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善用力气的人,不疾不徐;善守理想的人,不猛不弛。一志向前、坚定不移,终可达成目标。
【第2句】:别让自己沉迷于过去抛开过去,让一切在今天全部归零,这样我们才能整装待发,快乐出行。
【第3句】:遍于一切宇宙与生命的真理,称为尽所有智;超越一切宇宙与生命的真理,称为如所有智。尽所有智和如所有智是佛教的唯一真理。尽所有智,是真理的广的角度而言,犹如辽阔的海面;如所有智,是真理的深的角度而说,仿佛深广的海底。虽然深广的不同,但究竟是一体。
【第4句】:一位会员,一坐定即说:“请师父看因果。”师言:“我不会看因果,但我们要注意因果。”
【第5句】:《大般涅槃经后分》卷上,应尽还源品至于涅槃,不着涅槃,不起涅槃之想。《增一阿含经》卷四十四,十不善品
【第6句】:人必须不停地求知,不断地历练自己,令“自我功能”提升,才能正确 有效地处理问题,才有快乐和幸福。切忌采取逃避的态度,因为未经解决的 难题,会不断地困扰你,逃避是堕落和崩溃的原因。
【第7句】:于念念中,身语意业皆无空过,悉以回向一切智门。《华严经》卷十八,明法品
【第8句】:所谓“如鸟行空空无迹,如刀斩水水无痕”,你觉悟了,什么都没有了,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宣化上人
【第9句】:一切众生,虽在诸趣烦恼身中,有如来藏,常无染污,德相备足,如我无异。《大方等如来藏经》佛言
【第10句】:自护时即是护他,他自护时亦是护己。……不恐怖他、不违他、不害他,慈心哀彼,是名护他自护。《杂阿含》卷二十四,第619经
【第11句】:有时,生活就是一种妥协,一种忍让,一种迁就。并非所有的事情,都适宜针锋相对,铿锵有力,多彩的生活,既有阳光明媚,也有倾盆大雨。
【第12句】:【大彻大悟的佛学智慧】修行并非比赛,而是练就自己的耐力、定力与宽广的心。
【第13句】:【佛心禅语】 大千世界,让我们心动的诱惑委实太多太多,很多时候虽然无法解 脱,但还是让自己的心淡泊一些吧。把快乐和幸福看得淡一些,追得缓一 些,它们反而会自动来到你的身边。
【第14句】:我们能不能拥有一颗慈悲的心,脸上能不能经常带有一丝笑容,口中能不能经常说一些温柔的话语,关键是每天要做心的训练,在心中建立起正知正见,要用正面、乐观的心态来培养自己的清静之心。
【第15句】: 与他人争执,很多时候是因为自己心气不顺,故意为难别人。对别人施加 的辱骂不能忍,也多是由于自己遭遇的境况不顺遂,不能大肚容之。我们 每个人都有一段除了忍耐以外再也没有其他方法可通过的人生阶段,为了 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在这个阶段,我们必须忍耐。
【第16句】:各自观察,莫错用心,经文分明言自皈依佛,不言皈依他佛。自佛不皈,无所依处。——《坛经一}千悔第六》
【第17句】: 人心的距离越大,世界就越复杂。人心的距离拉近了,世界就变得简单 了。简单从人心开始。
【第18句】:观诸众生是佛化身,观于自身为实愚夫。观诸有情作尊贵想,观于自身为僮仆想。又观众生作父母想,观自己身如男女想。《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五,无垢性品
【第19句】:菩萨为多人头首,见诸眷属不如法事,应呵应摈。若瞋心恶心舍不呵治者,犯重垢罪。若懒惰放逸不教呵者,犯轻垢罪。菩萨见恶众生犯戒毁禁作众罪行,菩萨自知能化为善,若恶心瞋心舍不教者,犯重垢罪。菩萨见前众生须加杖痛然后有利,自护不治者,犯轻垢罪。《优婆塞五戒威仪经》
