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太极拳的心得
习太极拳的心得体会下面是我学练习太极拳的一些体会,我先简单介绍下我的情况:我是一个学习太极拳时间五年学龄的学员,而且是从零开始,在此之前我从未学过任何武术、气功之类的东西。
但通过几年的学习,对太极拳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功力也有了很大的进步,精神状态、身体状况都有了很大的改变,也初步体会到了太极拳的奥妙之处。
下面我就说说自己学练太极拳的一些体会:
【第1句】:学一式,练一式,没练一式都有结果开始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学习太极拳的,但是我想既然学习了就要认真去学、去练。
我的工作比较忙,所以整天下班回家腰酸背疼,颈椎痛的直不起头,坐下后站不起来。
可在练习太极拳三个月后,在单位上一整天的班回家腰、背、颈竟然不疼了(当时只练到预备式、随息放松)。
说实话这时我还有些怀疑这是否和练太极拳有关,还在想着会不会是心理作用呢
但后来一些功效的显现让我彻底相信了它的真实性,这的确是太极拳的功效。
三睡眠改善。
原来早晨起床时总感觉没睡醒,困的难受,而练习一段时间,早晨一醒来就会感觉头脑很清醒,浑身很轻松,毫无睡意;再后来还有许多的功效显现,我就不再多说了……总之,现在整个人的精神状态有了很大的改变,这是我周围人都看到的效果,身体好了,心情也好了,这是我真实体验到的。
【第2句】:学练结合,以练为主。
怎么学呢
除了每天早上的集体学习以外,我每天还看光碟,动作仔细反复地去看、去模仿。
只有这样才会少走弯路,迅速在自己身体上看到功效。
在今后的练习过程中随着功力的增长就会有体会。
要踏实地去练。
不练就没有自身的体验。
我的体会是要反复的学、不间断的练才能发现问题、向老师和拳友学习,纠正动作,才能练入状态,也才有好的功效。
【第3句】:拳功并练,真修实证,层次修练首先要学会利用VCD光盘、清楚光盘里的内容,有些人不太知道怎么利用光盘学习、也不太了解太极拳的学习方法。
只知道光盘是功法示范。
听老师说过要拳功并练,不能练成太极体操,好了,拿到光盘后把光盘从头至尾的内容全看一遍,然后不讲层次,混练一气,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内功功法的学习是有层次的,不可越级修练,可以让你知道太极拳的学练方法、特点、应注意的问题、学习的目的、学练的关系等等…...这些内容可以使我们的学习尽快步入轨,少走弯路。
【第4句】:化难为简,便于学习我感觉老师的教法和拳友们长时间的不断交流特别好,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能使我这个对太极拳一无所知的人能在这么短的时间,有这么好的效果。
我刚开始练习的时候,思想怎么也集中不到自己身上,旁边稍有动静就会分心,进入不了状态,但是按照练习要求--吸保持放松态,呼放松手臂,开始时有点顾左就顾不上右,顾呼吸就顾不了站姿….脚手不随,我就试着按要求站好姿式,保持正常呼吸,第一次呼气时先放松左臂,左臂放松下来,再在下一次呼气时放松右臂,因为心里总要这样想着,这样练习几天后,感觉集中思想并不是那么难了。
按照每一步功法要求循序渐进地去练习,现在基本可以专心地练习拳和剑,不会再受旁边人说话、走动影响了。
很感谢我入门的老师提供这样锻炼身体的机会,也很感谢老师能传授这么好的功法给我,让我受益无穷。
今天的功效是我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我觉得我很幸运,所以我会珍惜太极拳所结的缘分,坚持不懈的学练下去。
以德养拳,以拳辅德。
学拳还要强大德理论作铺垫,奥义就是中庸之道。
顺其自然,找到那个度,在于无极太极之间。
