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散文集文学网!

心灵禅语文案每一句都很喜欢!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我们学佛修行的目的是为普度众生而证得佛果。佛果源于菩萨的福德资粮与智慧资粮。福德资粮依靠众生而积累,智慧资粮依靠诸佛菩萨而圆满。对于追求解脱、成就佛果的人而言,众生给我们带来的恩德是与诸佛菩萨同等的。我们应当对众生怀着感恩之心去传递佛法的真理,并使大家从轮回的沉迷中共同早日觉醒。

【第2句】:一颗质朴的心是这个世界的原始本色,没有一点功利色彩。就像花儿的绽放、树枝的摇曳、风儿的低鸣、蟋蟀的轻唱,它们听凭内心的召唤,是本性使然,没有特别的理由。

【第3句】:当知有四大畏,恒逼人身,终不可制却,亦复不可以咒术、战斗、药草所能抑挫:所谓生老病死。亦如大石山从四方来,各各相就,摧坏树木,皆悉磨灭。《增一阿含经》卷五十,大爱道般涅槃品

【第4句】:俗话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凡事不要总想着自己,应该把自己美好 的东西拿出来与别人一起分享。你是快乐的,我才是幸福的,把幸福快乐带 给别人,把痛苦烦恼自己留下。

【第5句】: 表现欲特别强烈的人,往往聪明有余智慧不足。因为表现欲 的驱使,不少人总是会对所处场合的主题、氛围,以及自己所处的位 置失去清晰的判断,从而因为另类和不合时宜,或被人轻视,或被人 嘲笑。表现欲膨胀,往往会像气球一样被戳破,结果剩下的只有自卑 和笑料。

【第6句】:制非防恶亲,慈愍在他亲,利人益彼亲,同事齐己亲,此亲乃可亲,智者所附近,亲中无等亲,如慈母亲子,若欲亲可亲,当亲坚固亲,亲者戒具足,如火光照人。《长阿含经》卷十一,《善生经》

【第7句】:当我们彻底确认了自他不二,的确无可疑时,对于人我的界限,自然就不会那么凸显,自我意识也不会那么突出了。——耕云先生

【第8句】: 感恩天地,因为天地给了我家园;感恩父母,因为我是父母 创造的生命奇迹;感恩师长,因为他们,是我探知这个世界的向导; 感恩兄弟朋友,因为他们,我的人生旅途没有孤独;感恩爱我和我爱 的人,因为他们,我的灵魂得到了抚慰;感恩那些我曾伤害和伤害过 我的人,因为他们,我变得悲悯而坚强。

【第9句】:不羡王侯与贵人,唯将云鹤自相亲。闲来石上观流水,欲洗禅衣未有尘。——李洞《赠僧》

【第10句】:我们要尊重众生的理由有三:一、过去的时候一切众生曾经是父母;二、现在的时候一切众生是修行的所依助缘;三、将来的时候一切众生是未来的佛陀。

【第11句】:彼师及弟子,当互审其器,若不先观察,同得越法罪。(古印度)马鸣《事师法五十颂》

【第12句】:花间一壶酒,醉了匆匆过客,醉了缤纷的流年。心里的旧恨新愁斑驳成清浅的月色,苍老了容颜。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只把这如花岁月,无名相思,赋予淡淡的清光,凄冷的寒禅。月影绰绰,冷风瑟瑟,夜的微凉透心入骨。

【第13句】:即使我们意识不到自己缺乏真诚与包容,也不应该轻易地怨恨别人;即使我们体会不到自己不具备善巧与智慧,也不应该轻易地冤枉他人;即使我们觉察不到自己心里的自私与欲望,也不应该轻易地埋怨对方。

【第14句】:一切所有及其果,尽施于人舍心生。说名布施波罗蜜,是故彼唯心体性。(古印度)月称《入菩萨行论》

【第15句】:统唯一真法界,谓总该万有,即是一心。然心融万有,便成四种法界:一事法界,界是分义,一一差别,有分齐故。二理法界,界是性义,无尽事法,同一性故。三理事无碍法界,具性、分义,性、分无碍故。四事事无碍法界,一切分齐事法,一一如性融通,重重无尽故。(唐)澄观《华严经疏》卷一

