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纪念馆观后感
初,趁着休假间隙,我去了一趟红岩革命纪念走进红岩魂广场,就到一股严肃庄气息,这是全国第一个以烈士精神命名的广场,在纪念“11·27”革命烈士殉难50周年之际,在原“中美合作所”阅兵场的基地上修建而成。
步入陈列馆,那种浩然之气油然而生,馆里的气氛让人顿时有种莫名的压抑感。
前军委主席邓小平的题字,将烈士们的丰功伟绩给予绝对肯定和高度赞扬。
那遒劲有力的字迹、深情怀念的语句让我仿佛看到了烈士们不畏强权的凛然气概
陈列馆里那面鲜红的用被单衣物绣成的五星红旗格外显眼,那是一种多么兴奋的期盼的表现呀
我至今仍可以想见,当狱外传来解放战争结束,新中国即将成立这样的消息时,那些为祖国献出自由和乃至生命的都在所不惜的伟大共产党人心中将是何其自豪与振奋,他们含着热泪为祖国绣出的那面五星红旗,正是他们革命信念的最最真切和感人的诠释
陈列馆里,真实地重现了当年这些共产党人被关押的监狱的状况。
大量的照片和文物向世人宣告着国民党反动派对于革命先烈的惨无人道的镇压和迫害。
牺牲的革命者里,年龄最小的“小萝卜头”宋振中牺牲时仅九岁,与此类似地,多数烈士都是在极为年轻的时候被杀害,在那个黑色的1949年11月27日。
他们怀揣着对于革命的忠诚与信仰,无悔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就是共产主义理想的伟大召唤,这就是对于伟大共产党的无限忠诚和信任,这就是摆脱贫困落后、告别专制独裁、追求人民幸福、国家安定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彰显。
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一位名叫“谊军”的革命同志。
1992年,一家单位在搬迁时,发现一件标明为渣滓洞革命烈士遗物的包裹,包裹里有两封信和五块银圆。
一封信上写道:“中国共产党万岁
亲爱的党和你永别了。
谊军。
”一块银圆上深深地刻着“最后一次党费谊军”八个字。
谊军是谁
他的真实姓名是什么
他做过哪些革命工作
我无从得知,但这种情怀,这种对待共产党事业大于生死的英雄故事,却深深的刻在了我心里。
牺牲在重庆军统集中营的烈士,还有很多人没有留下真实姓名,但是,他们有着共同的名字就是“红岩先烈”。
岁月飘逝,荡涤着人生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
那久违的历史似乎又在眼前重映,一幕幕,一桩桩,打动人的肺腑,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先烈的事迹给徘徊在人生十字路口的我以当头棒喝。
苟利国家生死许,岂因祸福避趋之。
共产党人同敌人展开不屈不挠的斗争。
在渣滓洞,白公馆,歌乐山下,松林坡刑场都洒下了烈士们的斑斑碧血。
红岩精神是烈士对共产主义信念执著追求的高度概括;是先烈坚持真理改造社会的伟大实践;是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是改革开放,发展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伟大瑰宝。
今天的我们,应感先烈之功业,励后人之壮举。
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甚至生命。
革命烈士的精神是我们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必不可少的 一种精神支柱,他们对于共产主义信念的执著追求,对于真理的无悔坚持,对于党的秘密的严格保守,对于艰难困境的坦然面对,对于献身祖国和人民的大无畏气概,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继承。
作为一名积极要求加入共产党的积极分子,我想,我更应该身体力行,珍惜今日来之不易的生活,以革命先烈们为榜样,在新时期的建设中,做一个敢为人先、乐于奉献、甘于吃苦、勇于实践的新青年
谢谢,望采纳
求一篇参观红色革命基地的观后感
红岩村游记红岩村离我家很近,无数次坐车路过,遗憾的是一直没有驻足进去参观。
端午节放假之际,我和家人带着孩子来到了这片早就应该来的红色的土地上。
站在这些革命遗址前,我受到了一次次心灵的净化、灵魂的震撼,让我缅怀历史,缅怀先烈。
领过门票,进入红岩村,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夹杂着栀子花香和泥土的香味,我立刻被红岩村幽静的景色迷住了。
路旁的字碑,给我们讲述着曾经发生在这里的一幕幕,仿佛如在昨日。
红岩村原名红岩嘴,位于重庆市化龙桥附近的嘉陵江畔。
因山形酷似伸向江边的嘴,地表呈红色而得名。
沿着小路前行,一棵高大的黄葛树立于红岩村前三岔路口上路的中间,在“雾压江城夜正寒”的国统区,是地下党同志和党外各界人士寻访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的一个“路标”。
此树的右边便通往八路军的办事处,左边下去便是国民党的特务机构。
很多爱人士和共产党人误走到国民党的特务机构去,就会凶多吉少,所以此树又被称为“阴阳树”。
