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 气压很低,日头很毒,先别急着赶路,找个树荫的地方歇 歇。等一等,恢复一下体力,看清楚要去的方向,观察一下走哪条路 方能抵达。不要以为这是消极的躲避,如果你是经验丰富的旅人,必 定懂得避让和迂回。无谓的中暑或被烤成木乃伊,就注定不能抵达目 标,勇敢不是鲁莽,成功需要智慧。
【第2句】:《三乘佛教如何同步修持》一一(显密圆融)我们的行为,要做到小乘的行为:少欲知足、谨慎取舍。我们的思想,要符合大乘的思想:毫不利己、普度众生。我们的见地,要达到金刚乘的见地:悲智双运、轮涅不二。
【第3句】:制非防恶亲,慈愍在他亲,利人益彼亲,同事齐己亲,此亲乃可亲,智者所附近,亲中无等亲,如慈母亲子,若欲亲可亲,当亲坚固亲,亲者戒具足,如火光照人。《长阿含经》卷十一,《善生经》
【第4句】:弟子:“要怎样管教孩子才算恰当?”师言:“生养子女就如同种树苗。树苗植入土里刻意加太多的水和养分,根会很快腐烂,因为大自然本来就有充分的水和阳光、空气,自然会培育它。孩子也是一样,父母生他,即是天地养育长大的,过分溺爱孩子,反而害了他。”一证严法师
【第5句】:一切诸法不可得故,非方不离方,随所至处,即处自灭。《集一切福德三昧经》卷二
【第6句】:【禅语感悟】佛性就在自己的身上,犹似“明珠在 掌”,如果自己不去发觉它,明珠也只是一件无用的废物而已。修行,就 是为了有机缘出现,使我们猛然醒悟,而领受到明珠的存在与珍贵。
【第7句】:生:“‘烦恼即菩提’是什么意思?”心:“不二的实性,不是要你懂,而只是要你亲证。你若直截证悟,‘烦恼即菩提’就一目了然。譬如覆舟之水即载舟之水,实无分别。关于烦恼与菩提不二、性与相不二、物与空不二,禅师们表达得很简要生动,不谈虚理,不要人“懂’,只启人真实契悟。”——心光
【第8句】:也许寿命不到一个月的小蘑菇不理解一个月的时间有多长,生于夏死于秋的蝉不知道一年中有春天和冬天。但是,那些即使只活几秒钟也觉得自己活了一辈子的生命,才真正活出了生命的滋味,因为它们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生命之路。
【第9句】:宁舍身命,终不为恶。不为养身,邪命自活。宁舍身命,不恼于他。《集一切福德三昧经》卷上
【第10句】:果中无有业,业中亦无果,但因由于取业而生果。没有天与梵天作为轮回的作者,但由因缘而诸法的转起。南传(锡兰)觉音《清净道论·说度疑清净品》
【第11句】:最初需要对生死轮回生起畏惧之心,决心要逃脱,就像被屠夫拴住的麇鹿一样。中间需要一个死而无悔的精进,像一个勤劳耐久的农夫耕田一样。最后需要一个乐陶陶,安稳稳无可死者之心,像一个具大威权,成大事业之伟人的心胸一样。(宋)冈波巴《宝鬘集》
【第12句】:那些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差的人,他们心灵的空间挤满了太多的负累,从而无法欣赏自己真正的拥有的东西。其实做人不必对自己太苛求,我们又怎么知道别人一定比自己好呢?事实上每个人都有令人羡慕的东西,没有一个人能拥有世界的全部,因此只要自己内心充实就行了。
【第13句】:禅修也决不能离开世间法,决不能离开生活。离了生活,离了世间法,禅修断证便成了无的放矢。——净慧