【第16句】:【禅悟人生】你若渴了,水便是天堂;你若累了,床便是天堂;你若失败了,成功便是天堂;你若是痛苦,快乐便是天堂。你若孤独,爱情便是天堂。你若被困,远方便是天堂。没有其中一样,断然不会有另一样的。天堂是地狱的终极,地狱是天堂的走廊。失败者走过了九十九,成功者只走过了一。

【第17句】: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世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 养心第一法。

【第18句】:不通文字般若,即不得观照般若;若不通观照般若,必不能契会实相般若。(明)真可《紫柏尊者全集》卷一

【第19句】:正确地放下,是一个人生理与心理健康成熟的表现。我们应该根据自己 的实际情况,放下自己能力以外、精力不及的部分,放下那些不切实际的目 标,唯有如此才能从中解脱出来,把握住正确的道路和方向。只要随遇而安 就能自得其乐;只要放下就能解脱。放下是一种选择、一种智慧。

【第20句】:怎样看待生活中的可怜可笑可悲可厌可憎可恨之事?佛日:随顺众生心所乐。——《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21句】: 一法师日,圈养的动物一 生郁郁寡欢,难见阳光,因此身 上充满毒素,食这种圈养动物的 肉如同服毒,我们的身体怎么会 健康,又怎么会不得那些奇奇怪 怪的病?结合日常观察,细品法 师之言,还真不能不信。

【第22句】:晴浅翠,杏妩桃萱,婀娜柳丝,冉冉晨曦,楚楚垂婉。几许流云浮尘而来,一池菡萏绽放在心波,静谧如诗,于禅思中定格了落寞的身影。

【第23句】:喜欢与爱是有区别的。喜欢是一种心情,爱是一种感情。喜欢是一种直觉,爱是一种感觉。喜欢是浅浅的爱,爱却是深深的喜欢。喜欢你,却不一定爱你,爱你就一定很喜欢你。喜欢一个人,浅浅地喜欢是最美,如饮清茶,淡然而落寂,挑落灯花,满心禅意,是银碗里盛雪的素清,却又听着隔水的云箫,分外的缠绵。

【第24句】:【佛语禅心】“我们可以缺钱、缺衣、少食,可是千万别缺德”,“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第25句】:汝虽历劫忆持如来秘密妙严,不如一日修无漏业,远离世间憎爱二苦。《楞严经》卷四

【第26句】:付出真情的人,一定能够得到生活丰厚的回报。懂得行善的人,才能一生快乐无穷。生活就是这样,当你为别人付出的时候,你的人生也会因你的付出而升华,你得到的是生命的延续和增值。乐善好施就是在播种福因,同样也可以得到别人的尊敬。

【第27句】:真正的禅,是在日常生活中不起烦恼妄想,能集中精神、一心不乱,行兹在兹、念兹在兹,使心住于一境。

【第28句】:向外寻求安乐是不可靠的,只会苦得精疲力竭,而且永无止境,永无满 足。任何感受到的安乐皆源于自心。智者知道乐与苦全倚仗于心,在自心中 寻求安乐,不假外求。每一份安乐都源于自心,由心所造。

【第29句】: 人一生专注一件事,即使不成功,也一定会有所得。人一生 关注的事情太多,即使偶尔成功,也一定得不偿失。生命不仅有限, 而且无常,这个世界有你不多,无你不少,将有限的精力浪费在与自 己根本无关的事情上,何苦来哉?

【第30句】:若人虽念真如,不以方便种种熏修,亦无得净。以垢无量遍一切法故,修一切善行以为对治。若人修行一切善法,自然归顺真如法故。(古印度)马鸣《大乘起信论》

【第31句】:人只要有一念向上的心、向善的心,念念不舍,就是人生的出路,就是解决痛苦的办法。向上者,求证无上大涅槃;向善者,从一点一滴的善言善行做起。

【第32句】:人人都有修成佛、菩萨的潜质,这不存在先天条件的障碍,唯一的障碍只是自己的心障:你是否愿意不辞劳苦地行走善道,让心灵走进幸福的家园?

