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散文集文学网!

韶山一游感言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红色旅游心得体会,600字左右,谢了

[毛主席故居观后感]参观毛故居,是此行的目毛主席故居观后感泽东故居是一座泥砖的,背倚苍松翠竹,面临清澈荷塘,是南方常见的普普通通的农家住房,里面的小木床、煤油灯、土炉灶等,一切都朴实而清幽。

这里依山傍水,环山围绕,青松郁郁,翠竹婆娑。

这就是世界伟人毛泽东诞生之地,是人们把它誉为红太阳升起的地方,是革命的圣地!当我们参观完故居,走出故居,展现眼前的是满眼绿色,大自然的气息使我们心旷神怡,让我们领略到圣地灵气和岁月的记忆。

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虽然已远逝,但他的丰功伟绩永存,他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四年了。

八十年前,中国正处在风雨如磐,长夜难明的黑暗年代,列强侵略,军阀混战,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国家命运岌岌可危。

在这个时候,人们多么渴望有一个坚强的政治力量,一个伟人能够领导中国人民走向强国富民的康庄大道。

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成立的,毛泽东就是在这个时代下诞生的。

80年来,我们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历程,有过挫折,有过失误,但谁也无法否认,成就是巨大的,业绩是辉煌的。

在以毛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

使我们从一个一穷二白的旧中国变为一个繁荣富强的新中国。

毛泽东同志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缔造了一个用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党和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完成了反帝反封的任务,在 1949年建立了新中国。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接着,他又从中国实际出发,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继续推动中国历史向前发展。

尽管在探索中有曲折甚至有严重失误,但是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在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努力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以他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我们要坚持毛泽东思想,要完整地准确地把握它的精神实质,把握它的活的灵魂,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观后感《毛主席故居观后感》。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宝库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永远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行动指南。

抚今追昔,我由衷地感谢毛主席,感谢共产党。

如果没有它们,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没有今天的改革开放。

如果没有毛主席、共产党,就不会有我们现在的大学生活。

在这次全系参观毛泽东故居的活动过程中,我们瞻仰毛主席故居,重温他老人家写下的字字句句,缅怀他的丰功伟绩,深切地感到共产党的伟大、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作为一名普通学生,生在和平年代,在党的红旗下成长,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更应该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放在首位,而现在做为学生的我们,首要的就是学习,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短短的一天韶山游结束了。

这一天让我获益颇多。

我觉得自己更进一步的了解了这位伟人。

一个人之所以伟大不是他为自己得到了什么,而是为别人做了些什么。

他不但是伟人,一个万人敬仰的大英雄,而且是一个丈夫,一个父亲,一个儿子,一个简单过着清贫生活的平凡人,也许正是这样一种平凡衬托出了他的不平凡,此时主席已从一位伟人的形象变成了我心目中一个和蔼可亲的老人了。

最后我还是想以主席的诗词作为结尾: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同学们努力吧,让我们共同努力成为今朝的风流人物

参观名人故居综合有感100字

• 一个人要经过许情,有的转瞬即逝,有刻骨,永世难忘,而且时间过得越印象就愈加深刻.比如这次上韶山,参观毛泽东故居,是此行的目的。

• 毛泽东故居是一座泥砖的平房,背倚苍松翠竹,面临清澈荷塘,是南方常见的普普通通的农家住房,里面的小木床、煤油灯、土炉灶等,一切都朴实而清幽。

这里依山傍水,环山围绕,青松郁郁,翠竹婆娑。

这就是世界伟人毛泽东诞生之地,是人们把它誉为“红太阳升起的地方”,是革命的“圣地”!当我们参观完故居,走出故居,展现眼前的是满眼绿色,大自然的气息使我们心旷神怡,让我们领略到“圣地”灵气和岁月的记忆。

• 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虽然已远逝,但他的丰功伟绩永存,他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 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四年了。

八十年前,中国正处在风雨如磐,长夜难明的黑暗年代,列强侵略,军阀混战,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国家命运岌岌可危。

在这个时候,人们多么渴望有一个坚强的政治力量,一个伟人能够领导中国人民走向强国富民的康庄大道。

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成立的,毛泽东就是在这个时代下诞生的。

80年来,我们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历程,有过挫折,有过失误,但谁也无法否认,成就是巨大的,业绩是辉煌的。

在以毛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

使我们从一个一穷二白的旧中国变为一个繁荣富强的新中国. 毛泽东同志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缔造了一个用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党和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完成了反帝反封的任务,在 1949年建立了新中国。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接着,他又从中国实际出发,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继续推动中国历史向前发展。

尽管在探索中有曲折甚至有严重失误,但是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在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努力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以他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我们要坚持毛泽东思想,要完整地准确地把握它的精神实质,把握它的活的灵魂,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宝库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永远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行动指南。

