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散文集文学网!

课改感言一句话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一篇关于《师说》的感悟

《师说》是统篇目,也是韩愈散文中重要的论说文章论述了从事学习的必要性和原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

我在上《师说》这一课时,为了充分体现《师说》中互相学习的精神,也能体现新课改的精神,所以我让学生读完课文后,让他们有问题就提出来,其他同学如果有懂的,就帮忙解决,互为人师。

我则抓住本课中的一些重点字词和语句加以讲解,不全文翻译,因为此课较为浅显,学生学习起来不难。

如抓住文中出现的“师”字进行讲解,本课出现的“师”字较多,但用法只有四种,还有像“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之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这样的句子讲解。

《师说》这篇课文和前面学的同样是论说文的《劝学》相比,感情色彩较为浓厚,这也说论说文中比较特别的一篇,如何让学生理解韩愈在文中那种浓烈的情感,是此课教学中的难点。

作为文中的情感,光靠教师的一张嘴巴是很难说清的,而教师说了半天,学生也未必认同,所以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让学生读,从读中感悟。

我让学生品味第二段中出现的虚词,把每句虚词去掉读一读,再加上虚词读一读,体会一下加上虚词和没有虚词感情上有什么不同;再把第二段开头中出现的“嗟呼”和后面出现的“呜呼”相比,读一下这两个词在感情色彩上有没有区别,这两个词的位置能不能互换。

学生们都认真地读了,结果学生们发现,加上虚词后,文章的感情非常强烈,韩愈在文中有讽刺、无奈、愤激的情感,“呜呼”和“嗟呼”两词的位置不能互换,因为文章越写到后面,韩愈的感情越深沉,他对那些士大夫之族的行径感到愤怒和痛心,对他们不互相学习还要找借口感到无可奈何。

“呜呼”一词读起来就有这种痛心、无奈、愤怒的感情,很显然,“呜呼”一词的感情色彩比“嗟呼”浓烈。

从上课过程来看,学生主动提问题的较少,看来,学生对如何学文言文还找不到思路,就是提问,也提不出什么问题,大多数的问题都围绕着字词句来提问。

而在品味作者的情感方面,因为强调多读,所以这一环节学生倒是有所收获,这也算是此课教学中较为成功的地方了。

50字 谈谈自己在课改中的收获,感悟。

求语文大神帮忙

在交往中对话,凸现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过程中掌握方法,凸显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不但关注学什么,更关注怎么学,重视表现性评价,勾画成长的轨迹。

对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感悟

新课改给每一个老师的教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新课改的要求,结合初中数学教学的实际,我对如何搞好初中数学教学,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进行了探索。

【第1句】: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我们天天在上课,也经常去听其他老师上课,可是我们看到的是两种不同的课堂教学场景:一是教师信心百倍,讲得生动精彩,学生学得津津有味,老师与学生都处于和谐轻松的氛围之中;二则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学得死气沉沉,毫无反应。

所以,上好一节课,需要教师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做引导。

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说过:“无论是对于科学工作者、技术人员,还是数学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就是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

而数学知识是第二位的。

”这种见解非常正确,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说,数学教育中培养各种人才所需的共性的东西,既不是数学知识,也不是解题能力,而是数学观念--“数学地”思考、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因为一个人今后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哪怕他对现在所学的数学知识都忘得一干二净,或者不再会解中学的数学习题,只要他形成了一定的数学观念,他就会在自己的工作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或多或少地运用数学的思想和观点思考问题。

数学观念就会永远支配着他的思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所以说,作为教师,不能只给学生讲解数学知识,而应该注重他们数学思想的形成。

【第2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的运用,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观察数学图形,自觉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们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积极地学习文化知识,让学生“会学“”乐学”。

多媒体教学的使用,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1)多媒体教学使教师在课堂上比较省力,它具有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节省了教师板书的时间。

