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散文集文学网!

经典心灵禅语文案文案【507】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责备的话要带抚慰,批评的话要带赞扬,训诫的话要带推崇,命令的话要带尊重。(当代)星云《人间佛教的戒定慧》

【第2句】: 有些事,没有你想象得那么简单,也没有你想象得那么复 杂。之所以出现想象偏差,是因为我们对它不了解。譬如你没有拔过 牙,对拔牙这件事就十分恐惧,恐惧的原因是你以为拔牙的过程很复 杂,会造成难以忍受的痛苦,实际上,拔掉一颗坏牙,就几秒钟的 事,再简单不过。

【第3句】:不逐名利则杜外谤,不著文言则善悟理。悟理则本立而道生,杜谤则德孚而物化。可以自制,可以利他。不然学问愈多,去道愈远,学人愈盛,法门愈衰。——《法语一》

【第4句】:佛法的觉醒之道,就像一条清净的长河。长河具有滋养万物和冲刷污垢的作用,并不停地朝着大海的方向流淌。

【第5句】:佛学上有句话叫“心无所住”,即一个人的心执着于什么,就会被什 么困扰。看重名利的人,他的心就往往只停留在名利上,进而被名利困 扰、劳累,人生也就变得索然无味。淡泊名利,方能还自己的心灵自由。

【第6句】:不说是非,不传播是非,不计较是非,更不要为是非患得患失。(当代)星云《人间佛教的戒定慧》

【第7句】:唯以般若为导,净土为归。若无般若,则成迷信,只是附法外道,煮砂终难作饭。若不以净土为归,则于现世,决定难出轮回,再出头来,不知何年何劫。故愚呕心沥血,以此为劝也。(当代)黄念祖《谷响集》

【第8句】:耳目不防护,贪欲从是生,是名为苦种,生臭汁潜流,诸觉观气味,依于恶贪嗜。聚落及空处,若于昼若夜,远离修梵行,究竟于苦边。《杂阿含经》卷三十九,第1081经

【第9句】:天无浊而清、地无清而浊,是天地规矩;云退日明、雷响电至,是空中 规矩;将生则嫩、病重则死,是人间规矩。无规矩,地想盖天;无规矩,宾 将欺主;无规矩,国法懈纲;无规矩,家难就范;无规矩,习恶难除;无规 矩,身心不静;无规矩,不能守法;无规矩,不能参禅。

【第10句】:信仰是人生的最宝贵财富;遵行正法,带来幸福;真理味儿最美;智慧的生活是人们称说的最好生活。《经集》第十章《林主夜叉经》

【第11句】:好事不如无事,何谓无事人?面对此问,十有八九之人未开口时,心意 识已谤佛谤法了,无事人绝非没有事、不做事。什么是无?

【第12句】:忿怒瞋法生,常如害怨敌,虽生即无住,成就最上法。《秘密集会根本续》何谓菩萨能持忍辱?佛言:见心相念念灭。《思益梵天所问经》卷一瞋心皆如如。……一切法如,忍相不可得。《梵网经》卷上

【第13句】:要做个受人欢迎和被爱的人,必须先照顾好自我的声和色。面容动作、言谈举止合宜得体,都是从日常生活中修养忍辱得来。

【第14句】:什么是布施?受人误解你泰然处之,你是在布施自在;受人漫骂你坦然一笑,你是在布施宽容;被人欺骗,你风轻云淡,你是在布施真诚;布施可以用任何形式存在。

【第15句】:逆顺之境是为自造业之果报,若于因地上觉知“至道无难,惟嫌拣择”, 有何境界可阻我诱我?如何不拣择?且以深心谛观,好丑皆是因缘所生 法,因缘生灭无一实性可执,好丑即为空性。心若不妄生喜恶,好丑平 等无别,于此便能随心自在,作护法报佛恩。

【第16句】:于亲及非亲,平等视一切。若为正法王,国内无偏党。《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王法政论品

