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散文集文学网!

播视网2024排名榜的心灵禅语的文案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唯有“南无阿弥陀佛”,是佛国传来的妙好之音,让我们的心得到寂静休息、平安快乐。

【第2句】: 在生命的旅程中,有时候我们难免会陷入“枯井”里,会有各式各样 的“泥沙”倾倒在我们身上,而想要从这些“枯井”脱困的秘诀就是:将 “泥沙”抖落掉,然后站到上面去!人生的游戏不在于打好一副好牌,而 在于打好一副坏牌。

【第3句】:云淡风轻,静心聆听,那一曲大自然的天籁之音,一份禅意,一份恬淡,一份空灵,一份悠然。

【第4句】:【天天禅语】我们为什么要修心?佛陀在经典中说得很清楚:如果我们的心向善的话,所说的言语、所做的行为都能成为善;如果我们的心向恶的话,所说的言语、所做的行为都会成为恶。我们的所言所行成为善还是恶,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同样,我们获得快乐还是遭遇痛苦,也完全是由自心的善与恶来决定。

【第5句】:如果成了口头禅,那就好象别人请你吃东西的时候总说我不要不爱吃一样,时间长了,肯定没肉吃。

【第6句】:火中生莲华,是可谓希有。在欲而行禅,希有亦如是。《维摩诘经》卷中,佛道品譬如粪秽聚,弃着于大道,莲花生其中,香洁而悦意。《法句经·花品》

【第7句】:世上有两种人,一种人乐于索取,一种人乐于付出。吝于付出的人,他的生活也将死气沉沉,被幸福疏远。懂得分享、给予和付出的人,才会感受到舍己为人,不求任何回报的快乐和满足。这样的幸福犹如香水,给予别人的时候自己手中也留有余香。

【第8句】:过去已成虚幻,不用牵挂;未来尚为梦想,不必担忧;踏实于现在、把握现在,就与过去和未来同在。生命是最宝贵的财富,人只要还有一口气在,就有无限的希望。善用时间,在心灵的安定和谐中,把握当下每一刻,就能走向精彩的明天。

【第9句】:若见世人修行善业,求三乘果,劝助随喜。见受乐人,心亦随喜。见端正人、见勇健人、见富贵人、见智慧人、见慈心人、见孝顺人,以要言之,一切善人,劝助随喜,是为喜心。《佛说未曾有因缘经》卷一

【第10句】:“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既然一切皆为虚空,又何必事事抓牢,不肯放手呢?

【第11句】: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幸福和快乐,然而,不是每个人都诚恳地愿意去播撒幸福和快乐的种子——断恶行善。所以多数人越寻求幸福和快乐,越会适得其反。这就是生死永无止息的原因,更是痛苦无穷无尽的理由。

【第12句】:世间物质的喜好只是一种潮流。太平年代金银玉石是宝,而战乱时期米粮衣布是宝。所以,世间所谓“有价”的东西,完全在于人心的潮流及虚荣的作祟。

【第13句】:当我们真正参透了因果循环、了悟了生之大义、能够保持一颗平常心时,就一定能够坦然面对人生的挫折,度过生活的困境。

【第14句】:如雨堕不住山顶,必归下处。若人侨心自高,则法水不入。若恭敬善师,则功德归之。(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四十九

【第15句】:古人云:“善启迪人心者,当因其所明而渐通之,毋强开其所闭。”即便是再亲密的朋友,也不是你的附属品,不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指责他或教训他。不适当的劝告于己于人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第16句】:争论的结果会使双方比以前更相信自己是绝对正确的,你永远赢不了争论。所以,卡耐基说:“在争辩中获胜的唯一秘诀是不要争辩。”这跟佛祖的“唯忍能止诤”,可谓所见略同。