(2)多媒体教学使课堂容量进一步增加,使学生在同样的时间里学到了更多的知识。

(3)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的画面使教学重点更加突出,教学难点有所简化,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得心应手,节省了教师反复讲解的时间,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所以说,多媒体的运用在数学教学中功不可没。

【第3句】:确立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第3句】:1关心学生心理学表明:差生的各种心理障碍、心理失蘅原因是多样的,对初中生来讲,主要是学生学习差,老师就不关心、疏远,长此以往,学习越来越差,所以关心差生是转化差生的前提,要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教师不仅要关心和爱护差生,而且要信任和尊重他们,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积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促进师生的感情交流。

只有这样,差生才能全身心的去学习,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3句】:2成立课外兴趣小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培养差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我并没有放松对优秀生的培养,我引导学生成立了一个由班级数学成绩较好的同学组成的数学课外兴趣小组,小组的活动在课堂内容掌握好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在小组内建立了激励和竞争机制,对在各种竞赛活动中取得较好成绩的同学以及对差生的帮助方面作出成绩的同学给予表扬和鼓励,把数学学习成绩进步较快的学生及时吸收成为课外小组成员,并大力的表扬,这样,使优秀生的学习成绩进一步提高,同时也做好了后进生的转化工作,通过以上措施,使全体同学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得到加强,从而确立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第4句】:加强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第4句】:1培养学生的毅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克服的态度和毅力是不同的,实践证明,在初中约有1\\\/5的学生随着知识拓宽和难度加深,而对数学产生了畏难情绪。

教师除了对他们进行思想工作外,还应经常组织相关的学习经验交流会,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树立信心,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进行表扬,使他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提高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第4句】:2培养学生严谨扎实的学风在多年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发现有为数不少的学生由于粗心大意而影响学习成绩的提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从严要求每一个名学生,哪怕是一个错误的符号也不放过,对于经常出现粗心大意问题的学生,除了做大量的思想工作外,还对他们给予具体的学习指导。

【第5句】:创新教学的运用根据新课标对初中数学教育的要求,初中数学创新教育应该以基础知识为本,以学生为主题,以发展创新能力为目标。

因为初中数学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创新性教学过程也必须围绕一定知识结构和既定的教学材料来展开,因为创新并不是凭空臆造,而是基于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的基础上的在创新。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该摒弃过去那种填鸭式的教育方式,要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注重实效,不要追求形式,由传统的以教师以中心的课堂教育,转变为以一学生为主题的课堂教育方式,这也是新课标的要求和创新教育的基本原则。

创新教学最终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创新教育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有个性,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想,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逐步具有敢想,敢说,敢做的创新精神,形成良好的利用数学思想进行创新思考的习惯。

总之,新课程改革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成为学生终身发展的设计者、促进者。

新课程改革是逐步累积的,毕竟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不可能一帆风顺的,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不能一蹴而就。

但只要我们每个教师拨开新课改这层神秘的迷雾,直接面对教育的真谛,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改革,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

谁给我一篇关于“我与课改共成长”的作文

利就是让学生接受更素质化教育 更有独立的能课改是要的是现代教育所需要的弊就是课改后对老师的对学生的要求他们是否能接受能改变观念

新课改六大目标,你有何感想

(最多可选2个答案)对回答者的感言:(选填项,40字以内) 我对新课程培养目标的理解新课程培养目标的内容:    ⑴ 、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

  ⑵ 、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

  ⑶ 、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才观、价值观。

  ⑷ 、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

  ⑸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⑹ 、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⑺ 、具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获得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以上内容含概了以下要点:① 公民意识; ② 价值观念; ③ 社会责任感; ④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⑤ 科学人文素养和环境意识; ⑥ 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⑦ 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⑧ 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新课程培养目标重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和环境意识,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和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的培养,提出了适应终身学习的知识、技能和方法。

新课程培养目标的特点: 第一:着眼学生个性的整体性发展。

培养目标的七条内容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旨在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第二:强调终身教育的基础性。

