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散文集文学网!

博客最新的心灵禅语的文案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我于空性究竟故,外界与我成一体,风心显境自在故,任何变现皆随心。《弥勒日巴大师歌集》

【第2句】:服务社会有四项原则:慷慨施舍;体贴的言谈;互相合作;行为合乎时节而且彬彬有礼。这四项原则宛如车子的轴,能带动车轮转动。——《佛陀的格言》

【第3句】: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佛说阿弥陀经》

【第4句】:宽容是性情的空间,从容是作息的空间,戒律是自我的空间,布施是实现的空间,禅定是智慧的空间,单纯是喜悦的空间。有了这些空间,便能发现“真我”的妙用。——郑石岩

【第5句】: 生活中难免遗憾,也难免作恶。我们这一生罪恶很多,赎罪很难, 还常常罪上加罪。生命中有许多不能承受之轻,生命中也有许多不 能承受之重。

【第6句】:不禁想起了清觉寺的那位心明禅师,是一位盲人。他悟性很高、感应灵敏,对禅对世间万象有另一种观察与体悟,而他脸上常挂着的祥与微笑,更是令人为之动容。

【第7句】:无论世界如何改变,不管时代如何变迁,我们对三宝的坚定信心决不动摇;无论我们身处顺境,还是正在遭遇逆境,我们对因果的深信也决不会受到影响。因为对上师三宝的虔诚和对因果轮回的深信,是起初由心的深处生起,中间与佛教真理相伴,最终与究竟实相合一的。

【第8句】: 佛说,慈悲为怀,福报自然来。拔除众生的痛苦,给众生以快乐,是 为慈悲。宽容待人,以德报怨,懂得感恩,广行布施,就是在修福。

【第9句】: 早安!朋友。早安,行者。早安!众生。在旭日的光辉里,在温 柔的晨风中,伴着清脆的鸟鸣,给朋友,给自己,给众生道一声问候是 件多么惬意的事情!一声简短的问候,一种真诚的友好,一份简单的快 乐,与太阳和光明一起出发,照亮了他人也照亮了自己。

【第10句】:(一)净土庄严,弥陀本愿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佛说阿弥陀经》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祗劫,故名阿弥陀。《佛说阿弥陀经》

【第11句】:一切诸见,唯空能灭,若起空见,则不可除。《大宝积经》卷一一二,普明菩萨会

【第12句】:当生命被杀害时,它们无法抗拒,也无处申诉,杀害生命的人即使没有遭遇到现前的恶报,也并不意味着他可以心存侥幸、心安理得。如《百业经》云:“众生之诸业,百劫不毁灭,因缘聚合时,其果定成熟。”谁也无法逃脱因果的报应,也无法改变和阻挡因果规律的事实。这就是“万法皆空,因果不空”的道理。

【第13句】:有情轮回生六道,犹如车轮不暂停。《心地观经》卷三,报恩品循环三界内,犹如汲井轮,亦如蚕作茧,吐筵还自缠。《佛说无常经》

【第14句】:或有人来截手足,不起瞋恚忍力强,如海含容无增减,此名忍度不应弃。《增一阿含经》卷一,序品

【第15句】:茶味不尽在茶,更在其心。淡淡如禅的意境是茶给的,更是自己的心灵给的。它往往与一个人的经历与心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第16句】:夫三谛者,天然之性德也。中谛者,统一切法;真谛者,泯一切法;俗谛者,立一切法。举一即三,非前后也。含生本具,非造作之所得也。(唐)湛然《始终心要》

【第17句】:今既自悟,各须皈依自心三宝,内调心性,外敬他人,是自皈依也。——《坛经-忏悔第六》

【第18句】:【佛学人生感悟经典文案】将自己的最低需求作为贫富分界线,人就容易知足,将别人的状况作为贫富分界线,则永不知足。

【第19句】:一个人如果没有脚只是一个人不便,要是有双脚却不走正路,那不知会害了多少人?毁了多少家庭?

【第20句】:许多时候,许多美好的事物,能得到的是秋之一叶,是值得珍重的缘分,而更多的是不属于自己的,不该获取,只应远远地欣赏,为之祝福为之陶醉!