曾经的“路标”虽遭雷劈,经过嫁接后依然枝繁叶茂。
黄葛树的前面不远处有一三层的小楼,楼前有一栋茅屋。
此楼虽经岁月风云,今日看上去依旧精巧雅致,便是大有农场的主人饶国模女士的故居。
饶国模,女,字范英,又名绍文。
1895年,她出生在原四川省铜梁县云露乡,现重庆市大足县国梁乡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1930年,她怀着“实业救国”的理想,用自己经营活动积攒下来的一笔钱,在重庆西北郊区红岩嘴买下了300多亩荒谷坡地,办起了以种植花卉、蔬菜和水果为主的“大有农场”。
经过六、七年的辛苦经营,到抗战初期,红岩嘴“大有农场”已是花果满山,绿树成荫,花香馥郁,远近闻名。
因为她丈夫姓刘,也称“大有农场”为“刘家花园”。
因丈夫刘国华在官场中沾染了封建腐朽陋习,在外纳小并向饶国模提出要娶二房。
坚持近代妇女人格尊严的饶国模毅然与之分居。
她变卖了在城内曾家岩的“知还山庄”,带着三个孩子,离开喧嚣的市区,住进了荒谷红岩,苦心经营她的“大有农场”,并盖了一栋小楼作为她的栖身之所。
饶国模逐渐成为重庆有名的实业家和农场主。
1939年,日军开始了对重庆市区更大规模的狂轰滥炸。
这时南方局和办事处也同样处在这种危险的境地之中。
饶国模就把山沟对面的一处房屋腾出,让办事处把机要电台设在那里。
1939年8月,南方局和办事处的大楼在大有农场内竣工落成了。
国民党政府当局把这栋不受他们欢迎的房屋编为了红岩嘴13号。
饶国模的“大有农场”,从此成为了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办事处在陪都重庆的安身立命之所。
用她的话说就是“红岩有幸留英杰,英雄借此可为家”。
1950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29周年的“七一”纪念日前夕,饶国模向党和人民政府献出了红岩和福园寺等地的房产,真正实现了她“他年凯旋高歌日,红岩即是众人家”的美好夙愿。
1985年,81岁高龄的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重返红岩,她默默地伫立在饶国模旧居楼前,对身边的工作人员和纪念馆的同志深情地说道:“没有饶国模,我们哪来红岩哟!”。
小楼前的葡萄树上挂满了一串串青色的葡萄,葡萄丛中鸟儿在欢快的唱歌,到处都有怒放着的洁白的栀子花,一阵阵的香气扑面而来,抑或它们都在诉说着对主人的相思吧
小孩子唱着歌谣在路上跑呀、跳呀。
走进饶女士的小楼,旧物仍在,斯人已去。
只留下沉默的桌椅床铺,默默追忆那段难忘的历史。
楼内现存董必武挥毫书赠饶国模的墨迹:“八载功成大后方,红岩托足少栖遑,亭居雅有园林兴,款客栽花种竹忙。
”我们如一阵风走近了历史又抽离。
心里怀着敬仰之情逐处看看,下楼来,前面便是八路军办事处的三层办公楼了。
此办公大楼,是一幢三层木结构楼房。
二楼有毛泽东、周恩来同志的办公室、卧室,陈列着当年毛泽东、周恩来同志使用过的各种物品和毛泽东同志所著词《沁园春·雪》手稿。
还有董必武、叶剑英、博古、吴玉章、王若飞、邓颖超等中国共产党著名领导人曾在此生活、工作,历时8年,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毛主席亲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在红岩村度过了41个日日夜夜。
毛主席坐镇红岩、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为红岩的历史增添了最为光辉的一页。
红岩村以她对中国革命的特殊贡献享誉海内外。
办公大楼的旁边是后来建的樱花园,樱花系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敬赠邓颖超同志的名贵日本山樱。
时值初夏已经错过了樱花盛开的时节,但我仍能感受到樱花盛开时的热烈,怒放后纷纷飘落时的那种清高、纯洁和果断的壮烈场面。
沿着小路继续前行,一条幽静的小溪出现了,在平地积水的地方,几朵荷花悄悄的盛开,蹲下去一看,真是惊艳!抬头一看一条大的红色的横幅上写着“童小鹏、紫菲骨灰合葬仪式”,墓前花圈上的鲜花依然鲜艳, 2009年5月9日,周恩来总理秘书、国务院副秘书长童小鹏同志的骨灰正式与夫人紫非合葬在曾经战斗、生活过的红岩村公墓旁。
童小鹏亲属将其部分骨灰撒入了嘉陵江中。
我将一束不知名的小花放到墓前,深深三鞠躬。
他们墓地旁边小溪边上是那一口当年战士为避免去几里外的嘉陵里担水而自己打凿的水井,水井依旧清澈。
踏着青石路往前走,有一座静谧的小桥,这是当年南方局和办事处年轻人谈恋爱的地方。
每当他们谈情说爱的时候,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选中这个幽静的地方,因此,人们就把这座小桥称作“情人桥”。
在南方局和办事处的历史上,有数对志同道合的情侣在红岩村结为终身伴侣。
这座小桥常常留下他们热恋的身影,简朴的生活给他们留下永生的回忆,纯洁的爱情、共同的理想、乐观的精神使他们相携走过了一生。
在红岩村恋爱结婚,组成家庭,共同生活过的夫妇有:李锐与范元甄、童小鹏与朱紫菲、冯大璋与傅大庆、罗清与蒋金涛、袁超俊与阿叶、章文晋与张颖、荣高棠与管平、许涤新与方卓芬、乔冠华与龚澎、颜泰龙与吴小兰、李冠华与莫止……走过小桥,来到红岩公墓旁,红岩公墓前的鲜花依然娇艳欲滴。
