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散文集文学网!

对捐资建祖宇的感言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盘瓠是什么意思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汉族,明朝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

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中国地理名著的作者。

被称为“千古奇人”。

其一生志在四方,不避风雨虎狼,与长风云雾为伴,以野果充饥,以清泉解渴。

足迹遍历北京、河北、山东、河南、江苏、浙江、福建、山西、江西、湖南、广西、云南、贵州等16省,所到之处,探幽寻秘,并记有游记,记录观察到的各种现象、人文、地理、动植物等状况。

中对各地名胜古迹、风土人情,都有记载。

徐霞客游记开篇之日(5月19日)被定为中国旅游日。

2024年11月25日,中国徐霞客游线标志地认证活动在京启动,主办方将在2024年5月19日公布第一批认证入选名单。

家世背景编辑据所载,徐霞客世系从北宋末年开封府尹徐锢开始。

在金兵南侵之际,梧塍里徐氏一世祖徐锢携带大批中原文献随宋王室南迁杭州,其子孙散居荆溪(今宜兴)、云间(今松江)、琴川(今常熟)等地。

四世祖徐守诚在南宋宁宗庆元年间以吴县县尉迁居苏州。

五世祖千十一于元初迁居偏僻的江阴梧塍里,子孙俱誓不仕元,潜伏数十年。

千十一是江阴梧塍徐氏始祖。

九世祖徐麒(字本中)在明初白衣应招,奉命出使西蜀,招抚羌人,功成身退,以一品朝服荣归故里,藏雄迹于江村,寓大雅于诗酒(胡广),朝士高之,赋诗送别,为国初盛事,及其殁也,当世名公,若魏文靖、王文端、胡忠安、叶文庄背,皆哀挽铭诔,语无虚美,大书深刻,传播海内(董其昌《明故徐豫庵隐君暨配王孺人合葬墓志铭》)。

徐麒在家乡一方面大规模垦荒开田,一方面广收文集,使徐家成为辟田若干顷,藏书数万卷的江南望族。

徐麒以景南、景州作为两个儿子的字,以示不忘南州高士之祖风。

景南、景州又分别以梅雪、竹雪为号,以明志向。

兄弟俩筑梧塍十景以过隐居生活,恪守庭训,务农重谷,读书好礼,敦行孝悌;资累钜万,而修身慎行,德量过人,取与辞受,必以其义(卷53)。

徐景南筑梅雪轩,轩中有经传子史和茶灶笔床,轩外栽数株梅树,观书之余,临窗觅句想林逋,洗鼎烹茶效陶谷(楼宏题诗),与宾友觞咏为乐。

在灾荒和边患之际,徐景南兄弟出谷赈灾,出鞍马助边,为世人称道并被朝廷旌为义民,赐给冠服,并旌其父之墓。

徐景南有心报效皇恩,将儿子徐颐送进京师,谋取职务。

此后徐家连续五代积极人世,博取功名。

徐霞客十一世徐颐凭借丰厚的家产和精湛的书法,以楷法人中书科,后来被提拔为中书舍人。

因病告归之后,亲自督促子孙学业,李东阳说他教子甚严,不侈服,不重肉,馆于后圃,左右图籍,不令与阑市相接,而日躬课核,至夜分乃罢。

徐颐还不惜重金为子孙聘请名师,华亭状元钱鹤滩罢官家居时,徐氏以五百金延请至家塾;吴中才子文徵明祖父也曾为徐家塾师,文徵明云:内翰江阴徐公殁三十年矣,璧生晚,未及瞻承。

然先大父寺丞,曾馆予公;先君温州守,辱交尤厚;此外,翰林检讨张亨父闲居时亦曾为徐颐长子徐元献师。

李东阳曾为徐颐撰六十寿序,后来又为他撰墓志铭。

此墓志后来散失,徐霞客和从兄仲昭百计搜求,才以三亩田购得。

徐经遗像上有文徵明、祝允明、顾鼎臣等人题赞。

徐霞客太祖徐元献,字尚贤,号梓庭,天资颖异,10岁能诗赋,长大后习举业,并博览古经史传、秦汉文词。

明宪宗成化十六年(1480)参加乡试,得到主考官罗明仲、李宾之的赏识,取为第三名,并刻写传播其经文。

第二年参;部考试,落第而归,不久病逝,年仅29岁,几个月之后其父徐颐亦去世。

徐元献是梧塍徐氏第一个才华出众的科场追逐者,有若干卷行世,是徐家第一部抒怀言志的著作。

徐霞客高祖徐经,字直夫,自号西坞。

卷53云:少孤力学,淡于世昧,酷嗜学问,虽大厦千间,金珠委地,未尝一着意焉。

唯四方贤士大夫至。

则坐论竞日,而忘疲焉。

徐经为了继承父祖之志金榜题名,将一切家计都交给母亲和妻子,自己藏身于万卷楼苦读。

钱鹤滩云:兹楼也,储川岳之精,泻鬼神之秘,究古今之奥,焕斗牛之缠,知不可以金谷、.平泉视也。

徐经于弘治乙卯(1495)中乡试举人,与吴门唐寅等人以才名相为引重,再加上他富而不施,遭人嫉忌。

弘治己未(49,9)徐经与唐寅同船赴京会试,到京城后, 六如(唐寅)文誉籍甚,公卿造请者阗堙于巷,徐有优童数人,.从六如日驰于都市中,都人瞩目者已众矣,(《唐伯虎全集·轶事》卷二k三场会师之后,竞满城飞语,传言.江阴富人徐经贿金预得试题。