• 抚今追昔,我由衷地感谢毛主席,感谢共产党。

如果没有它们,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没有今天的改革开放。

如果没有毛主席、共产党,就不会有我们现在的大学生活。

在这次全系参观毛泽东故居的活动过程中,我们瞻仰毛主席故居,重温他老人家写下的字字句句,缅怀他的丰功伟绩,深切地感到共产党的伟大、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作为一名普通学生,生在和平年代,在党的红旗下成长,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更应该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放在首位,而现在做为学生的我们,首要的就是学习,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 短短的一天韶山游结束了。

这一天让我获益颇多。

我觉得自己更进一步的了解了这位伟人。

一个人之所以伟大不是他为自己得到了什么,而是为别人做了些什么。

他不但是伟人,一个万人敬仰的大英雄,而且是一个丈夫,一个父亲,一个儿子,一个简单过着清贫生活的平凡人,也许正是这样一种平凡衬托出了他的不平凡,此时主席已从一位伟人的形象变成了我心目中一个和蔼可亲的老人了。

最后我还是想以主席的诗词作为结尾:“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同学们努力吧,让我们共同努力成为今朝的风流人物

求一篇走红路感想(湖南长沙之行,游览了毛主席、刘少奇故居等)

[红色旅游观后感]祖国的河山,处处闪耀着革命的光芒,印记着红色的史迹,红色旅游观后感。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特别是学习活的知识,学习做人的好方法。

但是毕竟不能人人在少年时代就踏遍祖国大地。

我们先来参加这红色之旅的读书活动,通过书本先来跨越祖国广袤的空间。

随着空间的跨越,我们完成了时间的转换,来到那火热的年代。

通过这次时空大转移的活动,我们了解的不仅是地理知识和历史故事,更了解了中国的社会,中国人的灵魂、气质和精神。

我们思考之后弄懂了:许多伟大的事件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他们有什么意义。

我们将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路的信念。

我们将更加坚定为民族振兴、为中国人民造福的决心。

我们将更加勇敢,更加顽强,更加坚韧不拔的前行。

我们感激前人,学习前人,也要无愧于前人。

我们也将做出我们这一代人的贡献,为后人留下我们的脚印。

红色之旅主要历经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他们分别是::沪浙红色旅游区,湘赣闽红色旅游区,左右江红色旅游区,黔北黔西红色旅游区,雪山草地红色旅游区,陕甘宁红色旅游区,东北红色旅游区,鲁苏皖红色旅游区,大别山红色旅游区,太行红色旅游区,川陕渝红色旅游区,京津冀红色旅游区。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

它对中国革命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就有了新的领导核心;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就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的解放运动就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让我们走进韶山毛主席纪念馆吧。

韶山冲是毛泽东童年和少年生活的地方,从小热爱劳动,关心别人,懂得关心天下,是他成为中国革命伟大领袖的品质基础。

走进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吧。

没有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

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人民武装反抗国民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建立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

走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吧。

井冈山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开辟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它证明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它告诉人们只要代表人民的利益,革命的星星之火是可以燎原的。

走进福建上杭古田纪念馆吧。

古田会议使党和军队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无产阶级思想武装,在党的建军史上树起了光辉的里程碑,观后感《红色旅游观后感》。

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是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中国革命史上的奇迹,世界军事史上的伟大壮举。

它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英雄业绩,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革命诗篇。

红军用热血和生命铸就的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经过了28年的顽强奋斗之后,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自己当家作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中国的第一声礼炮,使天安门迎来了新生,使中华大地迎来了新生。

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的正中主席台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红色之旅到这里全部结束了。

这些革命纪念地,承载着深厚的革命历史,纪录着光辉的革命事迹,弘扬着灿烂的革命精神。

历史的红色旅程结束了,未来的红色旅程却刚刚开始

未来的红色旅程就是:高举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

历史的红色旅程是革命的先辈们开创的,未来的红色旅程是要靠我们新一代来开创的。

我们就是要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立志做有思想、有道德、有知识、有体力的人,立志为人民做贡献,为祖国做贡献,为人类做贡献。

20世纪九十年代是一个多事之秋,19世纪的悲怆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自20世纪,中国迎来了当家作主的时刻,这一切都要归功于1927年那难忘的时刻。

1927年8月1日,几位伟人在南昌点燃了革命的圣火,自那时起,中国革命的火种便燃起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它指引了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时至今日,我们才有了强大的祖国,人们不会忘记那辉煌的时刻——八一南昌起义,它也将是我心中不灭的火种。

在系团组织的号召下,我系的党员和优秀团员以及部分领导一起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我们在那里一起回顾了先辈们的不朽事迹。

作为其中的一员,我的感慨很深。

作为一次党团日活动,我觉得这一次八一起义纪念馆之行很有意义。

在那里我们深化了自己对党的认识,使自己的思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站在伟人的雕塑下宣誓,贴在红旗旁重温那辉煌的历史,那是何等的骄傲和自豪,那心中的血液在沸腾,浑身充满了无穷的力量和激情

