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散文集文学网!

领军杯后的感言讲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我心中的保险感想

保险学习的心得体会  导语:保险利益是保险法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它是保险法的一个重要原则,同时也是保险合同的效力要件。

下面是聘才为大家准备的做保险写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怀着空杯的心态,我有幸参加了中国平安保险有限公司长沙分公司0306期新人班岗前培训,通过这几天的全心投入,并在培训老师的细心教导下,我对保险的知识,态度,技巧和销售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明白了保险的意义所在。

回首难忘的日日夜夜,收获良多,感慨万千。

下面我从以下四点浅谈一下我的个人体会。

  都说平安的培训是最好的,通过这几天的培训我才知道,它的最好,在于能使人们从中得到激励,能使人们对生活的追求站得更高,目标想得更远。

它把激励学渗入到每个人的心底。

让每个受训的学员感受到通向成功其实就是这么简单。

它的最好还表现在培训体制是最好的,因为它有完善的一个培训平台,有专门的培训队伍,有优越的硬件条件,有一整套培训方案。

如果说中国有哪家公司最注重培训,我想除了平安还是平安。

第二,平安的讲师也是最好的,他们都是销售的精英,个个业绩不凡,讲的都是身边的人,道的也都是身边的事,使生硬和冰冷的文字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用案例说话,用指标来纠正目标,用分析来查明问题,用最佳方案来解决事情。

具有相当现实的指导意义。

这让我们对保险的认知具体化,实际化。

把表面的,理论的课程知识转换为各种案例,让学员在听故事的同时,了解体会。

这都体现了

凤歌写《昆仑》和《沧海》分别用了多少时间

说起楼上的家伙复制+黏贴又臭又长我看了都累而且还是几年前的东西沧海早就写完了好不好昆仑是纯武侠小说还是主角无敌论不过主角的武功获得方式跟平常我们看到的武侠小说不一样他是在数学的学习中悟出了武功的真谛很有创意沧海就在武侠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玄学的色彩开始的那几章可能凤歌还没进入状态不是很吸引人不过到后面就非常精彩了只是结尾让我感觉不太好BOSS这么简单的就挂了~~~~~~也许是凤歌懒得写了毕竟这是传说中的恶毒连载长篇武侠小说他自己也写累了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好词20个,好句10个,体会100子左右

好词摘抄:、一举两得、一亲芳泽、七步成诗、三顾茅庐、下笔成章、不出所料不由分说、不知所云、五内如焚、人生如寄、位极人臣、作奸犯科、偃旗息鼓初出茅庐、刮目相待、名不虚传、吴下阿蒙、手不释卷、旦夕之危、如鱼得水好句摘抄:

【第1句】:正慌走间,正南上一彪军到,乃引军来救援,截住大战。

斗到黄昏时分,大雨如注,各自引军分散。

操回寨,重赏,加为领军都尉。

【第2句】:追至南皮,时天气寒肃,河道尽冻,粮船不能行动。

操令本处百姓敲冰拽船,百姓闻令而逃。

操大怒,欲捕斩之。

百姓闻得,乃亲往营中投首。

操曰:“若不杀汝等,则吾号令不行;若杀汝等,吾又不忍:汝等快往山中藏避,休被我军士擒获。

”百姓皆垂泪而去。

【第3句】:李傕、郭汜尽驱洛阳之民数百万口,前赴长安。

每百姓一队,间军一队,互相拖押;死于沟壑者,不可胜数。

又纵军士淫人妻女,夺人粮食;啼哭之声,震动天地。

如有行得迟者,背后三千军催督,军手执白刃,于路杀人。

【第4句】:留于易州养病,求向导官以引路。

人荐袁绍旧将田畴深知此境,操召而问之。

畴曰:“此道秋夏间有水,浅不通车马,深不载舟楫,最难行动。

不如回军,从卢龙口越白檀之险,出空虚之地,前近柳城,掩其不备:蹋顿可而擒也。

”操从其言,封田畴为靖北将军,作向导官,为前驱;为次;操自押后:倍道轻骑而进。

【第5句】:且说董承自去后,日夜与等商议,无计可施。

建安五年,元旦朝贺,见骄横愈甚,感愤成疾。

帝知国舅染病,令随朝太医前去医治。

此医乃洛阳人,姓吉,名太,字称平,人皆呼为吉平,当时名医也。

平到董承府用药调治,旦夕不离;常见董承长吁短叹,不敢动问。

【第6句】:却说曹豹见张飞只十数人护从,又欺他醉,遂引百十人赶来。

飞见豹,大怒,拍马来迎。

战了三合,曹豹败走,飞赶到河边,一枪正刺中曹豹后心,连人带马,死于河中。

飞于城外招呼士卒,出城者尽随飞投淮南而去。

吕布入城安抚居民,令军士一百人守把玄德宅门,诸人不许擅入。

【第7句】:却说玄德引十数万百姓、三千余军马,一程程挨着往江陵进发。

赵云保护老小,张飞断后。

孔明曰:“云长往江夏去了,绝无回音,不知若何。

”玄德曰:“敢烦军师亲自走一遭。

刘琦感公昔日之教,今若见公亲至,事必谐矣。

”孔明允诺,便同刘封引五百军先往江夏求救去了。

【第8句】:却说张飞拍马赶到关下,关上矢石如雨,不得进而回。

八路诸侯,同请玄德、关、张贺功,使人去袁绍寨中报捷。

绍遂移檄孙坚,令其进兵。

坚引程普、黄盖至袁术寨中相见。

【第9句】:时秋末冬初,凉风透骨;黄昏将近,哭声遍野。

至四更时分,只听得西北喊声震地而来。

【第10句】:是年蝗虫忽起,食尽禾稻。

关东一境,每谷一斛,直钱五十贯,人民相食。

曹操因军中粮尽,引兵回鄄城暂住。

吕布亦引兵出屯山阳就食。

因此二处权且罢兵。

读后感《它的结构,既宏伟壮阔而又严密精巧。

时间长达百年,人物多至数百,事件错综,头绪纷繁。

而描述既要符合基本事实,又要注意艺术情节的连贯。

因此,在结构的安排上是有很大困难的。

可是作者却能写得井井有条,脉络分明,各回能独立成篇,全书又是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