基础性是基础教育及其培养目标的根本性,基础教育的基础是为人的发展、终身学习打基础。

第三:突出素质教育的重点。

新课程把“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要的培养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怀疑、敢于批判、敢于超越的精神,积极进取、求实、求是、顽强的品质,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习惯。

第四: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关注每一个学生,为了每一个学生 的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和神圣使命。

新课程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具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体现了健康第一的思想。

关注学生的健康,让学生富有情趣地生活,生动活泼地成长,是新课程的追求,是新课程的目标。

学习反思怎么写

1楼的那位,完全是检讨书啊~帮您搜了几篇,您自己看看哪个合适吧~农村教师网络研修学习体会经过几个月的网络研修,我体会到了教育发展的新气象。

在学习过程中我认识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一、 看到了教育发展的新动向,为自身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师德修养”、“班主任修养”和“德育理论”的学习过程中。

我学到了很多新的教育理论。

特别是关于“学生思想教育方面”的理论学习,使我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记得刚刚参加网络研修时,我面对学生在学校中存在的很多问题感到很头疼,在学习了“当代国外教育教学理论”后找到了很多好的教育方法。

对学生的教育感到顺手了,并且处理的效果也有很大的改进,在班级管理中通过个别事情的处理,不仅完成了对个别学生的教育,并且通过个别教育推进了整体进步。

通过教育实践的改善证实了网络研修对我教育能力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事实让我认识到网络研修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一个良好渠道,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将进一步加强网络研修的学习,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改善和提高。

二、 研修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拉近了同科教师间的距离。

在网络研修的过程中,我认识了很多同科的老师。

在网络学习的过程中我找到了一个宽阔的交流平台。

在这里我们可以针对教学中的一些困惑和难题互相请教和交流,扩大了教育信息量,拓宽了教育学习的渠道。

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遇到教学资源短缺的时候,只要到研修网上查找都能够得到可用的资源。

大大优化了我们的教学资源。

在研修网上,我还可以就一些专业的知识向有经验的优秀老师请教,即提高了自身的业务水平,又改善了每节课的面貌。

授课的内容得到了充实,学生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

特别是在学习了夏老师执教的《秦王扫六合》一课后,我在教学实践中注重了教学内容的充实和教学手段的改善。

由原来单讲课本到补充相应的历史知识和历史故事,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形式上我也采取了新的教学方法,由原来单纯老师讲变为老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回答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这样不仅节约了课堂时间做到了当堂清,还扩大了课堂的容量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我要感谢研修网为我提供了这么多优质的学习素材和教学资源,使我的教育教学得到了提高而且还适应了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

三、 渐进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在几个月的研修学习中我经过了三个学习阶段。

开始对网络研修感到有些茫然。

特别在各项学习中感到无从下手,也就搁置了研修学习。

经过多接触,多交流后,我逐渐认识到了网络研修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几项学习任务,而是通过这个平台更好的学习和进一步的成长。

现在我已经对网络研修有了充分的认识,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过程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参与网络学习和交流。

研修即将结束,我在研修的过程中尝到了研修网给我的教学带来的好处,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仍然会及时参与到班组的学习和交流中,支持研修网上资源的充实和教师之间的交流,使我们的网络更加生动和丰富。

相信经过不断的学习我的各方面能力也会得到不断的提高。

学习反思这次考试之所以没有考好,总结原因如下: 1 平时没有养成细致认真的习惯,考试的时候答题粗心大意、马马虎虎,导致很多题目会做却被扣分甚至没有做对。

2 准备不充分。

毛主席说,不打无准备之仗。

言外之意,无准备之仗很难打赢,我却没有按照这句至理名言行事,导致这次考试吃了亏。

学习反思——听兰霞老师课有感潜江周矶中学 喻永堂 2009年7月7日至7月14日这8天来,我在华中农业大学认真学习了优秀教授们的优秀思想。

深有感触。

感到自己的灵魂得到了一次深刻的洗礼,对我今后的人生,对我今后的教书生涯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兰霞在她的报告会上给我们讲的是《教师的职业形象和职业语言》。