在纪念馆剩下的时间里,导游陪同我们参观了纪念馆,那里陈列了许多当年革命使用的武器和生活用品,这使我深刻地了解到当年革命条件的艰辛和形势的紧迫。

革命先辈们为了民族的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把满腔的热情献给了伟大的革命事业,他们用行动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也为我们这些后辈们做出了好榜样。

当我看到当年起义布防图和革命志士们在领袖的正确领导和指挥下,奋勇杀敌,我被先辈们军事思想的先进性和革命热情的高涨所震撼。

那时我便思索先辈们的这些都从何而来,历史给予了我答案,那便是他们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真理的信仰和誓死为受苦受难的人民创造幸福生活而奋斗。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知道有德无才是废物,有才无德是危险品的道理,我们所谓的德就应该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最高奋斗目标,一旦我们确定了这一目标,我们的灵魂也会因此而便的高尚,那时的你必定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通过这次对八一起义纪念馆的参观,我深化了对党的认识,面对如此先进的组织,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接近它呢

作为要求进步的我,会更加义无返顾地去接受党的考验,去接受党的熏陶。

在平时的学习中,更应该勤奋刻苦,在生活中更应该朴素节约,关爱他人,积极参加系里活动,让我们的大学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也不要让我们回首往事时却发现自己的行囊仍空空,足印仍曲曲。

奋斗是我人生的职责,八一精神那颗火种便是我奋斗的动力。

古今中外的关于“天才出自勤奋的”列子

天才出勤奋腹内孕乾坤——魏源魏源(1794~1857),字默深,清代邵阳(今湖南邵阳)人。

是杰出的爱国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也是最早向西方学习的革新家之一。

魏源出生于诗书世家,祖父有学问但隐居不仕;父亲也是个读书人。

魏源从小聪慧,但沉默寡言,常常整日独坐。

爷爷说:“这孩子性情相貌都不平常,不要把他当作一般孩子来养育。

”魏源七八岁时,进入书塾学习。

他读书非常用功,对好书爱不释手,常常伴灯苦读到天明。

母亲怕他熬坏了身体,常常催他早点睡觉,有时硬是吹灭灯逼他去睡。

但等到母亲睡后,他又悄悄起来,点上灯,用被子遮住光读起来。

勤奋给他插上了智慧的双翅,9岁那年他就参加县里的童子试,并且在考试中一鸣惊人。

事情是这样的。

魏源在去参加童子试前,老师见他年纪尚小,很不放心,就考他对对子,老师出上联“闲看门中月”,这是拆字联,门中月合起来是“闲”字。

魏源抬头一看墙上正好挂着一幅“春耕图”。

他当即对出下联“思耕心上田。

”老师一看魏源应对如此敏捷,激动地说:“好,对得好

”考试的日子到了,堂上几十名儿童熙熙攘攘,县令忽然发现群童中有一个孩子眉清目秀,举止潇洒,十分可爱,于是特地召他上来一试,这个孩子就是魏源。

县令面前放一只茶杯,茶杯上画着太极图,他当即出句说:“杯中含太极。

”魏源临来之前母亲给他烙了两张大饼揣在怀中,此时,他一摸胸口,有了

从容对答说:“腹内孕乾坤。

”众人听后大为惊异,县令也觉奇怪,忙问“何谓乾坤

”魏源对答如流:“天地谓乾坤,我怀中的两张饼正像乾坤,我吃了它,就要考虑天地间大事了

”大家听了,一致称赞这小家伙有奇才。

从此,魏源也就扬名乡里了。

魏源11岁时,揭露乡里有个举人抄袭别人的诗文,那举人恼羞成怒,借题发挥,指着灯笼里的蜡烛出一句上联:“油蘸蜡烛,烛内一心,心中有火。

”魏源随口应对:“纸糊灯笼,笼边多眼,眼里无珠。

”弄得举人狼狈不堪,旁观者都暗暗叫好。

魏源长大后没有忘记少时誓言,他与龚自珍、林则徐等人结成好友,一边切磋学问,一边寻求救国救民之路。

开风气之先——胡适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出身于官商家庭。

1910年留学美国,1917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

回国后曾经担任北京大学教授、校长、国民政府驻美国大使等职务。

他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开风气之先”的重要地位。

他的《尝试集》是中国第一本新诗集;1917年1月他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此文标志着“五四”文学革命拉开了序幕。

胡适的父亲胡传曾经担任清廷的“淞沪厘卡总巡”,后调台湾,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不久,病逝于厦门。

