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散文集文学网!

心灵禅语文案心烦心累时看看!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当你将全部的生命与精力投入到有意义的生活中时,哪里还有时间关注自己鬓角催生的白发、额上乍现的皱纹呢?

【第2句】:【天天禅语】比如一朵美丽的鲜花,漂亮的花瓣在风中飘落,没有留下任何果实而消失,这是否令人感到很可惜?同样的道理,我们的人生仅仅在名利与爱情上虚度,没有丝毫获得内心的觉悟,这是否让人觉得非常可悲?

【第3句】:即心即佛。非心非佛。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唐)道一禅师《传灯录》卷七

【第4句】:享乐到了极点,悲哀就会随之而来,物极必反,月盈而亏。所以,曲终 人散,人们就会发出感慨叹息;宴会结束,人们就会惆怅伤怀。这实在是由 事物本身的发展所导致的,就好像影子跟随着形体、回响来自声音一样。

【第5句】: 受贪欲的影响,只见眼前的利益,有损人格不说,长远的利益也同样会 失掉。

【第6句】: 一位后生问智者:你通晓古今中外之事,宇宙万物之理,却 没看见你读书,你的满腹学问到底从哪里来的?智者略一沉吟,微笑 道:我无时无刻不在读书,略有不同的是,我读得最多的是一本无字 书,这是天下最有用的一本书,写作它的是山河大地、日月星辰、风 霜雨雪,虽然不着笔墨,却胜于书卷万千。

【第7句】:付出真情的人,一定能够得到生活丰厚的回报。懂得行善的人,才能一生快乐无穷。生活就是这样,当你为别人付出的时候,你的人生也会因你的付出而升华,你得到的是生命的延续和增值。乐善好施就是在播种福因,同样也可以得到别人的尊敬。

【第8句】:房屋,只要把根基保养好,就不怕倾倒;树木,只要把树根保养好,就不至于枯萎。我们如能善自珍重,就不怕任何寒流侵袭了。

【第9句】:【人生三毒,贪、痴、嗔】贪,是三毒之首,人有贪念,就会去痴迷,如果喜欢的东西得不到,就会苦恼悲伤,是为痴;嗔,是由对众生或事物的厌恶而产生愤恨、恼怒的心理与情绪。要除三毒,需要用戒、定、慧。精进持戒,时常得定,不因事物大起大落,要沉着稳定,能够忍耐,修习禅定,生起大智慧。

【第10句】:芳华轻逝,泪洒菩提,我们每一天都在憧憬未来的美好,拥禅心渡慈航,如花似玉的年华,转眼如云烟消失的无影无踪,泪珠纷纷落下,悲伤着你的悲伤,痛苦着你的痛苦。

【第11句】:成功,是依靠坚忍的力量,潜蕴蓄积长期奋斗而成就的果实;并非仅凭一点血气或一时的冲劲而侥幸得来。

【第12句】:我们的命运,都是我们一手造成的。做善事得善报,做坏事得恶报,这都是我们平时种下的善因或恶因造成的。但如果我们能迷途知返,找回一颗向善的心,也会遇到自己的善果。

【第13句】:成功的三部曲是:随顺因缘,把握因缘,创造因缘。(当代)圣严《108自在语》

【第14句】:如有大石山,高广无缺坏,周遍四方来,磨榨此大地,非兵马咒术,力所能防御。恶劫老病死,常磨榨众生。《杂阿含经》卷四十二,第1147经

【第15句】:【佛心禅语】 父母之恩深似海,难以报答。家中有二尊佛,即父母之谓。应以供佛 之心孝顺父母。

【第16句】:盲目的、没有节制的自由恰恰会给我们带来不自由,而对贪、嗔、痴的约束则体现出人类的智慧与觉性。

【第17句】: 现在的社会愈来愈发达,物质生活也渐渐奢侈浮华,但是,很多人却感到生活空虚、精神焦虑、苦痛倍增。这是为什么呢?是精神生活的缺失抑或是受锢于现实生活的无奈?于是很多人试图通过修行和学禅来明白这些问题。

【第18句】:人们很多时候会烦恼、痛苦和焦虑,正是因为心胸不够开阔,见解不够通达。对于人生中的不如意,我们要看得开,拿得起,放得下。

【第19句】:问:“精神统一与禅定何异?”答:“凡专心一事,不问正邪,皆可日精神统一。禅定华译日静虑,乃放下万缘,不思善,不思恶,寂寂惺惺之一种境界。”——李炳南居士