【第33句】:人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提不起、放不下;第二种,提得起、放不下;第三种,提得起、放得下。

【第34句】:无论社会变得如何的喧嚣与浮躁,只要我们愿意去寻找,就一定能发现一个真正安静的角落。而且,即便没有安静的外在环境,我们也要保持心灵的宁静,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

【第35句】:当我们遇到外境时,它给我们带来的是快乐还是痛苦,愉快还是烦恼,都取决于自己内在的心态。分别念少,执著轻的人,即使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也会很从容、善巧地化解,并从中体现出他的宽容和智慧;分别念大,执著强的人,哪怕是遇到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会使他烦闷忧郁,并导致发生害人害己的事。

【第36句】:真正的大彻大悟是一切皆空。人若悟得自性,任自性做主,天地将顿时开阔,“菩提本无树”正是将束缚自性的一切外在形式去除,只留下了本性自由徜徉。

【第37句】:我们要教化一切有情,必须先端正自己。众生刚强,他们的心态千差万别摸不透。只有一个方法可以感化他们:那就是“诚”与“正”,诚正可以降伏无量刚强的众生。

【第38句】:你无法单独存在,你无法单独快乐、幸福。即使你不愿意,你的快乐也会蔓延,滋养另一个生命,即使你不想,你的幸福也会侵润另一个生命,你无法单独。你的痛苦,你无法独占,周遭的生命都会遭殃,你无法独自悲伤、独白难受、独自妒忌、独自担忧,你的周遭都在深受影响。

【第39句】:无明者,名不了一切法,迷法界而起三界业果。《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上,圣贤学观品以不达一法界故,心不相应,忽然念起,名为无明。(古印度)马呜《大乘起信论》

【第40句】:一切凡夫有二种想:一者世流布想,二者着想。一切圣人唯有世流布想,无有着想。一切凡夫恶觉观故,于世流布想生于着想。一切圣人善觉观故,于世流布想不生着想。《大般涅槃经》卷三十七,迦叶菩萨品

【第41句】: 在人生的长河中,有时会突然遭遇不幸,诸如亲人死亡、家庭破裂、 伤病缠身、事业受挫等,命运之神在赐予你掌声和鲜花的同时,也会夹杂 些凄风和苦雨,不要抱怨上天的不公,生活原本就是这样!

【第42句】:【天天禅语】西藏伟大的智者更顿曲派曾说:“没有腿脚的蚯蚓为找找快乐而漂泊,没有眼睛的蚂蚁也为追求安宁而游荡,总而言之,所有一切众生都为获得快乐而生存。”我们怎么可以只关怀人类而伤害脆弱的其他生命呢?一切众生都有与人类共享地球资源的权力,更何况是属于它们自己的生存的权力呢。070。

【第43句】:要保持能永远处于喜乐状态的世界出现,唯一有效的方式,就是你内在的态度——你的批判消失!一切你看不顺眼的人、你看不顺眼的事、你看不顺眼的物、你看不顺眼的情境、你看不顺眼的环境、你的那个看不顺眼的心境彻底地?肖失。一庄圆法师

【第44句】:【佛学智慧】【第1句】:用智慧处理事,以慈悲关怀人。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第2句】:上等人安心于道,中等人安心于事,下等人安心于名利物欲。【第3句】:谨慎、警觉,是心航的导师;光明、柔与,是内在的佳侣。【第4句】:人之惑,惑于私,私除则明;人之病,病于惰,惰去则勇。【第5句】:并非有钱就快乐,问心无愧心最安。