【第14句】: 人要有危机意识,但决不可杞人忧天。地震是可能发生的, 天却塌不下来。因为可能发生的地震,需要掌握必要的防震知识;如 果非要找来一根擎天柱以备顶天,则肯定得不偿失。有找擎天柱的功 夫,你尽可以多做点防震的准备。人生最重要的东西之一是常识,有 了常识,就可以趋利避害,安之若素。
【第15句】:信佛不是要求财势名利,而是要使人人对自己有信心,培养毅力,发挥勇气,训练自己庄敬自强,不依赖他人。
【第16句】:诵咒心不向外驰,应依是理善修作,若心散乱而外驰,虽持一劫不得果。《六面续》
【第17句】:有一句话说得好:凡事决定去做,就值得你做好。对工作有虔敬心还不够,对任何事只要你去做了,就要有认真的态度。因为你做事的态度,反映了你做人的风貌,无论如何,都值得把人做好。
【第18句】: 如果常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环境与本性相悖,必然无所 适从。譬如处在道德沦丧、物欲横流、尔虞我诈、你争我夺的社会环 境中,一个人无论是富可敌国,还是一无所有,都无一例外地内心煎 熬,难于取合。
【第19句】:【一日一禅】佛曰:有心无相,相由心生;有相无心,相由心灭。相是一副皮囊,也是给人的外在形象;心是一种境界,也是操控情绪的源泉。要想自己成为什么样子,一切的取舍都在于自己。
【第20句】: 有人表面上很冷,其实内心很热;有人看上去很热,实际上 很冷。与人交往,不要被表象迷惑,要深入对方的内心,心灵的样 子才是一个人为人的真实样子。行走于世,哪能不与人交往?但与 人相交要做到心中有数,察心辨人是交友的重要一环,不察而交, 后果难料。
【第21句】:急功近利是很多人的特点。生活中,我们常常被眼前利益的绚烂外表蒙住了双眼,宁愿一直低头享受那片刻的欢愉,也不肯抬起头望向远方,去寻找更广阔的空间。
【第22句】: 自卑的另一面是狂妄自大。山脊分水是因为它高傲,山谷蓄水是因为 它深沉。做人也一样,不要目空一切,要谦虚。大凡骄傲之人,常常只会 看到自己的长处,并把它推向高峰,刚愎自用,任何意见都听不进去,这 时,离失败也就不远了。
【第23句】:恶业使我们无法主宰、调伏自己的心,这本身就是苦的例证。心念滋生出来的东西,必然具有苦的本质。——堪忍尊者
【第24句】:譬如人在海洋依止于船,如是名身转起依于色;譬如船行海中依于人,如是色身转起依于名。人船相依行海中,如是名、色共相依。南传(锡兰)觉音《清净道论·说见清净品》
【第25句】:当今世界比过去更苦难!看人心就能看出世界的灾难,这是天人感应!当下流行什么风靡什么就昭示预言着什么,如“老鼠爱大米”
【第26句】:穷人因为不知足而死,到死也成不了富人,可见贪欲是多么可怕。在珍惜和知足中才能累积起财富,有一颗知足且懂得珍惜的心,人才能过得快乐。
【第27句】:愿意帮助别人,并在需要的时候希望自己得到别人的帮助,可以说是人之常情。而真正豁达睿智的人,在帮助他人的时候,应该怀着一颗平常心,不要时时觉得自己在行善,觉得自己在物质和道德上都优越于他人,应该想自己只是在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比起更富者,你是穷人;比起更善者,你是凡人。
【第28句】: 为什么要“闲谈莫论他人非”呢?道理很简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 生活环境,环境造就了每个人在处事原则与方法上存在着差异,这就好 比穿鞋,倘若我们不穿上别人的鞋,怎么会知道别人的脚是舒服还是痛 苦呢?