这主要得力于作者构思的宏伟而严密。

他以蜀汉为中心,以三国的矛盾斗争为主线,来组织全书的故事情节,既写得曲折多变,而又前后连贯;既有主有从,而又主从密切配合。

新时代新青年如何更好地传承五四精神

一一代青年,持续传承着“爱国、进步、民科学”的五四精神。

,我们如何过好青年节何传承好五四精神

青年时期,立志是一切开始的前提,“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

”回望1919年5月4日,那群热血青年救民族于危亡的呐喊依然震撼人心。

自强不息、为国担当的五四精神,在今天依然激荡人心。

青年,代表着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也代表着没有不可能的创新精神。

青年时期,往往是一个人志向最远大、精力最充沛、创造力最旺盛的人生阶段。

名将霍去病18岁时率军大破匈奴,青史留名;著名作曲家聂耳作《义勇军进行曲》时,年仅23岁;26岁的爱因斯坦,就石破天惊地提出“狭义相对论”,开创物理新纪元。

今天,从比尔·盖茨到扎克伯格,都是在20岁出头的年纪,便成了改变世界的科技领军者。

时代不同了,五四精神的内涵也与时俱进。

1919年,青年们奔走呼号,为的是救亡图存。

而在“岁月静好”的今天,青年们除了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稳定,更要赋予五四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无论什么职业、境遇好坏,都要坚守自己的岗位,恪守心中的道德自律,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更好的社会而努力拼搏。

这才是新时代五四精神崭新的打开方式。

新时代的新青年长什么样

说起来有趣的是,这一代的年轻人有些“不同”。

比如,提起五四青年节,很多年轻人为“青年”该如何界定争议不断,80后感叹“步入老年”、90后感慨“中年危机”。

其实,这只是在互联网中长大的当代年轻人所习惯的表达方式。

在快速成长、“升级打怪”的同时,他们通过自嘲来疏解压力,通过幽默来化解成长的烦恼。

与每一代青年一样,今天的青年也会有困惑和迷茫。

但在“叹老”的背后,其实正反映了他们对改变世界的冲动、对提升自我的期待。

新时代的新青年,不是千人一面、众口一词,而是充满个性。

在各行各业,我们都可以看到年轻人挑大梁的身影。

在产业革命中,新一代移动互联网、无人驾驶、大数据等,搞研发的大多是青年人,接受最快的消费者也多是青年人;在商业模式上,电商、共享经济蓬勃发展,正是年轻人塑造着未来经济的种种可能;在社会层面上,志愿服务成为年轻一代新潮流,公益活动也玩起了“互联网+”。

我们的社会会更好吗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永远不会过时。

新时代的新青年,用自己的方式扛起了新的时代责任,用自己的话语表达了不变的家国情怀。

青春不息,奋斗不止,当代青年的远大志向与不懈奋斗,正孕育着未来的希望。

写一篇100字的参观科技馆后的感想(要写出看了这些后是你想到的)

参观馆 今天下我和妈妈一起去科技馆看第21届温州市青少技创新大赛优秀作品展示。

我科技馆里看到有小学生发明的洒水扫帚,有多功能斜面演示器。

有多功能超市购物车等等。

还有很多很多的作品画。

这些画有小学生画的,有幼儿园里的小朋友画的,也有中学生画的。

他们都是小画家。

科技馆里的东西可真不一般啊

burning这首歌的中文意思是什么

背后有没得故事

歌词翻译:令人幸福 爱情令人脆弱 你曾说自由至上 因此你不愿被束缚 命中注定 爱恨情仇 日夜追逐你的梦想 从未放弃 哦 当夜晚降临 你孤身一人 在你沉睡之时 你梦见了什么 肌肤之亲 让我陶醉 哦 我却无法满足 曾答应不再向你索取 然而你的眼睛摄人心魂 对你的思念 挥之不去 我们可否坦诚相对 纵使结局无法预料 我仍然甘愿飞蛾扑火 置身于茫茫人海之中 乐声嘈杂 我曾说过 我同样珍爱自由 现今却不置可否 视线被你占据 我已经看清一切 感情深入之时 却是分手之日 然而我却无法做到 我的灵魂, 我的心 无论你近在咫尺或是你远在天涯 我的生命, 我的挚爱 请一并带走下面是这首歌的简单介绍:中国人 百年梦想 实现 进军2008奥运会主题曲 雅典奥运圣火全球传递中国之行主题歌 中国第一首英文原创歌曲 6月8日,雅典奥运火炬将传递到北京,这象征着奥运圣火已经开始在北京点燃。

郭峰作为中国第一先锋音乐人,中国公益歌曲的领军人,从《让世界充满爱》到第一首申奥之歌《实现梦想》,从《有你有我》再到第21届大运会主题曲《WE ARE FRIENDS 我们是朋友》,他始终如一的在走着为社会为公益的奉献道路,今天郭峰再次为奥运火炬传递这个历史时刻创作了这首经典作品《BURNING 燃烧》,这首歌也是中国流行音乐史上第一首精心打造的英文原创歌曲,也在流行音乐领域里又一次做出了一个新的尝试和突破

争座位帖的原文及注译:

巴金原名李尧棠,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

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

巴金晚年提议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和文化大革命博物馆。

  中文名: 李尧棠  别名: 巴金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四川成都  出生日期: 1904年11月25日  逝世日期: 2005年10月17日  职业: 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  主要成就: 文学巨匠  代表作品: 《家》、《春》《秋》  原名: 李尧棠  字: 芾甘  巴金小说作品  长篇小说 激流三部曲 家 ▪ 春 ▪ 秋  爱情三部曲 雾 ▪ 雨 ▪ 电  其他 寒夜  中篇小说 海的梦 ▪ 春天里的秋天 ▪ 灭亡 ▪ 死去的太阳 ▪ 砂丁 ▪ 萌芽 ▪ 新生 ▪ 利娜 ▪ 憩园 ▪ 第四病室  短篇小说集 英雄的故事 ▪ 明珠和玉姬 ▪ 复仇 ▪ 光明 ▪ 电椅 ▪ 抹布 ▪ 将军 ▪ 神·鬼·人 ▪ 沉落 ▪ 发的故事 ▪ 雷 ▪ 还魂草 ▪ 小人小事 ▪ 猪与鸡 ▪ 李大海  个人履历  巴金,字芾甘,原名李尧棠,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出版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中国现代文坛的巨匠,曾任中国作协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务。

  巴金  巴金1927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

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索桥的故事》《萌芽》和著名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1931年在《时报》上连载著名的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1982年获“国际但丁文学奖”。

散文集《随想录》(包括《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

其中《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

  他的作品《给家乡孩子的信》被选为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课文、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期课文,《索桥的故事》被选为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课文。

《鸟的天堂》被选为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课文,并有散文随笔集《龙.虎.狗》其中短文两篇《日》《月》被选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文。