在此我想真诚地说一声: 谢谢老师。
对于纹身将佛像纹在身上是不敬的说法我想纠正下。
。
鉴于看话禅系明清时期的主流禅法,励志禅者今特从看话禅的视角,略论雍正皇帝禅法之特点。
第一,“禅表儒里”是其看话禅的基本特点。
世宗反对参禅者在钻研公案上下功夫。
在他看来,参学拈古、代别、诗偈、颂古,研究公案,无助于证悟。
他提倡恢复禅宗的“了悟自心”的传统,采用看话禅的禅法,但参究的话头则是“天地君亲师”等儒家的经典伦理。
在他的指导下,“自春至夏,未及半截,而王大臣而能彻悟洞明者,遂得八人”。
这八人中的皇十七弟果亲王,曾有如下小参感言:“俗则居家,僧则秉教。
为臣常忠,为子当孝。
能尽伦常,即为玄妙。
”可见,“禅表儒里”是雍正看话禅的基本特点,从其所选参究话头的性质而言,称雍正的禅法为“儒伦禅”可能更为准确,因为其主要参悟的是儒家伦理的“天道”特质与神圣性。
其实,对提倡“儒伦禅”的雍正皇帝而言,这些王公大臣弟子能否真正开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禅修的过程本身即是这些手握重权的人一次集体熏修、净心自省的过程,增加其安守本分、笃守伦常的定力。
事实上,这比“吾日三省吾身”的效果更好。
因为不是每一位王公大臣都具有“吾日三省吾身”这样的道德修持功夫。
从皇朝治理学的角度而言,雍正以帝王的身份自觉兼任大禅师,可以说是其借助禅学文化资源、从思想建设的高度加强对王公大臣管束力的一着高招。
第二,禁止呵佛骂祖的“狂禅”。
雍正皇帝既然践行的是“禅表儒里”的“儒伦禅”,自然会把呵佛骂祖的行为一律视为“狂禅”而予以禁止,对德山宣鉴禅师的呵佛骂祖尤为痛斥不绝:“释子既以佛祖为祖父,岂得信口讥诃,譬如家之逆子,国之逆臣,岂有不人天共贼,天地不容者”。
在雍正看来,禅者为了追求所谓的精神超脱,而一定要呵佛骂祖的话,这样的禅者是很难见容于讲究人伦道德的现实社会的。
站在最高统治者的角度,将德山宣鉴等禅师视为“逆子”、“逆臣”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第三,以儒释道共同主张的心性说为基础,倡导儒道禅净四者融合。
张平叔(紫阳真人)是道教徒中三教合一论的提倡者,他认为,“老氏以炼养为真”,“如其未明本性,则犹滞于幻形”,因此,把禅宗的“明心见性”也当作道士必修的功课。
雍正皇帝将张紫阳称为“禅仙”,在道家这位代表人物这儿找到了佛教与道教合一的现实基础。
从理论上而言,其合一的基础,实是儒释道共同主张的心性说,这也是清帝国官方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雍正帝还倡导禅净兼修,这使儒道佛禅净的融合在最高层面得到了认可,并在实践中推行~
论述以王维诗歌及水墨山水华为代表的禅境。
这是我的演讲稿 我自己整的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心中的乔布斯。
《史蒂夫.乔布斯传》这是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企业家的书,他那过山车一般的人生,关于他炽热强烈的个性。
他对完美的狂热积极追求彻底变革了六大产业:个人电脑、动画电影、音乐、移动电话、平板电脑和数字出版。
事实上,他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看到了他在追求完美的人生中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完美的产物,他是一个赋有个性、充满激情、追求完美主义者。
在他的思维里,不论是对人还是对事,只有好极了和白痴两种说法。
有人可能并不觉得他伟大,因为他挣得钱和比尔盖茨比起来差好远,比尔盖茨已是家喻户晓的人物,而乔布斯,多数人可能是近些几年才知道的,但是 ,那么为什么乔布斯 一时红遍全球,无数人崇拜他、喜欢他呢
