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散文集文学网!

改革开放感言小学生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小学生对于中国改革的感想200字

中国的发展具有非凡的复杂性、非凡的艰巨性、特有的长期性,来不得半点虚幻、浪漫。

唯有脚踏实地、耐心谨慎地不断探索,不断,才能不断发展。

舍此别无他途。

1978年,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开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三十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中国人民用自己的聪明、力量和探索,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的中国奇迹、。

什么是最宝贵的

自己的经验是最可宝贵的。

自己的经验是什么

就是,就是。

总结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经验,既是对我们创造的的一次总结,也是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和现代化进程,不断将改革推向前进的历史要求。

小学三年级改革开放有感

对于80后的我们来说,谈论改革开放似乎有些勉强,仿佛是小学生讲人生哲学一般。

但我们毕竟生活在这个轰轰烈烈的时代,对于时代的变迁,又岂能置身事外

1978年一位伟人果断地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于是一个国家在春风中崛起,人们唱着春天的故事,由“站起来”走向“富起来”。

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国终于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格局,改革和开放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成为人们的共识。

30年,极其漫长;30年,又极为短暂,但它终归要成为一段历史。

而这段历史,又恰恰是五千年华夏文明最辉煌的那个部分。

英雄创造的历史,只是历史的骨架和轮廓;民众创造的历史,才是历史的筋脉和血肉。

回望30年的改革开放,让我们留在记忆里的,不应仅仅是排列整齐的数字,也不应仅仅是庄严肃穆的大事记,更应该是一个个写满梦想与希望的人生,更应该是一段段镌刻着时代印痕的故事。

1997年,这一年国家发生了很多大事,我记忆最深的还是香港回归,中华民族洗雪百年耻辱,祖国统一大业向前迈了一大步,举国上下,全民欢腾。

至今我还能感受到那种自豪的热烈的欢腾气氛:到处是欢腾的人群,到处是喧腾的锣鼓,到处是五彩缤纷的礼花......那是我一生难忘的景象。

我感受到祖国正在一天天强大,中华民族正在一天天振兴,心中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而这一切,我想如果没有改革开放的实施大概也不会成为现实。

撒切尔夫人不是说么:如果中国收回香港,将给香港带来灾难性的影响。

结果呢

1999年,20世纪最后一年,祖国也迈开了跨进新千年的步伐。

十月一日,伟大的祖国50华诞,世界目光齐聚北京,因为这里正在举行盛大的阅兵。

天安门前,各种兵种一一走过,各式兵器一一亮相。

威武的士兵,整齐的队形,使人感受到人民之师、正义之师的雄壮和威严;先进的武器,繁多的种类,使人感受到祖国的安全与不可侵犯。

时隔不久,澳门顺利回归祖国,祖国统一大业又进一步,中国完全统一指日可待。

2001年,记忆中,刚跨入新千年的祖国喜事连连,先是申奥成功,继而成功入世。

现在入世已七年,奥运会也近在咫尺,回想七年前那一幕,不禁让人感慨万分,与2000年奥运会失之交臂让人遗憾,08奥运让我们扬眉吐气。

2008年,改革开放30周年。

08年是奥运中国年,世界目光将再一次聚向北京,奥运是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极好机会。

我们一年一年地走着,从20世纪走到了二十一世纪初,我们被中国在此区间内跨世纪的三十年改革开放而感动。

谁能想到,曾经的梦想都一一变成了事实。

但是我们现在知道,饱含激情的梦想之光是如此具有穿透力,她引领着我们穿越时光长廊,终于将我们带入今天梦幻般的现实。

08年,注定了是不平凡的一年,对中国人来讲,它意味着太多:艰难、荣耀、团结……但不管怎样,有这30年作底子,中国人还怕什么呢?就像《红灯记》中李玉和对母亲说:“有您这碗酒垫底,什么样的酒,我全能对付

