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如果你的心不宁静,那么即使生活在桃花源中也不会感受到真正的幸福。想要幸福地生活,与其求助于外物,不如回过头来反观自己的心灵,只有内心平静下来,你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第2句】:在一个不安静的世界,世界需要这样的安静。安静是对不安的治疗,这样的安静者是人间的良药。安静的人并不寂寞,这样的安静者有他自身的归依者;就像厌离嘈乱向往寂静的人,即使经历千辛万苦也要找到并依止雪山。
【第3句】:要称准自己的重量,认清自己能力的底线。过分自信就是自负轻狂,我们要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
【第4句】:心存美好,则无可恼之事;心存善良,则无可恨之人;心若简单,世间纷扰皆成空。
【第5句】:每一朵花开的时间不过刹那,破颜为笑是佛祖为其指明的处世之道。而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应该是人沉醉于山水花风中的的心境。无论桃花是指爱情,指女人,或是指禅心,都是一种无暇的静然。
【第6句】:财富如流水,无论富有到什么程度,终归要销毁散失;付出如挖井,井越深,水越多,由此付出越多,积蓄的财富也就越大。因此,富有要懂得付出,有钱不用正如有田不种,最终只会成为空无的积聚,散财才可以获得大聚集。能回报,能喜舍,才是真正的富有。
【第7句】:生命就像是大梦一场,梦醒之后,即使头脑中还残留着梦中的些许痕迹,但是双手已经握不住一物。古人语“一指弹风花落去,浮生若梦了无痕”,人生本来如此,在不可掌控的时空变迁中忙碌奔波,直至死去。
【第8句】:若有供养发菩提心受持戒者出家之人,向须陀洹至阿罗汉果,名供养僧。《优婆塞戒经》卷三,供养三宝品
【第9句】:本栏目将佛家智慧一一呈现于你的面前,用佛的智慧净化你疲惫的心灵,尽除你内心的疑惑,挖出你心中的魔孽,滋润你的心田,使你拥有一颗佛心。
【第10句】:佛学上有句话叫“心无所住”,即一个人的心执着于什么,就会被什 么困扰。看重名利的人,他的心就往往只停留在名利上,进而被名利困 扰、劳累,人生也就变得索然无味。淡泊名利,方能还自己的心灵自由。
【第11句】:人生没有真正的绝望。树,在秋天放下了落叶,心很疼。可是,整个冬天,它让心在平静中积蓄力量。春天一到,芳华依然。只要生命还握在手心,人生就没有绝望。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第12句】:执著是障碍,但一旦撞到南墙,回头即佛!如果不执著,你一定撞不到南墙,也一定不痛不痒。障碍有时就是个骄傲的公主,只有足够的血性爷们儿才能够最终降服她。
【第13句】:言证人者,彼微细智亦不生灭,与真如无异,无可分别,是名证人。《大宝积经》卷六十,文殊师利授记会
【第14句】:“相信自己,我就是主宰”,我们现在可能不是理想中的某种“人才”,但仍要相信自己有潜力成为那样的人。如果因为自卑而裹足不前,就永远不可能成就自己。只有自信者才会努力塑造自己,向着自己的目标迈进。
【第15句】:蹄窝容易被水灌满,小库容易被财物装满,小块田园容易播种,学识浅薄的人容易自满。(宋末元初)贡噶坚赞《萨迦格言》
【第16句】:生活的禅法,它必须是温暖与善良,宽阔与承担,走在每一个时代,找找与时代的契合,它更是对命运的一种体醒,消极时振作,悲观时期望,冷落时温暖,能照亮人生理念的方法,就是禅道。
