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散文集文学网!

收藏精品的感言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如果有自己创作的文章怎么才能发表

可以发表到哪里

军训感言——痛苦并快乐的记忆  有人说,生命中绝大部分的所遇、所思不过像蒲公英一样,飘然而来,飘然而去,全然不留一丝痕迹,但生命中却有些真挚的东西值得收藏,短短的军训日子,使我们洗涤去许多的酸甜苦辣,我愿意记取这最难忘刻骨的记忆。

使他牢牢的占据我的心。

这些记忆将是我生命中的珍宝。

  军训的日子就把自己当部队的军人看待了,在这里有中命令是绝对的服从,在这里有种纪律叫:绝对严明。

虽然条条框框,却把人训练的堂堂正正,犹如中国的汉字,横平竖直,坦荡有力,在这里没有个人的魅力,只有团结的力量,在这里没有婉转的歌喉,却有高歌荡气的回肠。

  军训的日子虽苦,却像咖啡一样可以品尝出浓浓的滋味。

我原先认为不行的,它却考验了我并告诉我要坚持到底,胜利终将属于有信念的人。

每天的军姿站立,我知觉的时间已不在是时间,纵然两腿发酸却换得一身挺直。

每次的坚持到底都会让我超越自己的感受。

有过斜风细雨的洗淋却没有潮湿我火红的心,有过炎炎夏日的直射,却没有像晒黑皮肤一样,晒着我的执著。

如果没有这种训练,我都不止到片刻的休息都会成为一种施舍,与平时休闲时间相比,那叫做真正的“奢侈”。

  军姿展现的是军人的风采,也展现出的义愤从容之美,坚定之心,硬骨傲苍穹,笑傲风霜雪,你会觉得有股浩然正气贯长虹。

如果青春是精品,那么军姿就是美丽。

  也是军训让我体会到了军人的感受,当身边响起“说句心里话”时,我的眼中蓄满了泪水,我想当兵的人多少个日日夜夜听到这首歌也会黯然落泪吧。

他们放弃了家的温暖,亲人的怀抱。

这不能不说是伟大的业绩,他们是和祖国的星星一起,熠熠闪耀在我们上空的云层之上。

我已经没有理由抱怨生活的枯燥与乏味。

每天要过得充实有意义,有益于别人,有益于自己。

因为有这样一个群体肩负着比我重十万倍的责任。

因为有种生活比我艰苦十万倍。

我也应该以军人的姿态展现在诗人面前。

  军训只是逝去了我青春年华的一点点,但逐渐长达成熟的我更加渴望保有持久身的军训体验。

军训磨练了我的意志,把我们的部分生活推到了极限,是我的精神随之焕然一新。

它将会延伸到我人生的每个春夏与秋冬。

军装最美丽,军歌最嘹亮,做军人最自豪,而军训的日子就像风雨过后的泥土,先辈洗刷,然后拙见沉淀直至溶入我生命的最底层。

军训感言 今天是军训的第一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以一个‘一中人’的身份踏入了盼望以久的一中校园,在这军训的第一天,我深深体会到:团结就是力量! 走进一中校园,你就会感到好象来到了军营的练兵场,放眼望去,一个个方阵印入眼帘,每一位同学都一丝不苟地完成指定动作,严肃认真。

站军姿时,我们班被安排站在太阳下,而其他班站在树阴下,但是班上没有一个人有怨言。

豆大的汗珠从脸上淌下,没有人伸手去擦;腿站麻了,咬齿坚持。

我们知道,自己的任何一个多余的动作都会影响到整个班的荣誉,尽管我们彼此都还不认识,甚至连姓名都不知道。

但是,我们能团结起来,为8班的荣誉而拼搏

当我看到教官赞许的表情时,我感到:团结就是力量

军训是辛苦的,没练一会腿就像灌了铅,脖子也酸了。

但短暂的休息时间里,素不相识的同学们站在一起互相鼓励、捶背、说笑、放松,为下一轮的军训准备,我感到身体里好象又注入了新的力量。

此时,我要说:团结就是力量

军训中也有快乐。

夕阳西下,我们的影子被拉的很长,清风拂过,带来了一丝清凉。

结束了一天的军训,唱起了军歌---《团结就是力量》。

整个班的同学都以自己的最大音量唱,歌声嘹亮,压过旁边的两个班。

我深感:团结就是力量

团结就是力量,一滴水很容易干涸,而当这滴水流入大海时他就永远不会干. 今天是军训的第二天,我早早的起了床,来到学校。

上午,我们一开始就练起了“立正”。

要知道,“立正”站一会简单,可要一直“立正”,那就难了。

首先,两肩要尽量向后张,挺胸收腹。

其次,两腿并拢,不能有一点缝隙。

两个脚后跟并拢,脚尖张开,呈60度。

然后,五指闭拢 就这“立正”就让我们已经快承受不了了。

一二十分钟以后,每个人都是满头大汗。

想擦,却又不能。

满头的汗都在往下流,有几滴汗已经流到了我眼睛上,真是很难忍受。

我实在是受不了了,手也在不自觉地准备擦汗。

可就在这时,教官走到了我面前,刚抬起一点点地手又回到了原位。

我的心“怦怦”至跳,还以为是我抬手被教官发现了呢。

可教官抬起手,手里握着一叠面巾纸,另一个手拿出一张纸。

为我擦干了眼睛上的汗,又给我擦了额头、鼻子上的汗。

擦完汗,教官还鼓励我说:“站的不错,继续坚持。

” 顿时,我的心里有所不出的凉爽,似乎外界的炎热,也被教官一句鼓励的话带走了。

就在那一刻,我才真正体会到,原来,教官们不光是一个个严格、雷厉风行的人,更是一个个关心他人、爱护他人的人。

其实,教官也有温柔的一面。

军训感想 今天是我们训练的第2天。

下午,同学们都兴高采烈的来到了足球场,组成整齐的队列,这是校园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球场上太阳照得茂密的大树垂头丧气,只听见教官不时地教我们做动作,发出一阵阵洪亮的口令,这就是一名军人的风范。

教官那一阵阵口令就象带领我们进入了军队一样,我仿佛感觉到自己就是一名军人一样

太阳光无情的将矛头直指我们,那汹汹的来势又岂是薄薄的云盾可以阻挡的

同学们已是汗流浃背,看着同学们那湿透的衣服,我满以为他们会倒下,然而大多数同学们都坚持住了,只有个别因为体制原因无法训练。

我想这也许就是在锻炼我们的意志吧

现在的独生子女一个个都被家长宠坏了,养成了娇生惯养的习惯,刺眼的阳光无情地照着我们,它一定是想看看我们的毅力是否薄弱。

不过,我们都不会被这点困难所吓倒,有耕耘就一定会有收获,也许不是今天,但一定在不远的将来

在我们的心中,军训是一件艰难的事。

不过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不怕苦不怕累,这十天很快就会过去的。

正如教官说的那样: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

只要我们发扬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八天后我们就是另一种新面貌面对班主任。

挥挥衣袖,用微笑告别今天,用崭新的面貌面对明天,向自己发出挑战,向八天后的自己预约一个奖赏,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军训随感 111班艾丽莎 怀着一丝紧张,带着些许期待,我走进了一中的校园。

她的古此文来源于文秘家园朴中透者现代,她优雅稳重却不失青春活力。

浓浓的书卷气息将我包裹,差点忘了此行的目的——军训,也许苦日子才刚开始。

今天是军训第一课——练习站军姿。

在绿荫掩映的走道上,我们按照教官的要求调整身姿。

同学们顿时变得精神抖擞,朝气蓬勃。

三伏天的太阳如火球般烘烤着大地,热浪滚滚,没过一会儿,我就汗流浃背了,豆大的汗珠从额上滚落又滑进衣领,而衣服早已变得粘乎乎的,湿漉漉的,似乎刚从水里捞起来。

腿脚也不听使唤了,只觉得像踩在棉花上,软软的。

时间就像一只蜗牛,缓缓爬行,就是不肯快点走``````十分钟过去了,二十分钟过去了,望着身边依旧站得笔直的同学们,我咬着牙,和她们一样,没有抱怨,没有放弃,只有坚持,再坚持`````` 在三伏天,在烈日下,我们不再是温室的花朵,而是那一排排青松,挺拔笔直。

痛苦并快乐的记忆 110班郑艳红 有人说,生命中绝大部分的所遇、所思不过像蒲公英一样,飘然而来,飘然而去,全然不留一丝痕迹,但生命中却有些真挚的东西值得收藏,短短的军训日子,使我们洗涤去许多的酸甜苦辣,我愿意记取这最难忘刻骨的记忆。