中央的墓石基地上,安放着一个用汉白玉雕凿成的圆形花环,后面是一扇约七、八米长的弧形红色石壁,上面镌刻着这座公墓的由来和墓中安葬人员的姓名和简历。
花环后面俯卧着一座用汉白玉大理石砌成的墓室,墓室正面的汉白玉大理石上镌刻着四个大字:红岩公墓(陆定一题)。
在烈士的墓前我们带着孩子庄重的鞠躬行礼,缅怀先烈,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没有先烈们的前赴后继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办事处大楼的后面小山便是当年的战士们亲手种植过的果园、菜园。
来到这里感觉到了偏僻的农村。
如今园子里是满是长势良好、绿油油的玉米、茄子、四季豆、黄瓜等农作物。
靠围墙边有一个小池塘,鸭子在水里快乐的游来游去,旁边还有一个鸡棚,里面的小鸡在嬉戏,不远处有犬吠声,不知逝去的先烈们,也听到了吗
不觉中夜幕已经降临,依依不舍的离开红岩村,我和家人一致认为我们以后要经常去红岩村,带着孩子去,带着来重庆的亲戚朋友去,走进红岩,走进历史,要牢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珍惜现在,创造未来,让红岩精神,永放光芒
《红岩》中的经典(精彩)语段、好词好句,急需
1948年,在国民党的统治下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
为了配合工人运动,地下党工运书记许云峰命甫志高建立沙坪书店,作为地下党的备用联络站。
甫志高为了表现自己,不顾联络站的保密性质,擅自扩大书店规模,销售进步书刊。
叛徒甫志高带领特务窜到乡下,江姐不幸被捕.最后,刘思扬等一些同志牺牲了,但更多的同志终于冲出了魔窟,伴随着解放军隆隆的炮声,去迎接黎明时分灿烂的曙光
”谅你一个女共产党员,还制服不了
你不愿讲,好嘛,我们帮你打开嘴巴.来人
” 接着,传来一阵狼毫似的匪徒的狂吼. 夜,在深沉的痛苦,担心与激动中,一刻一刻地挨过.星光黯淡了,已经是雄鸡报晓的时刻. 在那斑斑血迹的墙壁上映着江姐的身影消失了.大概她从倒吊的屋脊上,被松了下来.... ”现在愿意说了吗
” 魔影狂乱地乱动着. ”不
”微弱的声音传来,仍然是那样的平静. ”十指连心,考虑一下吧
说不说
” 没有回答. 铁锤高高举起.墙壁上映出沉重的黑色阴影. ”钉
” 人们仿佛看见绳子紧紧绑着她的双手,一根竹签对准她的指间....血水飞溅... ”说不说
” 没有回答. ”不说
拔出来
再钉
” 江姐没有声音了.人们感到连心的痛苦,像竹签钉在每一个人的心上...... ---第十五章 江姐 小说中的名字叫江雪琴,是《红岩》中的主要人物之一。
监狱之花 是狱中一对牺牲了的革命者遗下的女婴。
她父亲入狱后很快就被敌人枪杀了,她的母亲因难产而去世。
难友们给她起了“监狱之花”这个美好的名字。
“猩猩” 渣滓洞集中营的特务头子。
因为他长着人的面孔,穿戴着人的衣冠,但没有人的心肝,而是一头类似人的刁诈的动物,所以大家都叫他“猩猩”。
丁长发 一个坚定的革命者。
在农民武装起义时,指挥战斗负了重伤而被捕
红色经典 读后感500字
一、藉着此次读红色经典主题活动东风,我有幸品读了《红岩》这本著名的红色经典小说,一个个革命英雄人物至今仍回旋在我的眼前: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刘思扬出身豪门却投身革命……让人激动、崇敬,又令我悲愤、感叹,夜不能寐。
最令人难忘的是许云峰将要被特务密裁的那段描写:“死亡,对于一个革命者,是多么无用的威胁。
他神色自若地蹒跚地移动脚步,拖着锈蚀的铁镣,不再回顾鹄立两旁的特务,径自跨向石阶,向敞开的地窖铁门走去。
他站在高高的石阶上,忽然回过头来,面对跟随在后的特务匪徒,朗声命令道:“走
前面带路。
”面对着步步逼近的鬼门关,许云峰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害怕,反而革命信念更加坚定,即使海枯石烂、天崩地裂,也不会动摇。
对这些可敬可佩的战士,国民党反动派只能给他们肉体上的折磨,却动摇不了他们的革命精神
如今,在红岩英雄的光辉形象前,我明白了:越是在铺满荆棘的路上,就越需要我们去开拓;越是困难的时候,就越需要坚定不移的精神去克服。
“晨星闪闪,迎接黎明。
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
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
”这是解放战争胜利后的第一个黎明的描写。
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是无数位战士用鲜血换来的,血染红岩,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幸福的日子容易使人忘记了什么叫英勇、坚贞。
安逸的生活,美好的享受,使人淡忘了血与火的历史,也使人麻痹了精神。
在举国上下欢庆建国60周年的激动日子里,我要感谢《红岩》,她为我树立了榜样,她使我对人生价值有了崭新的理解,她将促使我成为一个英勇坚强的人
她跟将促使我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工作中去