胡适自小跟着母亲在绩溪老家,母亲是一位普通农家的女子,但也略通诗文,她经常教儿子背诵古典诗词,并且为他请了旧学根底很深的老师。

胡适在故乡接受了9年的旧式教育,其间广泛接触了中国古代文化典籍,更由于通过阅读大量的明清白话小说,受到了运用白话文的训练,从而也确立了他的文学兴趣。

14岁这一年,胡适曾经随三哥到上海梅溪学堂求学。

他不懂上海话,又未曾开笔写文章,所以就被编到五班,那差不多是最低的一班了。

有一次,国文老师在讲解“传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的古文时,随口说这是《左传》上的话。

来上海已经有6个星期了,胡适已大略能听懂上海话,他知道老师讲错了。

等到老师讲完后,他轻轻地走到老师的讲桌跟前,低声对他说:“老师,这个‘传曰’是《易经》里的《系辞传》,不是《左传》。

”老学究感到十分惊讶,他把花镜向上推了推,“对呀,我刚才是信口说错了。

”他把胡适拉到身边又一次上下打量眼前这位一身乡下打扮的学生,心里不由得暗暗惊叹。

他又仔细询问了胡适读过那些书,背了多少东西,胡适都一一回答了。

老师又问了他会不会对对子,会不会写文章,胡适当即写了一篇文章。

文章完成后,老师更是惊呆了。

一篇文章洋洋洒洒,满纸文辞锦绣。

他第二大就被升到第二班去了。

在上海,十几岁的胡适还曾主编了《竟业旬报》(白话报刊),他积极称赞维新,也有一定反清革命倾向。

15岁这年,他就发表了自己编写的白话小说《真如岛》。

19岁那年,胡适赴京参加“庚款”留美考试。

试题中有一道“对对子”题目,上联是“孙行者”,这下可难坏了许多考生,一个个抓耳挠腮答不出,胡适却游刃有余,轻轻松松走出了考场。

批卷的时候老师看到他答的对子是“胡适之”,不禁拍案惊绝。

这一次他的语文成绩是第一名,但是理科成绩却最差,在成绩过关的考生中,他的总分是最后一名。

当年9月份,他踏上了赴美的旅程。

一代名人——郭沫若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号尚武,后取家乡沫水(大渡河)、若水(雅河)之名,改为沫若。

他出身于四川省乐山县的一个封建地主家庭。

是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戏剧家、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和社会活动家。

郭沫若自幼聪颖,才智过人,4岁半上私塾,7岁能背《唐诗三百首》和《千家诗》等,他写诗、对联非常有功力,很小的时候,便显露出横溢的才华。

有一年,私塾周围的桃子熟了。

郭沫若和小朋友们一起爬进附近的寺庙里,专拣熟透的蜜桃摘了吃。

不到半天工夫,庙里桃树上的甜桃几乎全部进了他们的肚里。

老和尚大为生气,便跑去找私塾先生告状。

先生痛感自己没有教育好学生,可是追问的结果,无一人承认。

先生生气了,上课时口出上联,挖苦讽刺学生——“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

”并且向学生声明:“谁要对得好,可以免罚,不打板子。

”学生们你瞧瞧我,我瞧瞧你,半天也没有一个敢回答的。

先生明白郭沫若最顽皮,一定有他参加偷桃,所以决定叫他回答,也好罚他一下,警告他人。

郭沫若无可奈何站了起来,只思考了半分钟,便答出来——“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

”先生听了非常高兴,连声夸奖,心想:对句不凡,表现了强烈的进取精神,将来必定会出人头地,干出一番大事业。

结果全体偷桃学生,一律免罚了。

又一次,先生讲过岳飞和文天祥的故事后,问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你们该怎么办

”又是郭沫若回答得精彩:“要振兴中华多读书,为富国强兵读好书。

”郭沫若是这样说的。

也是这样做的,后来终于成了一位学识渊博,卓有成就的一代名人。

“志在鸿鹄”——茅盾茅盾(1896~1981),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中国文学巨匠,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小说、散文。

其中《子夜》《林家铺子》《白杨礼赞》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他原名沈德鸿,茅盾是发表第一部小说《幻灭》时使用的笔名。

童年时代的茅盾,就表现出了对文学的浓厚兴趣以及非凡的文学天赋。

在上小学时,茅盾就爱看旧小说。

他家屋后有一间堆放破烂的小屋,不知哪位叔祖在那里放了一板箱杂七杂八的书籍,其中就有《七侠五义》《西游记》《三国演义》之类的旧小说,茅盾找到了这些书,立即被其中动人情节吸引住了,他爱不释手,有空就偷偷翻看。