兰霞教授在她的“德高为师表内在美”中,向我们阐述了这样几个观点:

【第1句】:教师应具有奉献精神。

【第2句】:教师应具有伟大的爱心。

【第3句】:教师应具有充实的内心世界。

【第4句】:教师要有特有的专业情意。

在现今社会,由于多种原因使得原本神圣、纯洁的学校失去了自身的尊严,被社会上的一些不良因素而感染,许多教师失去了为人师表的品德,失去了德高为表的师德,许多教师在金钱面前失去了心中原有的信仰。

没有了奉献精神,对自己的工作也不再充满热情。

对学生不再充满爱心,心情浮躁,失去了教师应有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博大胸怀,也失去了教师应有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良好形象。

教师是清苦的,因为只有三尺讲台相伴,教师也是富有的,因为有无数充满求知的渴望眼神在望着你,他们纯洁而真诚的。

在这样的时候。

作为教师,具有无私的奉献精神就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要客观地处理和正确对待个人的荣辱和得失,牢记作为教师的宗旨,以满腔的热情,无私奉献的精神,去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们对待学生不应有差生和好生的观念,也不应有智力高低之别。

我们对于每一个学生都应具有博爱的情怀,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每一个学生。

要相信任何学生虽有能力的差别,但他们的情感却都是真诚的。

在我现在的学生中,有一位叫胡磊的学生。

由于小时候的一场病,导致他的大脑出现了问题,智力只能停留在大约5-6岁阶段,十几岁的他到了初中,就受到了几乎大部分学生的轻视。

没有学生愿和他交朋友,只有学生冷嘲热讽,给他取侮辱性的绰号。

这样的学生同样也得不到我们老师的关爱。

他仿佛是一个被遗忘者。

是一个被命运抛弃的人,只是在有一次上课,我针对他的情况说了这样一些话,在我们这个班,每个学生都是老师的学生,都是应该得到老师的关爱的。

对于学生,老师是永远不会放弃任何一位同学的,同样,也希望同学们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同学,听到这里很多学生都惭愧地低下了头,而那位胡磊同学则当场哭了起来。

从那以后,只要是我布置的任何任务,虽然由于智力原因,他没办法回答出来,但他每次都能认真努力地做着。

这件事使我明白了教师应具有伟大爱心的重要性。

正如兰霞教授所说,任何学生都是有爱的,他们有情感,你对他(她)的爱,他(她)会永远记着的。

兰霞老师还谈到了教师应具有充实的内心世界,要具有丰富的人文知识水平和素质。

我们教师要在文、史、哲、法、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加强学习并认识它们在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奠定厚实的人文基础,并将各种人文知识在实践中内化为人文素质,使自己的人文素质得到完善,人文精神得到升华,从而具有丰富和充实的内心世界。

教师还应具有特有的专业情意。

这是教师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教学专业工作者的向往和追求,它能为教师提供奋斗目标,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并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

兰霞教授的报告给了我极大的心灵震动,它使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在以前教书生涯中所犯的错误及许多的不足。

鞭策我在今后的教书生涯和人生之旅上能更好地面对自己这一平凡而神圣的工作。

急需一篇作文“我课改中的得与失”(1000字)

从十年课改,谈我的得与失终于等到周末,走入我的工作室,认真的看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两个视频,收获很多。

从这十年课改当中,回顾和反思我十多年来的语文教学,感受颇深,就从得与失方面谈谈我的感悟。

得的方面:新课标里面课程评价要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从阅读教学的角度看,把握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就是不要孤立地看待和进行阅读教学,而是要注意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等其他教学内容的联系;注意三维目标的整合;注意阅读与生活的联系;减少琐碎分析和过多的讲解,尽可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阅读的时间和空间。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把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交还给了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发挥了主角的作用。

