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散文集文学网!

佛语禅心的文案,真是醉人醉心!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在工作和生活中,任何事积累到一定程度都会形成压力,心中背负太多东西的人往往容易乱了分寸,无法静下心来理清思路,所以容易焦躁、抱怨,甚至愤怒。

【第2句】:无着贤菩萨生病,示现圆寂的征兆。弟子询问上师会投生到什么净土?大师开示:“过去也有噶当派的大师发愿投生地狱。因此若是能够利益他人,投生地狱我也高兴。若是不能利益他人,我也不想投生到净土。无论如何,我虽然没有自主的能力,但我发愿投生为一个能够利益他人的生命。”

【第3句】:一切属他,则名为苦;一切由己,自在安乐。《大般涅槃经》卷十,一切大众问品

【第4句】:如果灯受到外面的风吹就易摇动,发出的光明就不太清楚,就会影响我 们看书做事。同样,我们内心如果一直在起烦恼,为人处事也会迷惑而不清 楚。当我们守护好内在的清净心,启发内在的自性光明,这样才能对治烦 恼,明心见性。

【第5句】:袁了凡是因为受云谷禅师的点化才突然醒悟,命运虽然天生注定,但却可以通过自我后天的修为和心念来改变,由此他通过行善布施真正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第6句】:有一次我去海边散步。当我看天空时,天空仿佛告诉我,心就像天空一样广阔;当我看阳光时,阳光好像告诉我,心就像阳光一样明亮;当我看大海时,大海似乎告诉我,心就像大海一样平静;当我看沙滩时,沙滩好像告诉我,心就像沙粒一样放松;当我感受微风时,微风好像告诉我,心就像微风一样自在。

【第7句】: 恶言如数带回,说者自受自污 送礼物与他人,别人若不接受,如何?只得自己带回。恶口向人,欲 污人,若人不为所动,那么所有恶言,将如数带回自受自污。

【第8句】:双方价值观的差异,往往是诱发争吵的主要原因。如果我们仅按自己的价值观来考虑问题,看到的只是一个片面的世界,跟别人看到的那一面大不一样。如果双方各执己见,永无达成共识的可能。只有站在不同人的立场上看问题,才能看得更全面。

【第9句】:做一个云水禅心的人,在纷繁的尘世中,承受花开的美丽,承受凋零的凄凉。纵算人世冷暖,天高地远,我幺们依旧可以让日子过的清净简单。日子如行云流水,我们却可以烹一杯世味熬煮的茶,于老旧的轩窗下,看一朵白云飘过,一滴雨水滑落。

【第10句】:上品见佛速,下品见佛迟,虽有迟速异,终无退转时。参禅病著相,念佛贵断疑,实实有净土,实实有莲池。(张守约)

【第11句】:缘起缘灭,得到或失去,好或不好,都是生命的常态,然而这一切终将过去。所以,在顺境中不可得意忘形,在逆境中不要自暴自弃,以心灵的常态对待人生就可以了。

