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名人的故事与感想
鲁迅嚼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
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
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
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
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
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是当国王还是读书
著名历史学家麦考莱曾给一个小女孩写信说,如果有人要我当最伟大的国王,一辈子住在宫殿里,有花园、佳肴、美酒、大马车、华丽的衣服和成百的仆人,条件是不允许我读书,那么我决不当国王。
我宁愿做一个穷人,住在藏书很多的阁楼里,也不愿当一个不能读书的国王。
王亚南睡三脚床 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
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
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
天天如此,从未间断。
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
他由于少年时勤奋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 ②名人读书法 恩格斯的读书法 恩格斯的读书方法之一是重视读原著,一般不轻易使用第二手、第三手材料。
1884年8月6日,德国社会民主党人格奥尔格·享利希·福尔马尔给恩格斯写了一封,说有一位女士对社会主义感兴趣并打算研究社会科学,但不知进哪一所高等学校才。
恩格斯复信道,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大学里每一门科学尤其是经济学被糟蹋得很厉害,关键是要自学,并掌握有效的自学方法。
恩格斯在信中说:“从真正古典的书籍学起,而不是从那些最要不得的德国经济学简述读物或这些读物的作者的讲稿学起。
”“最主要的是,认真学习从重农学派到斯密和李嘉图及其他学派的古典经济学,还有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著作,以及马克思著作,同时要不断的努力得出自己的见解。
”也就是说,要系统地读原著,因为“研究原著本身,不会让一些简述读物和别的第二手资料引入迷途。
” 从其阅读过的书目来看,他虽然也读过大量的通俗小册子,报刊等,但花功夫最大,读得最多的还是那些经典原著。
他认为,系统读原著是从事研究的一种正确的读书方法。
这样,可以了解一个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不仅可以全面系统地掌握基本原理,而且可以掌握其发展过程,了解这一理论的全貌。
杰克·伦敦的“饿狼式”读书法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经过苦难磨练,十分珍视读书机会。
他遇到一本书时,不是用小巧橇子偷偷撬开它的锁,然后盗取点滴内容,而是像一头饿狼,把牙齿没进书的咽喉,凶暴的吮尽它的血,吞掉它的肉,咬碎它的骨头
直到那本书的所有纤维和筋肉成为他的一部分。
杨振宁的“渗透”读书法 杨振宁教授认为:既然知识是互相渗透和扩展的,掌握知识的方法也应该与此相适应。
当我们专心学习一门课程或潜心钻研一个课题时,如果有意识地把智慧的触角伸向邻近的知识领域,必然别有一番意境。
在那些熟悉的知识链条中的一环,则很有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新发现。
对于那些相关专业的书籍,如果时间和精力允许,不妨拿来读一读,暂弄不懂也没关系,一些有价值的启示,也许正产生于半通之中。
采用渗透性学习方法,会使我们的视野开阔,思路活跃,大力提高学习的效率。
毛姆的“乐趣”读书法 英国作家毛姆提出“为乐趣而读书”的主张,他说:“我也不劝你一定要读完一本再读一本。
就我自己而言,我发觉同时读五、六本书反而更合理。
因为,我们无法每一天都有保持不变的心情,而且,即使在一天之内也不见得会对一本书具有同样的热情。
” 爱因斯坦的“总、分、合”三步读书法 所谓总,就是先对全书形成总体印象。
在浏览前言、后记、编后等总述性东西的基础上,认真地阅读目录,概括了解全书的结构、体系、线索内容和要点等。
所谓分,就是在“总”体了解基础上,逐页却不是逐字地掠读全文。
在掠读中,要特别注意书中的重点、要点以及与自己需要密切相关的内容。
所谓合,就是在掠读全书后,把已经获得的印象条理化、系统化,使观点与材料有机结合。
经过认真思考、综合,弄清全书的内在联系,以达到总结、深化、提高的目的。
余秋雨的“畏友”读书法 散文家余秋雨提出:“应该着力寻找高于自己的‘畏友’,使阅读成为一种既亲切又需花费不少脑力的进取性活动。
尽量减少与自己已有水平基本相同的阅读层面,乐于接受好书对自己的塑造。
我们的书架里可能有各种不同等级的书,适于选作精读对象的,不应是那些我们可以俯视、平视的书,而应该是我们需要仰视的书。
”
名人故事加感悟