【第20句】: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山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转,人不转心传。(当代)圣严《108自在语》

【第21句】:人多迷于寻找奇迹,因而停滞不进;时间再多,路再长,也了无用处,终无昕得。——证严法师

【第22句】:人间佛教决非同于世间的慈善事业,是从究竟的佛乘中,来看我们人类,应怎样的从人而向于佛道。(当代)印顺《妙云集·佛在人间》

【第23句】:或尽忠立孝,济国治家,行谦让之风,履温恭之道,敬养父母,成第一之福田,承事尊贤,开生天之净路。(五代)延寿《万善同归集》卷四

【第24句】:所谓职业,是为生活而工作,是被动的办事;办公时间按一般上下班打卡,能不迟到早退,公务就算完成。而志业则是没有上班时间,更没有下班时刻,虽然不需打卡,却是分秒善尽义务,一切都出于自愿。

【第25句】: 老娘,我是您放飞的一只风筝,线永远在您手中。有一天飞 倦了,您手中的线就是我回家的路。那时候,您已经很老,我也老 了,您的儿子会牵着您的手走在故园的路上,给您讲故事,讲风筝飞 过的那些地方。

【第26句】:不诽谤于人,亦不观是非。但自观身行,谛观正不正。《增一阿含经》卷四十四,十不善品

【第27句】:安心在乎虚,持心在乎平,用心在乎照,悟心在乎忘。——《憨山老人梦游全集》

【第28句】:幸福,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种感受。自己的心态改变,环境也会跟着改变,世界上并没有绝对的好与坏。正如一个有缺口的杯子,如果换一个角度看,它仍然是圆的。心中有欢喜,心中有圆满,珍惜拥有的,感恩得到的,就能时时感受幸福。

【第29句】: 兴趣所在,再辛苦也情愿。世间之事,除非不做,做必辛 苦,辛苦不怕,怕的是辛苦之中无快乐。譬如同样是码字,码自己喜 欢的心灵文字,虽苦犹甘;码那些官样文章,则只剩下辛苦。

【第30句】:佛说:不要亲近恶知识,也不要跟愚者共事,应当亲近善知识和人中最优秀者。人性本无恶,模仿、亲近恶知识,时间长了必然种下恶根,看不见的危害直至终生。

【第31句】:可言不可行,不若勿言;可行不可言,不若勿行;发言必虑其所终,立行必稽其所蔽。(宋)白云守端禅师(《禅林宝训》卷一)

【第32句】:学道人若欲得成佛,一切佛法总不用学,唯学无求无著;无求即心不生,无著即心不灭;不生不灭,即是佛。——黄檗断际禅师

【第33句】:不应以限量心行于六度,住于十地,净佛国土,事善知识。应同诸菩萨,安住无边劫,供养无量佛,严净不可说佛国土,出生不可说菩萨愿。《华严经》卷七十六,入法界品以如是去来现在一切诸佛所有国土清净庄严,悉以庄严于一世界。《华严经》卷二十五,十回向品

【第34句】: 佛说:“与人分享,是谓大心;不图回报的分享,收获到的将是不可 预知的。”把好东西与人分享是一种习惯,当人们学会分享并将它当成一 种生活习惯时,就等于幸福美好的生活已经开始,生命也会具有更加深刻 的意义。

【第35句】:一般人都是真理知识化,喜求知解,停留在概念里。所以达摩祖师西来,传法的模式,就是法(真理)的人格化,除了法,没有我,而法也是本无之法。——耕云先生

【第36句】: 《坛经》上说“但见一切人时,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即是自性不 动”——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才是真正的处世之道。

【第37句】: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选准适合自己扮演的社会角色。一个人不怕没有地位,而是怕没有能力让自己站起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都能开拓出自己独有的人生道路。

【第38句】:凡人大多喜欢品味甜美,而不喜欢吃苦。然而,人生本味,酸甜苦辣俱全,舍去了苦,又如何尝得出甜的美妙?没经历过冬天的寒冷,怎知春天的温暖的珍贵?