” 衷心祝愿改革开放继续积极稳妥的顺利进行,祝愿我们的祖国更加美好

对比改革开放以前与现在,感悟作文

改革开放30年,弹指一挥间,我从一个牙牙学语的婴儿成长为一名人民教师。

这30年,我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而成长的;这30年,我是紧跟着改革开放的速度而前进的。

细数这30年的历程:中国经济迅速崛起,蓬勃发展: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到2006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至21,0871亿元,增长近60倍

宏观地讲,这是伟大祖国的沧桑巨变。

细数这30年的历程:小时候,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回头看看自己的成长历程,现在有幸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再看看现在孩子的成长环境。

微观的讲,这又何尝不是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巨变呢

◆变化中的对比:我们的出生年代听妈妈讲他们小时候,什么都是限量供应,什么都要凭“票”购买:食油要“票”、鸡蛋要“票”、禽肉要“票”、买布也要“票”,竟然连火柴、肥皂都要“票”。

在那个票证满天飞的年代里,也是我们物质短缺的时代。

妈妈说,那时候,只有在过春节的时候,人们才能凭票购买一只鸡,过过瘾。

70年代末,我出生了,我出生的那年,正是市场逐渐开放的年代,市场上的各类商品开始逐步敞开了,出现了“议价”商品。

妈妈说,那时候,我吃鸡蛋就不用再看“票子”的脸色了。

再看看现在我们孩子们的出生:母婴病房、妈妈沙龙,光是尿片、奶粉,那就不下千种阿。

还有满大街、满荧屏的婴儿用品广告,铺天盖地,那才真正称得上是应有尽有

◆变化中的对比:我们的童年时光爸爸妈妈的童年是在弄堂、乡野中度过的,打弹珠、香烟片、跳房子……,他们手中所谓的玩具都是一些就地取材的物品,茭白壳、木棍、粉笔等等,有个布娃娃,就是很奢侈的玩具了。

我小时候,那可不一样了,虽然是80年代的改革开放初期,但商店里的玩具就已经开始丰富了,什么布娃娃,那时都换成黄头发、蓝眼睛的洋娃娃了,还记得我有一套模拟医生的听诊玩具,现在我还完整的保留着呢。

再看看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别说洋娃娃,单是一个芭比就何止成千上万,还有那层出不穷的各式电子游戏、智力玩具,孩子们个个都是玩具高手、电子强人。

他们的童年是与世界同步的高科技时代。

◆变化中的对比:我们的求学征程进入求学时代,妈妈们遇到了插队落户、上山下乡,大好的求学时光被他们那不熟练的耕种动作所替代了。

到了我们这批独生子女时代,是改革开放后的幸运一代,高考不再是独木桥,多元化的求学之路为我们打开了一条阳关大道。

而到了2008年的今天,改革开放后的30年,小到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到高校、海外留学,多层次、多方位的学校选择,简直让我们挑花了眼。

◆变化中的对比:我们的工作岁月工作了,爸爸妈妈们那时的工作都是国家分配的,没有喜不喜欢,没有擅不擅长,分配你上哪,就得去哪。

新世纪初,我们大学毕业那会,已经是改革开放发展的蓬勃时期了,完全开始了自主择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了。

2008年的今天,不但择业需要竞争,我们所在的每一个岗位上,不论职员还是领导都引入了竞聘制,就是把最适合的人留在最适合的位置上,也就是把每个人的优势、长处都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

这就是我们年轻一代籍着改革开放春风的人生之路、成长巨变。

总之,30年的改革开放是我们祖国的沧桑巨变,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巨变。

我们正在崛起,这是任何人都可以看到的事实。

30年的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0年的光辉,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

我们坚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将出现一个又一个辉煌的30年

中华民族的崛起,必将让世界为我们自豪

从抗震救灾看改革开放三十年2008年四川汶川强地震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下,一场抗罕见震救灾斗争正在有序、有力、有效地。

透视这场抗震救灾斗争取得的明显阶段性成效,我们深切感受到,科学发展观的有力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的突出优势,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的物质保证,民族凝聚力不断提升的强大力量,这一切都为夺取抗震救灾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深化改革开放,推进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方面面的改革创新!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感想