【第21句】:春节即将结束,大家欢聚的情形仿佛昨夜一梦,转瞬即逝。开心被留在回忆里,美食只能成为回味,五彩烟花也只曾是天空的一瞬而已。除了业力,没有什么能跟随我们到永远。孝敬父母,关爱生命,怀有善念地度过春节,还是烦恼多多,大鱼大肉,自私自利地享受假日,都将会产生不同的善恶果报。

【第22句】:人世间,唯有“包容”的世界,才能是和谐美丽的,一个人,只有做到了包容,成熟于宽容,才能具有那种“容纳万事万物”的高尚胸怀。

【第23句】:不要等到奄奄一息才领悟无常,不要等到无药可救才感恩生命,不要等到生命终结才断恶行善,不要等到面临死亡才想到修行,不要等到神智不清才求佛保佑,不要等到离开人世才寻求解脱,不要等到身心分离才求生佛国。修行应当从小时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当下做起,从内心做起!

【第24句】:天地之间,五道分明,恢廓窈冥,浩浩茫茫,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身自当之,无谁代者。数之自然,应其所行;殃咎追命,无得纵舍。善人行善,从乐人乐,从明人明;恶人行恶,从苦人苦,从冥入冥。《佛说无量寿经》卷下

【第25句】:如想办成个人事,首先应该为别人,专为自己谋算者,事情一定办不成。(宋末元初)贡噶坚赞《萨迦格言》

【第26句】:入深山。住兰若,岑銎幽邃长松下。优游静坐野僧家,闲寂安居实潇洒。——《永嘉证道歌》

【第27句】:只有随顺因缘的人,才是自由自在的人。只有懂得随顺因缘,才会真正地善待自我。不懂得随顺因缘,就是在自己折磨自己。

【第28句】:佛家认为,身体只是一个“臭皮囊”,不必贪爱;但不贪爱不等于可以随意糟蹋,一个精致漂亮的“皮囊”岂不更让人喜爱?何况修成“色相庄严”,也是佛家“方便说法”的形式之一,因为凡夫都爱漂亮,都在意自己的外表,一看学佛可以改善自己的形象,学佛的积极性就高了。

【第29句】:作恶不即受,如乳即成酪,犹灰覆火上,愚者轻蹈之。《大般涅槃经》卷九,如来性品

【第30句】:莫轻小恶,以为无殃,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罪充满,从小积成。莫轻小善,以为无福,水浦虽微,渐盈大器,凡福充满,从纤纤积。《法句经》卷上,恶行品

【第31句】: 以德报怨是美德,以直报怨也是美德。以德报怨日仁,以直 报怨日智,仁者爱人,智者渡人。

【第32句】:常常爬山的人,都知道“山不转路转,路不转心转”的道理。禅宗也有类似的说法,“山不转路转,境不转心转”,境由心生,心乃工画师,能画世间万般景象。

【第33句】:佛说:人有美德,我虚心学习;人有恶行,我小心规避。我追随“善知识”,自修成佛。

【第34句】:【天天禅语】世上唯一能给我们带来长久快乐的事,就是内在的修行,而不是外在的物质。无论高官厚禄,还是家财万贯,都无法保持永恒长久的快乐。这就是我们追求精神解脱的充分理由。

【第35句】:【天天禅语】对修行不负责的人分两种。一种是,到处皈依,从不修行;另一种是,从不皈依,到处学佛。

【第36句】:一粒米、一滴水非常微小,可是整碗饭就由一粒粒米组成,生命之源的 水也是一滴滴汇聚而成。俗话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千里之行,始 于足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滴水虽微,沧海也是由一滴滴水汇成的啊。

【第37句】: 道德被人嘲笑,是因为假道德的人太多;善良被人嘲笑,是因为伪善者 太多。

【第38句】:若作市易斗秤卖物,一说价已,不得前却舍贱趣贵;斗秤量物任前平用.如其不平,应语令平。《优婆塞戒经》卷三,净戒品

【第39句】: 一位哲人说:“如果忘却自己而爱别人,将会获得安静、幸福和高 尚。”付出了爱心,自己就会得到快乐,这种爱的回报是无限的。因此, 懂得关爱别人才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第40句】:【每日禅语】【第1句】:气不与时少说话,有言必失;心不顺时莫做事,做事必败;【第2句】:事莫虚应,应则必办,不办便结怨;愿莫轻许,许愿必还,不还便成债;【第3句】:万物在说法,看你如何着眼;一切是考验,试你如何用心;【第4句】:知足是富人,平常是高人,无事是仙人,无心是圣人;【第5句】:想开了自然微笑,看破了肯定放下。

