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游后的感想(800字)
今天,妈妈、姑姑、姐姐和我来南京游玩。
今天的计划是逛夫子庙。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不到夫子庙,枉来南城。
”白天,街上的人络绎不绝,因为正值青奥会举办期间,还有一些警察叔叔在巡逻。
在夫子庙,我看到了许多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很多都是参加青奥会的运动员。
走在夫子庙的街上,我不由得感叹:“南京的美食真多啊!”我们走在美食街,从头到尾全都是大酒店,中间还隔着一些小吃店。
晚上的南京夫子庙比白天更美丽。
夜晚,我们在街上东看看西瞧瞧,觉得什么都新奇,什么都好玩。
但是,夜景漂亮是漂亮,可我们的脚走的快要磨破了,还怎么去继续欣赏美景呢?于是,我们搭上了景区旅游观光车,热情的司机一边开车一边跟我们解说,还不是的回答我们各种各样的问题。
从旅游车上下来,我们又坐上了有秦淮河的画舫。
夜晚的秦淮河可真漂亮啊!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到处挂满了红灯笼,处处灯火通明。
我们下了船之后,还是意犹未尽,于是就坐在秦淮河畔的茶社,喝着茶,看着湖中心戏台上的歌舞表演,别提有多美了! 夫子庙,我会想你的哦! 今天,我们来到了南京总统府。
想到以前的时候,这里可是中国政治军事的中枢、重大事件的策源地,中国一系列重大事件或在这里发生,或与这里密切相关,一些重要人物都在此活动过。
我就迫不及待的想知道它到底什么样子。
我想应该非常气派、非常大吧
带着疑问,我们踏进了总统府。
真的是非常大哦
我们先参观了大堂,大堂正中挂着孙中山亲手写的“天下为公”这四个大字的匾额,旁边,有好几幅油画,我想应该是以前画的吧
往里走,左右两边都有门,我们先走进右门,里面有一套做官人的衣服,简单说就是我们看的一些电视剧,里面就有一些文武大臣或者一些做官的大人,就是他们所穿的衣服,旁边还有一些名人的资料。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子超楼”,“子超楼”里有总统蒋介石、副总统李宗仁的办公室,其实,他们的办公室也不是特别大。
“子超楼”里还有一个会议室,不是特别大,也不是特别小,有许多桌子和椅子,一看就知道是会议室。
然后,我们又看了许多地方,有孙中山的起居室、总统府会客室……最后我们来到了熙园,也就是西花园。
哇
熙园的风景还挺美的,我们照了许多照片呢
南京总统府有许多年前的遗物,还成为近代中国历史的重要遗址,大家有时间可以来看一看哦
描写“夫子庙”的成语有哪些
楼主如果是个年轻人喜欢热闹的话,推荐你住青年旅馆.他在秦淮河畔,夫子庙旁,地理位置有优越性,应该不会让你失望。
有单人间,有双人间,三人间,有高低床,墙上画着几米漫画风格的各种图案,写满了驴友们的留言,门后还有可能有哪位驴友留下一头可爱小猪的墨宝有人觉得房间里没有洗漱用品不方便,其实这正是青年旅舍优点之一——环保
离开时,不仅在房间的墙上同样留下一些感言,还可以跑到大堂在留言簿郑重地写下自己的名字。
价格不贵,如果住三人间或是一张床位,很便宜.但果单间也不会超过一二百.4人间~独立卫浴65\\\/人地址: 秦淮区夫子庙平江府路68号(近健康路) 电话: 025-86624133
重游20年前来过的地方,应该怎么感慨
工作以来,第一次“因公出差”,目的地是南京,一个我10年前去春游过的地方。
不得不说,觉得冥冥之中似乎的确有一股看不到的神奇力量在牵引着生命的历程,时间几经轮回,又回到了最初出发的起点。
比如厦门,比如南京,于我都是有这样的感觉。
都是在十多年之后重返故地,物是人非,甚至连物都已经“非”了——就像南京的夫子庙,走在里面完全找不到当年的踪影。
遥想当年,流连于南京夫子庙的种种小吃以及纸伞、宝剑之类的小商品,在秦淮河边映着小摊贩们自备的强烈灯光,放声大笑,行走在秦淮河边,望着幽幽流淌的河水,回忆着秦淮八艳还有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一边肆无忌惮地挥舞着刚买的小玩意儿,或是撑起纸伞做大家闺秀,或是挥舞宝剑当穆桂英,笑翻肚子之后的经典总结是“古有秦淮八艳,今有建平九痴”——九个女孩子完全乐疯了,即便没有坐上游船画舫,那又何妨
直到现在,夫子庙里的桂花糖藕、荷叶糯米鸡成为了我记忆中最美味的小吃,因为在上海再也没有吃到过那种味道。
这次再去夫子庙,登上了上次碍于囊中羞涩而没有登上的画舫,荡舟秦淮,看到了桃叶渡、江南贡院等等上次没见到的古迹,然而却再也找不到当年夫子庙的味道了。
完全的商业化步行街,毫无古风古韵可言,满眼都是哈根达斯、麦当劳、美特斯邦威之类,感觉甚至连城隍庙都不如,因为甚至连那些小吃都不见了踪影,除了冷冰冰、赤裸裸的商业味道。
古都的风韵、历史的缠绵已经荡然无存,看着依然静静流淌的秦淮河,真觉得恍若隔世。
走在现代化的步行街上,真的很难再去寻觅当年高中游玩的身影,那些陈年趣事在夫子庙改造的时候也许就一起随风而逝了,新的商业店铺里看不到南京的影子,因为这是在上海早已看熟了的。
好在还有梧桐树,南京的梧桐真是一景,马路上两排整整齐齐地修剪过,两股枝丫向上、向外蔓延着,树荫蔽道,平添的是稳重与内敛,历史与沧桑。
第二天又一次去了大屠杀纪念馆,也是新的了。
记得十年前去的时候,触目惊心的是一个又一个的万人坑现场遗址,现在变成了大型的史料展,不过依然超级震撼。
看完出来直觉得恶心反胃,由此对于小日本进一步地心生厌恶。
南京人看的惯扬州人吗
以前扬州人跟乡下人差不多 现在南京人还是蛮羡慕扬州的 南京吃的有印象的就是板鸭桂花鸭和小笼包,现在行个海底捞,吃得特色方面弱了点。
到头夫子庙附近简直目不忍睹, 更不要说城市建设可以跟印度有得一拼,那么乱还不让老季挖 , 挖好了不是就好看了蛮
看看上海, 看看扬州, 南京有败落的危险呀。
值得一提的是南京出租, 上了客就像是战斗机, 见了谁都是一边粗口一边横七八拐, 人家老外从路口下飞机后打车到目的地后的由衷感言就是:我是来投资、旅游的,不是来玩命的呀~~~
寻访日记范文
今天,我和同学们寻找英模,可是没有找到,我们就去找刘老师帮忙,但还是没有找到英模,我们又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找到了英模。
首先,我们来到了雨花台的烈士陵园,参观了在雨花台牺牲的烈士。
又在纪伯伯(雨花台园长)的带领下,我们了解了许多烈士的故事。
我知道了我们能有今天的幸福家庭和快乐的生活,都是由那些烈士的牺牲换来的。