时间流逝,不知不觉,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三十年的路程。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街上热闹非凡,公路上车水马龙,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中国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走上了繁荣富强、世界文明之路。

有一天,我偶读到《改革开放三十年》这本书,看到了祖国三十年间的巨大变化。

后来,我抱着一颗期待的心向妈妈询问,妈妈回忆起过去——那时候,哪有什么柏油马路、水泥路,厚厚的泥土让人们踩成了狭窄的马路,一下雨,就泥泞不堪,路上到处是水潭,如果不小心踩到水潭,整只脚就会陷进去,好不容易把脚拔出来,可鞋子却留在了泥潭里……往事不堪回首,自从改革开放后,这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泥泞小路变成了宽敞的柏油马路,路的两旁都种满了花草树木,蜜蜂在唱歌,蝴蝶在跳舞。

孩子们也坐在舒适明亮的教室里上课,不再有寒冷之忧。

改革开放,使国家经济飞速发展。

在短短的三十年里,中国人民渐渐地从吃不饱,穿不好变成了吃得好,穿得暖,有些人还用剩余的钱买了自行车、摩托车,甚至小汽车。

祖国日益富强起来,犹如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

九七年香港回归,九九年澳门回归,零八年黑瞎子岛的回归使中国成为了陆地面积第二大的国家。

在非典、百年不遇的南方罕见雪灾和突如其来的汶川地震面前,中华儿女们众志成城,击败了种种困难。

在2001年中国荣幸地成为了二零零八年奥运会的举办国家,中华人民也成为了奥运的主人。

同时,也向外国人证明了中国人不再是东亚病夫。

随着科技的不断提高神八在世界人民的欢呼声中首次完成了太空行走,带着中国人盼望已久的心愿升上了天空。

三十年间,发生了无数,改变了无数,相信未来的几千、几万年间,中国还会更加飞腾

三十年,可谓弹指一挥间

三十年的经历会让我们触摸到社会前进的脉搏,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惠及了每一个国人的生活。

三十年,对于历史长河就那么短短的一瞬间,然而,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从贫穷落后一步步走向发达富裕文明和谐的国家来说,又是一个丰富而值得铭记的过程。

三十年的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三十年的沧桑巨变,三十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由此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这,无疑成为中国历史的标志点,因为,是改革开放,是解放思想,实现了中国当代发展历史性的转折,中国命运由此改变,社会转型也由此开始。

2008,我们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

中国于一九七八年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

改革开放激发了各行各业的活力,使中国的生产力不断得到发展。

一个个新兴城市拔地而起。

一项项重大科技成果得到制造和开发。

一个个大型工程得到竣工。

一个个超大型企业正在迅速成长。

中国长得高了,长得壮了。

改革开放是三十年来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根本动力。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30年

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到2006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至21,0871亿元,增长近60倍

中国的经济成就不仅写在了中国历史之上,也在世界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过去25年全球脱贫所得成就中,近70%的成就归功于中国

中国由初级工业经济转变为高级工业经济,包括钢铁、家用电器在内的许多工业产品生产居世界第一位。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也不断扩大。

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快速经济增长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以加入WTO为标志,中国经济已经完成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中,社会经济取得全面进步。

中国的改革开放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政府主导、大力投资和不断强化的工业经济使中国经济增长一直高于世界经济增长水平。

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同时,经济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30年

自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华民族犹如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

97年香港回归,99年澳门回归;1998年面对南方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对让人闻风丧胆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对十几个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手挽手将一个个磨难阻击在脚下

改革开放的 30年,是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的30年

中国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对世界,面对未来

教育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

高考制度恢复之初,全国有570万人参加高考,却仅录取27万名;而到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达到1010万,录取新生达567万名

伴随着教育规模的发展,更有越来越多的中华儿女在世界高精尖人才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位置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新的30年

从1979年远程火箭发射试验成功,到2003年“神五”升天,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再到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卫星顺利返回,中国航天人在摸索中让祖国一跃成为航天科技强国