使他牢牢的占据我的心。

这些记忆将是我生命中的珍宝。

军训的日子就把自己当部队的军人看待了,在这里有中命令是绝对的服从,在这里有种纪律叫:绝对严明。

虽然条条框框,却把人训练的堂堂正正,犹如中国的汉字,横平竖直,坦荡有力,在这里没有个人的魅力,只有团结的力量,在这里没有婉转的歌喉,却有高歌荡气的回肠。

军训的日子虽苦,却像咖啡一样可以品尝出浓浓的滋味。

我原先认为不行的,它却考验了我并告诉我要坚持到底,胜利终将属于有信念的人。

每天的军姿站立,我知觉的时间已不在是时间,纵然两腿发酸却换得一身挺直。

每次的坚持到底都会让我超越自己的感受。

有过斜风细雨的洗淋却没有潮湿我火红的心,有过炎炎夏日的直射,却没有像晒黑皮肤一样,晒着我的执著。

如果没有这种训练,我都不止到片刻的休息都会成为一种施舍,与平时休闲时间相比,那叫做真正的“奢侈”。

军姿展现的是军人的风采,也展现出的义愤从容之美,坚定之心,硬骨傲苍穹,笑傲风霜雪,你会觉得有股浩然正气贯长虹。

如果青春是精品,那么军姿就是美丽。

也是军训让我体会到了军人的感受,当身边响起“说句心里话”时,我的眼中蓄满了泪水,我想当兵的人多少个日日夜夜听到这首歌也会黯然落泪吧。

他们放弃了家的温暖,亲人的怀抱。

这不能不说是伟大的业绩,他们是和祖国的星星一起,熠熠闪耀在我们上空的云层之上。

我已经没有理由抱怨生活的枯燥与乏味。

每天要过得充实有意义,有益于别人,有益于自己。

因为有这样一个群体肩负着比我重十万倍的责任。

因为有种生活比我艰苦十万倍。

我也应该以军人的姿态展现在诗人面前。

军训只是逝去了我青春年华的一点点,但逐渐长达成熟的我更加渴望保有持久身的军训体验。

军训磨练了我的意志,把我们的部分生活推到了极限,是我的精神随之焕然一新。

它将会延伸到我人生的每个春夏与秋冬。

军装最美丽,军歌最嘹亮,做军人最自豪,而军训的日子就像风雨过后的泥土,先辈洗刷,然后拙见沉淀直至溶入我生命的最底层。

军训“词典” 106班余昊 令人难忘的军训就如同一本记录我们成长足迹的特别的词典,内容丰富多彩。

关键词1:苦并快乐着 我曾把“军训”当作“苦”的代名词。

经历了第一天军训,我才体会到:军训何只是一个“苦”能描述

那要求严格却和蔼可亲的教官;那经过多次艰苦训练而取得的进步;那飘荡在校园内的洪亮的歌声……这些不都是快乐的痕迹吗

军训固然辛苦,它就像攀登高峰,那“苦”是路上的荆棘,但更多的是快乐——那沿途的风景。

关键词2:教官 在军训中,我第一次接触了在自己印象中有一层威严“面纱”的教官。

我却惊喜的发现,教官也有和蔼可亲的一面。

我们的教官年轻而充满朝气,又不失军人的威风。

他们以严格的要求和亲切的态度带领着我们跨越一个又一个障碍。

没有传说中的“冷酷”只有满腔热情,教官们以他们的人格魅力和辛勤的工作将我们管理的规规矩矩。

我毫不怀疑我们将与教官们将成为真诚的朋友

关键词3:坚持 炎炎夏日,当我们如一棵棵劲松军姿站立时,无人不是“汗流如注”;当我们不断得重复着枯燥的动作时,无人不是筋疲力尽。

但人虽没有铁打的身体却有一颗比钢铁还坚强的心。

任凭劳累不断考验我们的意志,仍然没有人退缩。

有的同学在身体不适的情况下经休息又重新踏上了这没有硝烟的战场。

一中的新同学可以自豪地宣告:“坚持”成为了我们军训的主旋律

这本特殊的“词典”才拉开序幕,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还会出现更多的精彩。

让我们用热情和信心来迎接新挑战吧

军训“词典”(2) 今天是军训的第二天,每度过一天军训,我们都会从这本特殊的“词典”里发现新的词汇…… 关键词4:教训 都说“万事开头难”,殊不知考验从今天才真正开始。

今天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能在火辣的骄阳下保持军姿纹丝不动,但那足以证明我们拥有坚强的意志吗

不,一个教训令我明白了许多。

同学们在空旷的足球场上训练了许久,疲惫不堪。

突然一声哨响,总指挥员下达指示:“各班休息10分钟

”可还没等教官口令喊出,我们竟“耶”的叫了出来。

“你们继续站军姿

”严厉的指挥员将我们兴奋的情绪又打回了谷底……“只能怪自己没再多坚持几秒钟,”我默默地想。

是啊,此时我们看似坚强的意志竟如此不堪一击,这不是一个值得反省的教训吗

关键词5:军歌 我们的军训从不死气沉沉,因为那洪亮而节奏明快的军歌不时地响彻在一中的校园里。

学唱军歌成为了军训中最轻松愉快的时光。

教官们铿锵有力的领唱声中流露出了他们对当军人的自豪。

这情怀感染着每一位同学,大家都尽了最大的努力唱出了最响亮的军歌。

“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也许是教官期望我们能团结一致克服困难吧,无论如何,这嘹亮的军歌将激励着我们努力圆满地完成军训。

精彩还在继续,明天在这军训“词典”里又会增添哪些词呢

苦的意义 106班刘双洋 又是一个骄阳似火的日子,太阳毫不保留的散发所有光芒。

我们伫立在烈日下,当我站着军姿,几丝热流飘过脸庞,留下的是一颗颗闪亮的汗珠。

我向上瞟了一眼,那可恶的太阳似乎担心我们看不到它的强大,突然感觉刺的眼睛好痛。

而军姿一站就是半个小时,整个身体早已麻木,膝盖处发酸,脚底下如一团火在不停的燃烧,背、腰、肩如针扎一般疼痛。

就连盼了1个小时的喝水时间还要用全劲跑步,才能不是最后一名,避免所谓“跑圈圈”的噩运。

军训不光是磨炼了我们个人的意志品质,也培养了我们的集体荣誉感。

让我们从生疏逐渐走向熟悉,慢慢变的默契。

因为在以后的学习生活甚至工作时,都不是独立的,我们的成长离不开集体,我们需要在入学之前通过军训来培养集体荣誉观,培养同学与同学之间的默契,这也许能在以后的学习中让我们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这是军训的意义之一吧。

来之不易的赞扬 累 自从来到第一中学开始军训,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让我们知道我们不是被疼爱的小公主、小皇帝,以后只有靠自己,不可再有任何的依赖。

军训,或许就是考验一个人吧,考验他的独立性、自觉性,还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如果真是那样,我一定要完成教官说的每一个动作,做个真正的独立、自觉、能够吃苦耐劳的人。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为了自己美好前途,吃这么一点苦又算得了什么呢

我一定要拿自己的行动来证实自己,证实自己不平凡,绝对不会输给任何人。

我是最棒的,我对自己充满信心,永远永远都会。

鸦雀无声的球场上同学们整齐的站着,组成了十几个方阵,这是校园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球场上太阳照得茂密的大树垂头丧气,太阳光无情的将矛头直指我们,那汹汹的来势又岂是薄薄的云盾可以阻挡的

同学们已是汗流浃背,看着同学们那湿透的衣服,都可以拧出水来. 中国武学博大精深,讲究一个循序渐进。

军训也是同一个道理,动作由易到难,就连教官的态度也越来越严肃。

真不敢想象未来的日子里还有多少风风雨雨。

挥挥衣袖,用微笑告别今天,用崭新的面貌面对明天,向自己发出挑战,向十天后的自己预约一个奖赏,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为了六班,齐声呐喊 106班袁竞逐 教官安静的坐在地上,低着头,手一下下地锤着地面。