过去,这些旧小说被称为闲书,父母一般是禁止自己的子女看的,认为那些书不是正经的学问,看了无用。

茅盾的父亲主张搞实业,希望儿子将来学理工科,也不主张茅盾看这些闲书。

但他的思想比较开明,当他知道茅盾喜欢看旧小说时,并没有严厉禁止。

他认为小孩子读读这些闲书,虽无大用,也可以弄通文理,所以,他又把一本石印的《后西游记》拿给茅盾看。

9岁的时候,有一次茅盾跟他的母亲一起到舅舅家去度夏。

茅盾的舅舅是个中医,家里也有不少旧小说。

茅盾在那里找到了《野叟曝言》,只花了三天半时间就读完了。

这是清代的一部通俗小说,共一百五十四回,约一百万字,曾自称“天下第一奇书”。

茅盾的舅舅知道他很短的时间就看完了《野叟曝言》,也很是吃惊。

从此对他刮目相看。

这种广泛的、大量的阅读,不仅提高了茅盾的文学素养,而且也在无形中培养了他的写作能力。

在小学里,茅盾的各门功课都名列前茅,每次考试他总能得到奖品。

特别是他的作文更是出名。

有一年茅盾遇上了童年会考,他参加了这次隆重的考试。

会考的作文题是《论富国强兵之道》,茅盾很快就写了一篇四百多字的议论文,文章的最后一句是“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

主持会考的老师对茅盾的文章大加称赞,并在最后一句上加了密圈,写了如下评语:“十二岁小儿,能作此语,莫谓祖国无人也。

”进入中学后,茅盾在名师的指导下,更加广泛地学习了中国古典文学,他的作文水平也突飞猛进。

在湖州中学读书时,他幸运地遇上了钱念劬先生。

钱先生曾在日本、俄国、法国、意大利、荷兰等国作过外交官,通晓世界大事,学贯中西,是一位很有名望的大学问家。

有一次钱先生让茅盾他们作文,却不出任何题目,他让学生们自己选题,任意写,很多学生对此作文茫然不知所措。

茅盾却借鉴庄子《逍遥游》中的寓意,写了一篇五六百字的文章,题名《志在鸿鹄》。

文中写了一只大鸟展翅高飞,在空中翱翔,嘲笑下边仰着脸看,无可奈何的猎人。

这是一篇寓言,茅盾借对大鸟形象的描写,表现了自己的少年壮志。

而且,文章的题目又与茅盾的名字德鸿暗暗相合,因此,茅盾也是借此自抒胸臆。

这篇文章思想高远,想象丰富,形象生动。

钱念劬先生很是赏识,写了如此批语:“是将来能为文者。

”钱先生的预见没有错,茅盾以后果然成为著名文学家。

湖州中学还有个文学修养很高的杨笏斋老师。

茅盾曾跟着他学习写骈体文。

有一次茅盾写了篇题为《记梦》的骈文,写自己暑假回家,到外祖母家歇夏,外祖母家的宝姨乘机出了一副对联考他。

上联是“万事福兮祸所伏”,下联是“百年力与命相持。

”要他指明上下联的出处。

他指出上联出自老子的《道德经》,下联出自列子《力命篇》。

宝姨又问他:“这‘命’字易解,‘力’字指什么

”他答不上来,说去问妈妈。

这时外祖母叫吃西瓜,宝姨拉着他便走,走在门槛上绊了一下,梦就惊醒了。

文中写的这个梦虽很平常,但其中的考题却并不简单。

一个十几岁的小孩子能写出这些内容,足见茅盾的知识十分渊博了。

杨老师对这篇五百多字骈文也很欣赏,认为构思新颖,文字不俗。

从这些地方都可似看出,少年时代的茅盾不仅有着很高的天赋,而且有着远大志向和刻苦学习的精神。

后来,茅盾回忆自己的青少年时代时曾说过:“如果有谁不觉得整个世界是他的,那他一定不是好中学生。

”笑傲王侯——梁启超梁启超(1873~1929),广东省新会县人,我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代表,和康有为共同领导了“戊戌变法。