2008年,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炎黄子孙的千年奔月梦成为了现实

“神七”的成功发射,神七在太空漫步,让中国人第一次在太空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的30年

1984年许海峰摘得中国奥运首枚金牌,自此之后,中华体育健儿奋勇争先:2000年悉尼奥运,中国代表团收获28枚金牌,取得了金牌榜和奖牌榜均名列第三的佳绩;04年雅典,中国军团更是将金牌总数扩增到32枚,位列金牌榜第2位

而今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中华大地上拉开帷幕,我们成为奥运的主人

中国以东道主的身份,以51金100枚奖牌登上的冠军的高台。

改革开放的30年,人民生活水平显著的得到改善,人民生活也更加的丰富多彩,国民预期寿命明显提高。

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已经进入一个与世界同步的时代。

预期寿命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标,预期寿命提高不但意味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也意味着社会保障能力的提升。

根据中国人口普查数据,1982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

【第67句】:77岁,2000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上升到

【第71句】:40岁,增加了

【第3句】:63岁。

概括地说,改革开放,我们“改”出了一个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直观地考察我们的现实社会,经过改革开放,同三十年前相比,确实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别。

从全党和全国的工作重点看,早已由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生产资料所有制看,已经由过去的“一大二公三纯”、公有制一统天下,改变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从经济体制看,已经由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从社会状态看,已经由封闭和墨守陈规的社会转变为对外开放、融入世界和全面进行改革、越来越活跃的社会;从出发点看,过去建设社会主义,强调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现在强调改善人民生活,以民为本。

当年,邓小平曾说:“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

”回过头来看,确实是这样。

改革开放是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从实践和历史的角度看,改革开放,其意义决不亚于民主革命时期找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但是,我们要清醒地看到,从传统模式的社会主义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转变还远远没有完成,我们的改革开放任重道远。

观察我们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市场秩序还不够规范,市场的发育程度还比较低;传统社会主义模式还有残存,旧体制的思想、观念、习惯、活动方式、领导方法还存在,等等。

还要看到,在我们的现实社会中,还存在一些非社会主义的东西,这主要是指封建主义的残余影响。

邓小平曾指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存在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现象、家长制现象、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这些弊端都带有封建主义色彩。

最近揭露出来的山西黑砖窑,是比封建主义还要落后的东西,带有奴隶制的色彩。

以上这些,其性质都是非社会主义的,都在革除之列。

回顾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总体上很成功,但在某些方面也存在失误失衡。

现实社会中的各种关系,最基本的是经济与政治、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的关系,而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不够协调,经济体制改革迈出了几大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政治体制改革却是碎步缓行,进展不大。

“官本位”非但没有削弱,还有增强之势。

目前存在的民生问题突出,贫富差距拉大,为富不仁现象增多,丑恶现象陈渣泛起,社会风气败坏,腐败严重等问题,都同政治体制改革不到位有关。

目前改革处在关键阶段,问题很多,矛盾复杂,难度很大,各种议论纷起,我们要下最大决心,拿出民主革命时期提出将革命进行到底那样的决心、气概和魄力,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回顾三十年来的改革,我们体会到,从旧体制转变为新体制,从传统模式的社会主义转变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确实是一场革命。

在改革进程中,困扰改革者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姓资姓社”的问题。

改革从起步时起,就有人指责是走了资本主义道路;改革每前进一步,都伴随着“姓资姓社”的争论。

邓小平针对“姓资姓社”的争论,明确指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这就是有名的“三个有利于”标准。

“三个有利于”标准不仅是实践标准的发展,更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邓小平改革思想的精髓。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廓清“姓社姓资”迷雾的有效武器。

正如有的领导干部所说,这些年,我们就是靠“三个有利于”标准壮了胆。

坚持改革开放,就要坚持以“三个有利于”为判断标准。

我们看到,有的文章谈论改革,洋洋万言,引了不少邓小平的话,但就是不讲“三个有利于”标准,真是咄咄怪事

不赞成“三个有利于”为判断标准,必然要另立判断标准,这是挑起“姓社姓资”争论的习惯做法。

实践已经证明,离开“三个有利于”标准谈改革开放,很可能南辕而北辙。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头脑要保持清醒。