后经朝廷查处,鬻卷之说纯属乌有,但为了平息舆论=,两人仍被削除仕籍,发回县衙作小吏使用。

唐寅归家后耻不就吏,夫妻反目,颓唐消极,筑桃花庵自娱。

徐经归梧塍里,闭门谢客读书。

明孝宗死后,徐经盼望朝廷赦令,于丙寅(1506)北上京师探听消息:卧病京邸,于正德丁卯(1507)客死异乡,重演其父赍志以殁的悲剧。

有《贲感集》传世,评者论其诗类陆龟蒙(《春元西坞公传》),不下崔灏(元寿《<贲感集>后序》)。

徐经家财宏富,在江阴的梧塍、南砀歧沙山等处有地近四万亩。

三子治、_洽、沾,惟次子洽继承父志攻举子业徐洽字悦中,号云歧,自立门户后居南呖歧,为徐霞客曾祖,也是南呖歧徐氏始祖。

徐洽颖敏有文,:由博士子弟补国子监生,每试辄最,可是七次参加会试都榜上无名。

最倒霉的一次是嘉靖辛卯(531)会试,本来已经被录取,却因为参考的监生人数太多超过规定的比例而落榜。

后来捐资进入鸿胪序班,官至鸿胪主簿。

《民谱》卷53《旧传辑略·鸿胪佐云歧公传》说:其诗文宏雅古博,多自得趣,有《云歧小稿》传世。

徐洽有五子,长子衍芳,字原润,又字汝声,号柴石,为徐霞客祖父。

徐衍芳博综典故,.出入风雅,以古文词为通人所赏识(《民谱》卷53《旧传辑略·光禄佐柴石公传》)。

其父科场失意,寄厚望于衍芳,特筑书屋令他诵读其中。

兄弟分家时,徐衍芳虽为长子,却主动放弃祖屋而出居湖庄书屋,研精静虑以求科智,结果却像父亲一样累试数奇。

有《柴石小草》传世。

徐衍芳有六子,第三子徐有勉就是徐霞客的父亲。

综观徐霞客的家世渊源,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有隐士高风,二是以诗书传家,二者相辅相成。

隐士高风。

对徐氏家族来说,不恋慕功名富贵隐而不仕的高士之风可谓源远流长,远祖徐稚一直是他们韵骄傲和榜样。

在千十一、徐麒、徐景南、徐影州兄弟身上,可以直接看到南州高士之风的延续。

尽管从徐颐开始,+这个高士之家连续几代角逐科场追求功笤,但高士之风仍不绝如缕。

十一世祖徐颐捐资得官之后不久即以病告归,自称违养图仕,非志也 (李东阳《明故中书舍人徐君墓志铭》);太祖元献以泊然寒士自处, 与世之骄侈者远甚(《民谱》卷53《旧传辑略·经元梓庭公传》);高祖徐经淡于世味酷嗜学问;、曾祖徐洽辞官归田,优游林泉,不染尘世事;祖父徐衍芳出入风雅,淡泊世味,以诗酒写性灵。

隐逸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群体生活的·大景观,以至于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历史可以交替划分为、仕文化和隐文化两种时期。

不过像徐氏这样高士之风累世传续的现象并不多见,因此,不仅徐氏族裔引以为荣自觉模范,世人也津津乐道,极力推崇。

在《晴山堂帖》"中,人们一再称扬徐稚的隐士高风。

王达善题诗说:高士令名垂无穷;解缙题诗说:南州信义世皆知;、苏平题诗说:、南州高士神仙人,绕轩栽得江南春。

黄呖《梅雪轩记》说,尝慕乃祖南州孺子之名,所以字之以景南者,有以期之也;张洪《梅雪轩序》说,徐景南系南州高士之后,故其名然,作求世德,其在兹乎;李东阳《明故中书舍人徐君墓志铭》:说;徐颐虽敛处林壑,而世家誉望,著于东南久矣。

君旧谱相传出汉南州高士之裔。

诗书传家。

与隐士高风比较,徐氏家族的书香传统更为引人注目。

一世祖徐铟随宋室南渡时带来大量中原文献,为徐家藏书奠定了基础;八世祖徐均平与倪瓒为故交,其子徐麒10岁时已有餐霞御风之异态,倪瓒为他取字为本中,还为他绘《书屋图》并题诗,杨维桢、高启等名流皆有题咏。

徐麒奉诏使蜀时,文坛泰斗宋濂以诗送之,《送徐生》之序称:生,江上故族也。

学古储今,以诗文从余,可见徐麒是宋濂的弟子。

徐麒藏书达数万卷,与良朋酬酢觞咏其问,宇内播扬,咸仰之为山斗(陈敬宗《明故徐微君墓志铭》);徐景南亦酷好读书,有梅雪轩故事;徐颐亲自课子并广延名师;徐元献弱冠成举子,古文歌诗皆有名;徐经藏身于万卷楼苦读。