还有些烈士牺牲的时候都不知道他们长什么样子。
我看见,许多烈士有的才18岁,就为了国家而牺牲在雨花台中。
知道我们又到了哪里了吗
我们到了藏着雨花台许多资料的资料库哦
一般人都不能进的
我们看见了一页又一页的资料,密密麻麻,说明雨花台中还藏着许多不能给别人知道的秘密呢
最后,我们来到了孙爷爷(孙津川)的侄女家,我知道:是因为有一位卖国学生出卖了孙爷爷,敌人知道了孙爷爷的真正身份,想从孙爷爷的嘴里知道一些地下党的机密事情。
敌人问孙爷爷:“你们地下党有多少人
”孙爷爷说:“就我一个。
”敌人想:从孙爷爷的嘴里不可能知道些什么了,决定把孙爷爷杀了,孙爷爷就这样牺牲了。
我们要以烈士为榜样,遇到困难要克服,要给自己定目标,互相鼓励,向上再向上
寻访日记: 红色的记忆 刘老师让我们大家一起寻找英模,可是很困难,同学们就请老师帮助大家,我们的爸爸妈妈也一起来帮忙,所以很快就找到了一位烈士的家属,一位同学的家长还帮我们联系了雨花台的烈士陈列馆,让我们去参观。
那天下午两点钟,刘老师让我们在学校的后门口集合。
老师首先把我们分成了几个小组,还给我们照了一张合影,然后大家分别坐着几位家长的车前往雨花台。
来到雨花台以后,刘老师让我们每人说了一句话,她还用摄像机录了下来。
终于来到了烈士陈列馆,我们一边听解说员给我们将革命烈士的光荣事迹,一边用手中的相机拍摄了许多有意义的照片。
在这些照片中,我们发现有些烈士的照片没有头像,觉得很奇怪,后来解说员告诉我们那是因为在他们生前,就没有留下过照片,,所以才没有头像,我们从心里佩服这些烈士,他们为了革命事业,不惜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但人们连他们的相貌都不知道,他们太伟大了!馆长叔叔还带我们参观了只有工作人员才能进去的陈列馆,在那里有许多烈士的遗物,还有敌人用的刑具,我用照相机拍了许多照片,我终于知道了什么是地下党等等许多事情。
从雨花台出来,我们又坐车来到了烈士孙静川的家,烈士的孙女接待了我们。
孙奶奶给我们讲述了烈士生前的革命事迹,大家纷纷录下了孙奶奶的话。
采访结束了,这一天我学到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我一定要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认真学习,才能不辜负烈士们用鲜血换来的幸福生活。
洪欣宜 寻访日记 傅辰彦 暑假到了,我们成立了雏鹰假日小队,我们的目标是寻找一位英雄模范人物或是他的知情人,通过采访,了解他的成长经历、学习他的先进事迹。
怎么去寻找这位英模呢
我们在一起商量了很久也想不出好办法,以我们的力量是不能完成了。
于是我们请来了刘老师、还有爸爸妈妈们,请他们帮我们想想办法。
最后,张源怡的妈妈帮忙联系了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馆长计爷爷,计爷爷又帮我们联系到了孙津川烈士的侄女孙以智奶奶。
在刘老师和家长们的帮助下,我们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在8月5日下午开始了我们的寻访英模活动。
我们先来到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馆长计爷爷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在讲解员阿姨的介绍下,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了革命烈士纪念馆。
展厅内共陈列了127位牺牲在雨花台和南京地区的革命烈士的文物史料,其中有:著名工人运动领袖邓中夏、罗登贤,著名青年运动领袖恽代英,刘少奇同志夫人何葆珍,原南京市委书记孙津川等,有些烈士的照片都没有留下。
我被革命先烈们机智勇敢、不屈不挠、无私无畏的崇高品质和献身精神深深的感动了。
接着,我们参观了史料室,据计爷爷介绍,这里很少让小学生进来参观的。
史料放在专门房间的一排排铁皮柜里,房间里还挂着温度计和湿度计。
阿姨拿出孙津川烈士的史料给我们看,她戴着雪白的手套,小心翼翼地拿,生怕把史料弄脏弄坏,看得出对史料的重视与爱护。
不过,现在有了计算机管理系统,使史料的调阅、交流更为便捷,减少频繁翻阅对原始史料带来的损坏。
最后,我们来到了孙津川烈士的侄女孙以智奶奶的家中访问。
孙奶奶告诉我们,有十多万先烈牺牲在雨花台,展览馆只展出了其中一小部分烈士的史料,更多的都是无名英雄,烈士们为了今天的祖国,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抛头颅、洒热血,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
孙奶奶还告诉我们,孙津川烈士是南京第一任地下党市委书记,家乡的人民对他特别有感情。
孙奶奶给我们讲了许多关于孙津川烈士的感人故事,有从小当童工的、有参加工人武装起义的、有母子“分梨”表决心的……孙奶奶叮嘱我们要以烈士的英勇事迹为榜样,用烈士的精神鼓舞自己,好好学习。
听了、看了这些感人的故事,我心里想,我们小朋友一定要永远记住这些革命烈士,正是因为有他们的流血牺牲,才有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
我也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为国家出一份力,以实际行动告慰先烈们
革命先烈的寻访日记 三(3)中队 王珏 暑假到了,我们的雏鹰假日小队又要开始活动了。
休息日,我和小伙伴们聚在一起讨论今年的雏鹰假日小队我们开展什么样有意义的活动。
有同学提议说:“今年是我国建国60周年的好日子,我们就去寻访英模吧,回顾一下英烈们的伟大事迹。
”我们都觉得这个提议不错,表示赞同。
可上哪儿去找英模呀
这个问题可难不倒我们。
我们想到了爸爸妈妈和老师。
我们回到家中请爸爸妈妈帮忙,通过邮件请刘老师帮忙。
经过大家不邂的努力,我们终于找到了要采访的对象——孙津川,孙爷爷。
因为孙爷爷是个烈士,所以我们只能通过他的家人和参观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来了解他。
2009年8月5日下午二点,我们假日小队的同学们在刘老师和爸爸妈妈的陪同下先去了雨花台烈士陵园纪念馆。
我们找到了馆长纪伯伯,向他说明了我们的来意。
纪伯伯非常高兴,他安排了一位讲解员阿姨为我们讲述历史,还放下了手中的工作特意陪同我们参观。
讲解员阿姨告诉我们孙爷爷是第一任地下党书记,他小时候家里很穷,14岁就进工厂工作。