【第1句】:宋代范仲淹有志于天下,他两岁便失去父亲,母亲贫困无依,就改嫁到长山一位姓朱的人家。
范仲淹稍微懂事之后,知道了自己的家世,泣别了慈母,到南都学舍不分昼夜地苦读,5年中间竟没有解开衣服好好地睡过觉。
有时困倦已极,便用冷水冲洗一下头脸。
他连稠粥都不够吃,所以常常忍饥挨饿熬到下午才吃饭。
就这样,他勤奋地学习,《诗》《书》《礼》《易》《春秋》这五经之旨,便都领会并精通了,从而慷慨激昂地表达了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志向,不仅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而且成为宋代有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感悟:志向,是人生的导航,是事业的基石,是前进路上的指南针。
一个没有志向的人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只会在空中东摇西摆,找不到自己的方向。
有了志向而不去努力也是不行的。
一个人想要成功,关键是确立了志向以后,要像范仲淹一样坚持不懈,勤奋不已。
无数事实还表明:一个人确立的志向越高,那么他的才能就发展得越快。
【第2句】:居里夫人曾获得过许多令世人羡慕不已的荣誉,但她却从不因此而陶醉。
居里夫人的一位朋友曾应邀到她家里做客,走进屋里竟看见她的小女儿正在玩弄英国皇家协会刚刚授予她的一枚金质奖章,不禁大吃一惊,马上对居里夫人说:“现在能够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协会的金质奖章,是极高也是非常难得的荣誉,你怎么能给孩子玩呢
”居里夫人笑了笑说:“我就想让孩子们从小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决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就会一事无成。
”守着成绩,会使自己一事无成,能看到这一点实在是很重要。
感悟:淡泊是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
能够淡泊的人会视身外之物为草芥,并在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之间保持一种平衡。
淡泊,不是无所作为,不是不思进取,而是以纯净的心灵面对人生,以从容的心境品尝荣誉。
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居里夫人才成为当今世界上惟一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
【第3句】:陈毅元帅的父母回四川安家时,他给负责陪送的同志约法三章:一、把两位老人直接送到妹妹家,不要惊动省委。
二、找普通民房住,不向机关要房子。
三、安家事宜,自行解决。
感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陈毅知道律己才能律人,律己还要抵制各方面的诱惑。
当今的社会有太多的诱惑,那么如何才能做到遇诱而不动,遇惑而不迷呢
主要的是要怀律己之心,把握好自己。
【第4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发表之后,有人曾炮制了一本《百人驳相对论》,网罗了一批所谓名流对这一理论进行声势浩大的挞伐。
可是,爱因斯坦自信自己的理论必然胜利,对哒伐不屑一顾。
他说:“假如我的理论是错的,一个人反驳就够了,一百个零加起来还是零。
”他坚定了必胜的信念,坚持研究,终于使“相对论”成为20世纪的伟大理论,为世人所瞩目。
感悟:自信,是建筑在对前途充满必胜心理基础之上的优秀心理素质。
没有自信,就没有成功。
爱因斯坦获得了巨大成功,首先是因为他自信。
不过,光自信,不行动也不行。
我们都知道,自信只是成功的一半,它毕竟还不是成功。
【第5句】:著名学者童第周在国外留学时,与他同住的俄国人皮诺挑衅地说:“童先生,真辛苦呀,我一见你,就想到了你的国家、东亚病夫……” 童第周拍案而起:“不许你侮辱我的祖国
你可以代表你的国家,我就代表我的祖国,从明天起,看我们俩谁先取得学位
”4年之后,童第周取得了博士学位,受到了欧洲生物界的赞扬。
他为自己争了光,也争了气,皮诺不得不佩服。
感悟:自尊是做人的基础,也是爱国的基础;自尊是做人的灵魂,也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维护自尊是人的本能和天性。
一个人只有自尊,才能不被邪恶引诱,不被歧视击垮。
自尊需要自己捍卫。
只有在自尊的基础上,凭借自己的努力创造出来的东西,才是最有价值的东西。
名人名言的感言 急 要短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收。
. . 这是一副劝谏人们用心学习的对联。
但是,其中的内涵,却远远超出了学习的范畴,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差不多要时时事事处处都要用到。
常用的原因,我想也不外乎这里包含的深刻哲理。
. . 不是吗
我们每天都在向前走,但是,路上坎坷与荆棘、狂风和暴雨,甚至有时还会遇到冰雹以及铺天盖地的暴风雪。
有时,人在大自然的面前是十分渺小的,在不可抗力面前,不得不做出退让或者避让,那都是为了“保存自己”,以期待来日走得更好走得更远。
在实践中摔打和磨练,实际上就是体会顺水行舟与逆水行舟的区别.
