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篇一
1、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基础薄弱。
监督管理不力,缺乏严格的生产技术标准、检验检测制度和监督机制,致使不合格的农产品进入市场。2、3、4、农产品生产还不能完全做到标准化、规范化。产地环境受到污染 社会诚信的缺失
一些农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不按规定进行生产和经营,只图经济利益,不顾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难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如农产品中掺杂使假,甚至掺进有害物质,影响农产品品质和人身健康。
5、一些地区存在地区保护主义,对市场监管不力。
流通环节基础设施薄弱,市场交易和运行方式原始,检测检验手段落后,在食品加工行业中,卫生条件差,不按照标准执行,随意增加添加剂等人为因素盛行。6、1、确定我国未来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改革方向 ☆☆☆☆ 卫生安全状况不理想。
(1)改革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机构(2)转变农业科研重点
(3)建立高效的食物安全预警系统(4)推广农产品产地标签制度
2、加快我国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
(1)提高农业标准化意识,培养全新的的理念
(2)制定农业标准化发展规划,加快制定和修改农业标准(3)完善农业标准化机构,加强对农产品质量的监管
乡镇机构改革☆☆☆☆☆
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政权组织,是党在农村的战斗堡垒,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乡镇机构是执行党和国家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最前沿的一支队伍。乡镇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政权的稳定,关系到农业经济社会发展和小康建设的步伐。随着我国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以及《行政许可法》的实施,目前乡镇机构的设置已很难适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民主制度建设的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民主法治建设步伐的加快,以及农村税费改革的因素,乡镇职能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一些矛盾凸显而出。主要表现在,政府职能削弱,事权、责权却无限增大,人权、财权不但弱化。通俗的说,“有油水”的事上边都收回去了,但收回去的只有人权、财权,事权、责权仍在乡镇,有了成绩是上边业务单位的,除了问题永远是乡镇的不是。
当前乡镇机构改革的趋势 ☆☆☆☆
政府职能已逐渐由“抓事务、抓税收”向“抓产业、抓服务”上转移,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实现“小政府、大服务”的机制,按照“精简、便民、技能”的原则,着力构建为民服务的新机构。对行政机构实行“三定”方案
一是定职能,确定行政机构的职能就是“十六字”方针:执行政策、发展经济、搞好服务、社会稳定。
二是定机构,将行政机构划为四个办公室:综合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
三是定人员,根据各个办公室的工作性质、业务量的大小,配备相应合理的人员职数。
打造服务型政府 推进乡镇职能转变工作☆☆☆☆☆
一、依据产业特色,合理设置机构
二、强化技能培训,力促干部转型。☆☆☆ 育才选才厉才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乡镇干部队伍,既是适应乡镇职能转变和提高执政能力的迫切需要,又是推进乡镇改革的重要前提。面对在发展农村经济过程中干部素质和能力不适应的问题,我们制定出台了有关培养技能服务乡镇干部,建设技能服务型乡镇政府的实施办法,把干部培训作为乡镇职能转变工作的重中之重。
1、整合培训资源,筹措培训资金,有计划分层次的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农村政策法规、市场经济知识的培训。☆☆☆☆
2、编写实用技术手册。组织涉农部门专业技术人员编写了《乡镇干部实用技术手册》,乡镇干部人手一册。
3、组织开展了以农牧、林果、水利、财税、司法、劳务、人口与计划生育七个比赛项目为重点的乡镇干部服务技能“大比武”活动。☆☆☆4、5、三、坚持上下联动,优化干部资源。乡镇职能转变涉及到方方面面利益和关系的调整,必须统筹考虑。
四、创新工作模式,完善服务机制。积极理顺工作运行机制,推行“集中式办公,窗口式服务”,工作模式由“分散服务”向“集中服务”转变。1、2、3、4、建立区域服务网络。“一窗受理,部门联动”。设立村级“为民服务站” 实施每周3+x工作制度。区直部门服务范围延伸。建立以考促学制度。考核 实行干部服务技能特长公开制。
5、6、配套出台相应制度 完善考核机制
五、转移工作重心,促进经济发展 ☆☆☆☆
1、在产业建设上下功夫。突出区域特色,为农民群众制定切实可行的产业发展规划,按照“企业+基地+农行”的模式,实行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使全区农业支柱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贯彻执行 评分标准:要点齐全
格式要求
行文结构
评分公式:结构分+要点分-其他扣分
常见公文形式
一、归纳概括题型
(一)会议纪要 ☆☆☆☆
重点 一般分为三个部分 :标题、正文、落款。
1、标题。标题一般为《会议纪要》,或者前面加上机构名称或者时间。如《培训部19日会议纪要》;
2、正文。正文(空两格)包括:
(1)具体情况介绍。包括召开会议的时间,主持者或者地点等。(2)会议认为。包括会议上提出的一些问题、现状等
(3)会议强调。将会议中的重点内容进行强调。(2)(3)合并在一起(4)会议要求,会议决定,会议的具体精神,也就是召开会议的目的,以及会议的决策(有事有,有时没有)。按照“一要”“二要”的逻辑顺序写出来。☆☆☆
(5)落款。包括参加会议人员的名单及日期
汇报纲要
1、汇报纲要一般分为三个部分:标题、正文、落款。
