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点和天赋,因此佛家在度人的时候也讲究“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最早出于《论语》,这种教育宗旨对中华民族传统教育的影响极为深远。它主张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性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第2句】:我问佛,能否,让心有片刻的时间里不掺杂俗念?不看山,不听水,只来对着光阴说禅。佛说,有些人,有些事,得到了,得不到,都是岁月慈悲的念,无需感叹,无需怨,心若静了,则满世界的嘈杂都可以看做是生命盛大的喜欢。
【第3句】:时不待人,忽然一日眼光落地,到前头将什么抵拟?莫似落汤螃蟹,手脚忙乱,无汝掠虚说大话处。——《云门文偃禅师》
【第4句】:【道家清心诀】清心如水,清水即心。微风无起,波澜不惊。幽篁独坐,长啸鸣琴。禅寂入定,毒龙遁形。我心无窍,天道酬勤。我义凛然,鬼魅皆惊。我情豪溢,天地归心。我志扬迈,水起风生。天高地阔,流水行云。清新治本,直道谋身。至性至善,大道天成。
【第5句】:(四)观轮回苦这轮回是无始的。为无明蒙蔽、为渴爱束缚的诸有情的轮回的起点是不可知的。南传《相应部·因缘品·泪水经》
【第6句】:是非以不辩为解脱,烦恼以忍辱为智慧,办事以尽力为有功。万事得成于忍,与其能辩,不如能忍。伤人之语,如水覆地,难以挽回。时时好心,就是时时好日。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得理要饶人,理直气要和。不怕事多,只怕多事。
【第7句】:很多修行者都认为禅定是迅速成办解脱的捷径道。的确如此,但前提是要懂得何谓禅定。若将止息一切妄念、在无分别状态之中安住,视为唯一禅定之见解,则为大谬。如是修持禅定者,永远不会有解脱的时机,因为这种无分别状态已经远离了菩提心、信心等一切出世间功德。
【第8句】:若有破戒者,终不在僧数,譬如大海水,不共死尸宿。(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二十二
【第9句】:用平静与深刻的洞察力来滋养自己,你将能够在今生与来世享受宁静的滋味。你将远离无明的饥荒,并且自然而然地想要从事禅修。
【第10句】: 境随心转,人心不好,灾难就多,人心好了,灾难必少。大 震是天谴,小震是警告。世人要早日破迷开悟。
【第11句】:劝善知识,归依自性三宝: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自心归依觉,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离财色,名两足尊。自心归依正,念念无邪见,以无邪见故,即无人我贡高,贪爱执着,名离欲尊。自心归依净,一切尘劳,爱欲境界,自性皆不染着,名众中尊。《六祖坛经·忏悔品》
【第12句】:还不清,来生还得继续;前世的缘,今生正在实现,好不容易盼到了,还不好好把握?
【第13句】:而非“我像谁”。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生活方式,而生活也 都是自己过的,我们没有必要刻意地去模仿别人,因为那样我们会迷失了 自己。
【第14句】:所谓把握当下,就是要当下超越自我、突破自我。“我”执是一切烦恼的祸根,是生死的祸根、世间一切问题的祸根。
【第15句】:谤身,身是色;谤意,意无形。四色法空,无形无造,何所受谤毁者?《佛说法华三昧经》
【第16句】:【禅语感悟】 艺术品的欣赏要站在某个特定的角度或距离才可以获得十足的神韵, 那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不更应如此吗?欣赏的角度不同,所得到的感受也 迥然有异,或晴空万里或乌云密布,全在于你个人的选择!只有站好位 置,选取最佳的角度,你才会发现美丽的所在!
