我一世繁华,对月低唱浅吟,对花梳妆盈盈。
烟火里,我撷一沃素土,在花绕栅栏处,纤手铲土,将花胚埋入土壤里,也将自己的一片素心安放在淡雅的那一刻。
期盼繁花盛开时的芬香满园,也静待落红归土时的淡然恬雅。
手捧芳土,将自己的情愫倾注其中,盼望着来年来那里也能成就一场繁华,而这场繁华,是自己创造的,不需要寄托其他,不需等待其他。
一个人,也能够在红尘里将一场繁华演绎得淋漓尽致,也能够将自己溢满的情感潇潇洒洒地释放。
越来越喜欢一个人独处,于竹楼远眺处,看晚霞似喝醉般,绯红的脸,安静地酣睡。
不在乎世人的异样,只想释放最真的自己。
感觉整片橘红的天,将自己紧紧的笼罩,就像是一场繁花盛开,只为我一个人绽放,簇拥着心,柔化了情。
我在浮生兜兜转转,只为追寻那一抹白雪初霁后的光亮,我在那段时光里寻寻觅觅,只为了将安放在你身上的心移离到红尘深处,锁上一份清幽。
我怀揣着炽热的心,寻走在广阔苍穹下,想象着三毛于我并肩,林徽因与我作伴,心便不再孤寂。
过往流年的韵脚里,是我拾掇不起的忧伤。
我也曾是一个为爱飞蛾扑火般的女子,我也曾是一个感慨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的多愁善感女子。
只是这一切,明明明白逝去如东水,还依然傻傻地痴情等待,等黄了思念,等瘦了执着。
如今回望里,才发现,自己痴痴地等待着别人给我一世繁华,最后只得到孤身葬花的结局。
于是,慢慢明白,有些东西,失去了,就让它如飘零的飞絮,心无所寄,心无所依的飘荡在茫茫的天空里。
有些东西,不必企求于他人,就像是弱水三千,我亦不需取一瓢,便也能够安然自若的游离期间。
我,只是万千繁华,红尘滚滚里一枚微乎其微的小女子。
但是即便如此,我仍能捻一朵菡萏为我填色,取满天繁星为我明亮双眸,摘满地的紫罗兰为我做裙摆。
我能够做到不争,不抢,但是,却无法做到蓬头垢面地苟延残喘。
只愿自己,能够在一米阳光里,三寸舞台上,演绎自己的精彩,无须喝彩,但是内心却也能丰盈。
无需期盼别人给你一场繁华盛宴,你自己,便能够给你自己一世的繁华,待繁华落尽,你不必失落。
因为,下一场繁华仍由你随时开启。
请问“最美好的时光遇到了最美好的你”这句话出自哪里
“最的时光遇到了最美好的你”这句自散文里面
【原句】在最美的时光中遇见你,没有早一也没有晚一步。
于千千万万人中遇见了你,爱上了你,这就是缘分吧。
【张爱玲的小说】“两个人于千万人中就这么遇见了,既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只是就这么遇见了,然后轻轻的道一声,哦,原来你也在这里。
求一篇200字左右的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读后感,一般水平就行,但不要网上随便找来的。
——第二十三回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此回写宝玉和众姐妹搬进了大观园。
二月二十二日,是红楼女儿国诞生日。
宝黛共读《西厢记》,两人用书中的妙词如“我是多愁多病身,你是倾国倾城貌”,相互调情说笑。
在花下的谈情说爱之乐,写得荡惑人心。
才子佳人谈情说爱的内容与今天的知识白领或有相似,而与棒棒背篓绝不相类。
(阿Q的谈爱与棒棒背篓似,一笑) 《牡丹亭》是明代汤显祖写的一本戏曲。
内容写闺中小姐杜丽娘单恋公子柳梦梅,害了相思病而死,后又复活与柳公子如愿成亲。
大观园内有戏院——梨香院,有12个女演员。
这一天在排戏,节目是《牡丹亭》。
林黛玉路过听见演戏音乐和唱词,有戏中杜丽娘的唱词“良辰美景奈何天……”,意思是丽娘见春色迷人的美景而思春伤春。
林黛玉用自己的体验来欣赏它,引起共鸣,伤心落泪。
警芳心,警,在这里是启动的意思,芳心,爱之心。
《牡丹亭》的唱词启动的黛玉的春心,所以有此伤感。
警芳心,女作家三毛对此深有体验。
她因红楼梦而警芳心,少女时就爱上了比她大数十岁的法国画家毕加索,后来又爱上了老朽民间诗人王洛宾。
某次从台湾万里迢迢来到新疆,亲登王门求爱被拒,回台后情思昏昏终至自杀。
无怪乎她生前要说红楼梦是妖书了。
(插入这段妙论,妙矣哉
) 《西厢》和《牡丹》都是表现才子佳人的爱情,虽经曲折而最后得以团圆。
这一回是写黛玉的梦想,希望自己能和宝玉成婚。
为后文的悲剧作反衬。
《红楼梦》,法译本作《闺中的梦想》,处处离不开梦。
可怜的闺中啊
这回有宝玉的四季即事诗,其“眼前春色梦中人”“梨花满地不闻莺”之句,都有味。
笔者读之忽来灵感,有仿作《冬夜即事》一首: 雨魂云梦更已深,厚被热毯睡未成;寂寂空屋唯有冷,漠漠庭院不闻莺; 毕生事业流年水,老困书斋怜无人;堪羡怡红有艳福,红楼读罢忧长存。