1925年8月入党。
1928年10月6日因为叛徒出卖去世,去世时只有33岁。
参观完烈士纪念馆,我们又来到孙爷爷的亲侄女75岁的孙奶奶家,听她讲孙爷爷以前的故事。
孙奶奶告诉我们,孙爷爷被捕后,敌人用尽了酷刑,也没能让他屈服,就想用他的母亲来“感化”他。
谁知道,孙爷爷见了母亲泪流不止,对母亲说,忠孝不能两全,请母亲理解。
还将吃了一半的梨子递给母亲,意味着我们就要分离,表达了他视死如归的决心。
在孙爷爷短短33年的生命当中,还发生了许多惊心动魄的故事,我们听得都入了迷,脑海里浮现的都是孙爷爷的革命故事。
听完了这些故事我觉得孙爷爷真是一个坚强的共产党员,他在革命工作中遇到困难从不退缩,勇敢地和反动派做斗争。
在这里我想到了自己,平时我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总爱偷懒,经常会退缩,甚至有时偷偷看下书后的参考答案,今天了解了孙爷爷的英勇事迹后,我觉得自己应该向孙爷爷学习,激励自己面对困难、面对压力不能退缩。
孙爷爷还很爱我们伟大的祖国,他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今天我们大家的幸福生活,孙爷爷宁愿选择牺牲自己的生命。
所以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向孙爷爷学习。
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长大为国家效力。
英模寻访日记 8月5日日 星期三 多云 暑假里,大队部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寻访共和国英模”的活动。
我们都非常高兴参加,。
可是,我们以前并不知道身边并没有什么哪些英模,也不知道怎样找到而且这些英模很难找。
后来虽然,我们的爸爸妈妈也一起参与进来帮忙寻找,可是由于他们能工作太忙,再加上他们也找不到一些英模但好象也没什么进展,我们就更没有关于英模的信息了。
最后,我们转往寻求班主任在刘老师的帮助的带领下,终于有了方向并很快确定找到了行动方案。
第一站,我们先来到了雨花台烈士纪念馆,。
参观了解并认识了了一些为了正义事业而光荣牺牲的烈士:郭凤超烈士——在冬天,大家的井里都没水了,只有郭凤超家里的井有水,大家都到她家排队挑水。
郭凤超见了,说:“老人请站在前面
”只见水渐渐少了时,郭凤超便爬在地上到井底,一勺一勺地的把水舀运上来,。
说明英模郭凤超从小就有乐于助人的精神。
恽代英烈士——从小就很爱学习,作文写的非常好。
虽然在学校里学不了英语,但他在家里自学,。
最后竟然学会了中、日、英、德四种语言。
他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到四川等地执教……我们主要参观了孙津川烈士——他在临牺牲前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枪毙我一个,还有十个。
枪毙了十个,还有一百个。
千千万万的共产党员,你们是杀不完的。
”面对敌人,他的勇敢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参观完烈士纪念馆,我们又去拜访了孙津川的侄女孙奶奶。
慈祥的孙奶奶也给我们讲了一些关于孙津川的故事:在这里有一个雨花台小学,他们有一个孙津川中队。
这些队员们以烈士为榜样,学习烈士精神。
他们长大后,始终都不会忘记,他们曾是雨花台下的“红少年”。
孙津川于1895年出生。
他小时候很少读书,生活很苦,很少有机会读书,。
天天干十六个小时的活,
一天只能才吃一顿稀饭
1925年8月,孙津川入党。
,他是第一党地下党书记,积极。
他开展了工人院校,工人俱乐部等活动为党奋斗。
而且是8小时工作,加班加工资。
后来,孙津川被国民党抓住后,。
国民党要他说出供出南京还有那些地下党,他坚定的说,只有他我一个。
无论敌人怎么毒打他,他都不说。
一天,孙津川妈妈带着梨来看望他,他把梨分成两半,一般留给自己,一半留给妈妈,在给妈妈的那瓣梨上,他用指甲刻了一个五角星,那是在默默地告诉妈妈他已做好为党献出生命的准备,要和妈妈“分离”了。
他在给妈妈的那半上用指甲刻了一个五角星。
正是就是这棵五角星伴着孙津川妈妈充满希望度过了黑暗的封建社会。
孙津川烈士于便在1928年牺牲于雨花台,那是他才33岁。
今天的寻访不知不觉中结束了,听完孙津川的故事,我明白了我和同学们收获和感受都很多:正在这些革命先烈的前赴后继,给我们创造了现在的美好生活;知道了我们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是千千万万革命先辈用汗水与鲜血换来的,他们所付出的艰辛是我们所不能体会的,我们应该学习革命先烈“流血、流汗、不流泪”的精神,现在虽是21世纪,但我们仍要弘扬革命先烈的英雄精神,更加加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只有不断磨练自己,认真做好自己的事情,克服坏习惯,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且要树立一个远大的目标,要学习革命先烈不怕苦,不怕累的顽强品质,坚信“有志者事竟成”,要以烈士为榜样,学习烈士精神,。
长大后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缅怀革命先烈 做个有用的人 漫长的暑假假期到来了,怎样过得才有意义呢
我们雏鹰小队的成员商量,决定来一个采访英模的活动。
主题有了,可英模上哪儿去找呢
我们小学生的能力有限,就求救班主任刘老师的帮助。
在刘老师的发动下,张源怡妈妈为我们联系去参观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采访孙津川烈士的侄女。
八月五日下午,我们雏鹰小队的成员在刘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肃穆庄严的雨花台,参观了雨花台烈士纪念馆。
纪念馆里陈列着1927年至1949年牺牲在雨花台及南京地区革命烈士的生平史料和光辉事迹。
这里牺牲的烈士有邓中夏、恽代英、孙津川、项英、何宝珍……。
我们认真地看着每一幅图片,听着讲解员介绍他们的感人故事,心里充满着对他们的无比崇敬。
这些烈士大部分都是十八九岁,而且有许多居然生前没有留下任何照片或遗物。
参观完纪念馆,我们驱车来到孙津川烈士的侄女孙奶奶家进行采访。
孙奶奶介绍了孙津川烈士的光荣事迹。