没有看到他的脸,但我想他的眼神一定很茫然。

没有多少人注意到你,在别班响亮的歌声中,你的身影显得很渺小。

对不起,刘教官,我们又让你失望了。

在我们唱完歌后,你一句“声音小了”,我们的心就凉了半截。

知道我们是你带的第一批学生,你很想把我们带好。

可是我们一次次的让你失望,确实很打击你。

六班的战友们,大声喊出来好吗我们真得做不到吗

不,我们也曾经让如雷的口号声响彻整个操场,拉歌是扯着嗓子盖过别的班,然后带着胜利的喜悦高呼……大声喊出来吧,让我们的声音如潮水,习卷每一个角落;如闪电,干净利落;如高山,坚定而有力度。

为了六班,齐声呐喊 我是一个兵 累啊,累啊…… 今天是训练的第三天,今天的太阳虽没有前两日的烈,但温度一点也不低。

天气闷闷的,像有几层棉被压着头顶,喘不过来气…… 可军人就是军人,喝一声“坐下”,所有人即刻盘腿而坐——坐在湿漉漉的草地上。

后果可想而知…… 下午,闷热又加剧了,厚厚的云翻滚而来,吞掉了太阳。

不久灰色的天空就响彻滚滚雷声。

齐步走,踏步,喊口号……练了一下午,终于检阅的时候到了。

我们班不幸成为第一个。

一走上跑道,就感觉其他几百双眼睛所射来的压力。

不知是不是紧张,踏步太快了,跟不上呀。

结果“一二一”有点乱,脚迈不出,手甩不开……但气势还是很到位的(至少我这么觉得),甚至超出我的想象——我们的口号竟然这么响亮,这么整齐,转体亦毫无差错,靠脚坚实有力,看齐也很迅速。

排长不禁啧啧赞叹,台下同时也发出一阵阵掌声。

掌声带来了信心和勇气,于是队列展示我们越来越用心,表现越来越好…… 可出乎预料的是,我们班并没有受到表扬……沮丧啊沮丧。

听了教官的讲评,意外变成了叹息,不如就是不如,客观、主观因素再多,也不能成为借口——军队中没有借口,只有执行,成功地执行

今天没有下雨,雨水被生生压在阴霾中,埋住了…… 痛的声音却美丽 高一(13)班吕玉珊 记忆中,汗滴里有痛的声音…… ——题记 心情因人而遇,而精神却是上帝抚慰我们痛的手,狠毒的阳光在这个时候蔓延,蔓延。

但我知道痛楚正是提醒我门正在生存的最好的证据。

一滴汗从脸颊划落,在空中自由陨落,最终打在地上,支离破碎。

静静的操场上我听见汗里有通的声音。

我知道,痛是唯一尚且清醒的感觉,所以我从未赊求成为上帝的宠儿,沉浸在那能抚慰我痛楚的精神中。

我们不断的追逐着那伟大的爱国之情。

为了那种伟大的精神,我改变了我、失去了我个性的自由来追逐。

我遗失的、遗弃的、遗忘的都成为了这沉重的代价。

抬起头,看见镜中的自己。

走到镜前,发现自己拥有一些近似军人的魂魄。

我看着她,她嘴角上扬,她在笑… 我缓缓地伸出手,轻轻地扶摸镜中的自己,想得到一丝的抚慰: 记忆中,汗滴里有没有痛的声音

有,但那已蜕变成美丽! 后记: 我不会忘记 我在追逐的 就是那痛的声音带给我的美丽! 站军姿的变化 111班田潇 军训进行到了第4天,每一次的训练开始前,教官总是要求我们站15~30分钟的军姿。

所谓军姿,顾名思义,就是军人的姿态:立正站直,目光上仰,重心前移,双手紧贴裤缝。

动作虽然简单,但是在炎炎烈日下,坚持不动的站上这么一段时间却不容易。

体质好点的会是满头大汗,龇牙咧嘴;虚点的往往直接喊报告要休息,还有人连报告都没机会喊就晃晃悠悠,直接昏倒。

几乎每一站次军姿都是一次折磨,但是在今天下午,在第八次享受到这种军人的洗礼时,第一次没有人倒下。

准确的说,站完这次军姿之后连抱怨之声也少了许多。

军训的内容依旧,但是同学们的态度已经有了变化,变的积极了许多。

这才是军训,受苦受累只是过程,自己积极的变化才是最终的目的。

我们今后的生活,也会因此而受益。

钢铁意志 七天的军训生活,犹如一首激动人心的交响曲,苦与乐构成了它的主旋律,值得回味,难以忘怀

那铁的纪律,严酷的训练就是我们的军训。

我们不断的进行着枯燥的训练,有时在太阳底下站军姿,站得脚软头晕,眼冒白光。

每一次训练都是接受汗水的洗礼,每一天生活都在进行意志力的抗争。

但即使军训再苦再累,我们也要挺过去。

这种钢铁般的意志,遍布了整个军训操场。

火热的太阳无情地炙烤着大地,然而即使太阳毒辣,我们却在运动场上挥汗如雨,尽心地练习。

这让我想起一句话:太阳狠,然而比你狠的却是我们钢铁般的毅力。

是啊,付出总有回报,你看那动作,虽然没有军人那么标准,但也有一股阳刚之气,这是我们付出与回报的必然,这是用汗水浇灌的成功花儿的绽放。

刚到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很期待,毕竟是第一次到正规严格的军训,然而当我们第一次训练时,那种严格的动作要求,让我们缺乏锻炼的身体很难适应,一个下午就把我们的腿酸的站都站不稳。

我们有点动摇了,想过放弃,但是我们克服了软弱,始终坚持着。

两天后我们微微地适应了军人的生活,我们面貌一新:不但身体强壮、充满活力,而且我们的意志也得到强化,个个有着钢一般的毅力。

这对于我们这三年的学习和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军训随想 一年四班陆杭 在夏日,燥热的日子里,我们开始了军训的第三天。

仍旧是纯净的天空,却又肆意地放纵着烈日,让它毫无忌惮地覆盖整个大地。

只是在校内的小路上,留下一片绿荫。

每一天,我们都从这片小路上静静走过,看着一个个熟悉或者陌生的面孔,我突然感觉到自己的渺小,无数的精英在这里汇聚,在往后的日子里,竞争无处不在。

我想,不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军训中,我们这些莘莘学子,都应该不断地去超越,去迎接新的挑战。

军训,更是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展现自己的舞台 在这一条小路上,我们曾经开始了军训的第一天,在这条小路上,我们挥洒了我们在一中的第一份汗水,付出了我们在一中的第一次努力。

我们的努力,随着这条悠长的小路,慢慢延续。

第三天,我们来到了操场。

满眼的绿色。

天空仍然是那么的纯净,纯净地看不到一丝云朵,只有那蓝蓝的天空。

军训时,静静地站在广阔的操场上,只觉得一张张渐渐熟悉的面孔,在我的身边纹丝不动地站立,我只是他们其中的一员。

炎热的天气,丝毫不能动摇我们坚定的信念,我们在心中默念,坚持下去,永不言弃

我们站立着,烈日不能催垮我们的意志,因为现在,我们都是一中人。

坚持不懈,这就是一中人应有的信念

在烈日中,我们挺立着,九百五十个身影,在操场上刻下了一个个大写的人

我们是一道风景 高一六班 张格格 昨晚突降的暴雨并没有驱散丝毫暑气,今天仍然是烈日当空,但火热的天气丝毫不能减退我们更加火热的热情。

毫无疑问,此时在每个人的内心中,军训就是意志的考验和磨练。

因为这是一场对手是自己的战斗,所以我们都有不能输的理由,能够坚持,那么你就是胜者。

宽阔的操场成了我们的战场,而在这个战场上,我们就是一道风景。

整齐的队列,笔挺的身姿,是我们用意志描绘的风景。

我们磨炼的是非凡的毅力,较量的是超常的体力,拼搏的是出类拔萃的耐力。

耳畔拂过的清风在为我们喝彩。

似火的骄阳在为我们加油。

时间伴着汗水从指间滑落,这是意志的考验,每一个身影,充满着执著和坚定。

震天的呐喊,嘹亮的歌声,是我们用声音描绘的风景。

“一,二,三,四——”洪亮的番号声在操场上空此起彼伏,久久回荡。

那声音仿佛能穿透的云层,用我们的豪气和热情感染头顶的烈日。

愉快的歌声缓解了军训紧张而严肃的气氛,我们认真的学习平时并不熟悉的军旅歌曲,在歌曲中体会和感悟当代军人的风采。

勇敢地挑战自我吧,挥洒汗水的同学们

炎炎烈日下,广阔天地间,时间早已见证了我们坚定的意志。

只要我们坚持到最后,我们就是胜者,就是这道美丽的风景。

感受军训 王嫄雪107班 今天是军训的第三天,虽然天空依旧是烈日中升,暑气蒸人,但我们仍然精神抖擞,如笔直的行道树一般伫立在操场上卖力地训练着。

晴空万里,天上没有一丝云彩,炙热的骄阳猛烈地烘烤着大地,把地面烘烤的滚烫滚烫,一阵风吹来,从地上卷起一股热浪,火烧火燎的使人窒息,旁边的花草树木早已被晒蔫了,无精打采的低垂着,但我们都纹丝不动的站着警姿,勇敢地同太阳作对,任凭汗水打湿衣襟。