2、正文。大体上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前言,二是主体。前言主要介绍汇报的目的、原因或者概括工作的总体情况,得到有关结论等;主题部分介绍具体情况、主要成绩、存在的问题、工作经验、下一步打算等。正文的格式没有统一的要求,3、落款。汇报单位的名称可放在标题下面,也可以放在文末,与成文时间并行。
情况反映☆☆☆☆
重点:概括现状、提出问题原因、提出解决措施。
情况没有严格的格式,有的时候可以直接写。有的时候分为标题、正文、落款三个部分
1、标题。标题一般为《情况反映》、《关于 的情况反映》、《某某部门关于什么情况的情况反映》
2、正文。称呼,具体看向那个部门反映情况;基本按照概括现状、提出问题、影响(消极、积极),原因究其原因、提出对策
3、落款
整改通知
重点 一般分为三个部分:标题、正文、落款。
1、2、标题。标题一般为《整改通知书》
正文。正文包括(1)称呼,也就是整改通知下发的单位;(2)下发整改通知书的原因;(3)下发整改通知书的依据、条例、规定;(4)明确的整改要求;(5)惩罚规定(类似与行政命令
3、落款。落款为发文单位的名称,以及发文时间。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篇二
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情况
1、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情况。全市现有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构23个,其中市级1个,县市区级12个,乡级10个,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市级4人,县市区级21人,乡级20人。现有农业执法机构13个,其中市级1个,县市区级12个,在编执法人员85人,未在编执法人员183人,现有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45个,其中市级1个,县市区级12个,乡级10个,农产品批发市场1个,超市、企业及农产品生产基地23个,共有检测人员89人。
2、“三品一标”情况。到目前为止,全市无公害农产品认定面积达到378万亩,获得“三品”认证的产品达183个,参加认证的企业106家,其中无公害农产品98个,面积278万亩,绿色食品80个,面积120万亩,有机食品5个,面积10万亩,地理标志产品8个。
3、种植业生产情况。粮食是我市的主导产业,年播种面积850万亩左右,总产330余万吨。柑桔是我市的优势产业,面积90万亩,年产量最高达35万吨。全市现有茶叶面积9万亩,年产量4374吨,蔬菜播种面积137万亩,总产237万吨,总产值21亿元,其中城市专业菜地面积4万亩,商品菜地10万亩,面积达1000亩以上的蔬菜生产基地发展到23个。
4、农产品加工企业情况。全市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4199
家,年总产值136亿元,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31家,市级龙头企业133家,产值达5000万元的企业26家,过亿元的8家,过10亿元的1家。
5、农资生产企业、经营门店情况。全市目前有化肥生产企业26家,年生产量6万吨,有农药生产厂家4家,有农药、化肥、种子经营门店2312家,经营品种上万种。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篇三
五、防控污染提升农产品质量的供应链管理
所谓现代农产品供应链,是以超市为龙头,由连锁超市、农产品供应商、供应商的直属农场和协作生产农户为主要参与者的农产品供应链。
由于农产品供应链的链条长,由超市经营农产品,进而实现基地建设,不仅有助于节约交易成本,而且在目前有关部门对农业环境污染立法不完善和执行难的制度空间下,可以把源于消费者对优质安全农产品的需要转化为利益动力,传递到整个供应链体系中,利用“优质优价”的机制,实现对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者的激励。同时还可以排除价格信号“失真变形”等问题,探索一条借助超市等企业运用“看得见的手”的制度因素,来治理农业环境污染问题的路子,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救火式防治模式,从根本上实现我国农业环境健康、食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目标,为发展现代农业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在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方面,今后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充分重视超市作为现代农产品供应链在提高食品质量安全和防治农业环境污染的积极作用,努力倡导超市零售业态的发展,特别是大型连锁超市的大力发展。
2.鼓励超市等供应链关键节点组织按照“一体化”经营模式进行联结,发展“超市农业”,建立比较稳定的有数量品质标准的产品供求关系;鼓励在农户与公司之间采用合同生产等契约模式,使农产品加工企业和超市供应商能够获得安全优质农产品,在帮助合同农户获得稳定高收入的同时,又保护了农业生产环境。
3.鼓励农户提高组织化程度,推广合作社、专业协会等组织模式,促进农户与现代农产品供应链的联结,逐渐改变农户小规模、分散化的局面,提高农产品供应链效率,促进各种保证农产品质量和产地环境安全的现代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集成使用,缓解和防治农业污染。
六、相关政策措施建议
当前,农业污染防治实践普遍显示,许多好的技术模式被束之高阁,无法实施。因此,防控污染提升农产品质量不应仅考虑技术层面的问题,还应考虑政策层面的问题,要进一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一是建立经济激励机制;二是实施政策调控措施;三是构建高效管理制度;四是建立政府、市场、社会联动机制;五是制定法规保障体系。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篇四