徐元献、徐经、徐洽、徐衍芳,连续四代有文集传世,先后媲美,论者叹为盛事,汤焕《(徐氏家集)序》说:往予署学江阴,见徐氏列冠裳者先后数十人;居庠校者,彬彬多才子弟,意必有贤父兄,而家法先猷,当有所自,昔人有言:植本固而发源深也。

徐氏自开封尹以中原文献南来,迨乎皇朝,益敦诗礼之教,又再世而贤科出焉,其培植也远矣。

徐氏不仅五世以来,文豪于国,诗震于时 (范梅《<柴石遗稿>序》),如前所说,我们在《晴山堂帖》中,可以看到一大批如雷如霆之伟人的手笔,晴山堂石刻因此而与唐碑宋碣并重, 三百年来,拓本流传,人争宝贵(张之纯跋)。

徐氏真正可以说是出入有鸿儒的世家望族。

徐霞客与其从兄徐仲昭千方百计搜寻先世遗墨题赠,绍继的不止是祖业,应该还包括祖宗的德行风范。

何乔远《张侯名宦汇纪序》说:徐弘祖一布衣也,愍然若其远祖达人。

徐霞客出生在这样一个故族世家,深受祖德家范的浸染,其放绝世务奇情郁然的个性、其目空万卷词意高妙的才情都可谓渊源有自。

有如此之父徐霞客的父亲徐有勉(1545-1604),字思安,号豫庵。

据徐氏家谱记载,徐霞客曾祖徐洽分家时曾得田12597亩,是江阴有名富户,至祖父徐衍芳,家道已经中落。

其父徐有勉能修本中之事,以高隐好义称,18岁丧父,兄弟以射覆法分家产,徐有勉一再得正室,却坚决辞让给伯兄而自处东僻之旷土陋室。

夫妇俩艰难创业,使家道中兴,为园自隐,耽于园亭水木之乐。

徐有勉常常带着三五家童,或乘扁舟,或坐轿舆,往来苏杭之间,观赏湖光山色,品评甘泉新茗,悠然自得,旁若无人。

也许是有鉴于父祖辈的科场遭遇,徐有勉拒绝人仕。

有人劝捐资买官,他掉头就走,不予答理。

他曾对朋友说:次子弘祖眉宇之间有烟霞之气,读书好客,看来可以继承我的志趣,我并不愿意他富贵。

可见他不仅自己绝意宦途,也不希望儿子追求功名利禄。

董其昌《明故徐豫庵隐君暨配王孺人合葬墓志铭》云:盖公性喜萧散,而益厌冠盖徵逐之交。

也就是说,徐有勉不仅不愿做官,而且讨厌与达官贵人打交道。

当时梁溪(今无锡)有两个声名显赫的官僚秦中丞、侯司谏曾慕名多次前来拜访。

徐有勉只要听说他们来了,就躲进丛竹之中,然后扁舟入太湖,飘然遁矣。

他匿而不见,也不往报谢,并且对人说:吾宁为薄,不能为通;与其为通,不如使二公有不报之客(陈继儒《王孺人传》)。

徐有勉一介布衣,又自负亢直傲视权贵,因此屡遭豪强欺负,以至于使他气厥病舌。

有一次,遇盗而逃到无锡躲避,骑马回家时坠人河流,从此瘸了一只脚,要依靠拐杖走路,他还自我解嘲说:吾与葛跛有缘,且可汰一童扶掖。

晚年再次被盗所困,不久即病逝,享年60。

王思任《徐氏三可传》说,有如此之父而可称者。

父亲去世时,徐霞客18岁。

父亲的人品性格以及不幸遭遇在心中应该会留下深亥6的烙印.其母异人也何乔远《张侯名宦汇记序》后附胡雨人《跋》云:至先生之父有勉豫庵,其志行纯洁,与王夫人之勤勉达观,尤为无双佳偶,而霞客先生之空前高行,由是胎焉。