【第41句】:佛言:阿难,是郁伽长者,虽住居家地,常有等心,于是贤劫,所度人民甚多,胜余出家菩萨百千人教授。所以者何?阿难,虽有出家菩萨百千人,其德之智不及郁伽长者。《郁伽罗越问菩萨行经》

【第42句】:菩萨求佛道,应当学一切法,得一切智慧,所谓声闻、辟支佛、佛智慧。(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十八

【第43句】:当人们暂时地获得了期望中的物质财富时,却发现青春年华已经消逝,身体健康已离我们而去,心情也经常闷闷不乐……这时即便付出再多的金钱,也无法换回原来的青春与健康。

【第44句】:时至今日,则须依于全般佛陀真理而适应全世界人类时机,更抉择以前各时域佛法中之精要,综合而整理之。(民国)太虚《人生佛教》

【第45句】:假如一个人痛改前非而开始行善,就如同明月不受乌云的笼罩,能照亮大地。——《佛陀的格言》

【第46句】:若见本性,不用读经念佛,广学多知无益。神识转昏,设教只为标心。一切众生,但见本性,余习顺灭,神识不昧。须是直下便会。——《达摩大师血脉论》

【第47句】:生命的本源只有自己能够看到。因为别人眼中的你也许是片面、不真实的。只有相信自己,才能做自己的主人。

【第48句】:恪守本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中有感情的抑扬起伏,也有理智的冷静思索,它是低沉的、舒缓的,又是适度的、坚定的。

【第49句】:任何经验和智慧,不论是自己的还是别人教会的,既不能照搬也不要当成包袱背。在任何时候,都要开动脑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第50句】:佛问诸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日:在数日间。佛言:子未能为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日:在饭食间。佛言:子未能为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日:呼吸之间。佛言:善哉!子可谓为道者矣。《四十二章经》

【第51句】:欲望使人失败,无私令人成就;烦恼使人痛苦,觉醒令人快乐;执著使人束缚,放下令人解脱;无明使人迷惑,智慧令人证悟。

【第52句】:人自身的烦恼,比身外的冤家更厉害!因此,应该常常警惕自己,莫让良知睡着了。良知一旦睡着,则杀、盗、淫、妄等种种罪业都会发生。

【第53句】:水有美德,我们做人应该向水学习,因为水具备人类值得学习的十一种特质,分别为清净、透明、恒顺、原则、谦逊、包容、调和、毅力、勇气、利生和平等。

【第54句】:虽然一切显现都来自于自己的内心,但这绝不等同于唯心主义。根据佛教的观点,心的本性是空性,心的自性是光明。唯心主义既不提倡心的本性是空性,也不主张心的自性是光明。我们绝不能将大乘佛法的观点和唯心主义混为一谈。

【第55句】:生命的实现与生活的开展,需要宽广的心理生活空间,因此,“放下”和“空”是每个人所必需的生活艺术和智慧。——郑石岩

【第56句】:夫宴坐者,不于三界现身意,是为宴坐。不起灭定而现诸威仪,是为宴坐。不舍道法而现凡夫事,是为宴坐。心不住内,亦不在外,是为宴坐。于诸见不动而修行三十七品,是为宴坐。不断烦恼而人涅槃,是为宴坐。《维摩经》卷上,弟子品

【第57句】: 我就是一头老牛,拉着一辆吱嘎吱嘎响的破车,碎步在高低 不平的人生路上。没有痛苦,也没有怨言,就这样拉着破车一直走, 走到天尽头。既是一头老牛,注定必须拉车,不是拉这辆,就是拉那 辆,不是拉新车,就是拉旧车。给我辆破车,我也会乐此不疲地拉, 拉稳拉好,不翻车,我就有成就感。

【第58句】: 人是一个矛盾体,在寂寞中他向往人群,在人群中他向往孤 独。他想得到,又害怕失去;他想放弃又渴望拥有。他希望自己是永 远的醒者,却不愿错过梦的精彩。

【第59句】: 如果你在乘公交车的时候观察一下周围人的表情,你会发现很多人皱 着眉头好像有数不尽的忧愁,他们或想着以后没有房子住怎么办,或在为 以前做过的事而悔恨……只有小孩子天真无邪地盯着路边的风景,好奇地 问东问西,对他们来说,乘车是一件快乐的事。