【第17句】:了知真实,说名为智。《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卷下渡水须桥船,直箭须用火,匠由斤斧正,智以慧自调。《别译杂阿含经》卷一
【第18句】:芸芸众生都虔心站在佛座下,都是平等的,但是五个手指尚有短长,又怎能期待所有人都有同一张面孔,同样的心情?人与人外表上有高低胖瘦的不同,才有赏心悦目的人间风景;智力上有贤愚巧拙的区分,才有趣味横生的社会百态。
【第19句】: 我向来以为码字是一门手艺,玩魔术也是一门手艺。码得好 的字可以愉悦人的心灵,玩得好的魔术可以刺激人的感官。说白了, 码字的也好,玩魔术的也罢,都不过是一介手艺人而已,和泥水匠、 理发师等手艺人并无本质的不同。
【第20句】:譬如火烧木,木尽火不留。见木若已烧,空火亦应灭。《大乘密严经》卷下,阿赖耶识微密品
【第21句】:时光没有尽头,心间却终有归宿,或小桥流水,或画舫轻舟,或山林幽境,或枫竹湖畔,或北漠荒原,或临海而居。光阴不同,物色迥异,却都是顷付安静恬淡,淳厚自然的纯真禅意,都希望在心灵最美的深处,邂逅一场如花的烟雨,芳香清丽,醉人心田。
【第22句】: 小时候,向往天空;少年时,总是多梦;青春时,唯我独 尊;壮年时,处处逞能;中年时,万事看空;老年时,不知所云。
【第23句】:己性不可任,当用逆法制之,其道在一忍字。人性不可拂,当用顺法调 之,其道在一恕字。 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想。 欲论人者先自论,欲知人者先自知。 凡为外所胜者,皆内不足。凡为邪所夺者,皆正不足。 今人见人敬慢,辄生喜愠心,皆外重者也。此迷不破,胸中冰炭一生。
【第24句】:问:“般若波罗蜜是什么意思?”答:“‘般若波罗蜜’是智慧,对于内在、外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丝一毫不迷惑。”——净空法师
【第25句】:观色如聚沫,受如水上泡,想如春时焰,诸行如芭蕉,诸识法如幻。……无实不坚固,无有我我所。《杂阿含经》卷十一,第265经
【第26句】:佛说,智慧犹如一盏灯,它轻易地就能照亮千平烦恼的暗室.有多少智慧,就能创造多少价值和财富.智慧能改变人生,要能找回迷失的灵魂,使,心境保持澄明.使人发光的不是身上的珠宝和虚荣,而是一心性深处的智慧.
【第27句】:灌木不能长成大树,因为没有主干,最后只能当柴烧。大树之所以能成大树,因为主干参天,映蔽云霞。净土宗从教义到祖师必须主干分明,才能蔚成大树,荫蔽苍生。
【第28句】:少欲知足乐,多闻分别乐,无着阿罗汉,亦名为受乐。菩萨摩诃萨,毕竟到彼岸,所作众事办,是名为最乐。《大般涅槃经》卷十二,圣行品
【第29句】:凡你对别人所做的,就是对自己做,这是历来最伟大的教诲。无论你伤害谁,就长远来看,你都是伤害到你自己,或许你现在并没有觉知,但它一定会绕回来。不管你对别人做了什么,那个真正接收的人,并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同理,当你给予他人,当你为别人付出,那个真正获利的也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
【第30句】:即此法身是色体故,能现于色。所谓从本已来,色心不二,以色性即智故,色体无形,说名智身,以智性即色故,说名法身,遍一切处。所现之色,无有分齐,随心能示,十方世界、无量菩萨、无量报身、无量庄严,各各差别,皆无分齐,而不相妨。(古印度)马鸣《大乘起信论》
【第31句】:鹤梦巢寒,耿耿苍林之月;龙吟夜永,依依枯木之云。诸禅德,正恁么时,无生灭,绝来去。一《宏智禅师广录》