【第17句】:母子更相忧,牛主忧其牛。有余众生忧,无余则无忧。《杂阿含经》卷三十六,第1004经

【第18句】:想爱同结,爱不能离,则诸世间父母子孙,相生不断,是等则以欲贪为本。《楞严经》卷四

【第19句】:【6类口头禅暴露心理】【第1句】:说真的老实说的确不骗你:担心对方误解,性格急躁【第2句】:应该必须:自信心极强,理智,为人冷静【第3句】:听说据说:见识虽广但决断力不够【第4句】:可能大概是吧:谨慎的人多用,隐藏真心【第5句】:但是不过:任性,喜欢左右逢源的人常用【第6句】:呀这个嗯:思维慢反应较迟钝,紧张怕出错的常用。

【第20句】:悟是不能完全用语言及文字表达和形容的,譬如你吃了一颗糖,感觉很甜美,这甜的滋味只有吃过的人才能知晓,没有吃过糖的人是不易体会的,“悟”是自证自觉的境界。

【第21句】:布施是一种奉献,既指一颗虔诚修行的佛心,更要在生活中随时尽己所能帮助困境中的人们。布施不但是给予他人,也是给自己一个体验的机会——只有通过帮助别人才能体验到快乐。

【第22句】:【佛心禅语】 佛说:“财富是从布施中得来的。”只有适当地放弃一些东西,才能得 到更多。 , 放手,得救的最妙药方 学会了“放下”的智慧,就能从根本上解脱我们自己。

【第23句】:使佛觅佛,将心捉心,穷劫尽形终不能得;不知息念忘虑,佛自现前。——《筠州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第24句】:给事留一个机会,给人留一个空间,给己留一份尊严。予人方便,就是待己仁厚;包容别人,就是宽恕自己。漂泊于俗世,忙碌于红尘,人生,最难得的,是好心态;最难放的,是真感情;最难忘的,是人心人;最难求的,是被人懂。

【第25句】:古代印度人认为人生有三大目的:法、利、爱,即真理之了解、财物之蓄积、性爱之享受。佛家取“法”而会舍“利”、“爱”,因为前者永恒而后者无常。《无量寿经》日:“爱欲荣华,不可常保。”对我们凡人来说,法、利、爱都难以割舍,但最低限度,要让欲望受理性支配,而不是让理性受欲望支配。

【第26句】:有一首唐诗这样说道:“三伏闭门披一衲,兼无松竹荫房廊。安禅不必 须山水,灭却心头火自凉。”可见,参禅悟道并不一定要到深山幽林中去打 坐,只要灭却心头火自凉。“灭却心头”,心头就是相对的意识,就是分别的 意识。把你分别的意识去掉,火自凉,就是让你坐在火里面,你也会感到很 凉爽。

【第27句】:佛家的慈悲要靠智慧来烛照,才能切实地普度众生。现实生活中,我们发善心、行善行也是如此,要有做事的方法和智慧,才能实实在在地帮助他人,就像照顾花草也要依据花草的不同生长特性区别对待一样。

【第28句】:心为境界,以心系心,渐入寂定,以心住心,正住三昧。心寂定故,便能专一,心专一故,次第无间。得定心故,心常寂静,心寂静故,心生喜乐,便除欲爱诸恶不善,有觉有观,定生喜乐,成就初禅。《大乘宝云经》卷二

【第29句】: 现实生活中,利欲之心人皆有之,甚至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 者,这当然是正常的,问题是要能进行自控,不把一切看得太重。一旦快 接近了极限,就要及时抽身,跳出这个圈子,不为利欲之争而舍弃了一 切,否则就只会跳人自己给自己挖的坟墓中。

【第30句】:人活在世上,往往有两种状态,一种是常常觉得时间紧迫,光阴像细沙一样从指缝间滑落,越是急切地想要抓住它,它流逝得越快;另一种是看破了生命的无常后归于淡定与从容,美与丑、乐与忧于他们而言都是一触即破的气泡,并不能给生活带来什么实质的影响,云烟过眼,他们却能够从中明白生命的真谛。

