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散文集文学网!

一眼就惊艳的歇后语文案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烧香望和尚——一事两勾当】(歇)旧时作风不好的女子去寺庙,既烧了香又看望了相好的和尚。转指一举两得。

【第2句】:【镴枪头戳石块——弯回半截】(歇)锻:锡铅合金,俗称焊锡或镴锡,质软。本指枪头戳到石头马上弯了,转喻弱者遇到强者被迫退缩。

【第3句】:太平洋搬家——翻江倒海

【第4句】:飞机上摆手——高招

【第5句】:卖了白面买笼屉——不蒸(争)馒头蒸(争)口气

【第6句】:鹅咬鸡——不认亲;六亲不认

【第7句】:玻璃蛋子变鸡蛋——有一套

【第8句】:喜鹊飞进洞房里——喜上加喜

【第9句】:古董店里的老鼠——碰不得

【第10句】:十盏明灯熄五盏——半明半暗

【第11句】:鸭脖颈上挂铜铃——呱呱叫;响当当

【第12句】:八个麻雀抬轿子——担当不起

【第13句】:不出芽的谷子——坏种

【第14句】:【缺门牙的——嘴巴不关风】(歇)指嘴里存不住话,保不住密。

【第15句】:【外公死儿——没有舅了】(歇)舅:谐“救”。指不可挽救或无可救药。

【第16句】:【八哥啄柿子——拣软的吃】(歇)八哥:一种鸟,毛黑色,头部有羽冠,经训练,能模仿人说话的某些声音。指欺负软弱的人,拿软弱的开刀。

【第17句】:贾宝玉和史湘三哭贾母——各有各的心思

【第18句】:冷眼看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

【第19句】:秋天剥黄麻——扯皮

【第20句】:爸爸收完橘子,发现树梢上还有一个,就又爬在人字梯上勉强地把枝头扳倒过来去摘。橘子到手了,可树枝也被折断了。妈妈说:“这是用金弹子打麻雀——得不偿失。”(湖南·芷江)

【第21句】:小明太贪玩了,学习成绩常常不理想。他妈妈生气地说:“娃儿,你真是秃子剃头,瞎花钱,再不好好学,就别上学了。”他爸爸接着说:“人家孩子的妈妈都趁假期认真地辅导自己的孩子,人家都会屙屎攥拳头——使暗劲儿;你却不管他,怨谁呀?”(河南·南阳)

【第22句】:黄鼠狼咬病鸡——专抓倒霉的

【第23句】:买个炮仗没捻线——咋响(想)

【第24句】:【涮羊肉】重庆火锅最有名,然而,“涮羊肉”并非源自重庆。那么,它是谁最先制作出来的呢?相传,“涮羊肉”的问世与忽必烈有关。七百多年前,元世祖忽必烈前往和林征讨其弟阿里不哥。宿营途中,忽必烈突然想起草原美味——清纯羊肉来,于是就命厨师宰羊。谁知正当厨师准备将羊肉下锅时,忽然探兵来报,“敌军大队人马蜂拥而来,已离此不远”。按照正常的烹调过程,清纯羊肉要有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然而在这大敌当前的紧急关头,哪能坐等进餐呢?饥饿难耐的忽必烈一面下令部队开拔,一面喊着“羊肉,羊肉!”厨师在这个时候急中生智,手持菜刀,将一块生羊肉切成薄片,放在沸腾的水中,搅拌了几下,待肉色一变,马上捞入碗中,再加些调料,送到忽必烈的面前。忽必烈饥不择食,连吃几碗后,翻身上马率军迎敌,有这几碗羊肉垫底,力气大增,旗开得胜,生擒敌将。忽必烈得胜还朝,嘉奖了这位厨师,并让他做羊肉片大宴群臣。这位厨师选取了上等的羊肉,又精心调配了多种作料,加入香油、麻酱、辣子、韭花等,使羊肉的味道更加鲜美。群臣大饱口福后,赞不绝口。忽必烈高兴无比,便赐名为“涮羊肉”。

【第25句】:黄鼠狼拉骆驼——不识大体

【第26句】:茶馆里聊天——想起什么说什么

【第27句】:【买香囊吊泪——睹物伤情】(歇)香囊:盛香料的小囊,旧时常挂在腰间,可作赠品或传情的信物。指看到与已有关的物品,引起伤感之情。

【第28句】:心里头结冰块——凉透了

【第29句】:海里的浪花——不是吹的

【第30句】:磨道驴子断了套——空转一圈

【第31句】:扯铃扯到半空中——空响(想)