【第45句】:如果明白“一切现成”,何用劳烦于唯心与唯识?佛法一切现成,人们 却总是向外去找。“一切现成”,当注重对现前一切的感悟,注重当下。

【第46句】:若欲学解,从凡至圣,乃至佛果,一切无碍,皆得学也。若欲学行者,必藉有缘之法,少用功劳,多得益也。(唐)善导《观经散善义》

【第47句】:有大智慧的人没有烦恼,因为他把万法的本质都看得非常透彻,不被一切现象所迷惑。

【第48句】:佛言:一切壮无过心。心是怨家,常欺误人。心取地狱,心取饿鬼,心取畜生,心取天人,作形貌者,皆心所为。能伏心为道者,其力最多。吾与心斗,其劫无数。今乃得佛,独步三界,皆心所为。《五苦章句经》卷一

【第49句】: 慈航法师开示说:“对人要有包容性,《八大人觉经》上说:菩萨布 施,等念怨亲,不念旧恶。”学佛的人不但对亲人慈悲,对恶人同样慈悲, “宁愿天下人负我,我绝不负天下人”,就是人家有亏待我们的地方,也要 原谅他,给他一个忏悔改过的机会,把恶人感化回头,这才是真正度了 众生。

【第50句】:能于一念知解上了知三颠倒,难。能于生死颠倒中一念不生,更难。一 念不生却又能冷暖觉照,难上加难。参禅,没有大愿力,终究只是鹦鹉 学舌,无法在解脱道上踏步而行。

【第51句】:智慧与烦恼如天平——烦恼多一点,智慧就少一点;烦恼少一点,就增一分智慧。

【第52句】:【最有禅意的文案】学佛很久却仍未认识烦恼,表明我们的学佛仅限于学术;修行多年却仍未解决烦恼,表明我们的修行只注重形式;即使自称是上师、活佛、堪布、法师、成就者,若仍未战胜烦恼,心中不具备爱心和智慧,那么这些成就者等的名号就是徒有虚名。

【第53句】:对任何事物没有贪执的人,就没有苦恼。所以我说,在这种境界里没有忧愁,没有激烈的情欲,也没有失望。——《佛陀的格言》

【第54句】:过去事已过去了,未来不必预思量,只今便道即今句,梅子熟时栀子香。(石屋禅师)

【第55句】:分秒不空过,步步踏实过;善念不间断,好事日日做;妙法时时用,法喜多分享。

【第56句】:我们时常会说:放下!放下!可是不是随口说放下就能放下,当我们物 欲缠身、满腹怒气的时候就将自己的怒火引了出来,这就是“说时似悟,对 境生迷”。俗话说,“江山易改,习性难除”,习气也不是说改就能改的。

【第57句】:以不住法,住般若波罗蜜中。以无所舍法,应具足檀那波罗蜜,施者、受者及财物不可得故。罪、不罪不可得故,应具足尸波罗蜜。心不动故,应具足羼提波罗蜜。身心精进不懈怠故,应具足毗离耶波罗蜜。不乱不味故,应具足禅那波罗蜜。于一切法不着故,应具足般若波罗蜜。《摩诃般若经》卷一,序品

【第58句】: 微博中什么人都有,面对微博里莫名其妙的人身攻击,我们 该怎么办?以牙还牙只会让战争升级,这正是战争的挑起者期盼的结 果。我以为,表明反对的态度非常必要,关键是我们怎样表达反对, 我倾向将这种反对变成一种教化。

【第59句】:智慧无相无住,它使人能够把握禅机,超越一切存在,明辨是非,超越不是欲求,明辨即为放下,来去自在,福泽广积。

【第60句】:古人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筋骨、劳其体肤、曾益其所不能。”大凡有所成就的人,都曾有不为人知的艰苦岁月。

【第61句】:小参僧问:“卷帘目对千峰秀,掩室时闻百鸟声。正恁么时,还有佛法也无?”师云:“透过声色了无依,一切法中常自在。”——《宏智禅师广录》

【第62句】:【佛心禅语】 发怒在大多数情况下,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激化冲突,闯下很 多大祸。愤怒是片刻的疯狂,我们应该控制情感,否则情感就会控制你。