【第31句】:(一)戒为道基初人三宝海,以信为本;住在佛家,以戒为本。《菩萨本业璎珞经》卷下,大众受学品

【第32句】:禅者认为待人处事,要保持不被境界所牵动的态度,要保持不被贪欲蛊惑的定心,要保持不被冒犯所激怒的平静,这就叫禅定。——郑石岩

【第33句】:“舍”就是要舍去我们凡夫的心态,要在平等地看待众生的前提下,发慈心、发悲心、发喜心。

【第34句】:【禅语感悟】 悟达禅师当初行善,照顾生病的西域异僧,与他结下了缘,所以才在 以后得到西域异僧的指点,治愈面疮。这是善于结缘的结果。

【第35句】:观如来界五种功德:不可说,无二相,过一异,过觉观境界,一切处一味。《无上依经》卷上

【第36句】:把快乐分享给别人,又可从别人的快乐中增添自己的快乐。(当代)星云《佛教与生活》(一)

【第37句】:【佛心慧语】人好刚我以柔胜之,人好术我以诚感之。2吵闹处,须冷静。冷落处,须热情。3适当的欲望,是人类所必须的,但超过了范围,痛苦、罪恶,便如影随形。4知足者虽贫而富,不知足者虽富而贫。5执着近于迷惑。7善恶之间,总在一念。一念错,全盘皆输。6无事时戒一偷字,有事时,戒一乱字。

【第38句】:一颗质朴的心是这个世界的原始本色,没有一点功利色彩。就像花儿的绽放、树枝的摇曳、风儿的低鸣、蟋蟀的轻唱,它们听凭内心的召唤,是本性使然,没有特别的理由。

【第39句】: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有的人谋划能力超强,却缺乏执行 力;有的人执行力很好,却不善于谋划。如果上述两种人能够通力合 作,就可扬长避短,做成大事。

【第40句】: 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这世界速度太快,灵魂跟不上来,想等等它都做 不到!

【第41句】:滴水临终考查峨山,看他是否了悟生死真谛。峨山回答“只管睡去吧!”——人生如梦,人的来去有如睡觉与梦醒一样,峨山的回答表明,他已悟出了生死真谛。

【第42句】:何谓“少欲”?对未得之物不起贪欲,对已得之物不生厌憎,便是“少欲”。对自己的收获,无论大小多少,都感到满足;对自己的际遇,无论顺境逆境,都随遇而安,自然身心自在,生活快乐。

【第43句】:一切凡夫有二种想:一者世流布想,二者着想。一切圣人唯有世流布想,无有着想。一切凡夫恶觉观故,于世流布想生于着想。一切圣人善觉观故,于世流布想不生着想。《大般涅槃经》卷三十七,迦叶菩萨品

【第44句】:【天天禅语】学佛的真正意义在于时刻观察自己的缺点,修行的真正意义在于时刻修正自己的不足。学了众多佛教理论知识,却没有发现自己的缺点,那我们学佛的目的何在?修了多年的参禅持咒,却没有修正自己的不足,那我们修行的意义在哪里?

【第45句】:做人行事当论是非,不论利害。肯于舍己为人的人,为正义、为真理,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想法,服务大众、造福人类,这样的人才堪称品德高尚。

【第46句】:虚名就是有名无实,意指只要其名而不论其实。虚名不是福而是祸,历史上,宋襄公为虚名而祸国,慈禧太后为虚名而殃国;现实中,一些人为虚名投机钻营,损人利己,一些人为虚名累坏己身,执迷不悟。

【第47句】:智岩舍弃仕途,进山修行,在世俗的眼里,无疑是一种发狂的举止,而在智岩看来,则是远离荣华富贵、功名利禄等身外之物。人若陷于世俗名利之中,就会成了物质的奴隶,在金钱、仕途的诱惑下,迷乱了人清净的本性,这是悲哀的。

【第48句】:有一句口号:“学一行,爱一行。”这是一个很不现实的目标。做一件事,认真做好,这不难,对原本不爱好的事,勉强让自己爱上它,这很难。从事自己不喜爱的工作,久必生厌,不如选择一份真正热爱的事业,并努力干好它。