【第17句】: 充满怨恨的生活,只会把自己推向死亡的深渊。那些心存报复的人, 其本身内心也在承受着痛苦的折磨。心存仇恨的人,如果有一天能找回自 己的本心,踏上修行之路,他们所做的一切坏事,都会如同裤脚上的泥土 一样,抖一抖就全掉了。以德报怨,以一颗慈悲心待人,我们就能找到心 灵的一方净土。

【第18句】: 世上最大的颠沛,是心灵的流离失所,人间最大的困惑,是 心活着却找不到家园。

【第19句】:修行就是修正你的想念、行为。若是你的想法不对、看法不对、行为做得不对,就要改正,这就是“真修行”。—一耕云先生

【第20句】:当爱情的激情被生活的琐碎一点点磨光时,夫妻关系便会进入一个相对平淡期,如死水般没有波澜。这样的生活很可怕,因为看似平静,却往往酝酿着大的变动。太平静时属阴,此时最好能有阳气进入,不时激起一些波澜,这样水源才会鲜活起来,当水一旦流动时,才会有阴阳的转换与平衡。

【第21句】:禅是无处不在的,到处都有禅机,到处都有禅意。生活在迷失中的人不能领会禅机,感悟禅意,活在禅中而不知禅。如果我们能静下心来品味生活,就会发现生活中充满着禅,充满着行云流水般的自在与快乐。

【第22句】:人活着为什么会感到很累很累呢?就是因为总被种种外在的事相所迷惑,总期求得到的越多越好,以至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连步子都迈不开了。——净慧

【第23句】:不以见形相,知人之善恶,不应暂相见,而与同心志。有现身口密,俗心不敛摄,犹如鐍石、铜,涂以真金色。《杂阿含经》卷四十二,第1148经

【第24句】:同时,坚持也反映了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你不会感受到有什么改变,但只要你继续坚持就会有质的变化。修佛参禅就是这样,持之以恒地修习佛法就好像钻木取火一般:当木棒不断地转动摩擦时,接触点的温度会逐渐上升而至出烟、生火;当木棒中途停止转动时,温度就会逐渐降低。

【第25句】:我们的快乐源于我们一直都祈望他人得到快乐,我们的烦恼源于我们一直只祈望自己得到快乐。快乐,你希望得到,别人也希望得到;痛苦,你不愿承受,别人也不愿承受,如果我们能真正体会到这个道理的话,就再也不会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了,这便是慈悲的一大表现。

【第26句】:【清雅基地】、【佛心禅语】身上事少,自然苦少;口中言少,自然祸少;腹中食少,自然病少;心中欲少,自然忧少。大悲无泪,大悟无言。缘来要惜,缘尽就放,随方就圆,无处不自在。

【第27句】:很多人都知道境由心生的道理,但仍有很多人为外境所困,以至于自己的心常常囿于围城而不得自在。佛家认为,只有明心见性,看清自己的本心,才能找到症结所在,解开心中的死结,走出生活的围城,达到心神的通畅。

【第28句】:话语要谨慎委婉。面对知音,不必说得太明显就懂;不是知音,说得再露骨也没用。

【第29句】:【有佛一切皆美】春芽嫩黄,夏叶老绿,秋叶红而有斑,皆不失其美;人脸上有了老年斑,便觉得不美。的确,人不如叶。人若能如叶,便能一生皆美。心中有佛常忆念,人生何必羡少年?有佛一切皆美,无佛一切不美,与年龄无关。

【第30句】:有明确的目标,人生才有坚定的方向。最不幸的是确定目标后,却不自 觉地偏离了航向,甚至与目标截然相悖。人生的不幸不在于身陷困惑,而在 于不知道已身陷困惑。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 是最可怜的。

【第31句】:我们必须知道“错误是烦恼的原因,毁灭是罪恶的结果”,若要免于毁灭,就必须远离罪恶;要想免于烦恼,就要摆脱错误。——耕云先生

【第32句】:古代印度人认为人生有三大目的:法、利、爱,即真理之了解、财物之蓄积、性爱之享受。佛家取“法”而会舍“利”、“爱”,因为前者永恒而后者无常。《无量寿经》日:“爱欲荣华,不可常保。”对我们凡人来说,法、利、爱都难以割舍,但最低限度,要让欲望受理性支配,而不是让理性受欲望支配。