我觉得用这句话概括他很恰当。
如果说盖茨让微软成为传奇,那么乔布斯本人就是传奇。
接下来,我便要给大家讲述他的传奇。
从这本书中我得到了新的人生感悟,新的思考。
他说过;一个人要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信仰,自己的个性,自己的梦想。
史蒂夫·乔布斯(1955—2011),美国苹果公司前CEO、创始人。
1976年,时年21岁的乔布斯和26岁的沃兹尼艾克成立了苹果电脑公司。
乔布斯先后领导缔造了麦金塔计算机、ipad、iPod、iTunes Store、iphone等诸多知名数字产品。
2007年,史蒂夫·乔布斯被《财富》杂志评为了年度最伟大商人。
2009年被财富杂志评选为这十年美国最佳CEO,同年当选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之一。
2011年8月24日,乔布斯辞去CEO一职。
于当地时间2011年10月5日逝世,终年56岁。
作为标志性的个人计算机革命的卓越领.导者,史蒂夫.乔布斯在最近的三十年当中,可以当之无愧的称为硅谷王者。
这样卓越的一个人,又是一个充满性格怪异,充满缺点的人,那又是什么让他一步步迈向成功的呢
(我觉得这三个方面很重要,他的信仰,他的信念,他的性格。
) 信仰造就伟人,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 尽管乔布斯有着隐晦一面,但他却对禅宗哲学极其的热爱。
有了信仰就有了希望。
年少时,乔布斯在进入大学之后的一个学期就选择了辍学。
离开校园之后的他为了寻求精神启示,来到了万里之外的印度,并向当地人讨教有关佛教的文化知识。
在返回美国后,他已成为一名虔诚的佛教徒,并剃光了自己的头发。
乔布斯把自己专注的能力和对简洁的热爱归功于他的禅修。
正是在“一切皆有因果”的佛教思想影响下,他做出了那篇著名的斯坦福演讲:“所以你得相信,眼前你经历的种种,将来多少会连结在一起。
你得信任某个东西,直觉也好,命运也好,生命也好,或者因果报应。
这种做法从来没让我失望,我的人生因此变得完全不同。
” 这使他永远不会像一名佛教徒一样低调避世,反而印证了另一句他所推崇的名言: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
信念 我的激情所在是打造一家可以传世的公司,这家公司里的人动力十足地创造伟大的产品。
其他一切都是第二位的。
当然,能赚钱很棒,因为那样你才能够制造伟大的产品。
但是动力来自产品,而不是利润。
我觉得他的这种想法是非常伟大的, 一般人是没有这觉悟的,这也注定了他的产品将是伟大的。
三大美学理念造就唯美 纵览乔布斯的作品,不难发现,质量、专注和可用性是乔布斯始终在坚持的原则。
【第1句】:质量带来美感 苹果的东西看起来都很舒服,首先是重视细节。
苹果产品的选材、设备圆角的弧度、边缘的手感,甚至包括看不见的底层效率都经过高标准和严谨的设计。
【第2句】:专注 简洁被认为是苹果最为普遍的美学特点。
但苹果的简洁并不是为了审美,而是为了做出专注设计,和能让用户专注地进行使用。
如果一个功能可有可无,它会被砍掉……苹果的美学准则里,它追求的是一种平衡、有效。
【第3句】:可用性无处不在 对于一个刚刚接触iPad、iPhone的用户,无论是老人,小孩,甚至猫咪,都能凭直觉去无障碍地使用。
例子:苹果的大部分设备都没有详细的说明书,因为用户不需要学习就能开始使用。
性格 完美主义 乔布斯是个完美主义者,用他那完美信念去追求,使得他要求团队对每一款产品都要有端到端的控制。
他反复强调苹果公司的产品会是干净而简洁的。
iPhone这款手机完全密封,这不仅体现了乔布斯的完美主义,也展现了他的控制欲,手机无法打开,也不可能更换电池。
由于无需更换电池,iPhone可以更薄。