【第63句】:吾从成佛以来,种种因缘,种种譬喻,广演言教,无数方便,引导众生,令离诸着。《法华经》卷一,方便品

【第64句】:毁灭生命,杀、砍、拥、偷盗、说谎、行骗、欺诈、虚伪、与他人之妻同居,荤腥是这些,而不是食肉。《经集》第二品,第二章《荤腥经》

【第65句】:若人观知实相空,能灭一切诸重罪,犹如大风吹猛火,能烧无量诸草木。《心地观经》卷三,报恩品下

【第66句】:轮转生死中,无须臾少息,犹复熙熙如登春台,曾不知佛与菩萨为之痛心而惨目也!(彭二林)

【第67句】:这世上的亲情不是拿来“用”的,亲情是一种心灵的依靠,是一种血脉相连的感情。

【第68句】:眼中无翳休挑刮,镜上无尘不用磨。信脚出门行大路,横担拄杖唱山歌。——《大慧普觉禅师文案》

【第69句】:佛陀的“绿色美容法”,已为现代医学和心理学所证实,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跟身体内部的各器官都有关联,身体的疾病、心理的变化,都会通过“肤色”反映出来。

【第70句】:最会原谅自己的人,最得不到别人的谅解和佛天的原谅;最肯责备自己的人,最容易得到别人的原谅和佛天的宽恕。——耕云先生

【第71句】:问:“云何为空?若道有空,还同质碍,若说无空,即何所皈依?”答:“只为未见性,是以说空;若见本性,空亦不有。如此见者,是名皈依。”——《神会文案》

【第72句】:爱要有所克制,毁灭他人、毁灭自己、毁灭生命的爱,并不是通往幸福的爱,而是充满痛苦的爱。在自己感觉幸福的时刻,就要认真享受它,这样才能在情爱适度的状态下平静生活,不起烦恼。

【第73句】:自己的失误,往往就是对手击败自己的机遇。许多时候,我们并不是失 败于自己的弱小,而仅仅是失败于自己的失误。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每 个人也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缺点,这些就是你的破绽和失误,不被“敌人”抓 住才是你成功的基础。

【第74句】:天下禾中生草,才败禾实,人当诛拔草,去之,禾乃成好实。比丘恶者,不乐经、不持戒,坏败善比丘,诸比丘当共逐出。《佛般泥洹经》卷上

【第75句】: 天真属于童年,梦想发于年少,爱情眷恋青春。当我们失去 天真,不再梦想,想爱爱不动的时候,才知道岁月的珍贵,时光的美 好。生命是一个个密码,我们总是在错过之后才能破解,可惜人生没 有回程。想重拾童真,可拾起的已不再是那片童真;欲再次放飞梦想 和爱情,却已经张不开翱翔的翅膀。

【第76句】: 无心之过是可以谅解的 面对无心犯错的人,要知道,他正陷在深深的内疚中,这时哪怕只是 一个浅浅的微笑、一句轻轻的安慰,都足以融化他心里的冰雪。

【第77句】:真正的爱情,即使在情感浓烈的时候,也不应失去理智。虽然爱情常会令人变得盲目,但理智还是要存在于相爱之人的心中。如果爱得乱了方寸,失了方向,最后不知道该怎样去爱对方,这样的爱通常都是有问题的。

【第78句】:若眼见色,于可念色不起欲想,不可念色不起恚想,次第不起众多觉想,相续住,见色过患,见过患已,能舍离;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是名律仪。《杂阿含经》卷四十三,第1170经

【第79句】:自然界给人类的惩罚是如此直接,如果你过度利用,违悖自然规律,它就会施以颜色。人类的阴阳失衡,自然的阴阳失衡,都将以各种形式还击给我们。

【第80句】:有这份好心,太有用了!许多人的不幸在于,一心经营自己的幸福,根本连这份好心都没有,甚至心怀妒恨,将别人的幸福当成自己的不幸。

【第81句】:岁月是一首无言泪流的歌。岁月无情也有情,更多的让人难以诉说,难于回味,难以搁置。岁月无声也有声,更多的让人几度感慨,几度忧伤,几度徘徊。

【第82句】:如果我们把握了当下的一切,在未来就不会出现完全不可预料的事情。禅者的心态,就是要生活在无忧之中,要有无忧之心。无忧是指我们心里面没有对未来的牵挂,或者说放下了对未来的牵挂。因为,每一个当下就是直指未来,当我们对每一个当下能放下的时候,对未来也就放下了。