【第33句】:时至今日,则须依于全般佛陀真理而适应全世界人类时机,更抉择以前各时域佛法中之精要,综合而整理之。(民国)太虚《人生佛教》

【第34句】:有句话叫“爱的极致是宽容”,即宽容是爱的最高境界。宽容是一种美德,具有伟大的力量,它让一切自私和冷漠的人感到惭愧。我们确实需要一颗宽容的爱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温情和幸福重现人间。

【第35句】:【大彻大悟的佛学智慧】有爱心的人,处处给人温暖;有私心的人,处处给人冷漠。

【第36句】:人多力大福就大。一支再大的蜡烛,它的光度还是有限;而一支小蜡烛点亮之后,却可再引燃千万支蜡烛,这千万支的烛光就可照亮各个黑暗角落。

【第37句】:多闻圣弟子不见色是我、异我、相在,亦非知者,亦非见者。《杂阿含经》卷三,第64经

【第38句】:四要:需要,想要,能要,该要。能要、该要的才要;不能要、不该要的绝对不要。(当代)圣严《108自在语》

【第39句】:“口业”,即以言语所作及无作之业。该说的不说,不该说的乱说,其言语对众生造成了伤害,是恶业,如妄语、离间语、恶语、绮语等;该说的说了,不该说的没说,如不妄语、不两舌、不恶语、不绮语等,都是善业。

【第40句】: 每个人的命运都掌握在自己手里,只有自强自立,依靠自己,才能有 幸福的人生。

【第41句】:(法藏比丘)具足五劫,思惟摄取庄严佛国清净之行。……一向专志庄严妙土。……于不可思议兆载永劫,积植菩萨无量德行。……教化安立无数众生,住于无上正真之道。《无量寿经》卷上

【第42句】:纷扰练心,静时养心,坐时守心,行时验心。莫说无益身心之语,莫入无益身心之境,莫动无益身心之念。修心当以净心为要,修道当以无我为基。过去事,过去心,不可记得;现在事,现在心,随缘即可;未来事,未来心休必劳心。

【第43句】:佛说:因为无所悔恨,所以心生欢喜;因为心生欢喜,所以心情愉悦;因为心情愉悦,所以心态平和;因为心态平和,所以可得禅定;因为得入禅定,所以能领略真知实见;因为领略了真知实见,所以可以看透生死;因为看透了生死,所以能得到解脱;因为得到了解脱,所以可以明见佛性。

【第44句】:其实,世界上有一个人,离你最近也最远;你常常想起,也最容易忘记,这个人,就是你自己!

【第45句】:禅学是以禅为学问,在祖师的一言一语上作分析讲理论,如果习禅者是 从禅学入手,虽能说个头头是道,开悟之心却被蒙蔽。莫要再研究禅了, 但让心如虚空,时时不被六尘所转,以此用功,千百个祖师的开悟之境, 你顿时明了,还用再去苦思研究吗?

【第46句】:俗话说:与人方便,与己方便。这位男士能如此大度地给人行方便,让自己不方便,这是一种怎样的气度?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只须转念一想,世界可能从此不同,我们的生命也会因为我们的转变而变得与众不同。

【第47句】:学道犹如种树:方荣而伐之,可以给樵薪;将盛而伐之,可以作榱桷;稍壮而伐之,可以充楹枋;老大而伐之,可以为梁栋。得非取功远而其利大乎!(宋)简堂禅师(《禅林宝训》卷四)

【第48句】:问:“心的本体在空间上说是横遍十方,那我的心如此,你的心如此,众生心亦如此,结果要挤到哪里去呢?”答:“一室一灯,光满全室,若装千灯,灯灯有光。一灯之光,已满全室,九百灯光,挤往何处?”——李炳南居士

【第49句】: 如果年轻时遭遇苦难和艰辛,不应该蹙眉,而应该欣喜,因 为这是上天对你的格外垂青,已经许了你一个灿烂的未来。不经苦难 的淬火,不经艰辛的磨砺,你的人生之剑哪来锋利,你又怎么能在生 活的征途中所向披靡、攻城略地,并最终建立自己辉煌的生命帝国?