事实上,与父亲的志行纯洁比起来,母亲的勤勉达观对徐霞客的影响也许更高大、更直接。

陈继儒《豫庵徐公配王孺人传》说:弘祖之奇,孺人成之。

的确如此,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徐母,就没有徐霞客的旅行和游记。

在徐霞客的先祖中,徐元献、徐经父子均英年早逝,他们的妻子薛氏、杨氏两世以寡妇起家,有声史册。

与她们相比,徐霞客的母亲王孺人不仅具有同样的才德,而且具有对古代男子来说都难能可贵的眼光、胸襟和卓识。

徐母心胸豁达,通情达理。

徐父心中有嫡庶的界限,临终嘱咐说,分家产时庶出的季子不能与其他两个儿子等同,她却不以为命,将田地房屋鼎分为三。

徐霞客的父亲不事稼穑,徐家得以复兴,主要得力于徐母。

徐父去世时,徐母60岁,徐霞客18岁。

徐母将家产处置停当之后,一直与徐霞客住在一起。

徐霞客常年外出,徐母在家支撑门户;将一切都处理得井井有条,代夫以父其子,代妇以子其孙,代子以克其家(李维桢语)。

她初嫁人徐家时,为太翁云歧公泡茶,放了两颗桂圆,太翁不吃,并且不高兴地说,农家怎么能享用如此贵重的东西。

她感到很惭愧,一直谨慎地收藏着这两颗果核,用来教育子孙。

在饥荒之年,徐母要儿子仿照先祖徐麒、徐景南的故事赈济灾民。

徐霞客要为她修建新居,她却让儿子捐资整修祖宗墓碑和明初常州府同知张宗琏的庙宇。

徐母一生酷爱种豆和织布。

她每年都要在篱笆周围广植秋藤,抽条引蔓,使绿阴满堂;每当晨光初升,即带着婢女在藤蔓下纺织,并让小孙子在旁边吟诵诗文。

机声与书声相互答响,徐母怡然自得。

徐霞客也总是帮着用绳子牵引绿藤,让母亲更加高兴。

徐母种的豆果夹累累,成筐成筐地送给亲友;徐母织的布轻柔如蝉翼,被称为徐家布,在市场上能卖到丝绢一样的价格。

她还用织布的道理来教育孙子:民生于勤,勤则不匮。

今里媪之织者无数,而吾家特以精好闻。

学犹是也。

(董其昌《明故徐豫庵隐君暨配王孺人合葬墓志铭》)徐霞客曾动情地谈及自己的母亲:吾翁豫庵公捐宾客者二十年,独母王孺人久支门户,课夕以继日,缩入以待出,凡馇酡、酒醴、涂茨、朴斫以及鸡埘、牛宫之类,诸童婢皆凛凛受成于母。

母无他好,好习田妇织。

又好植篱豆,壅溉疏剪,绞绳插架,务令高蔓旁施。

绿阴障日,辄移纬车坐其下。

每当蕃实累累,"则采实盈筐,分饷诸亲族,余即以啖卯孙。

(陈继儒《寿江阴徐太君王孺人八十叙》)卯孙即徐霞客长子徐屺,其母许氏早亡,徐母哺而教之。

受母亲数十年辛勤节俭的影响,徐霞客一生作万里五岳之游,生活极其清苦。

如果说.以上所述徐母的贤达明理、乐善好施、勤俭谦让等尚属传统妇道妇德,那么,在对待霞客远游这件事上,徐母的识力至今仍显得卓异高标,令人景仰。

徐霞客生来有奇癖,想探询名山大川的奥秘,而且想绘天下名山胜水为通志,但因为有年迈的母亲,不忍成行。

徐母知道儿子有绝特之才而未能伸展,有五岳之志而未能实现,于是对儿子说: 志在四方,男子事也。

即《语》称"游必有方",不过稽远近,计岁月,往返如期,岂令儿以藩中雉、辕下驹坐困为?(陈函辉《徐霞客墓志铭》)为了使儿子不要像圈在篱笆里的小鸡、套在车辕上的小马一样羁留家园无所作为,她亲手为儿子制作远游冠,鼓励儿子到广阔的天地之间去增广见识,舒展胸怀,并要求儿子:第游名胜,归袖图一一示我。

(王思任《徐氏三可传》)徐霞客从此与母亲约定,在春草初萌时出游,在秋叶染霜时归来,20年间,足迹几遍天下而无不如期而返。

徐霞客每次归来,都以琪花瑶草碧藕雪桃之类作为礼物送给母亲,并为母亲讲天地之广大、流水之奇险,以及土风之异、灵怪窟宅之渺,听的人都吓得张口结舌,直冒冷汗,徐母却反而感到非常愉快,煮蒲烹茶,为儿子庆贺。

徐母手种篱豆,秋实累累,经常在绿阴之中课教孙子与婢女,称之为碧云龛;又将豆藤收扎成束,与木头树根一起煨烟,称之为长命缕。

她听完儿子的故事之后,有时开玩笑说:子汗漫九州良苦,吾故日居此碧云庵中,看长命缕垂垂而下,知望白云返而。

乃又得所未闻若此,其可无憾而须眉矣。

(张大复《秋圃晨机图记》)徐霞客是当地出名的孝子。

虽然母亲全力支持他出游,可是他心中一直牢记着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

母亲春秋日高,他心中的歉疚也就越深。

一天旅游在外,忽然仰天长叹说:孝子不登高,不临深。

聂政云:"老母在,政身未敢许人也。

"而我许身于穹崖断壑之间,何益?于是匆匆归家,解开行装,惟有冷云怪石及游记、书籍。

徐母笑着说:儿无恙,吾织布以易糈,摘豆以佐酒,卯孙从旁覆诵句读以挑汝欢,吾母子尚复何求哉?(陈继儒《寿江阴徐太君王孺人八十叙》)JiangYinShi.Net每当徐霞客在出游和奉母之间感到为难时,徐母总是安慰他说:吾幸健,善饭,足恃耳。

