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文学作品中用路来比人生之旅
莫怀成的散文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
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
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我说:“走大路。
”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法师 魔法力,智力与攻击的关系?
1智力=1魔法力+1魔御力+1手技,1运气=1手技+1\\\/2回避率 魔法攻击计算公式:魔法攻击值=(魔法力*0.8+运气\\\/4)\\\/25*技能攻击力。
攻击技能的熟练度决定了发挥最大攻击的概率,很多人说与运气有关是谬论。
由此可知,魔法力的大小只与智力有关。
对攻击值的影响,智力也比运气大得多,基本上1智力=4运气。
个人认为 智力重要 买装备 最好买+智力加的多的
初一期中考试作文
8.阅读答题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
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____(打 落 敲)下来,我用石板一____(挡 近 拦 迎),教鞭轻轻地____(敲 打 抽)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
(1)从括号中选词填空。
(2)“狡猾”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不正确的 [ ] A.是贬义词 B.是贬义褒用,调皮、机灵的意思。
C.去掉“狡猾”,文章表达显得平淡。
D.“狡猾”用在文中,形象地表现了一个淘气的孩子对老师的理解和爱戴。
(3)这段的中心句是 [ ] A.第一句 B.最后一句 C.她爱我们 D.她也笑了 (4)这一段描述的主要事件是 [ ] A.蔡老师有一次打我的情景。
B.蔡老师对学生假愠真爱的情景。
C.“我”在课堂上的玩劣。
D.课堂上的笑声。
(5)“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中的“这一点”指的是____。
(6)写“她从来不打骂我们”却选择了打我的事例,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____。
(7)文中加粗的词可以去掉吗
为什么
____。
(8)本段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____。
三、判断题(18分) 1.判断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则打“×” (1)《散步》选自《南京日报》作者是莫怀成。
( ) (2)《金黄的大斗笠》选自《中国青年报》作者是高风。
( ) (3)《散步》表述了祖孙三代人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
( ) (4)《金黄的大斗笠》描绘一幅风雨图,图画中贮满生活的欢乐,纯真的童心。
( ) (5)《散步》的感情基调是欢愉、深沉的。
( ) (6)《金黄的大斗笠》是一篇写景散文,其中多处描写采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
( ) 2.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则打“×” (1)本文的叙事线索是“背影”,朴实的语言中饱含深情。
( ) (2)作者把父亲的背影写得很精彩,使人读了既感到亲切,又获得美的享受。
( ) (3)文中两次出现“聪明”一词,其实都是反语,是对自己当时没有理解父爱的反嘲和自责。
( ) (4)全文共写了三次父亲的背影:一次是父亲过铁道爬月台买橘子的背影,一次是买橘子之后,父子话别后混入人群的背影,还有一次是作者在晶莹的泪光中,浮现出的肥胖、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 ) 3.下列与所给例句表达方式相同的句子是 [ ] 例句:那里有金黄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A.它抱住每一棵它遇到的树,用力摇,摇得叶子哗哗响。
B.笑声冲出银线织的雨帘,笑声掀动金黄的大斗笠。
C.这南方初春的田野
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D.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四、阅读答题(20分) ①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②可别恼。
③看,像____,像____,像____,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④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⑤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⑥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⑦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这幅春雨图,抓住了春雨的____和____特点。
2.文中空缺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是____、____、____,运用了____和____两种修辞手法,分别从春雨的____、____、____三个侧面来描绘。
3.“可别恼”一句,“恼”的是____;“别恼”是因为____。
4.作者写春雨的特征,写春雨中特有的景象,着力渲染了一种____的氛围。
五、作文(22分) 题目:《我的书包》 要求:(1)要写得清楚、明白;(2)不少于600字。
期中考试卷(参考答案) 一、9.(1)C (2)A 二、1.(1)小国旗 字帖 好像 (2)老朋友 课本 好像 2.(1)本体是春风 喻体是母亲的手 作用是体现春风温和的特征 (2)本体是野花 喻体是眼睛、星星 作用是不但写出了铺满原野的草花之多,而且描绘出闪闪发光轻轻摆动的野花形态之美。
3.(1)C (2)D (3)A 4.(1)C (2) D 5.D 6.B 7.C 8. (1)落 迎 敲 (2)A (3)C (4)B (5)她爱我们 (6)为了更好地说明蔡老师是一个热爱学生,温柔慈爱的人 (7)不能,因为去掉后不能准确地表现蔡老师温柔慈爱的性格和爱学生的感情 (8)记叙、描写、议论 三、1.(1)×(2)×(3)√(4)√(5)√(6)√ 2.(1) √ (2)(3)√(4)× 3.C 四、1.细密、轻盈 2.牛毛、花针、细丝,比喻,排比,紧密、闭光、细长 3.一下就是三两天;春雨的可爱 4.安静和平