【第49句】:未来是一个悬念。生活如同一场球赛,不知道结果永远比知道结果有趣,假设未来失去悬念了,活着还有何乐趣可言?正因为未来没有揭晓,所以,我们能尽情地幻想,尽情地设计未来愿景。有时候,可能梦想成真;有时候,梦想只是梦想,不管怎样,人类需要受到梦想的引导。

【第50句】:文殊师利言:“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人不二法门。”……时维摩诘默然无言。文殊师利叹日:“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人不二法门。”《维摩经》卷中,入不二法门品

【第51句】:以心悟意,于一袅烟尘里皈依,原来,禅意不在寺院,不在古佛,不在俯首叩拜间,亦不必钵盂声声。双手合十,心,沉静于阡陌红尘,拂尘,拈花,听风,或许某一粒微翊的存在,皆入禅意。

【第52句】:故知人道,不要别观,总观无我一行亦得,若能明见身心无我,则是见道。《甄叔迦经》卷七十二

【第53句】:论事,不能用情绪,事事面前摆出愤怒的姿态;论人,不能图痛快,人人面前都“出刀弄枪”意欲伤人。只有以对己之心对人,对人之心对己,方可处事理性,待人平和。

【第54句】: 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便踏上回程,因此人生总是痛苦与快乐 相伴,绝望和希望交织。我们不停地奋斗,目的似乎只有一个,就是 不甘心空手而归。然而,越不甘心,越有可能一无所获,真正有所得 的是那些一边赶路,一边看风景的人。人和人的不同,取决于态度, 同是回家,心境却大不相同。

【第55句】:有人学打坐之后,常听到别人听不到的声音,以为这就是“天耳通”。师言:“真正的天耳通,是远离一切烦恼杂念和不清净的言语。不但不听是非,而且还能把是非转为佛法,当作教育,这才是真正的天耳通。”

【第56句】: 因此不管对谁都要慈悲,都要容忍,要能够包容,要能够“和颜爱 语”,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有了包容才能让整个世界变得更加和谐。

【第57句】:若一个人很粗心,那他(她)一定不会整天数落你丢三落四,不会连你掉根头发也要唠叨半天。

【第58句】:如果一爱一你注定流泪,那么开春必定发出一爱一的芽蕊;也许一爱一你注定雷轰,那么过后必定绽放彩虹;假设一爱一你注定受难,那么真经里必定蕴藏一爱一的道禅。

【第59句】:世界上不明理的人,他想多得钱财用来布施,得到福德,于是以做生意为职业,经营之时做了许多不道德与违法的事,这样做虽暂时也能赚来些钱,但所得到的利益补偿不了害人的祸业。这样的人,将来还要坠入地狱,就像《百喻经医治脊偻喻》中的病人,被压得双眼迸出一样的危险。

【第60句】:在解决问题时,不要被问题的表面现象所迷惑,要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只有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才能从问题的根本上解决问题。

【第61句】:出去走走,这个世界能给你的,往往能比我们一直乱想的东西还多。人生的一切痛苦,都来源于自己的内心。心存善良,世界就会变得美好;心若坚强,生命就会有力量;心若有归宿,日子便会馨香;心若随缘,便无烦恼生成;心若超脱,便会淡然;心若感恩,幸福就会来临;心若有禅意,人生则豁然开朗。

【第62句】:【心诚意正成正果】 佛心没有远近,人的愿望也没有大小,只要心诚意正,即可修成正 果。

【第63句】:【一句禅语一种人生】财富再多,总有用尽的时候;地位再高,总有衰败的时候;名誉再大,总有失去的时候;亲人再多,总有离散的时候;身体再好,总有衰老的时候。只有内心的觉醒才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的至高无上境界。

【第64句】: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流露着禅机,只要我们细心体会,全身心地投入进 去,处处都可以领悟到禅机,处处都可以实证禅的境界。

【第65句】:祖师悟道之因缘,总在旁人不可把捉处呈现别样之风光,此风光为自性 之全然流露。欲要参禅,先将心意识投注于自己的不可把捉处。整日被 熟处牵引已成习气,把捉不到之生处,一切所知所学都作用不到,渐渐 转熟却不可对人言,言语道断即是入禅之契机。