男子生而射四方,远游得异书,见异人,正复不恶。

无以我为念。

(董其昌《明故徐豫庵隐君暨配王孺人合葬墓志铭》)在母亲80岁时,徐霞客想停止出游奉养母亲,徐母再次说:向固与若言,吾尚善饭。

今以身先之。

(陈函辉《徐霞客墓志铭》)于是让儿子陪她游荆溪、句曲,为了打消儿子的顾虑,她一路走在儿子的前面。

儿子罢游是怕伤母亲的心,母亲偕游是怕伤儿子的心。

徐霞客在母亲全力支持鼓励之下再次出门,游至华下青柯坪,忽感一15动,急忙赶回家,母亲果然病了。

从此,徐霞客衣不解带,侍奉母亲汤药。

在母亲病危时,徐霞客向上天祈祷,愿意以身代母。

母亲去世后,徐霞客像小孩子一样伤心悲泣。

在徐母八十寿诞时,陈眉公作《寿江阴徐太君王孺人八十叙》,张苓石作《秋圃晨机图》,张大复《秋圃晨机图记》,李维桢作《秋圃晨机图引》,夏树芳作《秋圃晨机图赋》,高攀龙、文震孟等名家题咏,几遍海内,它们连同董其昌的《明故徐豫庵公隐君暨配王孺人合葬墓志铭》、陈继儒的《豫庵徐公配王孺人传》、王思任的《徐氏三可传》、陈仁锡的《王孺人墓志铭》等,都刻石置于晴山堂中。

这些诗文及碑传墓志对徐母的懿德卓识、对徐氏母子的奇情异趣素风远韵反复吟咏,无不赞叹称羡。

董其昌说: 仲予(霞客)足迹,几所谓州有九,游其八者,孺人成之也;陈继儒说:弘祖之奇,孺人成之,又说:是母生是儿,其亦可以冁然而引一觞否;陈仁锡说:自古奉其亲者多矣。

奉山水自徐仲子始;奉富贵而不受,古贤母有闻矣,奉奇山水而受,自徐仲子之母始;山水品人物多矣,以是两高其母子,自余志王孺人始;张大复说:吾窃有窥于振之,而知其母异人也,母既绝成名之训,而又不显称道德,自遂其不屑之高,徒令振之屐遍五岳,无负七尺男子,而母处碧云长命之间,俪然自远。

其《易》所谓知几其神者乎?君子俭德,不可荣以禄,殆欲与吾友徐振之矣,人生不幸失怙,子母相命,亦所时有,胡有振之其遇焉如此哉;李维桢说: 是母是子,其相与以有成者,岂在世俗之间哉;夏树芳赋云:拂长剑以归来,母含笑乎机下,是母是子,泄泄油油;高攀龙诗云:吾闻东海有贤母,不艺春园艺秋圃,自首晨兴课女工,勤俭为箴自千古。

风前有子进霞觞,更挟文孙共斑舞;文震孟诗云:机杼一生修世业,家庭五岳贮明霞;沈应奎诗云:徐君有骨无人识,数行险峻穷神域,归来万里一庭秋,机中母发如积雪。

左持豆实右提孙,梨根究取千山色。

膝下天边呼与吸,一吸一呼诸境灭。

秋篱有豆豆有阴,母子朝朝复夕夕。

朝斯夕斯乐何穷,脱除世法隳群聪;杨汝成诗云:徐君骨相烟霞侣,域内名山游八九,.仙洞常寻五色芝,归来为母流霞酒;张育葵诗云:繁唯王母,兑成厥美,境会俪然,是母是子;姜逢元诗云:内训家规兢可传,松筠节挺况当年,生来有子多仙骨,百岁灵萱乐更偏;米万钟诗云:豆花栅下鸣机杼,萱草堂中授简编:";张瑞图诗云:所愿志四方,岂必长绕膝。

五岳始归来,萱花犹永日。

伟哉高堂人,徽音信可述;张燮诗云: 千山石髓归遗母,半壁岚光贮属儿;郑之玄诗云:足迹名山似尚禽,桑篷母教大江阴。

豆花秋老垂垂实,机杼朝鸣轧轧深。

篱落家风耕与织,瓦盆生事醉兼吟;文安之诗云:织成朝霞不肯服,为儿裁作五岳衣|;方拱乾诗云:机杼理一生,慈母则以事。

蓬矢效四方,男儿敬其志。

盖自母命之,千里期辄至,名山与伟人。

瑰奇无不备;朱大受诗云有子仙游觅瑶草。

拾得归来供母食。

犹然保啬却繁华,绕砌芝兰绵世德;范允临诗云:铲冰崖历尽到北堂携得油囊;杯酒彩服承欢豆棚下,豆实累累握成帚。

袖中出献五岳图,阿母持觞开笑口。

等等,不一而足。

豆花棚下鸣机杼,萱草堂中授简编,是对徐母朴素而又富有诗意的生活的生动写照;伟哉高堂人,是对徐母平凡而又瑰丽的一生的最好评价。

她不屑于功名之教,不拘于圣人之训,而有山水烟霞之好,有碧云、长命之趣,不仅成就了儿子徐霞客的奇志伟业,而且使自己 无憾而须眉甚至愧煞古今众多须眉。

千古之下,我们不。

禁肃然敬叹:此母异人也![2] 请采纳,谢谢。

三国时期名人的墓找到几个了都在哪里

华佗墓   位於河南许昌城北15公里苏桥村南石梁河西岸,墓高4米,占地360平方米。

墓呈椭园形,前有清乾隆十七年(西元1752年)立石碑一通,楷书∶‘汉神医华公墓‘。

墓地六角形,青砖花墙环绕,翠柏青松掩映,1985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河南分会在许昌召开‘华佗学术研讨会‘,镌立‘东汉杰出医学家华佗之墓 ‘石碑一通。