【第60句】:当家、住持地位很高,心要很下,下贱、下作才相配,才稳,才能沉到底。位高心也高,必然不稳,会颠覆——不是别人颠覆,是自己翻倒。

【第61句】:但着衣吃饭,行住坐卧,晨参暮请,一切仍旧,便为无事人也。——《金陵清凉院文益禅师文案》

【第62句】:佛教所谓“万法唯心”,它的意义是说,就个人的精神生活而言,发生 什么事其实并非关键,真正重要的是你怎么看待它和体验它。现代人的经济 生活方式改变很大,如果我们有一个正确、成熟、健康的态度面对现代环 境,精神生活无疑可以积极振作起来。

【第63句】:(一)人命无常,当勤精进常逼迫众生,受生极短寿,当勤修精进,犹如救头燃!勿得须臾懈,令死魔忽至。《杂阿含经》卷三十九,第1083经

【第64句】:我们总是喜欢攀缘,不肯随缘。原因是什么?就怕不顺利。但是攀缘是不会得到顺利的,即使顺利也是暂时的,不会有永久的顺利。只有一切随缘,才能一切顺利;只有永久的随缘,才有永久的顺利。

【第65句】:知道自己的缺点愈多,成长的速度愈快,对自己的信心也就越坚定。(当代)圣严《108自在语》

【第66句】:如有大石山,高广无缺坏,周遍四方来,磨榨此大地,非兵马咒术,力所能防御。恶劫老病死,常磨榨众生。《杂阿含经》卷四十二,第1147经

【第67句】:我们不应被行家之言所吓倒。当遇到我们确实熟知的领域,如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家庭、我们的住所,让我们听完行家如何说后,自己再做主张吧。我们的推测或许和他们的差不多,有时可能还要比他们的强些。

【第68句】: 学会与人分享好东西是一个慈悲者的外在表现,这种人给人的感觉是快 乐的、善良的、无私的。学会分享,可以让人摆脱乏味的日常生活,丰富自 己的经历,提升自己的品位,同时还能给身心带来舒适和安宁。

【第69句】:【佛说】:百态之世存百态之人,人即有百态,世也便需百态,又何分苦海于岸,出世入世。人之生来,历百难而成,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即需要百年而树,便需历百态而成百态,喜则喜矣,悲则悲矣,痛则痛矣,乐则乐矣,一味无欲便树不了人,便失去了人的本气。

【第70句】:女人似水,男人似山,女人的爱柔情似水,绵长灵动;男人的爱却是坚韧不拔,稳定如磐石。

【第71句】:涅槃之体非本无今有,若涅槃体本无今有者,则非无漏常住之法。有佛无佛,性相常住,以诸众生烦恼覆故,不见涅槃,便谓为无;菩萨摩诃萨以戒、定、慧勤修其心,断烦恼已,便得见之。当知涅槃是常住法,非本无今有,是故为常。《大般涅槃经》卷二十一,高贵德王品

【第72句】:参禅证悟之人,绝非心念断绝。禅宗六祖慧能大师说:慧能没伎俩,不 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心念不绝,于不绝之心念中增长 菩提智慧,此为入不二法门之证悟者。尚在修行者,切不可与心念为敌,

【第73句】:见有德人,应赞不赞,见他赞叹不生欢喜,是慢业。《华严经》卷五十八,离世间品

【第74句】: 无论在飘雪的北方,还是在渐寒的江南,只要生命中还有一 轮朝阳,你的内心就不会结冰,你的灵魂便依旧春意盎然!天冷了, 我还是一样早起,因为要等待旭日,我不觉得晨风有多么了不起的刺 骨,在一种砥砺中等待和迎接希望,我的热血可以温暖每一缕梦境。

【第75句】:【天天禅语】优填王担任施主。佛陀于身之两旁化出两座高巍宝山,美妙庄严,众宝杂合,光辉耀眼,山中花果繁茂,发出微妙香味。一个山顶有成熟的粳米,美味可口,想吃的人就去吃,众皆获得饱满;另一山顶长出肥美的芳草,牛羊吃了心满意足。佛陀为众生开演甚深微妙法,得果生天者无数。

【第76句】: 忽然想起一个人,这个人就真的活生生出现在你面前;偶尔 想起一件事,这件事就真的在你面前实实在在发生。这虽是一种巧 合,但算得上奇迹,而你对这种奇迹的发生可能百思不得其解。我的 生活中总是不乏这样的奇迹,每每这样的奇迹发生,我都会灵光一 闪:世上有那么一种缘,注定与你不期而遇。