二、读《红色之旅》有感 《红色之旅》再次把我带回到上个世纪那腥风血雨的年代:硝烟弥漫于整个大地,国家四分五裂,国恨家仇——那是一段屈辱史
然而,无数仁人志士怀着一颗赤忱的爱国心,为解救人民为解救民族而艰苦探索……在此危难时刻,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登上历史的舞台,带领中国人民艰苦创业,从此,中国的面貌涣然一新
在这段跨越时空的旅行中,我看到,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二十八年间,党克服重重困难,在逆境中谋求发展,由五十三人的小党派一跃成为推动中国革命胜利的中坚力量,创造出万里长征等无数震惊万世的奇迹,成为指引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忠实代表,无数惊天地、泣鬼神的感人故事闪耀出璀璨的光芒。
一幕幕;一幅幅;一个个;一处处;一件件…… 至此,我似乎已经明白《红色之旅》为何如此振奋人心,我能不被先烈们磐石无转移的赤诚之心为之震撼和感动吗
当我驻足于刘胡兰纪念馆时,刘胡兰气宇轩昂、正气凛然的雕像和“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又一次使我们想起这位正值妙龄的少女悲惨而悲壮的命运。
时年不足十五岁的共产党员在敌人的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毅然选择死亡,坦然躺在刀坐上,迎接死亡的到来,但刘胡兰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即将看完,我不禁思绪腾飞:革命先烈永垂不朽,他们把血肉和气魄化成一座万世瞩目的丰碑。
英雄们的斗争精神将永远在后世子孙身上延伸,祖国也将因此繁荣昌盛,奔向美好的未来
三、读《少年红色经典——雷锋》有感——尽自己一点力,为世界做点小事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片土地
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片黑暗
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抚育了有用的生命
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持着你的岗位
你既然活着,你又是否为未来的人类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美丽
我想问你,为世界带来了什么
——题记雷锋——一个曾被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董必武等诸位名人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传奇人物。
雷锋——一个人人皆知,人人向他学习的神话般的人物。
雷锋——生命已不再,但精神却永存的伟人。
而这样的一个人,自然有一段不平凡的经历。
自打雷锋一生下来,厄运就缠上了他。
家里没有温暖的炉火,没有香甜的乳汁,更没有大碗大碗的红烧肉。
唯有的,只有那寒冷和饥饿。
后来,爸爸被日本鬼子打死,妈妈被地主恶霸逼死,哥哥被资本家残害致死,弟弟贫病交加冻饿而死。
小小年纪就受这样打击的他不但没有轻生的念头,反而会化悲伤为力量,全心全意为革命为人民服务,他心中沸腾的满腔热血不是一朝一夕便能熄灭的。
记的最深的便是那次外出活动,天上突然乌云滚滚,豆大的雨点下有千斤重般,像箭一般射下来,重重地砸在人的身上。
负责打队旗的雷锋吧衣服脱下来,将队旗和红领巾包起来,自己光着小脊梁任凭风吹雨打。
同学说他傻,将队旗和红领巾洗下不就行了吗
可他却郑重地说道:“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和队旗一样,都是烈士的鲜血染成的,咱应该格外珍惜。
”而这一句话,却深深地感动了那位同学,从此他也像雷锋一样,给于红领巾与队旗至高的尊重与崇敬。
雷锋总是这样,一次又一次地感动着周围的人们;雷锋总是这样,一心一意为着人民为着世界。
看到雷锋这样,我不禁想起了我们学校门口那壮观的一面——每到中午,人山人海便涌入学校对面的小店买午饭,由于人过多,因此只能站着吃,人与人之间距离远则50公分,近则30公分,那个场面真让我不禁想到“百万雪师逼江而下”。
而这样多的人,造成的危害也是及其巨大的。
等人一走,那长长的街道上留下的竟是塑料杯、一次性饭盒、塑料袋、木棒、易拉罐……放眼望去,整个一条街似乎被朦朦胧盖上一层白色的面纱。
说真的,要不是我亲眼目睹,我真不会相信这种奇观竟然会出现在我的眼前,而且还是反反复复,日复一日地出现。
我们对世界做了些什么呢
污染罢了,糟蹋罢了。
和雷锋比起来,我们又是如何呢
他一心一意为人民着想,可我们却为了自己一时的图方便,造成土质污染、空气污染,因而加深了温室效应,对地球对人们极大的伤害
我们虽然碰不上战争时代,碰不到民不聊天,不能为国家做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事情,但我想,只要我们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乱闯红灯,那也是对国家对人民的贡献吧