【第66句】:禅,有如银雪洁白:雪,富有晶莹的特性,雪,给人洁净的感觉。禅,就像银白的雪一样清净。没有杂染;禅就是这样,没有歪曲,没有化妆,没有掩饰。

【第67句】:别人骂我、不谅解我、毁谤我,反而应生起一分感恩心,感恩对方给自己修行的境界。

【第68句】: 五四以来的中国大学逐渐走向空中楼阁。大学是人的大学, 要想建设一流大学必须从娃娃抓起,没有一流的人怎么会有一流的大 学?北大、清华曾经培养出来的旷世奇才都受过良好的基础教育,都 是一流的人才。

【第69句】:往生极乐世界不是为了自己去享福,往生不是这个目的。往生是为了最有效、最快地实现你度众生的愿望。(当代)黄念祖《心声录》

【第70句】:急功近利是很多人的特点。生活中,我们常常被眼前利益的绚烂外表蒙住了双眼,宁愿一直低头享受那片刻的欢愉,也不肯抬起头望向远方,去寻找更广阔的空间。

【第71句】:毗卢遮那佛,愿力周法界,一切国土中,恒转无上轮。《华严经》卷六,如来现相品

【第72句】:世人多重金,我爱刹那静,金多乱人心,静见真如性。心通法亦通,十八断行踪,但自心无碍,何愁神不通。(唐)庞蕴居士(《宗镜录》卷十五引)

【第73句】:复有七法,广施名日福田,行者得福即生梵天,何谓为七?一者兴立佛图僧房堂阁,二者园果浴池树木清凉,三者常施医药疗救众病,四者作牢坚船济度人民,五者安设桥梁过度赢弱,六者近道作井渴乏得饮,七者造作圊厕施便利处。是为七事,得梵天福。《佛说诸德福田经》卷一

【第74句】:御下之法,恩不可过,过则骄矣;威不可严,严则怨矣。欲恩而不骄,威而不怨,恩必施于有功,不可妄加于人,威必加于有罪,不可滥及无辜。故恩虽厚而人无所骄,威虽严而人无所怨。功或不足称,而赏之已厚;罪或不足责,而罚之至重,遂使小人故生骄怨矣。(宋)山堂禅师(《禅林宝训》卷三)

【第75句】:我是仓央嘉错转世的情种。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一念一清净,一笑一尘缘。禅音清净,掠过了砰然的心腔,慈悲怀,恩仇泯,浮沉浣,一任天涯长。红尘千里铸痴心,谁与佛龛付仓央,换了时光。

【第76句】:【天天禅语】关怀生命,使爱心博大宽广;闻思佛法,让智慧展现发挥;实修实证,令佛性全然显露、大彻大悟。

【第77句】: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却没多少人真正懂得美。以女人为例, 漂亮女人出口就是脏话,她美不美?姿色平平的女人举止不俗,她美 不美?格调不同,品质不同,境界不同,美有增减。外在的美是短暂 的,内在的美才可永恒。真正的美由内而外,再高档的化妆品也涂抹 不出。

【第78句】:想要正确地驾驭自己的心,就要达到心的自由境界。与其说心像是墙壁,不如说仿若仓库更加贴切。

【第79句】:学佛之前,生命像二张白纸,横写竖画,随心所欲。学佛之后,生命像在纸上学写字,要端正规矩才能给人看。

【第80句】:【天天禅语】不执迷科学,不沉醉哲理,只愿证悟真谛。闻思佛陀的法教而实修实证,是净化心灵与启迪智慧的唯一途径。

【第81句】:佛法在世间,无论出家人、在家人,修行开悟不可脱离世间,不可拘囿 于身份所限,唯以修行为要。在家人证悟,一切治生产业或经商或从政 或娱乐,皆为佛事。

【第82句】: 诸葛亮懂得低处修心,虽躬耕于山林也同样修得满腹韬略,成就了日 后蜀国霸业。亚伯拉罕·林肯懂得放低自己,虽鞋匠出身不也成为受人景 仰的美国总统吗?所谓的智慧,并不是把自己摆在很高的位置让自己飘飘 其然,而是来到低处以一颗谦卑的心去仰视芸芸众生。只有在低处修心, 才能在高处成事。