下午快放学时,首长说,要对我们这三天来的训练进行一下测验。

终于到了检验我们的时候了,我们当然要卖力地为班级争光,于是我们斗志昂扬地走进赛场,满怀信心的憧憬着受到表扬。

“向右看齐

”教官严肃地发出口令后,我们齐刷刷地把头向右摆,脚也不停地跺着小碎步。

首长竖起大拇指,夸我们小碎步跺地响亮。

接着,教官命令我们齐步走,“一二一,一二一”我们在心中默念着,担心走错步伐。

“大家看,他们步子迈地多么整齐啊

”首长赞扬我们说。

其他班级的同学都为我们鼓起了热烈而持久的掌声,这时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乐滋滋的。

最后,首长在总结上又一次肯定了我们的训练成果。

看来这几天我们的辛苦没有白费,终于得到了首长的肯定和赞扬,我们会继续努力,在以后的训练中更加刻苦卖力,争取在最后的汇报表演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张伯驹对故宫博物院有哪些贡献

“还珠于民”陆机《平复帖》1956年,故宫博物院收到了一份极为珍贵的大礼:著名收藏家张伯驹及其夫人潘素,将其30年所收藏的珍品——包括陆机的《平复帖》、杜牧的《张好好诗》、范仲淹的《道服赞》以及黄庭坚《草书》等8幅书法,无偿捐献出来。

“张伯驹先生捐献的任何一件东西,用什么样的形容词来形容它的价值都不为过。

”电视纪录片《故宫》的策划之一、紫禁城出版社社长章宏伟由衷地感慨,章宏伟说,为故宫做捐献的最顶尖的有两位,一位是捐瓷器的孙瀛洲,一位则是捐书画的张伯驹。

陆机的《平复帖》,是现今传世墨迹中的“开山鼻祖”。

虽长不足一尺,只有9行字,却盖满了历代名家的收藏章记,朱印累累,满纸生辉,被收藏界尊为“中华第一帖”;隋代大画家展子虔所绘的《游春图》,距今1400多年,被认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幅画作。

“这几样东西父亲随便留给我们一件,就够我们几代人吃不完的,那可是百万富翁、千万富翁啊

”张伯驹与潘素惟一的女儿、73岁的张传彩老人笑咪咪地说。

父亲在后海留下的惟一一所老宅因年久而修缮,她与老伴楼宇栋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一大早便冒雨搭公共汽车来约定地点接受采访。

从外套后面不小心露出来挂着月票的红绳,让人很难想象眼前这位衣着朴素的七旬老人,曾经是鼎盛时期在北京拥有数处院落、那个显赫而富有的张家大小姐。

杜牧《张好好诗》“我记得有一天晚上睡觉前听父母讨论,说最后这一部分字画怎么办。

我们那时年轻,也从来不过问父亲的事情。

但知道他眼睛很厉害,收藏的东西都是精品中的精品。

”1955年底,政府发行公债,号召人民踊跃购买。

张伯驹也对这个新生的政府产生了信赖与热忱,“他跟我们说这个政府可不像国民党,我们应该要重视、要热爱”,一向游离于政治之外的张伯驹还曾通过当时的统战部部长徐冰,把自己珍藏的李白真迹《上阳台帖》捐献给喜欢书法的毛泽东(1958年由毛泽东转给故宫收藏)。

所以张伯驹在动员大会回来后就跟夫人潘素商量买公债之事。

“当时家里生活是没什么问题,但没有多少现钱,因为钱都买了字画,哪还有钱啊

”于是张伯驹与夫人商量,将30载所收藏的8件精品捐献出来,成为故宫的永世藏品。

政府为此奖励的20万元,被张伯驹婉言谢绝。

“他说得很简单,‘我看的东西和收藏的东西相当多,跟过眼云烟一样,但是这些东西不一定要永远保留在我这里,我可以捐出来,使这件宝物永远保存在我们的国土上。

’”张伯驹的女婿楼宇栋回忆。

“很多人不理解父亲,把好大一座房子卖了,换了一个帖子,再把这个帖子捐出去,到底为的是什么

但我能理解他,我真的能理解他。

”张传彩老人很平静地说:“父亲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是一个爱国家的人,他认为这些文物首先是属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只要国家能留住他们,他付出多大代价也在所不惜。

”据当代资深山水画家、国画理论家关瑞之[3] 先生回忆:1980年夏,他陪同张伯驹、关松房[3] 、启功、魏龙骧等老人同游颐和园时,河南的一位领导问关松房、张伯驹两位老人:当今很多名人都在考虑建博物馆、灌唱片将自己的艺术作品传世,您们是不是也有考虑

张老回答:“我的东西都在故宫里,不用操心了”。

张老的回答令在场的所有人无不对其肃然起敬,这是张伯驹先生1982年过世前对个人收藏的一次公共感言。

1956年7月,时任文化部部长沈雁冰(茅盾)亲笔为捐献8件国宝的张伯驹颁发了一个褒奖令,这张薄薄的纸片,被张家仔仔细细地保存着,它也见证了一个深爱中华文化的人为保存本民族文化遗产所做的伟大贡献。

怎样做营养粥

香浓白粥:制作方式:煮 · 炒 · 熬 · 拌 · 泡 · 焯原料:大米配料:葱调料:水 · 高汤

【第1句】:大米洗净后,需要用水再浸泡一段时间,这样能让粥的口感软糯。

【第2句】:熬粥最好用高汤(推荐骨头汤,滋味好,营养好。

)如果没有,超市的高汤精是不错的选择。

具体做法:大米洗净,浸泡30分钟左右,捞出沥干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以及高汤精煮沸,转小火,熬煮约1小时左右即可。

【第3句】:一般煮粥都先用旺火煮沸后,再转为小火,这样熬出来的粥才会粘稠可口。

关于如何加料煮粥:一般的原则是:慢熟先放,易熟的后放。

米(大米,薏米,黑米之类的)要先放,然后是肉类,海鲜之类(注:此类食材放入前,需洗净焯水,否则会使粥底混浊),最后放蔬菜水果。

博物馆的感受和收获

雨花石的孕育到形成,经过了原生形成、次生搬运和沉积砾石层这三个复杂而漫长的阶段,也可谓是历尽沧桑方显风流了。

雨花石,是一种天然花玛瑙,主要出产于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为全国最大的雨花石产地。

所产雨花石之质、形、纹、色、呈象、意境六美兼备,被誉为“天赐国宝,中华一绝”。

美丽的雨花石被人们欣赏、收藏已有千年历史,近年来,古风复起,雨花石倍受国内外人士青睐,成为馈赠亲友、欣赏、收藏的珍贵礼品…… 雨花石为我国特有的美石,在百千种奇石中,堪称石中皇后的佼佼者。

提到雨花石,先声夺人的是一则关于雨花石的神话:传说古时雨花台上有一座雨花观,雨花观中有一位雨花真人。

雨花真人端庄睿智、深藏若虚,他经年静坐而绝少宣道,仿佛自己就是一部玄秘古奥的经书。

一天,雨花真人开坛讲经。

微言大义、悬河流水、探本溯源、咳唾成珠,品格和智慧的魅力震撼了众多百姓乃至感动了上苍诸神,欢悦之中诸神命令降下一场五彩天雨来。

五彩天雨比肩接踵杂沓而下,好似一幅珍藏在故宫博物院里的米芾山水长卷。

泠泠雨水敲击在雨花台上,一粒粒变成了玛瑙般的雨花石。

春秋战国 雨花石倍受宫廷皇室的赏识 雨花石文化的发展史与我国的赏石史、玉石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雨花石既有宝石的特质(如蛋白、玛瑙、水晶、玉髓),又有极高的观赏价值,“玉与玛瑙所不能及,故足贵也。