对乔布斯来说,,总是越薄越好。
这可以看出他的思维是那么的缜密,对完美的要求也是那么的苛刻。
扭曲现实 在我看来乔布斯的也有很糟糕的一面,尤其是乔布斯的扭曲现实。
1978年,乔布斯的女朋友,为他生下了一个女儿。
然而当时的乔布斯却拒绝承认此事,声称自己“不孕不育”,不可能有自己的孩子。
直到他被控诉,他才承认。
这表现在当他对准一个目标的时候,他会把分散精力的事情都过滤掉。
如果他开始做某件事,他就会非常专注。
但当乔布斯不想被一件事情分散注意力的时候,他就会完全忽略它,就好像此事完全不存在一样。
这个性格虽然不好,但是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一个人的成功从某些方面讲,是以很多牺牲为代价的,他牺牲了他为人谦和的一面,赢得了实现自己的机会,牺牲了某些名誉,赢得了完美的产品,牺牲了少数人的热爱,赢得了大家的喜欢。
改变自己 大家都知道,乔布斯年轻时有一个不好的习惯,那就是喜欢我行我素,喜欢控制他人,他不但对于自己的行为习惯要求非常苛刻,而且对别人要求也很苛刻。
1985年,由于乔布斯的专制管理和粗暴的工作习惯,引起公司员工以及董事会的强烈不满,最后他被解职,这给他带来了很大打击。
人总是有一个成长的过程,此后的岁月,乔布斯才渐渐意识到并开始改正自己的这些坏习惯,此后的乔布斯变得更加强大。
重要的是,他已经意识到工作是大部分人做的:“苹果公司就是一个团队。
” 感悟 有些事不是有了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因为坚持了才会看到希望 俗话说,在你生命的最初30年中,你养成习惯。
在你生命的最后30年中,你的习惯决定了你。
乔布斯无数次的成功和失败,告诉我们人生时刻都伴随着成功与失败,但失败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我们要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
并且要改掉我们的坏习惯, 并培养一些好习惯。
好的习惯,好的性格,执着的追求,全身心的投入, 完美的信念,终将会使一个人获得成功。
. 成就一番伟业的唯一途径就是热爱自己的事业。
如果你还没能找到让自己热爱的事业,继续寻找,不要放弃。
跟随自己的心,总有一天你会找到的。
有些事不是有了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因为坚持了才会看到希望。
出家当尼姑,要具备什么条件
只要符合下列内可以。
佛教发古印度,随后传界,分为汉教(以汉地为主)、藏传佛教(以藏地为主)和南传佛教(以东南亚为主)三大流域,他们之间的区别类似于一所大学的三大学区。
你想出家,成为一名秉承佛陀意志的修行者,独身、素食、以寺为家、不蓄有财产钱物、终身奉献给佛教事业,普度众生,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不是所谓的“看破红尘、遁入空门”,而是选择了一条“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求众生得离苦”、“舍一人之家而为千万人之家、舍一人之乐而为千万人之乐”的伟大行为,值得向您表示赞叹和敬仰
我给你说一下出家需要满足的四个条件吧:一、所有的寺院,只要有僧人,都可以出家的,南方的比较多一些。
不过你要学着分清,哪些是正信的寺院,哪些是被商人控制的寺院。
二、出家的条件,这是我以前回答的,贴给你参考: 第一个条件:必须本人自愿。
第二个条件:必须家人同意并签订同意书。
根据想出家的人的年龄大小,分别要求提供父母亲或监护人的同意许可,或持父母同意的书面材料等作为出家的首选条件。
第三个条件:证照齐全。