孙津川烈士冒着随时有被捕牺牲的危险,继续为党工作,为党随时准备牺牲一切。
在行刑的路上,他高喊:“枪毙我一个,还有十个,枪毙十个,还有一百个,千千万万的革命者,你们是杀不完的
”…… 虽然他们牺牲了,但是他们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人民的幸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会永远受到人民的尊敬和爱戴,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回到到家后,我的心情非常沉重。
我们是新世纪出生的“娇”宝宝,物质条件非常优越。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成千上万的烈士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要更加珍惜,努力学习,做一个有用的人,为祖国的强大做出贡献。
肖旭晟 三(3)班 南京市夫子庙小学 寻访英模日记 高睿泽 今天我们要去寻访英模,但我因为要上课,就不能来了,就喊我的爸爸妈妈来代替我去。
我们的5辆车子集体到了雨花台南大门,下了车,走到展馆门前,馆长纪伯伯来了。
问我们有没有来过这里,我们齐声说:“来过
”馆长爷爷告诉了我们许多抗日英雄,有:孙津川、恽代英、邓中夏,这些英雄。
接着我们还采访了纪伯伯,于子千问伯伯我们这次的活动有没有意义。
纪伯伯说:“嗯,你们这个问题问得好,你们今天组织的这个活动啊,很有意义,可以让你们去了解到他们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换来我们幸福的生活。
” 接着由解说员阿姨带领我们参观了4个地方:秦淮寒夜、石城星火、神舟放歌、迎接黎明。
其中我看了一些映像深刻的英雄:孙津川烈士曾说过:“枪毙我一个,还有十个,枪毙十个,还有一百个,千千万万的革命者,你们是杀不完的
”还有恽代英烈士、邓中夏烈士。
还看了铁丝网展厅,里面有电椅、火盆和手指荚,表示反动派的残酷。
我们接着又看了渡江战役模型1949年开始,百万雄师过大江,于4月23日解放南京。
接着解放全中国1949年10月1日成立新中国。
接着我们去了档案库,那里是一般人都不许进的地方,还装有防盗门,铁皮柜存放,历史价值极高,还有电脑管理,这是现代科技管理手段,翻阅时有专门人员带白手套。
我们去了孙津川烈士的侄女家,他现在已经73岁了,在那里听奶奶讲述先烈的英雄事迹2小时。
采访完了以后我有许多感想,我觉得先烈们对事业很热爱、忠诚,这种精神可歌可泣,值得我们学习
激励我们也要做许多好人好事。
我们要从身边一些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例如说给老奶奶让个座位,扶盲人姐姐过马路。
古人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要从生活中这些小事做起,才能去做一些大事情。
才能为祖国多作贡献
寻访英模 董雅婷三(3)中队 到暑假了,老师交给我们一个任务。
讨论本次雏鹰假日小队主题,及地点。
我们成员在一起讨论了一下,最后对暑假要求的表上看到的主题产生了兴趣:寻访英模。
我们在一起讨论该对哪些英模进行寻访,也在网上找了一些关于英模的一些资料,但最终就是不知道该寻访哪位英模,于是大家一起来找刘老师帮忙。
过了一段时间,刘老师和张源怡妈妈决定去雨花台寻访英模,在8月5日,刘老师组织我们到达了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同学们都非常的激动,兴奋。
首先跟着导游姐姐观赏了一下,听着她的讲解,也对那些已经牺牲的英雄们表示敬佩。
其中这么多英雄,对我影响最深的,还是孙津川爷爷,特别是孙津川爷爷1928年10月牺牲前留下的一句话:“枪毙我一个,还有十个,枪毙十个,还有一百个。
千千万万的革命者,你们是杀不完的
”。
听了导游姐姐对孙爷爷的介绍,我对孙津川爷爷的印象也加深了许多。
然后我们还看了一般人是看不着的历史资料,历史资料上面的字可是烈士亲笔留下来的啊。
像这种资料可是很稀有的无价之宝,连拿资料的阿姨都戴着手套,小心翼翼地取出来,生怕弄脏资料
随后,我们又来到了孙津川爷爷的侄女:孙以智奶奶家,孙以智奶奶已经73岁了。
来到她们家以后,孙奶奶很热情,连小板凳都准备好了。
我们坐在位置上,听着孙奶奶告诉我们以前关于孙津川爷爷的革命故事,每一个小细节,孙奶奶都细细地讲给我们听。
这让我们也了解了不少与革命有关的故事,每个细节我们都认真的听着,点点滴滴都记着,因为这是很多的人都没有机会的。
时间在匆匆忙忙地过着,转眼间,要和孙奶奶说再见了,我们都很舍不得,孙奶奶一直送我们到下楼,和孙奶奶打过招呼后,就要告别了。
这次的寻访英模让我觉得很荣幸,很荣幸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听得到别人听不到的革命故事,我长大后也要想孙爷爷学习。
勤奋学习,热爱祖国。
取得优异成绩
李才旺的荣誉
雨花石的孕育到形成,经过了原生形成、次生搬运和沉积砾石层这三个复杂而漫长的阶段,也可谓是历尽沧桑方显风流了。
雨花石,是一种天然花玛瑙,主要出产于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为全国最大的雨花石产地。
所产雨花石之质、形、纹、色、呈象、意境六美兼备,被誉为“天赐国宝,中华一绝”。
美丽的雨花石被人们欣赏、收藏已有千年历史,近年来,古风复起,雨花石倍受国内外人士青睐,成为馈赠亲友、欣赏、收藏的珍贵礼品…… 雨花石为我国特有的美石,在百千种奇石中,堪称石中皇后的佼佼者。
提到雨花石,先声夺人的是一则关于雨花石的神话:传说古时雨花台上有一座雨花观,雨花观中有一位雨花真人。
雨花真人端庄睿智、深藏若虚,他经年静坐而绝少宣道,仿佛自己就是一部玄秘古奥的经书。
一天,雨花真人开坛讲经。
微言大义、悬河流水、探本溯源、咳唾成珠,品格和智慧的魅力震撼了众多百姓乃至感动了上苍诸神,欢悦之中诸神命令降下一场五彩天雨来。
五彩天雨比肩接踵杂沓而下,好似一幅珍藏在故宫博物院里的米芾山水长卷。
泠泠雨水敲击在雨花台上,一粒粒变成了玛瑙般的雨花石。
春秋战国 雨花石倍受宫廷皇室的赏识 雨花石文化的发展史与我国的赏石史、玉石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雨花石既有宝石的特质(如蛋白、玛瑙、水晶、玉髓),又有极高的观赏价值,“玉与玛瑙所不能及,故足贵也。