章力建: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及展望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巡视员 章力建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业。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向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跨越,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用占世界不到9%的耕地成功解决了世界近21%人口的吃饭问题,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促进全球反贫困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我国农产品质量总体上是安全的,呈现不断向好的趋势。
一、充分认识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意义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责任重、意义大。
(一)我国越来越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的首要任务是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增加产量是第一位的,这是国情决定的,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随着农产品供求进入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新阶段,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国家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二)社会公众期待越来越强。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反映。目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这个阶段人民群众的消费观念已由“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安全”转变,更多地考虑农产品是否安全、是否有益于健康。因此,必须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数量安全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统筹好数量、质量和效益的关系,满足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求。
(三)与农业产业发展关联度越来越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质量安全是关键。因此,必须全力以赴,强化质量安全监管,提升质量安全水平。
二、科学分析当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
近年来,中国政府在抓好农业生产、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同时,全面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在法律法规、执法监管、检验监测、标准化生产以及重大活动保障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一些质量安全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水平大幅度提升,2010年蔬菜、畜产品、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监测合格率总体达到96%以上,比2001年提高了30多个百分点。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与农业农村发展所处的阶段相关,与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相关。当前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时期,在一定程度上讲,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比解决数量安全问题更复杂、更艰巨。
从思想认识看,一方面,部分生产经营者行业自律意识不强,受经济利益驱动,掺杂使假、违规添加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等行为屡禁不止。另一方面,部分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科学认知水平不高,对于质量安全、有毒有害等科学知识,缺乏常识和判断,有时一则不实信息,很容易引起过度反应。还有一方面,一些地方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认识不到位,没有真正认识到质量安全对全局的深刻影响,“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比较普遍,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还存在。
从产业现状看,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之所以难,难就难在与世界上任何国家比,我们面对的经营主体面广量大、小而分散,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在农业生产经营方面,目前全国共有
2.4亿农户,户均承包耕地7.5亩,农民专业合作社37.91万家,实有入社农户2900万左右,仅占全国农户总数的12%。不改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生产经营方式落后的状况,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就很难从根本上解决。
从工作基础看,长期以来,农业的产业体系、技术体系和保障体系基本上是围绕增产而建立的,质量安全工作相对滞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基础工作不加强,就难以改变目前被动的局面。
三、进一步明确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