【第20句】:执著的只是想法,而非活法如果一条路走不通,那只不过是在暗示另一条路上的辉煌。
【第21句】:生活的禅法,在于心地回归简约与质朴,这是对生命的一种宽容承诺,也是人生的一种坚强支撑,治愈自我的内心疲惫,脆弱与浮躁,让内心平与,安静,慈悲,经历人世间的浮浮沉沉,所有的过往,风轻云淡。活出生命的禅意,并且守候身边的世界。
【第22句】:“宁静致远”,是怎样的“远”?这个“远”字中,可以包含正直、慈悲,可以淡泊、可以超脱,可以修炼得道、可以出人头地。
【第23句】:【禅语感悟】我们平时还是应该靠自己的努力去 修得一把伞用以自度,因为没有人会给你送伞。自伞自度,自性自度,求 人不如求己。
【第24句】:自己的失误,往往就是对手击败自己的机遇。许多时候,我们并不是失 败于自己的弱小,而仅仅是失败于自己的失误。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每 个人也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缺点,这些就是你的破绽和失误,不被“敌人”抓 住才是你成功的基础。
【第25句】:所归依者,谓唯灭谛爱尽涅槃。或复有谓:归依僧者,归依四姓出家之僧,今显此僧威仪形相,皆是有漏,非所归依,所归依者,谓成僧伽学无学法。《大毗婆沙论》卷三十四
【第26句】:过于恒沙不离不脱不思议佛法成就,说如未法身。世尊,如是如来法身,不离烦恼藏,名如来藏。有二种如来藏空智:世尊,空如来藏,若离若脱若异一切烦恼藏;世尊,不空如来藏,过于恒沙不离不脱不思议佛法。《胜鬘经》
【第27句】:有时候,坚持不一定能到达成功的彼岸,换个思路、扩展思维或许才是 通向成功的捷径。
【第28句】:参禅就是参话头,没有玄思妙想、没有理论分析,只是在一句话头上用功。 生死交加、爱恨纠结、人我对立,这些生命中的困境如何而来?就将这 问“如何而来”的心移到话头上,参一句什么是无?关于困境的心念在 无字火焰上燃烧起来,就在这燃而将尽之时,蓦然明心见性。
【第29句】:时光迅速,运运交驰。吐故纳新,新还复故。虚幻人事,奚足可观?或醉或醒,或歌或哭。譬如野马熠熠,奔逸尘埃。又如涸泽之鱼,殆将不久。——《黄龙晦堂心和尚》
【第30句】:【你知道什么叫干物女吗?】1.家里头发随意夹起;2.假日不化妆不戴胸罩;3.出门后忘东西,不脱鞋直接脚尖踩地到房间拿;4.认为在家看漫画、上网比跟男人谈恋爱有趣;5.即使上网没事做,也要经常挂在网上;【第6句】:口头禅:麻烦死了、随便啦、滚;7.可能被人评论有点闷骚。
【第31句】:单单愚痴只是可怜,并不可怕。愚痴加骄慢,则不仅可怜,更为可怕,而且是双倍的可怜,双倍的可怕。
【第32句】:【禅语智慧】一个人除了工作之外,还应有:【第1句】:功德、做多少善事,讲多少好话,解决多少困难。天下人尽管都不知道。【第2句】:慈悲,在工作中除依法依理外,还肯予人体谅、关怀、鼓励等。【第3句】:修身,每个人心要有所洗涤,从行为、风度、仪表、温暖、亲切、礼貌、庄严中来冶炼自我的行为。
【第33句】:【佛心禅语】 佛说:“财富是从布施中得来的。”只有适当地放弃一些东西,才能得 到更多。 , 放手,得救的最妙药方 学会了“放下”的智慧,就能从根本上解脱我们自己。
【第34句】: 揣着明白装糊涂,不一定是老奸巨猾,也不一定是居心叵测,有时候其 实是一种用心良苦,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
【第35句】:我们学佛修行的目的是为普度众生而证得佛果。佛果源于菩萨的福德资粮与智慧资粮。福德资粮依靠众生而积累,智慧资粮依靠诸佛菩萨而圆满。对于追求解脱、成就佛果的人而言,众生给我们带来的恩德是与诸佛菩萨同等的。我们应当对众生怀着感恩之心去传递佛法的真理,并使大家从轮回的沉迷中共同早日觉醒。