”(明语)春秋末年,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所著的记载:“扬州贡瑶琨”。
瑶琨者,似玉的美石,玛瑙也。
而扬州的辖区真州(今仪征市)惟盛产玛瑙,是雨花石的主产地之一。
且今天的月塘乡砂矿,仍多产玛瑙,质地尤其润泽细腻,为社会所共认。
六合、仪征两地砂矿众多,星罗棋布,唯月塘名声最响。
故此,早在春秋战国时便将此地之“瑶琨”贡至宫廷,成为达官显贵的案头清供或为皇室嫔妃装饰点缀之物乃是至情至理之事。
好一个“扬州贡瑶琨”,五言而已,足以让雨花石的热爱者、研究者兴奋不已。
[编辑本段]〖美丽传说〗 南朝梁代 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 问及雨花石的来历,往往会听到这样的故事:南朝梁武帝时,有个叫云光的高僧在石子岗(今雨花台)设坛讲经说法,感动上苍,为之雨花,落地后便幻成了五彩缤纷的雨花石,后人将讲经处便称之为雨花台。
还有不少散见于史料中的诗文称:雨花石为女娲补天的遗石。
如“珍重养清泉,有时天可补”。
(孔尚任咏) “天也物也,物有不足,故昔女娲氏炼五色之石,以补其阙”。
(战国)雨花石也五色之石也,是否就是补天的遗石呢
其实,这都是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想象,不足为据。
很显然,雨花石的成因是科学的,雨花石的历史比云光说法更加久远。
云光说法与雨花石的结合源自所处年代佛教盛行的社会背景。
如今时过境迁,当年“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牧)的情景早已被历史的烟云所湮灭,而云光说法这一神话传说伴随雨花石赏玩活动的延续,仍被人们津津乐道。
北宋南宋 、续写新篇章 继南朝梁代“云光说法”以后,雨花石文化发展的历史线索渐次明朗起来。
北宋中期,在退居江宁(今南京)的政治改革家王安石的中,出现了以为题的诗文。
北宋末年,史部侍郎卢襄正式为雨花台命名,都为雨花石文化发展史的研究提供了极其重要的信息和根据。
而对后世赏石产生直接、深远影响的则非苏轼莫属。
他在贬谪齐安(今湖北黄州市)任上往往于江中“得美石,与玉无辨,多红黄白色,其文如人指上螺,精明可爱………既久,得二百九十八枚,大者兼寸,小者如枣栗菱芡……挹水注之粲然”,遂作、,对所集之石从质、色、形、象以及陈列、鉴赏进行了极为细致生动的描述。
对今之雨花石赏玩、研究仍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而其慧眼识珠,善于发现的审美意识更令石界为之折服。
正如雨花石收藏家张轮远先生所评:“苏公一履斯土,竟能独具只眼、识拔石子于庸夫俗子之手,岂非癖石子者先进乎。
惟苏公虽癖好,而所得则非灵岩石”。
但齐安石与雨花石乃同宗同源之物,倘不论其产地而称东坡先生为赏玩雨花石之鼻祖当受之无愧。
无怪乎明人冯梦祯在赏品雨花石时也发出“恨不能起长公于九泉,与之品石耳”的感言,更有清人宋荦因景仰东坡而自号西坡,并足及黄州觅石而作《怪石赞》者。
宋代赏玩雨花石始盛,还因雨花台的修建立名而渐成江南登临胜地之故。
人们于闲暇之时前往雨花台不仅可以寻古探幽,一寄情怀;返归自然,览江采风,尽享川谷之野趣;还可搜石觅宝自得其乐。
加之文人墨客时以诗词歌赋竭尽文情渲染之能事,客观上提高了雨花台的知名度,带动了雨花石赏玩活动的深入。
因此说,南宋绍兴年间“后东坡无几时”(张轮远语)的杜绾著就《云林石谱》,涉及六合及同类石 8 种之多,从而确立了雨花石在观赏石中的历史地位,当属应运而生,是我国石史上的一大幸事。
正如《万石斋灵岩大理石谱》云:“若杜季阳(即杜绾)者,称之为癖灵岩石之第一人,谁曰不宜。
惟灵岩石者,石中之尤物也。
于宋代始著于世……兹遇季阳,当为我石庆矣”。
宋囚元使 成就《江石子记》 公元一二六零年,为南宋景定元年,亦元代中统元年。
前者虽仍据江南一隅,但大势已去,岌岌可危,不足道矣;而后者始盛,世祖登极,欲遍告天下,遣翰林侍讲学士郝经出使南宋,却被扣而囚于真州(今仪征市)长达十五年之久。
于是见识雨花石遂嗜之且为之作《江石子记》。
此记几近千言,是一篇详实记叙雨花石的专文。
后人所概括的质、色、形、纹在此已初见端倪。
有意思的是,由于作者的背景特别,难免夹记夹议。
开头言其“在仪真与山川百物隔绝”,至文章后部则由推测雨花石的形成演变、宇宙幻化、世事更迭,而至身陷囹圄,壮志难酬的无奈。
故眼下只能将雨花石“姑汲新泉恣为溅弄,坐视诸山之为石子也”。
纵观石史之人事,如郝经者可能是绝无仅有的吧
金元时代,虽然手头没有更多的史料反映这百余年中雨花石史的状况,但《江石子记》可谓是这个时期的经典之作,也足以说明人见人爱的雨花石连身处逆境的郝经都会“如获物外之奇宝,濯之以清泉,薰之以沉烟,置之盘盂内,而弄于明月之下”,(郝经《江石子记》语)连原始人类都视如珍宝,是绝不会默默无闻沉睡百年的。
明万历年 雨花石文化发展史上出现第一次热潮 沿着石史的隧道前行,雨花石文化发展史的脉络也愈加清晰、生动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至明代万历年间,雨花石的赏玩活动呈现出盛况空前的热潮。
首先,赏玩的人数倍增。
早期南京先民们曾把雨花石作为财富的象征,到了明代,文人骚客和士大夫们则承前贤之遗风,往往以“官定旧陶,一盎清泉”陈列雨花石,作为案头清供,以求风雅,鉴赏兼得,且争相效仿,蔚然成风,一时涌现出很多藏家。
如《素园石谱》作者林有麟、侨居金陵的新安别驾程克全、《醉石斋记》作者冯梦祯、六合县令米万钟、《灵岩子石记》作者姜二酉以及“时过从里中藏石诸家”。
(孙国敉《灵岩石说》载)甚至波及“新都”(今北京),足见此风之劲,玩者之众也。
二、赏玩活动激活了雨花石的采集和市场销售。
《醉石斋记》云:因“六合山中所产绝奇,好事者竟出金钱购之”,且好事者日众,使需求趋于旺盛,原“牧童过而拾之,玩美俄倾,旋复弃掷”(姜二酉《灵岩子石记》)的现象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有“吴人在涧旁结草棚以市酒食”,“贫者日奔走以自给”,乡民荷铲而至,“斫山斧壑,先期候雨,冲流搜讨”,“一时蜂涌蚁聚”,可见其盛。
而为了得到更多更好的石头,玩赏者竟相购买,价格也随之上涨,原“出升许换得饼饵去”的不景气情形已成了老皇历。
六合县令米万钟就“自悬高价,殆十目罗之”。
在南都(即南京),夫子庙桃叶渡、雨花台的石市异常活跃。
有以石比玉抬高行情的,有囤积居奇待价而沽的,不一而逐。
“寸许石子,索价每以两许”令人咋舌。
一如孙国敉所描述:“噫,一石子显晦也有时也”。