【第17句】:当知真如深妙,但唯智知,非言之能说。……离诸戏论,绝诸分别,非此非彼,离相无相,远离寻伺,过寻伺境。……非识之所了,不住所住。寂静圣智及无分别后得智之境。无我我所,不可求得,不取不舍,无染无着,清净离垢,最胜第一性,而常不变。《胜天王般若经》卷五
【第18句】:【天天禅语】我们以“八心”来孝敬父母,回报恩德。“八心”是:一,经常问候,给父母舒心;二,少说多做,给父母省心;三,诚实守信,给父母放心;四,勤奋上进,给父母开心;五,虚心好学,给父母称心;六,宽容豁达,给父母顺心;七,诚实坦荡,给父母真心;八,持之以恒,给父母安心。
【第19句】:看话禅第一个层次的功能就是灭除妄念,话头如大火,妄念如蚊蚁,遇 火即亡。妄念减少,头脑逐渐清明,于此清明中观照话头,方可谓看话头, 而非想话头。
【第20句】:善福大慧弱,而有少罪恶,是罪无救者,能令堕地狱。大慧福德者,虽有罪恶事,不令堕地狱,现身而轻受。譬如央掘魔,多杀于人众,又欲害母、佛,得阿罗汉道。(古印度)龙树《十住毗婆沙论》卷五
【第21句】:人们总在年轻时卖命赚钱,又在有钱后花钱买命。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所面临的一系列身体与精神问题,其实是日积月累的赚钱过程所导致的:很多疾病是花再多钱也治不好的,可见钱财并不是万能的。心才是万能,“诸法唯心造,万物唯识现”。快乐从内心找找,由内而外的快乐,才是真的快乐。
【第22句】:弥陀替了我们所有的罪,给我们无量功德,让我们平白无故去净土成佛,我们怎么不可以替众生担一点点罪呢?代人受过,受人冤枉,即是代众生的罪,就是行菩萨道、报弥陀恩。何况我们也只是作顺水人情而已,真正担罪的还是阿弥陀佛。
【第23句】:人生只有一次,没有人希望自己活得浑浑噩噩。但是,若想活出生命的 真意,享受神采飞扬、意气风发的生活,就必须依靠自己把握方向,不为外 力所控,充分利用时间与潜能,发挥个人特质,并与宇宙万物相契合。人人 都可以通过内在的反省,提升日常生活经验的层次,享受超越自我、得意人 生的狂喜。
【第24句】:静总是暂时的。就像挂在古塔檐角下的铜铃,无风时它们只是一些古色古香的装饰物,一旦起风,它们便奏出美妙的音乐,似乎是诉说遥远悠长的古老故事。那些真诚睿智的心声,不会随世间尘土散失,它们会长久地在人心的海洋中引起共鸣。静,是一片爱意,一种坚毅,一种超然。(光潜)
【第25句】:其实,能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比自己优秀的对手”、“比自己成功的方法”等,并不会让我们变得不如人,相反会因此而发现他人身上许多自己所没有的优点。
【第26句】:任何时候,都要做简洁的自我,宽容对待生活,珍爱自己与身边的每一个人。唯有如此,才可以拥有一颗干净的琉璃心。纵是不经意覆满时光尘埃,也泾渭分明。
【第27句】:若欲学解,从凡至圣,乃至佛果,一切无碍,皆得学也。若欲学行者,必藉有缘之法,少用功劳,多得益也。(唐)善导《观经散善义》
【第28句】:我们不停地向外追求,心里头就产生了匮乏。追求情,在心理上就有了缺乏温情的感觉;追求财富,就产生财物不足的穷困;追求权势,便引起对权力的渴求。——郑石岩
【第29句】:出家与居家,展转互相依。由力、法二轮,速至涅槃乐。出家依在俗,得如法资具;在俗依出家,获微妙正法。二众互相依,受人天快乐,度生老病死,至清凉涅槃。《本事经》卷四
【第30句】:【佛心禅语】 不怕地狱,就怕心偏。我们为人处世要光明磊落,内心耿直,行为端 正,这样才能有光明的前途。
【第31句】:为家忘一人,为村忘一家,为国忘一村,为身忘世间。《增一阿含经》卷三十一,力品