请谁能告诉我有关7年级政治期中的复习题啊
8.阅读答题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
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____(打 落 敲)下来,我用石板一____(挡 近 拦 迎),教鞭轻轻地____(敲 打 抽)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
(1)从括号中选词填空。
(2)“狡猾”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不正确的 [ ] A.是贬义词 B.是贬义褒用,调皮、机灵的意思。
C.去掉“狡猾”,文章表达显得平淡。
D.“狡猾”用在文中,形象地表现了一个淘气的孩子对老师的理解和爱戴。
(3)这段的中心句是 [ ] A.第一句 B.最后一句 C.她爱我们 D.她也笑了 (4)这一段描述的主要事件是 [ ] A.蔡老师有一次打我的情景。
B.蔡老师对学生假愠真爱的情景。
C.“我”在课堂上的玩劣。
D.课堂上的笑声。
(5)“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中的“这一点”指的是____。
(6)写“她从来不打骂我们”却选择了打我的事例,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____。
(7)文中加粗的词可以去掉吗
为什么
____。
(8)本段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____。
三、判断题(18分) 1.判断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则打“×” (1)《散步》选自《南京日报》作者是莫怀成。
( ) (2)《金黄的大斗笠》选自《中国青年报》作者是高风。
( ) (3)《散步》表述了祖孙三代人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
( ) (4)《金黄的大斗笠》描绘一幅风雨图,图画中贮满生活的欢乐,纯真的童心。
( ) (5)《散步》的感情基调是欢愉、深沉的。
( ) (6)《金黄的大斗笠》是一篇写景散文,其中多处描写采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
( ) 2.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则打“×” (1)本文的叙事线索是“背影”,朴实的语言中饱含深情。
( ) (2)作者把父亲的背影写得很精彩,使人读了既感到亲切,又获得美的享受。
( ) (3)文中两次出现“聪明”一词,其实都是反语,是对自己当时没有理解父爱的反嘲和自责。
( ) (4)全文共写了三次父亲的背影:一次是父亲过铁道爬月台买橘子的背影,一次是买橘子之后,父子话别后混入人群的背影,还有一次是作者在晶莹的泪光中,浮现出的肥胖、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 ) 3.下列与所给例句表达方式相同的句子是 [ ] 例句:那里有金黄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A.它抱住每一棵它遇到的树,用力摇,摇得叶子哗哗响。
B.笑声冲出银线织的雨帘,笑声掀动金黄的大斗笠。
C.这南方初春的田野
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D.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四、阅读答题(20分) ①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②可别恼。
③看,像____,像____,像____,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④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⑤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⑥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⑦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这幅春雨图,抓住了春雨的____和____特点。
2.文中空缺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是____、____、____,运用了____和____两种修辞手法,分别从春雨的____、____、____三个侧面来描绘。
3.“可别恼”一句,“恼”的是____;“别恼”是因为____。
4.作者写春雨的特征,写春雨中特有的景象,着力渲染了一种____的氛围。
五、作文(22分) 题目:《我的书包》 要求:(1)要写得清楚、明白;(2)不少于600字。
期中考试卷(参考答案) 一、9.(1)C (2)A 二、1.(1)小国旗 字帖 好像 (2)老朋友 课本 好像 2.(1)本体是春风 喻体是母亲的手 作用是体现春风温和的特征 (2)本体是野花 喻体是眼睛、星星 作用是不但写出了铺满原野的草花之多,而且描绘出闪闪发光轻轻摆动的野花形态之美。
3.(1)C (2)D (3)A 4.(1)C (2) D 5.D 6.B 7.C 8. (1)落 迎 敲 (2)A (3)C (4)B (5)她爱我们 (6)为了更好地说明蔡老师是一个热爱学生,温柔慈爱的人 (7)不能,因为去掉后不能准确地表现蔡老师温柔慈爱的性格和爱学生的感情 (8)记叙、描写、议论 三、1.(1)×(2)×(3)√(4)√(5)√(6)√ 2.(1) √ (2)(3)√(4)× 3.C 四、1.细密、轻盈 2.牛毛、花针、细丝,比喻,排比,紧密、闭光、细长 3.一下就是三两天;春雨的可爱 4.安静和平
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期中考卷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期中考试卷 一、选择题(20分) 1.词中加粗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 A.惩罚(ch6ng) 征发(zh5ng) 哽咽(g7ng) B.宛转(w3n) 字帖(ti7) 温和(h6) C.祈祷(q0) 诧异(ch4) 踱(du4) 2.作者通过多种感觉器官的感受来描写景物,说出下边语句是从什么角度来描绘景物特点。
(1)“我踏着软绵绵的沙滩,沿着海边,慢慢地向前走去。
”这句话是从____角度来描绘的。
(2)“(海水)发出温柔的刷刷声。
”这句话是从____的角度来描绘的。
(3)“晚来的晚风,清新而又凉爽。
”这句话是从____的角度来描绘的。
(4)“空气中飘荡着一种大海和田禾相混合的香味。
”这句话是从____的角度来描绘的。
3.“Ade,我的蟋蟀们