【第29句】:心若调适,道可得矣。于道若暴,暴即身疲。其身若疲,意即生恼,行即退矣。其行既退,罪必加矣。但清净安乐,道不失矣。《四十二章经》
【第30句】:三十七助道:四念处,四正勤,及四如意足,五根、五力等,七觉、八正道,略为四念处,开则三十七,更广复无尽。不以一种药,而止众病故。余无量修法,皆摄在此中。(明)宗喀巴《显密修行次第科颂》
【第31句】: 有些人持之以恒地奋斗了多年,却在临门一脚的时候懈怠, 让点滴聚合起来的力量瞬间散去;有些人碌碌无为地懒散了半生,去口 在暮色渐起的时候豁然惊醒,收拢零碎的晚霞聚合成炫目的灿烂。奋 斗者不懈怠,懒散者能惊醒,这世上便鲜有不堪而无用的人生。
【第32句】:当你放下别人给你带来的不愉快,你的幸福就来到了。节欲戒怒,是保身法,收敛安静,是治家法,随便自然,是省事法,行善修心是出世法。守此四法,结局通达。
【第33句】:万法尽通,万法俱备,一切不染,离诸法相,一无所得,名最上乘。——《坛经·机缘第七》
【第34句】:远离不爱言,软语不伤人,常说淳美言,是则升天路。《杂阿含经》卷四十九,第1299经
【第35句】: 我们以为自己淡定,其实内心狂躁;我们以为自己合群,其 实非常另类;我们以为自己成功,其实已经失败;我们以为自己高 尚,其实灵魂龌龊;因为这无数个以为,遮蔽了内省的目光,我们常 常误读自己;因为这无数个以为,扰乱了向外的视线,我们总是难以 善待别人。
【第36句】:内不随念转,念起即觉觉即智;外不随境迁,境显即幻幻即空。智空双运,是真正的佛教禅定。
【第37句】:佛家认为众生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万事万物皆有生命,皆有灵性,皆有佛心。在诞生之始,在生命之末,所有的人和物都是平等无异的。
【第38句】:固执己见,虽闻佛法而不信,一句话——业障重。业障重,不能信佛,反而自诩,愚痴之极。
【第39句】:如是我闻,一笑红尘远一怀温柔,我不知安放在哪里,一脸甜蜜,我不知让谁来品尝,我收拾起这段被月光漂洗过的旧事,沿着古韵跌宕的禅道,向一座檀香缭绕的古刹走去,我心皈依。
【第40句】:无尽法界,性海圆融,缘起无碍,相即相人,如因陀罗网,重重无尽。(唐)澄观《华严经大疏》卷二
【第41句】:发菩提心与修六度行,为显密乘之共同道,是故密乘一切时中,于此二道不应舍离。(明)宗喀巴《菩萨戒藏持戒秆相论》
【第42句】: 佛学对生活有个确切的定义:一切美好的事物加一切快乐的心灵,就 等于生活!有人说,把快乐与人分享,快乐就会加倍;把悲伤与人分享, 悲伤就会减半。人生在世,快乐是最不可少的,但最快乐的莫过于从他人 那里收获得到的快乐。
【第43句】:太阳住在虚空之中,看起来好像无所依靠,其实它一点也不危险。无住就是它的安住。看似无家,其实处处为家,这是何等的逍遥自在!
【第44句】:布施,看起来是利人,实际是铺设自己发财之道。持戒,看起来是束缚,实际是自己平安之道。忍辱,看起来是吃亏,实际上是自己做人之道。精进,看起来是辛苦,实际是自己成功之道。禅定,看起来是刻板,实际是自己安心之道。智慧,看起来是深豁,实际是自己善巧方便之道。行善积德,身心泰然如处天堂。
【第45句】:若识本心,即本解脱,若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即是无念。何名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用即遍一切处,亦不着一切处,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南,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六祖坛经·般若品》
【第46句】:云淡风轻,静心聆听,那一曲大自然的天籁之音,一份禅意,一份恬淡,一份空灵,一份悠然。
【第47句】:【一句禅语一种人生】从知福中培养感恩,从惜福中培养关怀,从造福中培养智慧。
【第48句】:若于一切处而不住相,于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澹泊,比名一相三昧。若于一切处,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此名一行三昧。《六祖坛经·付嘱品》