【第32句】:世间之法都是如此,既顺其自然,又存在悖谬。比如快乐不是大笑不止,恰恰相反,快乐到极点的时候是热泪盈眶。当人性自然的清净面即所谓本性、本来面目呈现的时候,会有无比的欢喜,但是找不到欢喜的痕迹,反而会很自然地哭起来。这种哭泣并非伤心,而是自然的天性的流露。
【第33句】:玉是温润的物品,如同用两块玉相磨不成器(同性相斥),必用粗硬之物才能磨得成器(异性相吸)。这如同君子和小人相处一样,虽有时被小人所伤害,却也从中得到磨砺和修炼。所以说没有小人,君子不得以成就,没有烦恼,焉能证得菩提。
【第34句】:恭敬于法及说法者,为法,欲法,乐法极乐,助法,住法,持法,护法,坚住于法,赞叹于法,住于法行,增法,求法,以法为力,施法器杖,唯法为务。《大宝积经》卷八十二,郁伽长者会
【第35句】: 人要怎样活着?第一,要为自己的家人活;第二,要为自己 的亲朋好友活;第三,才是为自己活。一个人要是仅仅为自己活,活 着的意义又在哪里呢?一个人如果为了自己活着,却不让别人好好 活,就不仅毫无意义,而且十分有害。实际上,一个人格完整的人还 应为社会活,为世界众生活。
【第36句】:【天天禅语】要看清人生的道理——以布施心转悭贪,以慈悲心转嗔恚,以智慧心转愚痴。
【第37句】:【佛家至理禅语】【第1句】:智者不锐,慧者不傲,谋者不露,强者不暴。【第2句】:身做好事,言说好话,心存好念。【第3句】: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喜无声,大爱无言。【第4句】:君子相交,随方就圆,无处不自在。【第5句】:示弱而不逞强,示拙而不逞能。【第6句】:忍人之所不能忍,方能为人之所不能为。
【第38句】: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有的人谋划能力超强,却缺乏执行 力;有的人执行力很好,却不善于谋划。如果上述两种人能够通力合 作,就可扬长避短,做成大事。
【第39句】:【佛心佛语】【第1句】:人不一定信佛,但一定要有佛性,佛性,即“自觉”,与“觉他”的德行。【第2句】:佛性,最讲一个“善”字;禅境,最讲一个“淡”字。【第3句】:用佛待人,自己即佛;用佛性悟人,人可兼佛。【第4句】:善心,点亮心灯;慧心;使心灯长明。【第5句】:善良的人,往往可以逢凶化吉;觉慧的人,常常可以化险为夷。
【第40句】:供给于恶人,欲益反遭损,如人饲猛兽,无不伤害者。《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
【第41句】:贪心是猛烈的火,憎恨是最坏的执著,迷惑和错误的见解是最难脱逃的网,爱欲是最难渡过的河流。——《佛陀的格言》
【第42句】:未来的还没有来,过去的已经过去。如果每一个当下我们都不抓住,不去认 真对待,总想着看不见的明天或已经远去的昨天,我们就会永远生活在紧张 和失落中。
【第43句】:学者虽然知识渊博,别人的微小长处也要汲取,能长期坚持这种精神,很快就会成为“一切智”。(宋末元初)贡噶坚赞《萨迦格言》
【第44句】:【一句禅语一种人生】秋树之叶因起风而飘零,大海之鱼因巨浪而离散,生死轮回因业力而流转,芸芸众生因无明而漂泊。大海之舟因舵手而到岸,人生之舟因良师而解脱,身躯之病因良药而治愈,精神之病因妙法而觉醒。084
【第45句】:(三)调伏自心一行常隐覆,大力难调伏,害而不可见,轻动速流行。若人有智慧,调伏如是心,其人离魔网,则能到彼岸。《正法念处经》卷二十七
【第46句】: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心不离境,是智慧的作用,心不随境,是禅定的工夫。心好像一扇厚重的城堡之门,没有外面的锁,只有里面的闩。别人在外面怎么使劲踹,都不如里面自己轻轻一拨。