要求提供身份证、学历证明、户籍证明(由派出所开)、体检证明、无婚姻恋爱关系证明及承诺保证书(如果是结婚人士必须提供离婚证明书)、当地派出所开具的无犯罪记录的证明书。
其中: (一)、体检证明包括:
【第1句】:四肢齐全(缺欠手脚、手脚歪曲、瘫痪、小儿麻痹症患者、麻疯病患者、歪头等不能端正走路者,不可受戒出家) 。
【第2句】:五官端正(瞎眼、斗鸡眼、耳聋、耳缺、歪嘴、兔嘴或缺嘴、哑巴等,不可受戒出家的) 。
【第3句】:未染上会传染的严重疾病(如爱滋病,多种皮肤病等,不可受戒出家。
但伤风感冒不在此例)。
【第4句】:精神健全(指没有患上任何精神病,如:精神衰弱症、精神分裂症、羊癫症之类会失去知觉理智而失态之病症,否则不可受戒出家)。
【第5句】:心理健全、正常(双性人、同性恋等,不可受戒出家)。
(二)、派出所开具无犯罪记录的证明书包括:
【第1句】:无违犯国家法律(刑事)或正在打官司等事缠身者、遭警方通缉者,不得受戒出家。
【第2句】:无债务问题缠身者(如:破产、生意失败而欠下一身债务者,不得受戒出家)。
【第3句】:若曾犯罪,但已刑满出狱者,须如实告知,可以受戒出家。
我信佛又信道教,会矛盾吗
这个给你参考 : 怎样去练太极拳学太极美好的日志 练太极拳首先要解决为什麼要练的问题,至少要瞭解两个方面:瞭解太极拳,瞭解自己。
概括地说,太极拳是一种调节气血、调动人体潜能、攻防兼备的内家拳。
其功用是动中求静,激发真气,以柔克刚。
也就是说,练这种拳,第一位的是强身健体,其次才是防身自卫。
健身是本,防身是末。
为健身者可练,为防身者也可练。
太极拳什麼人都能练,但不是什麼人都能练好。
至少有四种人不宜练:一是好动不好静的人,二是争强好胜的人,三是私欲心强的人,四是善於巧取方便的人。
这四种人有一共同点,就是心不安。
心不安是练太极拳的致命弱点,即使练,也不会出什麼大的效果。
当然,人的心性是可以改变的,如果通过练拳,生理、心理、都有所改变,那就再好不过了。
练太极拳还要明白太极拳在强身和攻防中的作用。
一般人都知道,呼吸呼吸新鲜空气,活动活动筋骨,有益於身体健康。
但练太极拳对人体的作用远非如此而已,它要舒展的不仅仅是筋骨,而是人身的“司令部”和“嫡系部队”,那人的“心胸”和“气血”。
长期进行太极拳运动,会非常有效地调整身体机能的平衡,从根本上强化各器官的功能,增强免疫力,在身体的深层完成减耗增益,促使年轻者永葆青春,年老者延年益寿。
说到攻防作用,多数练拳的人都喜欢研究招数,研究劲路,这些不是不可研究,而是不可太执著。
中国的拳种数不胜数,各有各的路数,但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强化应变能力。
最高境界就是使应变能力达到神化的程度。
招法仅仅是就强者对弱者而言、老师对学生而言,若是两强相遇,什麼招法都派不上用场,成败都在瞬间的应变。
如果承认这一道理,我就敢说,太极拳是锻炼人的应变能力的最优秀的拳种,它走的是一条捷径。
因为它的每一项要求都是从人的精气神入手,调动的是潜能,呈现的是一种自然应变能力。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真功夫,真功夫的作用在逻辑上通常是不好解释的。
练太极拳还得要瞭解太极拳的特点及与其他拳种的异同。
一般人都认为,太极拳的特点就是慢,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太极拳要解决的和其他拳种一样,都是一个速度问题,只是在练法不同而已。
不讲究速度的拳种注定是要挨打的。
只不过,太极拳讲究的速度比其他拳种巧妙得多,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接手时要求後发先至,一是在粘黏连随中有触而发。
前一种情况,尽管出手在後,效果必须抡在前面;後一种情况,速度快在距离等於零上。
这种要求是很高的,没有意在人先的功夫,没有触而有感、感而能发的功夫,这两个要求都难以达到。