恩格斯说,社会主义“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条重要原理。

我们坚持改革开放,完全符合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要求,也适应了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内在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形成,在改革开放中发展。

只要我们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会取得更大的发展和进步。

90后对改革开放30年的感想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房子的故事编者按: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

这30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黄金岁月”,也是很多人改变人生命运的“黄金岁月”。

对于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作为参与者、创造者、见证者和受益者的中国老百姓,可以说感受最真,情意最切,体会最深。

为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总结30年我们走过的光辉历程,本报从本期起推出我省以来取得的辉煌成果和改革开放给百姓生活带来的种种变化。

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和讲述曾经的、现在的、未来的故事和画面。

房子,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问题,是一个人生活的栖息地,也就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热门话题。

30年来,关于房子,有太多的变化。

从土房到盖板房、从木头房到水泥房、从平房到楼房、从福利房到商品房,从一家几口人蜗居在不到20平米的斗室里,到现在一家人享受着上百平米的居室……这就是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变化,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我们告别旧时代的一缕春风。

曾经,一家人挤在20平米的小屋里“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这首曾经流行一时的歌曲唱出了许多人的心声。

房子作为我们生活的起居室,是一所温馨的处地。

改革开放让我们告别了曾经住房紧张的局面,在谈及关于改革开放后的住房变化时,76岁高龄的杜大爷激动地对记者诉说着房子的故事。

杜大爷虽年已进入花甲,可精神非常好,面对记者的采访,他的思维好像一下被拉回到了那个荒凉、贫穷、饥饿的年代。

“你看过电影吗

看过你肯定记得这样的场景:一家老少挤在一间屋子里,要住上下铺;一大早起来,居民要排队抢着上厕所;为了子女结婚,只能在自家院子里加盖屋里长着大树的小房……”这就是我以前的真实写照。

杜大爷回忆说,改革开放前的住房十分紧张,单位没有条件分房,他们一家六口人只好租了一间二十平米的平房。

“平房是用土坯修的,很简陋。

墙是用土块砌的,上面的木头不算大,但还结实,可木头上面的竹子由于时间过久的原因断了或坏了,房子中间常裂开一条缝,土经常掉下来落在我们的头上。

而且我们一家六口人根本住不下,平时,小孩只好跑到他同学家去睡觉。

尤其是到了冬天,由于房子的密封性很差,我们经常冻得睡不着觉。

家里来客人,连坐的地方都没有,我们只好站着聊天,那时的情形不是现在的年轻人所能想像得到的。

”杜大爷说。

“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慢慢有了改观。

最早是有些人在现在的湟光街道两旁盖起了二三层的小楼房。

后来的几年间,楼房已经越来越普遍、越建越高了。

现在我一个人有三间房子,而且面积很大、也很明亮。

我们应感谢共产党,感谢改革开放。

”激动总是会在一瞬间表达出人们内心最真实的感受,杜老大爷朴素的言语深刻地印证了改革开放对我们生活改变。

平地起高楼同样有此经历的侯聚物老人告诉记者,他是山西人,1954年随做生意的父亲来到西宁,刚来时,全家人住在“天主教堂”(现解放商场)后院的土坯房中。

因为侯老上过小学,被招到西宁汽车一厂去上班。

当时因为家里人多,侯老全家9口人就挤在30多平米的房子里。

人多房少,没办法,侯老的爷爷又将30多平米的大房间用木板隔离成三间小房子,三个人住一小间。

“我睡的那间和厨房连在一起,多日的烟熏火燎地把房子熏得黑糊糊的,很像现在的煤房。

”“当我在湟光看到三层小楼时,不禁叫出声,好高的楼啊……”侯老用手比划着,兴奋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线。

