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散文集文学网!

佛经经典文案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人,不能做得太假,假了难以交心。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心灵没有归属,不管你知不知觉,承不承认。

【第2句】:人人都希望生活在包容、和谐的环境中,宽容不仅于健康有益,而且也有助于赢得友谊,保持家庭和睦、婚姻美满。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人人都应保持一颗宽容的心。

【第3句】:承认“金钱就是力量”,不等于信奉金钱万能。实际上,真正成功的人士,都会努力支配金钱,而不会甘心被金钱所左右。

【第4句】:【佛心禅语】不是每一个都要站在第一线上的,各人应该做自己份内的工作。

【第5句】:【禅心佛语】人生本是一场没有回头路的旅行,无法预测终点将在何处,可以珍惜的,总只有当下沿途的风景,一起结伴的人。

【第6句】:【圣经文案】135但以理却立志,不以王的膳和王所饮的酒,玷污自己;所以求太监长容他不玷污自己。(但1:8)

【第7句】:【禅语静心的文案】不要惧怕压力,它可以垫高你的人生;不要躲避忙碌,它可以燃烧你的希望;不要拒绝寒冷,它可以积蓄你的能量;不要一味惬意,这往往是挫败的开

【第8句】:念佛要时常作将死、将堕地狱想,则不恳切亦自恳切,不相应亦自相应。以怖苦心念佛,即是出苦第一妙法,亦是随缘消业第一妙法。(印光法师)

【第9句】:【禅心佛语】故知念从心起,名为觉行之门;诵在口中,即是音声之相。执相求理,终无是处。

【第10句】:若父母不听汝于正法律中正信舍家、无家学道者,我不得度汝出家学道。《中阿含经》卷三十一,《赖咤和罗经》佛言

【第11句】:【禅心佛语】但是外觅佛者,尽是不识自心是佛。亦不得将佛礼佛,不得将心念佛。佛不诵经,佛不持戒,佛不犯戒、佛无持犯,亦不造善恶。

【第12句】:【圣经文案】481因为凡世界上的事,就像肉体的情欲,眼目的情欲,并今生的骄傲,都不是从父来的,乃是从世界来的。(约壹2:16)

【第13句】:【禅心佛语】弘一法师一直教化世人要心念平和,不张扬,不外显,即:发心学道,如道业有成。只可自己知道,不必向人家说,说了他未必信,反而生毁谤。

【第14句】:在未生恶之前,要守持戒律,防患未然;在情感尚未动乱之前,应事先统摄预防。能令心不生恶念,当然就不会造作恶业。

【第15句】:【禅心佛语】大道体宽,无易无难,小见狐疑,转急转迟,若达大道体宽,廓然同太虚空。

【第16句】:用观修无常对治贪,用慈悲对治嗔,用正见对治痴,或持戒对治贪,禅定对治嗔,智慧对治痴,别解脱戒对治贪,菩萨戒对治嗔,三昧耶戒对治痴,如同治病一样对症下药。

【第17句】:与其悠回九转拿不起放不下,内心纠结,不如静守时光心无杂念豁然开朗拈花微笑,何其淡定?禅心如莲,摒弃内心的挣扎与虚荣,你会发现生活永远美好。

【第18句】:一个人如果不懂得舍弃,就会执著于外物,就会在做事的时候分心,在达到目标的路上绕弯子。不舍得放弃也就是拒绝简单的生活,这样只会令人不堪重负,心力交瘁。

【第19句】:【禅心佛语】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人心生一念,天地尽皆知。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

【第20句】:【禅心佛语】如果你修行得正确的话,你在生病时是不会恐惧的。当一个人死时,你也不会感到悲恼。

【第21句】:【佛心禅语】爱什么人,照顾他、保护他、给他自在,才是真正高雅的爱。

【第22句】:在一定时期内,人的能力、处境以及拥有的资源是一定的,有没有担心的事、能不能把事情办好、会不会留下遗憾,跟欲望大小有什么关系呢?