三、雨花石的赏玩活动内容丰富,交流频繁,鉴赏水平大大提高。
【第1句】:陈列的器皿和方法极为讲究。
要么是古董,要么是官窑制品,大小多少都以不同器皿摆放。
【第2句】:命以雅名。
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从典藉诗书中寻觅清词丽句,力求名符其“石”。
【第3句】:邀友共赏。
家有宝物,供于案几,净室焚香,请来好友一起品评,或题名或赋诗,视为乐事。
《灵岩石说》载,别驾程克全以“一石奴唱名号以见客”,可惜号多鄙俚,晦涩难懂,一时亦为笑谈。
【第4句】:鉴赏水平不断提高。
由于交流增多,渐成共识,上升为理论,指导赏玩。
孙国敉便将雨花石分为三等,甲为不等贮之清泉,入手夺目,“此神品也”;乙为必待入水,若助其姿,只能“屈居二乘”;“必假磨琢,及其后天莹澈”者不能“以甲乙论也”。
孙的标准扼要明了,于今无异。
【第5句】:言为心声,有感而发,留下更多史料。
赏石活动的蓬勃发展、经久不衰,必然上升为文化形态,通过各种形式表达出来。
较之前朝,为雨花石撰文、立谱、绘图、作记、吟诗作赋者不胜枚举。
如明《一统志.南京》载:“雨花台石,聚宝山出”;“吴中四才子”之一文征明的诗句“雨花台上雨花干,野色江光入座间”;陆君弼《夏日朱宪昌山人以锦石见贻》;叶誉《观灵岩石子口占六绝》;周晖《金陵琐记》载:“朱孟办获三奇石于聚宝山间……黄鹤山樵王蒙图铭之,宋太守又为作石铭”;李时珍《本草纲目》载:“金陵雨花台小马脑,止可充玩耳”;陈眉公《太平清话》载:“五色石子出六合山玛瑙涧中……而负石者之众,此风惟万历甲午始见之”。
陈慧祯《秋园杂佩》等等罗列不尽。
大清石事 桩桩表明雨花石文化的历史在不断延伸 这个时期的赏石活动,依笔者之拙见,概括为在前人推动发展的基础上,进入了正常平稳的过渡阶段。
为后人留下的诸多史料无不打上这段历史的烙印。
一、“指名道姓”,“雨花石”登台亮相。
综上介绍雨花石在不同时期有过不同的称谓。
而见诸史料直呼其名的当属明末清初人徐荣的《雨花石》诗:“天雨诸香下帝台,大同天子讲经来。
尚留子石临江活,恰似房花向日开”以及藏石世家张岱的《雨花石铭》:“大父收藏雨花石,自余祖余叔及余积三世而得十三枚,奇形怪状,不可思议,怪石供,将毋同”为最早。
二、朝廷官员、《桃花扇》作者孔尚任《六合石子》诗,凡三十二句五言十六韵,把雨花石之形成、来源、状态、鉴赏作了丰富的想象、剖析和描述,可谓是精而又精的《记》了,真爱斯石者不可不读。
三、大清第一石谱。
著者诸九鼎既是官员也是文人也嗜石,广交各地石友,遍及西北关东西南等地。
每到一处,寻石觅宝,乐此不疲,以寄情砺志赏心也。
日久天长,多有心得体会,遂作石谱并铭,也乃水到渠成之事。
一如为其写跋的著名诗人黄仙裳云:“杨庵(诸九鼎字)为人磊落有骨,顾无他嗜好,行万里路,破囊累累,书卷外惟贮奇石作伴,每小憩而出以摩娑弄玩,谓赏心乐事,无逾于此”。
诸九鼎的《石谱》,记有藏石二十余枚,主要为长江流域雨花石一类的五色石子,个别来自西北等地,大多标明尺寸,述其特色并以赋赞之,也为后人所效法。
四、同生共死,惟龚贤也。
位居清画坛“金陵八家”之首的龚贤好石之深,爱石之切从其诗文中可见一斑:“相逢顽石亦当拜,顽石无心胜巧人,作客十年魂胆落,归来约与石为邻”。
其实他何止归来为邻,及至“归去”也是与石相伴的。
龚贤作古时,其友孔尚任亲理丧事,其所藏雨花石“均系上品………皆以为葬,湮灭不传”。
呜呼
可谓前有古人后有来者。
五、《新都风物录.雨花石》,堪称雨花石文化史发展至清末民初的最全面的概括。
笔者以为其内容之丰富、描述之详实、文笔之细腻、语言之精练,皆不逊前贤,反复吟读,无异于鉴赏美石也。
作者莲生在文中记述的三件事尤为使人耳目一新。
其一,明确雨花台市场的存在。
此前只《灵岩子石记》载有“余履齿每及雨花、桃叶间,必讨其上乘者……”,“雨花”者应为雨花台,但那时是什么样的市场呢
季节性的
流动性的
简陋的
一家两家
三五十家
难知其详。
但此时在“雨花台石子岗之中腰,有筑草房居,门外几列售石子者”,足以证明前来旅游、采石、购石的人也一定不少,故值得在此“筑草房居”,以方便采购且是有利可图的。
其二,首次明确述及平民之辈也有爱石藏石者。
明万历时是“贫者采卖以自给”,“贫士献琛,恐误厚直”,而今有“江宁织造衙门茶役李升藏一石,轻易不示人。
一日为债追逋,出于万不得已,乃含泪割爱而求焉”。
一衙役爱石且向人“索银三十两”,可以想见当时赏玩气氛之浓和对雨花石的观赏价值、收藏价值及市场价格的认可程度。
其三,首次详实述及时人作伪的手法、题材、兜售的技巧和上当者茫然不知之态,极为生动传神。
有一清末遗老游江南时听说雨花石神奇,便大肆收买,一时石贩尽数推出,门坎几近踏破。
所得石中,较“奇”者有梗叶缠蔓的《子孙万代》、色同鹅黄贵品的《南极庆寿》、身首肢爪无一不备的《欧西雪獒》。
而一枚《幽春秘戏》的春宫图竟以四十元之代价购得。
惜上述“概赝造物也”。
今人之作伪有过之而无不及,唯其逐利之心态古今相同。
六、一部《石头记》,今人争相说雨花。
众所周知,《石头记》(即《红楼梦》)的主人公贾宝玉“一落胎,嘴里便含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
(甲戍成本第二回),今人以为,此称作“通灵宝玉”的就是雨花石。
理由
【第1句】:质、色、形、纹类似。
《石头记》卷八云:此玉“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与史料对雨花石的描述如出一辙。
如宋代杜绾《云林石谱》载:“江宁府江水中有碎石,谓之螺子,凡有五色……纹理莹茧,后面望之透明,温润可喜”。
而自古以来,南京具上述特色的石头惟雨花石与之相近,别无其他。
理由
【第2句】:作者曹雪芹自幼在南京生活,至十三岁才离开,此后一直爱石咏石画石。
祖辈也极为好石。
所以说,曹家三代四人在南京居住长达六十年之久,连他们家掌管的江宁织造府的衙役都爱石藏石,文人雅士上流社会自不待说,而一代文学巨匠是不可能对此熟视无睹、充耳不闻、一无所知,而在作品中生造出一个“通灵宝玉”来的。
理由
【第3句】:此玉的背景描写与古诗文对雨花石的描述极为相似。
刘赓尧《雨花石》诗云:“曾听生公来说法,娲皇补天是何年”,《石头记》诗云:“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明.华成漮《咏灵岩石子》云:“君不见女娲补天几千秋,犹有遗石存山丘”,《石头记》诗云:“只因锻炼通灵后,便向人间惹事非”,可谓遥相呼应。
如今,江宁织造府西苑遗址——曹雪芹早年生活过的地方,考古发掘出黄石、湖石、瓷片、瓦当等遗存,但愿有一天也能出现“通灵宝玉”的生活原型——雨花石,以了却“红迷”、“石迷”们的一段悬念。