【第32句】:【豁牙子啃西瓜——净道道】(歇)道道:本指牙啃的一条条痕迹,转指主意、道理等。形容主意很多,或事情的道理、奥妙很多。

【第33句】:没牙的徒弟——无齿(耻)之徒

【第34句】:【砂子地里放屁——不害你那口碜】(歇)砂:同“沙”。口碜:即牙碜,因食物中有沙子,嚼时硌牙。指说话不知羞耻。含责骂意。

【第35句】:玻璃灯笼——里外明

【第36句】:猴子穿大褂——充阔佬;装入样

【第37句】:扁担挑下水[食用的牲畜内脏)——两头担心

【第38句】:半江中盖房子——从何做起

【第39句】:小毛驴拉磨——有转(赚)头

【第40句】:地球绕着太阳转——周而复始:东方不亮西方亮

【第41句】:满嘴塞黄连——说不出的苦

【第42句】:【老寿星上吊——活腻了】(歇)老寿星:传说中长寿的仙人。指活得厌倦了,自己寻死。含责骂意。也作“老寿星上吊——嫌命长了”。

【第43句】:星期天的上午,爸爸去楼下打篮球,我也连忙跟着去。下午,爸爸在电视机前看足球赛,我又在旁边喊“加油”。妈妈看了笑着说:“大的做什么,小的跟着学什么;真是甘蔗荸荠——师傅徒弟。”(浙江·嵊州)

【第44句】:【小鸡不带笼头——散逛】(歇)形容无拘无束地到处游逛。

【第45句】:头发丝穿豆腐——没法提

【第46句】:猎人打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第47句】:口含黄连唱山歌——苦中作乐

【第48句】:放长线,钓大鱼——从长计议

【第49句】:小马狗咬日头——不知天高

【第50句】:我解缆,你推船——顺水人情

【第51句】:吃烙饼卷木炭——黑心肝;心肠黑

【第52句】:孙猴子过火焰山——显真本领的时候了

【第53句】:【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一丈二,身高,摸不着头脑。借指弄不明白。和尚,也说:金刚。成语:莫名其妙。王朔《私人律师》:“林崖惊异地望着这对表情奇特的男女,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第54句】:肚脐眼里打电话——心腹之言

【第55句】:【羊脂玉掉在青石板上——迸脆儿透酥】(歇)羊脂玉:一种美玉,像羊脂一样雪白。形容声音清脆动听。

【第56句】:腊月三十吃年饭——团圆

【第57句】:【不三不四】称不正派、行为不端正的人为“不三不四”。显然,人们对三与四这两个数字有很大的好感。它源于古人对三和四的认识,古代,人们对三和四的解释有着特殊的意义。据史料记载,古代将天看做“一”,将地看做“二”(水陆合计为二),“天地相加为三”。“三”不仅作为一个数,而且还作为事物整体象征,有的甚至把三看做事物的本源。由于三的这个特性,常把事物的约数用三来表示,如“三军”、“三思”等。汉字的构成也有一个特殊现象,三人成众、三木成森、三金成鑫、三土成真、三日成晶、三口成品,三火成焱,三牛成舞、三水成淼等,组成的新字都与本字有关,且字义更深刻。此外,还有许多名言、名剧与三有关,如“三十而立”、“三人行,必有我师”、“三省吾身”、“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三光日月星”等。名剧有“三打”、“三气”、“三顾”、“三让”等。细细品味,其味无穷,含义深远。古人认为“天地相加成三”,“三”自然是美好事物的象征。而对于四.则另有一番说法,谓之“周全”、“称心”。故古诗原以四式为主;西天如来佛旁必是“四大金刚”;《西游记》中“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四人为伍,西天取经;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古之文人操四世:琴、棋、书、画;汉字有四体:真、草、隶、篆;楷书有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频;唐初四杰:王勃、卢照邻、杨炯、骆宾王;北宋文坛有四大家: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至于其他方面,如春、夏、秋、冬四季,东、南、西、北四方之类,举不胜举。纵观“四”,可以发现,人们把“四”视为吉祥,取“四”而呼之,成为习俗。古代文化中的“三”与“四”,集中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是古代文化的结晶,“三”与“四”的用法,寄托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赞誉。好与坏只差一个字——“不”,不好就是坏,不坏就是好(如这东西不赖),而形容行为不端的人为“不三不四”,大概就是这个缘由。