【第12句】:【天天禅语】平等:无分美丑善恶,芸芸众生都平等得到水的滋润。无分高低凹凸,自然环境都平等得到水的滋养。所以水对芸芸众生与自然环境的利益是平等的。

【第13句】:做人应有一分自己的志向、愿心、趣味。人生如果没有志向,即如握笔画图,不知要画什么?东涂西抹,终究不能画出完整的图形。

【第14句】:真正的平静,不是你静坐可以几个小时不起,而是用一颗平与的心态,看人间万象,听花开的声音,坐亦禅,行亦禅,缘起即灭,缘生已空。

【第15句】:佛真法身,犹如虚空,应物现形,如水中月,无障无碍,如焰如化。《金光明经》卷二

【第16句】:多闻如戒行,法律精进学,修已无所争,是为最吉祥。《法句经》卷下,吉祥品

【第17句】:我们修禅定,就是要生长智慧,你有了定,就发智慧;发智慧就得到般若,般若就是智慧,就不会做愚痴的事情。——耕云先生

【第18句】:人间佛教……乃是以佛教的道理来改良社会,使人类进步,把世界改善的佛教。(民国)太虚《怎样建设人间佛教》

【第19句】:“努力”这两个字听起来简单,可是要做到却很难,虽然你很不愿意去 做,但是并不能回避这两个字,因为做每一件事情都需要努力。

【第20句】:贪本性者彼则清净,若清净者,彼则究竟,若究竟者,云何有贪?云何有说?《大宝积经》卷四,无边庄严会

【第21句】: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杂阿含经》卷十,第262经

【第22句】:人生的生死得失常常受外界因素的控制,并非是人力所能改变。既然如此,我们所能做好的,就是事事随缘,调整好自己的心情,做到宠辱不惊,得失坦然;让自己的心随缘适意,用一种自然轻松、自由自在的态度来生活。

【第23句】:所谓“绿灯的爱”,就是一切符合道德和法律的正当的爱,佛教并不排除世俗的爱情。例如,在《善生经》及《玉耶女经》里,佛陀告诉那些在家的信众,什么才是符合道德的爱情,甚至在《华严经》《维摩经》《宝积经》中也都强调伦理纲常、感情生活等。

【第24句】:【大彻大悟的佛学智慧】欲望使人失败,无私令人成就;烦恼使人痛苦,觉醒令人快乐;执著使人束缚,放下令人解脱;无明使人迷惑,智慧令人证悟。

【第25句】:人类社会是一个竞争型的社会,无论从事哪行哪业,都免不了竞争,免不了遇到他人明里暗里的干扰,能不能克服人为的障碍,是事业成败的关键。

【第26句】:太圣说空法,为离诸见故,若复见有空,诸佛所不化。(古印度)龙树《中论·破行品》

【第27句】:要做菩萨,就要发恒常心。菩萨决不把“付出”当成苦事,而是抱持游戏人间的欢喜心去付出。

【第28句】:背叛是男人的血统,博爱是男人的宣言,自由是男人的口头禅,见异思迁是男人一贯的风尚。

【第29句】:好高骜远的人,头脑里常常动着各种念头、各种谋略,自认为心怀大志,只是机会还没到或者还没有执行而已。做事应该从近处着手、远处着眼,光是有远大的志向和愿望,而没有脚踏实地去做,将永远心存一种虚幻的狂想或妄想,纵然心怀大志,仍然是个无能的人。—圣严法师

【第30句】:我们从无始以来在此轮回的大苦海中,被贪、嗔、痴三毒所折磨,被苦苦、坏苦、行苦等三苦所煎熬,就像一个严重得病的患者一样非常可怜。如果缺乏善知识的引导,也没有闻、思、修佛法,根本无法解决生、老、病、死的问题,也无法证得心的本来面日——自生智慧。

【第31句】:流水下山非有意,片云归洞本无心;人生若得如云水,铁树开花遍界春。——慈庵守净

【第32句】:檀越当以五事供奉沙门婆罗门。云何为五?一者身行慈,二者口行慈,三者意行慈,四者以时施,五者门不制止。……沙门婆罗门当复以六事而教授之。云何为六?一者防护不令为恶,二者指授善处,三者教怀善心,四者使未闻者闻,五者已闻能使善解,六者开示天路。《长阿含经》卷十一,《善生经》

【第33句】:人生如舞台,有人一生劳苦,有人先苦后甘,也有人先甘后苦,如何论断谁最幸福呢?只有充满爱心的人最幸福!