七、乾隆大帝下江南,赋诗藏石留史话。
常言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帝王也概莫能外。
在古城南京,民间有这样的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六十寿辰时, 宠孙朱允火文 在盘子中用雨花石拼成“万寿无疆”四个大字,连同一个酷似寿桃的雨花石,作为祝寿之礼和盘托出,皇亲国戚、文武百官无不称奇,使龙颜大悦。
朱允火文称帝后,对雨花石仍情有独钟,内宫案头,时有雨花石作供。
如果说这是“野史”,那么清高宗赋诗藏石可是千真万确的。
乾隆帝在位六十一年,曾六次南巡,南京乃必到之地。
以雨花台为题的诗便有五首,如《雨花台口号》、《戏题雨花台》等;在莫愁湖畔的景观石上刻有他“顽石莫嗤形貌丑,娲皇曾用补天功”的诗句。
一九九二年六月,在中国革命博物馆举行的《中国观赏石展》展品中,就有北京故宫博物院提供的乾隆皇帝赏玩过的四枚雨花石。
其中一枚龙首毕现,出神入化,令人称奇,且为“真龙天子”所藏,给人印象愈深。
当代三杰 艰难岁月收藏研究结硕果 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华民族灾难深重,列强侵扰、军阀割据、战火连年、社会动荡,却仍然有那么多人眷恋着金陵这片古老的土地,深深地爱着美丽的雨花石,既证明雨花石有着无穷的魅力,更说明人们是多么热爱生活,向往和平。
南许北张天津王便是他们中杰出的代表。
南许名泽初,别名问石(1897~1980),早年在金陵就职,晚年寓居上海。
一生痴爱雨花石,以六十年的心血搜集精品达600枚之多,实属不易。
文坛前辈郑逸梅曾为之写《藏奇石的许问石》。
沪上同为雨花石收藏家的夏风先生曾写《雨花台下雨花石》,记述应许之邀,亲临许宅赏石的趣事,传为美谈。
他“寻雨花石非得具备三个条件:麋鹿一样善跑的腿,逛马路的闲功夫,胜过犹太人的那份耐心”和“四字秘诀:曰色曰形曰纹曰逸”的经验则倍受石界推崇。
天津王即雨花石收藏大家河北雍阳人王猩囚(1876~1948),世称猩翁。
天津为主要生活工作地。
“数十年荒淫于雨花”并写就《雨花石子记》,科学地提出雨花石因长江而形成的观点,并就雨花石的质、形、色、纹、定名、玩赏、品级、交易等进行全面论述,读来令人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猩囚先生乃北地人氏却爱上南方的雨花石,也可以说是一种缘份,但彼此天各一方,能坚持数十年不改初衷,即使在日寇杀我南京三十万同胞后的一九三九年,仍不忘托人一次次在南京为其采石、购石、邮石,尤其令人感慨不已
北张曰辂号轮远(1899~1986),与王猩囚同乡,与郑逸梅交往亦深。
在天津南开中学时与周 恩来总理同为国文老师张皞如先生的得意学生。
幼年在家乡由于受猩囚先生的影响,对雨花石产生极大的兴趣,后被保送金陵大学,惜因水土不服改转北法术律系。
但对雨花石一往情深,虽身处燕北,关山多阻,仍利用各种机遇,终身不辍,存石三千余枚,并矢志为藏石立谱。
一九七九年,为了使自己毕生精心收藏的雨花石珍品,能够供更多的人研究、欣赏,更好的得以保存,他毅然割爱,倾箧捐献给地质部北京地质博物馆,其胸襟之豁达、气节之高尚,令人敬仰。
张轮远先生曾自撰联语“曾拥图书逾万卷,幸随顽石共千秋”,托吴郡哈佩先生书写悬于室中,可谓是其一生的写照。
一九四八年,张轮远先生所著《万石斋灵岩大理石谱》问世,是为二十一世纪雨花石界一大幸事,堪称第一部系统研究雨花石的理论专著,填补了鉴赏、研究雨花石的空白。
此谱集雨花石文化发展史之大成,凡前人涉及的有价值之内容无一遗漏,为后来研究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而比之前人,更有长足的进展。
此谱在对神妙诸石“目察心摹”的基础上,立论尽依科学方法,参考哲学、审美、心理、物理、矿物、及考古诸家折中之说,终开科学系统研究雨花石之先河。
一九八二年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再版,一九九三年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辑入《古玩文化丛书.说石》中,可以想见此谱流传之广、影响之大。
今石城雨花石爱好者几乎人手一册,研读活用者不在少数。
民国期间因诸多社会原因,雨花石资源极为匮乏。
日寇占据时,石市萧条,往往“只一家售石者”,而“事变前,金陵城内贩石者数十家”。
对于雨花石的赏玩者、研究者来说,这个时代是不幸的。
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是不可扼制的。
他们无畏艰险,逆流而上,在焊接这段石史的链条上点击出耀眼的火花,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研究成果,令人欣慰。
捧读他们的著述,诚如分担这段沉重的历史,心中溢满感激,也为之骄傲。
雨花石文化发展的历史充满神奇、欣喜、典雅、礼赞,又何尝没有凄风、苦雨、泥泞、酸楚和充满期盼呢
继往开来 雨花石史走进新时代 新中国建立后,雨花石赏玩活动也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掀起了雨花石史上的第二次热潮。
一、雨花石赏玩队伍日益扩大,整体素质大为提高。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得天独厚的南京人对既有“革命精神”象征,又充满美感的雨花石更是珍爱有加。
自五十年代到改革开放以来,雨花石爱好者、收藏者日益增多,工农商学兵行行皆有,乃至国内境外的爱好者也大有人在。
韩国友人张俊宁在南京留学三年,归国时行李中最多、最重的便是雨花石。
台湾朋友邱信明先生来南京后,很快就喜欢上雨花石,一如当年东坡先生“一履斯土”而遇齐安石子也。
十年下来,投资不下百万,独居一寓,四处皆石,俨然一座宝库,铁定执“石”不悟了。
据笔者主观估计,经常在“圈”中走动,以石会友,藏品质量、数量达一定规模亦可称为“家”者当有数百,爱好者当成千上万。
而一般喜爱者则不计其数。
在众多的爱好者、收藏家中,著书、作文、讴歌、研究者比比皆是,彰显者有刘水著《雨花石鉴赏》、池澄著《雨花石谱》等,均有诸多新意,开卷悟读,裨益自增。
加之广播、电影、电视、网络、照相技术的发展,大大促进了雨花石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二、雨花石量大质优品位高。