【第50句】:【天天禅语】行善的果报是幸福与快乐,作恶的果报是忧虑与痛苦,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些果报是不可以用来相互交换的。

【第51句】:以莫散心观自心,若能自知自本性,诸相自脱大乐中,散心亦皆成大印。(古印度)萨罗诃《诸家大手印之比较研究》

【第52句】:命如花果熟,常恐会零落,已生皆有苦,孰能致不死?从初乐爱欲,可淫入胞胎,受形命如电,昼夜流难止。是身为死物,精神无形法,作令死复生,罪福不败亡。终始非一世,从痴爱久长,自作受苦乐,身死神不丧。《法句譬喻经》卷五

【第53句】: 真诚赞美比自己优秀的人是一种睿智,客观赞美和自己比肩 的人是一种胸怀,真心赞美不及自己的人是一种美德。总是赞美自己 的人非常肤浅,总是批评别人的人缺乏自明,抬高自己贬低别人的人 人品极差。身处尘世,与人交往,引朋结友,不可不察。

【第54句】: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净宗要义》

【第55句】: 有些人生性好竞争,逞强好斗,绝不轻易屈服于他人。其实,战胜别 人不一定非要打败他,向人低头也是争取胜利的一个手段。争强好胜的人 如果不能自我控制,最终是要吃大亏的。

【第56句】:我们世间的每一个人,出生的国家和地方都不同,你不认识我,我不熟悉你,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关系,其实你我他都是有缘人。佛经里面说:假如一个人证悟了“宿命通”,能知道人生的过去、现在、未来的多重因果关系,他就会知道天下的众生在多生多劫以来,哪些人做过他的父母、兄弟、姊妹及六亲眷属。

【第57句】:平凡的人生是一种清淡的人生,生命即使没有轰轰烈烈,也无后人之仰慕,却无不让人感到一种生存的神圣与尊严。平凡绝非浅陋,绝非自甘平庸,更不是不思进取。生活本来就是平凡的,只要我们付出了努力,承担了责任,实现了自身存在的价值,平凡人也同样具有魅力,平凡人同样也是高尚的人。

【第58句】:多闻圣弟子以智慧利刀,断截一切结、缚、使、烦恼、上烦恼、缠。《杂阿含经》卷十一,第259经

【第59句】:人生最大的价值,在于被了解与被尊重。我们觉得屈辱,不是因为别人言辞粗鲁、举止不雅,而是因为我们的尊严受到了侵犯,我们的精神世界被否定、被践踏,因此一时难以忍心头之气,冲动之下如果意气用事,最后只会让自己陷入难以收拾的局面。

【第60句】: 每个人都可以虚拟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做做梦无伤大雅,但千万 不要因此当真。假如因为这种虚拟的东西膨胀自己,甚至不知天高地 厚,以为无所不能,可以藐视众生,那么离绝地就不远了。这种人往往 像一块美丽的冰,经不起阳光;仿佛一种脆弱的瓷器,经不起摔打。

【第61句】: 与别人和谐相处,会使这个世界很好地接纳你,使你在这个世界里生 活得自在和快乐。一个人在和谐的环境里行走,就像在顺风顺水的江中行 船,很容易达到你的理想码头。

【第62句】:【天天禅语】分秒不空过,步步踏实过;善念不间断,好事日日做;妙法时时用,法喜多分享。

【第63句】:【信仰与智慧】智慧我没有,信仰我是有的。信仰算不算智慧?我不知道,我有信仰,我满足。信佛,不需要“智慧”的标签,贴上智慧可以,即使贴上愚痴也可以。

【第64句】:各种能量形式互相转换是有方向和条件限制的,能量互相转换时其量值不变,表明能量是不能被创造或消灭的。

【第65句】:法界性是诸法体故,是故真言真实妙理,一切色心,即是一体,心必具色,色必具心。(日本)重誉《密宗要诀抄》

【第66句】:心老了以后,往往会喜欢一些沉静下来的东西,比如书法、绘画,比如戏曲。因为不再有生活的节奏与韵律了,也渐渐失去争先恐后去要什么的意味。雪小禅《瘦金体》