【第36句】:【佛心禅语】 如果一个人不能忍受恶骂之毒,就称不上是人道的智者。破坏功德 的,没有比嗔恚更严重的。因为嗔恚之害可以破坏各种善法,败坏好的声 名。嗔心猛于烈火,应当经常防护,不让它入侵。
【第37句】:凡夫难免对外境贪执,外境不但不会带给我们幸福与快乐,反而会给我们带来无法想象的痛苦。比如:眼识贪执美色的原故,飞蛾亡于灯火之中;耳识贪执妙音的原故,野兽死于猎枪之下;鼻识贪执美味的原故,蜜蜂困死花丛之中;舌识贪执香味的原故,鱼儿钓于铁钩之上;身识贪执所触的原故,大象陷于淤泥之中。
【第38句】: 利和害总是一体两面,譬如核能。该爱它多一些,还是该恨 它多一些?这个问题真让人类左右为难。
【第39句】: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若有闻法者,无一不成佛。若于旷野中,积土成佛庙,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法华经》卷一,方便品
【第40句】:【指点迷津】 遇到有人糊涂迷惑之时,能够用言语来点醒他,也是无量的功德。
【第41句】:为什么要修观死亡无常呢?对于修行人来说,最大的障碍就是对今生今世的贪执,也是过于追求此生此世的名利。只有观修无常才能去掉这个贪执,断除对名利的过分追求。如果不断掉对此生此世的贪执,佛法的知识再丰富,修行的时间再长久,戒律守持得再清净,也谈不上是修行者。
【第42句】:明白真理,但未有去实践真理、真理对你也毫无意义。自己未曾体验过的事情、说出来也没底气、口头禅终将无法感同身受。
【第43句】:比丘们,去吧!为了芸芸众生的幸福和善益,为了人天的幸福和善益,出于对世界众生的悲悯之故,去弘法吧!南传《律部·大品》
【第44句】:或有一不见觉是神,亦不见神能觉。然神法能觉,亦不见神无所觉。彼如是不见已,则不受此世间。《中阿含经》卷二十四,《大因经》
【第45句】: 既要教孩子们善良,也要教孩子们勇敢。善良和勇敢是人生 的一对翅膀,孩子们从小练就这对翅膀,未来的天空就会任由他们翱 翔。不用担心他们会偏离航向,也不用担心他们会被风雨阻挡,他们 比我们想象得要沉稳坚强。天下没有一对父母不对自己的儿女寄予希 望,但不要因为希望折断了他们的翅膀。
【第46句】:譬如人在海洋依止于船,如是名身转起依于色;譬如船行海中依于人,如是色身转起依于名。人船相依行海中,如是名、色共相依。南传(锡兰)觉音《清净道论·说见清净品》
【第47句】:途经四季的沧桑,我学会了相惜相懂得对待每一个过客或者归人。不再奢望命运会给予太多,让心情如小溪流水般自然宁静清澈。岁月,对于我来说,是一本厚重的书。或许我用一生的时光也无法读懂悟透,那就让我植入一点点禅意,让我依着时光的温婉,安静的修行。
【第48句】: 多数时候,我们非常懵懂,看似明白,原本痴愚,并不十分 清楚自己这一生到底所为何来,什么样的求索于自己有实际的意义, 什么样的追寻其实不过梦幻。或许我们并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 又总是时时感到某种空缺需要填补。我们忙碌,却常懒散;我们赶 路,往往南辕北辙。人生就这般左右为难。
【第49句】:奸邪、恶口人,嫉妒、无反复,此人不可疗,智者之所弃。《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六,等见品
【第50句】:【慧心禅语】开口不说他人非,闭目心中生莲花。能吃苦乃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敬君子方显有德,怕小人不算无能。退一步天高地阔,忍一时风平浪静。口争得无常烦恼,让三分心平气与。知足之人心常乐,能忍气者身自安。