【第32句】: 置身花海蜂群中的放蜂人生活何其艰辛,精神何其孤独,局外人难以 想象。
【第33句】:正确地放下,是一个人生理与心理健康成熟的表现。我们应该根据自己 的实际情况,放下自己能力以外、精力不及的部分,放下那些不切实际的目 标,唯有如此才能从中解脱出来,把握住正确的道路和方向。只要随遇而安 就能自得其乐;只要放下就能解脱。放下是一种选择、一种智慧。
【第34句】:本迷摩尼谓瓦砾,豁然自觉是真珠。无明智慧等无异,当知万法即皆如。(北齐)慧可禅师《景德传灯录》卷三
【第35句】:一对恋人和夫妻相处得久了,感情神经总会一点一点麻木。很多人误以为这是爱情消失了,其实不是。爱情不会消失,爱情只会沉底。当爱沉底了,你要懂得晃一晃。爱是需要用心经营的,既然是经营就会有形式和点缀,一如心脏的外面还有一层胞衣。生活苦乐,自身修行。
【第36句】:枯木逢春,缘于滴水之恩,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世事如此,只要用心付出,定会有奇迹出现。
【第37句】:学佛要注重道与理,关心人及事。能以众人为重,不计个人得失,在日常人事中自我磨练,以毅力、勇气突破障碍,才是真正学佛的精神。
【第38句】:道是平常心,介于知与不知之间。无欲无念才能体会道的博大与精深。因此,凡事要顺其自然,为人要平静淡泊。
【第39句】:胡文定公云:“人家最不要事事足意,常有事不足处方好。才事事足 意,便有不好事出来,历试历验。邵康节诗云:‘好花看到半开时。’最为亲切 有味。”
【第40句】:慈悲能唤醒众生内心深处的善念。一个修炼的人即使身陷魔难之中,慈悲也能在瞬间成为他最有力的法器,铲除邪恶,救度善根尚存的生命。
【第41句】:心若清净,才能有心思吃茶,才能品味出茶的清香。一个想得太多的人,心灵如同投进石子的湖面,失去了原来的平静。偶尔如此没有关系,若常常如此,心湖没有静止的时候,人们便永远体会不到安宁。内心清净的人,不会想太多,亦不会要求太多,就像母体中的婴儿,处于一种无可无不可的快乐无忧的境界。
【第42句】:在忙碌中找到成就感,忙出价值,粉壁朱门事甚繁,高墙大户内如山:莫言山林无休士,人若无心处处闲。——唐·龙矛
【第43句】:修身必先修心。当你将一颗心修炼好了,就获得了强大的心理能量,当你用心理能量驱动自己的行动时,如同安装了大功率发动机的跑车一样,跑得又快又稳,可以快速地奔向人生目标。
【第44句】:独行布施,从生至老,不如复有多众人,不问贫富贵贱,若道若俗,共相劝化,各出少财,聚集一处,随宜布施贫穷、孤老、恶疾、重病困厄之人,其福甚大。《像法决疑经》
【第45句】:没有琪花瑶草的贵气,却蕴藏风雪不折的坚贞,野火不灭的根须,年年知为春生。不上寂寞城的台阶,不入惆怅客青帘。禅坐于这川烟波的氤氲中,倾听溪涧流水潺潺,静看落絮逐波,坐等羽鹤归来。
【第46句】:若见众生,爱念欢喜着,当作是念:如是众生,过去世时,必为我等父母、兄弟、妻子、亲属、师友、知识,如是长夜生死轮转,无明所盖,爱系其颈,故长夜轮转,不知苦之本际。《杂阿含经》卷三十四,第945经
【第47句】:云何为慧具足?谓善男子苦圣谛如实知,习、灭、道圣谛如实知,是名善男子慧具足。《杂阿含经》卷四,第91经
【第48句】:众生由于内心的污染而污染,众生透过内心的净化而净化。南传《相应部》Ⅲ,151,P.D.S版
【第49句】:一个人若能超脱欲望的需求而追求品德的完善,能够放下世间的一切假象,不为虚妄所动,不为功名利禄所诱惑,他才能体会到自己的真正本性,看清本来的自己。