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句中作者用了两个德语单词,其用意是 [ ] A.表现少年鲁迅很有学问。
B.表现少年鲁迅对蟋蟀、覆盆子和木莲的喜爱依恋之情。
C.表现少年鲁迅天真活泼的性格。
D.既可增加文章的趣味,又表现出儿童的稚气及对百草园的依恋和无可奈何之心境。
4.选择正确答案 (1)鲁迅为什么说百草园是他少年时的“乐园”
[ ] A.园内丰富多彩的自然景物可以吸引儿童去观察、发现、探索其中的奥妙。
B.园内景物优美有趣,比三味书屋好玩得多。
C.在百草园里,能自由快乐地生活,用比照的方法表达对束缚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封建教育制度的不满。
(2)少年鲁迅为什么厌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 ] A.当时鲁迅年纪小,不懂得学习的重要,觉得学习限制了他玩的自由。
B.先生让学生死记硬背,枯燥无味,还用打手心、罚跪来体罚学生,使少年鲁迅十分反感。
C.封建的教学方式和内容不符合儿童的求知心理,并束缚、毒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5.下列句中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响晴:天空晴朗无云。
B.……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
安适:安静而舒适。
C.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向上看。
澄清:清亮,杂质极少。
D.……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空灵:透明的,什么都没有。
6.画出下列句子中的副词,并说明各表示什么
(1)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
(2)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
(3)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
(4)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
7.选择正确答案。
(1)对课文内容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全文处处突出济南冬天的特点——晴和暖。
B.文中重点写人们的活动。
C.文中重点写了各种景物——阳光、小山、白雪、绿水等。
D.作者写北平的多风和伦敦的多雾,反衬了济南冬天的风少且小和天气的响晴。
(2)作者称冬天是“慈祥的”下面对这一说法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 A.因为冬天和蔼可亲。
B.这是拟人的写法。
C.用“慈祥”来写济南冬天的阳光。
D.用“慈祥”写出济南冬天的温暖。
(3)对“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迫切盼望春天。
B.不希望别的一切。
C.盼望春天早点到来。
D.表现人们的喜爱和满足,赞美冬天的美好。
8.对下面句中副词辨识准确的一项是 [ ]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A.都像 B.一切都 C.都刚 D.都刚了 9.选择正确句意 (1)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
[ ] A.表现小弗郎士的厌学心理。
B.表现小弗郎士是个经常逃学的孩子。
C.表现小弗郎士贪玩的特点。
(2)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 [ ] A.表现小弗郎士对普鲁士兵人憎恨。
B.表现小弗郎士的心理有了变化。
C.表现小弗郎士成为了一个爱国的孩子。
二、填空题(20分) 1.写出下列比喻句的本体、喻体和比喻词语 (1)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喻体____ 本体____ 比喻词语____ (2)我这些课本,法语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
喻体____ 本体____ 比喻词语____ 2.按要求答题。
(1)“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本体是____ 喻体是____ 作用是____ (2)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本体是____ 喻体是____ 作用是____ 3.为下列句中加粗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1)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 ] A.比喻做准备工作。
B.造酒的发酵过程。
C.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2)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 ] A.山被照得亮起来了。
B.草木萌发山色新。
C.积雪融化山湿润。
D.山得春雨,明朗润泽。
(3)抖搂抖搂精神。
[ ] A.振作 B.抖动 C.活动 D.振动、抖动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 ] (1)我的老师是多么____、多么____、多么____、多么____的人啊
A.温柔 慈祥 公平 高大 B.温存 慈祥 公正 伟大 C.温柔 慈爱 公平 伟大 D.温存 慈爱 公正 高大 (2)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____;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____的支持
[ ] A.平凡 巨大 B.平凡 莫大 C.平常 巨大 D.平常 莫大 5.下列语句,运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句是 [ ] A.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
B.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
C.那时的我,真好像死了父亲似的那么悲伤。
D.蔡老师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
6.下列四句中,加粗词的词义有变化的一项是 [ ] A.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