【第34句】:菩萨所行不求恩报,受恩之处常思反报。《优婆塞戒经》卷二,义菩萨心坚固品

【第35句】:生死相续,由惑、业、苦。发业润生,烦恼名惑;能感后有诸业名业;业所引生众苦为苦。(古印度)护法等《成唯识论》卷六

【第36句】:此众护法亦得生,法将欲灭为已住,必生极乐千叶花,相好庄严为佛子。既得生彼供正觉,庄严王劫无荆棘。于彼得成最上道,执持正法及天人。彼佛国土无魔事,无恶业报无胎生。时有无量菩萨集,又无声闻缘觉名。《如来智印经》

【第37句】:因为有贪,不知利害得失的要点,难免妄求妄作,到头来好比缘木求鱼,所求皆不应,甚或因小失大,以金换沙。

【第38句】:又好像一杯水,茶杯打坏了不能恢复,但是水依然存在;又好比燃烧之木 材,薪薪相传,流转不息,所以生命本身不会死。不生不死,不生不灭,真 正之生命是超越无常,超越无我的。总之,生不贪求,死不畏惧,禅者视生 死都是一种解脱。

【第39句】:若是上根众生,忽遇善知识指示,言下领会,更不历于阶级地位,顿悟本性。——《大鉴下二世》

【第40句】: 我们谁没有偏激过?偏激不一定是坏事,因为偏激,我们留 下过伤痕,从而懂得什么是痛;因为偏激,我们走进过死胡同,从而 尝到了绝望的滋味,因为偏激,我们失去过很多,从而懂得珍惜拥 有。偏激是人生的青涩状态,没有这种生涩,生命又怎么会成熟昵?

【第41句】:开悟之事,绝无僧俗之别,但能真参实修,时节因缘自会现前。张秀才 随顺世缘无呈碍,就是在家人悟后显用的样子。悟者之心如水面之澄明, 绝不会因云影浮动而自起波澜,即使外力推波助澜,而水之本性何曾有 异?此境界不可思不可议,只可当下体证。

【第42句】: 无法改变世界,就是试着改变自我;不能改变自我,就试着 改变内心。自我的改变来自内心的改变,世界的改变来自自我的改 变。世界的复杂源于人的复杂,世界的丑陋源于人的丑陋。若内心得 以改变,这世界也必然随之而变。假如世上所有的人内心都是简单而 快乐的,那么世界也一定是和平而美好的。

【第43句】:汝是当成佛,我是已成佛,当作如是信,戒晶已具足。……一切有心者,皆应摄佛戒,众生受佛戒,即人诸佛位,位同大觉已,真是诸佛子。《梵网经》卷下

【第44句】:初禅过患,内有觉观,外有火灾;二禅过患,内有欢喜,外有水灾;三禅过患,内有喘息,外有风灾;善男子,彼第四禅,内外过患一切俱无,是故诸灾不能及之。《大般涅槃经》卷十二,圣行品

【第45句】: 人生在世,总免不了被骂。至于骂人,不管多少,也都会有的。有修 行的人可以管住自己不骂人,但管不住别人骂自己。如果有人骂我,该如 何应对?

【第46句】:在生活中保持一分警醒,随时观察,随时觉知,看见好的事物好的现象,学会随喜,给他人一分鼓励,给自己一分认定;看见不好的场景和人事,马上要觉知那是自我内心的投射,要生惭愧心,福人眼里看不到不好的东西,一旦看见就要忏悔反省,为明天后天要看到好的东西做准备。

【第47句】:若人本无恶,亲近于恶人,后必成恶因,恶名遍天下。《增一阿含经》卷四十五,牧牛品

【第48句】:佛家是非常讲究惜福和惜物的,对自己有的和化缘而来的都非常珍视,不会轻易丢弃。许多佛学大师都非常推崇“事能知足心常惬”这一观念,他们提倡用知足的心获得坦然和宁静。

【第49句】:幸福的婚姻往往是,有一个时常担心你的丈夫,无论你在工作时还是生活中,他都担心你无法应付,担心你受人欺负。心有挂碍才有爱,心无挂碍哪会有爱?