【第50句】: 健康是通往艺术圣殿的门票,健康是攀登学问之山的云梯,朋友,请 珍惜这张门票,请守护这架云梯。
【第51句】:诚而向正,虽愚亦可用。佞而怀邪,虽智终为害。(宋)自得慧辉禅师(《禅林宝训》卷四)
【第52句】:觉成就者,当知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脱,不厌生死,不爱涅槃;不敬持戒,不憎毁禁;不重久习,不轻初学。何以故?一切觉故。譬如眼光晓了前境,其光圆满,得无憎爱。何以故?光体无二,无憎爱故。《圆觉经》卷上
【第53句】:佛说:烦恼即菩提。因爱而追求,因追求而心忧,既是烦恼,也是幸福。不为爱所苦的要点是增强“心理弹性”,可进可退,可得可失,可取可舍,可成可败,不强求结果,顺其自然,人生才能收放自如。
【第54句】:时光如水漫过眼帘,从新苞吐蕊到花开茶靡,从最初的遇见到最后的寂寂无言。经过世事喧嚣,看淡了红尘风月,人情淡薄,最静谧的风景是守着心中一方净土,听一曲云水禅心,将喧嚣关在门外,在落红深处寻一处幽静,卸下红妆,以素颜静对山水,访草木以素心,感受轻风拂尘的清雅。
【第55句】:是菩萨因般若波罗蜜,世间诸事,皆同实相,不见资生之事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者。《小品般若经》卷六,阿惟越致品
【第56句】:【天天禅语】再富再红再成功也要面对生死无常的事实。在无常的规律面前,大家都是平等的,在缘起性空的真理上,更是平等。这就好比在花园里的花朵,再漂亮,再芳香,最后还是在花园里干枯;大海上的巨浪再高大,再磅礴,最后也还是在海中消失一般。人身难得,犹如昙花。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第57句】:生命的精彩不在于如何度过美好的日子,而是如何应对艰难的时光。——藏学法师
【第58句】: 我是我自己德行情操的见证者,我又是我龌龊心态的目击 者,因此能辩证地看待自己。如果每个人都有一双内视的眼睛,客观 地看待自己,并推己及人,人类的张狂和牢骚一定会少很多。
【第59句】:离心无佛,离佛无心,亦如离水无冰,亦如离冰无水。凡言离心者,非是远离于心,但使不著心相。——《达摩大师血脉论》
【第60句】:若有菩萨将护恶人,不能治罚,令其长恶,恼乱善人,败坏正法,此人实非,外现诈似,常作是言:“我行忍辱”。其人命终,与诸恶人俱堕地狱,是故不得名为忍辱。(陈)慧思《法华经安乐行义》
【第61句】:譬如甘蔗味,虽不离皮节,亦不从皮节,而得于胜味。皮节如世话,义理犹胜味,是故舍虚言,思惟于实义。《大宝积经》卷九十二,发胜志乐会
【第62句】:解除人间的灾难,一定要从改善人心做起;想救世,必先从人心救起。人心健康,则社会、国家,甚至天下都能调顺;人民和乐,世界自然就能太平。
【第63句】:问:“慈悲和善的关系如何?”师言:“光有慈悲而缺少智慧,有时也会生出毛病来的。最浅近的例子,像当前社会上常发生善心人被骗的事,如此,慈悲不仅未能达到善的理想,反而助长了骗徒的罪行。我们要在智慧中发挥慈悲,才是真正的善。”——证严法师
【第64句】:在易学中,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万物都有联系,即使是相隔万里的事物都具有彼此紧密的信息关联,你知道吗?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第65句】:一者蕴善巧,二者界善巧,三者处善巧,四者缘起善巧.五者谛善巧,六者三世善巧,七者一切乘善巧,八者一切佛法善巧。是名八法入于智慧。《大宝积经》卷-。-,善德天子会