【第39句】:在易学中,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万物都有联系,即使是相隔万里的事物都具有彼此紧密的信息关联,你知道吗?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第40句】:(五)发出离,心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佛说八大人觉经》

【第41句】:佛教主张悲悯众生,提倡布恩施惠。诸法之本性,既不应有人我之分别,也不应该有物我之分别。世人都受欲望驱使,追求名和利,自己寻找了无尽的烦恼,这是本性清欲的迷失。佛法主张人要一心向善,对任何事物都要怀有一颗慈悲之心,人生也会因此而得益。

【第42句】:譬如生盲不见日,日光亦为作饶益……无信众生不见佛,而佛亦为兴义利。《华严经》卷五十,如来出现品

【第43句】:修行实际上就是“生命的拼搏”。因为我们要进入那个无限的生命,没有一种拼搏精神是万万办不到的。

【第44句】: 清晨是美丽无比的,光明泼出山河的色彩,阳光绣出大地的 金边;清晨是活力无穷的,鸟鸣奏响生活的旋律,万物传递生命的 律动。早安,我的朋友,让我们带着快乐愉悦出发,开始我们新的 征程!

【第45句】: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善权方便,为利他故,于诸性罪,少分现行,由是因缘,于菩萨戒无所违犯,生多功德。《菩萨戒本》

【第46句】:善业和恶业,都是你生产出来的产品,你用你的产品换来什么,取决于产品本身的价值。善业是有价值的产品,如同美味佳肴,如同金玉珠宝,别人一旦认识到了它的价值,就会抢着购买,

【第47句】:为欲成熟一众生故,修一切刹极微尘数波罗蜜门,成就圆满如来一力。如是次第,为一切众生成就如来一切智力,心无疲厌。“四十华严”卷四

【第48句】:通论大小乘经,同明一道故,以无得正观为宗。但小乘教者,正观犹远,故就四谛教为宗。大乘正明正观,故诸大乘经,同以不二正观为宗。(隋)吉藏《三论玄义》卷下

【第49句】:那些懂得享受生活的人,会感觉生命无限美好,于是越活越有意义。他们并不在乎自己拥有多少财富,只要心中的能量不息,对生命的拥抱和热爱不止,那么,钱多可以过,钱少也可以过,其中的关键在于能够处处感悟生活的真谛。

【第50句】:【人生五大元素】 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一定要有一个好命格(基础),一个好 运势(机遇),好风水(环境),好名号(名正言顺),多读书(文化内 涵)。还应具有超人的胆量、超人的智慧和良好的机遇。

【第51句】:一切如来妙圆觉心,本无菩提及与涅槃,亦无成佛及不成佛,无妄轮回及非轮回。《圆觉经》卷上

【第52句】:菩萨千手千眼,凡夫也千手千眼。不同的是,菩萨千眼观察众生受苦,而以千手救度出苦;凡夫千眼看人家的不是,千手往自心中抓进烦恼。

【第53句】:佛法是需要修证的,一个人去修证、实践佛法不一定能成佛,但一个不去修证、实践的学佛者则绝不可能获得解脱。

【第54句】:只有完全认识了自己,才能更好地去接触世界,但是往往认识自己比认识世界要困难得多。

【第55句】:苦阴灭时,生智、生眼、生觉、生明、生通、生慧、生证。尔时菩萨逆顺观十二因缘,如实知,如是见已,即于座上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长阿含经》卷一,《大本缘经》

【第56句】:诚实、公正、坚定、慷慨。诚实、自制、慷慨、忍耐。《经集》第青树林,第十章《林主夜叉经》

【第57句】:平常心是一种平等心,是一种没有选择的爱,是面对芸芸众生普施甘露、普降法雨的大慈悲。

【第58句】: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如果能常常抱存欢喜心,便可以接触到慈悲心。如果常常修炼慈悲心,便能得超然的静心。

【第59句】: 就拿邵逸夫而言,他为内地与香港的教育事业捐助过数十亿款项,用 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的财富取之于民众,应用回到民众”。在内地与香 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建筑物不胜枚举,这不就正如佛家所言,布施的越 多,其实得到的也越多。

【第60句】: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一个囚牢,我们进进出出并不曾得过自由,每个人 都向往更广阔的天地,因为在那里我们的生命能够更自由地飞翔,但是很多 时候,我们会被固有的经验和看法所羁绊,心也被上了锁。