重视学生有感情的阅读文本,引导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创设相应生动的课堂情境,或走进网络资源,大声朗读文本内容,走进文本和读者进行深入的对话。

让学生读懂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了作者所要表现的情感,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出了自己的感受。

比如,我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九寨沟》时,由于我的学生都是山村中的孩子,几乎没去过游览其它地方的风景名胜,我就通过网络资源从视频,图片上去认识风景秀丽的九寨沟风光,然后让学生听范读,让学生看相应视频,这样自然而然地走进了课文当中,从读中感悟,引导下学生欣赏了字词,从字词当中进一步领略了绚丽风光,接下来谈心中感受已经是水到渠成。

新课标里面说的鼓励了自主阅读,自由表达,我从反思中真正体验到了课堂教学中的这一点。

写作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的运用,新课标提出了“明确具体、文从字顺”的具体要求。

我在十多年的语文教学中,多数是任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感觉到三四年级的作文教学难教,而且作用重要。

我在三年级作文教学时,确定好评价学生作文的标准。

能用普通话表达好想说的话就给以表扬和激励,这样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自信心,开好了写作的开头。

在四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能运用积累的好词好句进行明确的表达,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并从课文的结构当中把学到的方法初步运用到做文当中。

这样经过两年的学习当中,学生树立了写作的勇气,有了写作的兴趣,不断地进步。

失的方面也挺多的,新课标明确提出课堂教学当中,每节课要利用十分钟进行写字的教学,这方面我就没有做到,只是走马观花般的一带而过,所以很多学生字写不好,做作业字迹潦草,自我感觉到改作业头疼。

通过学习,以后的教学当中要在这方面确实落实到位,让学生写好方块字。

新课标明确提出了阅读教学要采用多重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教学,这方面我就没做好。

重视了大声有感情朗读好的训练,而默读,略读,浏览虽然在教学中提到,但没有很好地指导训练。

因此,造成有些学生都四年级第一学期了,在考试当中做阅读题时还小声读。

回顾自己的教学,感悟了自己的得与失,明白了以后的语文教学当中应该怎么样做,新课标它是我教学生涯的引航灯

“课程改革以来语文教学的得与失”专题讨论纪实

【讨论主题】课程改革以来语文教学的得与失

【召集人】 翟京华 沈大安 王显才

【参加人员】翟京华 沈大安 王显才 楼朝晖 庞继广 郭爱香 姚 颖 陈 洁 金剑辉 殷宗祥 郑 宇 金明东第一分论坛全体与会代表,经过四个小时深刻而热烈的讨论,围绕着“课程改革以来语文教学的得与失”进行了深度论坛。

碰撞出智慧,擦亮了思想。

特别是中心主任翟京华女士,教育前辈沈大安先生,人教社小语室郑宇女士,北师大教育学部姚颖女士,杭州天长小学楼朝晖校长等对小语课改的真知灼见,使得本次特级教师高端论坛,名至实归。

受大会委托,代表第一小组,将小组讨论情况汇报如下:一、高端论坛,关注课改,意义重大10年课程改革,波澜壮阔,其影响之巨几乎成了中国基础教育的代名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纲要》正式实施,新一轮语文课标及教材颁布在即,代表们一致认为,此时此刻,小语特级教师教学研究中心能够在首届论坛上,就“课程改革的得与失”进行集中研究,回望小语课改10年风雨路,将对未来小语10年以及更长时间的发展,起到里程碑的作用。

正如开幕式上叶澜教授所指出的那样:小语改革在大的社会转型期,其复杂性、艰巨性和挑战性是极为突出的,因此小语特级教师教学研究中心以“高端论坛”的方式关注课改,也昭示着小语界全体同仁坚定改革的责任与担当。