【第66句】:履仁行慈,博爱济众,有十一誉,福常随身:卧安觉安,不见恶梦,天护人爱,不毒不兵,水火不丧,在所得利,死升梵天。是为十一。《法句经》卷上,慈仁品
【第67句】:【一句禅语一种人生】世界上存在着众多不同的宗教,唯有慈悲和空性双运的见地,才是我所追求的解脱大道。
【第68句】: 《坛经》中这段文字的解释是:善知识,我所讲的自己心中的众生, 指的是迷于本性的错误认识、骄横狂妄的情绪、不怀善意的想法、嫉贤妒 能的念头、伤害他人的欲望,等等这些心思,都是众生。都各自需要自性 自度,这才叫真正的拯救。
【第69句】:爱情心理是一种艺术化与神化。每个人在爱情萌发时都是诗人与佛徒,认准了一个目标而充满了诗意与禅意了。其实那个人却不是你所追求的那个目标,只是自己的一个愿望。诗化与神化引导你走进婚姻,否则就不是自由恋爱。相反包办婚姻就是逼你出家或做道姑。
【第70句】:为了能保护自己不受到伤害,我们经常会戴上一个面具,让别人看不清 楚我们,但是这样我们也看不清自己的心灵了。在面具的掩护之下,我们小 心翼翼地走在人生的旅途之中,时不时地说自己活得好累,伪装是很难受的 滋味,但是却没有勇气去彻底摘掉面具,因为有太多的牵绊。
【第71句】:当我们生气时,最重要的是灭掉内心的火,而不是去和对方吵架,让火越烧越猛,最后还殃及自身。
【第72句】:如是诸病,从宿食生,若诸众生能于饮食知量知足,量其老少、气力壮弱、时节寒热、风雨燥湿、身之劳逸,应自审察,无失其宜,能令众病无因得起。“四十华严”卷十一
【第73句】:若彼求法者,于师生轻毁,则谤诸如来,常得诸苦恼。(古印度)马鸣《事师法五十颂》
【第74句】:“戒”,就是道德原则;“定”,就是那些能够使一个人情绪稳定的修行方法;“慧”,就是用来辨别修行的法门正确与否、是否走错了路的觉照能力。
【第75句】:(三)涅槃一切行无常,生者当有死,不生不复灭,此灭最第一。《增一阿含经》卷十八,四意断品
【第76句】:偶尔放空自己吧,抛开都市的喧嚣,放弃没有止境的贪欲,用无欲无求的视线,扫过湛蓝的天空,越过斑驳的树影,让疲惫的心找到栖息的港湾。
【第77句】:世人为其理想,尚能抛头颅、洒热血,况佛子为报佛恩、济累世父母,机会现前何妨稍献精诚呢!
【第78句】:有一句口号:“学一行,爱一行。”这是一个很不现实的目标。做一件事,认真做好,这不难,对原本不爱好的事,勉强让自己爱上它,这很难。从事自己不喜爱的工作,久必生厌,不如选择一份真正热爱的事业,并努力干好它。
【第79句】: 世上的人各有各的专长,各有各的短板,均衡起来,大致都 差不多。勿为一专长喜,勿为一短板悲,是我们应取的人生态度。
【第80句】:以红尘为道场,以世味为菩提,生一炉缘分的火,煮一壶云水禅心,茶香萦绕的相遇,熏染了无数重逢。
【第81句】:人之所以陷入名利旋涡不可自拔,往往是因为错信名利的永恒,于是控制不住膨胀的欲望,被权力和金钱迷了心窍,执著于永久拥有。其实世间任何拥有都只是过程,就连人的生命也只是一个过程。
【第82句】:譬如有人欲护其身,先护命根,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护持一切诸佛正法,应先守护菩提之心。“四十华严”卷三十六
【第83句】:初学佛的人,应该在闻思上努力。在觉受生起了之后,就应当在定慧专修上努力。在没有获得坚固的定慧证悟时,要在寂静的处所勤修努力。(宋)冈波巴《宝鬘集》
【第84句】:无论做什么事情,太看重输赢成败,顾前思后,势必影响行动的速度,等到想明白了再行动,却发现慢了半拍,先机已失,后悔莫及。输赢心不光影响一个人的速度和行动,更会影响原本安宁的内心。