这些功夫都来之於太极拳的要领。
太极拳的要领很多,但最基本的只有三项,那就是心静、体松、周身协调。
可以说,这就是太极拳的基本功,既是健身的精髓,又是防身的根基。
吃透要领,怎样练太极拳就显而易知了。
首先要解决心静的问题;练拳之前必须先静身心,既要放下昨天的所作所为,又要推开今天的种种负担,还要不理会明天的阳光风雨,把心收在当下,站住身,定住神。
能做到这一步,可谓练拳有门。
其实,平心静气这一要领不仅在练拳前要做到,而且贯穿到练拳的整个过程,进而还要待续到练拳之後的日常生活中去。
只要心静,气自顺,神自安。
其次是要做到体松。
练拳时,不管是练套路还是推手,身体的肌肉,关节都要松下来,只有松下来周身才会在运动中气血畅通。
松者,沉也。
此沉又含气沉和意沉。
气沉贯全身,意沉通关节。
做任何一个动作,不管是横行、斜行还是上行,都要有松沉意。
松静是没有止境的,随著功夫的不同,对松静的感觉和体认不一样,一分功夫一分松静,功夫的深浅决定於松静的程度。
第三是要周身协调,动静自然。
从攻防角度讲,前两个要领是手段,第三个要领是目的。
松也好,静也好,练拳推手,都是为了周身协调。
上触下知,左触右知,一触周身都知,无突兀,无缺陷,碰到哪里都有弹性反应。
这要分两个层次,一是走拳架时做到周身协调,二是与外力接手时仍旧周身协调。
不管外力来势如何,我都保持顺势。
这要靠一个“活”字,活中求稳,稳中求顺。
多数拳种都讲究下盤稳,脚下生根,太极拳也不例外,但它更讲究劲路的活。
因为它是以小力胜大力,如过於求脚下生根,难免落於较力,只有活起来才处处显现生机。
太极拳前辈曾说:“一动无有不动”。
就是说,一个很微小的动作,都是周身运动的结果。
这句话说得很有分量。
实践证明,只有练到这种程度,才算周身协调。
达到纯熟,就会应变灵活,或化或发都出整劲。
练时由动得静,用时由静极生动,或动或静皆出自然。
学拳重在练,理论上的明瞭是为了不走弯路。
人的精力有限,寿命有限,走上几年弯路很可惜。
就太极拳理论而言,原则性的要求好说,而练好、练到位、练到家绝非易事。
除上述基本要领外,从体到用还需要把握三种运动状态。
一是运动如抽丝。
太极拳的这种劲路是独一无二的。
其他拳种都讲究迅捷威猛,从体到用是统一的。
而太极拳的劲路,体和用是分开的,两码事。
在练拳时,要通过腰的旋转,带动四肢 旋转,继而带动周身各部关节的旋转,在这种周身螺旋转动中,使劲力慢慢抽出,轻轻运送。
这就是该拳所特有的“缠法”。
缠法在体和用中都是举足轻重的。
劲力 的缠绕,在自身牵一发而动全身,既扩大了身体的活动范围,又促进了神经系统的感应。
在外用上,不但能缓解和束缚外力的能量,而且通过杠杆原理,小力能产生 大能量。
这种“运劲如抽丝”的练法还有它的大体大用。
当你能驾驭全身,使劲力抽丝般地运来运去时,必然是真心安住,身体的丝丝变化都能心领神会。
如此久而 久之,自然能激发起你的真意真气真神,一旦达到真意风发、真气充盈、真神贯注时,体内潜能就会得到极大的调动,这是练习太极拳的最终目的。
潜能调动越透彻,太极功夫越深。
就劲力而言,潜能发挥得好,其劲力得机将是爆炸式的释放。
这种劲力,用行话说叫内力,没有初速和末速之分,其主要表现方式是“抖”,不好防,不易化,轻不得败势,重则内伤。
而那些靠速度和品质练就的劲力,行话叫外力,可以发挥很大的威力,但必须在一定的距离内同时还要达到相应的速度,这就易於给对方留下漏洞而被破解,被击中处 一般都是外伤。
但是,如若练太极拳不得要领,体内潜能无一激发,你的劲力将不伦不类,释放出来的力量,内示无威,外显不猛,尽露所短,一无所长。
二是行架如禅定。
凡练太极拳的人都在行架,也就是练习套路,但成色大不一样。
门派的差异大都在套路的结构编排和四肢的运行变化上,但要领是一样的,都是松静自然。
就因为对松 静自然的理解和感知不一样,其深度和效果大不一样。
初练是熟悉阶段,套路要熟练,手脚要到位,圈要划圆。
到运行自如时,便进入磨练阶段。