【第47句】:十相自在意为:寿命自在、心自在、愿自在、业自在、受生自在、解自在、神力自在、资具自在、法自在、智自在。令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上、下与年、月、日、时所组合的时空宇宙世界一切自在。令具信者免除一切灾难,使所在之处吉祥圆满、眷属和睦、身心安康、去处通达、所求如愿。
【第48句】:“罪”和“过”,都是不好的行为,区别在于动机,有意造作的叫罪,无意造作的叫过。相对来说,过比罪轻。
【第49句】:若善正心者,常顺法观察,不为过所使,如日光除暗。《正法念处经》卷三十七
【第50句】:【佛心禅语】 一个人所说的话,是他价值观、格调及情绪的映射。喜欢说无聊话的 人,会让听者觉得他素养不高,内心空虚,有意无意说挑拨之语的人,会 让人认为他品质有问题。
【第51句】:人生欲壑难填,惜福让我们懂得勤俭节约,更加珍惜自己当下拥有的一切。少一些攀比,就不会放纵自己的欲望。学会知足常乐,便能让心灵达到一种从容而淡定的境界,便能用感恩的心去感受富足,包容一切、感激一切。
【第52句】:万事无如退步休,本来无证亦无修;明窗高挂菩提月,净莲深栽浊世中。——慈受怀深
【第53句】:—位佛学大师说:“心灵富有最重要,若囿于物质欲望,即使拥有再多,也会觉得不够,这就是贫穷;反之,物质生活清贫,并不影响心灵的充实,知足而能自在付出,就是真正的富有。”这句话强调的便是心灵富有、人格富有,比任何富足都重要。
【第54句】:这个世界上的人和事,就像是同一棵参天大树上数不清的树叶一样,乍一看没什么区别,但是如果捧在手里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有很多的不同点,并且越是观察得仔细,不同点就会被无限放大。
【第55句】:云何一法断故,乃至不受后有?所谓无明。离欲,明生,得正智。《杂阿含经》卷八,第203经
【第56句】:禅是在醒觉自在的生活中流露出来的自然,而不是加给生活一些勉强的约束刻意作出来的。——郑石岩
【第57句】:要保持能永远处于喜乐状态的世界出现,唯一有效的方式,就是你内在的态度——你的批判消失!一切你看不顺眼的人、你看不顺眼的事、你看不顺眼的物、你看不顺眼的情境、你看不顺眼的环境、你的那个看不顺眼的心境彻底地?肖失。一庄圆法师
【第58句】:心静无我即为禅。也深刻也简单。禅,悟到是一种慧根。茶,喝到是一种福分。禅茶文化,既有儒家的正气,道家的清气,佛家的与气,更有茶文化本身的雅气。正清与雅的综合,完整的体现了禅茶文化的根本精神。净彗与尚。
【第59句】:身在俗世操劳一生,却能心安身安,这着实是一件不容易实现的事。想做到心安身安,需要我们转换对生活的态度,持一颗清静的心,将眼前的每一件事兰5做修行,把生活和修行结合起来,在忙碌中实践并体验生活。
【第60句】:【最有禅意的文案】我们的行、住、坐、卧和一举一动,有意识地去生活,是觉醒,无意识地去生活,是迷惑。悟或迷、佛或魔、涅槃或轮同,都是一念之差。006
【第61句】:时光,一路前行,怎容得下丝毫的倦怠?缘起缘灭,我们都是在这样的岁月河流中遗忘了彼此。犹如春尽,便是花落相惜。或许,岁月自有禅的深意,只待我们慢慢去参悟。流年似水,我在伊水之湄,等下一次的邂逅。紫陌红尘,只愿下一次轮回,默守清欢。
【第62句】:俗话说:“一个人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一个人如果整天纠结在日常琐事中,只能听到三姑六婆的闲言碎语,只能看到井底一片蓝天,是无法有大作为的。而一个具备大格局的人,必然心怀天下,心系苍生,有远大的理想与抱负,不为一己的私利而钻营苟活。
【第63句】:佛说,用觉悟的心修行就是最好的修行,而离开生活本质的修行算不上真正的人世修行。
【第64句】:行善的果报是幸福与快乐,作恶的果报是忧虑与痛苦,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些果报是不可以用来相互交换的。