名人名言的感悟
【第1句】:我喜欢的名言很多,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鲁迅先生写的“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还有的。
” 感悟:我可是有名的时间浪费“大王”,以前,我无论做什么事情总是今天拖明天,明天拖后天,到头来什么也没做成。
当我读了鲁迅先生的故事后,我才恍然大悟,我才知道我是在做时间的奴隶,在浪费时间哪
【第2句】:“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很锋利的刀刃若日久不磨,也会生锈,成为废物
”感悟:今天,我又一次情不自禁地读起了这句的名言。
是它让我在即将退缩的那一刻,鼓起了勇气,去面对困难;是它让我在困难面前充满自信。
虽然时间在流逝,但它在我脑海中却像金子般闪闪发光。
没错,在生活中,的确有很多充满潜力的人才,他们就是一把把锋利的刀刃,他们都有基础和条件成为“天才”,但为什么真正的天才却那么寥寥无几呢
关键在于吃苦。
虽然他们知识渊博,头脑精明,但人生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总有很多挫折与坎坷在等着他们,在它们面前,只有经得起磨练的勇者,真正锋利的刀刃,才能披荆斩棘,到达胜利的顶峰。
而那些经不起风吹雨打的,虚有才华的人,只能被困难淘汰。
【第3句】:学习永远不晚.____ 感悟:这句话是为了告诉我们,不要整天把时间花在玩乐上,要好好学习,不管是学课堂上的内容还是自己的爱好。
不要说一些废话,要好好努力 。
【第4句】: 多少年以来,人们总习惯用的名言:“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来鼓励一代又一代人。
正因为这句名言,唤醒了无数贪于玩耍的孩子们的心,它让人们学会了勤能补拙,九十九的勤奋能弥补百分之一的聪明。
我也深信这句话的魅力。
可是就在前几天,我看到了的原话:“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难道我们这么多年一直在断章取义的应用这句话吗
漏掉后面的一句,这句话的意义就完全改变了。
勤能补拙,但是一定情况下那百分之一的灵感会显得更重要。
这是否就是我们现在倡导的创新
多少年来我们的教育培养出无数缺少创新的书呆子,是否就是爱迪生前半句话的产物呢
天才需要努力,灵感的产生必须有勤奋的长期积累,否则哪来厚积薄发的创新灵感
我想今后的教育如果能用爱迪生完整的一句话、来鼓励学生,可能我们教育出来的学生会更勤奋,同时更有创新
名人故事带感想
昨天,我读了一个故事,名叫《苏秦刺股苦读书》。
内容是:“头悬梁,锥刺骨。
彼不教,自勤苦。
”这是《三字经》中脍炙人口的语句,说的是古人对付打瞌睡的办法。
苏秦,字季子,战国时东周洛阳人 。
他早年十分好学,想当个谋士,但由于家境贫寒,不仅没钱买书,而且连吃穿都解决不了。
为了读书,他为别人工作,把头发剪下去卖掉,换取微薄的收入,维持自己的学业和生活。
苏秦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拜别了老师,自己去闯江湖。
他给秦惠王写了一封信,但并没成功,他只好打道回府,家人都不理他,他为了更好的学习,晚上不睡觉,用锥子深深刺自己的腿,苏秦这样做是因为不忘记过去的耻辱,促使他刻苦读书。
经过一年的熬苦,他成为名传天下的大纵横家。
我明白了:勤奋就是不懈怠,好学就是爱学习。
这是古人极力赞美的一种学习态度。
孔子之后的儒家都很重视学习的作用。
学习是人类的需要和现在社会生活途径。
在现代社会,勤奋好学是人们走向成功的保证,世人不可或缺的终身事业。
虽然先人“悬梁刺股”的学习方法已经丧失必要性,但是这种勤奋好学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苏秦是东周雒阳人,他曾向东到齐国拜师求学,在鬼谷子先生门下学习。
外出游历多年,弄得穷困潦倒,狼狈地回到家里。
兄嫂、弟妹、妻妾都私下讥笑他,说:“周国人的习俗,人们都治理产业,努力从事工商,追求那十分之二的盈利为事业。
如今您丢掉本行而去干耍嘴皮子的事,穷困潦倒,不也应该嘛
”苏秦听了这些话,暗自惭愧、伤感,就闭门不出,把自己的藏书全部阅读了一遍。
说:“一个读书人既然已经从师受教,埋头读书,可又不能凭借它获得荣华富贵,即使读书再多,又有什么用呢