【第77句】:古人还有“有理也要让三分”“得饶人处且饶人”等不少警句,这无疑都是提醒人们得理要让人,要懂得退让、忍让的道理。

【第78句】:《孟子》有云:“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第79句】:若先不能供养父母,恼其妻子奴婢困苦,而布施者,是名恶人,是假名施,不名义施。《优婆塞戒经》卷四,杂品

【第80句】: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因缘法,我们生在世间,只有随顺因缘而有所作为。如果我们的作为违犯了因缘的规律,认为我可以作得了主,我可以不顾一切条件,要怎么做就怎么做,实际上这样的想法很片面,如果按此去做,一定会行不通。

【第81句】:落花,在荒草的心城,在那尘世水墨禅心,在那盛世繁华孤寂,在那潇潇轮廓的飘零。

【第82句】:日光不环,只为云雾覆障。一切众生清净之性,亦复如是,只为攀缘妄念诸见,烦恼重云,覆障圣道,不能显了。——《楞伽师资记》

【第83句】:阿弥陀佛是真理,是道路,是生命。握有名号的人,便握有真理,念佛人岂可小看?

【第84句】:造忧后忧,行恶两忧,彼忧惟惧,见罪心慷。造喜后喜,行善两喜,彼喜惟欢,见福心安。今悔后悔,为恶两悔,厥为自殃,受罪热恼。今欢后欢,为善两欢,厥为自佑,受福悦豫。《法句经》卷上,双要品

【第85句】: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诗老山间;山花落尽山常在,山水空流山自闲。——王安石

【第86句】:世间的万事万物都相生相克,相互克制并不全是坏事。而夫妻之间的关系很是微妙,相克便是相互抑制,一个男人如能克制女人,让妻子能相夫教子那是美满家庭的必然条件。而如果反过来,丈夫克制不了妻子,让她反而风光过丈夫,在外打拼事业,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女强人,那就很可能出现破婚之不幸。

【第87句】:吹嘘自己,蔑视他人,因骄傲反显渺小。《经集》第青树林,第七章《无种姓者经》

【第88句】: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君。——苏东坡

【第89句】:抵制诱惑,在诱惑面前保持清醒,意味着我们能用心灵的智慧觉照这个世界,意味着我们真正明白自己想要的和需要的是什么,并能在生活中将这种清醒的智慧贯彻始终。

【第90句】:时不待人,转眼便是来生,何不趁身强力健,打教彻去,讨教明白去。……若不向这里打教彻讨教明白去,是尔自暴自弃,自甘陆沉,为下劣愚痴之汉。——《禅关策进》

【第91句】:戒度无极如金刚,不毁不犯无漏失,持心护戒如坏瓶,此名戒度不应弃。《增一阿含经》卷一,序品

【第92句】:谁掌握了真理呢?真理在谁手中呢?自古以来,哲人、智者、国王、强盗争辩不休,皆毫无意义。唯有“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不断称念者,便是掌握真理的人。

【第93句】:可是,人终究是有情感的动物,你帮助了别人,别人肯定会在心底保留着这份感恩,说不定在日后你陷入困境的某个关键时刻,他就会挺身而出来回报你。再说,即便你未必得到回报,但那种人性的光芒也会深深地留在别人心里。

【第94句】:仰止在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此名真现实。(民国)太虚《人生佛教》

【第95句】:热闹风光说穿了不过“虚无”二字,但看得透的人少之又少。很多时候,人们总是不自觉地放大金钱的作用,将金钱的地位拾得很高,高过人格的底线,甚至高过生命。

【第96句】:因欲望产生的“乱爱”危险并没有价值,但奇怪的是,世上偏偏多乱爱而少真爱,原因在于,欲望是一个难缠的魔鬼,“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人不容易降伏这个魔鬼,反倒容易被这个魔鬼降伏。有一个佛家的寓言故事:

【第97句】:人们都痛恨被迫屈服于他人,减少矛盾冲突的最好方法是理性竞争,避免卷入意气之争。有效开发自己,自然可以超越他人,不必战胜竞争者而赢得的胜利,是最有智慧的胜利。

【第98句】:远离一切戏论,不思未来,不忆过去,不被现境所牵,保全当下的心,能够安住在全然的觉照之中,无住无相,不落空,这是最好的修习禅定,自然解脱一切。

【第99句】:胸中有分晓,语言存温厚,是做人有温之“当”。有了这个“当”,就会对人,温温以惠;待人,温和善良;处事,温和厚道;做人,恭敬礼貌。一言而蔽之,就会以一颗温暖之心看人,温暖之态待人。

172309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