1981年,在改革开放刚刚开始时,西宁汽车一厂盖起了第一栋家属楼,侯老有幸分到了楼房,60多平米,5楼。

这时全家人终于有了一个舒舒服服睡觉的地方。

随着侯老的儿女们都长大成人,一个个走上工作岗位,现在他们又搬家了,是80多平米的房子。

“改革让人民生活富裕了,高楼大厦越来越多了,人们的小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

”侯老高兴地说。

破烂平房变成漂亮楼房“学校以前最大的变化是以前破烂不堪的几排平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两栋漂亮的楼房。

”某中学教师魏老师说。

回想起1990年上初中时的情景,今年35岁的魏老师说,以前学校的面貌真是惨不忍睹。

学校的教学楼、宿舍门窗都是敞口的,没有天花板,冬天用砖头垒个土炉子,刚生火时满教室乌烟瘴气,根本没法上课。

至于宿舍,为了安全,不能生火,一到晚自习下课,一路小跑回到宿舍,钻进冰冷的被窝,冻的直发抖。

没办法,只好两个人挤到一个被窝里互相取暖。

“前几日有机会到母校转了转,看到了母校的变化,真让人惊喜。

外观漂亮的教学楼,室内窗明几净,教室里真叫人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

而且宿舍也全部都是楼房,由以前的20多人的大宿舍变成了现在8个人的宿舍。

这只是一个小小的缩影,但却让我们看到了国家在改革开放政策的带给人们的实惠,相信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魏老师很自信地说。

从有房住到住好房“房子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夜之间无数栋高楼拔地而起,看到这些像是在做梦一样。

”今年28岁的中学教师孙延魁说。

孙延魁告诉记者,他老家是农村的,从他记事起,家里一直住着三间用木头盖的房子。

但那房子一到下雨天就是“外面大下,屋里小下。

”经常在半夜弄的一家人用尽了家里的锅碗瓢盆接漏雨。

再后来孙延魁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一所中学执教,学校给他分了一间20平米的宿舍,虽然比在家时好了许多,但来几个朋友时免不了经常打地铺。

去年,小孙在县城按揭贷款卖了一套房子。

家住西宁市经济开发区的李小姐今年25岁,是一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教师,她在谈及自己的住房时,却显得格外轻松。

李小姐说,“我出生在80年代,是家里的独生女。

所以在购房时,父母会为我做一定的考虑,比如先替我付首付款,或者为我买好房,但我更想靠银行贷款买房,因为我想自力更生。

现在的住房环境相对于小时候好多了,以前虽然我们住的是小二楼,但环境各方面都不好,,青海的楼房由原来多层发展到了现在的十几层、几十层,我们对居住环境也有了更多的选择,过不了几年我也要考虑重新买房,现在人们的观念已由过去的有房住发展到了追求居住环境优越。

”200多平米的房子, 新潮前卫的家用电器。

这在西宁市民看来都是让人羡慕不已的,可只有李教授才知道其中的波波折折、酸甜苦辣。

李教授永远忘不了当时远方亲戚到家中无处下脚的尴尬局面,也忘不了一家三口争着用书桌的“热闹”场景。

作为高校教授的她,不知把床底那些厚厚的书搬了多少个来回,当她从90年代90多平米的房子,搬进200多平米的房子里。

她不禁感叹到:“国家政策好,尤其是改革开放让我们百姓受了益,从以前要求房子宽敞到现在要求房子结构合理、周到,大家的消费观念正在一步步提高,真是可喜啊!”数字见证发展据有关部门统计,青海省1978年人均居住面积仅为

【第1句】:74平方米,到1988年,已增长到

【第7句】:48平方米,平均每年以

【第6句】:9%的速度在高速增长,到1997年人均居住面积已接近

【第9句】:45平方米,至2003年,全省人均居住面积已增到

【第16句】:9平方米……来,人均居住面积已番了九倍。

据资料显示,2008年西宁市计划开工建设各类住房360万平方米,

【第3句】:5万套。

年末建成各类住房

【第1句】:44万套,建成面积140万平方米;其中政策性住房建设

【第26句】:16万平方米。

这样的数字还在不断的增加。

5月15日,西宁市二期工程经济适用房作为2008年为民办实事的项目,一直深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根据计划,二期工程将建设经济适用住房10万平方米,其中配建廉租住房200套,预计年底前建成。