【第65句】:人对躯体有两种看法:一、太爱自己,珍宠得过分,舍不得善加利用;二、太轻视自己,轻视得近乎折磨,以为身既是“不净物”又何必重视,因而忽略了身是“载道器”。其实,只要好好发挥身体的功能,不,但处世大业能够成就,佛道也将不远。
【第66句】:如世间道有难有易,陆道步行则苦,水道乘船则乐。菩萨道亦如是,或者勤行精进,或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者。……阿弥陀等佛,及诸大菩萨,称名一心念,亦得不退转。(古印度)龙树《十住毗婆沙论》卷四
【第67句】:我命由天我不由天,虽然圣贤皆以心转境,但我们凡夫受有形的环境影响,却只能以境转心。既然如此,我们何不从有形的身体开始调整自己的行为,由身及心,由量变到质变,达到人与社会、大自然的和谐统一,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第68句】:嫉先创己,然后创人,击人得击,是不得除。《法句经》卷下,利养品如果别人幸福美满,自己心中就不舒坦,那是消折自身福泽,自我嫉妒毁灭自身。(宋末元初)贡噶坚赞《萨迦格言》
【第69句】:仅仅满足于做一个好人而不追求精神解脱的人生,就好比一个人只为拥有肥沃的土壤感到满足,而不寻找种子,不努力耕种,也就不会获得果实一般,不究竟、不圆满。
【第70句】:心存善良之人,他们的心滚烫,情火热,可以驱赶寒冷,横扫阴霾。善意产生善行,同善良的人接触,往往智慧得到开启,情操变得高尚,灵魂变得纯洁,胸怀更加宽阔。与善良之人相处,不必设防,心底坦然。
【第71句】:自修和忍,以诸善根调伏其心,令他和忍,以诸善根调伏其心。《华严经》卷三十二,十回向品
【第72句】:新妇骑驴阿家牵,山青水绿。桃花红,李花白,一尘一佛土,一叶一释迦。一《洞山梵言禅师》
【第73句】:【天天禅语】原则:水虽然遇方则方,遇圆则圆,但却不会变成器皿,不会改变水自身的本质。同样的道理,修证道德的人能恒顺一切众生,但绝不会改变自己的原则;无论水处于任何形态:固体、气体或液体,水的本质绝不会被改变,同样的,无论我们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永远不变的是佛法的真理。
【第74句】: 如果不懂得敬畏,拿坏心当时髦,离危险就不远了。一位得 道高僧曾经反复告诫世人:好人好自己,坏人坏自己。
【第75句】:若心体灭,则众生断绝,无所依止。以体不灭,心得相续,唯痴灭故,心相随灭,非心智灭。(古印度)马鸣《大乘起信论》
【第76句】:当一个讨厌油烟、从不愿下厨房的女人愿意为你去改变时,你还能不爱她吗?所以说一个好女人,可以同时作为男人的母亲或老师,引导他为你们的婚姻而成长,在成长的同时,你们婚姻生活也会因此而变得异常精彩。
【第77句】:佛法要人间化,必须先净化人间;要净化人间,必须先身体力行净化自己。如何净化呢?就是培养清净的法爱。所谓的“法爱”,就是对普天下众生,都能心生敬爱、觉情,而且爱得无所求、爱得很普遍。
【第78句】:若众生需要,满山遍野的一草一木无不是药;若非众生所需,则再珍贵的材质也不是药。佛法亦如是,无经不深,无经不浅,无高无低,无大无小。众生的心若能吸收应用,即是微妙大法。
【第79句】:世事冗如麻,空门路转赊。青松林下客,几个得归家?共唱胡笳曲,分开五叶花。幸逢诸道友,同上白牛车。——《法演禅师文案》
【第80句】:琐琐含生,营营来去者,等彼器中蚊蚋,纷纷狂闹耳。一化而生,再化而死,化海漂荡,竞何所之?梦中复梦,长夜冥冥,执虚为实,曾无觉日。不有出世之大觉大圣,其孰与而觉之欤!(仁潮禅师)
【第81句】:忏修黑白为下根戒;于福慧资粮无贪,知一切如幻,为中根戒;修一切善不求福慧,见空性,乃上根戒也。——佚名