【第49句】:当应真禅师问怀海这一问题时,怀海毫不犹豫地用手砍额,是告诉应真“佛就在这里,我就是佛”;应真禅师跟着用手拭目,也是很明确地表示“我看见了,我明白了”。这就是禅宗“以心传心”的玄妙手段。
【第50句】:若我修精进,遭逢寒暑、王贼、水火、狮子、虎狼、无水符处,要必坚强其心,誓不退没。(古印度)凿亲《发菩提心经论》卷下
【第51句】:若能至心生大怜愍施于畜生,专心恭敬施于诸佛,其福正等无有差别。《优婆塞戒经》卷四,杂品
【第52句】:关怀生命并不仅仅指关怀人类自身,而是关怀世间一切具有生命的生物,甚至蝼蚁、草根,都是慈悲的对象。
【第53句】:我们为什么让众生欢喜,才能真正得到佛菩萨的祜佑呢?是由于我们内在感召爱心的大力量,所以才真正得到佛菩萨的祜佑。谁的爱心大,谁就能得到佛菩萨的祜佑!就好比在连绵的群山中,哪一座山最高,哪一座山就最早得到太阳的温暖和光芒照耀一般。
【第54句】:做一个快乐的人其实很简单,守好自己的本分,不逾矩;看好自己手中的东西,不谋外财;卸掉心里的担子,适时放下。如果能做到这些,快乐不招也会来找你。
【第55句】:人生不可能完全被掌控,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生命中总有些难以预料的事情,有时无须太过执着,正如手中的流沙,握得越紧,越容易失去。
【第56句】:佛法不是谈玄说妙,不是卖弄玄机,佛法就是活生生的活法,它是一种生活的艺术。烦恼时的不纠缠,面对矛盾时的圆融,面对困难时的坚强,面对诱惑时的淡然。佛法就是让我们从无处安心到无处不安心,从迷到悟顺利转换,让念头的生灭温与承接。有句禅语说得好,无云生西岭,真佛道家常。
【第57句】:高居俯视,听政万方,寂然不动,感通无碍,言不虚发,一切自成。“四十华严”卷十二
【第58句】:我于处处经中说布施者,欲令出家、在家人修慈悲心,布施贫穷孤老……恶疾重病困厄之人。我诸弟子不解我意,专施敬田,不施悲田。敬田者即是佛法僧宝,悲田者贫穷孤老乃至蚁子。此二种田,悲田最胜。《像法决疑经》佛言
【第59句】:自己的行为就为他人树立了榜样,以身作则者的行为必须是内心的自然 外现而非故意。这第二点最是其中本质!
【第60句】:意识的有序化就是要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生命观、价值观,要摆正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按照禅院理念,就是要知道自己目前所在的坐标系与坐标点,要明白自己人生与生命的发展方向,否则,我们的意识是紊乱的,我们的头脑就像一团乱麻,理不清。
【第61句】: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东西都能让人满意,也没有任何一件事物是十全十美的,它们或多或少都有瑕疵。体会了没有脚的痛楚,才明白为没有鞋子而哭泣是多么浅薄;经历了归途的风雨坎坷,蓦然回首,才发现来时的路是怎样美丽的一种风景。
【第62句】:禅,是要我们自我肯定,肯定自心本无一吻,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洒脱淡泊、自在无碍地,把自己的生命走出一片坦荡晴空。
【第63句】: 佛带给人心的宁静:佛让我们的心安祥、虔诚。用心感受有它相伴的暖意,有求皆苦,无求自净,不求是贵,少病是寿,够用是富,无欲是福,感激是喜。
【第64句】: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见诸有情应可呵责,应可治罚,应可驱摈,怀染污心而不呵责或虽呵责而不治罚、如法教诫,或虽治罚、如法教诫,而不驱摈,是名有犯。(古印度)弥勒《瑜伽师地论》卷四十
【第65句】:不要轻视小恶,以为我不会受报应。水瓶是由小水滴滴满的。愚笨的人不断地做出微小的坏事,日子久了,整个人就充满了邪恶。——《佛陀的格言》