二期工程的开工,标志着西宁市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全省各地稳步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切实解决城镇住房困难问题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借鉴作用。

据了解,西宁市此前开工建设的一期1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和配建240套廉租住房项目,今年6月份符合申请条件的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即可入住。

改革开放,带来了中国经济的腾飞,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百姓一朝更比一朝好的生活。

改革开放让我们在历史的变革中感到了温暖,感到了幸福,让我们继续向美好的生活奋力奔跑吧

出国去挣“四大件”上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的出国人员一定不会忘记坐落在北京安定门外的那个院子。

院子内人头攒动,排长队等着报关的,交外汇券的,提货的——人人兴高采烈,旁人艳羡不已。

院外边好多人围着门口,有看热闹的,有想换外汇的,忙得不亦乐乎。

那个大院,正是出国人员服务公司的所在地。

拿外汇券买“洋货”的日子“在安外大院,大门离仓库有二三百米的距离。

每天早上,当警卫把门往外一开,黑压压的人群就拿着票往里跑,东西实在供不应求。

”国内免税部总经理池学锋至今还能清晰地想起当时的场景。

“那时候在讲改革开放,要把家门打开,让国外的一些文化先进来,咱们的人也要走出去。

而中国要和世界交融在一起,首先要人员流动。

那时,国内的物质需求非常旺盛,但生产能力很差,是短缺经济时代。

有出国人员在国外买了电器等东西背回来,一是影响了国人形象,二是把钱花在国外比较可惜。

所以就想了个办法,设立一个地方给出国人员提供服务,也同时收回外汇。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向杂志记者分析了当时的背景。

据记者了解,当时到免税商店买东西,需要满足三个基本条件:一要出国,并根据政策得到相应的可购买自用物品的数量,也就是所谓的“指标”;二是相对应的一些证明,比如护照等;三就是钱(外汇券)。

受欢迎的日货“83年,国务院就批准成立了我们这家公司。

在这个行业里,我们是领头羊。

我们从国外,尤其是日本,把商品买进来,再按照有关免税的政策向出国人员提供商品。

商品范围大到摩托车,小到电池,我们都有。

出国人员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

当时,人们都崇尚日本原装进口,我们有日本所有的牌子,索尼、松下、东芝、日立、三洋……”池学锋介绍说。

的确,在80年代,日本电器让国人趋之若鹜。

人民银行一位李女士告诉记者:“1988年,我到出差,因为这次出国,得到了去免税店买一个大件的指标。

我挑了好久,最后买了松下的彩电,质量相当好,是原产的,后来用了很多年”。

李女士所说的“大件”也是当时时兴的术语。

池学锋介绍说:“免税店的商品最初分大件、小件和不算件三类。

最初的时候,有旧四大件,即电视、自行车、缝纫机和收音机。

后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四大件也升级了,变成彩电、音响、冰箱、洗衣机等等。

小件则有吸尘器、电熨斗等。

再后来,情况又变了,有的小件就不算件了,只分要件和不要件。

政策是随着市场的需求和改革开放的深化而变化的。

”一扇开了的窗“80年代人们的愿望太简单了,就是改善现有的生活。

怎么改善呢——想办法出国挣几大件。

”有人这样形容那个时代的消费观。

但就在这样朴素的消费观影响下,中国人走向了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西方的一些文明随着他们的商品进入了中国家庭。

中国曾经有一度崇尚西方,觉得人家什么都先进,咱们自己生产的什么都不靠谱。

这其实是一种文化的撞击,是改革开放的中国与国际交融的过程。

”池学锋这样评价。

“在开放之前,中国注重重工业的发展,没有什么轻工业。

而在那扇窗口打开了之后,国家开始制订一系列的政策以鼓励轻工业的发展,一方面通过我们这样的渠道引进国外的原装产品,另一方面加紧走合资的道路,给合资的企业开了口子。

于是,像松下这样的企业就变成了双轨制,一方面在日本维持它的生产线和研发,给我们提供原装的产品,另一方面一条腿踏进了中国,开始在中国建立合资企业,相继建起了40多个厂。