【第51句】:佛日:“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每个人都渴 望过得快乐,然而却总因为一些琐事郁郁寡欢。快乐是一种 能力,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能保持一种快乐的心情需要智 慧。多一些付出,少一些计较和要求,放下憎恨,避免忧 虑,简简单单地生活,快乐自然会与你形影不离。
【第52句】:生活中常有这种现象:当我们一心想得到什么的时候,苦苦追求反而适得其反。当我们不再执著于一念时,就会从内心的纠缠中解脱。重要的是应该用心去生活,在生活中慢慢积累,自然能水到渠成。
【第53句】:守一不移,是一种觉照的力量、观照的力量、提起正念的力量。修行的诀窍就在这四个字上。
【第54句】:就算每天只吃一碗白饭,喝一杯水,住在简陋的小地方,也不会失去乐观的心态,心境依然恬淡而不受物质环境的影响,始终保持顶天立地的气概与内心的快乐,这种安贫乐道的精神,确实震撼人心。
【第55句】:譬如人行狭道,一边深水,一边大火,二边俱死。着有着无,二事俱失。(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三十七
【第56句】:人心的散乱有两种:一是昏沉,一是浮动。昏沉是糊里糊涂空过时日,无所事事涣散体力,懈怠、懒惰、昏睡、不肯精进……
【第57句】:夫从爱润泽,思、想为滋蔓,爱欲深无底,老死用是增。《法句经》卷下,爱欲品
【第58句】:【一句禅语一种人生】当今时代最需要的不是物质富裕,而是精神充实。因为有了爱心,才会有真正的和谐;因为有了智慧,才会有真正的文明。
【第59句】:多中无一性,一亦无有多,如是二俱舍,普入佛功德。《华严经》卷十三,须弥顶上偈赞品
【第60句】:譬如摩尼宝珠,不论开价多少,都是贱卖。佛性摩尼宝珠也是如此:成为亿万富翁、大学问家、国王乃至天王,通通是贱卖;唯有成佛,才实现生而为人的价值。
【第61句】:生活的禅法在于与生活相互默契的活泼与创造力,打破那些自我的固执与狭隘,从自我狭隘的视野中突破,去认识与更新在人生中历经的障碍,也就在于能够拥有一份化解烦恼的距离与态度,意识与能力,每一天,每一个念头,都是人生的启迪与改变。
【第62句】:佛所成就第一希有难解之法,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法华经》卷一,方便品
【第63句】:我们整天为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所左右,为身外之物所烦扰,为名位所刺激,我们的心怎么净得下来呢?烦恼自然时刻也不会远离我们。——燃灯法师
【第64句】: 不要高估自己的力量,和世界的强大相比,单个的力量再大 也微不足道;不要低估自己的力量,假如汇人群体的力量之中,单个 的力量再小都足以改变整个世界。要让自己的力量成为真正有用的正 能量,就必须让它加入正义的群体力量之中,成为滚滚洪流中的涓涓 水滴,再小的水滴也能反射太阳的光辉。
【第65句】:有二净法能护世间。何等为二?所谓惭、愧。假使世间无此二净法者,世间亦不知有父母、兄弟、姊妹、妻子、宗亲、师长,尊卑之序,颠倒混乱,如畜生趣。《杂阿含经》卷四十七,第1243经
【第66句】:佛法能得现世果报:……现得恭敬、名闻、禅定、神通等利。(古印度)诃梨跋摩《成实论》卷一
【第67句】:凡夫就是喜欢追求神奇鬼怪,心才会乱。其实修心很简单,只要“断贪。——哪一个人心乱不是为了贪?