”(明语)春秋末年,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所著的记载:“扬州贡瑶琨”。

瑶琨者,似玉的美石,玛瑙也。

而扬州的辖区真州(今仪征市)惟盛产玛瑙,是雨花石的主产地之一。

且今天的月塘乡砂矿,仍多产玛瑙,质地尤其润泽细腻,为社会所共认。

六合、仪征两地砂矿众多,星罗棋布,唯月塘名声最响。

故此,早在春秋战国时便将此地之“瑶琨”贡至宫廷,成为达官显贵的案头清供或为皇室嫔妃装饰点缀之物乃是至情至理之事。

好一个“扬州贡瑶琨”,五言而已,足以让雨花石的热爱者、研究者兴奋不已。

[编辑本段]〖美丽传说〗 南朝梁代 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 问及雨花石的来历,往往会听到这样的故事:南朝梁武帝时,有个叫云光的高僧在石子岗(今雨花台)设坛讲经说法,感动上苍,为之雨花,落地后便幻成了五彩缤纷的雨花石,后人将讲经处便称之为雨花台。

还有不少散见于史料中的诗文称:雨花石为女娲补天的遗石。

如“珍重养清泉,有时天可补”。

(孔尚任咏) “天也物也,物有不足,故昔女娲氏炼五色之石,以补其阙”。

(战国)雨花石也五色之石也,是否就是补天的遗石呢

其实,这都是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想象,不足为据。

很显然,雨花石的成因是科学的,雨花石的历史比云光说法更加久远。

云光说法与雨花石的结合源自所处年代佛教盛行的社会背景。

如今时过境迁,当年“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牧)的情景早已被历史的烟云所湮灭,而云光说法这一神话传说伴随雨花石赏玩活动的延续,仍被人们津津乐道。

北宋南宋 、续写新篇章 继南朝梁代“云光说法”以后,雨花石文化发展的历史线索渐次明朗起来。

北宋中期,在退居江宁(今南京)的政治改革家王安石的中,出现了以为题的诗文。

北宋末年,史部侍郎卢襄正式为雨花台命名,都为雨花石文化发展史的研究提供了极其重要的信息和根据。

而对后世赏石产生直接、深远影响的则非苏轼莫属。

他在贬谪齐安(今湖北黄州市)任上往往于江中“得美石,与玉无辨,多红黄白色,其文如人指上螺,精明可爱………既久,得二百九十八枚,大者兼寸,小者如枣栗菱芡……挹水注之粲然”,遂作、,对所集之石从质、色、形、象以及陈列、鉴赏进行了极为细致生动的描述。

对今之雨花石赏玩、研究仍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而其慧眼识珠,善于发现的审美意识更令石界为之折服。

正如雨花石收藏家张轮远先生所评:“苏公一履斯土,竟能独具只眼、识拔石子于庸夫俗子之手,岂非癖石子者先进乎。

惟苏公虽癖好,而所得则非灵岩石”。

但齐安石与雨花石乃同宗同源之物,倘不论其产地而称东坡先生为赏玩雨花石之鼻祖当受之无愧。

无怪乎明人冯梦祯在赏品雨花石时也发出“恨不能起长公于九泉,与之品石耳”的感言,更有清人宋荦因景仰东坡而自号西坡,并足及黄州觅石而作《怪石赞》者。

宋代赏玩雨花石始盛,还因雨花台的修建立名而渐成江南登临胜地之故。

人们于闲暇之时前往雨花台不仅可以寻古探幽,一寄情怀;返归自然,览江采风,尽享川谷之野趣;还可搜石觅宝自得其乐。

加之文人墨客时以诗词歌赋竭尽文情渲染之能事,客观上提高了雨花台的知名度,带动了雨花石赏玩活动的深入。

因此说,南宋绍兴年间“后东坡无几时”(张轮远语)的杜绾著就《云林石谱》,涉及六合及同类石 8 种之多,从而确立了雨花石在观赏石中的历史地位,当属应运而生,是我国石史上的一大幸事。

正如《万石斋灵岩大理石谱》云:“若杜季阳(即杜绾)者,称之为癖灵岩石之第一人,谁曰不宜。

惟灵岩石者,石中之尤物也。

于宋代始著于世……兹遇季阳,当为我石庆矣”。

宋囚元使 成就《江石子记》 公元一二六零年,为南宋景定元年,亦元代中统元年。

前者虽仍据江南一隅,但大势已去,岌岌可危,不足道矣;而后者始盛,世祖登极,欲遍告天下,遣翰林侍讲学士郝经出使南宋,却被扣而囚于真州(今仪征市)长达十五年之久。

于是见识雨花石遂嗜之且为之作《江石子记》。

此记几近千言,是一篇详实记叙雨花石的专文。

后人所概括的质、色、形、纹在此已初见端倪。

有意思的是,由于作者的背景特别,难免夹记夹议。

开头言其“在仪真与山川百物隔绝”,至文章后部则由推测雨花石的形成演变、宇宙幻化、世事更迭,而至身陷囹圄,壮志难酬的无奈。

故眼下只能将雨花石“姑汲新泉恣为溅弄,坐视诸山之为石子也”。

纵观石史之人事,如郝经者可能是绝无仅有的吧

金元时代,虽然手头没有更多的史料反映这百余年中雨花石史的状况,但《江石子记》可谓是这个时期的经典之作,也足以说明人见人爱的雨花石连身处逆境的郝经都会“如获物外之奇宝,濯之以清泉,薰之以沉烟,置之盘盂内,而弄于明月之下”,(郝经《江石子记》语)连原始人类都视如珍宝,是绝不会默默无闻沉睡百年的。

明万历年 雨花石文化发展史上出现第一次热潮 沿着石史的隧道前行,雨花石文化发展史的脉络也愈加清晰、生动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至明代万历年间,雨花石的赏玩活动呈现出盛况空前的热潮。

首先,赏玩的人数倍增。

早期南京先民们曾把雨花石作为财富的象征,到了明代,文人骚客和士大夫们则承前贤之遗风,往往以“官定旧陶,一盎清泉”陈列雨花石,作为案头清供,以求风雅,鉴赏兼得,且争相效仿,蔚然成风,一时涌现出很多藏家。

如《素园石谱》作者林有麟、侨居金陵的新安别驾程克全、《醉石斋记》作者冯梦祯、六合县令米万钟、《灵岩子石记》作者姜二酉以及“时过从里中藏石诸家”。

(孙国敉《灵岩石说》载)甚至波及“新都”(今北京),足见此风之劲,玩者之众也。

二、赏玩活动激活了雨花石的采集和市场销售。

《醉石斋记》云:因“六合山中所产绝奇,好事者竟出金钱购之”,且好事者日众,使需求趋于旺盛,原“牧童过而拾之,玩美俄倾,旋复弃掷”(姜二酉《灵岩子石记》)的现象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有“吴人在涧旁结草棚以市酒食”,“贫者日奔走以自给”,乡民荷铲而至,“斫山斧壑,先期候雨,冲流搜讨”,“一时蜂涌蚁聚”,可见其盛。

而为了得到更多更好的石头,玩赏者竟相购买,价格也随之上涨,原“出升许换得饼饵去”的不景气情形已成了老皇历。

六合县令米万钟就“自悬高价,殆十目罗之”。

在南都(即南京),夫子庙桃叶渡、雨花台的石市异常活跃。

有以石比玉抬高行情的,有囤积居奇待价而沽的,不一而逐。

“寸许石子,索价每以两许”令人咋舌。

一如孙国敉所描述:“噫,一石子显晦也有时也”。

三、雨花石的赏玩活动内容丰富,交流频繁,鉴赏水平大大提高。

【第1句】:陈列的器皿和方法极为讲究。

要么是古董,要么是官窑制品,大小多少都以不同器皿摆放。

【第2句】:命以雅名。

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从典藉诗书中寻觅清词丽句,力求名符其“石”。

【第3句】:邀友共赏。

家有宝物,供于案几,净室焚香,请来好友一起品评,或题名或赋诗,视为乐事。

《灵岩石说》载,别驾程克全以“一石奴唱名号以见客”,可惜号多鄙俚,晦涩难懂,一时亦为笑谈。

【第4句】:鉴赏水平不断提高。

由于交流增多,渐成共识,上升为理论,指导赏玩。

孙国敉便将雨花石分为三等,甲为不等贮之清泉,入手夺目,“此神品也”;乙为必待入水,若助其姿,只能“屈居二乘”;“必假磨琢,及其后天莹澈”者不能“以甲乙论也”。

孙的标准扼要明了,于今无异。

【第5句】:言为心声,有感而发,留下更多史料。

赏石活动的蓬勃发展、经久不衰,必然上升为文化形态,通过各种形式表达出来。

较之前朝,为雨花石撰文、立谱、绘图、作记、吟诗作赋者不胜枚举。

如明《一统志.南京》载:“雨花台石,聚宝山出”;“吴中四才子”之一文征明的诗句“雨花台上雨花干,野色江光入座间”;陆君弼《夏日朱宪昌山人以锦石见贻》;叶誉《观灵岩石子口占六绝》;周晖《金陵琐记》载:“朱孟办获三奇石于聚宝山间……黄鹤山樵王蒙图铭之,宋太守又为作石铭”;李时珍《本草纲目》载:“金陵雨花台小马脑,止可充玩耳”;陈眉公《太平清话》载:“五色石子出六合山玛瑙涧中……而负石者之众,此风惟万历甲午始见之”。