【第50句】:眼见色时,不染于色。耳闻声时,不染于声。皆解脱也。——《达摩大师悟性论》忆昔当年未悟时,一声号角一声悲;如今枕上无闲梦,大小梅花一样香。——孚上座

【第51句】:今世不放逸,后世得大利,现利、他世利,解知二俱利。是名为健夫,明哲之所行。《别译杂阿含经》卷四

【第52句】:一切世间人,作罪事易,为福事难;一切学士,作福事易,为道事难;为道复易,解道者难;说道者易,行之者难。《五苦章句经》

【第53句】:【禅语感悟】 做人要有度量,要懂得宽容。当别人犯了错误的时候,训斥并不一定 能起到作用,有时宽容一下,给别人提供一个冷静反省的空间,反而会使 其改过自新。

【第54句】:也许我们应该将丰厚的欲望封存起来,用闲逸的山水蓄养,于杯盏中自在。看一场烟雨,从一开始下到结束;看一只蝴蝶,从蚕蛹到破茧;看一树的蓓蕾,从绽放到落英缤纷。不为诗意,不为风雅,不为禅定,只为将日子,过成一杯白开水的平淡、一碗清粥的简单。

【第55句】:一切业障海,皆从妄想生。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观普贤菩萨行经》

【第56句】:与世为善,随处结祥云,这也是我们作为人类要学会遵循的一个处事原则。以己心换彼心,以己爱博彼爱,他人他物所不能承受的,必定也是自己所不愿的。天地万物因果循环,花开花落相处是缘,往来皆客聚散随缘,一盏清茶心结千年。

【第57句】:那时了凡先生还不知道《了凡四训》,更不知道袁了凡,但后来当他读了《了凡四训》这本书,发现他们的命运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后,便从此自号了凡先生,并创立了凡心斋坊广布善缘。也正是这份特殊的缘遇,在后来的了凡公益读书会上他大力推广学习《了凡四训》,引来无数爱好国学的同仁汇聚心斋坊。

【第58句】:【禅语感悟】 这个世界,随时随地可听见骂声,可看见骂人事件。“骂”字两个口, 祖先造字时用了两个口,想必有其用意。骂人是两张嘴对着骂,骂人者自 会得到被骂者的回应,其实也就是通过别人骂自己。

【第59句】:如果说世界只有一种颜色,只有一种声音,那是把山河认作法眼,并没有穿透祖师佛法的境界。客观世界和人的精神世界既有同一性,又有特殊性。只要以积极的心态看待世间万物,世界每时每刻都很丰富精彩。

【第60句】:凡人有罪,自见自知而悔过者,于当来世律仪成就,功德增长,终不退减。《杂阿含经》卷十四,第347经

【第61句】: 坐在窗前的书桌上浏览次第醒来的世界,尽情地享受这夏日 早晨的微风,我在陶醉中油生一种感动。多好!游荡的灵魂又回到了 我的肉身,我的影子也和我一道起床,我的生命之船越过了夜晚的惊 涛骇浪,希望的天使带我走进全新的晨光。我要向你们问候,朋友, 在生命的新起点,我们依旧在一起!

【第62句】:人生总是在得失中不断循环,随遇而安是一种生活态度。只有懂得放下,才能把握当下。

【第63句】:怀有爱心智慧之人,将钱财善用于拯救地球、提倡环保、救护生命、修桥补路、扶贫助困、解救灾祸,利人利己、积累资粮,这种人意味着从光明走向光明;自私愚昧之人,将钱财用于毁灭地球、破坏自然、伤害生命、吃喝玩乐、穷奢极欲、制假售假、贩卖武器,害人害己、种下恶业,这种人意味着从黑暗走向黑暗。

【第64句】:【什么是智慧四】 观照智慧的镜子在哪里?就是我们面对的宇宙或自然。严格地讲,宇宙并不是镜子,宇宙就是我们智慧本身,正因为宇宙是我们智慧的另一种对应形态的存在,所以我们可以把宇宙作为观照我们智慧的镜子来看待。既然智慧是生命的真谛和本源,那么我们的生命从哪里来?又将到哪里去?