”于是找到一本周书《阴符》,伏案而钻研它。
急求一篇有关采访名人的收获与感悟
嗯。
。
。
这些对明星的采访,倾注了我的心血,也都有我自己独到的角度,是我们黑龙江台独家的报道。
他们不像明星诽闻那样争得人们一时的关注,成为某一阶段的热点,但是,他们却有长期保留的价值,不温、不火、不过时。
这种探索是我的追求,我的喜好,也是社会和人们的需要。
后来,我突然发现在采访明星的过程中,我又创造了一个独特,那就是高级记者进入娱乐界报道大概为数不多,甚至仅有我一人的可能。
因为我分析过,所有达到正高级职称的不是做领导就是搞重大报道;娱乐采访几乎都是年轻的小记者,而且好多都是聘任制的临时工。
安排一个具有采、摄、编、播、主持全能的、具有30年实践经验的正高级记者去做追星节目,这在全国恐怕也可能很少见了,不知道我们的领导是怎么想的,起码我觉得是很不合适的。
同时,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独特的现象,也是一种绝妙的现象。
记得当我联系做访问时,他说,他几乎不接受任何新闻单位的采访,因为他认为们的提问,关注的话题太没档次。
我告诉他,我是一名高级记者,在娱乐报道中绝对是少之又少的,我相信他会对我的采访话题感兴趣的,也会对我的采访满意的。
当时他不好拒绝,只是了一句,我考虑一下吧。
结果还是不了了之。
我相信,相当一部分资深演员对,对八卦采访是反感的,是不感兴趣的。
而像我这样的老记者、资深记者,对他们那种探讨人生,探讨艺术,探讨角色的采访,在演艺圈,在明星中会大受欢迎的。
比如对我提问的赞扬,;比如对我采访准备充分的欣赏;比如对我采访角度的高度评价,比如与我交流中回忆往事的泪水都是最好的例子。
做了两年的追星记者,一方面我及不情愿,是一种无奈之举;一方面我又从中得到了许多乐趣和收获。
当初我绝对是感觉大材小用,乱点鸳鸯谱,可是我的一贯作风又是服从组织安排,党叫干啥就干啥,干啥就要干好啥。
那是的作用,把自己作为一颗螺丝钉,钉在那里,就要在哪里闪光。
不管内心有多大的矛盾、困惑,不能拿工作开玩笑。
于是我老老实实、认认真真的做了两年的追星记者。
以上记载的就是我两年的采访收获,之后,我主动要求退居二线,当我真正离开栏目的时候,当我如今回首两年的追星历程时,我才发现,自己对明星采访的过程,是一种建立在对人生的反思,对事业热爱的追述,对爱情婚姻的感悟,对性格爱好的抒发,对艺术升华的基础之上的采访。
所以这两年的追星是我做记者探索人性最深的两年,是最动脑子思考的两年,是最不浮躁的两年,是收获最大的两年,是感慨最多的两年,是值得记忆和骄傲的两年。
为此我再也不会有牢骚,不会觉得是小用,而是实用了,不会觉得是乱点,而是点到的幸运,是冥冥之中与那些明星们的缘分,让我同他们共同分享了成功者的快乐、感悟、艺术和人生。
追星也让我和女儿、和更多的年轻人有了共同语言,让我更靠近时代,靠近时尚,让我的心更加年轻,更富有朝气。
追星还让我感受到明星光环背后的艰辛、努力、付出、喜悦、收获、享受等等普通人难以接触难以想象的故事和细节。
追星更让我了解和走进了演艺界成功人士的,去触动、开启、探望他们那颗心灵之窗。
这份收获是最让我动心、动情、感慨和难忘的。
你曾注意过那咖啡色或黑色的泥土吗
每天,您上学时,脚下踩的就是泥土。
它虽然被无数人踩着,但没有向人类要过报酬,只是默默地承受着一切。
每当您出去游览时,是不是只注意那翠绿挺拔的参天大树
是不是只欣赏那娇美清香的花朵,赞美那生机勃勃的小草
你注意过那藏着植物根基的泥土吗
你也许不会注意它,因为它是那么平凡,那么没有吸引力。
但是如果没有泥土,哪来树木花草,哪来人类生物呢
所以,泥土是一切之源。
它把自己的身体乃至体内的一切养料都供给了大树、鲜花、小草……它无私地默默无闻地为人类奉献着自己。
人类也正是这样,哪位英雄与先进人物的背后,没有众多的默默无闻地支持他们工作的人们
就说奥运会得奖牌的运动员吧,他们顽强拼搏获得了奖牌,为祖国争得荣誉,他们的名字家喻户晓。
可是你注意了他们的周围的医务人员和带着殷切希望的教练、领队没有呢
是他们平时陪练、指导,无微不至地关怀运动员,每次参赛时,站在台下最紧张的也是他们。
这些默默工作的医务人员、教练、领队,他们不都是泥土吗
是他们用自己的身心和全部精力培养着这朵朵鲜花…… 我想,这些为人类做出无私奉献的人,不也同样伟大吗
不也同鲜花树木一样值得称赞吗
让世界多一些这样的泥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