只要把这一件件小地不能再小的事情做好,我们也就问心无愧了,我们就是伟人,就是英雄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
一个人的生命应该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
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
四、《红色娘子军》观后感 在风光秀丽的万泉河边,青山绿水中有一块绿草坪。
恰似仙境般的人间佳境,绿树成荫,鸟语花香。
这就是娘子军连的驻地,一群花样年华的红军女战士,就在这儿落脚。
看了电视中把红军置入如此美丽的地方驻防,真令人羡慕,让人会萌生出去当一回党代表的想法。
后来因驻地被南霸天查知,娘子军连再度转移,这一次所到之地更美,俨然一个天然渡假村,阳光、海浪、沙滩,还有一群朝气蓬勃的姑娘。
洪常青和吴琼花被姑娘们有意地掇合到沙滩上散步,那碧水云天,佳人作伴的场景,看了以后谁都会为之心动。
《历史的天空》中饰演东方闻樱的演员殷桃,在《红色娘子军》中出演主角吴琼花,给我们带来了一个青春偶像版的红色经典新形象,与电影中的吴琼花有着不同的气质,与样板戏中的吴清华则更是相去甚远,电视中的吴琼花总体表现得更是青春靓丽。
电视中新加入了一个角色,由南洋归来参加革命的姑娘,同伴们称她为南洋女。
以我看,这个南洋女才是令人喜欢的角色。
南洋女漂亮“洋气”见过世面,知书达礼,心胸宽阔,意志坚定,吃苦耐劳,懂得体贴,把整个娘子军连的姑娘们衬托得土气十足。
她告诉姑娘们党代表常作的手势“V”代表着胜利,她理所当然地成为教员教姑娘们识字;她的射击技术因曾经在南洋常玩猎枪而技高一筹,她在南洋是游泳冠军,所以吴琼花与她比游泳技术时只得甘拜下风而“耍赖皮”。
南洋女在电视中虽然只是吴琼花的陪衬,但事实上更讨人喜欢,形象更为高大。
当假特派员到来,派工作组把南洋女当作奸细抓了之后,她表现出的高风亮节实为一个女人很难做到的。
后来被南霸天俘获,她与一同归来的未婚夫,在父老乡亲面前举行了一场类式于“刑场上的婚礼”而被杀害。
南洋女的形象完整谢幕,令人唏嘘不已。
新版《红色娘子军》比以往的电影和样板戏好看,主要是摒弃了那种时代的“左”的影响。
南霸天的角色也很丰满,以我看,如果说南霸天是一个开明绅士的话,则比以前所有影视作品的类似角色更饱满,一方面,他饱读诗书、举止风雅、仗义疏财,简直是不可多得的一个“人才”;另一方面,他财大势大,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也不乏巧取豪夺,有着内心残忍和恶毒的一面,对其他乡绅势力也形成极大威胁。
他为了笼络红军家属,施以怀柔政策,竟然能做到开仓放粮。
电视中对南霸天的总体形象描述也显得极其自然,很少雕做的痕迹。
吴琼花与南霸天结下不共戴天之仇,起因是南霸天的手下放火烧了吴琼花的家,事实上也是南霸天放任手下的所作所为,最终霸占了她家的地,欠下了烧死三个家人的血债。
吴琼花的形象,随剧情的进展,逐渐变得公式化了。
开始阶段,她天不怕地不怕,敢作敢为,反叛精神强烈,表现得极为突出,是一个可爱可敬的角色。
按南霸天的说法,她“杀人放火,无所不作,非常历害”。
后来,在娘子军连表现进步,虽有很多冲动出格之处,但逐渐成熟,“进步”很大,也就磨平了她性格中那种桀骜不驯的棱角,成长起来。
不过,由于演员殷桃的长相气质,后来的成熟总觉得缺乏某种成熟的韵味,而更像是难以脱离青春偶像般的表演。
新版《红色娘子军》在细节上有很多缺陷,特别值得一说的是“假特派员”的情节。
也许这是当今所有的革命题材作品都无法逾越过去的原因,所以电视中也只能以“假特派员”来代替。
实际上,同时期,全国苏区都在“肃反”。
如果真象电视中所述,师长都被假特派员关了起来,那么整个红军独立师则完全被控制在这个“国军袁处长”手中,哪还需要“剿匪”,假特派员完全可以随便发一个命令就毁掉整个红军琼崖独立师。
回答者: scsker2 | 九级 | 2011-10-16 12:19 1读《红色经典故事》有感 1942年,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对冀中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
日本鬼子从炮楼出来不断袭击邻村老百姓,进村后,他们烧杀抢夺,无恶不作,老百姓对他们咬牙切齿,恨之入骨。
高家庄群众在党支部书记高老忠、民兵队长高传宝的领导下,随机应变,因地制宜,把土洞、地窖改造成户户相通、村村相连的多口地道,而且一直挖到敌人的炮楼底下。
某夜,小鬼子山田队长率日军在天黑之际偷袭高家庄,这事被老钟叔发现了,高老钟意识到鬼子进村将是老百姓的一场灾难。
面对凶恶的日本鬼子,他一路小跑,毅然来到村中的老槐树下,解开绳索,拉响了那口报警的大钟,就在钟声回荡在高家庄的上空时,山田的枪声也响了,这位忠诚的老钟叔倒在了山田的枪口下……高家庄人民被激怒了,他们望着老钟叔的遗体,立下了铮铮誓言,他们要为老钟叔报仇
鬼子一出炮楼就会被藏在地道里的民兵发现,他们连忙告诉村里的老百姓,赶快下地道,敌人进村后,什么也发现不了,可是,民兵连长高传宝和他的所有民兵早已做好战斗准备,一声令下,四面开火,敌明我暗,战术自如,打得鬼子措手不及,乱窜乱跳。