【第65句】:人生无常,很多事情都不是我们能预料的,我们所能做的只是把握当下,珍惜拥有。凡事总有因缘际会,一旦错过时机,因缘就不一样了,所以要好好把握当下,享受此时此刻的生活。

【第66句】:【禅语感悟】 私心是一个人的致命弱点。如果一个人私心太重,任贪婪作祟,那么 就会无恶不作,人生的快乐也将随之消失。

【第67句】:我们在生活中其实是需要一点“禅味”的。我们不可能也没必要大彻大悟,但我们可从而且也应该做一个快乐的人,一个洒脱的人,一个自在的人,一个不为物役的人。在生活的某个当下,脑海之中灵光一现,然后豁然开朗,感到放松与超脱就是够了。真的,这就是够了,因为这就是禅的境界。

【第68句】:一个欲望小的人,不一定要达成怎样的结果,只是按自己的能力,尽力去做,“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不管什么结果,都坦然接受,那就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了!

【第69句】:乐欲成就无相三昧,当如是思惟:想从何生?为自身耶?自心意耶?若从身生,身如草木瓦石,自性如是,离于造作,无所识知,因业所生,应当等观,同于外事。……复次秘密主,心无自性,离一切想故,当思惟性空。秘密主,心于三时求不可得,以过三世故,如是自性,远离诸相。《大日经》卷六,说无相三昧品

【第70句】:譬如种子别,生果各殊异,业力差别故,众生刹不同。譬如心王宝,随心见众色,众生心净故,得见清净刹。《华严经》卷七,世界成就品

【第71句】:用惭愧的心、智慧的心、包容的心,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持之以恒才能达到无边佛法、无边慈悲,完成自我消融。

【第72句】:业障重的人,发心较难;一旦发心,往生更容易。比如山顶重石,一旦推动,直奔谷底。故说念佛往生为五浊恶世众生之难信法、易行道。

【第73句】:【禅】只有心里有阳光的人,才能感受到现实的阳光,如果连自己都常苦着脸,那生活如何美好?生活始终是一面镜子,照到的是我们的影像,当我们哭泣时,生活在哭泣,当我们微笑时,生活也在微笑。

【第74句】:阿弥陀佛有时在外叩我们的心门,让我们放他进去;有时在内,打开光明殿,请我们人他的宝殿。可怜我们要么如防盗贼一样,将弥陀拒之门外;要么如游魂游荡在黑暗荒野,不肯进佛的殿,也是自己把自心流放在心灵殿堂之外。心人不了自己的殿,如人回不到自己的家,如何不痛苦、不孤独、不流浪?

【第75句】:微命如虫蚁,虽然愚痴,并不骄慢。人不仅愚痴,而且骄慢,骄慢到他自以为可以和诸佛对等说话,可以判断真理是非。这样,人的罪比虫蚁更重。

【第76句】:家庭和谐,即使物质贫乏,仍是富在天伦之乐中;否则再多的钱财,也抵不过家庭失和的苦恼和缺憾。

【第77句】:尽对朋友说些无用的甜言蜜语,智者知道这种人是只说不做的。《经集》第二品,第三章《羞耻经》

【第78句】: 码字和码字很不一样,有的能码出快乐,有的会码出痛苦; 码出利禄来者有之,码出祸端来者亦有之。字是什么?就是个工具。

【第79句】:只有真正做到“枯者由它枯,荣者由它荣”的人才能够宠辱不惊,笑看花开花落,静观云卷云舒。

【第80句】:【一句禅语一种人生】噶举祖师帝洛巴大师对那诺巴祖师说:“那诺巴,束缚你的不是显现本身,而是你对显现的执著。”每当我遇到各种景象而产生执著时,都会忆念这句窍诀来调伏自己的内心。

【第81句】:不管是爱人或是被爱都是幸福的。有力量去爱人或被爱的人都是幸福的人。——证严法师

【第82句】:千百年来,多少寺院僧人早晚功课,念四弘誓愿文:“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四种发愿,就是为了让修行之人不再受七情六欲的烦恼。

【第83句】:真正做到了以慈悲心爱众生、以智慧心对自己、以慈悲去包容、以理智去面对、以责人之心贵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就不会再有敌人,也不会再有烦恼。