【第61句】:平日不为别人着想,他的行为跟畜生一样;专门寻找自己的吃喝,难道畜生不也是这样?(宋末元初)贡噶坚赞《萨迦格言》

【第62句】:人在制定自己的人生目标时,应该要有正确的心态,既要追求生活的充实与快乐,同时又要摒除凡尘浮名与虚利的捆绑。

【第63句】:世尊上雪山,有谁为之说。仗此无情剑,便把青丝截。四相本来空,万法一无得。解脱内外著,生死从兹歇。一虚云和尚

【第64句】:众生迷惑失正道,常行邪径入暗宅,为彼大燃正法灯,永作照明是其行。众生漂溺诸有海,忧难无涯不可处,为彼兴造大法船,皆令得度是其行。《华严经》卷十三,菩萨问明品

【第65句】:于他得自在,忍彼触恼难;贫穷能布施,危厄持戒难;盛年处荣贵,舍欲出家难。《别译杂阿含经》卷十四

【第66句】:生活智慧是在没有缠缚时才展现的,所以必须注意涤荡尘垢,才能纯真 无碍,活泼自在。

【第67句】:五蕴五大种,六根及六处,无知烦恼暗,自性悉清净。《佛说大悲空智金刚大教王仪轨经》卷三

【第68句】: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佛常常是高不可攀的。然而实际上,佛并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存在,他可能就是我们身边的某一个人,他平凡得跟每一个普通人一样,也需要吃饭、睡觉,唯一不同的是,他比我们拥有更高的觉悟。

【第69句】:离离春草,分明漏泄天机。历历杜鹃,尽是普门境界。不如休征罢战好,况是风调雨顺,海晏河清。放却戈矛,归家稳坐。一《黄龙晦堂心和尚文案》

【第70句】:相生,不一定就好。因为贪生缘于怕死,太弱才会求生,吃饱了不求食,只贪泄;相克,不一定就是坏事,因为能者多劳,没有能量根本就无从折腾,对手对你的打击大小取决于你的实力!

【第71句】:命运很吝啬,绝不肯把所有的好处都给一个人:给了一个人美貌,就可能剥夺他的智慧;给了一个人金钱,就可能剥夺他的健康;给了一个人天赋,就可能剥夺他的自由;给了一个人成功,就一定会在过程中制造些苦难。

【第72句】:好名声不用拒绝,虚名也不要留恋。我们应该努力让自己的名声越来越好,以此去影响他人,造福他人,而不是戴着虚伪的面具,沉浸在有名无实的自我满足之中。

【第73句】:佛言:若有菩萨以胜意乐,能于我所起于父想,彼人当得入如来数,如我无异。《集一切福德三昧经》卷中

【第74句】:有失败的勇气,才有成功的希望;有辛勤的耕耘,才有丰实的收成。(当代)星云《佛光菜根谭》

【第75句】:以弥陀心中之众生,念众生心中之弥陀,岂众生心中之弥陀,不应弥陀心中之众生耶!《彻悟禅师文案》

【第76句】:《论语》里一句“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形象地描绘出孔子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只要有粗菜淡饭可以充饥,喝喝白开水,弯起臂膀来当枕头,靠在上面酣睡一觉,便能感到快乐无穷。

【第77句】:生活中的阴阳感悟:发生任何事情好或不好,都会有压力来对应。压力是一种预兆和示现。如手术当天是全家人压力最大时,同时,也是解除压力生命康复希望时。压力即希望,烦恼即菩提!压力最大时是事物得以实现的最佳期,也是不二法门!成功就是痛并快乐着!犯贱就是机会到来前的奠名欢喜。

【第78句】:【佛语禅心】“今人都喜欢风水,不知道上等风水就在自己身上。孝敬父母是风水的源头,根深树才能旺。夫妻和谐是发财的源头,太极八卦就是阴阳鱼,阴阳平衡,万事兴旺。家不和是破财之兆,行为决定命运风水。”

【第79句】: 文化是一个中性词,有精华有糟粕,有先进有落后,区分的标准:真 善美还是假丑恶。

【第80句】:【天天禅语】从古至今,凡夫俗子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追求金银财宝与名闻利养,最终却没有一个人是满足于荣华富贵而死亡的。因为心的力量是无限的,欲望也是没有限制的,因此对于物质的贪欲是永远不可能满足的。

【第81句】: 在生命的旅程中,有时候我们难免会陷入“枯井”里,会有各式各样 的“泥沙”倾倒在我们身上,而想要从这些“枯井”脱困的秘诀就是:将 “泥沙”抖落掉,然后站到上面去!人生的游戏不在于打好一副好牌,而 在于打好一副坏牌。

【第82句】:如果自己的心清净,世界就变得完美;如果白己的世界就变得肮脏,无论我们的心安定、稳同还是发挥功用,修行的成长都是阶梯式的,需要一个过程。要在时间的打磨下,不断地成就与完善自己。只要得到善知识的正确引导,依教奉行,并持之以恒地勇往直前,大器晚成又何妨?