【第83句】:人的情绪就像一条流淌的河,贯穿于人的一生之中,这条河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惊涛骇浪。风平浪静时,心灵如春风吹拂,人生充满希望,如在天堂;惊涛骇浪时,人生则是天昏地暗,如在地狱。而天堂和地狱,仅在一念之间。

【第84句】:三界无法,何处求心?四大本空,佛依何往?睿玑不动,寂尔无言。觌面相呈,更无余事。——《盘山宝积禅师》

【第85句】:虽然一切显现都来自于自己的内心,但这绝不等同于唯心主义。根据佛教的观点,心的本性是空性,心的自性是光明。唯心主义既不提倡心的本性是空性,也不主张心的自性是光明。我们绝不能将大乘佛法的观点和唯心主义混为一谈。

【第86句】:得生不得生,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明)澫益《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第87句】:有性自悟,顿悟顿修,亦无渐次,所以不立一切法,诸法寂灭,有何次第。——《坛经·顿渐第八》

【第88句】:即使我们拥有了三千大干世界的一切财产,或者是我们面前天天降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各种珍宝雨,凡夫的欲望仍然无法满足。如《因缘品》中所说:“虽降珍宝雨,贪者不满足。”如果随着贪欲放任自流的话,不但生死疲劳,还会成为欲望的奴隶,在轮回的苦海中无有出期。

【第89句】:或许经历的太多,生命便在不知不觉中,开出了一朵禅意的莲,参不透浮生若梦,便只想用一朵花开的时间,去守候这人生中的似水流年。

【第90句】:同样是过一辈子,欲望大的人得花很大的气力,才能满足需求;而欲望淡薄的人,少欲少烦恼,便能安稳地终此一生。

【第91句】:遍于一切宇宙与生命的真理,称为世俗菩提心;超越一切宇宙与生命的真理,称为胜义菩提心。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是佛教的唯一真理。世俗菩提心,是利他的角度而说,犹如美丽的花朵,给众生带来快乐;胜义菩提心,是自利的角度而言,仿佛丰满的果实,自己成就圆满。

【第92句】: 人活一世,谁都离不开别人的帮助。我们在付出的同时,也收获着一 份助人后的快乐。人与人之间互赠“玫瑰”,为大家的生活都平添了诸多 快乐。这时,我们与其说是手留余香,倒不如说是“心有余乐”。

【第93句】:古人教导我们:“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无论是佛道修行,还是世俗生活,目标的实现绝非一蹴而就,其秘诀在于能够坚持到底。

【第94句】:对于一般社会人士,首劝深信因果,行善修福,能得好报;对于已信因果的人,应劝当求出离,不出三界,轮回太苦;对于有出离心的人,应劝回向求生净土,圣道法门,太难修持;对于回向求生净土的人,应劝专修念佛,本愿不虚,是正定业。

【第95句】:八万四千法门都是法尘,眼睛里尘沙除去了,也不能换入金粉,因为金屑虽贵,在眼亦病,“法”虽好,不如“无”更好。——耕云先生

【第96句】:培养面对现实的勇气和毅力,以欢喜心接受一切境界,不要动辄求神问卜。心若迷时会很苦,苦在自己无法作主。

【第97句】:佛家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一个人做一件善事容易,但坚持终生行善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那么,如何才能坚持终生行善呢?那就要时常怀有一颗“菩提之心”。

【第98句】:急,会让心焦躁;缓,会让心懈怠,于修行无益。然而,欲要离开急与 缓之两端而觅一个适中的状态,却非佛法之中道。因缘所生法,佛说即 是空,亦名为假名,亦是中道义。急的当下,能够了知触发急的因缘, 急不但不会障碍修行,反成了开悟的契机。欲闻中道之曲调,就在缘起 之空性中。

【第99句】:所以,人类行道的目的就是“绝圣弃智”,打碎这些加于人身的藩篱枷锁将人性解放出来,做到重新复归于自然,达到一种“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

102654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