尤其是进入八十年代,我国经济发展上了快车道,建筑用砂石需求旺盛,加之电力、机械的利用,在采沙掘石的同时,其副产品雨花石也源源不断地开采出来,让爱好者、收藏家们欢欣鼓舞,既庆石头多,亦恨银子少,追求永无止境。
倘若走进他们家中,坛坛罐罐,大橱小柜,目之所及尽是雨花石,即使墙壁上、匾额中也是雨花石的放大图片抑或还有某个书画名家为其藏石而作的丹青墨宝。
如将藏品陈列起来,便是一个地道的私家藏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殿堂。
三、雨花石市场遍及城乡。
明.姜二酉《灵岩子石记》云:“灵岩子石……出六合灵岩山之涧中,而聚于金陵”;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六合的乡民还是夜半过江到南京玉器厂排队卖石。
可此后由于长江大桥建成交通逐渐便利,市场需求趋旺,玩家欲望增强,不待石农进城,纷纷前往六合、仪征产地,采购觅宝。
一如明万历年“蜂涌蚁聚”之盛况。
在乡村,往往一家就是一个工厂、一爿铺子。
在城市,凡游人足及之处,就有雨花石销售,价格由一元一把至成百上千数万元不等。
究竟有多少人从事雨花石的采集、经营难以估算。
雨花石带着她的美好、带着古城的祝福,走进了千家万户,遍及五洲四海。
四、形成产业,出现不同性质的组织形式。
在乡村最早出现的是集体砂矿,个体抛光作坊;在六合城镇有集体性质的雨花石工艺厂。
现在厂家、公司很多,但90%以上都为私营性质。
一九八四年南京建立社团性质的雨花石协会;一九八九年在南京雨花台建成南京雨花石博物馆,二零零零年由刘水、丁凤龙发起建立南京雨花石文化研究所,下属两个雨花奇石展览馆;在南京、上海、北京、天津、台湾、广东等地还有为数众多的私人藏馆。
无论是何种形式,它们都为弘扬雨花石文化,推动雨花石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历史是不会忘记的。
五、雨花石文化与经济联姻,与“对外”挂钩结出丰硕成果。
自一九九九年开始,南京每年举办一届雨花石文化艺术节,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传播了雨花石文化,而且作为南京的“形象大使”,雨花石已走向全国,享誉世界,提高了南京的知名度,推动了南京的对外交流,为南京的现代化建设、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作出了贡献。
雨花石文化发展史源远流长,未有穷期,凡挚爱雨花石的人,热爱这片土地的人将前赴后继,不辜负前贤,不愧对后人,坚持弘扬雨花石文化,让雨花石这颗明珠永远在古城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编辑本段]〖欣赏八法〗 雨花石的欣赏,究用何法,可以说是流派纷呈,因人而异,从无定式。
归纳起来约有下列数种,概称“雨花八法”。
一是汲水埋盆 此法为东坡居士所创。
他在《双石》一诗中有“汲水埋盆故白痴”之句。
雨花石浸入水中方可发色,此尽人皆知。
民谚中有雨花石,砂中埋,雨不洒,花不开的说法,亦含雨花石需经水润之意。
应用何水,古亦有说。
最佳为天落水,次为山泉,再次为川流,忌用井卤、热汤。
水需一日一换,换水宜在清晨。
宿水染尘,顿扫石趣。
二是群石配景 将不同色彩、纹理的石子配置成趣,叫“配锦”,也叫“配碗”。
其要诀是形要近似,纹、色要间隔。
形似,特别是圆形或椭圆形之形,给人以圆润之美。
纹、色相间,则给人以缤纷错落之感。
书斋供养,可用稍大的盆盂。
如配以明清笔洗,更臻雅趣。
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收藏水平,配置成双碗、四碗、八碗的组石。
三是迎光透影 有个别石子,照光比浸水更臻妙趣。
池澄家中藏一石,粗看只是一朦胧黑影;迎光透视,素衣高髻,竟似李清照端坐石中。
迎光之法,选一个器口与石子相若的古董小坛,置石其上,置于窗前,举目可观,饶有别趣。
四是挂佩祈年 有的雨花石上有一自然生成的圆孔,如用红绳穿扣,佩挂于颈,则有“祈年”之意。
谁帮帮我写说说,题目关于这一年有什么感想
这一年 划过四季船帆,站在岁末的萧瑟里,回首一路走过的三百六十五个日日夜夜,不觉感慨万千。
。
。
。
。
。
那时,春意盎然,百花齐放。
自东北白雪皑皑的大地起步,漫过蓝天白云,叩首于桃花盛开的故乡怀抱。
在亲人的无尽关爱中,我暖暖的体会到亲情的重要。
在友爱的真情里,我意识到:友谊代表着一生的财富。
高山流水,知己推心,以前那些只拿得起而放不下意念,都只在翩跹绝舞的倾尘里被一个“重逢相知”之词瞬间淹没。
红尘陌上,风月无边,谁能解透细水微澜的涟漪里,荡漾着多少知音悠悠的妙机玄关
当春花烂漫,靓丽旖旎的只是一道风景;而心中有爱,便人间处处有真情
那天,夏花嫣然,菡萏郁香。
在庐山瀑布跌落下来的那泉清潭边,我愣愣的,被“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磅礴气势所震慑
当云烟缭绕,叠嶂山峦与苍松翠柏在迷雾中忽隐忽现时,我分明看见了《红楼梦》里曹公笔下那太虚幻境的云山雾海。
如火如荼的盛夏之夜,站在海拔高度为两千四百多米的华山峰顶,我深切的体会到:战胜艰辛而到达目的地的满足感、于极度疲惫的黑暗中盼望黎明到来的那份期盼的迫切感;东方破晓,目及清晰的明朗感。
更见识了红日升腾,云蒸霞蔚,万物沐阳而诧然色鲜溢彩的妙美变化之神圣
那夜,秋月高挂,桂香四溢。
是黄鹤楼暮鼓的圣音震颤了我昏睡已久的思绪。
朦胧间,翩然飘零的黄叶如蝶而舞、如鸟而歌,在《汉宫秋月》的弦音里飞扬秋的颂词、濡染秋的斑斓;把江城水城的秀色之美婉约进唐风宋韵的诗行里、修改到《时代风尚》的韵脚里。
暮色苍茫,当红彤彤的夕阳落进长江秋水时,但见金波荡漾处白云悠悠,霞光万丈。
醉了的晚霞绯红着脸吻染了江堤、江岸还有那两岸的秋山。
如此“山映斜阳天接水”之画卷,有谁可能巧夺天工而临摹呢
那个时节,初冬的江南依然垂柳依依、枫红菊香,一派“淡烟流水画屏幽”的妙曼景像。
秦淮河畔,我茫然所惑:“艳秋”为何驻守南京而久久不愿离去
许是《夫子庙》朗朗的书音牵绊了她的脚步,亦或是《抱月楼》上落满的清辉缭乱了她的眼眸,还是中山先生“三民主义”的思想,令其流连忘返的念想游走于画楼清阁,水媚斜阳
秦淮河上,乌篷船节奏分明的摇橹声,曾勾起几多风雅儒士的浪漫情怀,在柔柔的烟波里吟风颂月、书诗赋词
暖阳高照的光波折射出烟霞千万里的物理现象,透进秦淮人家的篱笆墙、小轩窗。
于此,文人墨客的笔下得续写多少江南故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