(一)“十二五”时期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按照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要求,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环节,把持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作为主要目标,把提升监管能力、加强质量安全建设作为主要任务,坚持一手抓执法监管、一手抓标准化生产,强化政策导向,加大投入力度,夯实工作基础,保障农业产业健康发展,让人们消费安全放心的农产品。
主要任务是:消除隐患保安全,深化专项整治,着力消除风险隐患,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控制源头上水平,从生产入手,大力推进标准化示范创建,强化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健全体系强能力,强化机构队伍建设,加强条件保障,全面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完善制度建机制,不断总结成功经验和做法,形成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长效监管机制。实现“十二五”目标任务,关键是健全五大体系:标准体系,建立健全以农兽药残留限量标准为重点、品质规格标准相配套、生产规范规程为基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建立起以国家级质检中心为龙头、省级质检中心为主体、地市级质检中心为骨干、县级质检站为基础的检验检测体系。认证体系,在保障质量的前提下大幅提高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面积,满足市场对安全品牌农产品的强劲需求。应急体系,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强化应急条件保障,健全快速反应机制和信息畅通、联防联控的应急处置网络。监管体系,建立健全部省地县、特别是乡镇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结合农业综合执法,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体系“机构专业化、人员稳定化、经费预算化、手段现代化”。
(二)当前几项重点工作
1.抓专项整治。针对当前突出问题,要集中力量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在整治工作中,要突出重点,增强针对性。
一是更加突出源头监管。投入品是质量安全的源头。要从投入品生产、流通、销售、使用等各个环节入手。
二是更加突出基地监管。重点是主产区、优势产区以及大中城市郊区生产基地监管,严格落实好生产过程控制、质量监测等管理措施。
三是更加突出制度机制建设。就是把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建立起来,把好出口、守住入口。健全完善风险预警、检打联动、联防联控机制。强化检验检测,科学评估危害,及时开展风险预警,提出防范措施,指导生产、引导消费。
2.抓标准化生产。推进农业标准化,当前在于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长远在于提升农业产业素质。
一是加快标准制修订工作。紧紧围绕产品安全和产业发展需要,加快制定符合各地生产实际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突出实用性,让广大农产品生产者真正看得懂、用得了、效果好。
二是大规模开展产品标准化园区建设。以标准化园区创建为基础,由点及面,不断扩大生产面积和总量规模。
三是规范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生产行为。加大宣传工作力度,普及质量安全科学知识,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是大力推进品牌农产品发展。以品牌化带动标准化、推进产业化,实现农业标准化与市场效益直接挂钩,形成优质优价的市场激励机制,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3.抓保障能力建设。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体系能力建设是基础。
一是加快完善法律法规。健全管理制度,落实监管责任,细化管理措施,加大处罚力度,为深化质量安全监管提供法律保障。
二是强化检验检测能力建设。重在提升、补充和完善。提升主要是部省两级质检中心的风险评估监测能力和预警水平;补充主要是将地市级检测机构纳入规划;完善主要是县一级基本上做到全覆盖。三是全面加强监管机构建设。在充实强化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职能、人员和条件的基础上,抓紧向地县两级延伸,努力实现“省级完善、地市健全、县级建立”的目标。
4.抓应急处置机制建立。快捷高效的应急处置能力是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
一是要快速反应。一旦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做出反应、第一时间通报情况、第一时间采取措施,努力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是要依法科学处置。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程序要求,组织开展调查核实、检验检测、发布结果。三是要强化协调配合。产地与销地之间要加强情况沟通,强化协调配合,切实做到区域联动、上下互动。
中国农业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农业的发展也需要中国的参与。中国农业与世界农业的联系日益紧密,已初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农业对外开放格局。我们将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对外开放战略,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农业国际合作与交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不断吸收和引进世界各国农业先进经验、技术、人才和资金,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援助和人才培训,积极参与农业领域国际事务,积极推动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