【第23句】:【普爱天下】以佛陀普爱天下众生之心为己心。陀能为一切众生牺牲,我们也能为济助众生的志业不惜辛劳付出。

【第24句】:【禅语人生】真正的美不是炫耀出来的,真正的善不是传扬出来的,真正的成功不是吹出来的。

【第25句】:返本还源便到家,亦无玄妙可称夸;湛然一片真如性,迷失皆因一念差。——浮峰普恩

【第26句】:一一毛端,悉能容受一切世界,而无障碍。《华严经》卷一,世主妙严品

【第27句】:信能渡渊——只要有信心,即使大河也可以设法渡过;反之,即使近在咫尺,也无法到达。

【第28句】:譬如有人咽喉闭塞则能断命,如是善男子,一切诸见唯有我见,则能断于智慧命根。《大乘宝云经》卷七

【第29句】:人生在世要想不被名利所累,不为名利所害,就要勇于超脱,懂得超越名利,超脱自己的内心,这样才不会争名于朝、争利于市,人生也才能超然自在。

【第30句】:【禅心佛语】强迫你自己微笑,如果你单独一人的时候,吹吹口哨,唱唱歌,尽量让自己高兴起来,就好象你真的很快乐一样,那就能使你快乐。

【第31句】:佛陀之语旨在说明:男女欲爱不净,是生死烦恼的根源。我们不提倡禁欲,但沉湎情色总不是明智之举。

【第32句】:【禅心佛语】人的内心要和谐,必须从诸恶莫做、众善奉行做起;家庭要和谐,必须从慈悲孝敬、友爱尊重做起;社会要和谐,必须从感恩、包容、分享、结缘做起。

【第33句】:【禅心佛语】佛不神秘,更不遥远。心有天地,天地自宽。心存快乐,快乐常在。

【第34句】:【禅语人生】想念怎么这么不公平,你有那么多人可以想,而我却只有你这一个可以想。

【第35句】:【禅语人生】物要能被利用,才是贵重之物;人要能被利用,才是有用之人。做事一定要使尽本事,做人一定要尽到本分。

【第36句】:【佛心禅语】别总想着一帆风顺的生活。人的一生要历经无数次的风风雨雨,快乐与痛苦同在,顺境与困境同行。顺境中意气风发,困境是也应该坦然面对,这才是积极的人生。

【第37句】:修行要以和、敬为主,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祈愿大家能把是非当教育、赞美作警惕、错误当经验、嫌弃作反省;共同勉励,迈向菩萨道。

【第38句】:【禅语人生】一个征服内在世界的人,拥有某种神奇的吸引力;他内在光辉的外射,就像黑夜中的灯塔,信号光柱照射在大海上航行的船只。

【第39句】:【禅心佛语】那些能找回的东西,从没丢失过;那些丢失了的东西,或许从未真正拥有。

【第40句】:【大彻大悟的佛学智慧】心中有爱,就是富有人生;福缘共聚,就是美善人间。

【第41句】:【佛心禅语】“起行宜辨正助,或念佛为正,以余法作助,余法都可回向净土。念佛贵于心口不异,念念不间,念至不念自念,寤寐恒一,如是用功,何愁不到极乐。”

【第42句】:没事不惹事,遇事莫慌张;人生要从容,凡事向前看。生命百年短,聚少离别长;隐约定数在,勿念亦勿忘。

【第43句】:【古风基地】玲珑心,花事染,一点相思一缕怨;诵诗卷,云水禅、临窗听雨念君安。

【第44句】:对大家都认为很时尚、很开心的事,淡然处之。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活法,没必要看见别人跳舞就扭屁股,保持自己的独立性,永远是最时尚的。

【第45句】:【禅语人生】我时常诧异,虽然每个人都是爱自己甚于爱他人,但他们重视别人的观点却甚于重视自己的判断。

【第46句】:是不是帝王将相的苦少一点,黎民百姓.的苦就多一点呢?不是的,苦在一切人面前都是平等的,只不过苦的方式不同而已。——净慧

【第47句】:封滞者不解脱,不封滞则解脱。云何封滞不解脱?比丘,攀援四取阴识住。。于色界离贪,受想行识离贪,乃至清凉真实,是则不封滞则解脱。《杂阿含经》卷二,第34经