【第66句】:不要感叹命运不公,不要埋怨生而受苦,凡事只要换一个角度,只要保持一种正确的心态,人就能够找到自己准确的定位,从而创造无穷的价值,苦,也就不完全是苦涩的了,也许还能从中品尝出另一种甜蜜。
【第67句】:行善要及时,功德要持续。如烧开水一般,未烧开之前千万不要停熄火候,否则重来就太费事了。——证严法师
【第68句】:现代人生活很忙碌,理应感到充实,但很多人都不知道生活的重心在哪里,内心常常觉得空虚无聊,忙碌的工作、多样化的娱乐方式便成了暂时的麻醉剂,麻醉时间一过,空虚感又会袭来。
【第69句】:空口说空话就是戏论。比如有些人口才很好,谈起话来头头是道,法也讲得很好,但却不能拿来应用,这就是戏论。把佛法当道理来研究,只说而不能行也是戏论。
【第70句】:忿怒不见法,忿怒不知道,能除忿怒者,福喜常随身。《法句经》卷下,忿怒品
【第71句】:譬如橘子因橘而生,从酢而甜,人为橘故种植是子,是子、根、茎、花、叶皆悉不酢,时到果熟,酢味则发。如是酢味非本无今有,亦非无缘,乃是过去本果因缘。身口意业亦复如是。若言是业住何处者,是业住于过去世中,待时待器,得受果报。《优婆塞戒经》卷四,杂品
【第72句】:以波罗蜜船,于生死流中不厌生死,不取涅槃,不住中流,而渡众生达于彼岸,无有休息。虽于无量无数劫中常勤精进,修菩萨行,教化众生,未曾分别劫数长短。“四十华严”卷二十五
【第73句】:人间佛教决非同于世间的慈善事业,是从究竟的佛乘中,来看我们人类,应怎样的从人而向于佛道。(当代)印顺《妙云集·佛在人间》
【第74句】: 人们经常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东风也是因缘而生,这个“缘” 不是上天安排的、我们自己无能为力的,我们可以珍惜每一次的机会,广 结善缘,造福他人,也成就自己。用最为通俗的话说,多结识些人总是好 的,多帮助别人总是没错的。
【第75句】:不以众生其性弊恶,邪见瞋浊,难可调伏,便即舍弃,不修回向。怛以菩萨大愿甲胄而自庄严,救护众生恒无退转。不以众生不知报恩,退菩萨行,舍菩提道。不以凡愚共同一处,舍离一切如实善根。不以众生数起过恶,难可忍受,而于彼所起疲厌心。《华严经》卷二十三,十回向品
【第76句】: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世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 养心第一法。
【第77句】:禅定禅定,要静要清净,看住了什么昏沉也没,什么妄想也没,一心定在那里,动也不动,天倒下来了也不怕,猫捉老鼠就是这个精神,聚起精神看着老鼠。
【第78句】:【修禅要诀】眼光高远,直视佛心;动机纯正,直趣菩提;行为规范,妙与天然。偷心死尽,本地光明;万缘放下,一念相应;一念灵光,朗照大千;顿悟真心,万法圆彰;业尽情空,证体起用;当机立断,能所双亡;拈花悟旨,以心印心。念佛是谁问者知,参禅悟道几多时;明心见性无多事,回根尘亦不迟。
【第79句】:或尽忠立孝,济国治家,行谦让之风,履温恭之道,敬养父母,成第一之福田,承事尊贤,开生天之净路。(五代)延寿《万善同归集》卷四
【第80句】:自行十善道,亦教他行十善道,以无所得故,是名菩萨摩诃萨尸波罗蜜。《摩诃般若经》卷五,问乘品
【第81句】: 早晨的摇曳多姿年轻了我的年轮,早晨的美丽旋律放飞了我 的心灵。有你,所有的日子都是全新的;有你,所有的希望都是生动 的。你的芳馨弥漫我的生命,你的灿烂鎏金我的人生。亲爱的早晨, 我的呼吸因你而和畅,我的信念因你而生长,我的浪漫因你而飞扬, 我的未来因你而绚烂。
【第82句】: 思想就像一把双刃剑,控制不好难免会伤了自己。所以,适时让自己 的脑袋休息一下,无关紧要的东西就别再想了。很多事情不想还没事,一 旦深入地去想,反而让自己陷入一团混乱,徒增烦闷。
【第83句】:【天天禅语】过度的欲望会导向贪婪——一种极度扩张的欲望,根植于不切实际的期盼。想要矫正贪婪,只能从内在的满足一开始。保持少欲知足的人不但没有痛苦、无有疲劳,还会获得身心自在。056。
【第84句】:无论我们的心安定、稳固还是发挥功用,修行的成长都是阶梯式的,需要一个过程。要在时间的打磨下,不断地成就和完善自己。只要得到善知识的正确引导,依教奉行,并持之以恒地勇往直前,大器晚成又何妨?