陈慧祯《秋园杂佩》等等罗列不尽。

大清石事 桩桩表明雨花石文化的历史在不断延伸 这个时期的赏石活动,依笔者之拙见,概括为在前人推动发展的基础上,进入了正常平稳的过渡阶段。

为后人留下的诸多史料无不打上这段历史的烙印。

一、“指名道姓”,“雨花石”登台亮相。

综上介绍雨花石在不同时期有过不同的称谓。

而见诸史料直呼其名的当属明末清初人徐荣的《雨花石》诗:“天雨诸香下帝台,大同天子讲经来。

尚留子石临江活,恰似房花向日开”以及藏石世家张岱的《雨花石铭》:“大父收藏雨花石,自余祖余叔及余积三世而得十三枚,奇形怪状,不可思议,怪石供,将毋同”为最早。

二、朝廷官员、《桃花扇》作者孔尚任《六合石子》诗,凡三十二句五言十六韵,把雨花石之形成、来源、状态、鉴赏作了丰富的想象、剖析和描述,可谓是精而又精的《记》了,真爱斯石者不可不读。

三、大清第一石谱。

著者诸九鼎既是官员也是文人也嗜石,广交各地石友,遍及西北关东西南等地。

每到一处,寻石觅宝,乐此不疲,以寄情砺志赏心也。

日久天长,多有心得体会,遂作石谱并铭,也乃水到渠成之事。

一如为其写跋的著名诗人黄仙裳云:“杨庵(诸九鼎字)为人磊落有骨,顾无他嗜好,行万里路,破囊累累,书卷外惟贮奇石作伴,每小憩而出以摩娑弄玩,谓赏心乐事,无逾于此”。

诸九鼎的《石谱》,记有藏石二十余枚,主要为长江流域雨花石一类的五色石子,个别来自西北等地,大多标明尺寸,述其特色并以赋赞之,也为后人所效法。

四、同生共死,惟龚贤也。

位居清画坛“金陵八家”之首的龚贤好石之深,爱石之切从其诗文中可见一斑:“相逢顽石亦当拜,顽石无心胜巧人,作客十年魂胆落,归来约与石为邻”。

其实他何止归来为邻,及至“归去”也是与石相伴的。

龚贤作古时,其友孔尚任亲理丧事,其所藏雨花石“均系上品………皆以为葬,湮灭不传”。

呜呼

可谓前有古人后有来者。

五、《新都风物录.雨花石》,堪称雨花石文化史发展至清末民初的最全面的概括。

笔者以为其内容之丰富、描述之详实、文笔之细腻、语言之精练,皆不逊前贤,反复吟读,无异于鉴赏美石也。

作者莲生在文中记述的三件事尤为使人耳目一新。

其一,明确雨花台市场的存在。

此前只《灵岩子石记》载有“余履齿每及雨花、桃叶间,必讨其上乘者……”,“雨花”者应为雨花台,但那时是什么样的市场呢

季节性的

流动性的

简陋的

一家两家

三五十家

难知其详。

但此时在“雨花台石子岗之中腰,有筑草房居,门外几列售石子者”,足以证明前来旅游、采石、购石的人也一定不少,故值得在此“筑草房居”,以方便采购且是有利可图的。

其二,首次明确述及平民之辈也有爱石藏石者。

明万历时是“贫者采卖以自给”,“贫士献琛,恐误厚直”,而今有“江宁织造衙门茶役李升藏一石,轻易不示人。

一日为债追逋,出于万不得已,乃含泪割爱而求焉”。

一衙役爱石且向人“索银三十两”,可以想见当时赏玩气氛之浓和对雨花石的观赏价值、收藏价值及市场价格的认可程度。

其三,首次详实述及时人作伪的手法、题材、兜售的技巧和上当者茫然不知之态,极为生动传神。

有一清末遗老游江南时听说雨花石神奇,便大肆收买,一时石贩尽数推出,门坎几近踏破。

所得石中,较“奇”者有梗叶缠蔓的《子孙万代》、色同鹅黄贵品的《南极庆寿》、身首肢爪无一不备的《欧西雪獒》。

而一枚《幽春秘戏》的春宫图竟以四十元之代价购得。

惜上述“概赝造物也”。

今人之作伪有过之而无不及,唯其逐利之心态古今相同。

六、一部《石头记》,今人争相说雨花。

众所周知,《石头记》(即《红楼梦》)的主人公贾宝玉“一落胎,嘴里便含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

(甲戍成本第二回),今人以为,此称作“通灵宝玉”的就是雨花石。

理由

【第1句】:质、色、形、纹类似。

《石头记》卷八云:此玉“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与史料对雨花石的描述如出一辙。

如宋代杜绾《云林石谱》载:“江宁府江水中有碎石,谓之螺子,凡有五色……纹理莹茧,后面望之透明,温润可喜”。

而自古以来,南京具上述特色的石头惟雨花石与之相近,别无其他。

理由

【第2句】:作者曹雪芹自幼在南京生活,至十三岁才离开,此后一直爱石咏石画石。

祖辈也极为好石。

所以说,曹家三代四人在南京居住长达六十年之久,连他们家掌管的江宁织造府的衙役都爱石藏石,文人雅士上流社会自不待说,而一代文学巨匠是不可能对此熟视无睹、充耳不闻、一无所知,而在作品中生造出一个“通灵宝玉”来的。

理由

【第3句】:此玉的背景描写与古诗文对雨花石的描述极为相似。

刘赓尧《雨花石》诗云:“曾听生公来说法,娲皇补天是何年”,《石头记》诗云:“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明.华成漮《咏灵岩石子》云:“君不见女娲补天几千秋,犹有遗石存山丘”,《石头记》诗云:“只因锻炼通灵后,便向人间惹事非”,可谓遥相呼应。

如今,江宁织造府西苑遗址——曹雪芹早年生活过的地方,考古发掘出黄石、湖石、瓷片、瓦当等遗存,但愿有一天也能出现“通灵宝玉”的生活原型——雨花石,以了却“红迷”、“石迷”们的一段悬念。

七、乾隆大帝下江南,赋诗藏石留史话。

常言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帝王也概莫能外。

在古城南京,民间有这样的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六十寿辰时, 宠孙朱允火文 在盘子中用雨花石拼成“万寿无疆”四个大字,连同一个酷似寿桃的雨花石,作为祝寿之礼和盘托出,皇亲国戚、文武百官无不称奇,使龙颜大悦。

朱允火文称帝后,对雨花石仍情有独钟,内宫案头,时有雨花石作供。

如果说这是“野史”,那么清高宗赋诗藏石可是千真万确的。

乾隆帝在位六十一年,曾六次南巡,南京乃必到之地。

以雨花台为题的诗便有五首,如《雨花台口号》、《戏题雨花台》等;在莫愁湖畔的景观石上刻有他“顽石莫嗤形貌丑,娲皇曾用补天功”的诗句。

一九九二年六月,在中国革命博物馆举行的《中国观赏石展》展品中,就有北京故宫博物院提供的乾隆皇帝赏玩过的四枚雨花石。

其中一枚龙首毕现,出神入化,令人称奇,且为“真龙天子”所藏,给人印象愈深。

当代三杰 艰难岁月收藏研究结硕果 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华民族灾难深重,列强侵扰、军阀割据、战火连年、社会动荡,却仍然有那么多人眷恋着金陵这片古老的土地,深深地爱着美丽的雨花石,既证明雨花石有着无穷的魅力,更说明人们是多么热爱生活,向往和平。