【第48句】:【圣经文案】206耶稣说:“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不要禁止他们,因为在天国的,正是这样的人。”(太19:14)

【第49句】:当我们处于顺境的时候,不应该得意忘形、心存侥幸,而应该怀有感恩之心;当我们遇到挫折的时候,不应该灰心丧气、怨天尤人,而应该怀有忏悔之心。

【第50句】:及时行善,以免你的心里再起坏念头。凡是做善拖延的人,内心不易与恶事绝缘。——《佛陀的格言》

【第51句】:【禅心佛语】积累的过程,虽然感觉常常让自己失去信心,看不到未来。

【第52句】:【禅心佛语】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你再优秀也不会有一个组织优秀。

【第53句】:【禅心佛语】明白此理后,大家对生活要抱着“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的豁达态度,放下过分的贪执,如此一来,许多烦恼就无从生起了。

【第54句】:【禅心佛语】从宗教的观点来看,唯有宗教的信仰和宗教的修持,以及宗教生活的体验,才是人类精神生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人生才不会空虚,也不会感到寂寞。

【第55句】:【禅心佛语】所以,“欲除烦恼先无我”。菩萨的最大特点就是无我、大慈大悲。

【第56句】:佛教并不否认名与利。你有好的德行,对社会、对国家、对人民有贡献,这样的人一定“名称普闻”。

【第57句】:父母精血结合,而成四大假合的肉身,会生会死、有时限;有病有老、污秽不净。

【第58句】:【禅语人生】修净土法门的人要多读一读《普贤行愿品》,可以扩展你的心量。

【第59句】:途有扫地僧,殿供佛光影。问故何去来,却答不知情。此中有禅意,修行可千年。芸芸乃众生,踽踽自独行。

【第60句】:吃苦是良图,做苦事,用苦心,费苦劲,苦境终成乐境;偷闲非善策,说闲话,好闲游,做闲事,闲人就是废人。

【第61句】:【圣经文案】31此时你若闭口不言,犹大人必从别处得解脱,蒙拯救,你和你父家,必至灭亡。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为现今的机会幺。(斯4:14)

【第62句】:人的一切彷徨与痛苦是由于不接纳自己,一切空虚和不安也都是由于违背自己的本质所致。——郑石岩

【第63句】:【禅语人生】修行就是学会文明的生活,文明的生活就是于己于人都有健康向上的意义的生活,或者说是逐渐远离一切过失远离一切违背生命与自然规律的生活。

【第64句】:命里有时终需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人生无常,人心善变,何必为那些是非恩怨纠结?看淡了,是是非非也就无所谓了;放下了,成败得失也就那么回事了!

【第65句】:现代人大多偏重在聪明,对于良言正语偏不听从,视追求人生真理为畏途并敬而远之。

【第66句】:【佛心禅语】不要去命令你的心一定要去做某些事,因为这个命令反会造成事情更不确定。

【第67句】:【禅语人生】心若不随境转,便是执着。若要随境转,却不要为其所惑,随境转时保持清醒。

【第68句】:所谓的禅的境界,就是有能力把不忙不闲的工作做得出色,把不咸不淡的生活过得精彩。

【第69句】:【禅心佛语】和同伴格格不入的人,或许只是因为他听到的拍子不一样。何不就让这人随着他听到的乐声走,管他有无节奏,是否离谱呢。

【第70句】:【佛心禅语】把自己看轻,绝非轻易所能做到。它是光明磊落的心灵折射,它是无私的心灵反映,它是正直、坦诚的心灵流露。

【第71句】:【禅心佛语】禅修时,内心若起现粗大的昏沉掉举,发现之时应采用剖析调伏妄念进行对治,如观想上师瑜伽皈依境、念诵莲花生大师心咒、观共同外前行、四无量心等。

【第72句】:【禅语人生】在我们有能力时,要宽大爱人,记得为别人留一盏光明而温暖的灯,这是祖先们相当高明的处世哲学。

【第73句】:【禅语人生】有些事我们明知道是错的,也要去坚持,因为不甘心;有些人我们明知道是爱的,也要去放弃,因为没结果;有时候我们明知道没路了,却还在前行,因为习惯了。