《随想录》中的小狗包弟被选为新课标高一必修一中的课文。

  巴金被人们称为“世纪老人”。

一位诗人王火在《敬寿巴老百岁》中写道:时光如水,巴金是金。

真心真爱,深意深情。

大智大悟,举重若轻。

大作大家,淡泊宁静。

曲奏南薰,霞焕椿庭。

人歌上寿,仁者遐龄。

立言立德,益世益民。

如鹤如松,长寿常青。

百岁翩临,华夏集庆。

海上人瑞,天际有星。

  著作书目  《无政府主义与实际问题》(理论,与他人合著),1927,上海民钟社 。

  《灭亡》(中篇小说),1929,开明书店。

巴金  《从资本主义到安那其主义》(理论),1930,上海自由书店 。

  《死去的太阳》(中篇小说),1931,开明书店 。

  《复仇》(短篇小说集),1931,新中国书局 。

  《雾》(“爱情三部曲”之一,中篇小说),1931年,新中国书局。

  《海的梦》(中篇小说),1932,新中国书局 。

  《春天里的秋天》(中篇小说),1932,开明书店 。

  《海行》(散文集),又名《海行杂记》,1932,新中国书局 。

  《光明》(短篇小说集),1932,新中国书局 。

  《雨》(“爱情三部曲”之二,中篇小说),1933, 良友图书公司。

  《砂丁》(中篇小说),1933,开明书局 。

  《电椅》(短篇小说集),1933,新中国书局 。

  《抹布》(短篇小说集),1933,北平星云堂书店 。

  《家》(“激流三部曲”之一,长篇小说),1933,开明书局 。

  《萌芽》(中篇小说,又名《雪》),1933,现代 。

  《新生》(中篇小说),1933,开明书店 。

  《旅途随笔》(散文集),1934,生活书局 。

  《将军》(短篇小说集),1934,生活书局 。

  《巴金自传》(传记),1934,第一出版社 。

  《电》(“爱情三部曲”之三,中篇小说),1935, 良友图书公司 。

  《点滴》(散文集),1935,开明书店 。

  《神·鬼·人》(短篇小说集),1935,文化生活出版社 。

  《巴金短篇小说集》(1——3卷),1936——1942,开明书店 。

  《生之忏悔》(散文集),1936,商务印书馆。

  《沉落》(短篇小说集,又名《沦落》),1936,商务印书馆 。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合集)1936, 良友图书公司 ;   《忆》(回忆录),1936,文化生活出版社 ;   《发的故事》(短篇小说集),1936,文化生活出版社 ;  巴金的《家春秋》搬上荧屏(11张)  《长生塔》(童话集),1937,文化生活出版社 ;   《雷》(短篇小说集),1937,文化生活出版社 ;   《短简》(散文集),1937, 良友图书公司 ;   《控诉》(散文集),1937,重庆烽火社 ;   《春》(“激流三部曲”之二,长篇小说),1938,开明书店 ;   《梦与醉》(散文集),1938,开明书店 ;   《感想》(散文集),1939,重庆烽火社 ;   《黑土》(散文集),1939.文化生活出版社 ;   《秋》(“激流三部曲”之三,长篇小说),1940,开明书店 ;   《利娜》(中篇小说),1940,文化生活出版社 ;   《火》(共三部,长篇小说),1940—1945,开明书店;   《星》(英汉对照,中篇小说),1941,香港齿轮编辑社 ;   《无题》(散文集),1941,文化生活出版社 ;   《龙·虎·狗》(散文集),1941,文化生活出版社 ;   《还魂草》(短篇小说集),1942,文化生活出版社 ;   《废园外》(散文集),1942,重庆烽火社 ;   《小人小事》(短篇小说集),1943,文化生活出版社 ;   《憩园》(中篇小说),1944,文化生活出版社 ;   《第四病室》(中篇小说),1946, 良友图书公司 ;   《旅途杂记》(散文集),1946,上海万叶书店 ;   《寒夜》(长篇小说),1947,晨光 ;   《怀念》(散文集),1947,开明书店 ;   《静夜的悲剧》(散文集),1948,文化生活出版社 ;   《纳粹杀人工厂—奥斯威辛》(散文集),1951,平明出版社 ;   《华沙城的节日—波兰杂记》(散文集),1951,平明出版社 ;   《巴金选集》(短篇小说、散文等合集),1951,开明书店 ;   《慰问信及其他》(散文集),1951,平明出版社 ;   《生活书局在英雄们中间》(散文通讯合集),1953,人民文学出版社 ;   《英雄的故事》(短篇小说、散文合集),1953,平明出版社 ;   《保卫和平的人们》(散文、通讯合集),1954,中青 ;   《巴金短篇小说选集》1955,人民文学出版社 ;   《巴金散文集》1955,人民文学出版社 ;   《谈契诃夫》(理论),1955,平明出版社 ;   《大欢乐的日子》(散文集),1957,作家出版社;   《坚强的战士》(散文集),1957,少年儿童出版社;   《明珠和玉姬》(儿童短篇小说集),1957,少年儿童出版社 ;   《—场挽救生命的战斗》(报告文学),1958,中国青年出版社;   《巴金文集》(1—14卷),1958—1962,人民文学出版社 ;   《巴金选集》(短篇小说、散文合集),1959,人民文学出版社 ;   《新声集》(散文、短篇小说合集),1959,人民文学出版社 ;   《友谊集》(散文集),1959,作家出版社 ;   《猪与鸡》(短篇小说),1959,作家出版社 ;   《赞歌集》(散文集),1960,上海文艺出版社;   《李大海》(短篇小说集),1961,作家出版社 ;   《倾吐不尽的感情》(散文集),1963,百花文艺出版社;   《贤良桥畔》(散文集),1964,作家出版社 ;   《大寨行》(散文),1965,山西人民出版社 ;   《巴金近作》(第