敌人在逃往炮楼的途中,被我埋伏在田野外的民兵从地下向神兵一样杀出,打得鬼子溃不成军。
最后,活捉了日本鬼子小队长。
高传宝揪着小鬼子的衣领说:“你抬起头来看一看,这是什么
这是人民
只有人民才能创造出这样的奇迹,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 读了这个故事,我有我有了深切的感受,我知道了以前的人民是怎样打败日本人的,知道了他们的辛苦。
六十几年后的今天,回望六十几年前的峥嵘岁月里,高家庄的地道战中的地道是奇迹,而我说冀中平原的劳动人民们才是奇迹
他们发挥自己的智慧创造了地道,战胜了的困难,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自己的家园和祖国
他们在抗日战争的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第2句】:红色经典书籍《红军长征的故事》读后感 当我看完《红军长征的故事》,当我把这本书合上的一瞬间,那一幅幅惊天动地的画面,那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争,仍久久的在我的眼前中播放,从内心不由自主的发出这样的赞叹:“这简直是中国战争史上前所未闻的”.它已经深深震撼了我的灵魂。
震撼啊
数千人着万里长征,面对的是百万虎狼之师,前有堵截,后有追兵。
面对高山悬崖,冰天雪地、湍急的河流、一片渺茫的沙漠、无底的沼泽。
这一重又一重令人感到无比困难的困难,却被这支队伍战胜了,这就是红军,这就是“坚韧不拔”的红军。
历史的车轮已经把人类载入到一个崭新的世纪,我们远离了那战火纷纷的年代,现在的人们面对困难有两种选择:知难而退或者就是知难本文来自。
而进。
知难而退的人几乎占了三分之二。
记得有一次,我有一道题不会做,没有经过任何思考,就不做了,现在想起来,那是我人生路上的一次最大的失误。
我后悔自己没有去面对它,没有去锻炼自己,红军爬雪山的时候,吃的是皮带、树根,穿的是草鞋,薄衣,他们却翻过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战胜了一道又道的困难。
试想一下,我在他们的面前似乎变得那么的渺小和苍白无力。
其实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去面对它,俗话说:“困难就像弹簧一样,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我们学习的过程,正如科学家攻克难关一样。
只要我们克服困难就会获取胜利
3《钢铁是怎么样炼成的》的读后感,保尔的故事,在中国应该称得上是家喻户晓。
保尔关于“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的豪言,是-代又一代的青少年都曾背诵过的。
在一定程度上,保尔精神已经和雷锋精神一起,成为了中国青年学生的道德标准和行为楷模。
穿越历史地域时空,《钢铁》真切震撼人心的,是保尔钢铁般的意志,是他身残志坚,敢于向一切困难挑战的英雄气度和大无畏精神,这种精神,对于任何时代、任何一个力图有所作为的人都是同样需要的。
这才是这部红色岁月里诞生的作品魅力之所在,正如罗曼·罗兰所评价的,“奥斯特洛夫斯基本身就是-首诗”,当然,是一首革命抒情诗,也是一首奋斗者的义勇军进行曲。
有意思的是保尔的爱情故事。
他与冬妮亚(林业官的女儿)、丽达(女政委)、达雅(工人)的三段恋情,暗含了一个红色的俄罗斯男人逐渐远离肉体、远离奢华,而向精神、原则、理念皈依靠拢的心灵历程。
对冬妮亚的爱出自一个懵懂少年的本心,那是任何一个人都会自然产生的对美好、对舒适生活的向往;和丽达女政委的爱情产生在共同革命生活中,“革命高于一切”的口号窒息了保尔心中残留的对丽达的爱恋;与工人女儿达雅的结婚与其说出自爱情,不如说出自拯救,这时的保尔已肉体残缺而精神凸现,保尔靠着“精神”、“意志”自救,也拿着它照亮达雅的眼睛。
他的精神已被视为“共产主义事业燎亮的明灯”。
【第4句】:我看了《地道战》,它主要是讲:1942年到1944年那几年,日本侵略军在冀中平原上“大扫荡”实施了三大策略:“杀光、抢光、烧光”。
冀中人发由于军力不足,不能对抗敌人,就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地道战。
创建地道战以后,敌人就往里面攻击,想方设法地破坏。
但是聪明的冀中人民又想到了很多妙法来防备,敌人没有得逞,他们既怕又恨,但又对我们没办法。
在地道里作战时,民兵队长高传宝利用人群来传播消息,使队长的意思能传播给人群。
人们有了地道战,敌人的“扫荡”粉碎了,冀中人民取得了胜利。
观看这部电影的同时,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古代的中国人民如此聪明,而现在的中国人却如此地脆弱无能,就拿诺贝乐奖这个事例来说吧,在外国已经有很多人得了诺贝乐奖,但我们中国却只有几个人获得了诺贝乐奖,真是天壤之别啊
这是什么原因呢
我们中国人并不比别人笨,为什么会这样
告诉你吧,因为我们中国人不懂得合作,只懂得为自己争权谋利。
我们回想一下《地道战》吧,如果他们不合作,能修建成地道吗
如果他们不合作,能想出防毒方法吗
所以我呼吁大家不要再争取权谋利了,你倒不如把争取谋利的时间来为国家作奉献,这样也许对你会更好。