南许北张天津王便是他们中杰出的代表。

南许名泽初,别名问石(1897~1980),早年在金陵就职,晚年寓居上海。

一生痴爱雨花石,以六十年的心血搜集精品达600枚之多,实属不易。

文坛前辈郑逸梅曾为之写《藏奇石的许问石》。

沪上同为雨花石收藏家的夏风先生曾写《雨花台下雨花石》,记述应许之邀,亲临许宅赏石的趣事,传为美谈。

他“寻雨花石非得具备三个条件:麋鹿一样善跑的腿,逛马路的闲功夫,胜过犹太人的那份耐心”和“四字秘诀:曰色曰形曰纹曰逸”的经验则倍受石界推崇。

天津王即雨花石收藏大家河北雍阳人王猩囚(1876~1948),世称猩翁。

天津为主要生活工作地。

“数十年荒淫于雨花”并写就《雨花石子记》,科学地提出雨花石因长江而形成的观点,并就雨花石的质、形、色、纹、定名、玩赏、品级、交易等进行全面论述,读来令人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猩囚先生乃北地人氏却爱上南方的雨花石,也可以说是一种缘份,但彼此天各一方,能坚持数十年不改初衷,即使在日寇杀我南京三十万同胞后的一九三九年,仍不忘托人一次次在南京为其采石、购石、邮石,尤其令人感慨不已

北张曰辂号轮远(1899~1986),与王猩囚同乡,与郑逸梅交往亦深。

在天津南开中学时与周 恩来总理同为国文老师张皞如先生的得意学生。

幼年在家乡由于受猩囚先生的影响,对雨花石产生极大的兴趣,后被保送金陵大学,惜因水土不服改转北法术律系。

但对雨花石一往情深,虽身处燕北,关山多阻,仍利用各种机遇,终身不辍,存石三千余枚,并矢志为藏石立谱。

一九七九年,为了使自己毕生精心收藏的雨花石珍品,能够供更多的人研究、欣赏,更好的得以保存,他毅然割爱,倾箧捐献给地质部北京地质博物馆,其胸襟之豁达、气节之高尚,令人敬仰。

张轮远先生曾自撰联语“曾拥图书逾万卷,幸随顽石共千秋”,托吴郡哈佩先生书写悬于室中,可谓是其一生的写照。

一九四八年,张轮远先生所著《万石斋灵岩大理石谱》问世,是为二十一世纪雨花石界一大幸事,堪称第一部系统研究雨花石的理论专著,填补了鉴赏、研究雨花石的空白。

此谱集雨花石文化发展史之大成,凡前人涉及的有价值之内容无一遗漏,为后来研究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而比之前人,更有长足的进展。

此谱在对神妙诸石“目察心摹”的基础上,立论尽依科学方法,参考哲学、审美、心理、物理、矿物、及考古诸家折中之说,终开科学系统研究雨花石之先河。

一九八二年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再版,一九九三年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辑入《古玩文化丛书.说石》中,可以想见此谱流传之广、影响之大。

今石城雨花石爱好者几乎人手一册,研读活用者不在少数。

民国期间因诸多社会原因,雨花石资源极为匮乏。

日寇占据时,石市萧条,往往“只一家售石者”,而“事变前,金陵城内贩石者数十家”。

对于雨花石的赏玩者、研究者来说,这个时代是不幸的。

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是不可扼制的。

他们无畏艰险,逆流而上,在焊接这段石史的链条上点击出耀眼的火花,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研究成果,令人欣慰。

捧读他们的著述,诚如分担这段沉重的历史,心中溢满感激,也为之骄傲。

雨花石文化发展的历史充满神奇、欣喜、典雅、礼赞,又何尝没有凄风、苦雨、泥泞、酸楚和充满期盼呢

继往开来 雨花石史走进新时代 新中国建立后,雨花石赏玩活动也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掀起了雨花石史上的第二次热潮。

一、雨花石赏玩队伍日益扩大,整体素质大为提高。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得天独厚的南京人对既有“革命精神”象征,又充满美感的雨花石更是珍爱有加。

自五十年代到改革开放以来,雨花石爱好者、收藏者日益增多,工农商学兵行行皆有,乃至国内境外的爱好者也大有人在。

韩国友人张俊宁在南京留学三年,归国时行李中最多、最重的便是雨花石。

台湾朋友邱信明先生来南京后,很快就喜欢上雨花石,一如当年东坡先生“一履斯土”而遇齐安石子也。

十年下来,投资不下百万,独居一寓,四处皆石,俨然一座宝库,铁定执“石”不悟了。

据笔者主观估计,经常在“圈”中走动,以石会友,藏品质量、数量达一定规模亦可称为“家”者当有数百,爱好者当成千上万。

而一般喜爱者则不计其数。

在众多的爱好者、收藏家中,著书、作文、讴歌、研究者比比皆是,彰显者有刘水著《雨花石鉴赏》、池澄著《雨花石谱》等,均有诸多新意,开卷悟读,裨益自增。

加之广播、电影、电视、网络、照相技术的发展,大大促进了雨花石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二、雨花石量大质优品位高。

尤其是进入八十年代,我国经济发展上了快车道,建筑用砂石需求旺盛,加之电力、机械的利用,在采沙掘石的同时,其副产品雨花石也源源不断地开采出来,让爱好者、收藏家们欢欣鼓舞,既庆石头多,亦恨银子少,追求永无止境。

倘若走进他们家中,坛坛罐罐,大橱小柜,目之所及尽是雨花石,即使墙壁上、匾额中也是雨花石的放大图片抑或还有某个书画名家为其藏石而作的丹青墨宝。

如将藏品陈列起来,便是一个地道的私家藏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殿堂。

三、雨花石市场遍及城乡。

明.姜二酉《灵岩子石记》云:“灵岩子石……出六合灵岩山之涧中,而聚于金陵”;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六合的乡民还是夜半过江到南京玉器厂排队卖石。

可此后由于长江大桥建成交通逐渐便利,市场需求趋旺,玩家欲望增强,不待石农进城,纷纷前往六合、仪征产地,采购觅宝。

一如明万历年“蜂涌蚁聚”之盛况。

在乡村,往往一家就是一个工厂、一爿铺子。

在城市,凡游人足及之处,就有雨花石销售,价格由一元一把至成百上千数万元不等。

究竟有多少人从事雨花石的采集、经营难以估算。

雨花石带着她的美好、带着古城的祝福,走进了千家万户,遍及五洲四海。

四、形成产业,出现不同性质的组织形式。

在乡村最早出现的是集体砂矿,个体抛光作坊;在六合城镇有集体性质的雨花石工艺厂。

现在厂家、公司很多,但90%以上都为私营性质。

一九八四年南京建立社团性质的雨花石协会;一九八九年在南京雨花台建成南京雨花石博物馆,二零零零年由刘水、丁凤龙发起建立南京雨花石文化研究所,下属两个雨花奇石展览馆;在南京、上海、北京、天津、台湾、广东等地还有为数众多的私人藏馆。

无论是何种形式,它们都为弘扬雨花石文化,推动雨花石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历史是不会忘记的。

五、雨花石文化与经济联姻,与“对外”挂钩结出丰硕成果。

自一九九九年开始,南京每年举办一届雨花石文化艺术节,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传播了雨花石文化,而且作为南京的“形象大使”,雨花石已走向全国,享誉世界,提高了南京的知名度,推动了南京的对外交流,为南京的现代化建设、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作出了贡献。

雨花石文化发展史源远流长,未有穷期,凡挚爱雨花石的人,热爱这片土地的人将前赴后继,不辜负前贤,不愧对后人,坚持弘扬雨花石文化,让雨花石这颗明珠永远在古城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编辑本段]〖欣赏八法〗 雨花石的欣赏,究用何法,可以说是流派纷呈,因人而异,从无定式。