【第1句】:2集,散文集),1978—1980,四川人民出版社;   《海的梦》(中短篇小说合集),1979,人民文学出版社 ;   《烟火集》(散文集),1979,人民文学出版社 ;   《随想录》(散文集),1979,香港三联书店 ;   《巴金中短篇小说选》(上下册),1980,四川人民出版社 ;   《巴金选集》(上下卷),1980,人民文学出版社 ;   《探索集》(《随想录》第1集,散文集),1981,香港三联书店 ;   《巴金选集》(散文、短篇小说合集),1981.香港昭明出版社 ;   《创作回忆录》1981,香港三联书店 ;   《探索与回忆》(《巴金近作》第3集,散文集),1982,四川人民出版社 ;   《巴金选集》(1—10卷,小说、散文等合集),1982,四川人民出版社 ;   《创作回忆录》(散文集),1982,人民文学出版社 ;   《序跋集》(散文集),1982,花城出版社;   《巴金散文选》(上下册),1982,浙江人民出版社;   《忆念集》(散文集),1982,宁夏人民出版社 ;   《真话集》(《随想录》第3集,散文集),1982,香港三联书店 ;   《巴金论创作》(理论),1983,上海文艺出版社 ;   《巴金散文选》1983,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文学回忆录》(与老舍等合著 ) 1983,四川人民出版社 ;   《病中集》(《随想录》第4集,散文集),1984,香港三联书店 ;   《童年的回忆》(回忆录),1984,四川少儿 ;   《愿化泥土》(散文集),1984,百花文艺出版社 ;   《控诉集》(散文集),1985,海峡文艺出版社;   《心里话》(《巴金近作》第4集,散文集),1986,四川文艺出版社;   《十年一梦》(散文集),1986,人民日报出版社;   《巴金六十年文选》(散文集)1986,上海文艺出版社 ;   《巴金全集》(1—26卷),1986—1994,人民文学出版社 ;   《无题集》(《随想录》第5集,散文集),1986,香港三联书店 ;   《巴金》(短篇小说、散文合集),1986,香港三联书店 ;   《当代杂文选粹·巴金之卷》1986,湖南文艺出版社;   《寻找理想的少年朋友》(书信集),1987,少儿出版社 ;   《雪泥集》(书信集),1987,三联书店 ;   《巴金书简·新编》1987,四川文艺出版社 ;   《随想录》(散文集), 1987 ,三联书店 ;   《巴金散文精编》,1991 ,浙江文艺出版社;   《巴金书信集》, 1991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域外小说》,1992 ,上海文艺出版社 ;   《忆》(回忆录),1994 ,中国华侨出版社;   《短简》,1994 ,河北教育出版社 ;   《再思录》(散文集),1995 ,上海远东出版公司 ;   《巴金自传》,1995 ,江苏文艺出版社;   《十年一梦》,1995 ,人民日报出版社 ;   《中华散文珍藏本丛书·巴金卷》,2001,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中国国外获奖作家出版社作品集·巴金卷》,2001,云南人民出版社;   《随想录选集》,2003,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随想录》,2009,作家出版社 。

  译文集汇  《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阿里斯著,1927,民钟社   《面包略取》(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27,上海自由书店;又名《面包与自由》,1940,平明出版社   《狱中与逃狱》(回忆录),俄国克鲁泡特金著,与李石曾合译,1927,广州革新书局   《薇娜》(短篇小说、剧本合集),波兰廖·抗夫著,与李石曾合译,1928,开明书店   《人生哲学:其起源及其发展》(上下编,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28—1929,上海自由书店   《为了知识与自由的缘故》(短篇小说集),俄国普利洛克等著,1929,新宇宙   《一个卖鱼者的生涯》(传记),意大利凡宰特著,1929,上海自由书店   《蒲鲁东的人生哲学》(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29,上海自由书店   《前夜》(剧本),波兰廖·抗夫著,1930,上海启智书局   《丹东之死》(剧本),苏联A·托尔斯泰著,1930,开明书店   《草原故事》(短篇小说集),苏联高尔基著,1931,上海马来亚书店   《秋天里的春天》(长篇小说),匈牙利尤利·巴基著,1932,开明书店   《过客之花》(剧本),意大利阿美契斯著,1933,开明书店   《自传》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33,上海新民书店   《狱中记》(传记),美国柏克曼著,1935,文化生活出版社   《俄国虚无运动史话》(史话),俄国斯特普尼亚克著,1936,文化生活出版社   《门槛》(短篇小说集),俄国屠格涅夫等著,1936,文化生活出版社   《夜未央》(剧本),波兰廖·抗夫著,1937,文化生活出版社   《告青年》(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37,美国旧金山平社出版部   《一个家庭的戏剧》(传记,又名《家庭的戏剧》),俄国赫尔岑著,1940,文化生活出版社   《叛逆者之歌》(诗集),俄国普式庚等著,1940,文化生活出版社   《父与子》(长篇小说),俄国屠格涅夫著,1943,文化生活出版社   《迟开的蔷薇》(短篇小说集),德国斯托姆著,1943,文化生活出版社   《处女地》(长篇小说),俄国屠格涅夫著,1944,文化生活出版社   《散文诗》(散文诗集),俄国屠格涅夫著,1945,文化生活出版社   《快乐王子集》(童话、散文诗合集),英国王尔德著,1948,文化生活出版社   《回忆托尔斯泰》(回忆录),苏联高尔基著,1950,平明出版社   《回忆屠格涅夫》(回忆录),俄国巴甫洛夫斯基著,1950,平明出版社   《草原集》(短篇小说集),苏联高尔基著,1950,平明出版社   《屠格涅夫中短篇小说集》俄国屠格涅夫著(与萧珊合译),1959,人民文学出版社   《巴金译文全集》(1—10卷),1997,人民文学出版社   《巴金译文选集》,2003,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黄河象》  一封乡书  亲爱的同学们:   巴金早年  谢谢你们写信给我,一大堆信!我数了数,一共40封,好像你们都站在我面前,争先恐后,讲个不停,好不热闹!家乡的孩子们,感谢你们给我这个老人带来温暖。

  我有病,写字困难,提着笔的手不听指挥。

不要说给每个同学写一封回信,或者像五年级郭小娟同学所要的那样一小段话,就只给你们大家回一封信也十分吃力,有时候一支笔在我手里有千斤重。

怎么办呢

无论如何,我不能使家乡的孩子们失望,我终于拿起了笔。

请原谅,我今年不能回家乡,并不是不愿意看望你们,正相反,我多么想看见你们天真的笑脸,多么想听见你们歌唱般的话语,但是,我没有体力和精神支持这样一次长途的旅行。

那么,就让这封信代替我同你们见面吧。

  不要把我当做什么杰出人物,我只是一个普通人。

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

我今年87岁,今天回顾过去,说不上失败,也谈不到成功,我只是老老实实,平平凡凡地走过了这一生。

我思索,我追求,我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我在回答和平街小学同学们的的信中说:“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我的生命开花结果。

”有人问我生命开花结果是什么意思,我说:“人活着不是为了白吃干饭,我们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

这个我们办得到,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经历,更多的时间,比维持我们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