【第68句】:佛教徒不怕做事,而且能积极投入人间服务;在服务的过程中,心灵不被环境所转,能勇敢突破万难,难行能行;做到别人不能忍而我能忍,别人不能舍而我能舍的地步,这才是“藉事练心”。
【第69句】:生命的禅意不在一经一卷中,而在一呼一念里;心态的超凡不在一字一句中,而在一言一行里。活着,就是一场修行;走着,就是一番领悟。有所挫折才有所奋进,有所经历才有所懂得。由理解而实践,这是礼佛的根本,是正信,也是智信。
【第70句】: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是别人的收获与光鲜,却一直忽视自己的懒惰和 逃避。没有付出,便没有收获可言。世上收获最多的人,往往是付出最多的 人。半途而废只会给自己带来越来越多的悔恨,持之以恒才有可能助你到达 成功的彼岸。
【第71句】:要把众人的幸福提起,把自我的成就放下。佛陀的慈悲心与智慧心是所有信徒应该学习的,只有这样,才能时刻把世人的幸福挂在心上,而抛却自我的观念。
【第72句】:【佛心禅语】 人为善,福虽未至而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而福已远离。所 以,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做一个好人更重要的事了。
【第73句】: 我承认自己的愚笨,因为我经常会犯常识性的错误;我承认 自己懦弱,因为我总是在该出手的时候双手抱肩;我承认自己的庸 俗,因为我有时候会在不知不觉中随波逐流;我承认自己的龌龊,因 为我几十年不能荡涤内心所有的阴暗。于是我一刻也不敢放松生命的 修炼,以对得起短暂的人生。
【第74句】:禅门的人生观,就是这样,你要提得起,有时候你也要放得下。当提起的 时候提起,当放下的时候放下。可是如果没有禅慧的人生,当提起的时候不提 起,当放下的时候不放下;当放下的时候反而提起,当提起的时候反而放下。
【第75句】:道理悟了,悟与修行的次第都不存在,只有一个真实无为法,用不着修因求果。一耕云先生
【第76句】:千帆过尽,江南,在静止的时间里,有情有意的醒着,那些宁静的音符随着莲的幽香,洒落在心,一阕禅语,清绝明净,沧海桑田,在落满尘埃的人间,体会着生命的过程,承担起命运的离散,那个许过地老天荒的城,那杯青梅煎好的茶,依然是当年的味道,而曾经等候的人,是否还会再来。
【第77句】:人问禅师:真的有命运吗?禅师回答:有的。他又问:我的命运在哪里?禅师让他伸出左手并指给他看:这条横线叫爱情线,斜线叫事业线,这条竖线是生命线。然后禅师请他将手握紧问到:这几根线在哪里?他迷惑地说:在我的手里。——原来爱情、事业、生命,都在自己手里。
【第78句】:顺其自然并不是消极地去等待,并不是听从命运的安排,顺其自然是寻求生命的平衡。
【第79句】:若有菩萨心坚固,久处生死无疲厌,彼当具足普贤行,得佛功德无能坏。“四十华严”卷四
【第80句】:若我修精进,遭逢寒暑、王贼、水火、狮子、虎狼、无水符处,要必坚强其心,誓不退没。(古印度)凿亲《发菩提心经论》卷下
【第81句】:凡你对别人所做的,就是对自己做,这是历来最伟大的教诲。无论你伤害谁,就长远来看,你都是伤害到你自己,或许你现在并没有觉知,但它一定会绕回来。不管你对别人做了什么,那个真正接收的人,并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同理,当你给予他人,当你为别人付出,那个真正获利的也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
【第82句】:佛陀的八万四千法门,是针对于调伏众生的八万四千种烦恼而宣说。我们为了修行而作出的一切努力和付出,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调伏白心。即使我们修行长久,佛学渊博和身份高贵,但内心如果仍然没有丝毫被调伏的话,那就只是徒有虚名,而不是名副其实的佛教徒。