”梁启超少有异才。

他4岁开始认字,6岁读完了“五经”,9岁时能写出洋洋千言的好文章,11岁考中秀才,16岁中举人,享有“神童”之誉。

10岁时,他跟着父亲去新会县城应“童子试。

”父子俩暂住老相识李秀才家。

其时李家庭院杏花盛开,煞是好看,小启超起个大早去摘花,被父亲看见。

父亲喊他进屋里,他急忙把一束杏花藏在衣袖之中。

父亲想教训他,便出了个上联:“袖里笼花,小子暗藏春色。

”这时,启超正坐在一块大镜子前面。

他灵机一动,答道:“堂前明镜,大人明察秋毫。

”和父亲坐在一起的李秀才,正打算出门。

仆人来报说车子已经准备好了。

李秀才对启超说:“孩子,我还有一联:推车出小巷。

”梁启超用手摸摸脑袋,立刻对道:“策马入长安。

”李秀才当即把他揽入怀里,口里不停地说:“果真神童

果真神童

”后来,少年梁启超为维新运动四处奔走,曾路过武昌,特意去拜访洋务派首领、湖广总督张之洞。

梁启超投的名帖署款为:“愚弟梁启超顿首拜。

”张之洞见后大为生气,心想:你小小少年,又是布衣平民,怎敢狂妄地同官位很高、年纪又大的一品总督称兄道弟

一定得戏辱他一顿,便出一上联让门子送到门外。

梁启超一看,写的是:“披一品衣,抱九仙骨,狂生无礼称愚弟。

”梁启超看罢,微笑着写出下联:“行千里路,读万卷书,侠士有志傲王侯。

”张之洞看了,惊叹不已。

知启超不是凡人,立即整装迎出大门。

梁启超博学多才,写了不少有关政治、经济、哲学、历史、文学、法学、宗教方面的文章,后辑为《饮冰室合集》。

他的学术思想,对当时和后世的青少年,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勤奋好学——李大钊李大钊(1889~1927),河北省乐亭县人。

他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创始人之一,是伟大的共产主义革命家、思想家。

李大钊幼年时,父母双亡。

祖父李如珍从他3岁起便教他认字。

大钊5岁时已开始陆续学《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了。

他聪明勤奋,最喜欢念人家门上贴的春联,有时候还站在比自己高得多的大人堆里,看那些贴在墙上的告示之类的东西。

有一回,村里出了一张“安民告示。

”大人里大多是文盲,他们在告示旁干瞪眼,不知写的是什么。

5岁的李大钊当着众人,一字一句地全念了出来。

从此,人们对他刮目相看。

李大钊7岁时正式入学,是个勤学苦练、惜时如金的孩子。

有一天爷爷有事外出,把孙子一人留在书房里读书。

当时春光明媚,一群麻雀在房外树枝间嬉戏,吱吱叫个不住,大钊只是聚精会神地读书写字,根本不受外界的一丝干扰,好像外面不曾有什么事情发生似的。

快到中午了,爷爷还没回来。

大钊做功课也觉得很疲劳,便去姑姑房间里,帮她干一点儿小活计。

没过多大工夫,姑姑便要大钊到院子里去玩玩。

大钊笑着说:“我帮姑姑干活,就是休息脑子的,跟到院子里去玩不一样吗

”爷爷回家后,听姑姑说了这件事,很高兴。

他说:“大钊这孩子有志气,将来终会出人头地,干一番大事业。

”大钊聪颖早慧,连先生们也另眼相看于他。

自从大钊7岁起,相继跟好几位先生读书学习过。

由于他学得快,特别善于思索,有的先生过一段时间,便再也教不了他,只好要他祖父另请先生。

到大钊13岁时,跟黄玉堂老先生读书。

那时候满清政府腐败无能,招致了列强步步入侵。

不久,八国联军打进了北京城,火烧了圆明园。

慈禧太后带着皇室成员逃往西安了。

而具有强烈爱国之心的义和团和红灯照却进行了可歌可泣的顽强抵抗。

帝国主义的魔爪也伸到了大钊家乡附近。

中国人民遭受侵略者的烧杀掠夺,苦难深重极了。

有一回,李大钊听先生讲太平天国的故事。

他不等先生讲完,便大声喊:“我要学洪秀全,推翻清朝皇帝

”一时间,吓得黄先生忙去捂学生的嘴,生怕张扬出去有杀身之祸。

老先生深知大钊有志于救国,便在暗中鼓励他好好学习。

后来大钊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清政府办的北洋法政学校,走出了山乡,去寻找救国之路了。

几经探索后,他终于找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真理。

从此开始了他在中国开创和推动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历史进程。

解救天下百姓为己任——毛泽东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人。

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他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战略家,又是一位著名诗人。

毛泽东小时候聪慧过人,而且助人为乐。

上小学时,同学们中午来不及回家,都从家里带午饭。

班上有个同学,家里穷得常常揭不开锅,经常不能带饭上学。

毛泽东就发现后就常把自己的饭分给他吃。

一段时间之后,毛泽东的母亲看到儿子每天的晚饭总是吃得很多,好像中午没吃饱似的,感到很奇怪。

毛泽东把分饭给同学吃的事告诉了妈妈,从此,毛泽东每天都请母亲准备两份午饭带去上学。

毛泽东助人为乐的行动感动了老师和同学,以后,大家都伸出了友爱之手帮助那个同学。

少年毛泽东胸怀大志,勤于独立思考,反对私塾里那种让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认为只有多用脑子,才能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学得扎实、记得牢靠。

正因为如此,毛泽东读了许多书之后发现一个问题:为什么所学的课本及课外的故事书大都是歌颂帝王将相、圣人君子,而没有歌颂穷苦百姓的呢

这事他思考了很久,后来他发现:原来这些书都是为剥削和压迫人民的人写的,而不是为穷苦百姓们写的,这种情况太不合理了,应当改变。

毛泽东幼年时身体很弱,经常生病。

12岁时,还生过一场大病。

他想:身体老是这样下去,以后怎么能为国家做事情呢

从此以后,他就经常在自家门前的池塘里游泳,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他的身体渐渐结实起来,在这以后,他又经常到湘江里去游泳,有意识地磨练自己的意志,一游就是几个小时,除此之外,他还和同学一起在野外露宿和远足。