只有为别人花费它们,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

一心为自己,一生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

”   我和别人一样,也希望看到自己的生命开花。

但是我不可能再活一次。

过去我浪费了不少的光阴,现在我快要走到路的尽头,剩下的日子已经不多了。

我十分珍惜这有限的一分一秒。

  亲爱的家乡的孩子们,我真羡慕你们。

你们前面有无比宽广的道路,你们心里有那么美好的事物,爱惜你们可以使用的宝贵时间,好好地学习吧,希望在你们身上。

  我真诚地祝福你们。

  巴 金   1991年5月15日  巴金笔答  人为什么需要文学

需要它来扫除我们心灵中的垃圾,需要它给我们带来希望,带来勇气,带来力量。

  我为什么需要文学

我想用它来改变我的生活,改变我的环境,改变我的精神世界。

  我50几年的文学生活可以说明:我不曾玩弄人生,不曾装饰人生,也不曾美化人生,我是在作品中生活,在作品中奋斗。

  1985年2月18日  编辑本段成就贡献  巴金是我国著名的小说家,历任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协名誉主席、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

他一生勤奋写作,著作颇丰,即使进入耄耋之年仍能写出《随想录》这样的惊世之作。

巴金年轻时只顾写作,身体并不太好,1927年他在法国患肺病后,天天到田畔河边散步,一年后就好了。

回到祖国后,每年都要出去爬山锻炼,杭州的南高峰、北高峰都有他的足迹。

进入老年后,他为了锻炼腿,每天早晨六点半起来,七点下楼在院子里先慢跑一圈,回来喝杯牛奶再出去散步。

另外,他每天上楼写作,下楼活动,上楼睡觉,下楼吃饭,有意地多上下几次楼梯,以达到锻炼腿脚的目的。

  他1982年摔断左腿,后又患“帕金森氏病”住院治疗,但由于他有坚强的意志,积极锻炼,配合医生治疗,身体恢复得比一般老人快。

时光如水,巴金是金。

真心真爱,深情深意。

  一个世纪的生命长河,淌过崇山,流过峻岭,穿过峡谷,在这一刻停留了。

巴金,多少人在呼唤这一名字,多少人在哀哭中国文坛的参天大树倒下了。

  “祖国永远在你身边”   1927年,巴金以第一部小说《灭亡》,被人们认识以后,以自己的光和热,逐渐成为中国文坛的领军人。

巴金的财富,是他26卷本的不朽著作和10卷本的精彩译著。

巴金的财富,更是他高尚的精神境界和完美的人格力量。

  爱国主义,是巴金两大财富的重要基础。

巴金12岁那年通读了《说岳全传》,深深被岳飞的爱国精神、民族精神震动。

上世纪90年代,巴金在众人的劝说下,到杭州休养。

从来怕麻烦别人的他,有一天却提出了要求,想去拜谒岳坟。

在文征明《满江红》词碑前,年过九十,平时说话吐字不太清楚的巴金,像小学生那样吟诵起这首词来,声音越来越清楚、高亢:“拂拭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

”   1979年,巴金率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巴黎。

这是离别巴黎半个世纪后,巴金第一次再踏上这片土地。

故地重游,对于任何人都会有很多感慨。

然而,每天清晨,巴金静静地坐在窗前,眼前看到的不是巴黎的街景,而是北京的长安街、上海的淮海路、杭州的西子湖、成都的双眼井,广州的乡村……他说:“出了国境,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觉得有一双慈爱的眼睛关心地注视着我。

不管你跑到天涯海角,你始终摆脱不了祖国,祖国永远在你身边。

”   “使每个人都得着春天”   “让每个人都有住房,每个口都有饱饭,每个心都得到温暖”,巴金的心里始终珍藏着这一美好愿望。

  巴金出生于成都一个封建大家庭。

仁爱的母亲,是他人生的第一个老师。

他从母亲这里懂得了爱,懂得了宽容。

巴金幼年另一位老师是轿夫老周。

老周总跟他说:“要好好地做人,对人要真实,不管别人待你怎样,自己总不要走错脚步。

”“火要空心,人要实心。

”   成年后的巴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是什么精神和力量,使瘦弱的老周在那样困苦的条件下,讲出这番深刻的道理。

这就是仁义、道德、忠爱。

而恰恰是这些,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根、为人之本。

  巴金把他的爱,他的思想,反映在他的作品中。

反帝、反封建、反压迫,呼求平等、自由、幸福,是巴金作品主要内容。

在巴金许多文论中,我们可以读到他火一样的文字:“我们的生活信条应该是:忠实地行为,热烈地爱人民,帮助那需要爱的。

”“我的生活的目标,无一不是在帮助人,使每个人都得着春天,每颗心都得着光明,每个人的生活都得着幸福,每个人的发展都得着自由。

”   小张、小吴,从农村来到巴老身边工作。

转眼多年过去了,有一天,时任中国作协党组书记的翟泰丰来探视,问巴老有什么要求

从来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的他,不假思索地提出:希望安排好小张、小吴的工作。

  仁爱、忠诚、正义、自律,人道主义相伴巴金一生。

  编辑本段名言警句  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人生如同日记,每人都想记下自己的经历。

但当他把记好的日记和他的誓言进行比较时,心情是何等谦卑啊

  青春活泼的心,决不作悲哀的留滞。

  好听的话越讲越多,一旦过了头,就不可收拾;一旦成了习惯,就上了瘾,不说空话,反而日子难过。

  每个人应该遵守生之法则,把个人的命运联系在民族的命运上,将个人的生存放在群体的生存里。

  理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你们就会沐浴在理想的光辉之中。

  支配战士行动的力量是信仰,他能够忍受一切艰难、痛苦,而达到他所选定的目标。

  随着信念的指示做事情,事无论大小,我都会感到喜悦。

  我对人世还不能没有留恋。

牵系着我的心的是友情,因为我有无数散处在各地的朋友。

  我常说我靠友情生活,友情是我的指路的明灯。

  沉默容易使人跟朋友疏远。

热烈的诉说和自由则使人们互相接近。

  要做一个在寒天送炭,在痛苦中安慰的人。

  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在于接受,也不在于索取。

  战士是永远追求光明的,他并不躺在晴空下面享受阳光,却在黑暗里燃烧火炬,给人们照亮道路,使他们走向黎明。

  一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而我们的事业都是无限长久的。

个人尽可以遭到许多不幸,许多痛苦,但是只要我们的劳动融合到集体的胜利里,那幸福也就有我的一份。

只要我活着一天,我事实上为党为人民工作一天。

  人为什么需要文学

需要它来扫除我们心灵中的垃圾,需要它给我们带来希望,带来勇气,带来力量。

  编辑本段社会评价  巴金,这么样一个跨世纪的伟大作家,恐怕是谁也不敢加以否认而敬虔的吧?   但,惟其因为是伟大地,所以总是苦痛着的。

但丁是这样,杜斯杜夫斯基是这样,而我们的巴金先生也是这样。

  可是,我所说的关于他的苦痛,并不是物质的;在作为物质生活与发展中的巴金,他起先在东南大学附中出去,因以勤工俭学的名义到了法国后,便在一个平民底拉丁区内,嚼着冷硬的面包,忍耐着苦痛,一直过了两三年这样下贱人的生活;就是回国后到了上海,也仍然在开明书店作过极不相干的外国文底校对职务。

