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 赞美"榴莲"的句子有哪些
【第1句】: 榴莲果肉含有多种维生素,营养丰富,香味独特,具有“水果之王”的美称。
【第2句】: 一听到榴莲,有的人可能会说它臭如猫屎,不堪如鼻;而有些人却觉得又香又甜。它的外形是椭圆的,酷似西瓜,但表面却布满了尖锥般坚硬的“钢刺”,时刻警戒着那些对它垂涎三尺的动物们。
【第3句】: 榴莲好香啊,吃起来就像吃冰激凌一样,爽滑清凉。
【第4句】: 榴莲为卵圆球形,一般重约二公斤,外面是木质状硬壳,内分数房,每房有三、四粒如蛋黄大小的种子,共有十至十五枚,种子外面裹一层软膏就是果肉,为乳黄色。味道甜而喷香。
【第5句】: 你悄悄地走来,走进果园,就会看到许许多多成熟的果子,心形似的桃子、竹子似的甘蔗、海胆似的榴莲,旁边还有扇子似的三叶草,如果你爬到树上,摘一颗果子,咬一口,酸甜可口。
【第6句】: 我最爱吃的就是榴莲了,可能说起她,有人就隐隐约约地闻到一股臭味,可是你别怕,这榴莲吃起来那叫一个香。
【第7句】: 拨开榴莲的壳,你们就可以看到那黄澄澄,金灿灿的果肉。那果肉有大有小,各自躲在一角,互不关联,整整齐齐,像是有人指挥似的。我抓起一个,咬一口,软绵绵的,甜滋滋的,含在嘴里,一会儿就化了,真像是棉花糖,让人越吃越爱吃!
【第8句】: 榴莲具有“水果之王“的美称。它的周身都是宝,用它的果壳熬骨头汤,是上等的滋补品。它具有滋阴强壮、疏风清热、利胆退黄、杀虫止痒、滋补身体的功效。
【第9句】: 经过了很长时间,我又有一个新的发现,只要是榴莲,它的果肉绝对是不多不少,正正好好的五个瓣,而且还具有丰富的维生素和人体不可缺少的各种微量元素。
【第10句】: 榴莲的味道,那是好吃得不能再好吃了。取一块果肉,放进嘴里,滑溜溜的,果肉在舌头上触来触去,又柔软又细腻。它甜里相透,叫人越吃越爱吃,越吃越想吃。
【第11句】: 榴莲的营养十分丰富,果肉中含有大量淀粉、糖、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还含有维生素b【第1句】:b【第2句】:c等多种维生素以及钙、铁、镁、磷、锌等丰富的矿物质,是一种营养密度高且均衡的热带水果。
【第12句】: 榴莲全身都是宝,果核可煮和烤着吃,味道象煮得半熟的甜薯,煮榴莲的水能治疗皮肤敏感性的疮痒。
【第13句】: 读书就像吃榴莲一样,会吃的人感觉很香,不会吃的人却越吃越想吐。
【第14句】: 传说中国古代明朝的时期,航海舰队到达今东南亚,品尝当地特产果实时,郑和对这种水果大为赞赏,然而果实只能一年一熟,故命名留恋,后人取其谐音,称作榴莲。
【第15句】: 榴莲性热,可以活血散寒,缓解痛经,特别适合受痛经困扰的女性食用;它还能改善腹部寒凉的症状,可以促使体温上升,是寒性体质者的理想补品。
【第2句】: 如何用“榴莲”形容人
【第1句】: 我对他就像是对于榴莲一般,在有很多方面我很爱他,但在有些方面,我很讨厌他。
【第2句】: 他就像是榴莲一般,虽然外表有很多刺、也很臭,但他的内在的品质到是非常美好的,总之,我倒是很喜欢与这样的朋友交心。
【第3句】: 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看起来很瘦,但是浑身是肌肉。
【第4句】: 他们有很多共同的恶劣爱好,真是臭味相投。
【第5句】: 喜欢的逆来顺受,不喜欢的连呼吸都讨厌!
【第6句】: 不懂你的人,他们看到的只是你坚硬的外表以及古怪的脾气,若是走进你心里,就会发现,你的内心,是那样鲜甜,纯美。
【第7句】: 他这个人很有性格特点,一般的陌生人对他就是要么喜欢、要么讨厌。
【第1句】: 拼音:
liú lián
【第2句】: 释义:
植物名。木棉科流连属,常绿乔木。叶互生,叶背有鳞片。三至四月开花,八至九月结果。果实亦称为「榴连」,呈圆球形或长椭圆形,表面有许多硬刺。果肉嫩甜,似冰淇淋,但带有一股特殊的臭味。原产于南洋群岛。我国广东、海南岛也栽种过,但因气候不适宜,故未长出可食用的果实。或作「榴连」、「榴莲」。
【第3句】: 例句:
(1)我虽然是个安徽人,但我却很喜欢吃榴莲。
(2)榴莲是一种很有营养的水果,我们不能单单从它物理特点来评价它。
(3)榴莲是一种热带水果,深居内陆的安徽人真的有很多人没有吃过,现在这个时代还 好了,但是我很多爷爷奶奶们真的没有见过。
【第3句】: 赞美榴莲的诗句有哪些
【第1句】:《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王质 何药能医肠九回, 榴莲不似蜀当归。
却簪征帽解戎衣, 泪下猿声巴峡里。 眼荒鸥碛楚江涯, 梦魂只傍故人飞。
【第2句】:水调歌头 (陈楠) 夺取天机妙,夜半看辰杓。一些珠露,阿谁运倒稻花头。
便向此时采取,宛如碧莲合蕊,滴破玉池秋。万籁风初起,明月一沙鸥。
紫河车,乘赤凤,入琼楼。谓之玉汞,与铅与土正相投。
五气三花聚顶,吹著自然真火,炼得似红榴。十月胎仙出,雷电送金虬。
【第3句】:南歌子 (刘仲尹) 榴破猩肌血,萱开凤尾黄。旧间风簟雪肌凉。
一枕浓香。魂梦到巫阳。
云ш描瑶草,莲腮洗玉浆。碧梧深院小藤床。
此意一江春水正难量。 【第4句】:隔浦莲 水槛对雨 (钱应庚) 绯榴开满露井。
竹映琅*莹。幔卷方池雨,微微落飞檐影。
荷盖擎万柄。明妆靓。
浪破鱼吹镜。翠禽并。
梅风乍起,桃笙微带新润。潇湘旧梦,唤我绿蓑归兴。
凭遍阑干暗自省。人静。
夕阳移下清景。 王质(1135年——1189年),字景文,号雪山,兴国军阳辛里(今阳新龙港镇阳辛村)人,南宋高宗、孝宗时期著名经学家、诗人、文学家。
王质少年聪颖好学,23岁那年,进入宋朝最高学府——太学学习。他博通经史,文思敏捷,才华横溢,与九江王阮齐名,深受中书舍人张孝祥父子器重。
1160年,考取一甲进士,高宗召试馆职,未到任。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御史中丞汪澈出任荆襄宣谕使,次年枢密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