这就造就了国外原装品和合资品同步发展的格局。

后来,国内厂家的基础技术和生产质量都有了很大提高,很多产品就谈不上原装不原装了。

我们就不做电器了。

”对于电器这块被放弃的业务,池学锋一点也不“心疼”。

他认为,随着中国工业水平的提高和人们消费观念的提升,业务转向是必须的,而这种升级也是令人欣慰的。

他告诉杂志记者,如今他们的业务已经开始进入后消费时代,“原来我们的商品以日本产品为主,而现在主要以欧洲产品为主。

我们开始走品牌、品位路线,当然,货真价优这个特点是始终保持的。

”:100元的故事说到改革开放给中国老百姓带来的变化,当然要说到钱。

要说到钱,就说100元在我经历中的意义吧,也许,这会让每个人想到自己那本小账,那些经历。

最早接近100元这个数字,是“”上山下乡。

高中毕业了,大学不招生,城市也无法给青年人提供就业机会,就把青年们下放到农村去,自食其力,叫做“插队知识青年”。

我自食其力在农村第一年的收入,大约有100元。

其中实物收入是粮食300多斤,每斤约1角钱,现金收入约60多元。

当然,粮食的黑市价每斤有1元多钱,但我自己张嘴塞肚皮还不够,哪能去卖

所以一年总收入就只有100元。

我在生产队表现还好,当上了副队长,收入等级较高,每天挣工分9分,最高等级每天挣10分。

因此,这也是“”中一个农民的收入状态。

我参加工作的第一份工资是每月27元,军马场的仓库保管员,行政27级。

拿了两年,军马场撤销了,调到部队另一个工程处。

财务科说:“哪来的27级

一级工还相当于25级呢。

”于是我变成一级工,升了两级,拿36元钱。

再一年升到二级,拿42·1元。

这个标准一直拿到我以后上完大学。

42·1元的月工资是化学工业行业的工资,这是除了大学毕业生每月拿56元之外,青年职工中较高的工资了。

这是个什么概念

我记得一个老工人给我扳着指头算账:“现在市场鸡蛋2角一个,我一月挣200个鸡蛋

”当年邓拓写了篇《一个鸡蛋的家当》被批斗撤职。

其实中国老百姓没有金本位,就是“蛋本位”。

也就是说,我刚参加工作的工资是每月100个鸡蛋,到改革开放前变成了每月挣200个鸡蛋。

这就是当时城市青年职工的生活水平,每月挣200个鸡蛋,已经不是一个鸡蛋的家当了,我心满意足。

要问我当时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我说过,“唉,如果正常升工资,再加运气好当个官,到退休能每月挣100元钱多好

”改革开放初期,虽然工资还没涨,我上大学了。

上了大学还发表作品了,发表作品挣稿费,收发室小黑板上常有“叶延滨”3个字,同班同学也有几个奋起写作。

写作还得全国奖了。

1981年,还是个大学生的我,风风光光在中央首长手上领了奖状。

不仅有奖状,还有奖金。

中国作家协会颁发的国家级奖金100元。

少吗

那时我可真是不觉得少,两个半月的工资哪

从此之后,荣誉不只是挂在墙上的奖状了,还有奖金。

1992年,我有幸成为首批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这专家称号与津贴有关,每月发给特殊津贴100元(刚开始我和另一位“年轻专家”每月只有50元,很快就变成100元)。

这津贴在1993年相当于我工资的一半,按当年物价能买多少鸡蛋没算过,但毕竟一下子涨了50%的工资啊。

之后,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100元面值的大钞。

改革开放30年,我们的工资奖金变成多少个100元了,人人心知肚明。

100元就变成人人都熟悉的物件了,100元成了老百姓常招来挥去的平常物了。

于是,在我的记忆中,100元从此不再有故事了。

85637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