二、高位审视,课改十年,成绩显著1.小语课改10年,顺应时代潮流,思想空前活跃,方法层出不穷,涉及课程与教材、教学与评价、教师与学生多个维度,成果是巨大的,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中心主任翟京华校长特别强调,对待课程改革,我们要有一种大智慧、大眼界。

是改革,就一定会有问题。

可能是改革前的旧问题,也可能是新产生的问题。

改革的方向和主流是不是有助于我们对人才的培养,我们要站在这样的高度来审视改革,我们应该充分地肯定课改。

正如鲁迅所说:勇士再有缺点,但他是勇士;苍蝇再有优点,但它是苍蝇。

翟校长借用三个词形容课改成果:(1)普遍。

十年课改使素质教育普遍化了。

(2)普及。

优质的方法、科学的方法更加普及了。

(3)普通。

先进的理念,或者是世界趋势的前沿理论不再神秘,而变得普通了。

沈大安会长十分赞成翟校长的观点。

他认为先进的教育理念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大面积的普及。

比如三维目标,是课改一个很大的进步。

再比如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文本的多元解读,都已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同时,他认为这次课程改革重人文,让我们感到以人为本。

关注人文精神,关注人的价值,跟过去的政治思想教育不一样。

课改对人文精神的关注将影响我国以后整个民主化进程。

沈会长还特别肯定了课改的重延伸,语文教育的范围在扩大,比如一些资料的引用,引导学生课内外结合,实现了小语会崔峦理事长提出的“课外阅读校本化”,这在课改前是不可能实现的。

2.小语课改10年,理论研究、课程意识、教育教学观念,相互碰撞,异彩纷呈,以人为本、以生为本思想深入人心。

人教社小语室郑宇女士,强调十年课改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很大,集中表现在教育观发生了比较深刻的变化:(1)学生观的变化。

学生不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教学设计对于学生不再是零起点,即使是一年级的学生也不再是一张白纸。

(2)主体观的变化。

课改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把学生放在了首位,注重营造条件帮助学生去构建,注重如何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观的变化。

即由重视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学生的学。

一方面语文教学的方式越来越多元,一方面我们也允许学生有多元的理解。

3.小语课改10年,思想解放,个性张扬,学校、教师、学生与课改共成长,好多教师著有专著,这点超越以往任何时代。

广西博白县第一小学的庞继广,浙江桐乡市实验小学的金剑辉、云南昆明五华区教育科研究中心的陈洁、浙江绍兴县实验小学的金明东等,从“学校、教师、学生与课改一同成长”的亲身历程,从课堂面貌、学生表现、教师行为等不同视角,阐述了课改10年的沉甸甸的收获。

三、高屋建瓴,正视问题,把脉导航与会代表在充分肯定课改成果的同时,也以小语人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梳理小语十年改革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困惑,并寄希望借助本次研究厘清制约小语课改的瓶颈所在,以使我们的论坛研讨有助于小语未来的建设和发展。

1.小语课程教学目标性的虚化。

小语的基础性和母语特点,始终给人们一种印象,小语是学科但又不完全像学科。

这就势必造成课程、教材以及教学中目标的模糊混沌。

目标不清,重点不明,是小语顽疾。

广西的庞继广老师谈到十年课改有喜有忧,忧的方面谈到七点,其中第五点是“课堂教学目标不明确,基础性任务无法完成”。

云南陈洁老师谈到课改“轻知识、轻表达、轻实效”,也特殊提出,许多老师上完课后教学目标不清楚,尤其是情感性语文,孩子动情,流泪就是完成教学目标吗

同样,语文学科目标不明确,还表现在年段目标不明确,环节目标、课时目标不清晰。

小语室郑宇老师也对课标三维目标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为什么过程要作为一个目标

目标是什么

一般是说对于一个学习结果的期待。

如果说过程是一个目标的话,这个目标最后所得到的结果是什么呢

再说价值观,是否可以和情感、态度来结合

哪有一节课就能完成一个价值观的教育的

关于教学目标虚化的讨论,与会代表认为应注意把握小语课程改革综合化及人文丰富性的尺度,赞成柯孔标副理事长提出的“有限语文”的理念,让小学语文在目标上由感性走向理性。