这样做不仅仅锻炼了身体,还磨练了自己的意志,树立了吃苦耐劳的精神。

这些都有力地帮助他后来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领导革命,战胜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完成了以解救天下穷苦百姓为己任的壮志宏图。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周恩来周恩来(1898~1976),字翔宇,祖籍绍兴,生于淮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

他博学多艺、才华横溢,向为世人赞誉。

其实,天才出自勤奋,天才是勤奋之果。

1914年,少年时代的周恩来在上海进步书局出版的《学校国文成绩》上发表了《东关模范学校第二周年》纪念感言,就已经崭露头角。

老师评价此文时说:“心长语重,机畅神流。

”他为什么会写出这样好的文章呢

周恩来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

他的乳母常常给他讲故事,教他劳作。

后来,他过继给叔叔。

婶婶天天教他识文断字,写字作画,把童年时代的周恩来带进了一个五彩缤纷的天地,丰富了他的知识,开阔了他的视野,也陶冶了他的情操。

上学后,周恩来用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的苦学精神激励自己。

每天,他完成作业后,就博览群书。

他一边读,一边摘录名言警句,还写读书心得。

他常常读到深夜,大地沉沉地入睡了,他还在书海里遨游。

少年周恩来就胸怀中华,放眼世界。

他的作文经常联系国家和国际大事。

有一次,他看了白人资本家贩卖黑人孩子的《汤姆和琼斯的故事》,为黑人孩子的悲惨遭遇而流下热泪,同时对资本家的罪行而义愤填膺。

于是,他带领同学写了两封信,一封写给黑人孩子。

倾吐了发自肺腑的怜悯和同情;一封写给白人资本家,表示了无比的愤慨与抗议。

1911年暑假,周恩来从天津到东北探亲,接触了一位有抱负却无处施展的老人。

老人隐居乡间,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了很多感时纪事的诗篇,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老人发现周恩来对时局有精辟的见解,对人民有深厚的感情,便多次带他到烟笼山,并即兴吟诗抒怀:“今吾老兮有何志愿,图自强兮在尔少年。

”他对老人非常敬重,把老人的嘱咐深深记在心中。

当他离开时,老人特意写了《赠周恩来》和《赠周恩来南归诗》五首,列举历史上的著名人物通过刻苦学习和磨练,成了“非常之才”、成就了“非常之业”的故事,意味深长地赞扬和激励周恩来。

在中华这块沃土上,周恩来迅速成长起来。

他同进步同学一起参加学生运动,并且成为学生领袖,积极地宣传马列主义,参加救国救民的革命斗争,终于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代伟人。

桥梁专家——茅以升茅以升(1896~1989),号唐臣,江苏镇江人,中国著名的桥梁专家,卓有成就的科学家。

他出生在一个贫寒的读书人的家庭里。

母亲是一个有学问有见地的妇女,为了孩子的前途,她省吃俭用供孩子上学,为茅以升日后成才铺平了道路。

茅以升在学堂里,年龄小,个子矮,身上穿的也很破旧。

有钱人家的子弟经常讥讽和欺侮他。

茅以升十分气愤,全然不顾周围的冷眼和歧视,发愤读书,一直是全班学习成绩最优秀的学生。

小以升学习刻苦勤奋,加上天资聪慧,爷爷十分喜爱他。

有一年暑假,爷爷亲自教他学习古文。

爷爷教古文的方法很特别,他先把文章从头到尾抄录一遍,一面抄写一面讲解,等全篇抄完之后,让他练习背诵讲解,这样,一个暑假过去了,小以升能背诵上百首古诗和十几篇古文。

一天,爷爷用毛笔抄写《东都赋》,茅以升站在旁边默诵着。

赋文写得很长但也很美,他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他沉入了一片美好的境界之中。

老长时间,爷爷抄完了,他抓住爷爷的衣袖说:“爷爷,让我背诵一遍你听听。

”他果真从头到尾熟练地背了出来。

爷爷惊喜地说:“好啊,熟能生巧,巧能出快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到了。

南京秦淮河上要赛龙船,河两岸、小桥上挤满了人。

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人声鼎沸。

忽然嘈杂声变成了一片呼救声。

原来,因为看龙船的人太多,把秦淮河上的文德桥挤塌了。

不少人掉进了河里,有的人不幸被淹死。

小以升惊呆了,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理想的种子——长大以后要为人民造桥,造非常非常结实的大桥。