或者: 作品赏析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是前八十回中相当重要且经典的一回。
在此回中,世人往往多流连于宝黛读西厢,意蕴非凡,以为妙绝。
然而我却以为,牡丹亭艳曲警芳心,固然在意境之处不能比肩宝黛读西厢,但作为林黛玉心境的转折之处,在全书中很是关键。
当然,《红楼梦》不单单胜在情节环环紧扣,伏脉千里。
细腻的描写手法,也总是令人心折不已。
在黛玉听曲这一段中,曹公以生动细腻的笔触,完整描绘出了一幅在艺术欣赏中产生共鸣的画面。
因而,在下文里,我就想从情节和描写这两个方面对此处进行赏析。
从全书的关节来看,此处上衔读西厢,下接葬花,可谓是一个过渡。
如果说在宝黛读西厢,二人以“戏语”互定爱慕之心的时候,林黛玉尚对命运,对宝黛爱情抱有幻想的话,哭诉葬花词之时便是她清醒之时。
在风刀霜剑之下,岂有平安喜乐;春去春归,又岂能长久。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这样的悲叹,其实已跟爱情无关,而是黛玉对自身命运的感悟,是自作的诗谶。
这样的情怀,也是宝玉无法用爱情来慰藉或是弥补的,是一种壮烈的大绝望。
从哭唱葬花词后的每一日,都映照诗中所写,是“落花流水春去也”。
而黛玉的心境之所以有这样的变化,转折之处便在听牡丹亭这里。
“(黛玉)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
” 这戏词中的每一句都烙在了黛玉心里。
“你在幽闺自怜”正是“青灯照壁人初睡”,是“耿耿秋灯秋夜长”,是黛玉每一个不能寐的夜。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便是“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是大观园众女儿无法挽回的青春。
因而可以说若无此处听曲,便无下处葬花之词。
从读西厢,到赏牡丹亭,再到悲唱葬花词,层层推进,黛玉对命运的认识一步一步清晰起来。
这于花柳繁华之时的唱出的悲歌,哀乐相照,往往更令人痛心疾首。
从描写的方面来赏析,这段文字以“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引出下文。
这里有夹批说“妙法,必云不大喜看”,其实这正是欲扬先抑的起法。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作为艺术欣赏者的黛玉,对于《牡丹亭》并没有一个明确而成熟的期待视野。
下文道“偶然两句吹到耳内”,黛玉只不过“感慨缠绵”,留步细听而已。
当听到良辰美景一处,渐渐“点头自叹”、“心下自思”,脂批在这里有云“将进门便是知音”,可见黛玉已然入境。
待到“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等句,黛玉已由“心动神摇”到了“如痴如醉”的境地,这已经是艺术欣赏的高潮。
脂批评道:“情小姐故以情小姐词曲警之。
”黛玉和杜丽娘身世相仿,伤春的情感相通,对美好的青春都有惋惜,对爱情都有渴望,这正是绝佳的共鸣。
然而作者并没有在此停笔。
若是普通人,到这里不过尔尔,然而林黛玉自然是个艺术修养很高的女子,她联想到唐代崔涂的《旅怀》,南唐李煜的《浪淘沙》,又兼方才看到《西厢记》中的句子,“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
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把共鸣推到了极致。
从开始的“感慨缠绵”,到“点头自叹”再到“心痛神摇”、“如痴如醉”直到最后的“心痛神痴,眼中落泪”,这种欣赏是十分主观的感悟,情感逐步渗入,最终情景交融,物我两忘。
再联系到黛玉后来据此做出的葬花词,从欣赏到创作,这不就是艺术欣赏的最高境界吗
由此再论意境上,王国维论元杂剧的意境时曾说:“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
”若说红楼史上,宝琴抱梅,湘云醉卧的画面令人魂牵梦萦,那么请试想,一位方处在最美好的青春之时的少女,如痴如醉坐于山石上听曲落泪,不也是一幅令人难忘的画面
况且,庚辰本本回后有脂评道:“……曲曲折折写来,令观者亦技难持,况瘦怯怯之弱女乎
”度黛玉听曲之情,观者亦不忍,这正是景情俱佳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