在这种境地里的巴金,当然为一般大人物们所不屑道及的。

但,这样看来在物质方面的巴金似乎也很苦痛,可是实际上他最苦痛的还是精神上,譬如在《复仇》底序里面他说:   “在白天里我忙碌,我奔波,我笑,我忘记了一切地大笑,因为我戴了假面具。

  “在黑夜里我卸下了我的假面具,我看见了这世界的面目。

我躺下来,我哭,为了我的无助而哭,为了看见人类的受苦而哭,……”   又说:   “……我的灵魂为着世间的不平而哭泣着。

” 这就是他灵魂的自白,也就是他苦痛的自白。

而且由这些看来,我们可以知道这位作家在精神上是存在怎样的苦痛。

  我们为什么需要巴金 只因是硕果仅存

  他曾说:“有你在,灯亮着”,这是巴金对冰心的赠言,现在被用来描述我们对巴金的追思。

巴金之于我们,有着特殊意义:我们需要那种独立思考、自由言论的知识分子精神。

这种精神,对于任何一个年代的人们都是激励。

  作家卡片-----巴金   他,曾是一位世纪老人。

被称为中国的卢梭,中国现代文学巨匠. 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

他生前凝聚毕生的激情与智慧,写下了《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萌芽》《寒夜》《随想录》《死去的阳光》《新生》《砂丁》……为我们留下了千万字的作品。

  一位诗人在《敬寿巴老百岁》中这样写到:   时光如水,巴金是金。

  真心真意,深意深情。

  大智大悟,举重若轻。

  大作大家,淡泊宁静。

急求《朝花夕拾》中十篇文章的读后感,每篇100字左右

100字

如果能更少的话,更好。

朝花夕拾》 《狗·猫·鼠读后感》这个寒假的天气却是不错的,阳光明媚,晒得人暖暖的,这样的境况委实适合泡上一杯香茗,读上一本好书的。

好书如此多,从其中挑出一本来也绝非难事,在书架上翻检的时候,目光不由的被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而引,信手拈来,这个明媚的午后就由它陪我了。

大概了翻看了这本集子,文章不多,仅十篇。

读完小引之后,便决定顺着文章的目录一片一片的读下去。

第一篇的题目叫做《狗·猫·鼠》。

鲁迅现在的文章是极有思想的,这题中的猫鼠狗自然也绝非是去写那猫鼠狗的各种秉性,而是借猫鼠狗这三个动物来借喻时下的人们的生活意识形态。

虽说本文的题目为《狗·猫·鼠》,而先生的众多笔墨都用来写自己的“仇猫”。

先生仇猫有许多的理由,猫的秉性和一些人很相像,看似乖巧,实则暗藏着“妖气”;先生还是既不喜欢猫的叫嚷声的,听到猫的叫嚷先生总要嫌烦,而这个猫则是更像及了那些与先生叫嚷的“名人”,先生自是要去仇猫的;还有一条也是先生仇猫的缘故,但凡猫若是捕食到比自己弱小的动物就尽情玩弄,直到玩厌了,才吃掉,这却是和当时一些人的做法无二的,一旦手中有了他人的把柄,必是会就想尽办法慢慢地折磨别人,自己享受着其中的“乐趣”。

这是何等病态的一种社会形态,笑人无妒人有,那确实是先生生活的那个时代的悲哀。

先生仇猫委实不是口头革命,先生对付猫自有一套办法。

开始只是从家中养的一只花猫下手,逐个推广,以致后来猫都从来不接近先生了。

文章至此,先生的态度已是明确至极了,而此时,先生笔锋一转,又引至了一只他收留的小隐鼠,隐鼠与那些比“名人名教授”还轩昂的大鼠是决然不同的,而先生的这个小隐鼠似乎也是葬身于猫之口中,随后来得知是长妈妈所谓,但是,先生和猫之间的矛盾委实不能“相逢一笑泯恩仇”了。

细细品味,先生所言的狗鼠猫,其实就是代表了先生所生活的时代的三类人。

先生用极其细腻的笔法描绘了这三个阶层,先生正是以笔为枪,抨击了那个时代的“名人”,表达了自己对于那些生活在底层的弱者的同情和支持,而那些“名人”各种媚态,对弱者的各种折磨,先生也嗤之以鼻

先生的文章或许我还读不懂其中的真味,但是却能深切的感受到先生对那个日渐浑浊的世道的无奈与悲切,他用他的笔战斗着,挽救着奄奄一息的中华民族。

向先生致敬

《朝花夕拾》 《阿长与山海经读后感》鲁迅先生的文章实在值得回味,反反复复的看才能大概了解其中滋味。

曾经看过一篇关于先生的文章的评论,说先生的文是只可浏览不能详读的,盖因先生实在是个忧国忧民的革命文人吧,这等的境界不是常人可以理解的。

今天看了先生的《朝花夕拾》册子中的第二篇文章《阿长与山海经》。

也是颇有些感触的。

这篇文章,先生用深沉隽永的笔描写了一个在先生家做工的女性,长妈妈。

文章着重写了先生幼年时与长妈妈的一段经历。

长妈妈是一位保姆,而先生对她的印象能如此深刻,可见先生对她的感情至深。

文章开篇介绍长妈妈的时候,铺成直叙的写了长妈妈名字的由来,人物的性格,甚至对于长妈妈那个“大”字形的睡姿也反复提及。

后面通过对于长妈妈的言语行为,也给了读者一个很直观的概念,其实所谓长妈妈也就是那个时代下生活在最底层的劳动人民,有一些陋习,但是也有敢于创新的可爱一面。

文章主体在于围绕《山海经》,写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

由最初的我认为她有敬意,到她踩死了我的隐鼠,我对她全无敬意且称呼她阿长,在最后我对她又有新的敬意,是因为她给我买了《山海经》。

整个感情的变化,体现了先生小时候的可爱,也显示了劳动人民那个阶级特有的可爱特质。

长妈妈是一位经历苍桑的人,这里不仅写她迷信,有麻烦的礼节,而且突出了她的伟大,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她却成功了。