B.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C.她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
D.一个孩子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
7.本文选取的主要生活片断的记叙顺序是 [ ] A.时间先后的顺序 B.地点转移的顺序 C.感情步步加深的顺序 D.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 8.阅读答题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
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____(打 落 敲)下来,我用石板一____(挡 近 拦 迎),教鞭轻轻地____(敲 打 抽)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
(1)从括号中选词填空。
(2)“狡猾”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不正确的 [ ] A.是贬义词 B.是贬义褒用,调皮、机灵的意思。
C.去掉“狡猾”,文章表达显得平淡。
D.“狡猾”用在文中,形象地表现了一个淘气的孩子对老师的理解和爱戴。
(3)这段的中心句是 [ ] A.第一句 B.最后一句 C.她爱我们 D.她也笑了 (4)这一段描述的主要事件是 [ ] A.蔡老师有一次打我的情景。
B.蔡老师对学生假愠真爱的情景。
C.“我”在课堂上的玩劣。
D.课堂上的笑声。
(5)“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中的“这一点”指的是____。
(6)写“她从来不打骂我们”却选择了打我的事例,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____。
(7)文中加粗的词可以去掉吗
为什么
____。
(8)本段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____。
三、判断题(18分) 1.判断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则打“×” (1)《散步》选自《南京日报》作者是莫怀成。
( ) (2)《金黄的大斗笠》选自《中国青年报》作者是高风。
( ) (3)《散步》表述了祖孙三代人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
( ) (4)《金黄的大斗笠》描绘一幅风雨图,图画中贮满生活的欢乐,纯真的童心。
( ) (5)《散步》的感情基调是欢愉、深沉的。
( ) (6)《金黄的大斗笠》是一篇写景散文,其中多处描写采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
( ) 2.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则打“×” (1)本文的叙事线索是“背影”,朴实的语言中饱含深情。
( ) (2)作者把父亲的背影写得很精彩,使人读了既感到亲切,又获得美的享受。
( ) (3)文中两次出现“聪明”一词,其实都是反语,是对自己当时没有理解父爱的反嘲和自责。
( ) (4)全文共写了三次父亲的背影:一次是父亲过铁道爬月台买橘子的背影,一次是买橘子之后,父子话别后混入人群的背影,还有一次是作者在晶莹的泪光中,浮现出的肥胖、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 ) 3.下列与所给例句表达方式相同的句子是 [ ] 例句:那里有金黄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A.它抱住每一棵它遇到的树,用力摇,摇得叶子哗哗响。
B.笑声冲出银线织的雨帘,笑声掀动金黄的大斗笠。
C.这南方初春的田野
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D.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四、阅读答题(20分) ①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②可别恼。
③看,像____,像____,像____,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④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⑤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⑥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⑦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这幅春雨图,抓住了春雨的____和____特点。
2.文中空缺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是____、____、____,运用了____和____两种修辞手法,分别从春雨的____、____、____三个侧面来描绘。
3.“可别恼”一句,“恼”的是____;“别恼”是因为____。
4.作者写春雨的特征,写春雨中特有的景象,着力渲染了一种____的氛围。
五、作文(22分) 题目:《我的书包》 要求:(1)要写得清楚、明白;(2)不少于600字。
期中考试卷(参考答案) 一、1.C 2.(1)触觉 (2)听觉 (3)嗅觉、触角 (4)嗅觉 3.D 4.(1)C (2)C 5.D 6.(1)单单,限定动作或事物在极小的范围内;也,在此表示强调。
(2)特别,程度副词,在此表示超出一般的意思 (3)也许,表示不肯定的语气 (4)好像,表示状态;忽然,表示事物或动作,变化来得突然而又出人意料。
7.(1)B (2)A (3)D 8.C 9.(1)C (2)A 二、1.(1)小国旗 字帖 好像 (2)老朋友 课本 好像 2.(1)本体是春风 喻体是母亲的手 作用是体现春风温和的特征 (2)本体是野花 喻体是眼睛、星星 作用是不但写出了铺满原野的草花之多,而且描绘出闪闪发光轻轻摆动的野花形态之美。
3.(1)C (2)D (3)A 4.(1)C (2) D 5.D 6.B 7.C 8. (1)落 迎 敲 (2)A (3)C (4)B (5)她爱我们 (6)为了更好地说明蔡老师是一个热爱学生,温柔慈爱的人 (7)不能,因为去掉后不能准确地表现蔡老师温柔慈爱的性格和爱学生的感情 (8)记叙、描写、议论 三、1.(1)×(2)×(3)√(4)√(5)√(6)√ 2.(1) √ (2)(3)√(4)× 3.C 四、1.细密、轻盈 2.牛毛、花针、细丝,比喻,排比,紧密、闭光、细长 3.一下就是三两天;春雨的可爱 4.安静和平 五、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