  1993年,华佗墓被许昌县民众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郑玄墓   位於双羊镇後店村西,又称郑公墓。

东汉建安五年(200年)春,袁绍命其子袁谭逼郑玄随军,行至今河北大名东病故。

初葬剧东(今青州市郑母镇)。

後因墓坏,归葬故里。

原封土高6米,1993年为砌护墙。

  郑公祠始建於唐贞观年间,有通德门、享殿、配殿等,规模颇大。

後几经毁坏倒塌,历代多次重修重建。

建国後,於1987年重修,1993年修缮,筑院墙环绕。

院内有祠堂3间,高

【第8句】:1米,长

【第9句】:6米,宽

【第5句】:7米,砖石架构。

从地面到祠宇门口筑有台阶,内有泥塑坐像。

龕门上方横批为“海岱宗师”,左右楹联为 “含海岱之纯异,体大雅之洪则”。

祠东南有亭,内立1987年修缮郑公祠碑。

祠前石碑两座,东边一座是金承安五年重修郑公祠碑,额头篆刻“大金重修郑公祠记”,记述郑康成简历及其功绩;西边一座是清乾隆六十年(西元1795年)重修郑公祠碑。

  孔融墓   位於永流乡范家村东。

墓高12米,南北长13米,东西长18米。

  袁术墓   位於安徽省长丰县 公 镇西南3公里处。

孤堆回族乡蔡圩村阎家小集,有个袁氏孤堆,相传为的袁术墓。

已被考古学家证实。

    文丑墓   位於河南省禹州市,箕山余脉过蓝河是三峰山的西峰。

西峰西南有寨子贾村。

村南有文丑冢,村东有文丑庙,村北有兴国寺。

  鸿畅乡东南寨子贾,地处磨石山与西峰山之间。

村南有文丑墓,为一硕大之土冢,村东头有文丑庙,仅有瓦房两间,碑亭一座。

近年来,村舍扩建,庙房已圈至村内,内设村办面粉厂。

村东有大坡,号称“白马坡”。

传说为关羽大战文丑处。

文丑後裔在此筑寨定居,村名文家寨。

地处两岗之间洼地,聚落东西长,不规划,面积0.21平方公里,有南北街与东西街巷相通,布局疏散。

明朝末年,文姓式微。

贾姓从郏县贾楼迁来多户,村名易称寨子贾。

  村民反映,文丑冢十分高硕,文丑庙也很灵验。

民国18年夏季,霪雨连绵,山洪爆发,洪水骤至,村寨被湮。

村民都跑到文丑冢上去避水,可知文丑冢形体之高硕。

民国14年4月,匪首魏国柱率众千余人,连陷坡街、鸿畅等寨。

寨子贾的寨首梦见文丑向其警告。

翌日寨首领众在寨上安好“榆木喷”(即大铁炮),向北试射,不响,向西南试射,连响两发。

谁知土匪正从西南向寨扑来,这两炮正好落在匪队之前。

土匪见寨内早有准备,知不可攻,便向西退去。

寨子贾得免於难。

  刘璋墓   刘璋到公安後,曾出任过县令一类官职,但最後隐居到离公安县城(现南平镇)西25公里处的古堤 。

古堤现属公安县章庄铺镇指南村,在207国道2181公里处北侧。

该地一脉青山,两涧溪水,曾是山青水秀鱼米之地。

据当地百姓口口相传∶刘璋隐居此地後,改姓为陈,以农耕为生,後病死於此,其墓就葬於家後。

刘璋死後,恢复刘姓,归葬时,置有双碑,一铜一石.石碑立於土墓之外,铜碑埋於墓内,石碑刻有刘璋封号及字名,铜碑内容不详。

  现下公安县章庄铺镇,有刘璋的後裔。

他们仍沿袭刘璋隐居之俗,生为陈姓,死後恢复刘姓.所谓“生陈死刘”。

刘璋後人曾在刘璋墓附近建庙祭祀,庙前有一匾额,刻有道劲有力的四个大字“生陈死刘”,庙内有刘璋的木刻雕像。

可惜的是,庙在解放後被毁,其墓在1958年大炼人骨肥时被挖。

但其墓中的铜碑未见,石碑现已不知去向。

    马腾墓   位於许昌县北10公里的苏桥乡冢许村。

占地半亩,冢高两丈余,数株翠柏环生其上。

马腾,字寿成,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汉灵帝末年,边民叛乱,州郡招兵镇压,马腾应募从军,因战功累累迁为征西将军。

汉献帝都许後,他接受曹*的绥抚,为保卫关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被召入京师,封为卫尉。