【第82句】:习禅者各自检点,可有此病?我见之患,时刻提防,否则我执逾重,烦 恼生死的束缚也将逾紧。
【第83句】:虽行于空而殖众德本,是菩萨行。虽行无相而度众生,是菩萨行。虽行无作而现受身,是菩萨行。虽行无起而起一切善行,是菩萨行。《维摩经》卷中,问疾品
【第84句】:我宁愿过着艰苦朴素的日子,也不愿意自己的幸福与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
【第85句】:做人固然不应将自我看得太重,但也不要自轻已灵。即使自己只是一根小螺丝钉,也要注意有没有锁上、锁紧,以便充分发挥功能。
【第86句】: 佛问人什么叫做“和谐”,人答道“和谐”就是两个人对事物都有相 同的认识,能够共进退,比较默契。佛笑了,说道“和谐”是两个不同的 人在相处中的互补和相安,而那个“相同”不叫“和谐”。人们每时每刻 都关注着世间万物,然而又有多少人真正懂得与其保持“和谐”呢。
【第87句】:如果遇到了不懂管理或错误管理的上司或者别扭的企业文化,要提醒自 己,千万不要因为激愤和满腹牢骚而让自己拒绝成长。不论遇到什么事情, 都要做一棵永远成长的苹果树,因为你的成长永远是最重要的。
【第88句】:对我们凡人来说,爱情跟事业、亲情一样,是大事中的大事,爱情甜美,幸福就有了一个重要支柱;爱情苦涩,便一直苦到心底,人生也平添了几分悲剧色彩。
【第89句】:(五)大乘戒于乘缓者,乃名为缓,于戒缓者,不名为缓。《大般涅槃经》卷六,如来性品有声闻乘持清净戒,于菩萨乘名大破
【第90句】: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现实中人人都会犯错,人人都会有失 误的时候,关键是能不能及时认识到错误,能不能及时改正它。有错不思 改正,或者口是心非,那只能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第91句】:贪财者因钱财积累不多而忧愁,一颗心如同永远填不满的沟壑,无法找到满足和安宁。一个为财迷失了自我的人,不仅得不到生活的幸福,反而会跌进不幸的深渊。
【第92句】:能善意掩盖他人的不良习气,弘扬其良好德性,且不评论他人是非,这样的人一定可爱又可敬。
【第93句】:了达三界依心有,十二因缘亦复然,生死皆由心所作,心若灭者生死尽。《华严经》卷三十七,十地品
【第94句】:信佛不是要求财势名利,而是要使人人对自己有信心,培养毅力,发挥勇气,训练自己庄敬自强,不依赖他人。
【第95句】: 年轻时我口若悬河,嘴巴比脑子快;中年后,我木讷无言, 非深思熟虑不敢开口。年轻时,心里搁不住事情,天天生龙活虎;中 年后,事情喜欢搁心里,日日难免愁眉。
【第96句】:空并不是指空空如也,什么都没有,而是指不能永恒,虚幻而难以捉摸,随时变化,只有空才是不变的真理。理解了无常,才能放下心中的执著。
【第97句】:日常之种种行为,或善或恶、或喜或悲,皆为心之显现。心就是行为之 本身吗?心是行为之外的一个主宰吗?若心之本身为善,为何又会去造 恶?若心是独脱之主宰,当我们做违心之事时,心的主宰力又体现在哪 里?色身之一切行为,皆是缘起,缘起即无自性即空,心在哪里?
【第98句】:我们所拥有的珍贵的人一生台,并不是用来做毫无意义的事情,也不是为我们过度享受奢侈而提供资源,而是我们挑战烦恼、降伏自心、发挥爱心、启迪智慧等修行解脱之道的大好时机。让我们共同珍惜宝贵的人生,千万不要错过良好的机会,也不要浪费有限的时间与福报。
【第99句】:生活中常有不尽如人意的时候,当一个人面对拂逆和不顺,而人力又不能改变的时候,就应面对现实,随遇而安。与其怨天尤人,徒增苦恼,还不如因势利导,适应环境。
上一篇:资料大全:力争上游打一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