【第85句】:谁不曾对生活灰心过、失望过?然而,世界上没有绝望的事,只有绝望的心。无论现实如何,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出结果,才不枉此生。
【第86句】:生活就是如此,有的时候,痛苦和烦恼不是由于得到的太少,而是因为拥有的太多。拥有太多,就会感到沉重、拥挤、膨胀,就会患得患失。
【第87句】:做功夫不得求人说破:若说破,终是别人的,与自己没相干;如人问路到长安,但可指路,不可更问长安事——彼一一说明长安事,终是彼见的,非问路者所见也。一《博山参禅警语》
【第88句】:真正的英雄,并不是能打败敌人的人,而是能降伏烦恼的行者。打败敌人,只是一时的战胜。降伏烦恼,才是永恒的胜利。打败敌人其实会制造更多的敌人,降伏烦恼等于彻灭一切,也战胜一切。
【第89句】: 若在雨中,谁是那把撑开的伞;若在风中,谁是那堵宽厚的 墙?有些人在寻找,眼含热泪;有些人在等待,精神寂寞;有些人已 拥有,寻找、等待、拥有,是爱的历程,也是人生的历程,都需要强 大的心灵支撑。
【第90句】:在喧嚣处,修得暇满身,真正的清闲应是身处繁华世间,心中能不生浮躁,不起烦恼,拥有一颗无分别的心,从容面对任何境遇。
【第91句】: 一生如果能读通一本书,做成一件事,你这一生就没有白 过。这样的人生标准看起来很低,但要不折不扣达到其实不易。不信 可以问问世人,看有多少人能够给出肯定的答案。
【第92句】:人得到应得到的一切,而不是想得到的一切。云谷禅师对了凡先生所说的拥千金者值千金,应饿死者必饿死,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命运修造者,必须要提高自我价值,自我价值提高则人应得的不管质与量都会提高。
【第93句】:【天天禅语】透明:水具备透明的特质,心的本质也是透明与光明。犹如镜面能映照万物,水晶能折射各色光芒。
【第94句】:【人生半字歌】自古人生最忌满,半贫半富半自安。半命半天半机遇,半取半舍半行善。半聋半哑半糊涂,半智半愚半圣贤。半人半我半自在,半醒半睡半神仙。半亲半爱半苦乐,半俗半禅半随缘。人生一半在自我,另外一半顺自然。
【第95句】:圣人鄙视虚名,视虚名为国之敌、人之敌、己之敌。佛家的得道高僧无不视虚名为身外之物,连沾染了一丝闲名都要在死前除去,好以一具清清净净的内身去往极乐西方。
【第96句】:过于执着的人,想把事事都抓牢,想做好每一件事,以为这就是得到快乐的途径,以为这样就可以避免烦恼的侵袭,其实这样往往会适得其反。你越是抓得紧,就越会患得患失,快乐就会越来越少,烦恼就会越来越多。
【第97句】:若于出家一切人前起恶心者,则同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前为恶无异。《大方广地藏十轮经》卷五
【第98句】: 微博是语言的万花筒,微博是思想的大魔方。我喜欢琢磨微 博中那些颠覆了传统语法修辞的语言,常常有开天目的感觉。每一种 崭新的语言格式,一定都对应一个首创者,我因此对首创者佩服有 加。思想被这些新奇的语言转动,展现出无边的魔力。毫无疑问,微 博已带来一场语言和思想的革命。
【第99句】:【禅意人生】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置?拾得曰: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不争,元气不伤;不畏,慧灼闪光;不怒,百神与畅;不忧,心底清凉;不求,不卑不亢;不执,可圆可方;不贪,富贵安康。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