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 十一课画杨桃找出里面的好句子
好句: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画杨桃
作者:岑桑
我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父亲开始教我画画。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有一次学校上图画课,老师把两个杨桃摆在讲桌上,要同学们画。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有几个同学看见了,却哈哈大笑起来。
“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半晌,他又问道:“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么?”
“好—笑!”有几个同学抢着答道,同时发出嘻嘻的笑声。
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他对第一个坐下的同学说:“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
“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好,下一个。”
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颜悦色地说:“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的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第2句】: 画杨桃中老师的话可以用一句怎样的诗句来概括
画杨桃中老师的话可以用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一句诗来概括: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同学之所以嘲笑主角,说画的不像,是因为他们跟主角坐的位置,看的角度不同。画杨桃我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父亲开始教我画画。
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有一次学校上图画课,老师把两个杨桃摆在讲桌上,要同学们画。
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
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画杨桃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有几个同学看见了,却哈哈大笑起来。"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画杨桃"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它像什么?""像五角星!"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
半晌,他又问道:"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么?""好-笑!"有几个同学抢着答道,同时发出嘻嘻的笑声。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
他对第一个坐下的同学说:"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不……像。""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
""好,下一个。"画杨桃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颜悦色地说:"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
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的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
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
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的是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
"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看问题或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凭空想象,要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要轻下结论。
【第3句】: 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结果作文
今天,我无意中看了一幅漫画,画上画了两个人,正指着地上的有一个像6又像9的数字在争论。
我看完之后想:这不是跟古诗中的《题诗林壁》一样的道理吗?《题诗林壁》中作者把庐山上下左右全看了一次,每次看都像不同的东西,最后就写下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一句。如果画中的两个人互相交换一个角度来看的话,他俩也就知道对方看到了什么喽!又拿《画杨桃》这篇课文来说吧。
小作者在一次美术课中把杨桃画成了一颗星,因为小作者就坐在杨桃的对面。他把画交给老师时,被别的同学看到了,笑他笨,可老师让班上的同学一个个地坐在作者的位置上去看杨桃,他们见到的跟作者的画上是一样的。
通过这些事例,我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也可以说是明白了一个道理吧:看一个东西要多方面去观察,不要只在一个角度上看东西,假如桌上只有半杯水,有的人看见了很开心,但有的人见了会很伤心。如果都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一件事物,得出来的结果就越多,就有更多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