【第83句】:事不能脱离它的“理”,以“理”为中心,诸“事”皆环绕在周围。要以理来转事,不是拿事来转理。

【第84句】:学佛是尽本分,在什么岗位就做什么事,不要将人间事想得太渺茫,而忽略了自己身处在人间。

【第85句】:【禅语感悟】 佛对阿难说:“过去之世的王子,难道是别人吗?就是今天说法会场 中的我。我于久远的过去之世,救拔接济种种急难恐怖,令大家获得安全 与快乐。如今我已成佛了,亦令众生远离苦难,让众生永远地远离生生死 死的大苦恼。”

【第86句】: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源,意识产生物质;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源,物质产生意识。大乘佛教的观点既不是唯心主义也不是唯物主义,而是超越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中观般若的大空性中,心和物是一体的;大法界的智慧中,主观和客观是一体的;究竟了义的境界中,能取和所取是一体的。

【第87句】: 生活越简单越健康,要做到心地清净,一尘不染,淡泊名利,养清净 心。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要保持心地清净、平等,这是真正的净 土。这是一个真正修行人功夫所在之处,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必须要学 习的。

【第88句】:心中有爱,即使身处尴尬之地,也是天堂;心中有恨,即使身处福地, 也满腔怨怼,哪会有幸福感可言?

【第89句】:愿意成就别人、为别人付出,不惜经历磨难、受到委屈,这不仅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智慧。心中能时常想到别人的人,不成功都难……“苦而不言,喜而不语”,短短两句,包括了做人之最高境界:为人收敛,不大惊小呼;为人谦让,不傲慢自居。

【第90句】:人人皆有善根种子,若遇大善知识开导,如时雨降,则勃然生芽,抽条长干,开花结实,鲜不成就。所谓“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未有无因而招果者。——《憨山老人梦游全集》

【第91句】:一个人,能否胸中有分晓,可看出其价值取向与思维水平;能否语言存温厚,可看出其胸襟豁达与道德水准。

【第92句】:初发心坚固有二事,于诸众生起真净心:一者安隐心,二者快乐心。安隐心者,为诸众生除不善处,安置善处;快乐心者,贫乏众生无所依怙,能以摄法等心饶益。《菩萨地持经》卷一

【第93句】:【禅语感悟】 妄想,又称为“妄念”。例如,我们早晨睁眼,脑子里不断想事情, 种种念头、种种幻想,公事私事、人是我非、历年的陈年往事就会像过电 影一样一幕一幕地过去,又像奔流不息的瀑布,没有一分一秒停止。心中 有很多割舍不下的事或物,那么妄念是很难被清除的。

【第94句】:智慧是我们领悟了世间万象互为缘起的事实后,内心呈现出的高度的觉照和辨别力,它能使我们摆脱盲目和避免黑暗中的种种碰壁。

【第95句】:佛说:用布施调伏贫穷,以守戒调伏无礼,以忍辱调伏强暴,以精进调伏懈怠,以一心调伏乱意,以智慧调伏恶智,以悔过调伏八难,以大乘佛法愉悦内心,以培养美德接济无德之人,以宽容对待大众。这就是十德。

【第96句】:生活可以轻松地过,也可以痛苦地过,生命之路,负重也是走,闲庭信步也是走,所以不妨让自己的人生变得轻松些。苦苦地追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念念不忘那些所谓的陈年旧事,无异于自寻烦恼。

【第97句】:一切世间贪性清净、瞋性清净故,一切世间垢性清净,罪性清净。……一切世间法性清净、众生性清净故,一切世间智性清净。《实相般若波罗蜜经》

【第98句】:种种世间皆由心造。心不自见,若善若恶悉由心起。心性回转如旋火轮,易转如马,能烧如火,暴起如水。作如是观,于念不动,不随心行,令心随己。若能伏心,则伏众法。《胜天王般若经》卷二

【第99句】: 佛说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然而报复就是你必 定会后悔的事情。没有人会在辛苦地报复完后有快感,相反会更加痛苦和 空虚。佛要我们以德报怨,宽恕仇敌才更能彰显人性的光芒。

17387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