从此以后茅以升十分留心各种桥梁。

他只要见到桥总是注意观察桥面桥桩,久久不肯离去。

他在读诗文时,读到有关桥的句子或介绍,就立即摘抄在本子上,见到有桥的画面就剪贴起来。

有一天爷爷给茅以升讲“神笔”马良的故事,告诉他得到神笔的秘诀,就是“勤奋”二字。

这两个字深深地铭刻在小以升的心灵里,把它看做是得到架桥“神笔”的秘诀。

11岁那年,勤奋好学的茅以升小学没毕业就考进了“唐山路矿学堂。

”他在班上年龄最小,但是每次考试总是名列前茅。

他的记忆力相当好,背诵圆周率的精确数值,能把小数点后面一百位数都熟练地背诵下来,经久不忘。

有一天,当时任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的孙中山到唐山路矿学堂视察,并在礼堂里做了鼓舞人心的讲演。

他说革命需要两路大军,一路举行起义,建立民众政权;一路向西方学习,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因而在学堂里学习也是革命。

茅以升牢记在心里,他贪婪地学习着。

1916年,茅以升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清华学堂官费研究生。

新中国成立以后,他担任过武汉长江大桥技术顾问委员会主任,主持修建了武汉长江大桥,还撰写了桥梁方面的许多著作,并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建桥人才。

“四个耳朵”——聂耳聂耳(1912~1935),我国人民音乐家、作曲家。

他童年时代非常喜欢音乐,小小年纪就学会了笛子、三弦、月琴、二胡和小提琴等多种乐器的演奏。

在他读小学时,是学校音乐团的出色小指挥和儿童小乐队的组织者。

在小乐队的五六个人中,他和两个哥哥就占了一半。

这个小乐队由笛子、二胡、三弦、月琴等乐器组成,能演奏不少旋律优美的诸如《梅花三弄》《苏武牧羊》《昭君出塞》《三蝴蝶》等民间乐曲。

每当晚风习习,月光皎洁之夜,聂耳的小乐队便奏出了悠扬悦耳的乐曲来。

吸引了不少的邻居和行路人前来围观、聆听。

每奏完一曲时,热情的听众便齐声喝彩,要求“再来一个

”后来,聂耳从家乡云南来到上海,在“明月歌剧社”担任小提琴手。

由于他琴拉得好,为人又随和,大家都很喜欢他。

又因他姓“聂”,占上了三个耳字,大家都叫他“耳朵先生”。

聂耳听了不但不生气,反觉得这个绰号很有意思。

在他的第一首习作歌曲上,就用上了四个“耳朵”,署名为“聂耳”。

聂耳感到该社的活动背离时代的要求。

他以“黑天使”的笔名,发表了《中国歌舞短论》,批评该社负责人黎锦晖搞一些“香艳肉麻的靡靡之音”,并提出应向群众学习,创作出新鲜的艺术作品。

但此举却遭到反对,他离开歌剧社后,到英国人开办的“百代唱片公司”从事音乐创作和伴奏。

在短短的8个月里,他创作了《码头工人歌》《毕业歌》《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是啥意思

出自毛泽东的,意思就是“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

【原文】独立寒秋,湘江北去,。

看万山红遍,;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译文】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

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广阔的天空里鹰在矫健有力地飞,鱼在清澈的水里轻快地游着,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决定主宰呢?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

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

可曾记得,当年我们在那浪花大得可以阻止飞奔而来的船舟的激流中一起游泳

孩子研学旅行父母寄语

愿你在这短暂的研学旅行时日里,获得高超的本领顽强的意志博大的胸怀;像赛马一般,越过一道又一道高栏;让生命扬帆前进,驶向碧波滔滔的大海。

寻访红色足迹作文最优秀三篇

我曾去过一神奇云雾包围的,一个一代伟人出生的地方,一个遍满了红色足迹的地方!这里就是韶,位于湖南韶山。

这里诞生了解放全中国的毛泽东主席。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站在这里,站在毛主席铜像面前。

他高大的身影周围被一圈一圈、一层一层的花环包围,如一个巨人矗立着,脚下踩着斑斓的云彩。

听导游讲解,在运送毛主席铜像的路上,曾发生了一些神奇的故事呢!当毛主席铜像运到江西井冈山时,装载车突然抛锚,开不了,怎么查都查不出原因,江西人民感慨地说:这里是毛主席第一次闹革命的地方,主席想在这里住一晚。

于是车就在井冈山停了一夜。

第二天,车竟然奇迹般地好了,到了韶山,等安置好铜像,天空中神奇般地出现了日月同辉!寒冬腊月,漫山遍野的杜鹃花竞相开放!毛主席真伟大,他能使天随人意变,花伴天意开!毛主席,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我们不灭的内心寄托;毛主席,我们永远的精神依靠!您与天地同在,与日月同辉!您的传奇故事,将在我们内心一代代传递!  接着,我们又参观了毛主席生活的地方,以前我看书得知他生活简朴,去了我才知道,他的家非常小,除了床就是一张桌子,再无别的东西了,毛主席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发奋读书,做了如此多对国家有益的事。

55645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