2.小语课程教学训练性的弱化。

母语最大特点就在于其丰富的语言实践。

同样,我们的课堂教学如果脱离儿童的语言实践和训练,就会使得我们的教师不从容,心中没底,就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虚化和低效。

广西庞继广老师忧虑:一是老师讲得太少,讲得又不精,学生课堂的收获在减少。

二是学生的语文基础受到削弱,语文整体水平令人担忧。

浙江金剑辉老师提出现在的小语课程“轻基础、轻序列”。

浙江全明东老师强调语文还是要有一条主线的,应该是“学语习文”的。

我们迫切呼唤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有一条主线来承载,希望能有一个比较好的知识体系和序列,不要把教师的水平估计得太高。

他引用沈大安会长的话强调:“语文训练是语文学科的个性”。

天长小学楼朝晖校长也提出,能否给三年级的学生提出一个标准──过关作文的标准。

如果样本数量足够大的话,还是能出标准的。

他觉得这就是序列。

北师大姚颖女士也提出:中国古代还是有很多作文训练的直接操作的方式,我们是否去借鉴。

比如说魏晋南北朝时期,初学写作,要经历拟作的方式,模仿别人的文章。

还有自拟题目或师长命题,自作文或代长辈作文,跟长辈参加写作活动等……再比如到了唐代,是诗歌创作的高潮,要进行很多单项的训练,练声律,练对仗,立意取材,修改加工等。

人教社郑宇老师也指出当前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一是对于阅读目标的关注不够。

二是需要大力加强阅读策略。

台湾赵镜中教授经常介绍阅读策略,但是我们吸收的不多。

有些阅读策略,还是需要我们去注意的,比如自我监控的意识、图像化的策略、知识的关联等。

对此,代表们特殊指出,语文学科作为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特别重视并为学生提供足够多的语言操练和运用的机会。

3.小语课程教学规律性的淡化。

小学语文是学科,更是科学。

儿童学习语文的过程,既是发展语言,更是发展思维。

思维发展,必须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形象到抽象。

同样,小语教育特别倡导“教是为了不教”,举一而反三。

广西庞继广老师谈到课改后有“学生语文能力好的更好,差的更差的两级分化”现象。

江西南昌的郭爱香老师指出:“《课程标准》关于朗读的要求,低年级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中年级是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高年级是有一定速度的读。

而我们的老师布置学生回家读课文,就提3遍5遍,往往会忽视这些差异性的要求”。

北师大姚颖女士也特殊强调,语文教学忽视学生的能力,学生能力的发展是渐进的,是变化的。

我们的教学设计事实上是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所以我们要充分把握学生现有的基础。

对于语文教学规律的重视,浙江全明东老师提出了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视角:现在的阅读教学研究应该做的非常好,但识字、习作需要同步重视,口语交际的研究就更加忽视了。

可见语文学科内各领域也因其相对独立性而有其独特规律性。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有人说,只有掌握了语文教学的规律,小学教学才能真正驶入“顺其自然”的快车道。

4.小语课程教学多样性的软化。

课程教学多样性是一个丰富的概念。

这里着重是指学生语文学习方式和语文教学评价问题。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正如小语室郑宇老师指出的那样:面临一种新的理念时,教师首先要想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改变了以往哪些不足