【第58句】:【洞庭湖的麻雀——见过大风浪的】(歇)洞庭湖: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在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比喻人见过世面,经历过大的风浪。

【第59句】:树倒猢狲散——彻底垮台;各奔前程

【第60句】:【猫哭老鼠——假慈悲】(歇)指假仁假义,假装同情受害者。常含讥讽意味。也作“猫儿哭耗子——假慈悲”。

【第61句】:上了岸的鱼虾——干蹦干跳

【第62句】:【铡刀剃秃头——硬拿着脑袋瓜子玩】(歇)形容太危险,拿生命开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盘。

【第63句】:【菜碟子舀水——一眼看穿了底】(歇)形容事情很明显,一眼就能看清楚。也作“菜碟子舀水——一眼看到底”。

【第64句】:【仨鼻子眼儿——多出这口气】(歇)仨:三个。指多嘴或多管闲事。含责骂意。也作仨鼻子眼儿——多出一口气。仨鼻子眼儿——多出一股气。

【第65句】:【墙头的冬瓜——两边滚】(歇)比喻两头讨好。

【第66句】:苍蝇头上顶绿豆壳——什么人戴什么帽

【第67句】:年画上的耕牛——犁(离)不得

【第68句】:死亡也许是免费的——但它是用一生换来的。

【第69句】:是所有人的朋友——对谁也不是朋友。

【第70句】:乌鸦唱画眉调——听来不对劲

【第71句】:老鹰吃麻雀——连皮带骨一起吞;一点不留

【第72句】:代别人写情书——不是心里话

【第73句】:吃进狼嘴的羊肉——吐不出来

【第74句】:无弦的琵琶——丝不挂

【第75句】:托着扁担过马路——横行霸道

【第76句】:背人偷酒喝——冷暖自己知

【第77句】:好经念给聋子听——白费唾沫

【第78句】:大炮打跳蚤——小题大做:不惜代价

【第79句】:黄狼拜狐狸——个比一个坏

【第80句】:光屁股打老虎——又不要脸,又不要命

【第81句】:王母娘娘盼吃蒿菜饭——想野味

【第82句】:【老虎拉车——乱套】(歇)套:牲口拉车时,拴牲口的两根皮制或麻制的绳。本指用套胡乱地拴住老虎,转喻乱了次序或秩序。

【第83句】:下雪那天早晨,妈妈送我上学。一位漂亮的阿姨穿着毛呢套裙,站在107国道边等车,两只手冻得不停地搓揉。妈妈见了对我说:“这可真是大雪天穿裙子——美丽动(冻)人。”(河南·信阳)

【第84句】:嫦娥脸上长个痣——美中不足

【第85句】:穿冬衣戴夏帽——不知春秋。

【第86句】:柳树花儿落地——不动声响

【第87句】:鳄鱼吊孝——假慈悲,真凶狠

【第88句】:木偶不叫木偶——傀儡

【第89句】:先吃黄连后吃蜜——先苦后甜

【第90句】:【爆炒鹅卵石——不进油盐】(歇)形容人固执己见,什么话都听不进去。

【第91句】:绵羊进狼窝——自投罗网

【第92句】:两人坐跷跷板——此起彼落

【第93句】:狗叼猪尿泡——空欢喜

【第94句】:石头生病——不可救药

【第95句】:童养媳拜天地——熬到时候了

【第96句】:曹操借人头——多个屈死鬼

【第97句】:鹅卵石垫墙基——立场不稳;不稳当;根基不稳;基础不牢

【第98句】:姑娘嘴上长胡子——少见

【第99句】:【元宵节】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是中国的几大传统节日之一。关于元宵节的起源,民间有许多传说。一个传说是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大权落在吕后手中,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吕后病死后,诸吕在、}: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篡夺刘氏江山。此事传到刘氏宗室齐王刘襄耳中,刘襄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他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除去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四个儿子刘恒登基,称为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元宵节。另外,还有一则传说与汉武帝时期的东方朔有关。有一年冬天,下了几天大雪,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发现一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赶忙上前搭救,并问明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进宫后再也无缘和亲人见面,也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因思念家人,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对她深感同情,答应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之后,东方朔在长安城中摆了卦摊,求卦的人们所求的都是“正月十五火焚身”的签语,人们向他求破解之法。他说,只有当今天子能解救你们,我给你们写个偈语。老百姓拿着偈语,赶紧禀报皇上。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消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想了一想,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城家家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此外,还要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到了正月十五,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如织。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地高喊:“元宵!元宵!”元宵听到后,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里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年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元宵节。

24166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