先生用她的妙笔成功的绘出了长妈妈这个人物,而先生对长妈妈的感情也是文章的关键,文章的主体把握及最后对她的缅怀、祝福,都能说明感情很深。

先生笔下的长妈妈这样一个形象,平凡中透着不同,也揭示了封建社会对底层人民的残酷与不公。

先生此篇文章包含的爱心与同情,用他的笔让我们再一次回到那个纯朴的年代。

《朝花夕拾》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今天是放假的第三天,我也按照原计划,每天在《朝花夕拾》的册子中读一篇先生的文章。

而今天所读便是先生的《二十四孝图》。

先生的这篇文章更像是《二十四孝图》这本古籍的读后感,而我所写的则是先生的一篇读后感的读后感,这边让我感到不少压力了。

先生是新白话运动的领军人物,而这篇文字也是从白话运动入手,先给予那个所谓的绅士冲击,阐明先生对于白话运动的立场。

为了加强说服力,先生便以而是读过的《二十四孝图》入手,揭开封建卫道士羊皮下的真狼面目。

为了读通先生的这篇文章,我还将《二十四孝图》的原本在网上找出,加以浏览,让自己更好的能理解先生的这篇文章。

“老莱娱亲”,“郭巨埋儿”,“卧冰求鲤”,这些文章都是传扬封建礼教中的“孝”的脍炙人口的文章。

这些“孝”不少都是愚孝,是违背了人性的孝道,甚至是为了人颂之为“孝”而“孝”,封建时代也讲求“礼仪孝悌”,但是这些所谓的“孝”实在无法用当下的孝道观念所去衡量。

郭巨可谓至孝,家里贫困,孝母之心值得称赞,但杀儿之举,却有违人性,实在违背了人本观念。

看似大孝,其实是残忍。

这样的故事在书中随便翻翻举目全是

随便一翻《二十四孝图》,这样的字眼映入眼帘:“卖身葬父”、“埋儿奉母”、“哭竹生笋”。

“刻木事亲”、“埋儿奉母”让人感到冷酷无情;“孝感动天”、“卧冰求鲤”、“哭竹生笋”这样一种封建的吃人的礼教,实在让人感到可悲

孝乃百善之首

作为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理当传承发扬

但这样的愚孝是可悲的,而捍卫这些的披着羊皮的卫道士们更是可耻的

《朝花夕拾》 《五猖会读后感》鲁迅先生的文章多是有些晦涩难懂的,故每每我读先生的文章都要读上许多遍,使得自己能更好的读懂先生的意思。

而先生的这篇《五猖会》,读得不花我半分力气,却委实让我引起不小的共鸣。

文章的开篇便是写的儿时的先生对于“迎神赛会”的一种期盼和向往,由于居住在偏僻的处所,虽然是对于这样的活动充满憧憬,但是确实从来没有看到过真正的书中所描写的“迎神赛会”,只能不断的从书中看到这些描写加以自己的想象,最多只能花上一文钱买上一个“吹都都”。

在写满对这类“迎神赛会”的憧憬之后,峰回笔转,先生即将遇到“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去东关看五猖会

而这五猖会是全县中最盛的会

儿时的先生必是神往不已,而确实也有这样的一个机会,先生要随家人同去看着五猖会

这不仅可圆了梦,也是儿时童趣的一个所在

可偏偏在大家准备出发的时候,“父亲”却成了一个最最不和谐的音符,非要让我背书

《鉴略》中的二三十行。

这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无疑是兜头一盆冷水,各种强记之后终于能过了“父亲”这一关,而起初那种兴奋却荡然无存

这种封建礼教的威仪,不可撼动的地位,无疑给先生儿时的内心留下了不好的记忆。

读到此处,不禁勾起我的共鸣来。

每每要出去玩耍,父亲或母亲总是不会站在我们的立场上考量问题,非要出个名目让他们还“称心如意”了,而我们再得以出去玩耍时,早失去了先前的心气儿。

让我用先生文章的结尾做个结尾吧:“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个时候叫我来背书。

”《朝花夕拾》 《无常读后感》早已习惯了在午后翻开《朝花夕拾》这本小册子,每个下午由先生的文章陪伴都觉得充实了许多。

今天照例要读先生的一篇文章,按照顺序,当时到了《无常》了吧。

这篇文章很好了承接了上一篇的《五猖会》,描写的是迎神赛会那天出巡的神

而这其中各路神明,先生最有些喜欢的当时白无常了。

先生用了这样的词语来形容白无常:“他不但活动而诙谐,但是那浑身雪白这一点,在红红绿绿中就有鹤立鸡群之慨。

”这是怎样一个的可爱的角色呵。

先生本文突出描写了白无常。

在先生的记忆中,除了装扮不甚吓人之外,无常还是个颇具有人情味的鬼,在戏中有唱到,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大王打了四十大棒。

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先生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

同时,文章深刻表达了旧时代中国人民绝望于黑暗的社会,愤慨于人世的不平,只能在冥冥中寻求寄托,寻求“公正的裁决”。

故在文中也可看到先生写道:活的“正人君子”们只能骗鸟,若问愚民,他就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你:公正的裁判在阴间

这是怎样的一种戏谑的讽刺

可是也显示了先生对黑暗的现实的无奈和失望

最后一段先生判的却是更妙,有人说,无常是生人走阴,故有些人情味,而现下那些会走阴的却是生人。

这其中的奥妙,难言之矣。

我们也只得姑且置之弗论了。

《朝花夕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今天读的这篇文章是先生的一篇大家耳熟能详的妙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与其说《朝花夕拾》是一篇杂文册子,我倒是认同现在的这篇百草园是一篇极美的散文。

当初在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就很喜欢,有几段还是可以背诵的。

文章写得童趣盎然,不仅构思严谨,而且文章中的语言极有特色,令人叫绝。

先生对自己家后院很是喜爱,又冠以“百草园”的名头,让大家读得此文的人都觉得这儿真是个好玩的所在,先生对于百草园的描写可谓用心。

这是一个怎样有趣的所在呢

可以追赶着云雀,直到它们飞上云霄,还可以拿着树枝像赶着马车一般将蜈蚣赶来赶去。

时不时拨起何首乌,偶尔发现了像人样的根,便不停地炫耀。

这样的百草园怕是每个孩子儿时的梦想,有这样的一个百草园,儿时定是能度过一个很快活的时光了。

可惜啊,快活的童年终有尽头,读书识字也是必要的路程。

和天堂般的百草园作别后,边要开始上私塾,还有一段是“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

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屋。

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

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

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 先生在这私塾中也是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的,学生读书的姿态,先生读书时候的洒脱,包括先生在私塾中画的各种画儿,都构成了先生童年美好的记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只不过是从天堂的一个花园走到了另一个罢了