【第84句】:在人生中,有一点点苦,有一点点甜,有一点点好,也有一点点坏,有一点点希望,也有一点点无奈,生活会更生动更美满更韵味悠长。

【第85句】:我问佛,能否,让心有片刻的时间里不掺杂俗念?不看山,不听水,只来对着光阴说禅。佛说,有些人,有些事,得到了,得不到,都是岁月慈悲的念,无需感叹,无需怨,心若静了,则满世界的嘈杂都可以看做是生命盛大的喜欢。

【第86句】:种种恶逆境界,尽情看作真实受益之处。名利、声色、饮食、衣服、赞誉、供养,种种顺情境界,尽情看作毒药、毒箭。(蒲益大师)

【第87句】:人总是在克服一个一个困难的前提下才能够有所收获、有所成功。只有迎难而上、知难而进,这才是应有的精神。

【第88句】:人生的苦乐,取决于自己的内心。以美好的心,欣赏周遭的事物;以真诚的心,对待每一个人;以负责的心,做好分内的事;以谦虚的心,检讨自己的错误;以不变的心,坚持正确的理念;以宽阔的心,包容对不起你的人;以感恩的心,感谢所拥有的;以平常的心,接受已发生的事实;以放下的心,面对最难的割舍。

【第89句】:布施并不只是送施财物,而是能放下对物质的贪欲;持戒并不只是断恶行善,而是能生起对轮回的出离;忍辱并不只是压抑愤怒,而是能调伏内心的嗔恨;精进并不只是努力修法,而是能时时刻刻保持法喜;禅定并不只是得到平静,而是能安住于本然的自觉;智慧并不只是通达经典,而是彻底觉悟心的本性。

【第90句】:只需微笑,真实饱满,积极的生活着,心绪淡定,豁达轻盈的笑看风云,素心一缕,于蓝天白云里舒展,于凡尘山涧溪水,掬一捧清澈的水滴,寄静美于禅心,素锦上淡墨抒写纯净晶莹,透亮优雅的品性,人生方安然喜乐,天地悠远而辽阔。

【第91句】:愚人除境不忘心,智者忘心不除境。不知心境本如如,触目遇缘无障碍。——《莫龙祖心禅师》

【第92句】:佛法能得现世果报:……现得恭敬、名闻、禅定、神通等利。(古印度)诃梨跋摩《成实论》卷一

【第93句】: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日:“落花随水去。”日:“意旨如何?”师日:“修竹引风来。”——《石霜庆诸禅师》

【第94句】:夫比丘者,体预僧宝之尊,职绍佛法之种,须超群拔俗,迥脱流俗知见,方无愧厥名。倘故辙不改,则一举一动,罪案如LL』。一旦业风吹去,袈裟下失却人身,苦中之苦!(明)澫益《灵峰宗论》卷二之一,示存朴

【第95句】:讲话要有分寸,谈吐婉转,言之有理,那么你讲的话就会美妙动听。——《佛陀的格言》

【第96句】:无常,是佛陀的基本教导,即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的,每一样东西都是 转瞬即逝的。所以,我们没有理由有那么多的烦恼。即使是同一条河流中, 也没有一样东西可以保持永恒,只要有耐心,只要等上片刻,那些叶子将会 流走,那些泥沙将会再度沉淀,那些水就会再度变得纯净。

【第97句】: 有的人一出生就遭遇战争,来不及放下行囊便不得不踏上归 程;有的人才刚刚体味到一点人生的甜味,疾病便找上门去,送上吃 不完的生命苦药。因此人生而有忧患意识,不管你承认不承认,也不 管你当下处在顺境还是逆境。

【第98句】:论人之非,当原其心,不可徒泥其迹。取人之善,当据其迹,不必深究 其心。

【第99句】:得法脉传承,如得长江之水;不得法脉传承,纵有所悟,如掘井及泉。井水、江水虽皆为水,大小不可为比。何况掘井及泉者少之又少,掘并不及泉者多之又多。

178266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