自身是不是有不足和缺陷

认清了问题,就不会出现课改初期“小组学习”昙花一现,也不会出现课改十年“小组学习”名存实亡。

同样,代表们对课改中“评价”这一软肋十分忧虑。

四川乐山的殷宗祥研究员从政策方面、课程方面、社会方面对评价的制约影响,提出不解决好评价问题,课改就没有导向的指挥棒。

浙江金剑辉也提出考核评价虽不是一个概念,但考什么,怎么考,也是课改需要同步配套的。

沈大安会长对学生学科评价也十分关注,指出:我们非常重视考试,但是缺乏对于评价的研究。

国外评价有两大部分:纸笔检验、表现性测验。

《学生表现评价手册》中介绍了两种评价方式:成长记录、展览展示。

纸笔检测怎么做得比较合理、科学,值得我们继续深入地研究。

各位专家,各位代表,2011年作为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特别是对于小语特级教师教学中心而言,对于小语十年课改和未来十年新的起点,我们正关注小语改革的两大走向:一是回归本色,二是走向生本。

我们相信在全国小语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小语教育的又一个春天正向我们走来。

(执笔人:王显才 吉林长春东北师大中信实验学校校长 全国小语会特级教师教学研究中心副秘书长 )

关注生活和自然情境感悟有梦真好写一篇文章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这是新课改之后喊得最响亮的一句口号。

《新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到:“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强调师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

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这段话明确指出:课堂教学必须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主体能动性;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创造,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针对青少年学生法制观念缺乏,维权意识淡泊的现象,笔者在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七单元第三课“当个人权益受到侵害时”的教学中作了大胆探索,采用情景教学法,打破了教材的编排顺序和结构,以《小鬼当家──王丽的一天》为线索,重新组织教材,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表演的舞台,教师从课堂的主角角色位置走下来,成为后台的导演,而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角,大胆充分地演绎,满足了学生的表演欲,寓教学于活动之中,使学生乐学、爱学,在轻松的情景教学中感悟生活,增长见识,学会维权。

  一、模拟情景,在体验的乐趣中感悟生活。

  根据心理学的原理,直观教学能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它比抽象教学留给学生的印象要深刻得多。

学生对自然科学中的实验较感兴趣,就是再现情景法所起的作用。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讲述的是我们生活的世界,多数知识是需要通过学生去直接体验来获得的,如果在教学中有意地创设教学情境,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的兴趣,而且教学效果会大为改观。

如情景一,王丽遭歹徒抢劫的小品表演,虽然同学们的演技不怎么样,但表现出表演同学较强的应变能力和机智勇敢的精神,通过这样的表演,既体验了表演的乐趣更让他们感悟了生活的真善美和假恶丑。

也让同学们了解到遇到此类事件,报复私了、忍气吞声都解决不了问题,只有报案求助于派出所等机构,寻求正当的、合法的途径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情景二商场搜身事件的现场模拟表演,同样让同学们体验了生活的酸甜苦辣,感悟被冤枉的羞辱和尴尬。

  二、凭借教学情景,在审美的乐趣中感悟生活。

  审美活动,无论是审美欣赏还是审美创造,都要遵从诉诸感情的原则,艺术是“用艺术家所体验的感情感染人。

”不管是现场模拟还是小品表演,对观看的同学来说都是一种艺术享受。

在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时,教师以中央电视台2005年“

【第3句】:15”晚会的节目──靶向治癌的“神药”,让同学们明白千万不要随便相信路边的小广告,用艺术的形式比简单的说教更易接受。

另外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也给学生美的享受。

  三、融入教学情景,在探究的乐趣中感悟生活。

  北宋理学家程颐认为,教人未见意趣,心不乐学。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安排了“王威的做法错在哪里

”和“王丽可能采取的措施……”“王丽看到牛奶过期怎么办”等探讨和“一分钱官司”要不要打的评说。

既有分组讨论也有自己独立思考,特别是一分钱的官司值不值得打的探讨,同学们各叙己见,争得面红耳赤。

在这些教学环节中,教师更多的是起到如何组织、引导、鼓励、帮助学生更好的发挥其长处、才能的“幕后导演”,而真正的主角正是我们的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自由,把“学”的权力还给学生,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创”的使命交给学生。

从而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获取知识的前台。

学生完全融入了教学情境,在争论探究中感悟生活的多姿多彩,也获得了生活的经验和常识。

67092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