归纳起来约有下列数种,概称“雨花八法”。

一是汲水埋盆 此法为东坡居士所创。

他在《双石》一诗中有“汲水埋盆故白痴”之句。

雨花石浸入水中方可发色,此尽人皆知。

民谚中有雨花石,砂中埋,雨不洒,花不开的说法,亦含雨花石需经水润之意。

应用何水,古亦有说。

最佳为天落水,次为山泉,再次为川流,忌用井卤、热汤。

水需一日一换,换水宜在清晨。

宿水染尘,顿扫石趣。

二是群石配景 将不同色彩、纹理的石子配置成趣,叫“配锦”,也叫“配碗”。

其要诀是形要近似,纹、色要间隔。

形似,特别是圆形或椭圆形之形,给人以圆润之美。

纹、色相间,则给人以缤纷错落之感。

书斋供养,可用稍大的盆盂。

如配以明清笔洗,更臻雅趣。

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收藏水平,配置成双碗、四碗、八碗的组石。

三是迎光透影 有个别石子,照光比浸水更臻妙趣。

池澄家中藏一石,粗看只是一朦胧黑影;迎光透视,素衣高髻,竟似李清照端坐石中。

迎光之法,选一个器口与石子相若的古董小坛,置石其上,置于窗前,举目可观,饶有别趣。

四是挂佩祈年 有的雨花石上有一自然生成的圆孔,如用红绳穿扣,佩挂于颈,则有“祈年”之意。

送男性朋友什么礼物好

_

如果他对球类感兴趣就送个与球类有关系的东西。

生日卡:最常见也是最普通的生日礼物,可以自己进行设计,将你们以前的美好回忆手绘上去。

时尚款式的情侣对表:可以在任何场合显示你们是一对亲密伴侣两人玩的原创玩具:可以丰富你们在一起的快乐时光,也可以勾起美好的回忆。

一枚象征性的戒指:表明您想在生日这天暗示对方该谈婚论嫁了。

一晚上的Happy时光:去唱K、烧烤等场所共度生日之夜。

丰盛的生日晚餐:准备好烛光、音乐,享受属于两人的美好时光。

一张系有彩色气球、您亲手制作的生日卡:简单而别致的生日礼物,相信她一定会感动的。

VCR录像:如果不能亲自参加生日聚会,可以提前录制一段VCR的祝福语给对方。

与众不同的艺术插花:参考他的生日花语,了解他的生日花,然后结合他的爱好进行设计。

电台、电视台点歌:可表达您对对方生日的祝福。

一本生肖、星座以及个性分析书籍:从中可了解到与自己生日有关的内容。

精美的生日书:根据出生年月日及相关情况购买。

为对方筹办的特别生日晚会:要联络对方的亲朋好友一起布置会场、准备音乐和食物,在对方到来之前给对方一个惊喜等。

别出心裁的生日《简报》:报道其生平事迹、人生大事或转折点、他的生日新闻及生日宴会等消息!相信其一定会好好收藏的。

建议以身相许比较好,哈哈。

说笑的。

普通朋友的话还是送一些比较大众的礼物为好,以免不必要的误会,尽量选择较为实用的东西。

比如:如果对方是职业男性:领带、钱包、皮带、手表(这个得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要送需要选择非常好的手表,否则不如送别的)、钢笔、桌面摆设等。

如果对方是学生则可选的余地较大,从各种小装饰品到点子产品都可以。

要结婚的朋友祝福您和您的老婆百年好合,结婚是一生中最浪漫幸福的事情了,选好结婚日子是很重要的事情,如果在配合一个能够陪伴一生的礼物珍藏在家中也是非常不错的,有一种礼物,精雕细琢有一种礼物,字字入木,快要结婚的朋友,有一种礼物,彰显创意有一种礼的,流传千年………..定制竹简,可以流传千年的礼物………..您听说过竹简情书吗?让我们把心中酝酿了许久的甜蜜绵绵情话,借一笺清香的竹简来表达,把你的感情表达的入木三分,古韵十足,创意独特。

可以珍藏一生一世的礼物。

竹简DIY,内容自定,情书,祝福语,照片,图片,送给你的TA,朋友,父母,老师,老人等,想送给什么样的人,就写什么样的内容,我们来为你设计,排版,雕刻。

为你的朋友献上一份特殊的礼物吧,给TA惊喜的感觉!你可以在百度搜壹寻刻新球意了解下一般的朋友嘛,随便送点东西就可以了.我是卖玉的,但是我不建议你送玉石这些,因为玉石这些属于信物了,送这些不太好.去精品店去随便买点那种木头做的帆船(一帆风顺)啊什么东东送吧!竹简可以珍藏一生一世的文字见证。

用自然的材质、质朴的爱情,把内心深处的感言化为文字,把您想说的话利用先进的雕刻技术,刻在即有简传统文化,又有悠久历史的竹简上吧,让竹简来见证彼此。

如此独一无二的礼物,不怕水,比纸质情书更容易珍藏。

还有可以制成手机链,把文字微缩的袖珍版竹简,能够把甜蜜的情话天天带在身边。

想象多年以后,旧相片会微微地泛黄、而如今年轻的爱人也会渐渐老去,然而这竹简上的心意仍会历久弥新,见证着当年风花雪月的旧日时光。

吴冠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的出来

关于对吴老的评价为你奉上,请参考

:  1:  先生是的学术旗帜,是继先生之后弘扬国美精神并形成一代业绩的艺术大师。

他的艺术是先生等开创的中西融合道路上的一座高峰。

吴先生的去世是中国美术界无法弥补的损失。

  的艺术融通中西,是当代中国艺坛的奇观。

在中国水墨绘画方面,吴先生力求时代出新;在油画等艺术形式上他戮力创造民族特色。

这两方面他都走得很远,但在核心处却又秉持中国人特有的“诗意”和“象心”来相通。

他在这些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探索精神和优秀品质,是他留给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艺术遗产。

  “吴先生的思想会通艺理,展现了一代大师的广阔视野。

他是一个杰出的艺术的思者。

他将这些艺术思想一方面化作出色的文字,广为推广;另一方面不断以诗性的意象为中介,在艺术上表达和验证这些思想。

这使得他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罕见的思想隼锐、艺术迭新的一代旗手。

”  吴先生的精神朴实高尚,是我们崇敬的一代师者。

他一生捐出来的作品数以千百计,几乎包括了他各个时期的精品力作。

2009年底,他将56件近年力作和16件珍贵名师收藏捐给浙江和母校。

这些作品连续数月在展出,感动万千观众——他总以炽烈的激情、赤子的热忱深深地感染着我们。

  先生的人生历程几乎就是他的艺术历程。

91年前,他生于一个中西文化相互激荡的变迁时代,这是他艺术道路展开的基本语境;74年前,他考入国立杭州艺专,在工科和艺术的分道口上投奔了艺术,并在的启发下奠定了“融贯中西”的艺术总路线;63年前,他以优异的成绩公费考入巴黎高等美术学院,投身西方现代艺术的研修;60年前,他学成归国,决定以艺术创作报效祖国;31年前,他在“改革开放”初期率先提出“形式美感”的理论思想,质疑“内容决定形式”在方法论层面的唯一性,在当时画坛引起强烈反响,起到了开阔“新时期”美术思路的作用;27年前,他提出了“风筝不断线”,强调艺术作品不应失去与广大人民的感情交流;18年前,针对画家以技法程式的模仿代替精神追求的弊端,他喊出“笔墨等于零”的口号;此后,他继续以无畏胆略和率真性情自觉担当起超越传统和开拓创新的使命。

  吴冠中曾说,“模仿不是艺术,儿童和鹦鹉才学舌”。

融合与突破的理想使他在以中国文化为根本的“油画民族化”和“水墨现代化”的“跨语言实践”中上走出了一条齐头并进、水陆兼程的不凡之路。

本次纪念特展也正是基于这点,用本馆所珍藏的(大部分属吴先生无偿捐赠)31件油画和29件水墨为两大板块组成“油彩”与“墨彩”携手式的基本结构,点缀2件水彩,使观众领略这位融汇中西的艺术大家的风采。

  在20世纪向21世纪文化转型的关键点上,在探索造型艺术自身诗学与意境的道路上,吴冠中创造性地贡献出一种以融合中西为鲜明特色的“吴体”。

这位成就卓著的艺术家、理论家和教育家,以其在艺术实践和学术主张中胆敢独造的创新精神,成为当代中国画坛一座令人仰止的艺术高峰。

  斯人已归云山外,其艺永存天地间

[2]  2:后人评价  中国流艺术第一人朱明之感言:  

【第1句】: 吴冠中是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画家之一,为中国绘画发展做出杰出贡献

  

【第2句】: 20世纪80年代开始,他不懈地探索东西方,实践着“油画民族化”、“中国画现代化”的艺术创作理念,其油画等代表作品深入人心

  

【第3句】: 吴老在中国流艺术朱明的心中是一位最受尊敬的中国大师级艺术家和最有代表性的中国油画大师之一。

但在中国,不缺宏大的艺术作品,更缺符合人类主流审美的,尤其是几千年国画艺术的中国新抽象国画艺术

这正是我们中国有为青年艺术家的未来努力的艺术方向和新艺术之路。

  

【第4句】: 朱明向他默哀致礼

并问候吴老家人

泰国旅游经典路线

那么长谁给你写啊 分值要给的高一点啊

43158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