其子马超,辗转入蜀归顺刘备,被封为“五虎上将”,马腾及其家属因受到株连被杀,葬於石梁河畔。

  张燕墓   位於河北省邢台市内邱县鹊山下的吴村   张燕被东汉召降後,封为中郎将。

死後,葬於鹊山下的吴村,和 对张燕墓均有记载∶“张燕墓,在吴村西,俗称面台”。

墓前有四尊石雕神兽(俗称四不象)。

後经战乱,现下两尊收藏於美国费城大学博物馆,一尊收藏於法兰西巴黎吉米特博物馆。

一尊被当地人藏於地下;战乱时军阀多次挖掘均没找到。

1999年在搬迁十方村过程中,挖到这个稀世珍宝。

内邱县民众政府将这座国宝,移到扁鹊庙内供游人览望,并作为镇庙之宝。

  韩玄墓   位於湖南省长沙市城南学府坪的现内运动场,墓前有“汉太守韩玄之墓”碑。

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清汪应铨载;玄“威信智略,足以服人”,“宽浓爱人,玄与三郡俱降,兵不血刃,百姓安堵,可谓知顺逆之理,有安全之德。

”对韩玄评价甚高,似在为其正名。

    蔡文姬墓   位於西安城东南蓝田县三里镇乡蔡王庄村西北约100米处。

墓封土高约7米,林木葱郁。

蔡文姬,名琰,女诗人。

博学有才,辨通音律,曾因战乱没於匈奴达12年。

曹*思贤慕才,用金璧赎回。

卒後葬此。

蔡王庄村就是守墓人一代代繁衍生息而成为村庄的。

1991年建立蔡文姬纪念馆,馆内陈列著蔡文姬所著和琴曲歌辞及《後汉书》中的《董祀传》等。

  蜀汉   刘备墓   史称“惠陵”,位於成都市武侯祠内。

陵墓占地2000平方米,封土高12米,有一道180米长的砖墙环护。

陵前有“汉昭烈皇帝之陵”碑,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 年)立。

史载,刘备於223年4月病逝於白帝城後,运回成都安葬;墓中还葬有刘备的先後死去的甘、吴二位夫人。

刘备墓现有匾“汉昭烈陵”“千秋凛然‘对联 ∶“一杯土尚巍然,向他铜雀荒台何处寻漳河疑冢;三足鼎今安在,剩此石鳞古道令人想汉代宫仪”。

  武侯墓   位於勉县在定军山西北脚下。

墓地320亩,林木荫翳,古柏参天。

墓高5米,方圆60米,四周遭砌以八卦形花墙。

墓前竖碑一块,上刻“诸葛亮武侯之墓”,墓後有“护墓双桂”,高达19米,胸围1米左右, 树冠如盖,浓 荫蔽冢, 清雅宜人。

每年清明前後,有一年一度之庙会。

数以千计的游客,踏青瞻谒武侯墓,盛况空前。

初建於西元234年,陵园现存建筑多为明、清两代 修建。

陵园占地24万平方米,墓区古建筑有四合院,房舍40余间,大殿神龕上有诸葛亮泥塑彩饰坐像一尊,手持羽戾,神态自若。

两旁书僮像侍立,龕下两旁是 关兴、张苞塑像。

东厢房辟为历史文物陈列室;西厢房展示诸葛亮生平事迹。

大殿院中有碑石20余块。

大殿献殿悬有匾额,均系後代名人赞颂之词,如“汉代元勋”、“懦夫将後”;对联如“日月同悬出师表;风云常护定军山”。

武侯墓在大殿一,墓高6米,周长60米,青砖围砌.墓呈南北向,取义北顾中顾,南立蜀汉。

墓後有古桂两株,高硕遮荫,人称“护墓双桂”。

墓前碑亭竖一石碑∶“汉诸葛忠武侯之墓”,双桂之後有诸葛亮“寝宫”3间.陵园建筑古朴,松柏常青,十分幽静。

  庞统祠墓   位於老陕路旁,距德阳仅15公里左右,祠墓为建安十九年(西元214年)庞统中流矢卒後,蜀汉昭烈帝刘备所建。

墓基方圆10米,高4米多,由条石砌成圆形。

祠三进四合布局,石木架构(石墙、石柱、石漫、石柱廊、石窗),古朴敦浓、肃穆庄重。

依次排列著山门、“龙凤”二师殿、“栖凤”殿、庞统陵墓。

祠内存有庞统及诸葛亮雕塑像,历代匾联、碑刻、字画等大量珍贵文物史料。

  徐庶墓   位於河南许昌县,资料不详。

  马良墓   位於湖北省宜城市上大堰镇,系衣冠冢。

真墓位於山东省淄博市永流乡永流村西北, 墓高17米,东西80米,南北32米,储存一般。

  关林   关林,又称关帝冢,位於洛阳县城南

【第7句】:5公里。

关帝即关羽,是蜀国大将。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吴蜀争夺荆州,关羽在湖北当阳为吴军俘杀。