【第67句】: 话不在多,少说为佳。有时无声胜有声,多说话不如少说话。人常常 犯一个毛病,说了许多,但不知道自己要说什么。或者话一到,就从嘴巴 出来,让所有的话语都消失在大气层里。有的话说了制造自己的烦恼,有 的话说了让别人烦恼。

【第68句】: 不要自卑,也不要太狂妄 一切恶法,本是虚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虚妄 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第69句】:对我们凡人来说,爱情跟事业、亲情一样,是大事中的大事,爱情甜美,幸福就有了一个重要支柱;爱情苦涩,便一直苦到心底,人生也平添了几分悲剧色彩。

【第70句】:识人识己识进退,知福惜福多培福。忙没关系,不烦就好。放不下自己是不智慧,放不下别人是不慈悲。以关怀替代责备,以鼓励替代辅导,以商量替代命令。清楚自己的需要,化解个人的欲望。私事用情,公事用理。心不随境,是禅定,心不离境,是智慧。

【第71句】:人人都想追求“美”,但是“美”不是刻意去装扮出来的,真正的“美”要从我们的内心表达出来,而“朴素纯净”即可表达内心的美。——海涛法师

【第72句】:人一生中,总有求人的时候,也会有被人求的时候,当别人求你的时 候,你该怎样去应付呢?是答应别人的请求,还是将别人的请求拒绝在心门 之外?答案是:尽量地帮助别人。

【第73句】:世间种种法,一切唯有名,但想所安立,离名无别义。世间众色法,但相无有余,唯依相立名,是名无实事。《大乘密严经》卷下,阿赖耶识微密品

【第74句】:昨天的付出是昨天的事,如果今天尚未付出,就不要期待收获。很多禅修者,秉承着这一道理,整日紧张地劳动,过着清苦的生活,平淡、辛勤而又虔诚。

【第75句】:争吵和争论与妒忌相连,伴随争论产生诽谤。《经集》第四品,第十一章《争论经》

【第76句】:真理是洞彻宇宙人生的大智慧;度化众生,是不分冤亲、不分种族、不分国界,落实“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

【第77句】:一弟子耐不住禅院的寂寞,觉得修行太慢。某天他实在无法忍受,向师父说他好像没慧根、缺少佛性,对自己失去信心了。师父说:山腰工地上,石匠正为本寺加工佛像,你跟他们学手艺。三天后弟子回来了:我还是修行吧,粗岩糙石都能变成石佛,何况我是个人呢。——石头都能变成佛,还有人做不到的事情吗?

【第78句】: 百鸟不图回报的演出,朝霞没有分别的普照,微风毫不吝啬 的布施。如果习惯早起,如果愿意去感受早晨的每一个细节,你的胸 怀将得以扩展,你的心灵将得到净化。早晨是人生的老师,不必刻意 寻找,早晨已教会你生活的全部,不必孜孜以求,早晨已让你懂得快 乐。朋友,别辜负了垂手可得的早晨。

【第79句】: 有人盯着你,有人嫉妒你,有人批评你,说明你还有价值, 对方的层次越高,说明你的价值越大。

【第80句】: 实力不够时,受人驱使,要学会忍受,并在忍受中积累实 力;环境不佳时,身心压抑,要能够忍耐,并在忍耐中拓展心境;被 人挑衅时,不要冲动,须懂得忍让,并在忍让中开阔胸襟。忍并不消 极怯懦,忍是一种主动的生活方式,是一种超然的人生境界。忍者近 于仁者,大忍者无不得大成就。

【第81句】:菩萨应修二种忍:一者一切众生恶口骂詈,若加刀杖瓦石,瞋心不起。二者一切法无生法忍。《摩诃般若经》卷二五,一念品

【第82句】:熄灭欲望之火驱除各种各样的妄想,摆脱名、利、欲等的束缚,才能消除心中的忧虑,才能不颠倒,在无事中得大自在。

【第83句】:聪明之人,步步占先者是,智慧之人事事退后者是,我为人人,无私奉献,完善自身,贡献于民。只求我为人人,不求人人为我。人生就是一禅,就是一个禅定的过程,奉献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闭门念经,圆明心性,不易得到,真正得道是到人间以身说法,帮助人类解脱困难。