【第85句】:夫居士学佛与出家僧众异:出家僧众乃少数人之住持佛教,专务内修外弘者也;而居士学佛,则期以普及乎全人类,风俗因以淳良,社会由之清宁者也;由遵行人伦道德,养成人格而渐修十善菩萨行者也。(民国)太虚《居士学佛之程序》
【第86句】:【禅修问答】问:禅师,命运是注定的吗?可以改变吗?答:对于一个普通人,命运可说是注定的;但佛教说命运可以改变;想改变必先改变自己的心态及行为,比如只为自己打算,改考虑别人感受;小心眼,改大气;挑剔,改宽容;嫉妒,改赞美;话多,改话少;急躁,改缓与;不能忍耐,改安忍;常保持微笑。
【第87句】:有一句话说得好:观念决定行为。人的意念活动虽然隐晦难明,别人看不见,却是行为的指南针,身业、口业的造作,无不与意业有关。所以,应该好好守护自己的意念,多往好处想,别让邪思妄念爬上心头。
【第88句】:人都有利己的一面,这是由于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有自己生存的需求,人的一切行为的基础都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因此人的行为动机为利己。在利己的意识驱动下,人做出种种行为,而这种种行为的客观结果产生了利他。
【第89句】:佛说:推崇圣人,敬重善人,内心仁慈,博爱众生。佛家所说的“圣人”,是指先觉者,他们不一定是知识最丰富、学问最大的人,但他们一定是了悟善道、躬行正法的人;“善”是指世间的善知识、善人、善事。
【第90句】:尘网依依三十春,昨非今是不须论;息交岂独忘知已,为爱吾庐夏木阴。——莲池
【第91句】:人生的真善美,是从我们的形态中表现出来。形态的修养能美化人生,例如:慈心不能缺乏亲善的态度,智慧不能缺乏谦虚的涵养;有智慧才能分辨善恶邪正,能谦虚则能建立美满的人生。所以,智慧与谦虚一定要平行,二者不可或缺。
【第92句】:幸福不是大把大把的金钱带来的物质愉悦,也不是显赫一时的声名带来的精神满足。幸福只是一种态度,一种让人可以在平凡中体味出美的态度,一种让人可以在简单中领悟甜蜜的态度。
【第93句】:佛陀在人间,无非是要教导众生自觉与佛同等的智慧,也要教导众生与佛有同样的自性,都能修持慈悲与智慧。
【第94句】:假使恩爱久,共处至命终,会别离见此,无常须臾间。是故我弃舍,恩爱永别离,志求无上道,愿度一切人。《佛本行经》
【第95句】:我且问你,忽然临命终时,你将何抵敌生死?须是闲时办得下,忙时得用,多少省力?休待临渴掘井,做手脚不迭,前路茫茫,胡钻乱撞。苦哉苦哉!(黄檗禅师)
【第96句】:茶如人生,因为变化,所以无常。世人都不喜欢无常,因为不能适应它 的铁面无情,似乎它只能与悲伤和无奈相联系。而对于觉悟的人来说,正是 有了无常,我们的生命品质才有提升的希望。
【第97句】: 一位朋友写的:生于春天里,葬在冬雪中。夏花才灿烂,秋 叶已飘零。千古荣枯事,万世日月轮。不如茶当酒,掩扉独弄琴。人 生短暂,活在当下,俯仰之间,乌啼月落。真即是假,有也是空,百 年一瞬,浮生若梦。
【第98句】:佛陀在《三摩地王经》中曾说:“眼耳及鼻非正量,舌身意亦非正量,倘若诸根是正量,圣道为谁为何用。”由于我们凡夫的六根不是正量,所以我们所看到、听到、知道的一切的一切不是绝对的真理。假如我们凡夫的六根是正量,看到、听到与知道的一切都是真理的话,那么佛陀的圣道为谁起到何作用呢?
【第99句】:0.人生的一切,不是算来的,而是感来的;不是求来的,而是修来的。求是只望结果,修是培植因缘。感是得道多助,算是一相情愿。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