吴国把守关口羽的首级送到洛阳,企图嫁祸於曹*,曹*却以王侯礼葬关羽首级於城南。

  初称“关冢”,明万历年间始在此建庙植柏,称“关夫子冢庙”。

清初名“关帝陵庙”,康熙时称“关夫子冢庙”,道光时改称“关林”。

清乾隆时加以扩建。

今林园占地百亩,有翠柏800余株,殿宇廊庑一百五十余间,碑刻七十余方,石坊四座,大小石狮、铁狮子一百余个。

这里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辟为洛阳县古代石刻艺术馆。

  关林的主要建筑均在中轴线上,依次为舞楼、大门、仪门、甬道、拜殿、大殿、二殿、三殿、石坊、八角亭,最後为关冢。

  大殿始建於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面阔七间,进深三间,高26米。

庑殿顶,琉璃瓦覆盖,五脊横立,六兽扬威。

正门上,有12幅明代浮雕木刻。

说的是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等故事。

  旧时帝王墓称陵,王侯墓称冢,百姓墓称坟,圣人墓称林。

关羽被尊为‘武圣‘,故其墓称‘关林 ‘。

  关羽被过去历代王朝尊为‘武圣‘,是民间信仰者‘忠、勇、仁、义‘之楷模。

关林古庙会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前往关林朝圣之海内外游客络绎不绝。

  关陵   位距当阳市城区3公里处,是埋葬蜀汉名将关羽尸骸的地方。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西元219年),关羽败走麦城被吴兵所杀,孙权怕刘备报杀弟之仇,将关羽首级献与曹*,企图嫁祸於人,将其正身以侯礼葬於当阳城西北。

关陵开始是座土冢。

自隋唐以来,历代皇帝为关羽加封,使其成为武圣人,直至关帝,他的陵园随之扩大,形成宏伟规模。

明嘉靖十五年(西元1536年),已成陵园建筑群,始名“关陵”,沿用至今。

以後曾多次修缮,但仍保留著明代的建筑风格。

  现存陵墓封土高7米,周长70多米。

墓门北向,有明代建的“汉室忠良”石牌坊。

关陵建筑群以宫墙相连,全是红砖黄瓦,富丽堂皇。

陵园中轴线上,由前而後依此排列著神道碑亭,华表,石坊,三圆门,马殿,拜殿,正殿,寝殿,陵墓。

两侧分设八角亭,春秋阁,碑廊等。

正殿为主体建筑,前檐悬“威震华夏”金匾。

殿内供奉关羽父子和周仓的大型塑像,型式生动,威风凛凛,气概不凡。

寝殿内有台湾同胞捐资铸塑的高

【第3句】:6米,重800千克的关公铜像。

寝殿後的墓冢,高7 米,周长70米,石为垣,加上石雕栏杆,刻有“巨龙如海”等图案。

墓前碑亭中,立有“汉寿亭侯墓”碑。

整个陵园风景幽丽,古柏参天,远山近水,四季常新,加之三国故事脍炙人口,关公品德世人景仰,於是常有海内外旅游者结伴而来,拜谒凭吊。

  周仓墓   在当阳县东南,麦城之西2公里,相传为蜀汉名将周仓安葬之地,墓在田中,略大於一般土冢,圆形条石砌墓。

墓碑上刻∶“汉武烈候周将军讳仓之墓”。

1998年协天庙信众捐资60万元民众币对周仓墓进行加固,重建墓祠的台湾省宜兰礁溪协天庙主委吴朝煌先生,将对周仓将军重塑金身,以分灵仪式及安座大典告慰先圣之灵。

  鲍三娘墓   在四川广元市昭化古城北5公里外,有一座中型土墓--鲍三娘墓 (传为关索之妻),南北长21米,东西长19米, 顶高为4米,是被盗後的残墓,墓碑残存,字迹依稀可辨,为“汉将军索妻鲍夫人之墓”。

    勉县马超墓   位於陕西勉县城西老城乡马公祠村。

坐北朝南,与武侯祠相距约1公里处。

  刘备称帝後,升马超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镇守阳平关(即现勉县老城)。

西元222年病逝於勉县,并安葬在此。

墓冢周长56米,高3米多。

墓碑为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所立,上刻隶书“汉征西将军马公超墓”。

现存大殿3间,东厢5间,碑碣5通。

殿门楣上悬“汉 乡侯”匾。

  赵云墓   赵云因曾在大邑戎兵防羌,故後主敕葬银屏山麓。

赵云墓位於大邑县城东1公里的银屏山下。

冢大如小丘,依山而建,气势雄伟泅周有石砌女墙,古柏森森。

墓前有清幽雅静的木架构四合院建筑,正中竖有高

【第2句】:5米、宽1米的墓碑,上刻“汉顺平侯赵云墓”七篆体大字,两侧刻有填金对联∶“赤胆永枯江原父老,忠魂犹壮蜀国山河。

”匾文“永烈千秋”。

  在十年浩劫中庙及雕像、墓碑均招破坏。

  为宏扬民族文化,重现赵云雄姿,正定县在原道光年间遗址上重建赵云庙,并於1997年4月13日正式对游客开放。

新建的赵云庙气势恢弘,占地12亩,总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采用仿明清古建筑架构,其格局分为一进院、二进院。

主要建筑有庙门、四义殿、五虎殿、君臣殿和顺平侯殿组成。

88334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