【第74句】:【禅语人生】心理健康很重要;有个性但不张扬,扎实工作不轻易抱怨,正视自己缺点,正视自己缺点,坦诚接受别人意见。

【第75句】:【佛心禅语】“因果”是真正的不二价,修善决定有乐境,造恶必定受痛苦,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第76句】:【禅心佛语】色具足:“若有问阿毗昙、毗尼,乃至能为决定解说”——辩才比丘。

【第77句】:【禅心佛语】生命中的许多东西可遇而不可求,刻意强求的得不到,而不曾在意的往往会不期而至。

【第78句】:佛教说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蕴盛。一个人从出生后发出第一声啼哭,到去世时留下最后一抹微笑,几十年都无法逃避人生的重重劫难。

【第79句】:当你放下别人给你带来的不愉快,你的幸福就来到了。节欲戒怒,是保身法,收敛安静,是治家法,随便自然,是省事法,行善修心是出世法。守此四法,结局通达。

【第80句】:佛陀告诉了我们一个“美容妙方”:不悲念过去之事,不挂怀未来之事,安享眼前的生活,皮肤的颜色就会光洁润泽。

【第81句】:【禅语人生】只有面对真诚的朋友,我们才可以淋漓尽致地的表现出喜怒哀乐的情怀。

【第82句】:寒云密密,野雪漫漫,路绝千差,家迷一色。若未到这田地者,是须踏步向前。——《宏智禅师广录》

【第83句】:无论是修佛法、救济贫苦,还是普度众生,如果没有这样的“愿力”,是很难成就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菩提之路的。

【第84句】:【禅语人生】拥有财物而不用,和「没有」有什么差别呢?拥有财物而不会用,和「无用」有什么不同呢?一心想要「拥有」,不如提倡「用有」。

【第85句】:【禅语人生】于无分别体中,具有恒沙之用,而能分别一切,无事不知。

【第86句】:【禅心佛语】所谓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得失心、执著心。

【第87句】:笑是一种表情,皱眉也是一种表情;呵斥是出声,说话也是出声。但是笑比皱眉好看,说话比呵斥自然。

【第88句】:【佛心禅语】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来时欢喜去时悲,合眼朦胧又是谁?

【第89句】:对于各种不同的意见,都要想到,任何一个团体,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生存发展的。每个人都要自觉地约束自己,不要使自己的行为和主张损害了团体、家庭或者企业的发展。

【第90句】:修心养性,于内能自谦即是“功”;端正行为,于外能礼让即是“德”。内修是功,外行是德,知行合一便是功德。

【第91句】:【禅心佛语】佛经里是这样诠释生活的:生活中,快乐甜甜,也不乏痛苦连连。快乐时无需大喜大乐,因为快乐的长度并不长;痛苦时亦无须大悲大痛,因为痛苦的长度也不长。

【第92句】:【心灵禅语】何为菩提心?慈悲心是,平等心是,无知见心是,无染着心是,恭敬心是,无分别心是,清净心是,平常心是。菩提心者,佛教徒之根本,觉悟人生之基础。

【第93句】:不知三世事,亦寡法财宝,饱腹资欲心,人形畜无别。“四十华严”卷十二

【第94句】:【禅心佛语】其实,人生就是一场梦境,不必在乎太多,也不必为自己的失败而气妥,生命终归是自己的,没有人可以主宰你,珍惜生命,善待自己,才是生活最好的唯一。

【第95句】:很单纯地活着也是一种幸福。人生的意义交给那些复杂的人去探求好了。

【第96句】:【禅心佛语】可知,心无杂念妄想,不打坐也是修行,心有杂念妄想,打坐也不能开悟。

【第97句】:【大彻大悟的佛学智慧】有爱心的人,处处给人温暖;有私心的人,处处给人冷漠。

【第98句】:【禅心佛语】你还来不及一一向最深恩的人话别道谢,就又一次在不知不觉中远去。

【第99句】:【禅心佛语】凡夫一向生心,名为有;小乘一向灭心,名为无;菩萨与佛未曾生心,未曾灭心,名为非有非无心;非有非无心,此名为中道。

171328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