《朝花夕拾》 《父亲的病读后感》 翻开《朝花夕拾》这本册子,寻着书签,今天要读的这篇文章已到了《父亲的病》。

这篇文章确实先生杂文中的典型代表,读过这篇文章,便能更好的理解先生当初为何选择弃医从文,能感觉到先生那种以笔作枪的犀利

文章的开头先从各路“神医”说起,那些神医的故弄玄虚,草菅人命给先生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但是这些回忆总归和先生自己关系不大的,但是先生的父亲得了胀气病后,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这便是真情实感的流露了。

先生以其父亲的病穿线其中,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的过程,从他们的治病救人的态度,以及那些故弄玄虚的药引。

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先生在年轻时,父亲患了水肿,长年无法康复,请了两位诊金高昂的人称的“神医”来看。

开了不少方,甚至提出许多令人无法想象的药引,如:一对原配的蚂蚱、经霜3年的甘蔗等。

有了这些本该出奇效的药引却无一见效,最终父亲还是死了。

而听说那神医还天天坐着轿子,生活的很滋润。

这篇文章十分生动地体现了当时当时那个社会庸医的无能,他们明明知道病已经没法治了还故意蒙骗,骗取他人金钱。

看似开的是神丹妙药,其实就是故弄玄虚,另大家满怀希望却有毫无作用。

给人医病只为钱财而不顾医德。

其实先生何止是批判的那些庸医哦,先生批判的是当下的社会

那时的社会就如同先生的父亲一样病重了,其实先生对于庸医的批判就是对当时封建、腐败的社会的批判。

或许我更能理解先生为何弃医从文了

《朝花夕拾》 《琐记读后感》这篇文章的题目委实有点儿意思,叫做《琐记》。

不似前几篇文章都有个明确的主题,这篇却有点儿像形散神亦散的散文了。

先从衍太太入手,先生回忆了儿时发生在自己和衍太太之间的故事,衍太太总是给我留了一个不好的印象的,一个似乎有了小市民的种种劣根性的妇女,但是孩子们在她那儿总能得到百般的纵容,或许更是一种不负责任。

最后竟然还从衍太太口中传出先生偷偷变卖家当的谣言,此时的衍太太却愈发的不可爱了。

当先生不想再留在S城之时,便去南京求学了,在南京做学生的时候,先生对于学习的处所倒有个详细的介绍,也表明的当时自己读书的态度,对于一些先进的科学读本均是喜爱的,对于一些陈古的文言,先生多是没甚印象。

这也得以看出当时先生为何要倡导新文化运动。

最后在文章的末尾,先生有写到去日本留学的事情,4个中国的留学生要去日本留学,文章的最有趣之处便在此了,一些前年去日本留过学的前辈特意指教了关于“袜”和“钱”的经验,不成想,这些让新留学生们纷纷遵命的经验,到了日本,简直是一堆废话,没有一点可用之处,也由此可见中国人当时对一些外国事物的误解和一些理想主意的存在。

总言之,《琐记》虽说是琐记,但却似可以说是哪个时代社会的一个缩影,很好地写出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象,是一篇很好的回忆性散文。

《朝花夕拾》 《藤野先生读后感》这几日一直在读鲁迅先生的书。

试想先生的一身,有两位老师是先生敬重的,一位,是那三味书屋的主人,寿镜吾先生;另一位,则是远在东洋的藤野先生了。

今天读的这篇文章便是先生回忆自己在日本的恩师藤野严九郎而作的。

《藤野先生》回忆作者在仙台留学时期的生活,记叙了作者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的过程和对他的怀念。

先生初到东京时,看到的是清国留学生在饱含中国人的耻辱的上野公园的樱花树下的身影,听到的是留学生们傍晚学跳舞的喧闹。

这让先生甚为厌恶,也正是这样,他去了仙台,在那与藤野先生相识。

藤野先生的衣着模糊,他为先生添改讲义,他就正解剖图,他关心解剖实习,他了解中国女人裹脚。

在这一个个片断中,我看到了那个对学生要求严格的藤野先生,那个对鲁迅先生关爱有加,毫无民族偏见的藤野先生,那个对科学严谨求实的藤野先生。

这样一位有着高贵人格的老师,鲁迅先生也在文章中言明:“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它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藤野先生》也同样记录了作者的心路历程,学医救国到文艺救国的转变,表达了鲁迅先生深深的爱国主义情感。

在先生留学日本之时,是“风雨如磐暗故园”之时,也是鲁迅个人处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时期。

鲁迅先生说:“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学医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强健,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

”“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提倡文艺运动了。

”我感受到的是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感动、感激与怀念,即便当《藤野先生》的形象深入人心,却少有人记得他的名字——藤野严九郎。

《藤野先生》,承载的是一段感人的师生情,一颗动人的爱国心。

《朝花夕拾》 《范爱农读后感》今天读到的这篇文章是《朝花夕拾》这本册子中的最后一篇文章了,是先生追忆好友的一篇文章——《范爱农》对于范爱农这个人物,先生似乎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来描述。

开始在日本留学的时候,因为徐锡麟的事情,两人的矛盾顿显。

无论范爱农至于先生,还是先生至于范爱农,两个人都是不太对付的,范爱农不喜欢先生溢于言表,先生确实觉得范爱农可恶的可先革命便将他革去

可见,二人在日本留学之时,关系是相当不妙的。

本与范爱农此人无任何瓜葛,可先生回国后,两人再次相遇,便很好的化敌为友了。

经过不断的交流,对社会的改革理想,都是让他们成为无话不谈的挚友的催化剂,再后来机缘巧合,两人还成为了同事,这样的阶级感情又深了一步。

可惜,有聚终有散,范爱农与先生亦是因为工作原因而分别。

纵观范爱农的一生,从他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他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

先生用自己的笔描写了这位同仁,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表达了尊敬。

范爱农终是无法在这样的一个黑暗的社会立足的,他内心的痛苦悲凉或许真正只有先生能和他产生共鸣吧。

范爱农生活越来越拮据,一天晚上,在醉酒之后,范爱农溺死于河中。

先生亦不知到底是自杀还是失足。

让我们像这位在黑暗中觉醒着的知识分子致敬

64719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