这时的重点是在松静自然上下功夫。
一招一式都要寻求松沉的感觉,在静中放松,从松中保静,进而以静养神。
人是神气合一的,神旺自然气足。
这是一个相当长的阶段,而出偏差也 大都在这一阶段。
偏差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第一是因各关节松不透,气沉不下来。
浮气沉不下来,真气永远不会升腾。
第二是心神不静。
套路越熟,杂念越多。
有时心稍一得静,恰又成为思考某一问题的大好时机,一路拳架练下来,思绪纷飞,等於白练。
这样直去,功效自然就会停滞。
第三是求功心切,刻意创新。
老 是想练一天有天的成效,不见成效时,就怀疑这种练法有问题,四方打探,心求巧智,杂七杂八的感受加杂七杂八的练法,越出了太极拳的轨迹。
如真能老老实实地 按照松静自然的要领一天天的练下来,不出十年,就能感受到体内真气运行的气机。
静则气生,动则气行,达到这种程度,就太极功夫而言,才可说入门。
实实在在地说,入门前玩的是筋骨,入门後玩的是真气,太极拳的真功夫是从玩气开始的。
这 时的拳架走起来和前两个阶段大不一样。
从外形看,不拘泥於一招一式,不讲究圈大圈小,神气充盈,动作自如,一遍拳练下来,如同讲了一个故事,好比写了一篇文章。
从内涵分析,气随体动,体因气行二者难分因果。
这时,心念收敛,不在拳外,不在拳内,而时时在练拳者心室之中,念念都感知自己在练拳。
这就如同禅修者的禅定状态。
太极拳本是道家功法,用佛家的境界描述似乎是有点不伦不类,其实,如果一直注意用意念引领的话,是永远不会得真静的。
只有长期在这种似乎禅定的状态下行拳走架,生理才会发生变化,养生才有实际效果,潜能才会充分调动。
三是操拳如织网.这是就太极拳在攻防方面的实用而言。
在这方面,我只有推手练习,没有实战经验。
我从理念认为,推手也好,技击也好,只有充分发挥太极拳的特长,太极功夫才算 派上用场。
既然推手练的是粘黏连随,那麼在技击攻防中也必然要充分运用,否则,太极拳的优势就丢了。
实际上,以柔克刚就是靠粘黏连随来实现的。
形象地说, 在推手或实际攻防中,不管来力多大,来力多快,与我力一接触就好比碰上了一张网,进退不得自如,英雄无用武之地。
达到这种程度需要做到三点:第一,接手必须把外力截住; 第二,接手後必须把外力缠住,就是说,使攻进来的外力欲进无路,欲退难脱; 第三,卦其下盤,逼其落於被势,我便能以小力胜大力。
能达到这三种效果,自身需具备五个先决条件: 一要反应敏捷,达到意在人先的程度; 二要有极强极快的平衡能力,不管进还是退都能时时稳住自己: 三要步法变换快、跟得紧,在时时稳住自己的同时,还要时时控制对方; 四要能处处体现劲路的阴阳,退中有进,让中有取,化中有逼; 五要周身都有弹性,收得住,放得开,既要有凝聚力,又要有爆发力; 除具备这五种自身素质条件外,还须具备太极拳所独有的心理素质:相容训化。
对任何外力都不起对抗心,能收入我的网内,我的网足以容得下外力的任意挣扎,对方不是被制服而是被驯服,我无败人之心,而犯者自败。
此乃太极拳独有的威力,这种威力充满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中国传统拳法中,相比而言,太极拳是比较高深的,因为它不仅是惟一的一个注重以柔克刚、以小力胜大力的拳种,而且又是惟一的一个以养生为主的拳种。
它的作用,古人描绘得神乎其神,信不信悉听尊便。
我认为,信没什麼坏处,不信也没有什麼好处。
至於今人那更是怎麼评论的都有,怎麼练习的都有,是冷是热都是自己的感受,没有必要统一思想,也没有争论的必要。
以上看 法权作闲聊,信不信悉听尊便,这所以形成文字,只是把自己的心得记述下来而已。
今後说不定还有需要更改的地方。
理论和方法都是在不断变换,人的思想和感受 也都在变换,这就是生活。
练拳也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