同时,我也希望我们小学生好好学习,不要玩世不恭,好好学习,不要辜负大家对你的期望,长大为国家做奉献。
以史为鉴,珍爱和平
5红色娘子军》观后感 在风光秀丽的万泉河边,青山绿水中有一块绿草坪。
恰似仙境般的人间佳境,绿树成荫,鸟语花香。
这就是娘子军连的驻地,一群花样年华的红军女战士,就在这儿落脚。
看了电视中把红军置入如此美丽的地方驻防,真令人羡慕,让人会萌生出去当一回党代表的想法。
后来因驻地被南霸天查知,娘子军连再度转移,这一次所到之地更美,俨然一个天然渡假村,阳光、海浪、沙滩,还有一群朝气蓬勃的姑娘。
洪常青和吴琼花被姑娘们有意地掇合到沙滩上散步,那碧水云天,佳人作伴的场景,看了以后谁都会为之心动。
《历史的天空》中饰演东方闻樱的演员殷桃,在《红色娘子军》中出演主角吴琼花,给我们带来了一个青春偶像版的红色经典新形象,与电影中的吴琼花有着不同的气质,与样板戏中的吴清华则更是相去甚远,电视中的吴琼花总体表现得更是青春靓丽。
电视中新加入了一个角色,由南洋归来参加革命的姑娘,同伴们称她为南洋女。
以我看,这个南洋女才是令人喜欢的角色。
南洋女漂亮“洋气”见过世面,知书达礼,心胸宽阔,意志坚定,吃苦耐劳,懂得体贴,把整个娘子军连的姑娘们衬托得土气十足。
她告诉姑娘们党代表常作的手势“V”代表着胜利,她理所当然地成为教员教姑娘们识字;她的射击技术因曾经在南洋常玩猎枪而技高一筹,她在南洋是游泳冠军,所以吴琼花与她比游泳技术时只得甘拜下风而“耍赖皮”。
南洋女在电视中虽然只是吴琼花的陪衬,但事实上更讨人喜欢,形象更为高大。
当假特派员到来,派工作组把南洋女当作奸细抓了之后,她表现出的高风亮节实为一个女人很难做到的。
后来被南霸天俘获,她与一同归来的未婚夫,在父老乡亲面前举行了一场类式于“刑场上的婚礼”而被杀害。
南洋女的形象完整谢幕,令人唏嘘不已。
新版《红色娘子军》比以往的电影和样板戏好看,主要是摒弃了那种时代的“左”的影响。
南霸天的角色也很丰满,以我看,如果说南霸天是一个开明绅士的话,则比以前所有影视作品的类似角色更饱满,一方面,他饱读诗书、举止风雅、仗义疏财,简直是不可多得的一个“人才”;另一方面,他财大势大,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也不乏巧取豪夺,有着内心残忍和恶毒的一面,对其他乡绅势力也形成极大威胁。
他为了笼络红军家属,施以怀柔政策,竟然能做到开仓放粮。
电视中对南霸天的总体形象描述也显得极其自然,很少雕做的痕迹。
吴琼花与南霸天结下不共戴天之仇,起因是南霸天的手下放火烧了吴琼花的家,事实上也是南霸天放任手下的所作所为,最终霸占了她家的地,欠下了烧死三个家人的血债。
吴琼花的形象,随剧情的进展,逐渐变得公式化了。
开始阶段,她天不怕地不怕,敢作敢为,反叛精神强烈,表现得极为突出,是一个可爱可敬的角色。
按南霸天的说法,她“杀人放火,无所不作,非常历害”。
后来,在娘子军连表现进步,虽有很多冲动出格之处,但逐渐成熟,“进步”很大,也就磨平了她性格中那种桀骜不驯的棱角,成长起来。
不过,由于演员殷桃的长相气质,后来的成熟总觉得缺乏某种成熟的韵味,而更像是难以脱离青春偶像般的表演。
新版《红色娘子军》在细节上有很多缺陷,特别值得一说的是“假特派员”的情节。
也许这是当今所有的革命题材作品都无法逾越过去的原因,所以电视中也只能以“假特派员”来代替。
实际上,同时期,全国苏区都在“肃反”。
如果真象电视中所述,师长都被假特派员关了起来,那么整个红军独立师则完全被控制在这个“国军袁处长”手中,哪还需要“剿匪”,假特派员完全可以随便发一个命令就毁掉整个红军琼崖独立师。
红岩作者各自的简介
罗广斌(1924--1967),作家。
重庆忠县人。
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军第十六兵团司令官罗广文的胞弟,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的学生。
1948年被捕,囚禁在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白公馆集中营。
建国后,历任青年团重庆市委统战部部长、重庆市民主青年联盟副主席。
后在重庆市文联专门从事创作。
合著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长篇小说《红岩》。
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跳楼自杀。
因长篇小说《红岩》在全国的巨大影响,罗广斌作为作者之一,又是重庆“
【第11句】:27”大屠杀幸存者,自然而然也成为青年们崇拜的英雄。
但是那时他的日子并不推选他为访日代表,被重庆市某些人以“历史问题有个别疑点”为由否决;第二年共青团召开九大准备安排他为团中央委员候选人,也因同样理由被否决。
在阶级斗争“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的年代,罗广斌当年在大屠杀之夜从狱中脱险的经历,正好构成了让人不放心的历史疑点。
因此罗广斌在文革之前心情是压抑的。
当以“横扫一切牛鬼蛇神”为口号的文化大革命发动起来之时,他立即被那种“造反精神”所鼓动,所感召。
他成为重庆最早的造反派之一。
这也是他的悲剧人生的开始。
1948年由于叛徒出卖在成都被捕,先后被囚于重庆渣滓洞、白公馆集中营。