【第84句】:少欲,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知足,才是人生最大的富裕;爱心,才是人生最好的良伴;智慧,才是人生最好的明灯。幸福与快乐不存在于外境,而来源于内心的宝藏。如果你想获得真正的幸福与快乐,不要向外找求,应当从内心中发挥与挖掘。

【第85句】:父母、妻子、奴婢、使人、亲友、眷属,悉非我有;……是现伴侣,非他世侣;是乐伴侣,非苦伴侣;……不能救我,非我归依,非我舍宅,非我洲渚,非我荫覆,非我我所。《大宝积经》卷八十二,郁伽长者会

【第86句】:如师子身中虫,自食师子肉,非余外虫。如是佛子自破佛法,非外道天魔能破。《梵网经》卷下

【第87句】:空话、漂亮话谁都会说,重要的是行动、实干。一张地图,无论绘制得多么详细,比例尺多么精密,也不能让人在地面上移动哪怕是一寸;一部法典,无论写得如何公正,也不能预防罪恶的发生;一本食谱,无论写入多少山珍海味,也解决不了人们的饥饿问题,还不如几口粗茶淡饭实在。

【第88句】:一场盛大的恩宠,悄然落幕于禅的温柔。轻轻地牵着与你一起的那些人间烟火,我愿,从此,只有静好。

【第89句】:应该抛弃嘲笑、噜嗦、悲叹、卑劣、欺骗、虚伪、贪婪、骄傲、抱怨、粗鲁、堕落和愚痴,摆脱迷妄,思想坚定。《经集》第二品,第九章《戒行经》

【第90句】:修行就是持续地安处于禅定之中。当能够长时间自如地处于禅定状态时,才能为最终生命解脱与开悟打下牢固的根基。

【第91句】: 没事不惹事,遇事莫慌张;人生要从容,凡事向前看。生命 百年短,聚少离别长;隐约定数在,勿念亦勿忘。

【第92句】:信佛者必须学佛,学佛必须效法菩萨精神,“菩萨心中没有自我成就的企图,只有成全众生的悲愿”,所以菩萨能够承担起人生百味,在人需要的时候适时地出现,救苍生于水火之中。

【第93句】:为追求快乐,而把快乐建在别人的痛苦上,便会受到怨恨的困扰,最终无法摆脱怨恨。——《佛陀的格言》

【第94句】:我们为什么让众生欢喜,才能真正得到佛菩萨的祜佑呢?是由于我们内在感召爱心的大力量,所以才真正得到佛菩萨的祜佑。谁的爱心大,谁就能得到佛菩萨的祜佑!就好比在连绵的群山中,哪一座山最高,哪一座山就最早得到太阳的温暖和光芒照耀一般。

【第95句】:放下悭贪是布施,放下恶业是持戒,放下懈怠是精进,放下嗔恚是忍辱,放下散乱是禅定,放下愚痴是般若,放下虚伪是真诚,放下污染是清净,放下傲慢是平等,放下愚痴是正觉,放下自私是慈悲。

【第96句】:放下过去未来,领悟此刻的珍贵,生命之所以是人最贵重的财富,是因为生命不能重来。

【第97句】:所以,人类行道的目的就是“绝圣弃智”,打碎这些加于人身的藩篱枷锁将人性解放出来,做到重新复归于自然,达到一种“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

【第98句】:律,不独指粗迹而已。若不主敬存诚,即为犯律。而因果又为律中纲骨,若人不知因果及瞒因昧果,皆为违律。念佛之人,举心动念常与佛合,则律教禅净一道齐行矣。(民国)印光《印光法师文钞·复谢诚明书》

【第99句】:学道人若欲得成佛,一切佛法总不用学,唯学无求无著。无求即心不生,无著即心不灭,不生不灭即是佛。——《筠州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177757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