【第83句】:人文精神、人文关怀所要达到的目的、所要表达的根本宗旨就是尊重生命。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有生命才有一切。

【第84句】:聪明的人时常清除内心的污秽,就如同工匠清理银矿中的杂质。——《佛陀的格言》

【第85句】:若以要言之,则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万行门中不舍一法。若也单刀直入,则凡圣情尽,体露真常,理事不二,即如如佛。(唐)沩山灵佑禅师(《传灯录》卷十七)

【第86句】:有时候,真爱与“我爱你”这三个字无关,与金钱无关,与地位无关,与容貌无关……它或许存于一碗粥、一个座位、一次相视而笑之间。在漫漫长夜中,只要有那个人相伴就是够;在各种挫折中,只要那个人还在身边就能安然。这便是爱。

【第87句】:余下劣凡夫,安分守愚,平生所务,惟是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今老矣,倘有问者,必以此答。(莲池大师)

【第88句】:大气是一种深度。别人可以猜测不到你内心有多深,但永远不要让别人对你抱有怀疑和敌对心理。做到真正的大气很难,如果做到就成功了。

【第89句】:宇宙在我心中,不过是一朵花,一粒沙,一片叶,一朵浮云。瓶中水,天心月,虚空云。一句佛号,一片禅心。佛说,人生呼吸间。刹那即永恒。

【第90句】:处世待人,要讲究方法,保持心静。“富贵在天,生死有命”,人生在世 只不过数十寒暑而已,一切是非成败在历史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一个有 高深修养的人,对待功名如粪土,视富贵如浮云,生不足喜,死不足忧,看 破红尘,杂念全消,才能摆脱世俗的纠缠,超然于物外。

【第91句】:正由称名易故,相续即生。若能念念相续,毕命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何以故?无杂缘、得正念故,与佛本愿相应故,不违教故.顺佛语故。若舍专修,修杂念者,一百中希得一二,千中希得三四。(唐)善导《观经散善义》

【第92句】:当一个人真正长大成熟时,他对外界的要求其实只会越来越少,也会越来越随意。

【第93句】:世间万物虽有显现,但因其因缘和合而生灭不已,故为空性,然而众生 心于万法攀缘执取,以为实有,灭而留恋,未生而期盼,当生之时又因 分别之念而或喜或忧,亦成心之滞碍。若要真正学佛参禅,入手处就在 诸念生时、诸缘起时,妄念顿歇,歇即菩提。

【第94句】:我们并没有贤明的心,不愿意听善知识的教言,这时,病便不可少。“修行人,无事常带三分病”,此话极有道理。病,随时在身,不能回避,不能驱离,如同报警红灯,提示我们:“错了!”出家人独身、素食、起居有节,所得的病,多数与心性有关。

【第95句】:对狡猾者要狡猾,对老实人要老实,对动摇者要坚定。这是过去的遗训。(宋)贡噶坚赞《萨迦格言》

【第96句】:诸菩萨非己所安,不加于物。若诸菩萨守护此法,即是能持诸佛如来一切禁戒。何以故?自爱身命,不应杀生;自重资财,不应偷盗;自护妻室,不应侵他。如是等行,皆名一法。《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第97句】:日:“如何是体明无尽句?”师日:“手指空时天地转,回途石马出纱笼。”——《大阳警玄禅师》

【第98句】:譬如有人,于百年中积聚薪草,以火焚乏,须臾还灭。是故当知:少时修善,能灭无量恶业重罪。《佛说未曾有因缘经》卷上

【第99句】:【读书】 人的一生如果有书可读,又有时间读书,又有资财读书,又能使自己 从中受到教益,又不被书中的文字所局限,就是会读书的聪明人。

17214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