1949年11月27日在敌人大屠杀时从白公馆越狱脱险。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烈士资格审查委员会”委员、共青团重庆市委常委兼统战部长。
曾与刘德彬、杨益言合写《在烈火中永生》等小说。
1958-1961年与杨益言合著长篇小说《红岩》,小说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深受读者喜爱,先后发行350万册,并翻译成英、法、俄、日等19种外文发行。
“文化大革命”中该书被诬蔑为“叛徒文学”成为禁书,1967年2月5日,红卫兵闯入罗广斌家将其绑架,5天后罗广斌在关押地坠楼身亡,时年42岁。
杨益言(1925年) ,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人,中共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小说《红岩》的作者之一。
早年参加革命工作,后被捕囚禁于重庆渣滓洞,出狱后根据其亲身经历写成《红岩》一书。
原籍四川省武胜县,1925年11月18日生于重庆。
1937年起在武胜县初中学习,1940年到重庆北碚兼善中学读高中,1944年考取同济大学工学院电机系,到上海读书。
1948年初因参加反美反蒋的学生运动,被学校开除并遭缉捕。
被释放后回四川,执教于重庆中国铅笔厂职工夜校。
8月被特务逮捕,囚禁在中美合作所的渣滓洞集中营。
1949年11月重庆解放后,参加了重庆“一一二七被难烈士追悼会”和“三三一惨案纪念会”的筹办工作。
从1950年4月起在重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市委工作,先后任科长、办公室主任、常委等职。
196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为四川省重庆文联专业作家。
1979年出席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
1980年曾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四川分会副主席。
建国初期,为了对青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罗广斌、杨益言和与他们并肩战斗过的刘德彬三个人共同把他们在狱中与敌人斗争的切身经历写出来。
1950年7月1日开始在重庆《大众文艺》上发表三人合作的报告文学《圣洁的血花》,后华东、华南人民出版社先后出版单行本。
1958年又在《红旗飘飘》上发表了三人合作的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
在此基础上,罗广斌和杨益言创作了优秀长篇小说《红岩》。
小说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被誉为“共产主义的奇书”,并被翻译成多种外国文字,在国内外为中国社会主义文学赢得了巨大声誉。
“文革”中该书被诬蔑为“叛徒文学”成为禁书,作者亦备受摧残。
罗广斌和杨益言在“文革”爆发后受到残酷迫害,其中作者之一罗广斌于1967年2月含冤去世。
“文革”结束后小说重新出版发行。
爱国主义电影观后感(500字左右)
爱国主义电影观后感500字范文爱国主义电影观后感500字(一)10月30日,我观看了电影《地道战》,它主要是讲:1942年到1944年那几年,日本侵略军在冀中平原上&ldqu;大扫荡&rdqu;实施了三大策略:&ldqu;杀光、抢光、烧光&rdqu;。
冀中人发由于军力不足,不能对抗敌人,就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地道战。
创建地道战以后,敌人就往里面攻击,想方设法地破坏。
但是聪明的冀中人民又想到了很多妙法来防备,敌人没有得逞,他们既怕又恨,但又对我们没办法。
在地道里作战时,民兵队长高传宝利用人群来传播消息,使队长的意思能传播给人群。
人们有了地道战,敌人的&ldqu;扫荡&rdqu;粉碎了,冀中人民取得了胜利。
观看这部电影的同时,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古代的中国人民如此聪明,而现在的中国人却如此地脆弱无能,就拿诺贝乐奖这个事例来说吧,在外国已经有很多人得了诺贝乐奖,但我们中国却只有几个人获得了诺贝乐奖,真是天壤之别啊!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中国人并不比别人笨,为什么会这样?告诉你吧,因为我们中国人不懂得合作,只懂得为自己争权谋利。
我们回想一下《地道战》吧,如果他们不合作,能修建成地道吗?如果他们不合作,能想出防毒方法吗?所以我呼吁大家不要再争取权谋利了,你倒不如把争取谋利的时间来为国家作奉献,这样也许对你会更好。
同时,我也希望我们小学生好好学习,不要玩世不恭,好好学习,不要辜负大家对你的期望,长大为国家做奉献。
以史为鉴,珍爱和平!爱国主义电影观后感500字(
上一篇:红岩精彩摘抄感悟感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