【第83句】:平常运势好,经常想什么就得什么的人,属于有实力有福报之人,很多事情由自身能量感召而心想事成。对外没有太多需求,来去相对自如,上不求人,下不欺生,于人于己都比较心平气和。
【第84句】:【一句禅语一种人生】放下应从修持布施、奉献爱心做起。布施能放下对物质的贪执;奉献爱心能放下自私。布施分为三种:一、财物布施;二、无畏布施;三、法教布施。
【第85句】:心是禅的关键,禅是成佛的阶梯,心的悟力是长流不断,而非停滞一处的。因此,每个时候对事物的领悟都不相同,心境提升到某地就到达某一个禅天,此乃成佛之阶梯也。
【第86句】: 纵观古今中外,凡是有很大成就的人,哪一个不懂得人情世故?哪一 个不懂得众人划桨开大船的道理?哪个人的周围没有“贵人”帮忙?所以 说:“施恩于人就等于把恩惠存进了银行,急需时再取出来。”
【第87句】:吃饭睡觉也是修行,生活的点点滴滴都藏着快乐,人生的修为就在平常的吃饭睡觉间。
【第88句】: 如果顺手能帮,干嘛不帮人家一把。你的一顺手或许并不经 意,但被帮的人大都很在意,并且会因此记住你、念叨你。如果顺手 能帮,你却没有这么做,这个瞬间或许会成为你记忆的黑屏,让你的 人生失去了一段唾手可得的光彩回忆。如果顺手能帮,帮了或许不会 有回报,不帮则一定会失去一些东西。
【第89句】: 如果你是爽朗的,大多数人在你眼里就会舒展;如果你是开 心的,大多数人在你眼里就会愉悦;如果你是微笑的,大多数人在你 眼里就会生动。相反,如果你狭窄、忧郁、沉闷,大多数人在你眼里 也会如此。你是别人的一面镜子,别人也是你的一面镜子,你给对方 什么,对方给你的回报也是同样的。
【第90句】:念者,我说有二种:可行,不可行。若念不可行者,我即断彼;若念可行者,我为彼知时,有念有智,为成就彼念故。言亦如是。…-.求者,我说亦有二种:可行,不可行,若求不可行者,我即断彼;若求可行者,我为彼知时,有求有智,为成就彼求故。《中阿含经》卷三十三,《释问经》
【第91句】:心清一切明,心浊一切暗;心痴一切迷,心悟一切禅。生活就像一架钢琴,白键是快乐,黑键是悲伤。只有黑白键的合奏,才能弹出美妙的音乐。若不尝试着做能力之外的事,你就永远不会成长。
【第92句】:从凡庸的境地到成功的彼岸之间,隔着一个无边无际的“法海”,不尝试肯定不能度至大成的境界,努力了也未必能心想事成,那该怎么办?害怕失败的人没有资格追求成功,只有无论结果如何都要“精进”的人,才有成功的希望。“精进”之法,佛经从各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归结起来,有两个要点:
【第93句】:英国著名牧师菲恩说:“为了别人,请把你手中的蜡烛点燃,照亮别人 的同时,最先被照亮的,肯定是你自己!”浅而易显的道理,有时在生活中 往往被人们疏忽,只有亲身体验之后,方可感到真实可信。
【第94句】:“觉悟人生”即是观照在当下,破除烦恼;“奉献人生”即是发心在当下,成就众生。
【第95句】:用平静与深刻的洞察力来滋养自己,你将能够在今生与来世享受宁静的滋味。你将远离无明的饥荒,并且自然而然地想要从事禅修。
【第96句】:道本无瑕,拟心已差。才生征兆,遍界空花。若欲全举,除非直与。不用增添,现成规矩。——《舒州龙门佛眼和尚文案》
【第97句】:有所观法,皆空皆寂,无有坚固,是观亦空。《大宝积经》卷一一二,普明菩萨会
【第98句】: 不能不在乎褒贬,不能太在乎褒贬。人既是独立的个体又处在群 体之中,一言一行都会被不同的人进行不同的解读。关键在于自己,要 明白自己是否真的像褒的那样好,又是否真的像贬的那样不堪。
【第99句】:说法时,文相连属,义无舛谬,观法先后,以智分别,是非审定,不违法印。次第建立无边行门,令诸众生断一切疑。《华严经》卷十八,明法品菩萨宜应先知众生善根及了彼心,随其所堪,次第说法,如人大海,渐渐至深。《虚空藏菩萨经》
上一篇:天鹅的描写(池塘天鹅的描写)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